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学多选题集与题解
更新时间:2024-03-21 04: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临床输血学多选题集与题解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一章 血液生理学基础
1.正常人体血细胞生成可分为几个阶段 A.两个阶段 B.三个阶段 C.四个阶段 D.五个阶段 答案:A
题解:正常人体血细胞生成可分为胚胎与胎儿期及出生后骨髓造血期两个阶段
2.胚胎与胎儿造血期又可分为 A. 胚叶造血期 B. 肝脾造血期 C. 骨髓造血期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根据胚胎与胎儿发育过程,胚胎与胎儿造血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胚叶造血期,肝脾造血期,骨髓造血期。
3.关于出生后骨髓造血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 从新生儿到4岁幼儿,全身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
B. 随着年龄的增长,管状骨中红髓的范围缩小,脂肪组织逐渐增多变为黄色,称为黄红髓 C. 黄髓已不再造血,也就不具有潜在造血功能
D. 大约18-20岁,红髓仅局限于扁平骨及肱骨、股骨的近端,约占骨髓总量的50% 答案:C
题解:出生后幼儿至成人,骨髓造血需经历一定的变化。从新生儿到4岁幼儿,全身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5-7岁时,在管状骨的造血细胞间出现脂肪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管状骨中红髓的范围逐渐缩小,脂肪组织逐渐增多,骨髓变为黄色,称为黄红髓。黄髓虽已不再造血,但仍具有潜在造血功能。大约18-20岁,红髓仅局限于扁平骨及肱骨、股骨的近端,约占骨髓总量的50%,此后这些红髓的造血活动持续终身,但其活动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4.胸腺发育至青春期重约 A.20克 B.30克 C.40克 D.50克 答案:C
题解: 胸腺是一种中枢性淋巴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胸腺继续发育,至青春期约重40g,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退化,淋巴细胞减少,脂肪细胞增多,至老年时约15g。
5.胸腺的主要功能是产生 A.单核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 答案:B
题解: 胸腺小叶的周围称为皮质,中央部分称为髓质。胸腺的主要功能是产生T淋巴细胞和分泌胸腺素,后者则由上皮性网状细胞产生,可促使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成熟。
6.下列关于淋巴结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 淋巴结是一种周围性淋巴器官
B. 淋巴结的实质是由淋巴组织和淋巴窦构成
C. 滤泡中央是T淋巴细胞增殖部分,称为生发中心 D. 髓质主要由髓索和淋巴索构成 答案:C
题解:淋巴结是一种周围性淋巴器官。淋巴结的实质是由淋巴组织和淋巴窦构成,周围部分的淋巴组织较致密,称为皮质;中央部分则较疏松,称为髓质。皮质的浅层有许多淋巴滤泡,滤泡中央是B淋巴细胞增殖部分,称为生发中心。皮质的深层是弥漫的淋巴组织,主要由胸腺迁来的T淋巴细化所构成,称为胸腺依赖区。在抗原刺激下,T淋巴细胞可以增殖,产生大量致敏的小淋巴细胞,经血流直接作用于抗原。髓质主要由髓索和淋巴索构。髓索的主要成分是B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等。
7.下列关于脾脏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脾脏具有滤血、造血、储血及参与免疫反应等多种功能 B. 新鲜脾切面大部分呈暗红色称为红髓 C. 白髓包括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与脾小结 D. 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脾脏具有滤血、造血、储血及参与免疫反应等多种功能。脾实质由三部分构成。新鲜脾切面大部分呈暗红色称为红髓,其间散在分布着许多灰白色小结节称之为白髓。红髓由脾窦和脾索构成。白髓包括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与脾小结。在中央动脉周围的是脾脏的依赖区,区内主要是T淋巴细胞,而脾小结就是脾内淋巴小结,小结内有生发中心,主要是B淋巴细胞。
8.骨髓造血微环境由下列哪项组成 A.血管、神经 B.巨噬细胞 C.基质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骨髓是一种海绵样、胶状的脂肪组织,它封闭在坚硬的骨髓腔内,可分为红髓、黄髓。由血管、神经、巨噬细胞、基质等共同构成造血微环境。
9.粒细胞造血岛的中心是何细胞 A.巨噬细胞 B.单核细胞 C.淋巴细胞 D.巨核细胞 答案:A
