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型钢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方案修改

更新时间:2024-05-16 02: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综述

一、工程概况:空中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距无锡30多公里,距苏

州50多公里,有“天下第一村”美誉。

本工程转换层位于四层以上,层高一层5.8米,二、三、四层高4.8米,转换层大梁,承重模板支架,顶板部位支架搭设,利用满堂红钢管脚手架进行支撑与荷载传递,支架基础根据混凝土梁浇筑时作用在水平模板上的冲击荷载分别落在三层顶板以下的楼面上,模板竖向立杆底部加木方垫板,本工程转换层主要是完成下部框架结构与上部主楼剪力墙、柱的转换。本工程转换层应为梁式转换层,上层大部分剪力墙、柱在转换层部分H型钢梁上生根,剪力墙、柱等混凝土构件强度等级为C60,梁、板、楼梯等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

二、施工方案的选择与确定:

对于此类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方案主要有三种:迭合梁方案、附加支撑系统方案和荷载传递方案。迭合梁方案是将一根整梁分两次浇筑,下部梁按承担全部施工荷载计算配筋,待先浇筑的下部分梁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00 %后,再浇筑上部梁,以下部梁承担施工荷载,完成转换层结构的施工。迭合梁施工方法简单,但工期较长;另外,由于转换层中的框支梁的梁高变化较大,无法统一浇筑,因此该方案对本工程不可行。

附加支撑系统方案是先施工转换层框支柱及剪力墙体至框支梁底标高, 待框支柱混凝土强度达到100 %后,在框支柱预焊牛腿,上托型钢梁或型钢直接焊接在预埋件上形成附加支撑系统,承担转换层大梁部分施工荷载,完成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本工程需一次性投入用钢量较大;另外该方案施工工艺复杂且精度要求高,工期也较长,因此,经综合比较,本工程没有采用此方案。

荷载传递方案是以转换层楼面已施工完的框架梁为主要承载构件,在已施工完成的转换层框支柱上设置满堂红脚手架支架作为辅助卸荷构件,形成支撑系统完成转换层框支梁的施工。若采用该方案,本工程转换层施工钢管和扣件,而且可还可以用于后续模板工程施工,一次性投入较小,经济效益较好;另外,该方案施工操作方便、简捷,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及工期,因此本工程选用了荷载传递的施工方案。

三、施工中的难点和重点:

1、因为承重主梁面截面尺寸较大,结构层楼面自重很大,施工阶段所要求的承载力大于极限状态的要求;

2、转换层主梁钢筋用量大,绑扎难度高,传统的钢筋绑扎方式不能满足转换层的施工要求;

3、转换层梁与梁柱节点出钢筋密集,混凝土振捣难度大,施工要求比较高;

4、转换层梁体积大,水化热高,内外温差控制、养护保温措施要求高,容易出现温度裂缝。

另外,转换层中的框支梁还具有截面变化大、跨度大和截面大等特点,且转换层下层梁截面尺寸不大,承载力低,因此为保证结构的施工安全,对该转换层进行专项的施工阶段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章 施工准备及施工部署

一、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1、参考规范及标准图集(含此但不限于此)。 序号 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5 16 17 18 工程测量规范 建筑工程测量规程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施工用电安全规范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造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编号 GB50026-93 DBJ01-21-95 GB50300-2001 GB50204-2002 GB50195-2005 04SG523 JGJ138-2001 JGJ33-2001 JGJ59-99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01 范 建筑结构荷载设计手册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模板工程与支架技术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钢结构焊接及验收规程 GBJ17-88 GB50204-2002 杜荣军编著 JGJ/T10-95 GB50215—2002 JGJ81-2002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02年版 钢结构高强螺栓连接设计施工及验收规JGJ82-2002 程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建筑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JGJ81-2002 GB/T50328-2001

二、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①、 项目部技术部门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并按设计图纸复印件对钢结构公司做好技术交

底工作,并要求钢结构公司在加工钢结构过程中遇到疑问及时反映,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与设计沟通与设计沟通及时处理。

②、 召开各班组现场技术交底会议,就钢结构安装,钢筋绑扎,满堂红脚手架搭设及模

支设,混凝土浇筑进行专项与现场技术交底,做好各工种与钢结构专业施工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对于各专业工长和质检员、安全员划分相应职责范围,使其施工前做进行进场前安全文明施工教育及管理宣传。

③、 对特殊工作作业人员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取证后方可上岗。 ④、 对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前进行技术、质量及安全交底。

⑤、 施工前由技术人员根据图纸内容及现场施工情况,制定钢结构安装顺序,对安装工人进行技术交底,项目部资料员负责钢结构一些资料整理移交工作。 2、材料准备:

1、型钢材料要求:

① 钢材:承重结构的钢材宜采用Q345B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碳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规定,材质证明书,由钢材生产部门或销售单位委托有资质的质量检查部门出具某批钢材质量证明。

② 对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钢材.应进行全数抽样复验.起复验结果应符合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A:国外进口钢材 B:钢材混批

C:板厚240mm.且设计有Z向要求的厚板。

D:建筑结构安全符合为一级.大跨度钢结构中主要受力构件所采用的钢材. E:设计有复验要求钢材 F:对质量有疑义的钢材 3、现场准备:

① 现场按照总施工部署作好水电布置工作,做到施工用水电能满足现场生产、消要求。混凝土施工时每区段振捣棒分别接2台移动配电箱,振捣棒实行一机一闸一漏,其漏电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秒。夜间照明以塔吊上的镝灯为主,必要时配备碘钨灯。

② 根据本工程转换层施工方案要求对各施工班组作好施工交底并监督分包队伍对班组交底。

③ 根据技术方案要求组织施工机械的进场、报验、安装、调试工作,使其在施工过程中能满足工程需要。 ④ 各种计量、测量用具及时检查、送检并且检定证书、材料齐全;合理组织施工现场车辆流通,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

⑤ 机具和人员:施工前,一切施工用的机具、人员准备充分。所有机具均应在浇筑混凝土前进行检查,同时配备专职技工,随时检修。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

