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题目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13 21: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2010年冬季教育学预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 A.中国 B.埃及C希腊 D.罗马 2.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4.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 A.朱熹 B.王夫之C.孔子D.董仲舒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6.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7.?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D.《中庸》
8.?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 )教育所推崇的理想。 A.前制度化 B.非制度化C.制度化 D.义务教育
9.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10.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1.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2.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 )的。 A.学校 B.学生C.国D.教师 13.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14.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15.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6.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17.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18.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9.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20.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D.80年代 21.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是( )的主张。 A.儒家 B.墨家C.道家 D.老子
22.把人分为哲学家、军人、劳动者三种集团或三个等级的代表人物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孔子 2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24.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 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 D.生产力 25.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 A.布鲁纳 B.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
26.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 A.25% B.28%C.33%D.36%
27.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C.生产力 D.文化 28.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
A.制度化B.系统化C.体制化 D.全面化 2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生 B.教师C.学校的观念文化 D.校园设施 30.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受( )的制约。
A.生产力水平 B.生产关系C.国家的社会制度 D.自然环境 31.学校生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
A.师生的交互作用 B.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c.同伴群体的影响 D.社区的影响 3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C.生产力 D.生活方式 3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34.( )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A.生产力B.政治制度C.科学技术 D.文化 35.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产业革命 36.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 A.人口环境 B.社会生产C.政治制度 D.自然环境
37.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 )和行为方式。 A.精神面貌 B.思想观念C.抽象思维 来D.理性思考
38.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
A.?兴趣选择? B.?价值取向?C.?成功秘笈?D.?工作需要? 39.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已任,这一特征突出表现在( )上。
A.所使用的教材或传递的教学内容 B.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C.学校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D.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 40.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 D.生产力
4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互补性、( )。
A.理想性 B.多样性C.瞬时性 D.外显性
42.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 )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A.精神功能B.意识功能 C.理性功能 D.文化功能
43.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系统性B.能动性C.客观性 D.主观性 44.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荀子C.孟子 D.墨子
45.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C.格塞尔 D.皮亚杰 46.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子 B.墨子C.孔子 D.荀子 47.提出?白板说?的是( )。 A.华生 B.洛克C.卢梭 D.格塞尔
48.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 )。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49.?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50.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C.互补性 D.差异性
51.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 )。 A.条件 B.关键C.重要补充 D.唯一因素 52.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 A.预见性 B.目的性C.创造性 D.选择性 53.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 )能力为标志。 A.创造 B.学习C.生殖 D.思考
54.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A.互补性 B.阶段性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55.?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差异性 B.不平衡性C.阶段性 D.顺序性
56.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 A.成熟 B.遗传素质C.环境 D.教育
5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58.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
59.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 A.幼儿期 B.儿童期C.少年期 D.青年期
60.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的要求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61.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62.?人是唯一需要受教育的动物,?这是( )的言论。 A.卢梭 B.洛克C.康德 D.柏拉图
63.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64.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 )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A.威尔逊 B.格塞尔C.华生D.洛克
65.下列不属于美国民主主义教育目标的是( )。
A.自我实现的目标B.人际关系的目标C.公民责任的目标 D.发展认识能力 66.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 D.教育原则
67.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 A.控制作用 B.制约作用C.促进作用 D.指导意义 68.( )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江泽民 B.温家宝C.胡锦涛D.邓小平 69.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 )决定的。
A.科技发展 B.社会生产力C.政治经济制度 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70.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 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任务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71.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
A.高水平的智力 B.实践能力C.健康体魄 D.创新精神 72.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
A.实践能力的培养 B.思维能力的培养C.想象能力的培养D.创新能力的培养 7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 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4.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C.特长教育 D.继续教育 75.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76.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凯洛夫的《教育学》B.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思想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77.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 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78.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培养学生审美观 79.素质教育是以( )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80.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C.体育 D.智育 8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 )。
A.道德素质教育 B.思想素质教育C.政治素质教育D.心理素质教育 82.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 A.潜在性B.现实性C.特殊性D.可塑性
83.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 A.实践的属性B.社会的属性C.自然的属性D.现实的属性 8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属( )范畴。 A.智育B.德育C.美育D.体育
85.相对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而言,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 )作用。
A.一般B.支撑C.辅助D.主导
86.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 A.隐私权B.人身权C.名誉权D.荣誉权 87.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
88.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因为学生享有( )。 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C.人格尊严D.隐私权
8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
A.人格尊严权决定的B.人身自由权决定的C.隐私权决定的D.名誉权决定的 90.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
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B.隐私权决定的C.人格尊严权决定的D.荣誉权决定的 9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A.系统化B.多样化C.复杂化D.专门化
92.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A.学科专业素养B.教育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 93.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 A.管理能力B.控制能力C.教育能力D.研究能力
94.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 A.必然要求B.必然结果C.心理前提D.必要保证
95.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A.条件B.任务C.途径D.结果
96.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 A.自由发展B.自主发展C.自愿发展D.自动发展
