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乎其技 - 脉学的起源与发展

更新时间:2024-01-22 15: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神乎其技——简谈脉学的起源与发展

脉诊自古就有“神乎其技”的美誉。从“死生之域”的扁鹊医案,到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历代医学家穷尽一生,为其作出注释,只是至今,脉学内部的信息仍未完全展现,她依旧“含情脉脉”,留待无数人去发现探索。随着无数医学大家的研究与推动,脉学也不断地发展。中医脉学的不仅是中国独有的,还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它在中医学领域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了解脉学的起源与发展是必要的。中医脉学发展可大致分为先秦时期、秦汉时期、晋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以及近现代。不同时期的医学家们做出了不同的贡献,为脉学增添了深厚的魅力。 一、先秦时期

据考证,脉学的起源与中医学是同步的,是以《黄帝内经》一书的问世为标志的。《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脉要精微论》《平人气象论》《玉机真脏论》等都是脉学有史书可查的重要参考文献。《黄帝内经》的起源至今仍是一个谜,古代烽火不断、经卷散佚是主要原因。不管如何,脉学,起源于先秦是无庸质疑的。 二、秦汉时期

秦越人所著的《皇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补充了《内经》的不足,奠定了脉学的理论基础。从第一难到三十三难是重点论述脉的部分。但秦越人是战国时齐人,应属先秦时期,而《难经》成书于秦汉之际,可见,当时尊君思想(权威思想)十分严重,那么黄帝、扁鹊等脉学始祖是否蒸馏油著作就值得推敲了,很有可能是后世(嫡传弟子)假托圣人之名而作的典籍,亦或是将零碎的思想整理成简以流传后世,遂托名而为之。 另一方面,“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对脉学贡献亦是不菲的,书中提出了“脉症并治”的方法,补充了《内经》、《难经》的不。相传其弟子将其脉学论述整理为《仲景脉经》,现已残缺。只能偶尔在民间找到些许论述。

至于华佗,东汉末年最杰出的外科医生,在被误杀后,经卷散佚,《华佗脉经》早已残缺不全,无法稽考。 三、晋隋唐时期

这一时期,名医辈出,最著名的莫过于晋太医王叔和,所著的《王叔和脉经》,是脉学理论的开山之作。《脉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脉学的理论正式形成。它与《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合称为脉学四大经典之作,是脉学的万世楷模,历代医家推崇备至。 除此之外,这一时期脉学著作林林总总,较具代表性有皇甫谧的《甲乙经》,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刘元宾的《诊脉须知》等等。 四、宋金元时期

在唐宋之际的五代时期,脉学史上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五代高阳生假晋太医王叔和之名,著成《脉诀》,又被俗家妄注,而后世医家家传户颂,,使脉学蒙上千古阴霾。幸宋代蔡西山(代表作蔡西山《脉经》)戴同父(代表作《脉诀刊误》)大声疾呼、明正其罪。 宋金元时期的脉学著作多如牛毛,具有代表性的有勿听子的《俗解八十一难》,通真子的《脉要新括》李希范的《脉经》,刘开的《脉诀》,崔紫虚的《四言脉要》等等。 五、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位驰名中外的医药学巨匠——李时珍。不仅《本草纲目》一书轰动全世界,还著有《濒湖脉学》(还有《奇经八脉考》等)一书,可以与脉学四大经典著作相媲美。《濒湖脉学》一书采集了各家论脉之精华,归纳成二十七种脉象,书中不仅扼要论述了各种不同的脉象,还论述了相类似脉象的鉴别、脉象的相应病症,等等,并采用歌诀体裁,便于诵记,读来朗朗上口,用起来得心应手,被后世视为珍宝。 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李延昰所著的《脉诀汇辩》,也堪称脉学奇书,他主张治六要,即辨析相类之脉,对举相反之脉,熟悉兼至之脉,察定平常本脉,准随时令变脉,确

认真脏绝脉,并提出了运气学说在脉学中的运用,是后来者无与伦比的。

这一时期的脉学著作,数不胜数,代表作有张景岳的《类经》及《景岳全书》,吴昆的《脉经》,张世贤的《图注八十一难》,王贤的《脉贯》,郭至的《脉如》等等,不胜枚举。 六、近现代

脉学发展到近现代,体系已相对完善,但在许多医者的努力之下,仍对其做出了浓厚注解,如刘冠军的《脉诊》,邢锡波的《脉学阐微》,徐明的《脉学纵横谈》,黄士林、孙明异的《中医脉象研究》等等。

当然,远远不止这些,探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知道脉学的来根去源至少可以证明脉学这一古老的、深奥的科学并非是当代人闭门造车的结果,更不是无中生有的胡诌,毕竟科学是有历史的。不论如何,脉学,作为中医独特的诊病手段,人在发展着,或许他前行的脚步不大,但他仍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着伟大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ig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