照明不中断。如果停水,由搅拌站用混凝土罐车运水到现场,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洗泵、养护等的用水。

⑥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并报请监理单位验收完毕;检查模板尺寸和预埋件等的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接缝的严密情况;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并检查钢筋的垫块是否垫好;办完隐、预检手续。浇筑前将木模板湿润。

⑦ 通知混凝土搅拌站运送混凝土,根据浇筑的部位、时间的不同,来确定罐车的台数、发车间隔时间,并合理安排罐车行走路线,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连续浇筑。 ⑧ 检查安全设施、劳动力配备妥当,能满足浇筑速度要求。 ⑨ 混凝土布料杆架设到位,并固定完毕,调试运转正常。

⑩ 加强气象预测预报工作,混凝土施工阶段工程部负责联系一周天气情况并转发给有关

部门及施工班组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

三、施工部署:

1、施工部署: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该转换层分为两个施工阶段,结合本工程结构形式和实际施工特点,为确保支架的稳定性和支架基础有足够的承载力,转换层型钢混凝土大梁的模板安装和支架的搭设应充分利用工程中劲型钢结构本身的优势。型钢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已经形成钢结构,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足够承受构件自重和施工荷载。因此,型钢混凝土大梁模板支撑计算时刻进一步简化,并且不需对支撑基础的下一层进行加固,同时不必考虑稳定性的问题,这样可简化模板的支承构造,加快施工速度。另外,浇筑的型钢混凝土不必等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就可继续上层施工,临时加固立柱可大量减少,也为材料的周转提供了条件。针对本工程上述的结构特点,转换层大梁的混凝土自重以及施工荷载均由型钢梁本身来承担,该部位底模的支撑仍采用在常规施工中应用的承重脚手架体系。满堂红扣件式的要求详见本工程《模板工程模板方案》中的相关内容,该方案中不再重复设计。为便于对大体积混凝土梁的保温,梁模板采用15 厚多层胶合板,顶板模板采用多层板,该层顶板和梁的混凝土一次性浇筑。转换层大截面非型钢混凝土次梁底模加固采用传递加固的方式。型钢梁的底模加固采用工字型钢借助两端柱子内H型钢。

该层框架梁如果为型钢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收缩变形受钢梁约束,那么在顶板上设置后浇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建议在该层顶板混凝土取消后浇带,应在相应位置设置两道膨胀加强带,膨胀加强带宽度按照2m设置,膨胀加强带混凝土强度等级比板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个强度等级,为防止大梁混凝土产生温度收缩裂缝,选用最佳配比的混凝土。 2、组织保证措施

由于转换层工作量大,施工周期相对较长,针对转换层特点和施工难点,在转换层施工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并给予全力支持,协助项目部进一步强化现场管理,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以确保转换层施工的顺利进行。 ① 型钢结构安装及焊接工程组织保证措施 在进入转换层施工时,由钢结构有限公司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全面技术管理与指导工作,并由项目部质量管理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并由项目部安全员负责吊装

工程的安全工作。

② 模板及钢筋工程组织保证措施

在进入转换层施工时,由钢筋工长和木工工长分别承担相应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工作,以进一步加强模板和钢筋工程的管理,并有项目部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③ 混凝土工程组织保证措施

在模板及钢筋工程即将完成时,混凝土浇筑前项目部对转换层梁模板加固质量组织检查,并成立临时指挥部,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混凝土工长负责混凝土过程中管理工作。 3、轴线控制

① 在拆除工作完成后,由测量员负责立即测放出控制轴线,并用墨线标注在楼面上,根据控制轴线,按设计图对转换层柱墙主次梁等细部尺寸分墨。

② 钢管架搭设完毕后,在支撑梁底模及钢筋笼的水平杆上用吊线坠将细部尺寸线引测在水平杆上,作为梁底模安装和钢筋就位的控制线。 5、 施工工艺流程:

搭设架子——型钢焊接——绑扎梁钢筋——梁模板安装——整体顶板模支架——顶板模安装——顶板钢筋绑扎——型钢梁外侧加固、非型钢梁底模下层加固——浇筑混凝土

第三章 单项工程施工方案

一、 型钢结构加工与安装施工方案

1、 材料准备:

材料规格:柱和钢梁构成。以设计要求所有的钢板材质为准,焊条最好采用E50低氢型,柱为焊接H 形截面,梁柱翼缘板表面焊栓钉。梁为焊接H 形截面,钢结构连接最好采用扭剪形高强度螺栓,性能要达到10.9级,梁翼缘板与牛腿之间的连接采用坡口焊接。 2、 施工准备

为保证型钢柱、梁加工质量,从钢材下料入手严格控制。所有型钢均有钢结构安装分包公司制作和安装。钢构件进场应按进场计划分批采用平板车运输相继进场,进场后用塔吊卸车,卸下的钢构件直接用塔吊调至安装位置附近,钢构件两端开45 度K型坡口,腹板为双面坡口,翼缘板为单面坡口,坡口处用磨光机磨光,使之没有氧化物。 3、 钢结构加工制作工艺

4、 钢结构制作准备工作

3.1.1 施工准备:根据设计院施工图及文件,制作厂将会同业主、原设计、加工、吊装等

单位,对钢结构的建造进行充分的讨论,从而确定可行的施工方案,同时进行钢结构的细化图设计、工艺设计及原材料的采购。 3.1.2 细化图设计:根据设计施工图及文件的要求,在认真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采用CAD 软

件对结构的构件尺寸进行复验,以得出准确的构件的相关位置、尺寸、角度等数据,并根据吊装和运输的要求,进行钢柱、钢梁等构件及机加工零件的细部设计,其中有些应包括分段图。图纸中具有各详视图、节点连接详图,并注明安装位置、结构

标高、相关尺寸、焊接要求、精度要求、涂装要求及相应的材料表。细部图将送交源设计确认,作为施工验收的依据。

3.1.3 工艺设计: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进一步编制制作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拼

