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13 06: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南科技大学成教学院德阳教学点 《质量管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属于汽车轮胎真正质量特性的是( A)

A.使用寿命 B.耐磨度 C.抗拉强度 D.抗压强度 2.最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学者是( B) A.朱兰 B.菲根堡姆 C.戴明 D.泰罗 3.我国自( C )年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发展。 A.1960 B.1976 C.1978 D.1981 4.返工费属于( B )。

A.外部故障成本 B.内部故障成本 C.鉴定成本 D.预防成本 5.( B )是调查用户对本企业产品的价格反映,摸清适宜的价格,新产品如何定价,为 本企业确定产品目标成本,寻求适宜的质量水平提供依据。

A.产品调查 B.价格调查 C.市场需求量调查 D.流通渠道调查 6.( D )又称产品设想,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

A.产品设计 B.产品计划任务书 C.产品总体方案设计 D.产品构思 7.在正态分布情况下,工序加工产品的质量特性值落在6σ范围内的概率或可能性约为(A)

A.99.73% B.95.45% C.68.27% D.80.25%

8.工序能力定量表示为:Cp=T/60,其中T表示:( B )。

A.标准偏差 B.产品的公差范围 C.不合格品率 D.分散幅度 9.( D )是检验员在生产现场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或加工产品的一定数量间隔对有关工序的产 品质量进行检验。

A.首件检验 B.装置检验 C.自动化检验 D.巡回检验 10.( A )是质量体系文件的主要内容,它阐明了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体系的基本结构 ,是实施和保持质量体系所应长期遵循的文件。

A.质量手册 B.程序文件 C.质量计划 D.质量记录 11.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最后一个过程是(D )

A.设计过程 B.销售过程 C.运输过程 D.使用过程 12.( D )是指确定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 并适合于达到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有系统的独立的检查。

A.质量检督 B.质量检验 C.质量检查 D.质量审核 13.质量改进中,( A )是通过控制,消除急性故障,维持现有的质量状况。 A.防守型改进 B.进攻型改进 C.消极性改进 D.积极性改进 14.下列方法中,有助于认清目标并确定自己与本行业领先水平之间差距的是( A )。

A.水平对比法 B.调查表法 C.分层法 D.因果图法

15.若短时间内有不熟练工人替岗,则直方图所呈现的形态最可能为( C )。

A.偏向型直方图 B.双峰型直方图 C.孤岛型直方图 D.锯齿

型直方图

16.在我国现阶段,( A )在宏观质量管理中起主导作用。

A.政府 B.行业自律组织 C.消费者协会 D.社会舆论 17.质量监督的依据是( C )。

A.顾客对产品、服务的基本要求 B.行业公认的质量标准

C.国家和政府制定的质量法规和产品技术标准 D.ISO9000族标准 18.( B )年,英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认证标志。 A.1900 B.1903 C.1905 D.1910 19.以下( D )由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颁发。

A.PRC标志 B.标样标志 C.SG标志 D.长城标志 20.一般来讲,预防成本占全部质量成本的(D )

A.25%-40% B.20%-40% C.10%-50% D.0.5%-5% 21.( A ),可靠性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可靠性指标已成为产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

A.20世纪50年代起 B.20世纪60年代起 C.20世纪40年代起 D.20世纪70年代起

22.贯彻和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的要素是(C )

A.质量文件 B.质量目标 C.质量体系 D.最高管理者 23.PDCA循环的关键在于(C )

A.P阶段 B.D阶段 C.A阶段 D.C阶段 24.矩阵图的最基本形式是(B )

A.T型 B.L型 C.Y型 D.C型

25.在散布图中,当x增加,相应的y减少,则称x和y之间是(C ) A.正相关 B.不相关 C.负相关 D.曲线相关

26.直方图定量表示的主要特征值中的平均值(x)表示(D ) A.数据的分散程度 B.数据范围的间隔 C.数据值的大小 D.数据的分布中心位置

27.在画因果图、树图、亲和图时,可以运用的方法是(C ) A.分层法 B.水平对比法 C.头脑风暴法 D.流程图法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是一套精心设计,结构严谨,定义明确,内容具体和实用性强的管理标准,它包括“两个指南”和“三种质量保证模式”、“三种保证模式”是指( BCD )

