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更新时间:2024-01-28 22: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石门县初中物理教师新课程培训讲座稿
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石门县澧斓实验完全中学
覃事锐
第一部分 中考命题趋势
新课程倡导人本教育,重视培养健全的人,强调人的可持续发展,改变了原有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其成效已初见端倪。中考试题作为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之一,必然要体现出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协调与匹配。纵观课改以来中考试卷,虽然各有千秋,但都蕴含了一些共同点,而这些共同点正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使得中考成为了巩固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力保障。
下面我从基础知识考查和能力的考查两个方面来归纳一下中考命题的特征: 一、 从基础知识的角度来看,中考试题都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双基”。
为了加强物理课程改革的力度,中考的物理命题都在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基础上,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切实降低试题的难度,试题选题以教材为蓝本,贴近教材,增大试题的覆盖面,同时又让学生具有亲切感,努力为素质教育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改革氛围。
二、 从能力考查的角度来看,中考试题体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1、密切联系生活和社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重视了“STS”
意识的考查。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物理要面向全体,注意物理问题的解决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并从物理走向社会,突出学生“STS”意识的培养,当前各地中考试题的编制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试题的设计都从生活实际现象或实际问题入手,都来源于学生生活中熟悉或熟知的生活现象,使学生不感到陌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物理,物理时时在身边。
例:(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 (内能/化学能),为开发新
能源,人类已能够把油菜籽、蓖麻、大豆等农作物加工转化成“生物燃料”,“生物燃料”属于 (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2)我国将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法》,这部法律不仅向人们显示了可再生能源对于未来社会生活的重大意义,同时,也为可再生能源未来的发展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
A,目前我国常用的能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核然、太阳能等,其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B,与不可再生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的主要优点是(只要求写1条): ·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大家所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两个考题都涉及了能源问题,体现了物理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例2 今年为“世界物理年”,南京市某中学举行“让物理照亮世界”为主题的知
识竞赛活动,其中有如下一个问题,请你解答。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小朋友用吸管水平吹出肥皂泡,常常开始时上升,然
1
后便下降,这是为什么?
例3 2005年5月15日,历史在这一刻定格,南京地铁一号线开始观光试运行,
我们骄傲,南京终于迎来了地铁时代??
(1) 地铁的站台上,都标有一条醒目的黄色安全线,候车时乘客要站在黄色安全线外面,这是为什么?
(2) 地铁营运部门提示,没有座位的乘客要抓紧身旁的扶手,不要随意走动,这是什么道理?
(3) 地铁一号线的每列列车运行时由8台电动机牵引,每台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1.85*105W,如果列车在某水平路段以16m/s的速度匀速运行,试算出列车在此路段受到的阻力是多大?
(4) 与公交汽车相比,地铁除了载客量大、准时外,还会有哪些优点?(只需写出一点)
例4 据报道,在成都老成仁路琉璃场红砖桥附近的铁路桥道口,一名18岁的女孩
在火车急驶而来时,为躲避火车,便坐在距离铁轨很近的石坎上,并低头捂住耳朵,谁知强大的气流将女孩的长发卷起,将其拖入车底,女孩当场死亡。造成这一事故的原因是由于火车驶近时,靠近火车的地方空气流速 (选填“大”或“小”下同),气体压强 ,气体压力差就会将人推向火车,引起事故。
·这些问题情景的创设无不体现出物理的生活气息和社会背景,因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留意生活、关心生活的兴趣,增强熔入社会生活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物理过程与方法,突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
的多样化。
中考物理明确强调要对物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强化学生对物理过程、概念、规律及方法的理解与内化,学生只有深刻领会物理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才能切实领会物理概念的内涵,灵活的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各地中考为了突出物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都精心设计试题,力图通过增加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来实现对学生物理过程和物理方法的考查。试题的开放往往体现在策略的开放、条件的开放、过程的开放和评价的开放等这样几个方面。不管是开放性试题的编制,还是探究试题的设计,都促进了学生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不再过分关注对“繁难偏旧”物理知识考查,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避免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物理,突出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例1:小明所设计的“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方案如下: (1) 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2) 用细尼龙绳栓住注射器活塞的劲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移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3) 观察并记录注射器筒上所标明的容积V,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L。
问 (1)根据以上实验方案,用测量得和记录的物理量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应为
2
p= 。
(2)按照上述实验方案测得的大气压强的值,往往会比大气压强的实际值偏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大气压强,从结果看较为简单,但本题重在对F怎么测、S怎么测的过程理解,特别是第(2)小题,开放型的分析考查了学生对前一推导过程的得到窨是对平时学习的死板记忆还是真实地经历了处我独立的理解过程。如果学生没有经历过实验和数据的处理过程,没有形成自己的分析方法,就很难顺利地解决这一问题。
3、注重创新实验能力的考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中考历来将物理实验技能的考查作为重点,在中才中大约占试题的25%左右,通常中考实验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基本实验的知识、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检测,力图避免学生“背实验”和在黑板上做实验的倾向,而中考对实验能力的考查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归纳总结实验结论;能够独立设计实验,使发散性思维和独立性思维得到发展;能真实再现实验的全过程,会撰写实验报告,能完成实验报告分析;能够将物理实验和其他学科知识综合,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科学结论的能力。
例1:为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F F
(乙) (甲)
(1) 如果要想利用此实验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应设计怎样
的实验步骤?