装工艺、运输方案等工艺文件,工装、夹具、膜板、制作及拼装胎架、运输托架等工艺图。

3.1.4 工艺技术准备:在项目工程师的主持下,编制钢结构制作工艺规程、技术文件指导

全部生产过程。

3.1.5 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

",制定各种类型构件的总体加工方案、方法及工艺流程; ", 规定各主要工序加工方法、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 ", 制定成品检查验收标准及检查方法; ", 制定工艺装备方案。

由主管工程师编制下列工艺技术文件: ", 钢结构构件生产流程明细表; ", 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单; ", 焊接工艺规程; ", 构件配料卡片。

3.1.6 材料供货、管理及检验

钢结构公司应为ISO9002 质量体系认证单位,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在材料供货方的选择上,我们要始终坚守信誉第一的原则,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优中选优,在此基础上通过材料的采购招标,确定最终供应商,确保做到质优价廉。 3.1.7 材料进货检验和试验的工作流程(见下图)。

3.1.8 材料的进场:

3.1.8.1 材料供应商要提供材料质量证明书原件或加盖供材单位检验公章和经办人章

的有效复印件。材质证明书上各项理化指标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3.1.8.2 材料进货质量检验主要由材料质检员、材料工程师负责,钢板的明显部位要有

清晰、牢固的钢印标志,并有材料制造标准代号、材料牌号及规格、炉(批)等标志。钢板进场后首先进行材质证明的复验,合格后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退货。 3.1.8.3 钢板表面质量的检查除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钢材表

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板材厚度负允许偏差的1/2。 3.1.8.4 钢材端边或断口处不应有分层、夹渣等缺陷。

3.1.8.5 办理材料入库手续,登记造册。

3.1.8.6 本工程使用的焊接材料、高强螺栓及涂装材料均要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高强

螺栓还要复验其扭矩系数。对于焊钉及焊接瓷环的规格、尺寸及偏差应符合《圆柱头焊钉》(GB10433)中的规定。焊条外观不应有药皮脱落,焊芯生锈等缺陷,不应变潮结块。

3.1.9 H 型钢梁柱制作工艺 A. H 形梁柱制作工艺流程图

原材料→钢材复验、入库、存放、发放→钢材预处理→排料、划线、放样 →剪切→自动切割→调平→钢板对接、探伤→刨边→型钢组装→焊接(自动埋 弧焊)→矫正(翼缘矫正机、火焰矫正)→检测→钻模控制制孔→凃装 B H 形梁柱制作工艺:

在预制平台上根据图纸的几何尺寸,按1∶1 的比例放样,确认尺寸无误后下料。放样和下料时要根据工艺要求预留安装焊接收缩余量及切割、铣平等加工余量。

梁柱下料全部采用数控切割机,由于焊缝质量等级要求严格,所以焊缝为全熔透焊缝,在腹板上要开双面坡口(如下图)。

H型钢梁制作工艺

对切割后的板料表面进行检查,切割后不准有裂纹、夹渣、分层和大于1 ㎜的缺棱。焊接要严格执行设计、规范的要求,并编制焊接工艺指导施工。

梁柱组装时,其翼缘板、腹板的接口必须错开且大于200mm 以上。在焊接时两端必须加设引弧板,防止端头产生焊接缺陷。

H 形梁柱焊接完成经校型后其两端应铣平,确保组对质量,同时又保证底座板与柱底磨光顶紧。

梁柱组装

3.1.10焊接工艺

A 焊工资格要求:

", 凡是参加焊接的焊工,必须由有锅炉压力容器考试合格证的焊工来承担。

", 为了保证焊接质量,施工前应对焊工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提高焊工的操作技能,提高焊工遵守工艺规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 凡是参加焊接的焊工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焊接是非常艰苦的工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无法完成焊接工作的,更保证不了焊接质量。 B 电焊条的管理:

", 焊丝使用前必须除净锈蚀和油污,焊剂要烘干。施工现场要专设焊条二次入库,库内应设有温度计、湿度计、吸湿机和通风机,库内的相对湿度在60%以下。

", 焊条二次库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建立责任制,做好各项工作保证焊条质量。

", 电焊条应按牌号、规格、分开码放,离开地面和墙壁均为0.3m,保证焊条通风良好。 ", 焊条二次库管理人员要负责做好焊条的编号,制造日期、厂家、烘干日期、烘干温度与时间,保温温度与时间的记录工作。

", 焊条二次库管理人员要做好焊条的发放工作,要严格按焊接工艺要求进行发放。不合格的焊条不允许发放,要做好领用日期、领用人、焊接部位的记录。

", 焊条二次库管理人员要做好未用完焊条的回收工作,回收焊条要统一保管,要做好回收记录,要坚持焊条头的回收制度。

", 焊条不得超过两次高温烘烤,为了防止浪费焊条,经二次库烘干的焊条首先发放使用,当日用完。

", 焊条二次库管理人员按要求建立好各种台账,并做好详细记录,并做好资料的记录、整理、保管工作。

C 施工现场气象管理:

", 根据国家标准中的规定,当焊接环境出现下列任意情况时,如无有效的防护措施,禁止施焊。

", 风速大于8m/s

", 施工现场相对湿度大于90% ", 下雨、下雪

", 施工现场气象管理人员要切实做好气象管理工作,提前与气象部门联系,随时掌握气象变化,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保证焊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D 焊接技术质量过程管理:

", 做好焊接设备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焊接设备的完好,仪器、仪表的灵敏度有效。 ", 检查坡口表面质量,组对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焊接工艺。 E 焊接点固要求:

", 焊缝点固焊所使用的焊接材料,焊接技术要求要与主体焊缝焊接工艺相同(包括吊装卡具、方母)。

", 焊缝点固前必须清除坡口内表面铁锈、油污、水分和尘土、清除干净后方能点焊。 ", 焊缝点固焊的焊肉长度,焊肉高度及间距,焊缝点固焊表面不得有裂纹和气孔,如出现上述缺陷,必须用砂轮或气刨清除,经检查确认彻底清除后,重新点固。

F 焊接过程中工艺规范及焊接线能量的测量与控制:

", 正确选择焊接规范控制好焊接线能量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合理的焊接规范可使焊接线能量控制在工艺规范规定的范围内。线能量过大时,造成焊缝晶粒粗大,热影响区增宽,屈服极限下降,冲击韧性下降。因此要控制好其上限。结构本身刚性大,焊接时若线能量过小,则冷却速度加快,热影响区就会硬化,加之氢的作用易产生裂纹,所以在焊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焊接规范,以保证焊接质量。

", 焊接线能量的控制在于焊接工艺执行检查人员的责任落实是否尽到责任。要求检测人员要认真执行工艺规范纪律。严格要求每个焊接人员的执行情况。做好焊缝线能量的测量和记录工作。

", 要求焊缝线能量测量管理人员要认真对待这项工作,要尽职尽责,要和预热人员密切配合控制好预热温度,掌握焊接过程电流,电压焊接速度情况,确保焊接工艺规范的落实。 G 焊接顺序:

", 钢柱、钢梁全部采用龙门自动焊焊接,焊缝交错焊。 ", 焊接前要在端头设置引弧板,焊后割除(如下图)

焊接前图示

先焊①的焊缝;再焊②的焊缝;然后再焊③的焊缝;最后焊④的焊缝。 ", 每焊完一遍必须将焊药皮除净,用压缩空气将焊道吹扫干净。

", 焊接箱形梁时必须用二氧化碳打底,然后用埋弧焊照面。H 焊接过程要求:

", 焊工在焊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工艺标准,坚决服从测量管理人员的管理。一切行动听指挥,要统一行动,保证焊接程序和焊接质量

", 焊工领取焊条时必须听从二次库管理人员的管理,按规定将烘干后的焊条放入规定的保温筒内。使用时要随用随取,焊条在保温筒内存放时不得超过4h,并保温80℃,超出时间和焊条温度低于80℃时应停止使用,焊条送回二次库,重新按规定领用。

", 焊缝焊接前将所焊焊缝内及两侧各20mm 范围内的铁锈,油污、水、尘土清除干净,保证坡口表面的清洁。

", 焊接引弧应在坡口内,严禁在坡口外引弧,防止产生母材表面裂纹。段与段之间接头处应用角向磨光机磨出便于接头的坡度。层与层之间起焊点(接头处)应错开100mm 层间清渣打磨时应清理干净。 I 无损检测

", 钢结构焊缝为全溶透焊缝,除屋顶周边钢支架质量等级为二级外,其余均为一级,需进行100%无损检测。

", 要求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由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审定 检测结果,对于返修的焊缝进行缺陷定性检测。 J 焊接变形后的矫正:

", 通过一系列的控制变形措施的实施会减少很多的变形,但仍将存在一些局部的扭曲变形,可通过下述两种方法矫正。

", 通过翼缘校型机进行校正(局部变形)。

", 整体变形采用火焰矫正法:加热温度控制在500~800℃之间,要追正确选择加热范围,一般可在上翼缘板上加热矩形面积,在腹板上加热三角区域来矫正。 3.1.11 钻孔工艺

", 钢柱与钢梁采用高强螺栓进行连接,为此连接板需钻孔。

", 钢柱上要穿主筋、箍筋,每一层梁柱节点上都有钻孔,量很大。

", 钻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装质量,因此钻孔前必须认真审图,将同种规格数量较多的挑出来,采用模板制孔,对于数量较少的采用样板制孔。 ", 钢柱上的号孔位置极为重要,应按照排筋图布孔。

", 在钻孔过程中,孔壁要与构件表面垂直,孔边的毛刺、飞边用砂轮打磨。 3.1.11.1 摩擦面处理工艺

", 如果梁柱的连接为高强螺栓,那么要进行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试验。试件与所代表的钢结构构件应为同一材质,同批制作,采用同一摩擦面处理工艺。表面处理采用喷砂除锈的方法。

", 以钢结构制作批为单位,每批三组,抗滑移系数检验的最小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规定的0.45,否则摩擦面应重新处理。

", 摩擦面检测单位应为有国家检验资质的允许偏差科研院所。

", 加工后的构件表面应平整、无焊接飞溅、无毛刺、无油污,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沾染脏物和油污。

3.1.11.2 焊钉焊接工艺 A 工艺确认:

",在焊接操作前,首先在每块试验板上焊上两个栓钉,使其由原来坐标轴弯曲30°,检验栓钉的抗拉强度,如果在两个栓钉中的任何一个在焊接部位出现横裂,就需调整焊接工艺后,重新做上述检验。如果第二次的两个螺栓又一次失败了,要继续做试验,直到连续二次检验均获得合格后,才可进行钢构件上栓钉的施焊。

", 在每次焊接工艺有改变时,均需进行上述检验。如果发现焊层有不够强度的现象,应作处记号并告知有关人员,查明原因,并调查焊接工艺后,才可焊接其他栓钉。 B 外观检查:

", 焊接完毕后,用尖头手锤轻轻敲击每个栓钉的焊接处,进行焊层外观检查栓钉四周是否有焊层。

", 弯曲试验:对焊层不完善的栓钉;对焊接后的长度超过1.6mm 规定值的栓钉。上述栓钉均需用手锤敲击,使其从原来的坐标弯曲15°。将焊层不完善的栓钉弯曲30°后,其弯曲方向应使焊层不完善处受到最大的拉力,如果被检钉没有出现裂缝或断裂,这根柱上的已焊栓钉被认为合格。

", 凡栓钉外观不合格者,一律打掉重焊:外观有缺陷时,进行打弯检查。外观检查合格者,进行l%的抽样打弯检查。弯30°左右,检查焊肉有开裂者为不合格,一律打掉重焊。欲施焊栓钉部位必须先放线,以保证栓钉位置的准确。其相邻的两只栓钉需用以上方法进

行检查。

", 栓焊工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和试焊训练,方可现场施焊。 ", 每天将栓钉焊接记录下来。 C 操作注意事项:

", 电源开关是否闭合。

", 当扳动焊枪开关时,微动开关是否发出“咔嚓”声。 ", 焊接药座与母材之间是否紧合,是否有绝缘杂质。 ", 如果发生焊接电缆和操作装置紧拉的,禁止拖拉焊枪。 ", 潮湿区域的焊接:

a)翼缘潮湿或油污处不能进行焊接; b)油漆及镀锌处不能焊接; c)雨、雪天不能进行焊接。

D 设备使用时,每班焊接完毕,一定要将时间控制器焊枪及电缆接头收齐,放入室内。禁止接头被雨水泡湿。焊接中要将焊机散热,并将遮盖物全部揭去,用后再盖好。连接电缆的延伸,在焊接时,不允许电缆打圈、缠结,否则电流值将被降低。

E 当进行栓钉焊接时,要稳妥执拿焊枪,严格注意焊接情况,防止水分进入电弧区。 3.1.11.3 除锈工艺

", 除锈好坏直接关系到防腐工程质量的好坏,为此本工程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施工,采用喷砂除锈质量等级要达到《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中的sa21/2 级。

", 本工程采用抛丸机进行除锈,经处理后的构件表面应没有油脂、污垢、氧化皮等,喷砂后的质量应由施工监理检查确认后方可进入涂装工序。

", 凡喷砂后的构件表面为防止受潮湿等气候影响,应尽快喷涂底漆。正式喷漆前应将梁柱表面的浮锈、灰尘等清除干净。

", 油漆应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合理配比,涂装时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说明书的要求。

", 涂装时构件表面不应有结露,涂装后4h 内应免受雨淋。

", 钢构件表面刷红丹底漆2 遍,干漆膜总厚度不小于75~100μm。

", 喷涂过程中应对油漆质量进行检查,表面不应漏涂,涂层不应脱皮和返锈。 ", 喷涂后应立即把原构件编号标注上去避免安装时造成失误。 3.1.11.4 构件验收

", 构件制作完毕后,由质检部门按图纸和验收规范的规定,对成品检查验收。 ", 钢柱外形尺寸偏差(见下表)

", 钢构件出厂时要要提交下列质量证明文件和技术文件。 ", 设计图纸 ", 工程洽商

", 材料质量证明书

", 高强螺栓抗滑移系数实测报告 ", 焊接无损检验记录 ", 发货清单 3.1.12 运输方案

",钢结构构件吨位较大,最好夜间运输。运输前要实地勘查运输路线,大件运输时还要得到交管部门的协助。

", 对于钢立柱、梁要依次码放,每层之间垫木块(要求在同一位置)防止变形,并用紧绳器紧固。

", 构件的码放和搬运由有经验的人负责,要尽可能减少构件在现场搬运。 ", 构件装卸时要设置好吊点,并且要有防止划伤构件表面漆膜的措施。 3.13钢结构安装施工工艺 3.13.1 柱地脚螺栓连接 3.13.1.1 检测步骤

", 柱脚螺栓的埋设及第一根柱安装,混凝土基础面上的柱脚螺栓的埋设精度直接影响上部钢结构的安装精度,对地脚螺栓中心位置和标高要严格控制。

", 柱地脚安装是在土建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施工中按以下工艺进行。

3.13.1.2 安装前检验项目:

基础实际坐标(水平、纵向、横向)偏差

基础水泥保养期及强度检验报告 构件偏差

3.13.1.3 钢柱地脚安装步骤 清理基础表面,除去杂物→核对基础标准线→画出基础表面中心线→画出柱地脚中心线→调整预埋板的调整螺母并紧固→钢柱就位→调整钢柱标高调整螺母焊接固定→以防灌浆时移动然后移交土建灌浆 3.13.2 测量工艺 3.132.1 测量方法

", 钢结构安装施工测量放线工作是各阶段的先行工序,又是主要控制手段,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中心环节。

", 工程定位放线,按城市勘测部门提供的水准坐标点和施工总平面图为依据,定位顺序为:资料核查→内部核算→外部核算→ 定位测量 →定位自检→定位验线 3.13.2.2 要点

", 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用角度交汇法测量。用角度交汇法分别测出钢柱的安装轴线基准点,分别在轴线点上安装仪器,两架仪器同时放出各安装位置点。

", 基础预埋件基础验线:根据永久性桩,检查基础主轴线各两条,使主轴线安全闭合,根据主轴线放出主轴网。 3.13.3 钢柱钢梁安装 3.13.3.1 钢柱就位

", 钢柱吊装前先将中心线标出便于找正,钢柱安装要垂直起吊,吊点拴在方母上。就位后立即进行校正,校正后进行永久性固定。

", 钢柱吊装时先调整标高,再调整位置,最后调整垂直偏差。

", 每节钢柱的定位轴线应从地面控制轴线引上来,不准从下层柱的轴线引出。

", 钢柱垂直度、错边量、组对间隙的调整采用专用的组装卡具,当垂直度小于h/10000 时即为合格,即可开始焊接。 3.13.3.2 焊接

", 钢骨柱现场安装焊接,由于截面大,钢板厚,焊接时由两个焊工在柱子两个相对边的位置以大致相等的速度逆时针方向施焊,以免产生焊接变形。一个焊工焊两面,前者要在焊道要认真清渣,焊到棱角处要放慢焊条运行速度。使棱角成方角。

", 梁翼缘板与柱连接时,要充分考虑梁的受力情况,在荷载作用下,梁的上翼缘受压,下翼缘受拉,所以要先焊梁的上翼缘,再焊下翼缘。 3.13.3.3 钢梁安装

", 钢梁安装前要重点检查坡口质量,铁锈要除净,有缺损的要修补。

", 梁柱连接、梁次梁连接均要采用腹板高强螺栓连接、翼缘板焊接的方法,先进行高强连接,后进行翼缘焊接,最后进行焊接的无损检测。( 3.13.7 高强螺栓施工 3.13.7.1 基本要求