97.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工人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 )。? A.教育行政人员B.校长C.教师D.学生
98.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 A.权利B.威严C.权威D.人格力量 99.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内容改革B.方法改革C.课程改革D.途径改革 100.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有关理论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 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
10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
102.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 A.课程类型B.教学计划C.教学大纲D.教科书
103.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
A.读、写、画B.读、画、算C.画、写、算D.读、写、算 104.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 A.实践型课程B.研究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D.知识型课程 105.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 A.地方课程B.研究型课程C.知识性课程D.社会中心课程 106.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把课程分为( )。
A.学校课程B.技能性课程C.学生中心课程D.基础型课程 10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
A.国家课程B.工具性课程C.拓展型课程D.社会中心课程 108.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 A.社会中心课程B.技能性课程C.研究型课程D.学校课程 109.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110.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 )。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111.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112.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目标B.教学目标C.教学计划D.教学大纲 113.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育目的D.教学目标 114.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
A.讲授提纲和讲义B.教科书和参考书C.教科书和讲义D.讲义和参考书 115.学生的学习特点受( )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A.基础因素B.智能C.思维D.能力因素
116.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 A.整体性原则B.迁移性原则C.生理适宜原则D.合理性原则 117.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课外活动B.实践活动C.教学活动D.班主任工作 118.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 A.基础地位B.中心地位C.主要地位D.重要地位 119.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 A.注意力B.观察力C.思维力D.想象力
120.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____思____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121.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夸美纽斯 122.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
A.温故而知新B.不陵节而施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学而时习之 12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称为( )。
A.实验法B.参观法C.练习法D.研讨法 124.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
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 A.练习法B.实习作业法C.实验法D.谈话法 125.启发式教学是( )。
A.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B.一种教学形式C.教学的指导思想D.教学的组织形式 126.?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A.知识的传授B.发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27.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B.儿童中心论 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
12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 )。 A.孔子B.杜威C.昆体良D.思孟学派
129.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
A.间接地获得知识B.获得间接经验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130.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 131.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 A.重要力量B.主要力量C.内部动力D.外部动力 132.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 A.基本部分B.基本内容C.基本途径D.基本阶段
133.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 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134.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
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概括教材D.理解教材 135.?学不躐等?是要求在教学中贯彻( )。
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36.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 )。 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13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138.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B.上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 139.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
A.教学任务B.教学内容C.教学规律D.教学原则 140.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 A.布臵作业B.检查作业C.课外辅导D.课后练习
141.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 A.信度B.难度C.区分度D.效度
142.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称为测验的( )。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143.( )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A.教学大纲B.教科书C.参考书D.教学进度计划 144.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 A.分组教制学B.个别教学制C.道尔顿制D.班级上课制
145.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 A.斯宾塞B.卢梭C.洛克D.夸美纽斯
14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A.1856年 B.1860年C.1862年D.1866年 147.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 )来编班。
A.年龄B.发展水平C.知识经验D.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 148.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启发式教学 149.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
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复式教学制D.分组教学制 150.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
A.组织教学B.讲授新教材C.巩固新教材D.检查复习
151.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 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
152.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 )。 A.卢梭B.洛克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153.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
154.美国的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B.设计教学法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 155.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 )。
A.内容型策略B.方法型策略C.形式型策略D.综合型策略
156.强调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构建简明知识体系的是( )。 A.结构化策略B.问题化策略C.方法型策略D.综合型策略
15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法 158.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 A.基础B.途径C.出发点D.重要环节
159.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 A.德育内容上B.德育规律上C.德育原则上D.德育方法上
160.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 A.内容B.层次C.结构D.方法
161.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 A.知B.情C.意D.行
162.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63.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A.关键B.基础C.内容D.途径
164.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65.下列原则中属于德育原则的是( )。
A.导向性原则B.因势利导原则C.直观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66.品德构成的基础是( )。
A.道德观念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67.在德育中,要注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贯彻了哪条原则?( ) A.正面教育原则B.集体教育原则C.知行统一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68.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
A.各科教学B.课内活动C.课外活动D.班主任工作
169.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B.政治思想C.思想品德D.政治品德 170.以下属于道德讨论中深入提问的策略有:( )。
A.突出道德争端B.询问?为什么?问题C.澄清与总结D.使情境复杂化 171.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 A.方法B.手段C.内容D.途径
172.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校外活动C.劳动D.共青团活动
173.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 A.榜样法B.说服法C.陶冶法D.锻炼法
174.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 175.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76.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77.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瑞士学者( )提出。 A.柯尔伯格B.皮亚杰C.麦克费尔D.班杜拉
178. 德育中运用说服法要注意的要求不包括( )。
A.明确目的性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C.以诚待人D.坚持严格要求 179.德育中运用榜样法要选好榜样,榜样不包括( )。 A.伟人的典范B.教育者的示范C.努力刻苦的同学D.班级干部
180.( )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行为主义模式 181.( )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行为主义模式
182.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某种组合方式即称为( )。
A.德育模式B.德育策略C.德育类型D.德育形式 183.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共青团组织B.教导处C.总务处D.班级
184.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 185.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
A.班级公共财产B.班级信息C.学生D.班级资料
186.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187.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属于( )。
A.常规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民主管理
188.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