A.GB/T19004.1-9004-1 B.GB/T19001-ISO9001 C.GB/T19002-ISO9002 D.GB/T19003-ISO9003

2.间接质量成本是指在直接质量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和扩展,它涉及到制造和销售过程以外的企业活动,以及企业完毕的有关活动。这方面的质量成本包括( ABCD )。

A.无形质量成本 B.使用质量成本 C.供应商质量成本 D.设备质量成本 3.新产品开发决策后,应将具体的顾客和一般的市场要求、期望转化成产品规范,在产品规范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ABCD )。

A.性能特性与感官特性 B.包装、质量验证和保证 C.安装布局或配合 D.适用的标准和法规 4.影响工序因素一般包括( ABCD )。

A.操作者 B.机器设备 C.材料与工艺方法 D.测量环境 5.工序检验是指在其加工工序完毕后进行的检验,其目的是防止不合格的半成品流入下道工序。一般有以下几种检验方式(ABCD)。

A.首件检验 B.巡回检验 C.装置检验 D.逐件检验 6.质量体系文件主要包括(ABCD)。

A.质量手册 B.程序文件 C.质量计划 D.质量记录和作业指导书 7.质量改进的环境的要求有( ABCD )。

A.要有以满足顾客要求和设置更强竞争目标为中心的、新颖的、共同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具体制定企业质量改进目标

B.应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公开交流、沟通和合作 C.应对质量改进所需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的认可 D.应对企业全体成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8.散布图的分析判断方法有( ACD )。

A.对照典型图例法 B.指数分析法 C.回归分析法 D.简单象限法 9.可能对产品提出明确质量要求的情况有(ACD )

A.合同环境 B.非合同环境 C.法律法规 D.技术规范 10.属于质量成本的内部故障成本有(AC )

A.废品损失费 B.保修费 C.返工费 D.工序控制费 11.营销人员素质包含的因素有(ACD )

A.专业知识 B.售后服务 C.销售技术 D.责任心

12.为有效进行采购而由供需双方制订的联合质量计划一般要包括的内容有(ABD)

A.经济 B.技术 C.市场 D.管理 13.按原因一般将检验差错分为(ACD )

A.粗心大意(无意)差错 B.“致命”差错 C.有意差错 D.技术差错 14.为打破和超越现有的质量水平而制定的“突破性”目标所包括的指标有(BCD)

A.顾客投诉率上升10% B.三包费用降低50% C.合格品率达到98% D.废品率由25%降至5% 15.质量审核一般包括(ABCD )

A.产品质量审核 B.质量体系审核 C.过程质量审核 D.管理评审 16.在我国工厂中的“两图一表”通常指(ACD ) A.排列图 B.流程图 C.因果图 D.对策表 17.宏观质量管理采取的手段和方法包括(ABCD )

A.行政监督 B.法律监督 C.社会舆论监督 D.消费者监督 18.认证制度一般包括的内容有(AB )

A.产品和质量体系认证 B.认证机构的认可 C.颁发生产许可证书 D.企业认证 三、名词解释 1.质量体系检查

质量体系检查是对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的检查和评定。 2.质量监督

质量监督是指为了确保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由顾客或第三方对企业 的产品或质量体系等状况进行持续的监督和验证,并对完成的情况或达到的结果的记录进 行分析的宏观管理方式。

3.排列图

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它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最次要进行排 列而采 用的一种简单的图示技术。排列图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 和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组成。

4.系统图

系统图是表示某个质量问题与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问题 的重点,寻求达 到目的所采取的最适当的手段和措施的一种树枝状示图,亦是一种倒立树状逻辑因果关系图。

5.质量改进

我国国家标准GB/T 6583-94对质量改进下的定义是为向本组织及其 顾客 提供更多的实惠,在整个组织内所采取的旨在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益和效率的各种措施。

6.质量审核

我国国家标准GB/T 6583给质量审核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活动和有关结 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并适合于达到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有 系统的独立的检查。

7.成品检验

成品检验也称最终检验或出厂检验,是对完工后的成品质量进行检验 ,其目的在于保证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不合格的成品不入库。

