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论文:引资料活水,博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3-03-08 05:07:12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引资料活水 博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利用是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以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资料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已是大势所趋。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做出一些改变,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多注意收集、积累、整理和使用有关方面的资料。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教学资料 收集和使用 素质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新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深入地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进而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实践,资料的运用也正是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为什么要注重资料的收集与积累

1、收集与积累资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不管是初登讲台的新教师,还是涉世已深、资质颇老的老教师,都存在着一个个人素质的提高与再提高的过程。任教历史与社会学科,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知识点涉及的面相当广泛,这是一个涵盖了多门学科知识的学科体系,这就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要有丰富、广博的知识,不仅要对本学科的学习内容运用自如,还要能有效引导学生对旁科知识触类旁通。在资料的收集与积累的过程中,教师本身会接触大量的丰富的资料信息,个人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毋庸质疑,这些都为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开启了方便之门。

2、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内容和特点决定了必须重视资料的收集与积累 在历史与社会科学领域中,任何一种科学观点的提出和理论的概括,都要以大量的客观事实和史实为依据,需借助多方面大量丰富的资料才能对一些史论和观点加以阐发。因此,作为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老师,必须广泛地收集和积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化的,地理的,自然的等等。把这种广泛收集与积累到的资料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与自己的教学技巧相结合,是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在教学业务上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3、收集与积累资料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我们的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了,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必须要与素质教育相适应,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是要大力转变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还必须善于收集和积累各种资料,并借助这些资料,尽可能的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眼球聚焦在你的教学内容上,让你的教学内容更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4、收集与积累资料有助于提高历史与社会课课堂实效

传统的“贝多芬”式教学方法在信息量极其丰富的今天,在学生面前显得枯燥乏味,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更缺乏足够的生命力。因此,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老师如果坚守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话,必然会导致很多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缺乏学习热情,在课堂上表现慵懒,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可想而知,课堂效果也一定不会很好。因为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无法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的。那么,“新”“异”怎么求?答案可以是很多的,但比较重要又有说服力的应该是—从资料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分析历史与社会问题时,要多方面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料,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证据有力可信。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最新资料充实、理解、说明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把握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给学生以新奇的信息刺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教学吸引力,增强教学生命力。

二、资料收集与积累需要把握的原则

1、坚持适用性原则。当今时代是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资料极为丰富,但是我们对资料的收集和积累不能毫无选择,我们不能不假思索的把所有的资料都网罗到自己的资料库中,这样的结果只会使自己迷失在资料堆里。最后是资料迷惑并控制了我们,而不是我们去控制和利用资料。什么资料可以用,什么资料不可以用,我们都应该根据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内容和特点加以甄别,加以选择,做到有所取舍。一句话,要有的放矢地选择对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有用的资料加以收集。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是保证自己收集的资料真实可靠的前提。资料真实与否与教学的真实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只有从真实可靠的资料中才能引导学生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从而为师生的互动教学画上比较圆满的句号。作为教师,要力求尊重客观事实,不能歪曲资料本来的客观性,尤其要避免在资料的选择中夹杂个人的好恶和偏见。

3、坚持广泛性原则。目前,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材内容涉及面极广,涵盖了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地理、法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和中考的要求,收集与积累资料在内容上一定要丰富,范围上一定要广泛。作为教师,要不断开拓视野,多方面收集和积累资料,凡是和历史与社会学科有关系的又能课堂教学服务的资料—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无论是文字形式的,还是图片形式的,都要努力做到兼收并蓄。

4、坚持实效性原则。在一定时期内,我们的教材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可能充分体现近期发现的事实和挖掘的史实,以及由此推导出的科学结论,也不可能充分反映当前正在贯彻执行的重要方针、政策,这就客观上要求教师通过最新的资料加以补充和说明。此外,我们也认识到,我们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材也具有一定的动态性,一些历史观点与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观点、看法也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这就更需要通过收集和积累最新资料,以适应教学内容不断变化的趋势和时代的要求。教师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这一点,在教学上是很难有所突破的。

三、资料收集与积累的方法及途径

对资料的敏感性的培养,应该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资料的收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积累好的适用的资料,必须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下手,掌握正确的方法和途径。

1、教学过程中积累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的互动过程。作为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笔者常常会发现自己及周围的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结束后,在对一个甚至是好多个问题的处理上或有很多感悟,或有很多想法,或有很多想说却又难以表达的某种顿悟,或感觉自己对某一个细节的处理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适时地把自己的这种感想、顿悟、缺陷以及如何处理并解决这些缺陷的技巧写下来并加以整理收集的话,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是不无裨益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你手中的“烂笔头”,把你认为好的或不好东西记下来,以便今后利用,也不愧为上策。从这个层面讲,教学资料的收集与积累其实是一种对教学心得的积累,是一种教学反思的积累。