A.班级环境布臵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C.班级制度与规范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189.以下不属于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的是( )。 A.指导学生成立自治组织 B.丰富班级管理角色 C.班级小干部的岗位转换
D.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
190.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
A.《论语》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理想国》 191.19世纪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导生制?出现在( )。 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
192.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193.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 )提出的。 A.德鲁克B.马卡连柯C.杜威D.布鲁纳
194.当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B.教师C.教育内容D.学生
195.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最好载体是( )。 A.学习小组B.班集体C.成为班长D.成为学校组织成员 196.班级建设设计以( )最为重要。
A.实现目标的途径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197.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 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
198.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 )。 A.班主任B.班干部C.男女学生D.集体教育
199.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外一种是( )的领导方式。
A.?学生中心?B.?教师中心?C.?德育中心?D.?集体中心? 20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二 多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涵包括( )。
A.取消等级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反对在教育内容中宣扬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思想
C.提倡教育结果的均等D.教育自由化
2.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哪几种途径?( ) A.亲知 B.说知C.闻知 D.听知
3.近代社会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其表现包括( )。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B.教育的世俗化C.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D.教育的终身化
4.孔子的教育主张包括( )。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有教无类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 )。
A.前制度化教育 B.义务教育C.制度化教育D.非制度化教育 6.苏格拉底的教学法包括( )。
A.定义 B.苏格拉底讽刺C.启发D.助产术
7.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西欧为了更好的布道,设立众多教区学校,讲授的内容是( )。
A.宗教教育 B.读写知识C.骑士教育 D.世俗教育 8.学生文化的成因有( )。
A.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B.同伴群体的影响C.师生的交互作用 D.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E.社区的影响
9.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体现在( )。
A.是否实行义务教育 B.是否允许个人办学C.是否确定重点学校 D.教师的任免 10.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的表现在( )。
A.决定教育发展的水平 B.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C.制约教育的结构 D.制约教育的内容
1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 )来实现。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B.教育促进社会变革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12.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 )。
A.过渡性 B.非正式性C.多样性 D.互补性 13.校园文化可以细分成( )。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制度文化C.学生文化 D.学校精神文化 14.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哪几种基本成分(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C.价值成分 D.理想成分 15.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指( )。
A.传递和深化文化 B.教育可以促进民主C.构成文化本体 D.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16.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 )。
A.内发论 B.成熟机制C.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D.外铄论
17.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活动构成,包括(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C.精神活动 D.思维活动E.社会实践活动 18.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的观点的人物有( )。 A.孟子 B.荀子C.华生D.洛克
19.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 )。
A.身体状态的剧变 B.内心世界的发展C.自我意识的觉醒 D.独立精神的加强 E.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
20.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 )。
A.环境对个体发展有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 B.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 C.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 D.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21.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 A.个体的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B.人的先天素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
C.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为一定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D.成熟在高级心理活动中起到作用 22.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 )。
A.男女性别差异 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E.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2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包括( )。
A.引导和培养、塑造个体发展 B.加速个体发展 C.具有延时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24.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表现在( )。
A.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 B.使人认识并发挥自身潜能C.发展人的精神力量 D.形成人格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
25.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E.抽象运算阶段
26.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C.激励功能 D.示范功能 27.教育目的层次包括( )。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学生的学习目标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师的教学目标
28.教育目的评价作用指的是( )。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 B.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C.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 D.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29.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应全面发展,所以素质教育应包括( )。 A.德育 B.体育mC.智育 D.美育E.劳动技术教育 30.以下观点属于素质教育的特点的是( )。
A.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B.教学过程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D.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E.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 31.作为一个教师,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是指( )。 A.教育心理学B.心理学C.学科教学法D. 教育学 3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 )。
A.无歧视原则B.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C.儿童利益最佳原则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33.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 )。 A.受教育的权利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隐私权与名誉权、荣誉权E.人身自由权
34.国家为保证学生受教育权而做的努力有:( )。
A.限制学校体罚学生权利B.关注残疾学生,设立特殊教育机构C.实施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制度D.关注贫困学生,设立帮困基金 35.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 )。
A.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B.知识广博C.富有感情、有感染力D.富有个性E.改善实践
36.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 )。
A.以儿童为中心B.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C.在社会道德上,师生关系是相互促进的D.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37.重视科研对教学的影响有( )。
A.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注进自己的感情B.有助于教师对问题的深入分析C.促使教师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D.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38.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
A.时限性B.具体性C.预测性D.操作性 39.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哪些方面( )。
A.对学生的研究B.对教师的研究C.对社会的研究D.对学科的研究 40.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对课程进行分类,可分为( )。
A.研究型课程B.知识性课程C.技能性课程D.基础型课程E.拓展型课程 41.课程的具体表现包括( )。
A.教科书B.教学大纲C.各门学科D.课外活动E.教学计划 42.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 )。 A.教科书B.教学计划C.参考书D.讲义E.讲授提纲 43.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
A. 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 B.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C. 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D.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
44.教学活动包括了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 )等活动。 A.独立作业B.复习C.预习D.社会实践E.课外活动 45.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 )。
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德育E.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 46.属于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
A.准备好问题B.准备好谈话计划C.提问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 D.善于启发诱导E.做好归纳、小结 47、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是
A.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B.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C.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