8.可追查性

可追查性,又称可追溯性,是指根据记载的标识,追踪实体的历史、 应用情况和所处场所的能力。

9.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0.工序能力

工序能力是指工序能够稳定地生产出产品的能力,也即在操作者、机器设备、原材料、操作方法、测量方法和环境等标准条件下,工序呈稳定状态时所具有的加工精度。

11.质量螺旋质量设计

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所谓质量设计,就是在产品设计中提出质量要求,确定产品的质量水平(或质量等级),选择主要的参数,规定多种性能参数经济合理的容差,或制定公差标准和其他技术条件。

12.质量成本

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的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

13.可靠性

元件、产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无故障地执行指定功能的能力或可能性。

14.质量方针

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的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15.接收概率

指根据规定的抽检方案,把具有给定质量水平的交检批判为接收的概率,称

为接收概率。

16.抽样检验

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定量的样本,然后根据一定的判断标准来判断该产品是否合格。

17.工序能力指数

表示工序能力对设计的产品规范的保证程度。 18.质量

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

19.服务补救

是指组织为重新赢得因服务失败而已经失去的顾客好感而作的努力。包括5个步骤:道歉、紧急复原、移情、象征性赎罪和跟踪服务承诺,是企业向顾客公开表述要达到的服务质量。

20.成品检验

又称最终检验或出厂检验。对完工后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其目的在于保证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不入库,以确保用户利益和企业自身的信誉。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质量改进?质量改进包括哪些内容? 答: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质量改进是使效果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的突破过程。质量改进包括以下内容:(1)质量改进的对象。即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两个方面。(2)质量改进的效果在于突破。质量改进的最终效果是按照原计划目标高得多的质量水平进行工作。(3)质量改进是一个变革过程。该过程必然遵循PDCA循环的规律进行。(4)偶发性缺陷和长期性缺陷。既要及时排除产品的质量缺陷,又要保证产品质量的继续提高。

2.PDCA循环及特点。

答:PDCA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点(1)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2)不断前进,不断提高。(3)形象化。

3.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的区别。

答: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相比较,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

(1)把过去的以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即从管理结果转变为管理因素。(2)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3)突出以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开展全员的工作。(4)由单纯符合标准转变为满足顾客需要。(5)强调不断改进过程质量,从而不断改进产品质量。

4.抽样检验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答:抽样检验的优点有:明显节约了检验的工作量和费用,缩短了检验工作周期,减少了参加检验的人员和设备。抽样检验的缺点是具有一定的错判性。抽样检验适用于:生产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产品或工序、带有破坏性检验的产品或工序,外协件、外购件成批进货的验收检验,某些生产效率高、检验时间长的产品和工序,检验成本太高的产品或工序,漏检少量不合格不会引起重大损失的产品等。

5.简述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答: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由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集合。具有如下作用: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增进顾客

满意;质量管理体系鼓励组织分析顾客要求,规定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以增加使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可能性;质量管理体系还就组织能够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产品,向组织及其顾客提供信任。

6.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答: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工业企业建立质量体系,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立足点和依据,也是质量管理活动取得成效,质量体系有效运转的前提和保证。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应首先着重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质量教育工作。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必须从提高职工的素质抓起,把质量教育作为“第一道工序”。质量管理的教育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全面质量管理基本思想、基本原理的宣传和教育;另一方面是职工的技术业务的培训和教育。(2)标准化工作。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和各项工作质量的尺度,也是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活动和经营管理工作的依据。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类。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物制定的技术准则;管理标准是为合理组织、利用和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相互关系,以及行政和经济管理机构为行使其计划、监督、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而制定的准则。(3)计量工作。计量管理工作包括精密测量、理化试验和技术鉴定等工作,它是保证产品质量特性的数据统一、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零部件的互换和生产优质产品的重要手段。(4)质量信息工作。质量信息,指的是反映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环节工作质量的原始记录、基本数据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种信息资料。搞好质量管理工作,掌握产品质量运动的发展规律,必须深人实践,认真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齐全的、准确的信息资料。质量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将严重影响决策的质量。(5)质量责任制。建立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企业建立质量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企业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职工都应明确规定他们的具体任务,应承担的责任和权利范围,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考核有依据。把同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系统,一旦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可以迅速进行质量跟踪,查清质量责任,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严密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体系。

