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史重点总结

更新时间:2023-10-09 22: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9世纪下半叶 工艺美术运动 英国 起源

拉斯金 莫里斯

麦金托什[英格兰] 美国 赖特 斯提格利 格林兄弟 法国 比亚兹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新艺术运动 法国 起源

巴黎 萨穆尔·宾 六人集团 南锡 埃米尔·加莱

比利时 亨利·凡·德·威尔德 霍塔

奥地利 维也纳分离派:克里姆特 霍夫曼 奥布里奇 德国 青年风格:贝伦斯 西班牙 “新艺术”:高迪 英国 “新艺术”:麦金托什

20世纪20-30年代 装饰主义运动 法国 起源

美国 “好莱坞风格”

20世纪初-40年代 现代主义运动 德国 起源

德国工业同盟:穆特修斯 威尔德 贝伦斯

包豪斯:格罗佩斯 汉斯·迈耶 米斯凡德罗/康定斯基 荷兰 风格派:蒙德里安 里特维德 杜斯伯格 俄国 构成主义:马列维奇 塔特林 芬兰 阿尔瓦·阿尔托

法国 勒·柯布西耶

美国 提格 赖特 罗威 德雷福斯

20世纪60年代之后 后现代主义运动

前奏 意大利 反主流设计 英国 波普设计

主要风格 后现代主义风格 建筑风格 高科技风格 过度高科技风格 微电子风格

减少主义风格 解构主义风格 新现代主义风格

工艺美术运动

19世纪下半叶以复兴手工艺为己任的设计运动。起源于英国,后发展成为一场国际运动。其直接起因是工业革命后机械产品的丑陋不堪,缺少合理的装饰。其贡献在于,发现了机械产品的丑陋,并试图用“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来改变这一状况;但它反对机械生产与设计的发展背道而驰,不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

主要特征: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主张统一的设计原则;装饰上提倡哥特式、中世纪、自然主义的风格、东方风格,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倡导设计为大众服务;建筑设计上强调“功能主义”的设计原则。

美国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是弗兰克·赖特和格林兄弟等。后赖特成为美国现代设计最重要的先驱人物。

约翰·拉斯金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理论奠基人。其设计理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

他的设计思想有:1、认为艺术由“大艺术”和“小艺术”公共组成,号召艺术家应关心“小艺术”;2、强调设计的社会功能,认为设计应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3、强调艺术与工业结合;4、设计形式强调“回归自然”,设计师应该“向自然学习”,主张以自然形式代替复古主义的装饰样式。

虽然他主张设计为大众服务,但另一方面又主张从自然和哥特风格中找寻出路,而这种设计不是为大众服务的。拉斯金的实用主义思想和以后的功能主义仍有很大区别。他发现了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但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没有涉及实践深处。但其理论成为后来莫里斯等人的理论基础。

威廉·莫里斯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导者,现代设计之父。他的代表作品有为自己设计的新房“红屋”。 他的设计思想有:1、认为艺术、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2、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认为手工制品永远比机械产品更容易做到艺术化;3、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主张哥特、自然风格;4、主张艺术家技术家团结协作的创造活动。

莫里斯不仅是设计的思想者,还是一个实践者。其主要贡献在其设计理念上,实行以建筑为主体,全面处理室内外生活环境、以生活为中心。在实践上,成立了莫里斯公司,倡导并亲自组织了设计与制作一贯制的做法,主张艺术家、技术家、工匠相结合。

新艺术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发展起来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领域的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为20世纪伊始的设计开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新阶段,成为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之间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在欧洲各国虽产生背景相似,体现出的风格却各不相同。起源于法国,得名于萨穆尔·宾开办的设计事务所“新艺术之家”。在德国,被称为“青年风格”;在奥地利,被称为“维也纳分离派”。

主要特征是:1、强调手工艺,反对工业化;2、完全放弃传统装饰风格,开创全新的自然装饰风格;3、倡导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形态;4、装饰上受东方风格,尤其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5、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带来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

最具代表性的风格是用流动的、有韵律的、波浪起伏的线塑造形体的曲线风格。亨利凡德威尔德说“线条是一种力量,它象征着活力与精华”,一语道破了新艺术运动追求自然纹样的精髓和内核。将简洁、抽象的直线和方格有规律结合形成的直线风格,以格拉斯哥学派为代表,与现代主义设计的理性设计靠的更近。