题解:在骨髓的血窦间充满着造血细胞,均需依赖于正常造血微环境。造血细胞在髓腔内有一定的排列顺序。巨核细胞紧贴在窦壁外,位于血窦附近的红细胞造血岛内有成群的各期幼红细胞。粒细胞造血岛则远离血窦,其中心为巨噬细胞,周围为各期幼粒细胞,髓腔内还有成熟的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和浆细胞等组成的淋巴小结。
10.骨髓中的血细胞释放入血可能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细胞的成熟变形能力
B.造血实质和窦状隙的容积和/或压力 C.窦状隙血中的释放因子浓度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 骨髓中血细胞释放入血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细胞的成熟变形能力;(2)造血实质的容积和/或压力;(3)窦状隙的容积和/或压力;(4)窦状隙血中的释放因子浓度。
11. 血液是由几部分组成 A.两大部分 B.三大部分 C.四大部分 D.五大部分 答案:A
题解:血液通常具有运输、调节、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维持体温恒定以及防御等功能。血液是由细胞成分与非细胞成分两大部分组成。血液的细胞成分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个部分组成,血液非细胞成分是指血浆或血清
12.抗凝血液采集后离心可见血液分为几层 A.二层 B.三层 C.四层 D.五层 答案:B
题解:抗凝血液采集后离心可分为三层:上层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即血浆约占总体积50-60%;下层为红色的红细胞层,占总体积的40-50%,两层之间还有一层菲薄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层,称为淡黄色层。
13.人体的体液可有哪些构成 A.细胞内液 B.组织间液 C.血浆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人体的体液可分为三个部分:细胞内液(占体重40-50%),组织间液(或称组织液,占体重15-20%)和血浆(占体重4-5%),其总称为体液。组织间液和血浆又统称细胞外液。血浆与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要通过组织间液。
14.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血液中水占78-82g/100ml
B.由于水比热大,有利于维持体温 C.血浆含水量与红细胞含水量相等 D.水参与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答案:C
题解:血液中水占78-82g/100ml,而血浆含水(91-92g/100ml)较红细胞(65-68g/100ml)为多。水作为溶剂参与各种化学反应;参与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由于水比热大,有利于维持体温。
15.血液中电解质参与哪项功能 A.调节组织中电解质成分
B.维持血浆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C.保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血液中维持一定电解质浓度,其意义在于:①参与调节组织中电解质成分;②参与维
持血浆渗透压和酸碱平衡;③保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尤其是钠,钾,镁更为重要。
16.血液中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A.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 B.参与免疫反应
C.参与凝血及抗凝血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 血液中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维持血液酸碱平衡;运输多种物质;参与免疫反应;参与凝血及抗凝血。
17.正常人血液比重为 A.1.010-1.020 B.1.030-1.040 C.1.050-1.060 D.1.070-1.080 答案:C
题解:正常人血液比重为1.050-1.060,血浆比重则为1.025-1.030,主要由血浆蛋白含量所决定。
18.正常人体在下列哪项中存在渗透现象 A.血液与组织间液间的物质交换
B.组织间液与细胞内液间的物质交换 C.血浆与血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 血液与组织间液,组织间液与细胞内液,血浆与血细胞间的物质交换都要通过生物膜,当生物膜两侧出现溶质浓度差时,浓度低侧水分子更多地进入高浓度侧,这称之为渗透现象。如在浓度高侧施加一定压强以阻止水渗入其压强称为渗透压。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溶质颗粒的数量,与其种类和大小无关。
19.正常人体体液交换起着决定性作用是 A. 晶体渗透压 B. 胶体渗透压
C. 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同时起作用 D. 与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均无关 答案:B