(2)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时,小明先后用
大、小木块按照图甲所示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小明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3) 在研究此问题时,小红设计的实验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
一端钩住长方形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拖动长木板,然后读出弹簧力计的示数,即可测出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小明看了小红的实验后,认为小红设计的实验优于自己设计的实验。对此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本题中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测量滑动摩控力的新方法,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条件创新的考题,考查了学生适应新方法、新策略的能力。
4、重视对材料题、估算题等题型的开拓与创新,更注重试题的立意和时代气
息。
例1 在澳大利亚南部海滩,发现一群搁浅的鲸鱼,当地居民紧急动员,帮助鲸鱼
重返大海,他们用皮尺粗略测算出其中一头鲸鱼的体积约为3m3,则该头鲸鱼的质量约为。
A.3*102kg B.3*103kg C.3*104kg D.3*105kg
·创设情景的同时用创新的手段提供解题条件,尽量与时代同步,与科技接近,考查物理问题的同时揭示一些社会现象和科技手段。
3
例2 1905年被誉为“爱因斯坦奇迹年”,为纪念“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周年和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2004年6月联合国大会将2005年定为“世界物理年”,除“相对论”以外,爱因斯坦另一重大贡献是正确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为量子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光电效应的诸多应用中,当前最值得关注的是光电池。
如图所示是表示光电池工和原理的示意图(略):当太阳光照射到组成光电池的叠在一起的两片不同的半导体的表面时,将会产生光电效应,从而使电路中产生电流,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光电池是将 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
·合理描述重大物理事件,考查知识的同时学习简单的物理学发展史知识,通过本题还可让学生学习伟大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以图片作为材料传递信息的题型,传统的是以图片展示单个的物理现象,而现在则是展示整个物理过程,以创新的手段提供了条件。
5、重视学生对图象处理的能力考查
只要物理量之间存在关系,就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画出对应的物理图象来,对物理图象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1)识图——根据已有的图象知道描述的是哪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能描述出具体的关系,同时要能根据图角找出一些物理规律;(2)画图——根据物理量关系的描述能在特定的坐标系中画出图象;(3)用图——利用图象分析得出规律的同时,深入思考,应用所得的规律发掘出新的规律。
例1 一个边长为A的立方体铁块从图(甲)所示的实线位置(此时该立方体的
下表面恰与水面齐平),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则图(乙)中正确反映铁块所受水的浮力的大小F和铁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的关系图像是
F a F h h h h 2a 0 0 a 0 a 2a a 2a 0 a 2a 2a
·图象问题,已不再局限于对点、线的认识,逐步发展到对区域的物理意义的理解
例2 有两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R1、R2,它们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I-U图线如图
所示,如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串,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并,则关于 R串、R并的I-U图线所在的区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R串在Ⅱ区域,R并在Ⅲ区域
I B.R串在Ⅲ区域,R并在Ⅰ区域 R1 C.R串在Ⅰ区域,R并在Ⅱ区域 Ⅲ R2 D.R串在Ⅰ区域,R并在Ⅲ区域 Ⅱ Ⅰ U
4
·考查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例3 某学习小组对一辆的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
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你从该图象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三条)? s/m (1) 6 4 (2) 2 t/s 2 4 6 8 0 (3)
6、加大对学生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力度
例1 规格分别为“6V 6W”和“12V 12W”的甲、乙两只小灯泡,若将它们并
联后接入电压为6V的电路中,比较两灯的亮度是 (甲灯亮些/乙灯亮些。一样亮),若将他们串联后接入电压为10V的电路中,比较两灯的亮度是 (甲灯亮些/乙灯亮些。一样亮)。
例2 由电压为220V的电源向远处某工地的一盏标着“PZ 220-60”的电灯供电,
由于导线有电阻,灯光消耗的实际功率为55W。则导线消耗的功率是( ) A.小于5W B.等于5W C.大于5W D.不能确定
第二部分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反思
1、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任务已不再是传统课堂
