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精品课程申请报告 - 山西农业大学

更新时间:2024-06-01 08: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山西省精品课程申请报告

申请课程:家畜育种学 申请学校:山西农业大学

2003.8

山西省精品课程申请报告

山西省教育厅:

《家畜育种学》是动物科学本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家畜育种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动物生产学科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该课程的教师队伍日趋合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得到较大改进,实践教学进一步加强,教学效果及科研水平取得较大成绩。该课程多年来一直被列为山西农业大学重点课程。

为了使本课程的建设更上一个台阶,使课程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特申报建设山西省精品课程。

山西农业大学 《家畜育种学》课程组

2003.8

家畜育种学课程建设简介

《家畜育种学》是动物科学本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家畜育种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动物生产学科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家畜育种学》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年来一直被山西农业大学列为重点课程。

一、《家畜育种学》在动物生产学科中的地位

在动物生产中,品种是决定动物生产效益的根本因素,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动物的生产力,家畜品种的改良始终是最主要的工作。《家畜育种学》主要介绍动物品种遗传改良的理论和方法,并用于指导家畜育种实践。从这一意义上讲,《家畜育种学》在动物生产学科中处于基础地位,而且会影响到其它后续课程的学习,因此,《家畜育种学》历来是动物生产学科中的主干课程。

二、《家畜育种学》课程建设的历史沿革

《家畜育种学》在解放前就已开设,是山西农业大学最早开设的课程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伴随着中国农业的大发展,畜牧业开始发展兴起,养殖业成为主要的副业。畜牧专业是当时农业院校最主要的专业之一,而家畜育种学是该专业最主要的课程之一。以窦莲升教授为首的老一辈学者,在艰苦的条件下对课程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当时使用苏联教材的翻译本。到了1979年,全国12所高等农业院校的有关教师共同研究编写了我国第一本《家畜育种学》通用教材,窦莲升教授参与编写了其中的部分内容,并在1987年参与了第二版的修订。

第二阶段 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在这一阶段,周忠孝教授带领年轻教师,为课程的建设付出了巨大心血。主要加强了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科研成果,促进了课程的发展,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科研和教学实践。课程教学的手段和内容也逐渐完善,教学效果比较明显,课程教学的特色开始形成。在课程的影响下,一大批本科毕业生相继报考了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由于良好的工作基础和取得的突出成绩,动物遗传育种专业相继被批准为硕士点、博士点并批准成立了博士后流动站。这一时期,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获得大丰收,《家畜育种学》被列为学校的重点课程。

第三阶段 从本世纪开始,国家各级教育部门加强了对课程的建设力度,《家畜育种学》课程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教学投入、教材改革、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与完善。

三、课程建设情况

1.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承担本课程的教师有三人组成。其中周忠孝教授为课程负责人,刘文忠教授为课程主讲人,李步高讲师为课程合作教师。课程组教师梯队情况如下:

① 年龄结构:主要授课教师平均年龄34岁;

② 学历结构:博士1人,硕士1人(在读博士),本科1人; ③ 职称结构:教授2人,讲师1人;

④ 研究生导师:博导和硕导各1人。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一支主讲教师学术造诣较高、授课经验丰富、老教师精心指导、年轻教师密切合作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2.教学内容

①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与最新研究成果的及时吸收、更新,使课程内容体现系统性与先进性的有机结合。在保留原有科学内容的同时,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内容和优秀教改成果,主要来自:

Advanced Animal Breeding - University of Guelph(加拿大) -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美国) - 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澳大利亚)

Applied Animal Breeding - University of Guelph(加拿大)

Animal Breeding

-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美国) - Wageningen University(荷兰) ② 教学与科研并重

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课程组的教师主持和

参与完成了许多动物育种方面的科研项目,并将有关研究内容和成果充实到课堂和实践教学中,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 ③ 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并将动物遗传育种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

近年来,课程组的教师每年都参与国内外相关学术交流活动,主要有: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数量遗传学会、遗传标记学会、WCGALP(遗传育种技术应用于动物生产国际大会)等学会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

④ 将国内外先进的计算分析软件引入教学内容,主要的软件有: - SAS:统计软件 - SPSS:统计软件 - MATLAB:矩阵运算软件

- DFREML: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估计软件 - MTDFREML: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估计软件 - MTGSAM:贝叶斯遗传分析软件 - BLUPF90:遗传评估软件

- VCE: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估计软件 - DMU: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估计软件

- PEST:遗传评估软件 3.教学研究

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在潜心搞好教学的同时,开展教学研究。近年来,参与了《动物遗传学》课程的“双语教学项目”的研究,研究发表的教学论文主要有:

(1)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的发展方向与建设 (2)农科教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3)素质教育与动物科技人才的培养 4.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一直是本课程组的优势,近年来完成和在研的项目主要有: (1)山西瘦肉型猪新品系SD-Ⅰ系培育,山西省攻关项目