题解: 血浆渗透压绝大部分来自所含的晶体物质,由于这些物质分子小,颗粒数目多,故渗透压高,称为晶体渗透压;而血浆蛋白部分由于分子量大,颗粒少只产生约275.00±7.50 mmol/kg渗透压,称之为胶体渗透压。在蛋白质中,以白蛋白对胶体渗透的维持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由于生物膜并非理想的半透明膜,除水分外,晶体物质也可自由通过,膜两侧的晶体成分浓度相等,即晶体渗透压相互抵消,故胶体渗透压对体液交换起着决定性作用。
20.正常人血浆渗透压为 A.215mmol/kg B.245 mmol/kg C.275 mmol/kg D.305 mmol/kg 答案:C
题解:正常人血浆渗透压为275.00±7.50 mmol/kg左右。
21.血浆的PH值是 A.7.15-7.25 B.7.35-7.45 C.7.55-7.65 D.7.75-7.85 答案:B
题解:血浆的PH值7.35-7.45。在安静状态下,人动脉血PH值比静动脉血PH值略高。这是由于静脉血中含较高的CO2浓度(HCO3-)和酸性代谢产物。当运动时,有更多的酸性代谢物(HCO3-,乳酸)从组织进入血液,故静脉血PH值将会进一步降低至7.30左右。
22.一般成人血量为 A.65.1-70.4ml/kg B.85.1-90.4ml/kg
C.105.1-107.4ml/kg D.165.1-170.4ml/kg 答案:A
题解:一般成人血量为65.1-70.4ml/kg,新生儿为78.7ml/kg,早产儿为89ml/kg。从性别来看,相同身高的女性较男性血量少 1000ml左右。
23.正常人储备血量占总血量 A. 1/3 B. 1/4 C. 1/5 D. 1/6 答案:A
题解: 血量是指循环系统中存在的血液容量,包括循环血量和储备血量。储备血量占总血量1/5,在失血、剧烈运动等情况下,重新分配补充循环血量。
第二章输血免疫学基础
1.下列关于抗原的说法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抗原是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非已物质
B. 只能在体内与其相应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C. 输入异体血液成分属于受者接受外来抗原刺激可诱发免疫反应 D. 抗原是一种大分子物质由糖蛋白,脂多糖或脂蛋白等构成 答案:B
题解:抗原是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非已物质。它可以在体内或体外与其相应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产生免疫反应。前者称体液免疫,而后者称为细胞免疫。临床上输入异体血液成分或器官移植,都属受者接受外来抗原刺激均可诱发免疫反应。通常抗原是一种大分子物质由糖蛋白,脂多糖或脂蛋白等构成。
2.红细胞膜上的ABH抗原主要是何物质构成 A. 糖蛋白 B. 脂蛋白 C. 糖脂 D. 磷脂 答案:B
题解:红细胞膜上的ABH抗原主要是脂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膜抗原则是糖蛋白。
3.具有良好活性的抗原分子量需超过 A. 20万道尔顿 B. 30万道尔顿 C. 40万道尔顿 D. 50万道尔顿 答案:D
题解: 抗原分子量一般在1万道尔顿以上,具有良好抗原活性其分子量需超过50万道尔顿。
4.关于抗原的抗原性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A. 抗原性包含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 B. 反应原性是指与抗体反应的能力
C. 免疫原性则是指刺激机体诱发免疫反应的特性 D. 体液中的ABH物质具有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 答案:D
题解:抗原性包含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反应原性是指与抗体反应的能力。免疫原性则是指刺激机体诱发免疫反应的特性。体液中的ABH物质是小分子物质,仅具有反应原性者,称为半抗原。异种血清,异型蛋白,异体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均具有反应原性和免疫性,因而都是完全抗原。若人为地使半抗原与体内大分子蛋白结合,就可使半抗原转变为完全抗原。这种大分子的蛋白质称为载体。
5.影响抗原的抗原性是下列哪项因素 A. 种属间的抗原性 B. 同种间的抗原差异 C. 个体间差异 D. 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影响抗原抗原性的因素有:(1)种属间的抗原性;(2)同种间的抗原差异;(3) 个体间差异 ;(4) 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5)抗原分子及量的大小,抗原性的强弱及刺激频率。
6.抗体按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可归纳 A. 天然抗体 B. 免疫抗体 C. 自身抗体 D. 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抗体是机体对外来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一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即免疫球蛋白(Ig)。若按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大致可分为天然抗体,免疫抗体和自身抗体。
