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要点1-24

更新时间:2024-01-26 20:3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附件2

安徽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要点

(暂行)

安徽省建设厅 二〇〇六年二月二十二日

第一章 总 则

1.1编制目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村庄建设规划的建设。

1.2 基本任务

村庄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在乡(镇)总体规划、乡镇村庄布点规划所确定的村庄规划建设原则和建设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行政村域内村庄建设的规模、范围和界限,对村庄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对村庄建设进行综合布局与规划协调,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为村庄居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与规划期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1.3 规划依据

1.3.1乡镇总体规划; 1.3.2乡镇村庄布点规划; 1.3.3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3.4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3.5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4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确定的村庄,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纳入城镇总体规划统一考虑。

第二章 村庄规划

2.1 村庄规划原则

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村民的生活习惯、现有建设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规划分为改建扩建型村庄规划、新建型村庄规划和保护型村庄三大类型。

2.2.1改造扩建型村庄规划原则

2.2.1.1应妥善处理新旧村的建设关系,积极推进旧村的改造和整治,合理延

1

续原有的村庄的空间格局,有序建设新村。

2.2.1.2旧村改造原则:对现有建筑进行质量评价,确定保留、整修、拆除的建筑,注意保护原有村庄的社会网络和空间格局;加强村庄绿化和环境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水平,提高村庄居住环境质量。

2.2.1.3新村扩建原则:与原有村庄在社会网络、道路系统、空间形态等方面良好衔接,在建筑风格、景观环境等方面有机协调;在原有村庄基础上沿1—2个方向集中建设(选择发展方向应考虑交通条件、土地供给、农业生产等因素),避免无序蔓延,尽量形成团块状紧凑布局的形态;统筹安排新旧村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2.2.2新建型村庄规划原则

与自然环境和谐,用地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设施配套完善,环境清新优美,充分体现浓郁乡风民情特色和时代特征。

2.2.3保护型村庄规划原则

村庄建设规划必须落实对重点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名人故里的保护要求。如村庄确有扩建需要,在保护原有村落的前提下并经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批准后。

重视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对现有建筑进行质量评价,确定保护、整饰、拆除的建筑,注意保护原有村庄的社会网络和空间格局;加强村庄绿化和环境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水平,提高村庄居住环境质量。

2.3 村庄结构和用地标准

2.3.1村庄结构

村庄以住宅组团为基本单元,村庄一般由大小不等的多个住宅组团构成。 2.3.2 村庄用地标准

2.3.2.1人均村庄用地标准参见《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技术要点》第2.3.3相关内容。

表2-1 村庄用地构成比例 用地类别 1.居住建筑用地 2.公共建筑用地 3.道路广场用地 4.绿化用地 四类用地之和

2

占村庄总用地比例(%) 55~70 6~12 9~16 2~4 72~92 注:*其他用地包括生产建筑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2.3.3 宅基地标准:

2.3.3.1圩区: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 2.3.3.2平原地区:每户不得超过220平方米;

2.3.3.3山区和丘陵地区: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利用荒山、荒地建房的,每户不得超过300平方米;

第三章 配套设施规划

3.1 公共设施

3.1.1公共设施分类

3.1.1.1公益型公共设施,指文化、行政管理、医疗卫生、体育等公共设施。 3.1.1.2商业服务型公共设施,指日用百货、集市贸易、食品店、粮店、综合修理店、小吃店、便利店、理发店、娱乐场所等、农副产品加工点等公共设施。

3.1.2公共设施布置原则

3.1.2.1公共设施的配套水平应与村庄人口规模相适应,并与村庄住宅同步规划、建设和使用。

3.1.2.2公益型公共设施宜集中布置,形成村庄公共活动中心。在方便使用、综合经营、互不干扰的前提下,可采用综合楼或组合体。

3.1.2.3应结合村庄公共设施中心或村口布置公共活动场地,满足村民交往活动的需求。

3.1.2.4中、小学应按县(市、区)教育部门有关规划进行布点。

3.2基础设施

3.2.1道路交通规划 3.2.1.1道路等级与宽度

村庄主要道路:路面宽度10~14m;建筑控制线14~20m。 村庄次要道路:路面宽度6~8m;建筑控制线10~12m。 宅间道路:路面宽度3~5m。

村庄主、次道路的间距宜在120m~300m。

根据村庄不同的规模,选择相应的道路等级系统。充分考虑农用、私人机动车停车方式发展的需要。

3

3.2.1.2停车场

住宅建筑停车按每户1个停车位的标准配置,其中私家农用车停车场地、多层公寓住宅停车场地宜集中布置,低层住宅停车可结合宅、院设置。公共建筑停车场地应结合车流集中的场所统一安排。