", 高强螺栓连接时,按要求螺栓应在施工现场安装的螺栓中随机抽取。每批应抽取5 套连接副件进行复验,若8 套螺栓紧固力平均值达标,即为合格。

", 检查外形尺寸螺纹损伤有无杂质、锈蚀,运输要防止损坏,存放中注意防潮。 3.13.7.2 高强螺栓安装、紧固工艺要求

", 高强螺栓应在孔中自由穿入,严禁强行打入损坏螺纹。当孔有少量错位,用冲钉找正,

然后穿入。同一节点上螺栓穿入方向一致,以便紧固,钢构件经测量合格后,即可初拧,紧固顺序:由螺栓群中部向四周扩展,由节点刚度较大的部位向刚度较小的部位过渡,目的是使高强螺栓接头的各层钢板达到充分密贴,避免产生弹簧效应。

", 扭矩扳手定期进行扭矩值的检查,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拧一遍做好记号,用不同记号做好初拧,复拧和终拧。

", 高强螺栓的检查,目测检查是否有漏拧现象、螺纹损伤,是否有接触不密合现象,是否有垫圈、螺母反置现象。外观检查合格后,目测尾部梅花头拧断为合格。质量管理及各项保证措施我公司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并已通过第三方认证。

3.13.8 质量保证措施

在工程管理中力求实现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具体而言就是建立科学化的组织机构来保证项目部的整体实力;实施系统化的分工协作来保证项目部的各项工作处于受控状态;强调规范化的工作标准来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确立“决策要评价,执行有计划,实施讲受控,事后速总结”的项目管理模式,以一流的管理水平来保证一流的工作质量,实施集约化的项目管理。在项目管理中,通过全员培训,树立起全员的质量意识,使项目的质量方针成为项目部各项工作的指南。并根据ISO9002 标准的要求,明确和细化了项目成员的质量职责,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的文件化管理。 3.13.8.1 质量管理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定期召开质量统计分析,掌握工程动态,全面控制工程质量,工程上按专业配制质检员实施全过程控制。树立全员质量认识,贯彻“谁管生产,谁管质量”的原则,实行岗位责任制,并以经济手段辅助质量岗位责任制的落实。 3.13.8.2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技术审核制度:严格执行审图程序,认真执行规程规范,坚持以技术进步来保证施工质量的原则,技术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审查施工方案。

工序检查制度:钢构件进场必须严格检查,执行三检制度,施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并有文字记录。

目标管理:对质量目标进行分解,强化管理职责,层层落实明确责任。 3.13.8.2.1 项目经理职责:

", 全面领导施工工作,对工作质量和施工质量负全责。 ", 检查、督促、保证质保体系稳定运转。 3.13.8.2.2.质量保证工程师职责 ", 领导质保体系工作,对建造质量的控制和监督负责并组织有关人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 编制质量控制点并审核施工方案。

", 负责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议,下达技术措施规划。 3.13.8.2.3.工艺责任技术人员职责 ", 对建造工艺质量负责。

", 对施工图工艺合理性、可行性负全责。

", 编制施工方案、施工工艺规程、工艺文件对其完整性、合理性负全责。 ", 负责施工图现场审查及其工装、专用机具设计。 ", 负责对施工工艺反馈信息处理和制定返修技术措施。 3.13.8.2.4.焊接工艺技术人员职责 ", 对焊接质量控制负责。

", 编制焊接工艺规程,焊接工艺卡及焊接施工方案,对其完整性、合理性负全责。 ", 解决焊接技术问题,制定焊接试验方案,对焊接施工全过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 4 制定一、二次焊缝返修方案,督促检查二级库,对焊条、烘干、保管和发放制度进行控制。

", 负责焊工培训,指导现场焊接工作,对违背焊接工艺规程的焊工有权停止其工作。 3.13.8.2.5.质量管理责任技术员职责

", 编制检验文件,对建造过程中质量控制和检验把关负责。 ", 负责质量问题反馈信息的处理,解决有关检验的技术问题。

", 各阶段质量控制点检测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签证与上报报表、检验文件资料存档工作。

3.13.8.4 质量保证措施

3.13.8.4.1 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工序,认真进行图纸审查,做好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

3.13.8.4.2 严格把好材料进货关,杜绝不合格产品用于本工程。实行严格材料管理制度。原材料标识由材料科负责,在交付使用中负责对标识的保护和移植。对每批原材料做出唯一性标识并记录,做为产品追溯性的依据。

3.13.8.4.3 合理配备施工机械,搞好维修保养使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采用质量预控法,把质量管理的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控制工序及因素从而达到“预控为主”的目标。 3.13.8.4.4 为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转序和使用,由技质科对不合格品统一归口管理,且负责统计分析并对责任单位进行处理和反馈。

3.13.8.4.5 凡在质量形成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事项,应按质量信息反馈的要求及时上报处理。

3.13.8.4.6 凡是本工程使用材料的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均在材料上加标签或标记移植,来区分为经检验、合格、不合格。

3.13.8.4.7 应严格执行形成文件的程序规定,对检验和试验状态不明确的过程不能进行下一过程的生产作业。质量状态不明的或不合格的材料不能使用,以防止错误放行、使用,从而失控。

3.13.8.5 技术保证措施

施工单位通过GB/T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GB/T24001-1996 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并通过了复审。我们将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确保优质高效完成任务。

3.13.8.5.1 组织有经验、有责任心的工程技术人员并形成管理网络,对本工程的各项专业施工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控制。

3.13.8.5.2 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程、规范。

3.13.8.5.3 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技术管理制度以及工程经理部所制定的《技术管理制度》。 3.13.8.5.4 施工中发现重大问题要及时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并以洽商等形式予以补充或修改、解决。

3.13.8.5.5 精心编制各项施工方案与技术交底并贯彻执行。

3.13.8.5.6 严肃工艺纪律,对违反工艺者,各级管理人员均有权制止,施工员要带头执行工艺并经常检查、督促施工小组的执行情况。

3.13.8.5.7 组织执行工艺规范和施工方案的检查,奖优罚劣。

二、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1、模板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针对转换层主梁截面尺寸大、结构层自重大的特点,在模板及支撑系统上采 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转换层顶板梁结构施工安全。 ① 板模板:板底采用15厚胶合板。次龙骨采用50×100mm木枋@400mm。主龙骨采用φ48普通钢管@900mm。支撑体系采用普通钢管满堂红脚手架支撑体系,立杆间距900×900mm;立杆下端垫木采用200mm×200mm×15mm胶合板,立杆上端采用顶丝U托进行高度调节。纵横向满设水平拉杆,上下间距不得大于1500mm。扫地杆离结构面不得大于250mm,横向每隔六跨设置斜撑。