7.简述开展质量成本工作的意义。

答:开展质量成本工作,①有利控制和降低成本;②有利贯彻质量责任制;③有利满足顾客关于质量成本方面的需要;④促进企业领导重视产品质量;⑤有利监测和评价质量体系。

8.如何描述质量特性? 答: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于用户需要的程度。体现在性能、成本、数量、交货期、服务等因素的最佳组合,产品质量特性人含义包括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心理的和生理的。用产品质量标准(或技术标准)衡量。具体包括物质方面、操作运行方面、结构方面、时间方面、经济方面、外观方面和心理与生理方面。

9.参数设计与容差设计的方法。

答:参数设计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选择系统中所有参数(包括原材料、零件、元件等)的最佳水平组合,从而尽量减少外部、内部和产品间三种干扰的影响,使所设计的产品质量特性波动小,稳定性好。

容差设计的目的是在参数设计阶段确定的最佳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各个参数

合适的容差。容差设计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各参数的波动对产品质量特性贡献(影响)的大小,从经济性角度考虑有无必要对影响大的参数给予较小的容差(例如用较高质量等级的元件替代较低质量等级的元件)。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减少质量特性的波动,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减少质量损失;另一方面,由于提高了元件的质量等级,使产品的成本有所提高。因此,容差设计阶段既要考虑进一步减少在参数设计后产品仍存在的质量损失,又要考虑缩小一些元件的容差将会增加成本,要权衡两者的利弊得失,采取最佳决策。

10.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答:(1)质量第一、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繁荣;(2)系统的观点;(3)“用户至上”,用户第一,下道工序就是用户;(4)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5)预防为主的观点;(6)数据是质量管理的根本,一切用数据说话;(7)经济的观点;(8)突出人的积极因素。

11.简述质量成本优化措施。

答:质量成本优化是指在保证产品质量满足用户的前提下,寻求质量成本总额最小. 质量成本优化就是要确定质量成本各项主要费用的合理比例,以便使质量总成本达到最低。

质量成本达到优化的几项措施:(1)处于最佳点A的左面时,即当质量总成本处于质量改进区时,应增加预防费用,采取质量改进措施,以降低质量总成本;当处于质量最佳区时,应维持现有的质量措施,控制住质量水平的最佳状态;若处于最佳点A的右面,即处于质量过剩区时,则应撤消原有的过严质量要求措施,减少一部分鉴定和预防费用,使质量总成本退回到最低点A处。(2)增加预防成本,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鉴定成本。(3)增加鉴定成本,可降低外部损失,但可能增加内部损失成本。另外还要注意的是,为了实现质量成本优化,不能孤立地去降低质量成本构成中的每项成本,还应考虑各项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为了确定某项质量成本的最佳水平,还应考虑其他成本所处的情况。

12.简述控制图的两类错误。

答:根据控制界限作出的判断也可能产生错误。可能产生的错误有两类。 第一类错误是把正常判为异常,即工序过程并没有发生异常,只是由于随机的原因引起了数据过大波动,少数数据越出了控制限,使人误将正常判为异常。虚发警报, 由于徒劳地查找原因并为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从而造成损失。因此,第一种错误又称为徒劳错误。

第二类错误是将异常判为正常,即工序中确实发生了异常,但数据没有越出控制限,没有反映出异常,因而使人将异常误判为正常。漏发警报,过程已经处

于不稳定状态, 但并未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不合格品增加,也造成损失。 两类错误不能同时避免,减少第一类错误,就会增加第二类错误,反之亦然。

13.简述计量工作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答:计量是关于测量和保证量值统一和准确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 。 企业计量工作的重要任务,是以统一计量单位制度,组织量值正确传递,保证量值统一为目的的基础工作。没有单位制度和量值统一,工艺过程就不能正常控制,生产就无法进行,制定和贯彻技术标准与提高产品质量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计量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致性。计量工作的一致性必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统一国家的计量制度,并且要同国际上的计量制度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指统一各种单位值,其目的在于保证各种测量结果的符合一致,使生产具有社会化意义。

(2)准确性。要达到量值传递的目的,每次计量过程都必须保持一定范围内

的准确可靠,这就要求计量给出的数据能够经得起考验,即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员对同一种量值的测量结果,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准确范围,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复现性,这样才能达到符合一致的目的。测量结果不但要给出明确的量值,而且要给出误差的大小,可见,计量的准确性是保证统一性的基础和前提。