中的知识传授,而是学生是否获得发展。实现关注人的课堂教学,我们应要做到: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应有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为什么有的班级的所谓“差生”物理可以考九十多分,而有的只考十几分?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一点体会;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相信对学生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课堂中,把更多的机会留给那些所谓的“差生”,对这些学生保留更多的耐心,学生就会在不经意中进步。例如,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可邀请原来物理成绩较差的同学做物理课代表,当然,我们千万不要把这样的机会当作是对学生的“恩赐”,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做了科代表就要考好”,我们要从内心深处关心学生,真心实意对待学生,不要让学生们把我们的关心误认为是“利用”,学生接受了我们的邀请,就是愿意与我们合作和交流的开始,也是学生重新建立自信的开端。我们可以让他来参与管理,借助这一机会,我们可以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这些同学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其能量是惊人的。对基础知识不易掌握的学生,我们更多的话语应该是“明天我们还是讨论这个问题,
5
你肯定能行的”“明天第一个请你来回答”,给这些同学机会,实际也是给自己机会。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非如好知者,好之者菲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要求我们用“心”施教,不能光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学生以物理学习能否保持长久的兴趣,很关键的一点是学生能否对教师产生 久的亲切感,学生对某门学科的不感兴趣往往是从对该学科的老师不感兴趣开始的。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就是让我们与学生之间保持一种长期的“朋友般”的关系。下课后,不要急着离开教室,坐下来与同学谈谈,拍一拍学生的肩膀,问一句“有问题吗”“听得懂吗”,哪怕是对有的同学微笑一下,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聪明的老师会给学生讲自己的童年、自己的学习生活,会跟同学交流对一部电视、一篇文章的感受,从而不断地从情感上接近学生。记得有一篇文章中写道:孩子就是孩子,你对他好一点,他就会把整颗心掏给你,相信对我们都会有所启示。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蕴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都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要不断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有的学生之所以变成“差生”,首先是从人格的演变开始的,其最显著的体现就是缺泛责任心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应该从小事抓起,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我们经过教室时。
无意中发现学生在抄其他功课的作业,我们要管吗?上课时,发现教室里卫生很差,我们要管吗???好的物理教师从不把自己仅仅看作的物理教师,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方面,我们一定要有高的起点,如果我们把抄作业提高到人格的高度看,学生也就不会把抄作业当作小事做。同时,物理来自于生活,物理揭示了很多自然规律,也包含了大量的做人道理和社会哲理,我们可以恰当抓住机会来对学生进行道德和人格的熏陶。例如,学到噪声污染时,我们引入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的做法让学生来评价,讲到物理学家时用爱因斯坦的魅力来影响学生,讲到宇宙探索时用宇航员的献身精神来唤醒社会公德,学到机械效率时我们引申到学习效率以激起学生的责任感,学到比热容时把比热容比成是人的胸襟以揭示为人的宽容等等。 2、 重视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1) 开发和利用好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绝不能单纯地停留于书本,教材是从编写者的角度出发的,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同样有着丰富的经验,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生活体验,因而,以教材为框架,适当组织、深化,用更贴近于学生生活的实例来替代教材中的一些环节,将更有得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方法。例如:《物体的运动》中空中加油机的事例,我们就可以把它转化成一位同学拿着粉笔盒行走,另一位同学往粉笔盒中放粉笔的实验;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让学生考虑空气温度是否影响蒸发快慢;重力势能中列举的两例改为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如铅球掉下来砸破地面、花盘从楼上掉下会砸伤人等。
应用教材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重结论轻过程的行为,特别是
6
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结论,即教学所需达到的目的而所需获得的结果;教学过程即达到所需的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的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 庸置疑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但是如果不经过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论证和碰撞,正确的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被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缺乏了多样、丰富的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业,所以说,课堂教学中,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基础和方向。重结论、轻过程是传统教学中体现出的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结论往往是单调的,而形成结论的过程却往往是丰富的,课堂教学中,已是由于我们对过程的不重视,而造成学生去生硬地记住结论。很多老师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自己所教的学生在平时考试中成绩都不错,为何一到中考就考不好?分析中考试题,结合中考的命题思想,我们或许可能从中找到答案,那是因为中考试题中能力考查部分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完全拼弃那些死板背过程、背结论的学习方式,中考试题在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时,往往找准活动的突破口,提出一些只有在实际活动中才会遇到的巧妙问题,学生如果没有经历这一过程,没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只凭单纯的背诵和记忆是绝不能解决的。