② 非型钢结构梁模板:梁净高在600mm以下的梁模板采用15厚胶合板。次龙骨采用50×100mm木枋间距≯300mm。梁底主龙骨采用φ48普通钢管@600mm,梁侧主龙骨采用φ48普通钢管@600mm,且通过斜撑和梁底主龙骨连接,见图二。梁净高在600mm及≯1200mm以上的梁侧主龙骨采用2φ48普通钢管@600mm,且在梁中及梁下各加φ12对拉螺杆一道,间距@500mm,见图一;对拉螺杆外套塑料套管,且在同模板相接处加塑料帽防止漏浆,以便于混凝土浇筑后取出对拉螺杆周转使用,见图3。

③ 转换梁结构模板采用普通钢管满堂支撑体系::

转换梁指参与上部结构形式转换的梁。此部分梁模板采用15厚胶合板,次龙骨采用50×100mm木枋间距≯250mm。梁底主龙骨采用50×100木枋间距400mm,梁侧主龙骨采用2φ48普通钢管间距800mm,且在梁中加φ14对拉螺杆(对拉螺杆处理同普通梁),无型钢梁对拉螺杆安装方式同普通梁,间距@600一道,呈梅花形布置,有型钢梁对拉螺杆和梁拉筋焊接在一起,间距@600一道,呈梅花形布置,

支撑采用钢管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梁底立杆顺梁长度方向间距≯600mm,梁宽方向间距≯600mm,横杆步距1200mm,扫地杆距底板面200mm,立杆下端垫木采用100mm×50mm或15厚胶合板,立杆上端采用U托进行高度调节,使得主龙骨所传递的承载力直接作用于立杆,U托顶口并排放置2φ48钢管或木坊卡住主龙骨,避免滑移。剪刀撑隔3跨双向布置,梁长度大于4000mm的梁按照规范要求3‰的起拱。梁侧中部增加顶丝U托支撑两道,与满堂架牢固连接,具体如下图所示:

框支梁支撑体系立面示意图

框支梁支撑体系剖面示意图 ④ 转换层下一层支撑的设置 由于转换层混凝土浇筑时,所有荷载都通过梁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把荷载传递给下一层,所以转换层下一层支撑系统待转换层梁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才能拆

除,必要时采取加强措施,梁下部加强即采取增设梁端斜撑,在梁端1/4 范围内加设斜撑,每排横向设置4 根,以减轻梁的荷载,详见下图

2 模板安装:

2.1 H型钢梁模板安装顺序:梁底模、侧模安装必须待梁钢筋绑扎完才能进行,梁钢筋绑完后首先应安装底模,模板纵横龙骨的间距必严格按确定的设计图纸要求设置。

2.2 非型钢梁模板安装:先安装梁底板,待梁钢筋绑完、主梁(型钢混凝土梁)侧模定位后再安装次梁侧模,梁底的加固在其下层可按本施工方案要求提前进行加固。2.3 型钢混凝土梁模板穿墙螺栓安装:该梁的穿墙螺栓由于有钢梁的腹板无法后穿,所以在钢筋绑扎后与梁内腰筋的拉钩搭接焊,焊接长度单面焊10 倍d,梁侧筋对拉的孔位必须根据型钢梁拉筋设置要求@500间距打孔,并保证孔位的准确性侧模的穿墙螺栓孔位应现场尺量后钻孔。

2.4 模板截面控制:为了严格控制梁的截面和梁轴线位移,梁内必须设置模板限位筋,限位筋应在模板就位前在梁中部和上部各设置一道,中部限位筋应顶住腹板,在钢筋安装前与腹板点焊,上口限位筋应顶住上翼缘板两侧,并应点焊。限位筋安装时应在翼缘板上面弹出中心轴线,以中心轴线为控制线,在翼缘板横向设置若干根小木方,并画出外线用线坠吊靠限位筋的端面,不得以腹板或翼缘板边缘为标准尺量,以纠正型钢结构在制作安装时的误差,同时也可控制模板浇灌混凝土时的侧移。限位筋应采用不小于钢筋制作,断面切割应垂直并应有防锈措施。

2.5 梁模板加固:模板加固应严格按确定后的模板加固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所有支撑和螺丝必须紧固到位,并应逐根逐个进行检查,模板安装的其他标准要求执行本工程的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2.6 转换层顶板模搭设参照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模板工程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2.7 在大于1000的梁底部ф16@500设置排气孔,以保证振到过程中气泡的排出。 3、模板拆除:

3.1 转换层大梁(KZL)与相连楼板应待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100%后方可拆除,同时梁底板拆除前必须经过设计确认。

3.2 拆模时必须确保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拆模顺序是先拆除承重较小部位

的模板及其支架,然后拆除其他部分的模板及其支架;例如,先拆非承重的侧模, 然后再拆承重的水平方向模板等。 4、 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4.1 大梁按规范起拱,起拱值为:主梁1.5/1000,次梁1/1000。 4.2 竖向模板及其支架的支承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其支承面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满足全部荷载的承载力。

4.3 安装模板及其支架过程中,必须设置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以免倾覆。防止模板及其支架在风荷载的作用下倾覆,应从模板构造上采取有效的防倾覆措施。以保证模板的稳定性。

4.4 重点控制模板的刚度、垂直度、平整度,特别注意外围模板、柱模、电梯井模板、楼梯间等处模板轴线位置的正确性。

4.5 采用环保型脱模剂,提高脱模质量和速度,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6 梁模安装后应拉中心线检查,以校正梁模的位置;梁的底模安装后,则应检查并调整标高,将木楔钉牢在垫板上。各顶撑之间要加水平支撑或剪力撑,保持顶撑的稳固,以免失稳。

