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07 06: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年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真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是() A 揉搓 蹂躏 杂糅 猿猱 B 嫡系 堤岸 提防 锋镝 C 凋谢 雕刻 碉堡 貂熊 D 栅栏 珊瑚 删除 蹒跚 答案:C

2.下列加点字字形正确的是()

A 背道而驰 张弛有度 驰名中外 纲纪废弛(chi) B 白壁微瑕 作壁上观 原物璧还 坚壁清野(bi) C 成绩斐然 缠绵绯恻 妄自菲薄 匪夷所思(fei) D 励精图治 再接再厉 厉行节约 厉厉在目(li) 答案:A

3.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 两国家友好往来,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真可谓百年之好 B 为提高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王老师处心积虑,想尽一切办法 C 我虽然能力有限,经验不足,但完成这项工作还是绰绰有余的 D 他家虽不富裕,但对公益事业十分热心,真是大方之家 答案:C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调查表明,将近70%以上成年人有玩手机的习惯,既浪费时间又影响

健康。

B许多同学学习效率不高,成绩难以提高,根本原因是由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

C2017年我校共完成82个教研课题的申报,是近年来课题中申报数最多的一年

D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近年来中小学国学教育蓬勃发展,学生国学水平大幅提高。 答案:D

5.下列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 C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借代 答案:D

6.造字法相同的是() A下末炎日 B江钢枪驶 C月三采从 D休腾估明 答案:B 7.下列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战国时期诗歌共305

篇。

B鲁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野草》《故事新篇》等

C楚辞主要作家有屈原、宋玉等,代表作品《离骚》《九章》《九歌》等。 D福克纳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经典巨著。 答案:C

8诗人余光中说:“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指的是() A杜牧 B李白 C王维 D白居易 答案:B

9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第一学段要学会汉语拼音,准确拼读音节,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B第一学段要求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按习惯方式用硬笔写字

C第二学段初步独立识字能力,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词典。

D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3000字,会写2500字 答案:B

10.下面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应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在实际情景中进行

B口语交际教学应努力贴近生活话题,采用灵活形式组织教学。 C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和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的表达。

D第二、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交流 答案:A 二、填空题

11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 浓妆淡抹总相宜 12______ 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磨万击还坚劲 13春蚕到底丝方尽______ 蜡炬成灰泪始 14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 赢得生前身后名 15《寄小读者》 ______ 的作品 冰心

16钱钟书中国现代杰出讽刺小说______被称为儒林外史。《围城》 17鲁滨逊漂流记是______创作的。《笛福》

18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01版第三学段阅读目标要求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______字。300

19义务教育阶段,写作教学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______,第二学段习作的起始阶段。 写话

20工具性与______统一,是语文课程基本特点。 人文性 三、文言文 别相饯诸友

双井山边送客时,满林风雪倍相思。

西行万里遥回首,太华终南落日迟

请赏析该诗后两句的表达技巧以及表达的思想情感? 荆轲刺秦王(节选)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解释加点字 ①太子迟之 认为迟缓、缓慢 ②遂就车而去 登上

2、翻译“太子及宾客….以送之”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荆轲送行。 在诗意里追寻“文化原乡” 四、短文阅读 李斌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ha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