善于为学生考虑的物理教师总会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丰满的地物理过程,从而使 学生从自身需求的角度来理解物理知识。例如:在处理“压强的概念”时,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先是从“相同面积比压力”和“相同压力比面积”入手,从而引入压强的概念,而有的老师则在前者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方法及曾学过的方法,学生比较自然地想到了“速度”,然后,老师提出一个巧妙的问题:生活中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否只会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呢?学生讨论后马上得出第三种情况:压力不同,受压面积也不同,教师继续问:怎么比?光是比较压力大小或受压面积大小行吗?比较的原则是什么?教师继续问:假如你遇到了这一情况,你在比较时需要什么?学生回答:有一个速度类似的物理量??教师借着学生的回答,很快引导学生自己得出了压强的概念。
显而易见,后者既经历探索的过程,也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是将一个抽象概念的教学变成了思维的互动过程,也是将单调的接受知识转化成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探索,从表面上看,师生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发展和创造所必需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
(2)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然因素。课堂是多变的,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师生间互动的展开,决定了课堂不可能完全在教师的驾驭下进行,学生的一言一行,在课堂活动中都可能成为极好的教学资源。例如,在初二物理《奇妙的物理现象》中,对长短蜡烛谁先熄灭进行探索后,学生对气体的流动有了初步认识,有学生就想到了“空调为什么要装在高处”的问题,这不是原先教师预设的内容,从冷热空气的对流谈到海风、陆风的形成,不但使学生对气体的流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对将来的物理学习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3)抓住重大的社会和科学事件、技术革新作为资源。物理教学是有血有肉的,失去与现实的联系,物理教学将变成简单的知识拼盘。物理教师要有抓信息的敏感,任何一个与物理有关的社会事件或科学事件,只要找好切入口,都是学生学习的良好机会。例如对“节约型”社会的讨论,对“发现号”的讨论,对“禁止
7
运超载”的讨论等。
3、 课堂活动的组织是否到位
活动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组织的主要内容,离开了活动,就失去了交流,失去了反馈,失去了合作的土壤,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最大的缺陷就在于轻视了学生的活动,忽略了师生的互动交往,从而造成了单向的知识传输。活动给课堂增加了生气和活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的组织,谁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中庆处于什么角色?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课堂活动不仅是一种形式,活动离不开学生个体,同时也渗透于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活动是一个多向的网络。通过近二年来的课改实践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反思一下课堂活动中是否存在问题;
第一:活动的主动性。即学生的活动是处于教师完全导演下的活动还是已经逐步脱离了教师的牵引的活动,活动必须具有主动性、自觉性。事实上,课堂活动中,我们还会经常听到老师的一些摆布性语言,如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等,这说明了学生对参与活动的意识仍处于教师的提醒阶段,尚未形成习惯,同时,这一语言细节也体现了教师对活动形式的限制。
第二:活动的积极性。活动要达到预期的效果,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积极性既体现在参与面上,也体现在学生个体的参与态度上,课堂活动中,调动所有学生参与活动,调 动学生的参与态度值得我们自个人关注,除了明确活动的目标之外,有时适当改变一下激励和评价的方法,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如“试一试、比一比”等。
第三:活动的创造性。活动的创造性体现在通过活动学生能否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活动的效果不仅仅是完成活动目标,更重要的还在于学生是否有新的创造、新的突破,这也是我们反思课堂活动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例如,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寻找改变压力大小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4、 课堂活动中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注和评价。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转烃是和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通过形式多 校的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根本任务。
学习方式是多样的,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个体及群体,都会造成学习方式的差异,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
(1)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 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高速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内容和如何学习等问题有清晰的意识和反应。因而自主学习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积极性, 所以自主学习不同于自习,就目前来说,很多的自主学习还只是流于形式,但是,在这一活动中,也有学生往往会表现了良好的学习素质,如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等,我们要抓住这住这些闪光点,及时肯定和鼓励,例如:当我们让学生阅读一段材料时,有的同学会划一划、圈一圈,或是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这时,我们就可以抓住机会告诉学生“会读书的人总会留下读书的记号”,以此来促进学生逐步向自主学习方式靠近。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思考一些对策来判别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判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压强的概念是“背诵”还是理解时,我们可以问一句:压强的单位是帕每???