4.8 模板安装控制措施

a相关部门及时组织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b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涂隔离剂。质量不合格材料,模板变形未修复的,严禁使用。 c模板支设实行“三检制”,合格后报工长检验,然后报质检。填写预检记录表格、质量评定表格和报验单,对于模板成型过程中要点真实记载,由质量部向监理报验。每个环节检查出现质量问题,视性质轻重等查处上一环节并由上一环节承担责任,同时由上一环节负责人负责改正问题。 5、 模板拆除时的要求: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序号 1 2 3 4 5 6 梁 悬臂构件 板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2 >2,≤8 >8 ≤8 >8 -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 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50 ≥75 ≥100 ≥75 ≥100 ≥100 6 模板安装的质量保证措施及检查方法

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项 目 轴线位移 底模上表面标高 截面内部尺寸 层高垂直度 基 础 柱、墙、梁 不大于5m 大于5m 柱、梁、墙 允许偏差值(mm) 3 ±3 ±6 ±3 4 6 2 3 方正 顺直 预埋铁件中心线位置 预埋管、螺栓 预留孔洞 门窗洞口 插筋 中心线位移 螺栓外露长度 中心线位移 尺寸 中心线位移 宽、高 对角线 中心线位移 2 2 2 2 +5、0 6 +6、0 3 ±5 6 5 尺量 拉线、尺量 拉线、尺量 尺量 靠尺、塞尺 方尺、塞尺 线尺 拉线、尺量 拉线、尺量 经纬仪或吊线尺量 检查方法 尺量 水准仪或拉线检查 经纬仪或吊线尺量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表面平整度 阴阳角 12 7 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根据本工程结构形式和实际施工特点,为了确保模板支架的稳定和支架基础有足够的承载力,转换层型钢混凝土梁的模板安装和支架的打设应充分利用混凝土中钢结构本身的劲性钢结构本身的优势,型钢在浇筑混凝土已经形成钢结构,已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根据转换层的定义,转换层主要利用其结构的性能特点来进行上部荷载的传递,所以在本工程模板支撑体系计算时,不要进行型钢梁支撑体系的计算,为安全考虑,在型钢梁模板支撑体系计算时进一步简化,并且不需要对支撑基础的下一层进行加固,同时不必考虑稳定性的问题,只需要对非型钢梁模板支撑体系进行计算。非型钢梁模板支撑体系根据计算,本工程选择对KZL1的模板支撑体系进行计算。但为安全考虑,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有型钢梁的模板支撑体系均参照KZL1的模板支撑体系进行模板的搭设。 A、 梁侧模板设计: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新浇筑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可按照下列二式进行计算,并取二者的较小值。 1、 荷载计算:

F1?0.22??1?2t0v1/2 (1)

F1??cH (2)

F—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 γc—混凝土的容重,本工程取25KN/m3;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采用t0=200/T+15计算 T—混凝土的温度(℃);本工程T取25℃。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此处取4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

β1—外加剂影响修整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

取1.2; 本工程混凝土掺加外加剂。

β2:当混凝土塌落度小于30mm时,取0.85;当混凝土塌落度50-90mm时,取1.0;当塌落度110-150mm时,取1.15,本工程坍落度为110-150mm。 经计算模板最大侧压力: F1?0.22??1?2t0v12

12

=0.22×25×1.2×1.15×5×4 =75.9KN/㎡

F1??cH=25×1.5=37.5KN/㎡

取F1、F2的小值作为计算值,即37.5KN/㎡。所以F2=37.5KN/㎡,考虑混凝土施工时的振捣作业对侧模板的侧压力F′=4.0 KN/㎡,则新浇筑混凝土对梁侧模板的侧压力F= F2+ F′=37.5+4.0=41.5KN/㎡。

2、强度验算

设立挡间距为300~400mm,模板按四跨连续梁计算,同时知梁上混凝土厚度为

180mm,梁底板模板厚度15mm。梁承受倾倒混凝土的水平荷载为4 kN/㎡和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压力。设侧模板宽度为300mm,作用在模板上下边沿处,混凝土侧压力相差不大,可近似取其相等,计算: 设计荷载为: q1=(41.5×1.2+4×1.4)×0.2=11.08 侧模弯矩系数Km= –0.121

Mmax?Kmql2

=–0.121×11.08×0.42 =-0.215kN·m 需要

Wn?M fm=0.215×106/20 =10750

选用侧模板的截面尺寸为300×15mm,截面抵抗矩:

W =300×15×15=11250>10750, 所以满足要求。 3 剪应力验算 V=Kvql=0.623×11.08×0.4=2.76kN

3V?max?

2bh=3×2.76×103/2×300×152 =0.62N/mm2

fv=1.4 N/mm2> max τ =0.62 N/mm2 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挠度验算时不考虑震动荷载,其标准荷载为:

q=41.5×0.2=8.3 kN/m

Kql4l?[?]?,其中,?为挠度系数 由??100EI400=0.967×7.8×3004/(100×12×103×1/12 ×300×153) =0.603<(ω)=300/400=0.75 满足要求

5、对拉螺栓计算: 竖向对拉螺栓计算: 99.5×0.7×0.4=27.86kN

采用直径φ16mm 对拉螺栓,净截面积A=144.1mm2,每根螺栓可承受拉力为S =144.1×21.5=30981.5=30.98 kN >27.86kN 故满足要求 B、梁底模板计算: 1、荷载计算:

a、新浇混凝土自重: 1.5(梁高)×25 kN/m×1.0(梁宽)=37.5 kN /m b、模板自重: 1×3.5= 3.5 kN/m

c、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2.5×1.4=3.5 kN/m d、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竖向荷载: 4×1.4=5.6 kN/m

合计:q=a+b+c+d=50.1 kN/m

按照最不利荷载布置(四跨连续梁计算) Km=-0.121, Kv = 0.623,Kw =0.967

钢管背楞间距300,与对拉螺栓间隔分布, Mmax=Kmql2=-0.121×50.1×0.32=-0.546

需要抵抗矩:Wn= M/fmax=0.546×106/30=18186mm2 2、 剪应力计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ik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