D.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48.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 )。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C.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D.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E.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49.学生认识具有与人类认识过程不同的显著特点是( )。 A.间接性B.目的性C.交往性D.教育性E.简捷性 50.下列关于实验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法是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运用得较多
B.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C.要求教师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 D.要求目的明确,精选内容
E.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作用 51.中学教学原则包括( )。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E.循序渐进原则 52.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 )。
A.讲授法B.讨论法C.实验法D.练习法E.谈话法 53.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
A.上课B.课外辅导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D.备课E.批改作业 54.根据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方法划分课的种类,可分为( )。 A.新授课B.实验课C.巩固课D.练习课E.演示课 55.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
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讲授新教材D.巩固新教材E.布臵课外作业 56.为了使上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应符合的要求包括( )。 A.目标明确B.内容正确C.方法得当D.气氛热烈E.表达清晰 57.测验和考试是用来检查教学的手段,应把握的原则有( )。
A.客观性原则B.计划性原则C.随机性原则D.指导性原则E.发展性原则 58.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 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E.设计教学法 59.设计教学法的优点在于( )。 A.强调学科内容的科学性 B.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 C.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D.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E.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不高
60.以下做法属于外部分组的有( )。 A.按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目标进行分组
B.兴趣分组C.能力分组D.学科能力分组E.班内分组 61.说服法运用时应注意的要求有:( )。 A.明确目的性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C.注意时机D.以诚待人E.调动学生主动性 62.认知模式的特征有:( )。 A.人的本质是理性的 B.坚持性善论
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D.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E.倡导民主德育观
63.运用奖励和处分应注意的要求是( )。
A.公平、正确、合情合理B.与启发说服相结合C.发扬民主 D.注重宣传和教育E.坚持严格要求
64.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的方面有( )。
A.政治教育B.知识教育C.思想教育D.道德教育E.心理健康教育 65.德育过程的结构要素有( )。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内容D.德育目标E.德育方法 66.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C.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E.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67.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
A.导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E.疏导原则 68.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
A.政治课教学B.班主任工作C.劳动D.共青团活动E.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69.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说服法,以下属于说服法的是( )。 A.谈话B.报告C.参观D.讲解E.讨论 70.德育教育的体谅模式的特征有( )。 A.坚持性善论,尊重儿童发展需求 B.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D.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E.强调按道德认知能力发展的要求进行学校道德教育 71.关于班级管理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B.主要对象是学生
C.体现出一种互动的关系 D.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
E.主要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72.班级目标的设计依据( )。
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B.学校的培养目标C.学生的个性特征 D.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E.班主任的授课领导方式 73.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包括( )。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集体管理E.目标管理 74.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哪些方面?( )
A.班主任的权威B.班主任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C.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D.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E.班主任的地位、职权 75.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包括( )。
A.明确的共同目标B.一定的组织结构C.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E.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76.教师培养与树立良好的班风的方法有( )。
A.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B.树立榜样C.严格要求D.反复实践E.开展班会 77.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 )。
A.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B.是班集体的设计者
C.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D.是班级的教育者E.是班级制度的贯彻者 78.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需要做到( )
A.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B.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C.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D.建立班级管理制度E.减弱班主任的领导
79.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具体表现为( )。
A.阶级性B.道统性C.专制性D.刻板性E.教育的象征性
80.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也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特别表现在( )。 A.公立教育崛起B.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C.教育的世俗化 D.教育的终身化 E. 重视教育立法
81.20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全民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多元化E.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82.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多元化具体表现在( )上。
A.培养目标B.办学形式C.管理模式D.教育内容E.评价标准
83. 赫尔巴特是规范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他第一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应该是( )。
A.社会学B.伦理学C.心理学D.历史学E.管理学 84.实用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杜威主张( )。
A.教师中心B.课堂中心C.儿童中心D.教育即生活E.在做中学 85.相对于传统的学校教育而言,网络教育的特点有( )。
A.平等式的开放教育B.兴趣选择C.跨年龄阶段教育D.筛选制度E.跨时间限制 86.影响学生文化的形成的原因有( )。
A.个体的身心特征B.同伴群体的影响C.师生的交互作用D.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E.社区影响
87.对于个人的身心发展动因持内发论观点的人物有( )。 A.孟子B.弗洛伊德C.康德D.威尔逊E.格塞尔
88.下列表述体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有( )。
A.人具有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B.人有认识和改造自已的能力C.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未来的能力D.是我们教育在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
89.体现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的表述有( )。
A.身体发展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B.心理发展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C.道德认知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
D.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E.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
90.关于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心理方面的特点B.包括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特点C.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D.遗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E.遗传素质教育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9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 )。
A.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B.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
C.是学校教育的特殊功能发挥是无条件的 D.不仅有即时价值,还有延时价值 E.可以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92.关于教育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 B.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C.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D.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E.体现了一定时期人们的教育理想 93.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包括( )。
A.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 C.建立民主法制意识
D.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 E.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94.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包括( )。
A.系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B.培养高深情操与文明素养 C.掌握学习方面的相关技能、技巧 D.发展学生的智力
E.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识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95.普通中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包括( )。
A.发展学生的体力B.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C.授予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
D.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E.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 96.关于对学生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B.具有特定社会属性的人 C.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D.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E.在心理、生理方面基本成熟
97.教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频繁涉及到的一个概念,关于教师表述正确的有( )。
A.是教育者,教师职业不是专门职业 B.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C.教师职业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D.要以教师为中心
