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选读课文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6-29 05: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林海 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事物和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习掌握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6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蕴涵在文章里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鹏博士教学软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林海

问: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时想到了什么?

[我们学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岭起伏,森林茂密,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实的林海。今天我们就来这课学习。

1

二、轻声读课文,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讲来大兴安岭前的想法。 2、讲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 3、讲大兴安岭的林多。 4、讲落叶松多。 5、讲林间的野花美。

6、作者由看到的景物产生的联想。 7、讲参观林场的见闻和感受。 四、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出示课件

按下列提纲,说说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1、大兴安岭的岭 2、岭上的林 3、林中的花

(二)课文中几次讲到亲切与舒服?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五、指导学生分段

1、自读课文,思考:按参观顺序全文可分几段?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讲刚进入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感受。 第二段:(2---6)讲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第三段:(7)讲参观林场的见闻和感受

2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朗读全文,想一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林海的? 二、指导学生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的第一段,思考:

我一走进原始森林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么产生的?(板书:亲切、舒服) 2、讲读第二段

(1)多媒体显示。指名读第二段。

(2)问: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写出“岭”的温柔?

理解“温柔”、“盛气凌人”,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多媒体课件,看看大兴安岭的林有什么特点?

多媒体显示第三自然段。知名度,理解品句 眼睛看到的到处是绿的;茫茫的一片林海,说明林很多;不同的绿色说明树木的品种多。

(4)小结:这一自然段讲大兴安岭是林海。

3

(5)多媒体显示第四自然段。理解品句。 这里把落叶松比成什么?浪花指的是什么?

(6)齐读第五自然段,理解品句。第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大兴安岭看作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现了作者的()、()之情。

(7)多媒体显示第六自然段。理解品句

为什么说“它的美丽与建设结尾一体,美得并不空洞”?清用“因为------所以”回答这个问题。 理解“空洞、千山一碧”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亲切、舒服的感觉。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备背诵课文的第三至六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检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从那几方面写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2、读句子,想想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再说说这样写号在哪里。

(1)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

4

浪花吗?那时写俏丽的百花,树干时银白色的。

(2)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轻松座山,白桦围裙,还穿着绣花鞋。

二、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自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多媒体显示第三段]为什么到了林场,“我”这种亲切之感加深厚了?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的?人与山的关系更加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她的确有兴国安邦的意义”?理解“兴国安邦”

三、总结全文: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运用了那些方法?[拟人、对比、比喻] 3、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概括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了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对大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四、巩固练习: 1、写出带点的反义词

林海不但能够万古长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综合-------()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

5

温柔------()

它的美誉建设结尾一体,美得并不空洞。空洞----------()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

折断化石把大兴安岭和()比较着写,大兴安岭的特点是(),而秦岭的特点是()。

3、练习背诵课文的3--------6自然段 五、作业:

生字组两个词;练习用“缺乏、恰好”造句。

2.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意思,理解“立即、终于”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2、个性化朗读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3、引领学生走进钱学森的精神世界,感受钱学森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课前准备:

搜集钱学森的生平资料

6

过程预设: 一、导入 出示:

“我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钱学森

指名读——齐读 二、揭题

这是钱学森,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肺腑之言,一位人民科学家的真诚心声。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了解钱学森博士的感人事迹。 板书:祖国,我回来了读题 三、了解背景

少了“终于”,为什么要加上这个词?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936 留学美国 1955.10.8 回到祖国

钱学森25岁留学美国,45岁才回到祖国,他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20年,但在这20年里,他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土地,没有忘记故土的亲人朋友,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他漂泊海外20年,今天,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祖国。他从心底里发出一声呼喊——“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读题)

7

四、了解在美国取得的成就

钱学森虽然在美国生活了20年,但他从未准备在美国长期生活,他清楚地知道,这里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驿站,遥远的祖国才是他永远的家园。 出示:

“我在美国前三四年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钱学森

那么在美国的20年时间里,钱学森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出示:

“钱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的一颗明亮的星。”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

——密尔顿.维奥斯成(美)

五、1949年10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从“立即”这个词可体会到什么? 钱学森为什么这样做?划出文中句子。 出示:

“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8

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这里的一切指什么?(金钱、地位、名誉、舒适的生活、终身教授的职位、工作、先进的设备、个人的发展前途??) 拓展练习:

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放弃,放弃,放弃,但不能放弃。

同学们,从1949到1955年,整整6年,为了生命中最深情的回归钱学森斗争了整整6年,这6 年时间对他来说是多么漫长!经过不懈地努力,今天,终于踏上了故土,这怎能不使他激动,不使他热泪盈眶,不使他泪流满面?