8
(2)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合作学习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课堂上,其最简单的形式就是小组讨论式,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一活动多数仅仅停留于形式上,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很快回头,满面教室热闹起来,小组内各说各的,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教师一喊停,学生就静下来,表明了合作学习并未真正发生,因而,诱发学生的合作行为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可以从改变课堂的空间形式(如改秧田式的座位方式为会晤型、马蹄型或圆桌型等)、创建能够形成合作的学习小组、精心设计能够诱发合作行为的教学活动(如故意选择一个复杂环境让学生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等入手,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真正形式,合作学习的评价不同于传统教学针对个体式的评价,合作学习倡导“人人进步”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运用评价手段时,要注意把对个体的成绩评价改为对团体的积分评价,对一个人的考证改为把其置身于同类的背景中进行考评,同时引入学生互评和自评,把终结性评价改为过程性评价等,凭借正确的评价,才能引发学生更有力的合作行为,使评价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3)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从而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与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一种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实施课改中,探究活动是三种学习方式中被提及最多的学习方式,也是这几年来我们做得最成功、积累的实践经验最多的活动之一,但是,从探究式学习的较高要求来看,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深思,具体再现在:
学生探究的课题类型较为单一,一般都是出于我们课堂教学的需要,在教师预设中进行探索,自主选择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在课堂中,我们总会听到如“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XX是否与XX有关呢?”等,实际上,这是对学生的暗示,对学生选择探究活动主题的一种无形制约,束缚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任重而道远。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开始,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远强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因而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情景的创设多给学生提供产生问题的机会,每一个活动结束后,我们应该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以反思自己的活动,提醒学生从熟悉的活动中发现新问题。
探究活动过多注重结论,对探究过程重视程度不够。多数情况下,学生总在教师铺设的探究道路上“顺理成章”地完成所谓的探究任务,对活动中偶然出现的问题漠不关心或在教师的“强拉硬扯”下强行闯关,实际上,这只是从表面上满足了教师的简单需求。例:在“力的作和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我们试问了几个问题:力的三要素是哪三要素?要使物体发生改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用哪些方法?前一个问题几乎所有同学都知道,后一个问题能回答的同学寥寥无几,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5、 注重物理模型的建立,以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例:温度计模型、简单电
路模型等。
9
第三部分 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
在新课程的亲身体验中,老师们都有很多的感触、收获和喜悦,同时也有一些困惑、疑问和顾虑,今就大家普遍感兴趣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达到相互交流、切磋探讨之目的。
1、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还是教材?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纲领,教材只是一个教学的材料,在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用活教材、超越教材。
首先,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有很多种版本,就内容而言,有些知识在这种教材上呈现深一些,面宽一些,而在另一种教材上则不然。所以说,“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并不是教材上所有的内容都要求学生学会,也不是教材上没有的东西就不能涉及,关键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其次,要用好教材,用好教材上的所有资源,教材上每部分内容的呈现、每一个栏目的设置、每一个事例的选择、每一个实验的选取,甚至每一个图片、每一个习题,都凝聚了作者大量的心血,是新课程理念的全面体现,更是促进学生认知和能力发燕尾服的第一手材料。必须深入挖掘 、认真领会、科学处理。对学生的评价,包括期中期末考试也要本着依据《课程标准》、贴近教材、超越教材的原则来命题。
2、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要进行探究就要花时间,应如何处理进行科学探究与提
高教学成绩的关系?