E.?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体现了教师示范者的角色 98.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具体要做到( )。 A.热爱学生B.需要掌握对话艺术C.愿终生从事教育工作 D.忠诚党的教育事业E.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和学生现
99.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具体包括( )。 A.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B.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C.了解该学科的相关知识D.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E.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100.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 )。
A.个性B.情绪C.健康D.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E.衣着打扮
101.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符合这一关系的选项有( )。 A.师严乃道尊B.不打教不成C.以儿童为中心
D.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关系E.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102.从课程制定者和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学校课程D.小学课程E.中学课程
10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
A.工具性课程B.应用性课程C.知识性课程D.技能性课程E.实践性课程 104.以下属于我国中学教学则的是( )。
A.疏导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性原则D.导向性原则 105.德育在形式包括( )。
A.社区德育B.家庭德育C.单位德育D.学校德育E.社会德育 106.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 )。
A.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B.教师的教学模式C.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目的 D.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E.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及心理特征 107.德育过程的规律主要包括( )。
A.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B.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D.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08.德育过程中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 )。
A.讲明道理、疏导思想B.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C.因势利导、循序善诱D.坚持正面教育E.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109.共青团活动是德育的途径之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A.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B.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 C.使学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D.提高思想觉悟,培养良好品质
110.煅炼法是有目的组织学生进行一定实际活动,中学德育中的煅炼包括( )。 A.报告B.练习C.制度D.委托任务E.组织活动 111.德育方法之一的处分,一般可分为( )。 A.警告B.训诫C.记过D.留校察看E.开除学籍 112.对社会模仿模式理解正确的选项有( )。 A.由美国的班杜拉创立
B.吸取了认知发展的某些观点,并与行为主义的合理内核相结合 C.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 D.理论拼凑痕迹明显
E.在文化环境与人的道德发展相互作用方面有重要成果 113.班级的规章制度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 )。
A.学生守则B.体育煅炼标准C.学校奖惩制度D.班级考勤制度E.班级值日生制度 114.关于班级民主管理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 A.是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B.实行对班集体和个别学生双管齐下、互相渗透的管理
C.班级成员必须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才能实施
D.在班级管理的计划、实行、检查、总结各个阶段,都让学生参与进来,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实施管理活动
E.实质是在班级管理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人人都积极参与班级事务
115.班集体的形成实际上是一个教育培养与内化的过程,具体包括哪些步骤( )。
A.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D.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E.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三 教育学判断题
1.学校教育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 ) 2.宋代以后,《四书》、《五经》,特别是《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 4.终身教育主要是指成人教育。( )
5.教育的民主化就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和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 6.教育的多元化就是指教育思想的多元化。( ) 7.《学记》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
8.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仅仅是对教育方法的批判。() 9.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的是启发式教学。( ) 10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
11.学校教育应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错)
12.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与国家的教育无关。( ) 1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 14.教育的规模、速度与与生产力水平同步发展。( ) 15.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 16.教育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 17.科技革命的影响,更强调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 18.人的身心发展只需学校教育而无需社会实践。( ) 19.外铄论者一般不注重教育的价值。( )
20.一个遗传素质优良的儿童一定会转变为知识和才干优异的人才。( ) 21.我们既要注重大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更要注重小环境的影响。( ) 2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发挥是无条件的。( )
23.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向的任务可形象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 ) 24.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 25.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 26.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
27.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 2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 29.只要具备良好的学科专业素养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 30.教师具有良好的学科专业素养仅指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 31.师生关系就是一种授受关系。( ) 32.教师应尊重学生。( )
33.学生是处于身心发展最为迅速时期的人。( ) 34.一定时代课程的发展与人类文化及科技发展无关。( )
35.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
36.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开阔视野,通常以选修课形式出现。( )
37.地方课程属二级课程,只能开设必修课。( )
38.从课程的任务这个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 39.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 40.安排课程表要注重整体性、迁移性和生理适宜三项原则。( ) 41.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斯克里文提出来的目的完全游离的评价模式。( ) 42.教学是教师教的活动。( ) 43.教学就是指课堂上的上课活动。( )
44.教学是社会历史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 45.学生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
46.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惟力、想象力等,其中以想象力为核心。( )
47.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具有教育性。( ) 48.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
49.备课是教师上课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 50.测验的效度又称为测验的可靠度。( )
51.《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奠定了该形式的理论基础。()
52.内部分组有两种方式,外部分组只有一种。( )
53.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提供学习内容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 ) 54.德育就是政治教育。( ) 55.德育只具备社会性和历史性。()
5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57.?知?是基础,说明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从晓之以理开始。( ) 58.班主任工作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 59.道德教育奉行发展性原则。( )
60.德育模式中的认知模式主张人的本质是理性的,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并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 61.德育模式中的体谅模式坚持性善论。()
62.德育模式中的社会模仿模式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 63.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 64.班集体有利于学生群体意识的形成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 65.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基本标准是班级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 )
66.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 )
67.班级的平行管理是实施对班级集体与个别学生双管齐下、互相渗透的管理。( )
68.班级的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69.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具备明确的共同目标。( )
70.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权威型、民主型、制度型。( )
71.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教育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 )
72.教育实体化的过程是形式化教育从不定型发展为定型的过程。( ) 73.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
7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说明教育的发展可以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 )
75.教育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从事着直接的科研工作。( )
76.文化与教育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说明两者之间是一种封闭的循环关系。(错)
77.师生的交往活动是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 )
78.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但它对学生所形成的影响并不是非正式性的。( ) 79.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最根本动因。( )
80.在主客观条件大体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
81.人的心理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 82.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次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
83.个体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来看可分为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两个层次,且以心理活动为主。( )
84.人的身体力量的发展有多种途径,但人的精神力量的发挥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 )
85.教育目的受制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