出示:“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此时此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课题)

六、“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钱学森用他的一生,实践着这个平凡而伟大的诺言。你知道,钱学森回国后,作出了哪些成就?

1956年2月,钱学森和叶剑英一道向周总理汇报发展火箭、导弹的设想。

1956年10月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出任院长。

1960年11月5日,我国第一枚导弹发射试验成功。

9

1965年1月,钱学森又向中央正式建议:早日制订人造卫星研究计划。

80年代,和其他科学家一道,推动了“863”计划的实施。 90年代,建议组建科技公司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主张发展第四产业——科技和情报信息业。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 七、同学们,钱学森博士浓浓的爱国热情和拳拳的报国壮志使我们深受鼓舞。其实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拥有一样的赤子之心,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拥有一颗中国心 播放《我的中国心》

同学们,不论何时,不论何地,请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它的名字叫——中国! 九、课外链接 查找资料

1、钱学森的感人事迹 2、爱国人士的故事

3、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古诗词、诗歌、散文、歌曲??)

10

3.小抄写员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文章主人公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2.通过学习了解叙利奥的内心变化,体会叙利奥家庭成员之间深深的爱。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叙利奥内心的痛苦原因。 2.理解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叙利奥是怎样的孩子?他的家庭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11

(3)叙利奥为家庭做了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贫穷的家庭->替爸爸抄签条->心理难过->消除误会)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四段。 (五)作业。

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叙利奥痛苦的内心活动的? (二)学习第3段课文中叙利奥心理活动的内容。 1.想一想,叙利奥心理难过的原因是什么?

2.找出第3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叙利奥的内心活动?画在书上。

3.心理活动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12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叙利奥在写签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2)想一想,当叙利奥被父亲误会时,想到些什么? (3)爸爸在叙利奥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6)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3.导读13、14自然段。

(1)叙利奥是怎样被爸爸发现的?

(2)爸爸发现自己误会了叙利奥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叙利奥这种快乐的心情?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四)小结。

第三课时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13

小说通过叙利奥偷偷给父亲抄签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叙利奥善良的心理。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3段“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心理活动”,并思考:叙利奥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变化?其中哪一次写得最具体?

(2)默读。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2.在爸爸不理睬时,叙利奥为什么难过? (1)默读。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叙利奥的心理实际上是痛苦的,可是为什么叙利奥还要继续写签条? 3.学习第4段课文,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4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4)讨论:叙利奥做了什么梦?为什么? (三)总结。

14

(四)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3 小抄写员

贫穷的家庭->替爸爸抄签条->心理难过->消除误会

4.城市之肺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城市之肺”的作用以及怎样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从而认识减少污染的重要性;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抓关键词句体会“城市之肺”的作用知道怎样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树木抗污能力强弱的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回顾曾学过的说明文以及此类文章的特点

15

一、开门见山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明文,板书:城市之肺注意“肺”字的书写。

2.齐读课题,质疑,预设:“城市之肺”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⑴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城市之肺”是什么?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明。 2.交流反馈:

⑴指名分段朗读,随机正音; ⑵指名回答。 三、深入研读

(一)“城市之肺”的作用 1.课件出示句子一:

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确切的。

⑴指名读,质疑,预设:为什么把花草树木比作“绿色卫士”,为什么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

⑵花草树木如何充当“绿色卫士”这个角色的?找出文中的句子(课件出示句二)。

树林能抗击风沙的侵袭。分布合理的树林和灌木丛,能大大减弱噪音,有显著地隔音效果,“绿色卫士”还有助于保护土壤和

16

建筑物,使它们免受阳光暴晒。在炎热的夏天,小花园或树阴下的气温要比空旷处的气温低。

指名读,联系实际和二年级学过的《绿色卫兵》谈谈。 ⑶为什么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呢?这是我们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2.交流重点句 预设: 课件出示句三:

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的容貌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⑴指名读;

⑵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能吸收二氧化碳,能降低灰尘污染)

⑶这就是“绿色卫士”的作用,它和我们人类身体器官——肺的作用一样,

难怪作者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

⑷指导朗读(抓住“因为??不仅??而且??”)。 课件出示句四:

幸运的是,有这些可爱的“绿色卫士”在保护着人们;它们本身还会产生多种消灭细菌的物质,如痢疾病菌接触杨树叶后会死亡。

17

⑴指名读。

⑵补充课外资料:了解杨树是怎样消灭痢疾病菌的。 ⑶像这样能消灭细菌的树木仅仅只有杨树吗?(不是的)课文中只介绍了一种,像这种方法在说明文中叫——(举例子)。 ⑷谈感受(欣喜地,骄傲的),带着你的感受读这句话。 (二)怎样更好地发挥“城市之肺”的功能