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

(2)山西瘦肉型猪新品系SD-Ⅱ系选育研究,山西省攻关项目

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

(3)应用遗传标记进行高产仔母系的培育,山西省“十五”攻关项目

(1997~2004)

(4)猪乳头缺陷的发生机制及综合遗传评定,山西省青年基金项目

省级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1997)

(5)安哥拉山羊与本地山羊染色体研究,山西省青年基金项目(1999~2001)

(编号991036)

(6)山西省肉用绵羊的培育,山西省攻关项目(2001~2006)(编号011029) (7)马身猪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山西省攻关项目(2002~2006)

(编号021043)

(8)应用DNA多态性进行山羊杂种优势预测的研究,山西省青年基金

(2000~2003)(编号2001041)

(9)法国肉用美利奴绵羊的引进与推广,国家“948”项目(1999~2003)

(编号202089)

(10)肉鸽雌雄自别品系的培育,山西农业大学育种基金(2001~2003)

(编号200028)。

近年来,课程组的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大多发表在国内外重要的科学刊物与学术会议,部分论文被SCI收录。 5.教材建设

在使用1987年版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家畜育种学》统编教材的基础上,2002年将《家畜育种学》课程分为《动物育种学总论》和《动物育种学各论》两门课程,2003年春季学期开始采用“21世纪教材”授课。

基于目前高校教材更新较慢,课程组还通过更新讲义内容和向学生推荐提供新的补充教材和课外读物来满足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由于使用高水平的教材与创新性的讲义,本课程的整体水平一直保持在全国农业院校的先进行列。 6.教学方法与手段

《家畜育种学》是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抽象,而且涉及到大量的计算,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为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建设:

① 完善教学设施,改善教学手段

1999年《家畜育种学》被评为山西农业大学的重点课程,利用学校的奖励基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了教学设施。目前拥有各种挂图、幻灯片、投影仪、电子白板、教学软件、模型、摄像机、照相机、影像带、多媒体及网络课件等教学设施与资源,利用这些教学手段和资源,使教学活动更加高效、生动、形象、有趣,改善和提高了教学效果;

依托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实验条件,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本课程的实验开出率为100%。 ② 更新教学观念,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对本科生的教学,在注重专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掌握知识的灵活性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调创新性的培养,以满足学生考研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需要。 ③ 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将双语教学引入到课堂理论教学中。课程涉及到的许多经典理论与专业名词,力求使用外文原版、原话进行描述,使学生对这些基础理论和名词的理解更全面、准确。

将教书和育人密切结合起来。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利用一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以自己的言行教育影响他们,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7.实践教学 ① 实验内容建设

实验教学可以巩固和提高对课程中有关理论的理解和方法的应用,并能使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为了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课程组自己组织编写了实验指导,将过时陈旧的内容进行了删除,增补了新的实验内容,如BLUP育种值的估计方法等先进内容。实验时数也由原来的不足20学时提高到现在的30学时。 ② 实验室实习

动物遗传育种实验室具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先进的实验仪器,能满足本课程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③ 科研基地实习

长期与课程组的教师进行合作的种畜禽场有10多个,这些生产单位既是教师的科研基地,又是课程实践教学的基地。在课程教学中或科研进行时,课程组的教师设计实习内容并亲自带领学生在这些基地进行中短期实习和参与科研及生产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科研的兴趣。近年来,在毕业实习设计中,从事与本课程有关的实习内容都取得较好的成绩。 8.教学效果

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教学评估表明,主修《家畜育种学》课程学生的学业成绩优秀,50%以上的学生成绩在80分以上,不及格率低于3%。其中考取本专业研究生的比例较高,输送到各相关院校及国外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也占有较高的比例,相当数量的毕业生一直从事与本课程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和生产实践活动,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取得一定的成绩。 9.学科建设

以《家畜育种学》课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近年来得到较大的发展,多年来一直是学校的重点学科,2000年又被山西省科技厅评为“山西省重点学科”。随着博士后流动站的启动,目前已形成了由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组成的功能齐全、结构完善的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学科建设进入全国同类院校的先进行列。 10.教学管理

除任课教师外,还配备有一名教辅,以加强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管理力度。课程组在执行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有一套完备的教学管理体系,对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考核。多年来,本课程组的教授开课率一直保持在100%,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高于学校的平均水平。

四、今后的重点工作

1.创新机制

为了保证课程的高质量运行,要不断引进和创新用人机制与管理机制。教师队伍要宁缺毋滥,鼓励高水平的博士研究生参与课程建设和辅助教学,以补充和完善教师队伍。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以促进和提高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巩固和发展课程教学的特色

“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以科研促教学”是多年来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形成

的特色。今后,在巩固这一特色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发展完善,并进行科学总结,不断形成课程教学的优势。

《家畜育种学》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教学实施,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都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为了整合教学资源,使这一优良的教学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将其列为精品课程建设很有意义。同时,精品课程的建设必将增加本课程对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科学研究的推动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fk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