86.创新精神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还是一种人精神状态。( )
87.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吃透两头,即充分研究教材和充分研究教学方法。( )
88.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这是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教育联合公约》的核心精神。( )
89.教师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侵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
90.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这说明教师要具备更高的教育专业素养。( )
91.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在我国,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 92.学科专家的建议是课程目标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
93.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 94.教学中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途径主要有实验、演示、教学录像,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体验模拟情境等方式。( )
95.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
96.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97.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是德育中有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 ) 98.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教师要对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 99.教育者应把组织活动和交往看做德育过程的基础。( )
100.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 )
教育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见大纲中对古代教育的介绍。古代埃及教育一大特征就是?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
2.D[解析]古代希腊的两个国家斯巴达和雅典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题干指的是雅典的教育。
3.C[解析]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是在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发生在近代。 4.C[解析]孔子从探讨人本性人手,主张?有教无类?。
5.A[解析]孑L子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提出者,题干中的话反映的正是这一教育思想。
6.C[解析]见大纲中对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的论述,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7.A[解析]《学记》是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8.B[解析]非制度化教育主张每个人应该能够在一个比较灵活的范围内、比较自由的选择道路。
9.A[解析]争辩是苏格拉底独特的教学法。
10.A[解析]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述了思维的抽来源:考试大象世界,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
11.B[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他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有大量反映。
12.C[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教育是国家的。
13.A[解析]见对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介绍,他的《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规范学科的开始。
14.D[解析]终身教育是20世纪以后出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15.B[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著作《普通教育法》。 16.B[解析]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学的观点。 17.C[解析]杜威主张儿童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18.D[解析]见大纲对杜威的介绍。
19.A[解析]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将马克思主义与教育学结合起来,主编了《教育学》。
20.B[解析]我国学者在六十年代以后开始编写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21.C[解析]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
22.B[解析]柏拉图根据理性、意志、情感在德行中占主导地位的不同将人分为三等。
23.C[解析]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4.D[解析]见大纲中对生产力和教育的关系的论述。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5.C[解析]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26.C[解析]舒尔茨根据1957年比1929年增加的教育投资总额,推算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33%。
27.B[解析]科学技术对教育质量有影响,见大纲中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内容。 28.C[解析]科学原本只是少数人的智力游戏,教育发展推动了科学的体制建立。 29.C[解析]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30.A[解析]生产力水平制约了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31.A[解析]师生的交互作用在学校生活中是最重要的。
32.B[解析]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的性质,故最终决定教育的性质。 33.A[解析]这句话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34.B[解析]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35.B[解析]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靠科技进步来推动,故科技进步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
36.B[解析]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生产,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它决定教育这个上层建筑领域。 37.B[解析]学校文化核心是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38.A[解析]见大纲35页有关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 39.A[解析]见大纲38页。
40.D[解析]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41.B[解析]学生文化可能因种族、民族、社会经济背景、年龄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类型,因此具有多样性。
42.D[解析]教育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的影响,并对这些产生反作用,即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功能。 43.B[解析]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44.C[解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正是内发论的观点。 45.C[解析]格塞尔认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长规律的制约,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46.D[解析]苟子认为,人性本恶。人所表现出来的善,是外在力量作用的结果,因而属于外铄论。
47.B[解析]见大纲,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洛克的?白板说?是外铄论的典型代表。
48.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不能错过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49.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是有顺序的,不能违背这个顺序。 50.D[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不能搞一刀切。 51.B[解析]个体的身心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教育,所以是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52.C[解析]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在于人不同于动物的创造性。
53.C[解析]成熟包括生理心理两方面的成熟,生理成熟的表现是具有生殖能力。 54.D[解析]关键期不同于其它时期,反映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55.A[解析]因材施教指对不同的人施以不同的教育,反映了人的个体差异性。 56.B[解析]遗传物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57.B[解析]过分夸大了遗传的影响,是遗传决定论。
58.C[解析]见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概念。
59.C[解析]少年期是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儿童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60.A[解析]见内发论的概念。
61.C[解析]对小学阶段的规定,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处于童年期。 62.C[解析]这是康德的原话,康德重视教育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 63.C[解析]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的例子。
64.A[解析]西方内发论者从人机体需要和物质因素来说明威尔逊提出?基因复制?是决定力量。
65.D[解析]发展认识能力是前苏联的教育目的之一。 66.A[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67.D[解析]教育目的对所有的学校都具有指导意义,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68.A[解析]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的。
69.C[解析]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 70.A[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71.D[解析]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72.D[解析]传统教育重知识记忆和再现。而现代教学过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提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探究的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73.D[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
74.B[解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 75.C[解析]略 76.D[解析]略 77.C[解析]略
78.C[解析]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见大纲中关于美育的论述。
79.B[解析]素质教育在今天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
80.A[解析]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见大纲中对德育的阐释。
81.C[解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涉及政治问题,故属于政治素质教育。 82.D[解析]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的人,各种特征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83.C[解析]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人的自然属性。推动个体的社会性增强的正是教育。
84.A[解析]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及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等属智育范畴。
85.D[解析]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所以学样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主导作用,一方面是主要的作用,一方面是导向的作用,即主导作用。
86.B[解析]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 87.C[解析]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这是和学生的身份相符合的。
88.D[解析]隐私权指学生有权要求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
89.B[解析]人身自由是指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和行动的自由。
90.C[解析]人格尊严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 91.B[解析]每个人在社会中同时扮演许多角色,但职业角色是相对单一的,而教师这一职业却具有多种角色的特点。
92.A[解析]教师要胜任某学科的教学工作,必须广泛准确的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熟练运用基本技能,这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是他胜任工作的基本要求。