亨利·凡·德·威尔德

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设计领域是家具和室内设计。他认为“根据理性结构原理所创造出来的完全实用的设计,才能实现美的第一要素,同时也能取得美的本质”,从而提出了技术第一性的原则,并在产品设计中对技术加以肯定。

主要主张:1、支持新技术,鲜明的提出“功能第一”的原则,反对漠视功能的纯装饰主义和纯艺术主义;2、认为应尽量保持材料的天然本性,反对过分修饰破坏材料自身的美;3、他提出“产品设计结构合理、材料运用严格准确、工作程序明确清晰”这三个设计基本原则,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奠基人;4、他的局限性就是不赞成标准化,成为后来他和穆特修斯在“克隆论战”中争论的焦点。

1906年他主办了魏玛市立工艺学校,并亲自设计校舍,大胆鼓励创新,后推荐格罗佩斯担任校长,为以后的包豪斯教育体系打下了基础。

维也纳分离派

奥地利新艺术运动的代表学派。因标榜与传统和正统艺术分道扬镳,故称“分离派”。造型简洁明快,注重简单直线、几何外形与自然形态的吻合,是功能主义与有机形态的有机结合。

维也纳分离派虽然把追求艺术、优秀设计与生活密切联系,但在实际设计中,与这种目标有很大距离。主要表现在:1、工业生产极端发达的社会大背景下,没关心工业生产中艺术的问题,以及艺术与机器生产的关系问题;2、设计材料和工艺昂贵,无法大众化;3、对简洁和抽象形式的追求在本质上没脱离新艺术运动的风格,没真正把设计形式和功能结合起来。

代表人物有瓦格纳、奥布里奇、霍夫曼、克里姆特等。

德国青年风格

德国的新艺术运动称之为“青年风格”。19世纪90年代开始,在建筑、室内、产品和平面设计等领域展开。

风格上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新艺术运动相似:1、反对机械化和工业化;2、重视自然主义的装饰手法,表现为曲线和流畅的有机形态,但后期有几何造型和注重功能的倾向。

德国青年风格在德国的发展,意义不仅在于新艺术运动本身,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后来德国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彼得·贝伦斯是青年风格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被称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

装饰主义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法国、美国和英国等为代表的一次风格特殊的设计运动。这场运动几乎和现代主义运动同时发生,所受影响很大。装饰主义运动是对矫饰的新艺术运动的反动,反对古典主义、自然有机形态、手工业倾向,主张机械化的美。 在形式上影响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有:1、埃及等古代装饰风格的影响;2、原始艺术;3、简单的几何外型;4、舞台艺术;5、汽车的发明;6、独立的色彩体系。

装饰主义运动具有手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点,他是折中主义的——豪华的、奢侈的

手工艺制作+未来的工业化=可以发展的新风格。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集中体现的特征为三个结合:1、手工艺与工业化的结合;2、东方风格与西方风格的结合;3、人情化与机械化的结合。

现代主义运动

20世纪初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一场对传统意识形态的革命,成为20世纪设计的核心。集中在德国,始于德国工业同盟,包豪斯为高潮。表现在其他国家还有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等。30年代中期取得惊人成就,战后造成空前的国际主义风格高潮。

设计形式包括:1、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中心,不再以形式为出发点,讲究效率、科学性;2、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受立体主义影响;3、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特别是整体设计的考虑;4、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

现代主义运动的意义有:1、确立了以建筑为龙头的全新设计观念,实现了从建筑师向设计师的转变;2、是20世纪设计的核心,深刻的影响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并对20世纪各种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3、具有革命性、民主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性;4、虽不为精英服务,却强调精英领导的精英主义设计运动;5、具有理想主义和乌托邦幻想色彩,是对长期以来垄断建筑的权贵的精英主义的一种反动。

代表人物有格罗皮乌斯、穆特修斯,荷兰的杜斯伯格,俄国的塔特林等。

德意志工业同盟

1907年由穆特修斯的倡议下成立的旨在促进设计的半官方机构。是世界上第一个官办的设计促进中心,后逐步转变为一个非官方的设计行会,在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目的是在各界推广产业设计思想,规劝各界领导人物共同推进工业产品的优质化,口号是“优质产品”。宗旨是:1、艺术、工业、手工艺应该结合;2、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德国设计水平,提升艺术家、工业设计师和手工艺匠师合作的水平,开辟了向人民大众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3、同盟应该走非官方路线,成为设计界的行业组织;4、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和接受现代工业;5、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6、主张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并以此为设计的基本要求。