7.抗体按抗原与抗体反应的最适应温度可归为 A. 冷抗体型 B. 热抗体型
C. 冷抗体型与温抗体型两种 D. 冷抗体型与热抗体型两种 答案:C
题解:抗体按抗原与抗体反应的最适应温度又可分为冷抗体型与温抗体型。前者最适反应温度为4℃,后者则为37℃。
8.抗体按免疫球蛋白生物化学特性可分为几类 A. 3类 B. 4类
C. 5类 D. 6类 答案:C
题解:抗体按免疫球蛋白生物化学特性可分为5类,即IgG,IgM,IgA,IgD和IgE。
9.关于IgG生物化学特性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A. IgG是体内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B. 根据重链恒定区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可分为五种亚类 C. IgG1结合补体的能力最强
D. IgG1和IgG3在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中起重要意义
答案:C
题解:IgG是体内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在二次免疫应答中可大量生成。根据重链恒定区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又可分为IgG1、IgG2、IgG3、IgG4四种亚类。其中IgG3结合补体的能力最强,IgG1次之,IgG2很差,IgG4很难结合补体。IgG1和IgG3在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中有重要意义。
10.关于IgM生物化学特性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A. IgM是由4个Ig基本单位通过J链连接而组成的四聚体结构 B. IgM 特性由μ重链决定
C. 用2-巯基乙醇(2-Me)可将IgM分解,同时释放J链,其溶血和凝集活性亦随之消失 D. A型或B型的血清中大多数分别为IgM的抗B或抗A 答案:A
题解:IgM是由5个Ig基本单位通过J链连接而组成的五聚结构,其特性由μ重链决定。用2-巯基乙醇(2-Me)或苏木糖醇可将IgM分解为5个亚单位,同时释放J链。经过此种处理,其溶血和凝集活性亦随之消失。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应用此方法以区分IgG、IgM抗体。另外,A型或B型的血清中大多数分别为IgM的抗B或抗A。
11.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A. IgA其特性由α重链决定
B. IgA又可分为IgA1和IgA2两个亚型
C. IgD其特性是由δ重链决定
D. IgD在血清中的含量较高,属血型抗体 答案:D
题解:IgA其特性由α重链决定。它又可分为IgA1和IgA2两个亚型。在输血工作中,其临床意义相对较少。IgD其特性是由δ重链决定,作为抗原的受体存在于B淋巴细胞表面上,在血清中的含量很低,属非血型抗体。
12.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A. IgE其特性由α重链决定
B. 体内IgE均结合在嗜碱性细胞及肥大细胞上 C. IgE分子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可激活颗粒细胞
D. 激活颗粒细胞可释放组织胺及其他血管活性物质 答案:A
题解:IgE其特性由ε重链决定,体内IgE均结合在嗜碱性细胞及肥大细胞上,IgE分子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可激活颗粒细胞,释放组织胺及其他血管活性物质。
13.下列关于补体说法哪项不正确
A. 补体至少由20种电泳移动度不同的糖蛋白组成 B. 补体分子量为2.5-4.0万 C. 补体的性质极稳定
D. 体内补体量占血清总蛋白的3%-4% 答案:C
题解:补体至少由20种电泳移动度不同的糖蛋白(主要为β球蛋白,少数为α或γ)组成,分子量为2.5-4.0万,占血清总蛋白的3%-4% ,补体的性质极不稳定,紫外线、机械振荡以化学药物均可破坏性。
14.补体对热敏感,何温度30分钟可使其完全灭活 A. 4℃ B. 22℃ C. 37℃ D. 56℃ 答案:D
题解:补体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被完全灭活。在室温保存 24小时丧失20%活性,48小时60%,72小时达100%。在37OC保存24小时活性丧失70%,而4℃保存24小时则10%,若保存2周,也可达40%。-55℃保存3个月活性不变。
15.下列关于补体激活途径说法哪项不正确
A. 补体的活性可按经典途径与替代途径两个顺序进行 B. 经典途径继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之后出现
C. 经典途径具有体液免疫力的生物效应的逐步减弱 D. 补体的活化具有连续性,并不是永无止境的 答案:C
题解:补体的活性可按经典途径与替代途径两个顺序进行。经典途径继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之后出现,具有体液免疫力的生物效应的放大。替代途径具有抗微生物感染与其它生物学变化的非免疫防御功能的扩大。补体的活化具有连续性,但并不是永无止境的。在体内它同时受着多种抑制因子和灭活因子的调控,以保持机体的内平衡。