这个问题是老师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提出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认识课改、用好教材、保证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这是一个知识观的问题。由于多年的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积累和传承,形成了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认为只要储存了大量的知识,就达到了学习目标,新课程则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事实上,依据原《教学大纲》实施的教学对知识掌握的要求已大大超过了现行《标准》的要求,但是恰恰缺少了科学的发展观,忽略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严重束缚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因此,这种担心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其次,是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施科学探究与提高教学质量是相辅相成的。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目标更多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而科学素质的形成必须注意观察、体验和感悟,必须注重过程,注重探究。学习过程越接近于真实的研究过程,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提高就越大,就越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就是学会学习、形成价值观的过程。所以,“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结果更重要”。 3、在探究教学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通过观摩老师授课和跟教师的交流,结合对于科学探究的学习,认为目前老师们进行的探究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很有必要在此提出来。
(1) 科学探究不能搞成“程序化”。科学探究不一定非要遵循“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这个程序,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去探究,也不是都必须进行完全探究。可以有所选择,可以只进行一个或者几个环节,即部分探究。还在注意循序渐进,一节课把握好一个或几个重要的五一节就行,对科学探究全过程的认识
10
要逐步进行。
(2) 不要把科学探究作为惟一的教学方式,每堂课都去探究。提倡科学探究并不是要抛弃原来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业的现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更多的提倡探究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关注学生能力的增长。所以原来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仍然要用好。
(3) 科学探究并不是创造一种表面上的“热闹”场面,要更加注重实质性的思维含量,从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到评估、交流,都要关注深层次的能力的发避展和情感态度的形成,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不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就连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如。
(4) 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充足的条件,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相反,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 的交流和讨论,这样才能体现探究的真正价值。
(5) 要注意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和基础,也是目前学生探究能力的薄弱所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要靠教师平日注意引导,逐步提高。要让学生提出问题,必须提供真实的情景,并注意引导和启发,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要有问题可提,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非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只能是瞎猜。
(6) 科学探究并不是做实验,不要认为只要从问题开始,创设情景,再让学生多动手就是科学探究。其实这仅仅是启发式教学,科学探究的实质特点远非如此。另外,科学探究除了有实验探究之外,还有理论探究,一些重要的理论假设、推理、验证的过程也是探究,应该好好的引导学生去进行。
4、新教材几乎每节课都有实验,而现有的实验器材很难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应
如何处理?
用好新教材,开好物理实验,紧紧依靠现有的实验器材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广泛开发实验资源,增加趣味性、生活化的实验。张大昌先生说:要大力提倡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其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科学就在我身边”,意义重大。
从当今世界的物理教学改革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开发低成本实验非常感兴趣。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已成为一种共识。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与上学生活的关系,另一方在由于这些材料本身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不能把低成本实验仅仅看做解决设备不足问题的权益之计。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设计这类实验。朱正元先生说“盆盆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利用 身边的材料开发物理实验是一个可以大力开发的领域,它的发展将有利于加强物理实验,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5、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物理实验,还要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信息量,使学习内容
更直观、形象,便于学生接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便从学生学习的情况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怎样才能科学有效的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呢? 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可以用模拟物理实验过程,辅助物理实验教学,便永远代替不了物理实验,因为,物理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实验中蕴藏着研究物理问题的典型方法,是学生观察、体验、感悟的必要手段。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可以验证、探究一些物理规律,是实实在在的观察的触摸、真真切切
11
的经历和感悟,同时也是获得能力和价值观提升的过程,这是靠观看模拟动画所不及的。
可以借助计算机重现物理实验过程。对于一些条件不易控制、或存在某些干扰、使得学生对主要的物理现象的观察不够详细 和明了的现象和过程;一些细微变化(如分子的活动、电流的形成、固液气三态结构等;对于一些自然、生产和社会中的一些场景、现象等信息的增加;对于一些音响、色彩的渲染;等等,都可以用计算机模拟,有些实验,可以先做实验,再播放模拟动画。把主要现象尽可以的表现出来,以利于学生抓住本质、总结规律。绝不能把多媒体教学看成是万能的手段。
6、新课程对于实验教学有哪些新的要求?