现代主义的实质和内容表现在:1,、现代主义设计是民主主义的;2、现代主义设计是建立在大工业机器生产之上的;3、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美学观,即“机械化时代的设计美学”4、现代主义设计两大内核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

包豪斯

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这所由格罗佩斯创建的学院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和试验成果,并加以发展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运动大成的中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和工业设计的基本面貌。

包豪斯经历了格罗佩斯、迈耶、米斯凡德罗三个不同阶段,造成了包豪斯兼具理想主义的浪漫、共产主义的政治目标、实用主义和严谨的工作方法,精神内容极其丰富和复杂。他建立了以观念为中心、以解决为题为中心的设计体系与美国以改形设计为中心的设计体系形成对立。

包豪斯后期大批人员移居美国,将包豪斯体系的部分内容和美国的商业体系相结合,形成了战后美国版本的国际主义风格,形式主义加大、商业味道浓重、理想主义内核消失,遭到理论界的批判。

乌尔姆

是一所国际色彩十分浓厚的设计艺术学院,创建于1953年,是继包豪斯之后德国历史上又一座著名而影响巨大的设计学院,经过六个阶段,最终于1968年宣告解散。

乌尔姆精神和独特贡献有以下几点:1、在设计思想方面,乌尔姆已经从包豪斯在艺术与技术的摇摆不定中,坚定地走向了以科学技术、以理性为先导的道路,在设计中奉行的功能主张,比包豪斯更彻底、更务实。2、在教学方面,乌尔姆通过相关课程确立了理性和社会性优先的原则。3、为现代设计教育建立了坐标,实行现代性的、开放式的教育,不断激励师生创新。

乌尔姆学院关于设计思想原则、精神最终在与博朗公司的成功合作中得到实现,产生出所谓的“博朗原则”,由乌尔姆-博朗合作模式所产生的高度理性化的系统设计,奠定了德国理性主义设计的形式基础,形成了德国独特的设计风格——即高度理性化、功能化、高质量而冷漠的特征,为德国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良好声誉。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就是以高度秩序的设计来整顿混乱的人造环境,使杂乱无章的环境变得比较具有关联和系统。

系统设计的使用首先在于创造一个基本模数单位,在这个单位上反复发展,形成完整的系统。最早做出奠基作用的是古格洛特的音响设备,他与兰姆斯合作,在博朗公司把学院的构想完善化,每一个单元都可以自由组合,都基于基本模数单位,由此推广到家具乃至建筑,使整个室内空间有条不紊,严格单纯。后成为德国设计特征之一。

从理论根源来看,系统设计的核心是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加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混合;从形式上来看,则采用基本单元为中心,形成高度系统化的、高度简单化的形式,整体感非常强,但是也同时具有冷漠和非人情味的特征。

人体工程学

又称人机工程学、人机工学,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宗旨是研究人与人造产品之间的协调关系,为设计提供依据。人机工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相当显著的发展,对于设计的起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亨利·德雷福斯是研究人体工程学的先驱,出版了《为人的设计》和《人体度量图标》。他建立的人体工学数据模型及其成果对以后人体工学的发展及在工业设计方面的应用皆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体工程学的中心问题是解决人机关系的问题,他的服务对象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手工产品,而是更多的与大工业化的产品密切关联。现代工业的复杂性,使以前完全靠设计师的感觉、靠经验积累的人体工程方式完全落伍,无法适应新的设计需求。因此,是工业化迫使这个学科形成。人体工学从科学的角度为设计中实现人-机-环境的最佳匹配提供科学依据,并使“为人的设计”落实到科学的、实际的设计中。

流线型运动

流线型运动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一种式样设计运动。雷蒙德·罗威设计的从交通工具外形设计开始,引入流线型特征,波及几乎所有产品,引发了流线型运动。其外形都是圆滑流畅的流线为主要形式,形成了以流线型风格为主的工业设计特征。

流线型本是空气动力学中的一个术语,指高速运动时具有降低风阻特点的圆滑流畅的形状。使人联想到速度感和机器的活力感的形式,成为一种现代精神的象征,从而受到青睐。流线型运动是产品设计中功能与形式脱节的极端体现。

流线型设计在三四十年代遍及美国工业产品的各个方面,从飞机到汽车,从电冰箱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fz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