3.2.2给水工程规划

3.2.2.1给水工程规划包括用水量预测、水质标准、供水水源、供水方式、水压要求、输配水管网布置等。

3.2.2.2用水量包括生活、消防、浇洒道路和绿化、管网漏水量和未预见水量。综合用水指标选取近期为100~200升/人·日;远期为150~250升/人·日。水质符合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供水水源与区域供水、农村改水相衔接。

3.2.2.3输配水管网的布置,与道路规划相结合。给水干管不利点的最小服务水头,单层建筑物可按5~10m计算,建筑物每加一层应增压3m。

3.2.2.4在水量保证的情况下,可充分利用自然水体作为村庄消防用水,否则应结合村庄配水管网安排消防用水或设置消防水池。

3.2.3 排水工程规划

3.2.3.1排水工程规划包括确定排水体制、排水量预测、排放标准、排水系统布置、污水处理方式等。

3.2.3.2排水量应包括污水量、雨水量,污水量主要指生活污水量。 (1) 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75%~90%计算。 (2) 雨水量参考邻近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3.2.3.3村庄排水体制一般采用合流制,有条件地区可采用分流制。污水排放前,应采用化粪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方法进行处理。有条件地区可设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污水资源化处理设施、高效生态绿地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

3.2.3.4布置排水管渠时,雨水应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和沟渠排放;污水应通过管道或暗渠排放,雨水、污水管、渠应按重力流设计。

3.2.4供电工程规划

3.2.4.1供电工程规划包括确定用电指标,预测用电负荷水平,确定供电电源点的位置、主变容量、电压等级及供电范围;确定村庄的配电电压等级、层次及配网等接线方式,预留10KV变配电站的位置,确定规模容量。

3.2.4.2供电电源的确定和变电站站址的选择应以乡镇供电规划为依据,并符

4

合建站条件,线路进出方便和接近负荷中心。

3.2.4.3确定中低压主干电力线路敷设方式、线路走向及位置。

3.2.4.4配电设施应保障村庄道路照明、公共设施照明和夜间应急照明的需求。

3.2.5电信工程规划

3.2.5.1电信工程规划包括确定固定电话主线需求量及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结合周边电信交换中心的位置及主干光缆的走向确定村庄光缆接入模块点的位置及交换设备容量。预留邮政服务网点的位置;依据移动通信基站服务半径的要求预留建设移动基站的位置。

3.2.5.2电信设施的布点结合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预留,相对集中建设。 3.2.5.3确定镇——村主干通信线路的敷设试、具体走向、位置;确定村庄内通信管道的走向、管位、管孔数、管材等。

3.2.6广电工程规划

有线电视、广播网络根据村庄建设的要求应尽量全面覆盖,其管线应逐步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有线广播电视管线原则上与村庄通信管道统一规划、联合建设。村庄道路规划建设时应考虑广电通道位置。

3.2.7能源利用规划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积极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利用、千杆制气等再生型、清洁型能源。

3.2.8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3.2.8.1确定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和中转站位置、容量。积极鼓励农户利用产生的有机垃圾作为有机肥料,实行有机垃圾资源化。有条件的村庄应指定专人定期清扫、收集垃圾,运送至垃圾处理设施集中处置。村庄不专门设置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3.2.8.2普及水冲式卫生公厕。村庄公共厕所的服务半径一般为300m,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70m。

3.3防灾规划

3.3.1消防规划

村庄按规范设置消防通道,主要建筑物、公共场所应设置消防设施。 3.3.2防洪规划

按照二十年一遇以上标准,安排各类防洪工程设施。

5

3.3.3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提出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措施。 3.3.4地震灾害防治规划

根据地震设防标准与防御目标,提出相应的规划措施和工程抗震措施。

3.4竖向规划

村庄的竖向规划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建筑室外地坪规划标高等内容。竖向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3.4.1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作量。 3.4.2满足排水管沟的设置要求;

3.4.3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

3.4.4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村庄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

3.4.5建筑场地的标高应与道路标高相协调,高于或等于邻近道路的中心标高。

第四章 住宅设计

4.1住宅规划设计原则

4.1.1住宅应以双拼式、联排式为主,积极引导公寓式住宅建设,限制建设独立式住宅。

4.1.2住宅组团应避免单一、呆板的布局方式。应结合地形,灵活布局,空间围合丰富,户型设计多样。

4.1.3住宅设计应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节能的原则,积极推广节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并符合工程质量要求。

4.1.4住宅建筑风格应适合农村特点,体现地方特色。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或祠堂等应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

4.2住宅建设标准

4.2.1宅基地标准:参照2.3.2条。

4.2.2住宅建筑基底面积不应大于宅基地面积的70%。 4.2.3住宅日照间距标准可参照距离最近县、市标准。

4.2.4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m,其中底层层高可酌情增加,但不应超过3.4m。