过渡:是啊,“城市之肺”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如此的重要,它给人类带来了欢乐和健康,它付出了如此之多却又得到了什么? 1.指名回答(未老先衰、加速死亡) 找出具体语句,课件出示句五:

一棵榆树,生长在森林中可以活三百年,而生长在城市里,它的寿命却可能只有四五十年。一棵椴树,在森林中能活四百年,在城市里只能活五十至七十年。而且,污染了的空气会使树木的生长速度降低一半

2.找出具体语句,课件出示 ⑴配乐,师生动情诵读。

⑵读者读者,你想到了什么?(树木的无私奉献,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3.从环保的话题引入我们人类该怎么做?我们不但要保护环境,更要改善环境,所以我们在绿化城市时——课件出示句六: 所以,我们在绿化城市到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各种树木所具有的特性,使它们在城市中更好地发挥“肺”的功能。

18

⑴能从文中找到有利的依据吗?

⑵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抗污能力强或其它方面的花草树木”的资料。

四、升化主题,拓展练笔

过渡: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花草树木不仅仅是美化环境这么简单,它们还有着更深层意义上的作用,接下来请同学们就以你搜集到得一棵树的身份来写写 1.课件出示:

我是一棵×树,人们把我比作“城市之肺”, 在这里,我想对人们说 (至少用上两种说明方法)

【板书设计】

城市之肺

作用 因为??不仅??而且?? 不同的特性 → 更好地发挥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9

5.军神 教案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随教师书空。 2.齐读课文,简要谈谈读后的感受。

3.大屏幕出示刘伯承元帅生前的一组照片,简介元帅生平。

(刘伯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在硝烟与战火中度过了几十个春秋,戎马生涯七十多年,他为中国革命事业和新中国的建成设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人们不仅尊称他为。“军神”,还有人称他为“武神”“教书先生”“编外参谋”等,这每一种称呼的后面,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么,《军神》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点评:真实的片,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让刘伯承元帅光辉而鲜活的形象印入学生的心田,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崇敬之情,带着这样的情感走入文本,为后面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急于探求“军神”背后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3.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

(点评:对于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来说,学生很容易就能了解故事的梗概。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可以训练学生快速捕获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锁定重点,品读“军神”内涵。

1.再次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沃克医生称赞军神刘伯承的话,并画下来。 (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沃克惊呆了,l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2.齐读这句话,体会沃克医生说这句话时带着怎样的感情? (惊讶、激动、赞美、崇敬??) 。 3.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读这个句子1

20

(二)直面数据

1.下面请同学来看一组数据: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伊拉克每个月约有5000名儿童死亡,是世界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每8名儿童中就有1名以上在5岁前夭折。

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阿富汗,每四个孩子中就有一个不到周岁生日就死去;每5名儿童中就有3名在战乱中失去了一位亲人;在阿富汗境内仍有1000万颗地雷,而被地雷炸死者中34%是儿童。 读着这些文字,哪些数据刺痛了你的眼睛?

2.历史犹如长夜,淹没了孩子的笑声,而现在迎来黎明,迎来了春天的故事。对比历史和现在,对比战争中的孩子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你呢? 课件:,我想对你说: 三.激情——展望未来

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虽然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1949——2009,国庆六十周年,正值祖国的六十大寿。让我们通过我们的方阵带去我们的渴望,带去我们的共同的声音吧!

(学生起立,步伐一致,模拟踏方步。)

26

四.扇情——坚定决心 1.引读课文: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我想,不久以后,我们的祖国会在由两亿少年儿童组成的巨大“方阵”中变得更强大。 读课文—— 2.展现美好未来

有了大家的祝福,有了大家为“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而努力,我们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的歌声和白鸽一起放飞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我们的世界不再有战争,我们在党的关爱下,充满鲜花和欢声笑语。最后让我们伴随耳畔熟悉的音乐——《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祝愿我们的党和祖国更加强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7.军犬黑子 教案

2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动物也有尊严,激发热爱动物、善待生命的美好情感。

3、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4、学会与生命展开对话,在对话中获得丰富的对生命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董得动物也有尊严。

难点:学会与生命展开对话,从而获得精神生命的提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播放军犬、警犬执行任务时录像画面,让学生谈观后感受。 2、犬有灵性、更有尊严。今天我们一同走进《军犬黑子》,去认识军犬黑子

3、板书课题,解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顺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汇报交流。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3)关于生字,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4)多音字辨析。 (5)理解词义

嘉奖、迷惑、击溃、沮丧、无动于衷、委靡

28

(6)关于内容

课文生动地记叙了一位军犬训导员和军犬黑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文章的脉络:

第一部分(1--2):写一个关于狗的故事,令“我”无法淡忘。 第二部分(3--17):具体记叙了一位军犬训导员和军犬黑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第三部分(18):写人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感悟。 三、再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记叙了一位军犬训导员和军犬黑子之间发生的什么故事,具体情节是怎样的? 2、交流整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把你的学习心得写下来吧。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理解词语。 2、说说文章的大概内容。 二、研读、赏析

1、学生自读、思考:军犬黑子是在什么情况下放弃“小偷”的? A 学生自读,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B 小组讨论 C 班内交流汇报。

“黑子的自信被击溃了,它终于放弃了那个“小偷”,黑子三次准确找到“小偷”,而一次次被训导员否定后,黑子逐渐丧失了自我,不再坚持,而放弃了“小偷”。

“黑子沮丧极了------当它捕捉到训导员的眼色在一刹那间的微小变化时,它把站在身边的一个人叼了出来”。黑子不再凭自己的嗅觉,而是依靠训导员的眼色,足见黑子丧失了自信。

2、当黑子得知遭愚弄后,有什么样的表现?

“当黑子明白了这是一场骗局时-------一步一步地走开了-------”从神态、动作两个方面表现遭愚弄后的痛苦。极度痛苦、无比失望和沮丧的心情暴露

29

无遗。

3、(1)学生自读感悟。 (2)交流汇报

4、找出表现训导员后悔心情的词语,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讨论交流 三、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1、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2、选择最受感动的地方背诵,体会情感。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动物有了新认识,获得了启迪。请同学们好好总结。

21教育网

板书设计

a) 军犬黑子

军犬黑子 训导员 叼 嘉奖 叼住、拉出 晃脑袋 叼(诧异) 摇头 站、望(迷惑) 吼、严厉 放弃(被击溃) 吼 叼(沮丧) 大笑 嗷叫、流泪、走 害怕、追 不理、走 哭 无动于衷 扑搂、热泪 挣脱、趴、不吃不喝 敌视

30

哪怕是只狗,也是有尊严的

8.看戏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学习课文的1—4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艺术家表演艺术的精湛。 3、激发学生对京剧等传统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感受艺术家表演艺术的精湛,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艺术的热爱。

教学准备:录音机、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欣赏一段戏曲,感受氛围。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师:老师不是一个专业的戏曲演员,今天作家叶君健为我们请来了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他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光彩照人、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看戏》。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审题,揣摩内容。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初读要求: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课文按怎样的顺序记叙,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 (3)同桌互相交流。

31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3、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正音后,齐读。 (2)说说课文记叙顺序及主要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学习第1、2自然段,体会人们对京剧艺术的热爱。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画出相关词语并写一写你的感受。 2、读议: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从这一自然段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

(2)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3)议:第2自然段主要写什么?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

扣“每个??都是??连??都??”、“简直”、“人海”等重点词句体会看戏的观众多。

3、感情朗读第1、2自然段,体会观众对梅兰芳先生戏曲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第3、4自然段,体会梅兰芳表演艺术精湛。 1、学生自学课文第3、4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

认真读3、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①戏开始了,你有什么感觉?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画出有关词语句子。

②女主角是怎么样出场的?观众们的反应怎么样?你是从哪个句子知道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你还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演出很精彩?说一说你的感想。 (2)学生按照要求自学。

2、读议:根据以上问题读议课文,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表情达意方法。

(1)学习第3自然段,理解“蜃楼”和三个“有??也有??”句,体会戏台虚幻而美丽的场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①通过“轻盈而矫健”“陡然卷起了暴风雨”“触了电似的”“雷鸣般的掌声”等词句把人们对这位艺术家的认可、热情、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32

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作者用怎样的方法写出了观众的反应?为什么要把这一内容写得如此具体细致?

②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女主角表演艺术精湛?又是通过哪些词句表现出来的?

通过“颤动”“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体会女主角歌喉圆润;

通过“像珠子似的”“滚下来”“滴在”“溅到”“落进”“引起”等词语体会其演唱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婉转圆润,充分体现演员唱功精湛、美妙和娴熟。

(方法:提出问题——找、读句子——理解句意——理解重点词语——领悟表现方法——再读)

3、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梅兰芳先生在演出这出戏时,已是66岁高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梅老先生正是缘于对艺术的热爱与长期的勤学苦练,才能在66岁之时仍能步子轻盈、矫健;身段婀娜、优雅;歌喉圆润、婉转。他用自己美轮美奂的表演使观众们与之同喜同悲,同歌同泣,这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啊!这样好的戏曲,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呢?这样好的艺术家,我们怎么会不喜爱呢?下面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之情,齐读第4自然段。 三、总结。 四、作业:

1、继续收集梅兰芳的有关资料。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h7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