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概论期末习题

更新时间:2023-08-25 23: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开卷考必备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 )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 )

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 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

C.马克思和恩格斯 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4.马克思主义是 ( )

A.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和虑汇

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

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 ( )

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6.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 )

A.逻辑性 B.理论性 C.战斗性 D.实践性

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 )

A.自我批判 B.与时俱进

C.不迷信权威 D.批判与继承的统一

8.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

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 B.建立公平分配的社会

C.建立合乎人性的社会 D.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开卷考必备

9.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倡导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

B.高扬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

C.提倡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

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职业理想 D.生活理想

1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

A.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

B.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

C.学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

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认真阅读经典原著 B.深入进行调查研究

C.理论联系实际 D.善于独立思考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

A.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D.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有 ( )

开卷考必备

A.自然科学的具体知识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4.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

A.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D.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5.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有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6.下列各项属于1 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有

A.地理学的重大发现

B.细胞学说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7.下列各项属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的有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C.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D.掌握各种具体的知识

三、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2.简述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5.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7.简述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开卷考必备

8.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9.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2.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3.试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答案详解】

-、单项选择题 .

1.B 2.A 3.C 4.A 5.C 6.D 7.B 8.D 9.D 10.A 11.D 12.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BCD 3.BCD 4.ABCD 5.ABCD 6.BCD 7.ABC

三、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答:(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2)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3)工人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工人阶级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需求,创立马克思主义的。

2.简述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答:(1)任何新的理论和学说,都必须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以前人的思想所达到的终点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马克思、恩格斯广泛地涉猎过各种门类的学问,其中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以及其他成果,为马克思、恩格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及自然界与

开卷考必备

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3)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既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又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各个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实践。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冷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研究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总结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答:(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5.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它不仅适用于对资

开卷考必备

本主义制度和一切旧事物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省、自我审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它公然申明自己的阶级性,申明自已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答:(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高瞻远瞩,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的特点,充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要求。

(3)把握规律性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我们的一切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导。

(4)富于创造性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提出新理论,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把各项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

7.简述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答:(1)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还是当作行动的指南,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后继者都坚决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做法,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是研究的方法。

(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并不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制定出适合本国情况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它们加以适当的调整。

(3)我国目前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有许多艰巨的任务等待我们去完成。

开卷考必备

在当代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8.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答:(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的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孕育、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为工人阶级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指明了方向和道路。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一个人的素质,特别是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民族与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在各方面素质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起着统领作用。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9.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答:(1)理论联系实际之所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的利学性和旺盛的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它同实际紧密结合。其次,这是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不论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是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或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都是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2)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我国今天面临的最大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党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3)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四、论述题

开卷考必备

1.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答:(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在马克思主义产生160多年来的历史过程中,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总是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从而形成了一部内容丰富并持续向前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耗。马克思主义问世以后,他们又通过总结实践经验、理论研究和与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论战,不断把自己的理论推向前进。

(3)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条件下,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只有实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良好的思想条件。没有各个阶段土特定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完成,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翠想就只能是句空话。因此,我们现阶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

(3)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开卷考必备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都是以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为指引的。离开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这个根本目标,实现共同理想的行动就可能偏离方向甚至误入歧途。

3.试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答:(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产物,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的半个多世纪中,世界历史发生了许多引人瞩目的重大变化,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向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并提供了不少回答这些问题的实践经验。当今,马克思主义既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又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

(2)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现实社会主义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经济全球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世界新技术革命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等等。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回答这些课题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发展,今后它还将在实践中不断获得发展。

(3)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己有基础,必须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前后相继、一脉相承,而不是离开这个基础和血脉另立门户、另起炉灶、另搞一套。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是十分严肃、十分艰巨的工作,要有毅力,要勇于探索,要持之以恒,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作出理论创新,不是信手拈来、轻而易举的,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简单化、庸任化。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C.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开卷考必备

2.世界观是 ( )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B.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C.人们对人类社会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D.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 )

A.世界的本原是精神 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C.世界是统一的 D.世界是发展的

5.哲学上的二元论就是否认 ( )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世界的本原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变化的 D.世界的统一性

6.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

A.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B.神秘主义和虚无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7.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基本形态是 ( )

A.自然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

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

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1 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

的德国唯物主义

D.物理学的唯物主义、化学的唯物主义、生物学的唯物主义

8.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

观点,属于 ( )

开卷考必备

A.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9.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 ( )

A.简单性、机械性、教条性、僵化性

B.片面性、直观性、表面性、庸俗性

C.片面性、不彻底性、抽象性、外在性

D.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

10.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 )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D.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具有统一性