6

4.2.5住宅建筑密度与容积率:低层住宅建筑密度不超过30%,容积率不高于0.6;多层住宅建筑密度不超过25%,容积率不高于1.1。

4.3住宅平面设计

4.3.1平面功能应方便农民生活,布局合理。

4.3.2各功能空间应减少干扰,分区明确,实现“三分离”;寝居分离、食寝分离、净污分离。

4.3.3应为住户提供适宜的室外生活空间。

4.4住宅立面设计

4.4.1立面应统一协调,突出地方特色。 4.4.2外墙材料立足于就地取材,因材设计。 4.4.3色彩应与地方环境协调,体现乡土气息。

第五章 景观风貌规划

5.1 村庄景观风貌规划原则:

5.1.1生态性原则。村庄的建设布局应融入自然环境之中,努力建设生态型村庄。

5.1.2 地方性原则。村庄建筑风貌、树种、建筑材料宜体现地方特色。 5.1.3 传承文化的原则。充分挖掘当地的文脉,延续历史,体现乡土文化的特点。

5.1.4 整体性原则。村庄的各项景观要素之间应有较好的连贯性、一致性和协同性。

5.2 村庄绿化

5.2.1 村庄绿化系统要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应加强对水体、古树名木的保护,设置相对集中的小游园。

5.2.1 村庄绿化应达到绿化、净化、美化的效果,植物配置应利用地方树种。

5.3 村庄景观风貌

5.3.1 根据村庄整体原有肌理、居民生活习惯、地形与外部环境条件、传统文化等因素,注重街道的尺度和空间变化,并确定建筑风格及建筑群组合方式。

5.3.2 保护型村庄应坚持整体保护与合理利用,新建建筑应与原有建筑协调

7

一致。

5.3.3 各类公共建筑除满足功能要求和方便人的活动外,必须与村庄环境充分协调,注重特色空间的营造。注重村庄出入口、中心区等景观节点设计,营造自然、亲切、宜人的景观风貌,体现地方特色。.

5.3.4注重内部空间与河、湖、水系、农业用地等开敞空间的有机结合,满足农村传统的公共聚会、集会、及生产的需要。

第六章 主要技术指标

村庄建设规划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6-1、表6-2规定。

表6-1 村庄用地汇总表 项 目 村庄总建设用地 1、居住建筑用地 2、公共建筑用地 3、道路广场用地 4、绿化用地 5、其它用地 计量单位 h㎡ h㎡ h㎡ h㎡ h㎡ h㎡ 数值 比重(%) 人均面积(㎡/人) 表6-2 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项 目 居住户数 户均占地面积 居住人数 户均人口 总建筑面积 其中 住宅建筑面积 公共建筑面积 户均住宅建筑面积 人口密度 停车位 绿地率 容积率

8

计量单位 户 ㎡/户 人 人/户 万㎡ 万㎡ 万㎡ ㎡ 人/h㎡ 辆 % — — 数 值 第七章 基础资料收集及成果要求

7.1 基础资料收集

7.1.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等对本规划的要求; 7.1.2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分类至小类; 7.1.3现状人口规模及构成;

7.1.4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或保护建筑;

7.1.5公共设施规模和分布; 7.1.6基础设施及管网现状;

7.1.7历史文化、建筑特色、风景名胜等资料; 7.1.8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 7.1.9建设工程造价资料;

7.1.10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1/1000

7.2规划成果要求

村庄工程规划的成果主要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图纸两部分。 7.2.1规划说明书

根据村庄实际分为新建、改造扩建型、保护型三类,不同类型村庄可按下列规划成果要求对规划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

(1)规划工作背景与过程简述,委托单位、规划范围与目标,规划组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现状条件分析:村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主要问题分析 (3) 规划指导思想、规划目标、规划范围、规划年限总述 (4)人口与用地发展指标选择和规模预测

(5)总体构想与用地布局:对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化用地等进行合理布局。

(6)空间组织和景观 (7)道路和绿化系统

(8)专项规划及管网综合:包括:道路交通、给水排水、供电电信、能源供应、环境保护与环卫、防灾减灾等内容。消防、防洪、地质灾害、治安等

(9)竖向规划

9

(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1)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7.2.2规划图纸 村庄现状图 村庄规划图

村庄道路、竖向规划图 村庄综合管网规划图 主要建筑单体方案选型

根据村庄发展需要,有条件的可增加鸟瞰图、景观设计图。

10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1 第二章 村庄规划........................................................................................................ 1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配套设施规划................................................................................................ 3 住宅设计........................................................................................................ 6 景观风貌规划................................................................................................ 7 主要技术指标................................................................................................ 8 基础资料收集及成果要求............................................................................ 9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g0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