(3)可溯源性。计量是从单位制开始的,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量值称为基准量值,复现这些量值的设备称为基准器,简称计量基准。单位量值复现以后,要通过较低一级的标准器,逐级传递下去称为量值传递。传递都规定有一定的误差范围,以保证同类测量结果在全国的准确一致。这种为达到量值统一而进行的量值逐级传递的形式,即为量值的可溯源性。

(4)法制性。计量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为了实现全国的计量单位制统一和全国的量值统一,国家必须制定和颁布有关计量的法律、命令、条例、办法、制度、规程等一系 列法律、法令,作为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涉及计量工作所必须遵守的准则。

因此,做好企业的计量工作,对于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以及与国际惯例接轨 ,具有重要意义。

14.简述设计评审的要素。 答:既然产品设计的质量职能是把顾客需要转化为材料、产品和过程的技 术规范,因此,设计评审就应围绕满足顾客需要(即真正质量特性)、产品规范(即代用的质 量特性)、确保产品满足规定要求(即过程规范)等方面进行评审。具体评审项目包括:

(1)与满足顾客需要和使顾客满意有关的项目。

①将材料、产品和过程的技术规范与产品规范中表达的顾客需要进行对比。②产品在预期的使用和环境条件下的工作能力。③通过样机(样品)的试验对设计进行确认。④非预期的使用和误用。⑤安全性和环境相容性。⑥是否符合法规要求、国家和国际标准以及惯例。⑦与有竞争性的设计进行对比。⑧与同类设计进行对比,特别要对过去组织内外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以防止问题的再次发 生。

(2)与产品规范有关的项目。

①可信性和耐用性的要求。②允差与过程能力的比较。③产品接收准则。④安装性、易装配性、贮存要求、货架寿命和可处置性。⑤良性失效和失效安全特性。⑥美学规范和接收准则。⑦失效模式及其影响分析。⑧诊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⑨标签、注意事项、标识、可追溯性要求和使用说明。⑩标准件的评审和使用。

(3)与过程要求有关的项目。

①生产的产品符合设计的能力,包括特殊过程要求、机械化、自动化、部件的装配和安装。 ②设计的检验和试验能力,包括特殊检验和试验要求。③材料、零部件和组件的规范,包括已被认可的供应品和分承包方及其供应情况。④包装、搬运、贮存和货架寿命的要求,特别是与进出物品有关的安全因素。

15.简述如何做好对供应商的监督。

答:监督供应商是为了保证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符合既定标准或适用性的 要求而进行的一切活动。这里所指的监督,包括程序的、工艺的和产品的各种审核,以及购 买者所执行的任何检验,监督也属于“早期报警”的范畴。通常有两种监督方式,一种是通 过对供应商的定期访问来实施监督;另一种是派驻厂代表执行对于某些重大产品或危及人身 安全和重大影响的产品的经常性监督。在我国,后者最常见的是各军兵种派到各承制厂的军 代表。近年来,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国家出口商品检验局对部分外向型企业也采取了 “派驻厂员”的

制度。

如果执行的好,监督活动可以在产品不符合规格或不适于使用等故障之前,就让买方或用户 获得早期报警。但是达到这一目的是困难的。因为监督工作难以使供需方都满意,这主要由 于一些对适用性仅有很小或毫无影响的小缺陷,或文件中规定的一些要求虽不影响适用性, 但确实影响所证明的状态;若驻厂代表职责不清,就会干涉过多。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将出 现的缺陷及其程度进行分级,加强对于解决质量问题以及工序控制的合作。

16.质量检验计划的总体安排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①编制检验流程图;②设置检验站;③确定检验项目;④建立检验数据处理系统。

17.引起管理者可控差错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质量意识淡薄;②对质量管理的成果和质量管理的方法的理解不同;③对适用性含义的理解不正确;④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很少参与产品设计和决策。

五、论述题

1.试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实施系列标准的关系。

全面质量管理和系列标准存在共同点。但是二者毕竟有 差异性。标准从本质上看是协商一致的结果,具有系统性和一致性,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 对 的稳定性,是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而全面质量管理要始终不断地寻求改进的机会,是更 高的要求。可见,二者是静态和动态、基础和发展的关系。正因为有同有异,所以在实践中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实施系列标准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实 施系列标准并不是要把已有的质量体系“推倒”,一切从头开始创建一个新的“体系”,而 是根据系列标准的要求,对现行的质量体系进行更新、改造和完善,从而使质量管理活动更 加 有效。