93.C[解析]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
94.D[解析]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95.A[解析]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学习者,是受教育者。没有个体主动积极的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是教育成功的保证。
96.B[解析]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永远牵着他们的手。 97.C[解析]教师对成长中的儿童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知识上的,更是思想上的。
98.D[解析]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教育工作者的人格力量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
99.C[解析]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100.D[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101.B[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102.A[解析]将课程划分种类,需要一定的标准。课程类型就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103.D[解析]读、写、算,是作为公民所必须的?三基?。
104.B[解析]研究型课程由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并得出结论。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105.A[解析]以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划分课程,可将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106.D[解析]以课程任务为依据进行分类,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107.B[解析]按课程功能来分类,可将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108.A[解析]课程的组织核心即课程围绕的中心。按照这样的依据来划分,可把课程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109.C[解析]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知道这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
110.B[解析]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分别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设计。其中教学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
111.A[解析]教学计划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其中心问题就是开设哪些科目。
112.D[解析]教学大纲又叫学科课程标准,因此是指导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该学科教学的直接依据。
113.B[解析]教学大纲不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而且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114.C[解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科书和讲义是其中的主体部分。其他还有参考书,讲授提纲等。
115.A[解析]学生学习特点受基础因素包括基础知识、技能水平等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116.D[解析]通常情况下,课程表的安排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和生理适宜原则。
117.C[解析]教学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118.B[解析]由于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所以教学在学校的教育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
119.C[解析]智力一般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思维力是核心。 120.A[解析]孔子最先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考,主张学习,思考和实践相统一。
121.D[解析]夸美纽斯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他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122.B[解析]循序渐进原则要求学习要按步骤,分阶段进行,而不能陵节而施。 123.C[解析]学生已经学过这些知识,因此是练习法。
124.C[解析]学生通过操作获得知识,且利用了一定的仪器。因此是实验法。 125.C[解析]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原则,是教学中应该遵循的教育指导思想。 126.B[解析]授人以渔,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
127.A[解析]理论联系实际要求两者相联系而不是割裂。
128.D[解析]思孟学派在孔子学一思一行统一过程的基础上提出的。
129.B[解析]教学过程中所教授的知识,多是间接性的。是人类长期以来形成的知识。
130.B[解析]赫尔巴特首先把心理学做为教育学的基础,解释了教育过程中的很多概念。
131.C[解析]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
132.D[解析]教学过程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这些阶段构成了教学过程的结构。 133.B[解析]教学过程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因此领会新知识是教学过程各个阶段的中心环节。
134.D[解析]理解教材上的新知识才是真正领会了知识。 135.A[解析]?学不躐等?要求在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原则。 136.A[解析]孔子强调的是启发性原则。
137.D[解析]?习?和?温?是复习,巩固的意思,因此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138.B[解析]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39.A[解析]上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同,课的类型就不同,如新授课和巩固课等。
140.C[解析]课外辅导是在课堂教学规定时间以外,教师对学生的辅导。 141.D[解析]理解效度的概念,关键在于理解?效?,指的是能测出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
142.A[解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表明该测验是否可信,即信度。 143.B[解析]钻研教材包括钻研大纲、教科书、参考书,其中教科书是教师备课上课的依据。
144.B[解析]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采用个别教学制是主体。
145.D[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从理论上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基础。
146.C[解析]见大纲中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部分。
147.D[解析]外部分组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来进行,打破年龄限制。 148.B[解析]班级授课制有助于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主要采用这种形式。
149.A[解析]个别教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状况相适应,因而最早出现。 150.B[解析]学习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151.D[解析]见大纲中区分度的定义。
152.C[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首先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153.B[解析]这是班级授课的优点。 154.C[解析]见大纲中道尔顿制的介绍。
155.C[解析]这是形式型策略的定义,见大纲中相关部分。 156.A[解析]结构化策略强调抓主干,构建体系 157.D[解析]这句话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
158.C[解析]德育工作要围绕德育目标来进行,因此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159.A[解析]德育目标是总体规格要求,具体的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细化。 160.C[解析]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61.A[解析]知是其他各个要素的基础。
162.D[解析]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表现。
163.B[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
164.C[解析]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体现的是德育的导向性原则。
165.A[解析]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166.A[解析]道德观念的品德构成的基础。
167.D[解析]这句话强调根据具体隋况来实施德育,贯彻的是因材施教原则。 168.D[解析]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等。班主任工作是重要且特殊的途径。
169.C[解析]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一部分。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170.C[解析]见大纲165页,ABD是引人性提问的策略,只有澄清和总结是属于深入性提问策略范畴。
171.D[解析]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即德育的途径。
172.A[解析]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学工作总是具有教育性。因此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173.B[解析]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174.C[解析]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这种培养学生品德的方式叫锻炼法。
175.A[解析]德育的认知模式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强调按道德认知能力发展的要求进行学校道德教育,选择内容和方法。 176.B[解析]德育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臵于中心地位。 177.B[解析]认知模式由皮亚杰提出,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 178.D[解析]坚持严格要求属运用煅炼法的要求。
179.D[解析]见大纲中160页,班级干部不一定能够达到榜样的标准。
180.B[解析]见大纲中166页有关体谅模式的论述。
181.C[解析]见大纲中170页有关社会模仿模式的论述。 182.A[解析]德育实施过程中的此种组合方式称为德育模式。
183.D[解析]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184.A[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 185.C[解析]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主要是学生。
186.A[解析]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的常规管理。
187.D[解析]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让每个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188.D[解析]班级文化是集体问题,教师和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不包含在内…… 189.A[解析]班级组织管理工作要在班主任和学生的互动中实现。班主任要负起协调各种教育力量的责任。
190.C[解析]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阐述了班级管理的优势,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191.B[解析]见大纲对班级组织的发展的论述。 192.B[解析]见大纲中对班级管理功能的论述。 193.A[解析]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
194.D[解析]为了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195.B[解析]班集体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最好载体。 196.D[解析]班级建设设计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最为重要。
197.A[解析]学生只有通过交往才能认识同学,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
198.D[解析]班集体有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这些要通过集体教育来实现。
199.D[解析]我国学校教育对班主任工作考评和教学成绩挂钩,导致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教学中心?和?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运用比较多。
200.A[解析]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了解研究学生是他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多选题
1.ACD[解析]教育民主化体现两方面,一方面指让所有人都受到平等的教育,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追求教育自由化。
2.ABC[解析]墨家认为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获得知识的途径。
3.ABC[解析]教育终身化是现代才出现的,教育的考试大原创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特点。
4.BCD[解析]见大纲对中国古代教育学的介绍,?兼爱?是墨家思想。
5.ACD[解析]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6.ABD[解析]苏格拉底提倡争辩的教学法,教学过程分为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7.ABCD[解析]见大纲中古代教育部分。
