通大附中高二地理期中试卷2013.10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06 18: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通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上)期中试卷(选修)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B.区域之间有明确的界限 C.区域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 D.区域之间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 2.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农业生产方式不同,松嫩平原以旱作农业为主,南方以水田农业为主,这种差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海陆位置差异 B.地形的差异 C.气候条件的差异 D.矿产资源的差异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接续地和沿边开放的前沿阵地。据此完成3~4题。 3.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

①.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②.基础设施落后 ③.自然资源不足 ④.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我国政府推动西部经济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 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 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③. 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为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读图完成5~6题。

5.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启动时,水源区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是

A.河道的淤积 B.水质污染 C.地下水位的下降 D.土壤的盐碱化 6.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对受水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

A.地下水水位升高 B.生物多样性受损 C.土壤盐碱化加剧 D.长江口海水倒灌

1

下图为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湿地被破坏后,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曲线、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的分别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8.下列有关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 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加剧 C.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9~11题。 9.“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10.“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11.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退耕还湖,保护湿地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逐步开展退耕还林

西北地区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下表是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覆被土地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据此回答12~13题。 降雨量(mm) 33 14 19 降雨 强度 弱 很强 强 混交林地 径流量(L) 111 29 28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泥沙量 (kg) 18 25 0.6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泥沙量 径流量(kg) 0.1 0.5 0.3 (L) 155 327 113 泥沙量 径流量(kg) 41.3 39.4 1.2 (L) 153 71 51 泥沙量 径流量(kg) 4.7 0.8 0.4 (L) 154 212 52 12.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13.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

国家发改委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从振兴农业做起”,并在《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也特别强调了对农业的支持。据此完成14~15题。 14.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土壤肥沃,热量条件好 C.农业生态环境较好

B.便利的交通条件 D.城市和工矿业发达

15.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省2011年制定了一项庞大的粮食增产规划。黑龙江省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原因包括

①耕地面积广阔 ②科技水平高 ③土壤肥沃 ④劳动力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16~18题。

材料一: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

材料二: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

16.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开发方向,这其中并不包括: A.城镇分布 B.地形地势 C.气候 D.矿产 17.田纳西河流域形成了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主要条件是:

A.矿产资源丰富 B.石油资源丰富 C.科技发达 D.水电、火电、核电丰富 18.由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经验得到的启示是:

A、我国水利工程可以完全按照田纳西河流域的方案去开发和治理 B、我国江河众多,水利、水电开发利用程度比较高

C、我国许多水利工程没有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给进一步实现流域多目标开发和促进流域经济综合发展造成障碍

D、对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经验我们可以直接借鉴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从工业化时期迅速崛起成为领导城市,到二战后沦为萎靡不振的老工业城市,后经著名的“匹兹堡复兴”而成为面目一新、充满勃勃生机的后工业化白领城市,匹兹堡的成功转型

3

令人瞩目。据此回答19~20题。

19.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铁工业中心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平坦,水能丰富

B.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D.利用五大湖和运河,水运条件十分便利

20.为实现区域经济复苏,我国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时,应从“匹兹堡复兴”中借鉴的经验有

A.积极整治环境 B.扩大工业规模 C.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D.大力发展传统工业 右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A.①为资金 B.②为技术 C.③为劳动力 D.④为原料 2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以促进区域发展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23~24题。

23.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持续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波动较小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24.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较大且基本稳定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4

读“长江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回答25~26题。

25.图示区域多水灾的原因有

A.南北支流与干流同时进入雨季,而长江流域特别狭小,易形成水灾 B.上中游地区植被近年来破坏严重,河道淤塞 C.围湖造田,造成湖泊分洪能力减小 D.灾害预警系统不完善,监控措施欠缺 26.图示区域有效的防洪措施是

A.进行人工干预,减少流域内的降水总量 B.大规模地迁移人口和城镇

C.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D.加强长江上中游地区林地建设,加强和完善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

第Ⅱ卷 (综合题,共60分)

27.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图“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共14分)

(1)四大工程中不属于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沿线自然带变化最显著的是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j7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