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主张把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实施系列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 说来有以下四种情况:

(1)已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多年并且行之有效,取得成功经验的企业。这类企业过去的成功经 验,是实施系列标准的良好基础与条件。在此基础上,对照系列标准 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发挥企业的优势,寻找自己的不足,进一步规范、完善企业的质量体 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转,促进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和企业素质的深化和提高。为了提高企业的信 誉和竞争能力,企业可考虑根据市场需要,向经国家认可和授权机构申请对企业的质量体系 认证。

(2)过去搞过全面质量管理,但只限于搞宣传教育或应用一些数理统计方法的企业。对于这 样的企业来说,实施系列标准正是一个“补课”的好机会。在系列标准指导下,根据 企业的产品、服务、工艺等具体情况,按照科学的程序去建立适用的质量体系使之贯穿于产 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明确划分职能,逐级分配,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进一 步加强质量教育工作,深刻领会全面质量管理和系列标准的系统性、科学性原则,使全体 职工 都能理解质量体系的含义,并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工作技能;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要与改进质量 相结合,真正发挥这些方法的作用,取得实效;加强质量成绩的考评工作,当在质量活动中 取得成绩时,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励员工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总之,这样的企业通 过实 施标准,通过“补课”,踏踏实实地工作,同样也可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素质 和竞争力。

(3)新建立的企业或是全面质量管理与实施系列标准工作尚未起步的企业。对于这样的企业 来说,更要强调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实施系列标准相结合。同

样,根据本 企 业的具体情况,在系列标准的指导下,按照企业的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规律 ,把 影响这些环节的技术、管理等因素控制起来,建立质量体系并明确体系中的具体的质量职能 和活动。然后,逐级进行质量职能的分配,并把各个环节的各项工作的“接口”均纳入质 量 体系的控制范围之内,使得企业的所有质量管理活动协调地发挥作用,获得一个最佳的整体 效应。当然,在工作中也必须注意,切忌搞形式、重数量,否则也就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 平,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

(4)已通过认证机构认证的企业。我国自从实施系列标准以来,已经有很多企业通过了认证 机构的认证,其中一些企业还被作 为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其质量体系已比较完善,因此它们的重点 是继续深化全面质量管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2.试讨论N,n,c对抽样方案接收概率的影响。 答:当用一个确定的抽检方案对产品批进行检查时,产品批被接收的概率是随产品批的批不合格品率p变化而变化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这条曲线称为抽样特性曲线,简称为OC曲线。OC曲线是指在一个抽样检验方案(N,n,c)确定后,产品的接收概率L(P)与产品的实际质量水平P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了抽检方案对各种质量的产品的辨别能力,是制定和评价抽检方案的基本工具,又称OC曲线。

OC曲线的性质

(1)抽样特性曲线和抽样方案是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是说有一个抽样方案就有对应的一条OC曲线;相反,有一条抽样特性曲线,就有与之对应的一个抽检方案。

(2)OC曲线是一条通过(0,1)和(1,0)两点的连续曲线。 (3)OC曲线是一条严格单调下降的函数曲线,即对于p1L(p2)。 由于OC曲线与抽样方案是一一对应的,故改变方案中的参数必导致OC曲线发生变化。但如何变化呢?它们之间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呢?

下面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1)保持n固定不变,令c变化,则如果c增大,则曲线向上变化,方案放宽;如果c减小,则曲线向下变形,方案加严。

(2)保持c不变,令n变化,则如果n增大,则曲线向下变形,方案加严;反之n减小,则曲线向上变形,方案放宽。

(3)n,c同时发生变化,则如果n增大而c减小时,方案加严;若n减小而c增大时,则方案放宽;若n和c 同时增大或减小时,对OC曲线的影响比较复杂,要看n和c的变化幅度各有多大,不能一概而论。如果n和c尽量减少时,则方案加严;对于n和c不同量变化的情况,只要适当选取它们各自的变化幅度,就能使方案在(0,pt)和(pt,1)这两个区间的一个区间上加严,而另一个区间上放宽,这一点是很有用的。