8.ABCDE[解析]见大纲中对学生文化的论述。 9.ABCD[解析]略。
10.ABCD [解析]教育的各个方面均会受到生产力的制约。
11.AC[解析]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
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12.ABCD[解析]见大纲中学生文化部分。 13.ABD[解析]在不同层次,可以把校园文化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等。
14.ABCD[解析]有的学者将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四种基本成分。
15.AC[解析]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是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16.ACD[解析]见大纲中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部分。
17.ABE[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由生理、心理、社会三层次的内容活动构成。 18.BCD[解析]孟子是内发论者。
19.ABCD[解析]身心两方面逐步成熟是青年期的年龄特征,其余选项为少年期阶段特征。
20.ABC[解析]环境对个体发展有影响,但并不能夸大为环境决定论。
21.ABCD[解析]成熟是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为个体发展提供可能和限制,见大纲中成熟的意义部分。
22.ACDE[解析]幼儿与少年是不同的年龄阶段,属于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23.ABCD[解析]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发展的特殊性,不是学校教育的功能。
24.ABCDE[解析]凡是教育能够实现的使人发展的方面都有助于人类地位的提升。 25.ABCD[解析]见大纲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6.ABC [解析]教育目的的功能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 27.ACD[解析]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三个,分别是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28.ACD[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情况,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都要依据教育目的。 29.ABCDE[解析]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包括各个方面的教育。
30.ABCD[解析]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是传统教育的特点。 31.BCD[解析]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
32.ABCD[解析]儿童不仅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而且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这是《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体现这一精神的原则包括ABCD四项。 33.ABCDE[解析]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儿童享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人身权除一般保护外,还有对身心健康权、人权自由、人格尊严、隐私、名誉、荣誉等权利的特殊保护。
34.BCD[解析]学校和国家在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方面负有重要责任。 35.ACD[解析]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 36.BCD[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人格平等,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
37.ABCD[解析]教师开展科研活动,不但有助于教师对问题的深入分析,而且能促使教师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是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现代化,更加完善。 38.ABCD[解析]见大纲中课程目标的论述。
39.ACD[解析]制定课程目标应研究学生、社会、学科。
40.ADE[解析]以课程任务为依据进行分类,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41.ABCDE[解析]广义的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42.ACDE[解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参考书,讲授提纲等。
43.BCD[解析]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关注点在非预期的结果上,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44.ABC[解析]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和完成作业都是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
45.ACE[解析]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同时教学还会实现其他的教学目的。
46.ABCDE[解析]见大纲中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
47.ABCD[解析]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其他工作要围绕教学来开展。
48.ABC[解析]见大纲中教学原则方面的内容。 49.ACD[解析]学生认识是通过师生交往,并且是间接地获得知识,是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认识和发展能力的。
50.ABDE[解析]见大纲中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C是讲授法的要求。
51.ABCDE[解析]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52.ABCDE[解析]见大纲中关于教学方法的相关内容。
53.ABCDE[解析]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围绕上好课来进行各个程序。 54.BDE[解析]课的种类可按教学方法划分,也可按教学任务来划分,新授与巩固均是教学任务。
55.ABCDE[解析]见大纲上课部分课的结构的有关内容。 56.ABCDE[解析]教师的工作总是要落到好课上,好课的标准牵涉到课堂的各个方面。
57.ABDE[解析]测验和考试也应是为教学服务的,检查教学的效果,不能是随机的。
58.ABCDE[解析]教学组织形式是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59.CD[解析]设计教学法主张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自己设计学习过程。
60.BCD[解析]外部分组是指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兴趣来分组。 61.ABCD[解析]说服法重在以理服人,E是锻炼法要求。 62.ACD[解析]BE为体谅模式特征,认知模式重?知?。 63.ACD[解析]BE分别是陶冶法、锻炼法的要求。
64.ACDE[解析]德育内容是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65.ABCE[解析]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66.ADE[解析]德育过程的矛盾是指德育过程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和各要素、各部分内部各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67.ABCE[解析]启发性原则是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68.ABCDE[解析]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渠道或形式叫做德育的途径。各个选项都是德育的途径。
69.ABCDE[解析]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方法。运用语言进行说服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都属于说服法。
70.ABD[解析]德育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臵于中心地位。坚持性善论,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倡导民主德育观。 71.ABCDE[解析]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
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72.ABD[解析]班级目标是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它的设计要依据国家、学校、班级群体三方面实际水平。
73.ABCE[解析]班级管理主要包括四种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
74.BCD[解析]班主任领导影响力体现为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AE属职权影响力。
75.ABDE[解析]一个班的学生群体还不能称为班集体。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成员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并且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中存在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76.ABCD[解析]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树立。
77.ABCD[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多种角色。从班集体的建立到管理,都起到重要作用。
78.ABC[解析]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要求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79.ABCDE[解析]见大纲第8页。
80.ABCE[解析]教育的终身化是20世纪以后教育发展的特点。 81.ABCDE[解析]见大纲第10页。
82.ABCDE[解析]见大纲第10页有关教育多元化的论述。
83.BC解析]见大纲第17页,他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构建教育学体系。 84.CDE[解析]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及教材中心是赫尔巴特的主张。 85.ABCE[解析]筛选制度是传统教育的特征。
86.ABCDE[解析]见大纲40至41页有关学生文化成因的五个因素。 87.ABDE[解析]康德强调教育对人的作用,属外铄论者。 88.ABCD[解析]见大纲第44页。 89.ABCD[解析]AB较明显,C是柯尔柏格对皮亚杰发生认识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D是顺序性对我们教育工作的要求,E则是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90.BCD[解析]遗传是指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对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91.ABDE[解析]是有件的,不然会导致?教育万能论? 。 92.ABCDE[解析]详见大纲。
93.ABCDE[解析]详见大纲中全面发展教育中关于德育的叙述。 94.ACDE[解析]B是美育方面的目的。 95.BCDE[解析]A是体育方面的目的。
96.ABCD[解析]学生时期是身心方面从不成熟发展到基本成熟的时期。
97.BC[解析]教师职业是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不应以教师为中心,E体现了传道者角色。
98.ACDE[解析]掌握对话艺术是教育能力方面的要求。 99.BCDE[解析]A是教育专业素养方面的要求。 100.ABCD[解析]人格不是外在的表象。
101.DE[解析]AB体现了教师中心主义,C体现了儿童中心主义,都是两种极端。 102.ABC[解析]略。
103.ACDE[解析]见大纲分类标准。
104.BC[解析]导向性、疏导性原则属中学德育的原则。 105.BDE[解析]是广义德育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 106.ACDE[解析]详见大纲。 107.ABCD [解析]详见大纲。
108.ACD[解析]详见大纲B是导向性原则的要求,E是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
则。
109.BCD[解析]详见大纲A是政治课和其它学科的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110.BCDE[解析]报告属于说服的方式。 111.ACDE[解析]训诫不属于其中范畴。 112.ABCDE[解析]详见大纲。 113.ABCDE[解析]详见大纲。
114.CDE[解析]详见大纲A是常规管理的核心B是平行管理的方式。 115.ABCDE[解析]详见大纲。
正在阅读:
教育学题目及答案06-13
巴山夜山作文700字07-02
初中电与磁知识点归纳要点 - 图文03-17
基于PLC的五层五站电梯的设计08-17
初中物理压强试题及答案09-12
59个励志故事07-12
采访状元作文500字06-26
2017-2018学年四川省富顺第二中学校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05-16
中国民族浙江省食品生产许可抽查复审办法06-1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教育学
- 题目
- 答案
- 2016年一级建造师项目管理考试大纲重点
- 教育心理学(II)
- 组织行为学
- 2015年江苏省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纲要·话题简述(中英文
- 2018-2024年中国陶瓷釉面砖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目
- 201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第2讲常考实验技能
- 2014高考数学试题精校版解析版安徽理
- ArcGIS Engine控件编程
- 测量监理实施细则 005(第一版2013.1)
- 微机原理习题集以及答案第二版
- 数列复习(第一课时)公开课
- 环境监测试卷及答案10套
- 内科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措施报告
- 调整心态备战2012司法考试
- 2010电大行政管理专业应用文写作作业答案
- 进度中常见问题及防范(2011.11整理)(1)
- 2019届高中语文备考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专题2文学类文本阅读专
- 2011国二c语言上机加笔试题库(含答案)
- 2014黄委会考试黄河知识专用内部资料
- 一般职业能力测试(GA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