2、现实生活中撷取

生活是一盘大杂烩,生活原本就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历史与社会的知识也原本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所以,平时,我们要做一个社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要多注意撷取发生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实例,用心去发现、用心去分析、用

心去解读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情。社会的大门总是向我们每个人敞开着,身边的事也总是时刻不停地发生着,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我们会发现很多道理,比如做人的,比如成长的……古语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把这些事情,把这些道理放到课堂中,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学生喜欢听,听得懂,也记得住,因为这类身边的资料往往具有生动、真实、可信、易懂的特点。

3、报刊杂志中采集

凡是信息资料都是通过一定的信息载体进行传播的。报刊杂志是现实生活中最常用的信息载体。利用报刊杂志剪辑,收集资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在阅读报刊杂志时要多长个心眼,学会敏锐地判断出你关注的内容中哪些东西是有用的,是值得积累的,以后也许会用于哪个方面,然后及时地把它用卡片或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应该说,从报刊杂志中获得的资料,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往往是社会的热点和人们关注的焦点,它能使我们不断地接受到新的信息,新的知识,将我们的“小课堂”延伸到“大社会”。如果我们把自己积累的热点资料作为突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的突破口的话,将会大大提高效率。

4、现代网络中搜索

当今时代是网络信息时代,Internet的普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浓缩的世界。网络的优点在于信息量比较大,可搜索的范围比较广,速度快捷,效果可靠,所以对网络的利用不可忽视。只要教师对网络收集的资料稍加处理,就能够成为紧密结合实际,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下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如果仅仅局限于把已有的知识作为自己“吃这碗饭的本钱”,不思进取,不求上进,那么等待他的必然是“被社会所淘汰”的宣判。套用一位老教师的话“只求过得去,肯定过不去”。由此可见,现代教师必须要学会上网,必须要学会上网查找资料,学会上网“冲浪”。上网查资料可以采用一些搜索引擎,比如说“百度”、“GOOGLE”等,如果你正需要某种资料,先可以打开这些搜索引擎,键入关键词或关键字,然后就会得到许多相关资料。但是,这些网络搜索所得的资料中包含了很多垃圾,所以不能毫无选择地收集,而应有所取舍。

四、资料的使用

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资料的使用是教师成功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 1、备课过程中的运用

我们的教学是一个从备课准备到授课检测的实践过程。教师备课质量的优劣对其开展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因为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备课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一个好的备课教案,不仅包括备教材,备学生等常规的东西,还应包括常规

以外的其他资料。我们在自己的备课中要坚决避免“现趸现卖”现象的产生,避免在写教案时东查西抄,拼凑了事。如果真是这样,在讲课时我们就无法融会贯通,更不可能得心应手,只会露出对所接触的教材没有消化的痕迹。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其教学内容应该体现了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对知识的认知规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教材的这一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自己积累的素材融入到教案中去,为自己“上一堂好课”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

2、在课堂教学之中运用

在近一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越来越感到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书本所概括的内容,教师要打破新教材作为惟一的课程资源的神话,而把教材看作是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手段,认真学习新教材,研读新教材,从而做到科学地补充新教材。所以,课堂之外收集的资料作为补充材料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运用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和习以为常了。随着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入,教师可以完全不必死守常规,生搬硬套地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只会使课堂显得毫无生趣。教师应该要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对教学过程重新处理,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比如,漫画、图片、历史故事等往往是学生极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漫画、图片、历史故事等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实,又可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

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也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社会实践活动应该是充满激情的,都应该是知识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的结合。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并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历史与社会资料的查询,让他们深入到历史与社会调查的第一线,到农村,到乡镇,到电脑房,到图书馆,了解历史的真实情况。在师生共同获取资料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新学是理论知识进一步去考证这些史料,分析史实,支持学生写出有价值的调查报告。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收集、考证、分析、运用,学生之间互相探究合作,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他们的历史情结和人文情愫也得到了提升。

结束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资料就是学问,但资料的收集与积累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许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很想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做,那么就请你抓紧时间吧。我相信,

只要持之以恒,你必能采集到很多珍珠美玉,如果有一天你能把这些珍珠美玉镶嵌到你的课堂上去,你一定会为你的课堂教学博得更多的喝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i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