新课程对于实验教学的要求可以通过对实验教学的评价要求来把握。新课程对于物理实验的评价要求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L
(1) 对于物理实验的基础知识的评价要求:
知道物理实验仪器的名称、结构、用途。了解其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如:能认识常用的实验仪器,能知道某种实验仪器的用途;能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在实验过程中,能知道实验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2) 对物理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价要求
包括:物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物理实验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选择技能以及综合运用技能等。
例如:能根据实验课题制定简单的实验计划;
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
能正确、熟练的使用实验仪器和工具,并能进行物理实验的正确操作; 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能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误差处理方法; 能用科学术语、简单的图表描述实验结果; 能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能根据实验目的综合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和操作及能完成简单的物理实验活动。
(3) 对于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要求:
能否提出值得研究的物理问题,并进行铺想和假设;
能否根据实验目的制定实验计划,并能进行可行性的判断; 能否独立或者小组作完成实验操作;
能否科学的观察实验现象,如实地记录实验数据; 能否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处理; 能否归纳或概括出实验结论,验证猜想和假设; 能否实事求是的撰写实验报告; 能否参与小组讨论并进行反思;
能否和他人交流研究成果且有所获益。 (4) 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要求: 能否独立思考,主动表达自己的构思; 能否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能否乐于接受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遇到困难能否积极寻求其它的解决方法; 能否与他人合作,交流心得体会;
12
能否在实验中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以及获得成果的喜悦;
实验过程中能否爱护实验仪器并在实验完成后收拾桌面,保持清洁。
实验教学的着眼点在“做”字上,不管是教师的演示、学生实验以及其它探究实验活动,都必须在“做”字上下功夫,绝不能把加强物理实验,单纯地停留在口头上、黑板上、纸面上、电脑模拟和书面的实验题中。因为只有通过“做”才能显示出实验教学的地位,发挥实验的功能,学生才能有体验和感悟,才能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课各种虽然已经在全国全面普开,但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看,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转烃和改进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不秒教师关注的仍然是知识的储存、再现和运用。虽然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是一蹴而就。但是,教育的发展不等人,课改的形势不等人。每个教师都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学习,大胆实践、善于反思,努力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获大学出版社 廖件琴 张大昌主编:《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出版社 胡 明 杨国金主编:《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威立 杨祖念主编:《物理教学实验指南》,华中师大出版社
13
正在阅读:
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反思01-28
关于印发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04-14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814管理学综合2012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09-06
必修1人教版精品导学案:Unit_2_E_nglish_around_the_world07-20
血站考试模拟题407-09
天马行空怎么造句02-09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全人教版)206-24
2022英语教师远程研修计划04-15
不寻常的一天作文450字06-25
配套K12绘本故事《我爱你》幼儿园教案11-01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反思
- 物理
- 初中
- 实践
- 课程
- 教学
-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第03课+解题锦囊-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
- 生理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全)
- 高铁广场建立管理台账工作的总结
- 二调地类(三大类)
- 2012下半年四川甘孜州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
- 第13次作业参考解答 - 完整版 - 889507230
-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换热器
- 心理学史提纲整理复习
- 人教版英语八上第1-4单元
- 东财《国际财务管理》在线作业
- 2015年机械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管理会计章节练习题
- 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土建施工合04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 图文
- 西式快餐加盟店的费用和利润
- 2019年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汇总-精选word文档(14页)
- 体育学院 体教2班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 知识型员工激励的问题与对策
- 不良资产催收及处置流程 - 图文
- 作文闭塞的原因
- 阅读综合练习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