六、计算题

1.某金属材料抗拉强度的要求不得少于x=32kg/cm2,抽样后测得:(x)=38kg/cm2,s=1.8kg/cm2,试求工序能力指数Cpl。

解:由题意可知,给定了单项公差下限质量数据分布中心和公差中心。 则Cpl=(x)-Tl/S 其中(x)=38 Tl=32 S=1.8

则Cpl=38-32/3×1.8=1.11 即工序能力指数Cpl为1.11。

2.已知其检验人员报告的不合格品数(d)为30,被检验人员剔除的合格品数(由复核 测定的)(k)为3,且该检验人员漏查出的不合格品数(b)为9,试求该检验人员的准确性百分率。

解:由题意可知 d=30k=3b=9

根据准确性百分率=(d-k)/(d-k+b)×100%

则准确性百分率=(30-3)/(30-3+9)×100%=75% 则该检验人员的准确性百分率为75%。

3.某车间对某工序用 x-R控制图进行螺栓外经加工的控制,每次抽样5件,共抽样20次,已测算出平均数总和∑x=158.5 mm,样本极差总和∑R=0.212。试计算 x-R控制图的中心线和上下控制界限值。

(注:当样本量n=5时,A2=0.557,D4=2.115,D3=0) 解:(1)计算总平均值X和平均极差R X=158.5/20=7.925 R=0.212/20=0.0106

(2)计算X控制图的控制界限 CL=X=7.925

UCL=X+A2R=7.925+0.577×0.0106=7.9311162 LCL=X-A2R=7.925-0.577×0.0106=7.9188838 (3)计算R控制图的控制界限 CL=R=0.0106

UCL=D4R=2.115×0.0106=0.022419 LCL=D3R=0×0.0106=0

4.某奶制品加工厂对某种奶粉加工的质量要求之一是:每百克奶粉中的含水量不得超过3克。目前抽验结果表明,每百克奶粉中平均含水2.75克,标准偏差为0.05克。试计算此时的工序能力指数,并作出判断,指出应采取的措施。

解:Cp=(Tu - x)/3S

Cp=(3-2.75)/(3×0.05)=0.25/0.15=1.67 因Cp=1.67,工序能力为1级,工序能力充分。

所以,若不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可略微放宽控制;简化质量检验;或减少检验频次。

则Cpl=38-32/3×1.8=1.11 即工序能力指数Cpl为1.11。

2.已知其检验人员报告的不合格品数(d)为30,被检验人员剔除的合格品数(由复核 测定的)(k)为3,且该检验人员漏查出的不合格品数(b)为9,试求该检验人员的准确性百分率。

解:由题意可知 d=30k=3b=9

根据准确性百分率=(d-k)/(d-k+b)×100%

则准确性百分率=(30-3)/(30-3+9)×100%=75% 则该检验人员的准确性百分率为75%。

3.某车间对某工序用 x-R控制图进行螺栓外经加工的控制,每次抽样5件,共抽样20次,已测算出平均数总和∑x=158.5 mm,样本极差总和∑R=0.212。试计算 x-R控制图的中心线和上下控制界限值。

(注:当样本量n=5时,A2=0.557,D4=2.115,D3=0) 解:(1)计算总平均值X和平均极差R X=158.5/20=7.925 R=0.212/20=0.0106

(2)计算X控制图的控制界限 CL=X=7.925

UCL=X+A2R=7.925+0.577×0.0106=7.9311162 LCL=X-A2R=7.925-0.577×0.0106=7.9188838 (3)计算R控制图的控制界限 CL=R=0.0106

UCL=D4R=2.115×0.0106=0.022419 LCL=D3R=0×0.0106=0

4.某奶制品加工厂对某种奶粉加工的质量要求之一是:每百克奶粉中的含水量不得超过3克。目前抽验结果表明,每百克奶粉中平均含水2.75克,标准偏差为0.05克。试计算此时的工序能力指数,并作出判断,指出应采取的措施。

解:Cp=(Tu - x)/3S

Cp=(3-2.75)/(3×0.05)=0.25/0.15=1.67 因Cp=1.67,工序能力为1级,工序能力充分。

所以,若不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可略微放宽控制;简化质量检验;或减少检验频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gq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