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

A.不可逆性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伸张性

1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 (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13.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14.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 ( )

A.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B.否认绝对运动的存在

C.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 D.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

15.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

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时间是物质运动的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开卷考必备

6.时间是物质运动的 ( )

A.持续性和顺序性 B.广延性和伸张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普遍性和特殊性

17.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 )

A.无限性和绝对性B.有限性和特殊性

C.广延性和伸张性 D.持续性和顺序性

18.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 )

A.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运动

B.主观的精神活动

C.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活动

D.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19.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B.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 D.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活动

20.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 )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宿命论观点

2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

C.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 D.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22.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 )

A.是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B.是否具有新的形式和新的特点

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D.是否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支持

2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岐在于是否承认 ( )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

A.原因和结果互相作用的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开卷考必备

C.质量互变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

2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存在范围的扩大

26.就矛盾的本质而言,它的基本属性是 ( )

A.绝对性和相对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有限性和无限性 D.普遍性和特殊性

27.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 )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28.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它的理论依据是 ( )

A.矛盾的统一性的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发展的内因秆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29.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属于( )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3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31.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 (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开卷考必备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3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一种 ( )

A.相对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

3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

A.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B.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趋向

34.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这个命题。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 )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联系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联系

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联系

35.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首先要分清

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同时又不忽视支流。这在哲学上坚持了( )

A.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观点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

36.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

A.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⒎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 ( )

A.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

同一的

B.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

C.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

开卷考必备

D.事物的质是基本不变的,事物的量是经常变化的

3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39.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平稳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具有必然性

40.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 ( )

A.质是客观存在的,属性是人的主观感受

B.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

C.质是稳定的,属性是多变的

D.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

41.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

没有肯定。这是一种 ( )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4⒉“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

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折衷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4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44.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

A.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开卷考必备

B.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

D.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

断性

45.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本质表现为现象的规律

46.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降水量过大造成的,同时也与长江中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

严重、河床淤积有关。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 )

A.一因多果 B.一果多因

C.同因异果 D.同果异因

47.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事韭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叉反过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 )

A.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相互渗透 D.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48.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里,没有任何一粒尘土

的分布是偶然的。这是一种 ( )

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49.我国制定的“十一五”计划的根据是 ( )

A.抽象的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人民群众的愿望 D.先进分子的构想

50.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 ( )

A.水中捞月 B.以砖磨镜

C.水滴石穿 D.心想事成

51.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

A.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开卷考必备

B.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52.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的。这是一种 (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C.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 D.神秘主义观点

53.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 )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象是确定的,假象是不确定的

C.真象是稳定的,假象是变动不居的

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54.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

A.主观性和个别性 B.社会性和历史性

C.稳定性和不变性 D.客观性和普遍性

55.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是 ( )

A.社会规律具有自觉性,自然规律具有盲目性

B.社会规律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的

D.社会规律是不稳定的,自然规律是稳定不变的

56.“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一种 (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D.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58.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

A.学习书本知识 B.进行社会调查

C.研究历史资料 D.参加社会实践

开卷考必备

59.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 )

A.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B.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

C.彻底克服保守思想 D.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60.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意识往往是不同的,这说明 ( )

A.意识是主观自生的

B.意识的内容是与生俱来的

C.意识不受客观事物的制约

D意识受人们主观状况的影响

61.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应该是 ( )

A.人们的丰观愿望 B先进分子的要求

C.客观存在的事实 D.正确的指导思想

62. 先设计工程图纸,然后按图纸设工,建成大楼。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在先,意识的产物在后

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的问题

C.世界的变化发展是否有规律性的问题

D.物质世界能否被人的思维认识的问题

2.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集合

C.天地万物皆在我心中 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

3.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

A.“绝对精神抄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理念”的影子

C.物是感觉的复合

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 ) (

开卷考必备

4.下列各项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 ( )

A.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C.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下列各项属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的有 ( )

A.客观唯心主义 B.近代的唯心主义

C.现代的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6.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 )

A.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B.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

C.认为天地万物由土、金、木、水、火五种基本物质构成

D.认为世界由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空构戚

7.下列各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的有 (

A.机械性 B.形而上学性

C.社会性 D.不彻底性

8.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 ( )

A.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

B.社会生活中不存在物质关系以外的其他社会关系

C.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D.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物质力量

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运动的含义的有 ( )

A.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lO.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静止是指 ( )

A.事物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B.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C.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移动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ge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