16.参与免疫应答的是哪种细胞 A. 巨噬细胞 B. T淋巴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免疫应答是机体受外来抗原刺激后所引起的免疫活性细胞相互间作用的一系列复杂的免疫过程。参与免疫应答的有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17.下列关于淋巴细胞说法哪项不正确 A. 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B. 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应答
C.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均有需T淋巴细胞辅助 D.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答案:C
题解:免疫应答分为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前者B淋巴细胞参与,后者则为T淋巴细胞参与作用。根据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需否T细胞辅助,可分为B1淋巴和B2淋巴细胞。B1淋巴细胞为T细胞非依赖细胞,B2淋巴细胞为T淋巴细胞依赖细胞 。T淋巴细胞按其功能可分为T辅助淋巴细胞(TH)具有协助B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辅助其它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的功能 ,及T淋巴抑制细胞(TS)具有抑制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抑制其它淋巴细胞(NK细胞)的功能。TH与TS淋巴细胞两者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维持免疫稳定性。由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会出现免疫记忆现象,即对T依赖抗原的再次刺激后出现二次反应。
18.红细胞膜是由下列哪几种组成 A.由脂质和蛋白分子组合而成。 B.由脂质和单糖分子组合而成。 C.由蛋白和单糖分子组合而成。 D.由磷脂和多糖分子组合而成。 答案 A
题解 红细胞与其它细胞膜一样,是由脂质和蛋白分子组装而成。脂质分子连续排列为双层,厚4-5nm,这种双层脂质形成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各种蛋白质插入其内。细胞膜的脂质几乎占整个细胞膜总量的一半,其中磷脂占60%,胆固醇占30%,糖脂占10%。插入双层脂质的膜蛋白是下列成分组成,例如:带了糖蛋白、唾涎酸糖蛋白以及Rh(D)蛋白,在细胞膜内层上的有收缩蛋白、肌动蛋白以及锚蛋白,后者形成细胞骨架。细胞膜的蛋白可分为边缘蛋白和整体蛋白两种,前者易从细胞膜解离, 为不含脂质的完整的蛋白质,如收缩蛋白,后者是通过剧烈的处理后才解离,且混有脂质,如唾涎酸糖蛋白。插入细胞膜间的一些蛋白,如带3蛋白,则固定在细胞骨架上。如红细胞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处理,蛋白质可以从脂质解离,然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分离出来。
19.免疫球蛋白的基本单位是四条肽链的对称性结构,即 A.一条重链和三条轻链 B.二条重链和二条轻链 C.四条重链 D.四条轻链 答案 B
题解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单位是四条肽链的对称性结构,即二条相同的重链和二条相同的轻链。轻链有κ和λ二型。两条相同的重链借二硫键相互连接,两条相同的轻链分别借二硫键连接在重链的N端的两侧。
20.IgM为 A.单体 B.二聚体 C.四聚体 D.五聚体 答案 D
题解 由四条多肽链和几对二硫键连接成一个基本单位称为单体。IgG、Ig D、IgE及大多数血清型IgA均为单体。分泌型IgA为二聚体,即两个单体IgA由丁链相连,加上一个分泌片组成。而IgM则为五聚体,即五个单体IgM由一条J链相连而成。
21.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A B.IgD C.IgE D.IgG 答案 D
题解 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到达胎儿的免疫球蛋白,IgG抗体可以导致新生儿溶血病。
22.正常人血清IgG有几个亚类 A.一个亚类 B.二个亚类 C.三个亚类 D.四个亚类 答案 D
题解 IgG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免疫球蛋白,在血清中含量最高,通常为9.5-15.5g/L。正常人血清中的IgG有四个亚类,即IgG1、IgG2、IgG3和IgG4。血清中平均浓度为:IgG16.63g/L;IgG23.22g/L;IgG30.58g/L;IgG40.46g/L。
23.下列哪一种免疫球蛋白应用二巯基乙醇(2-ME)处理后可失去凝集活性。 A.IgG B.IgA C.IgM D.IgD 答案 C
题解 IgM是初次体液免疫反应早期阶段的主要免疫球蛋白,其含量0.8-1.8g/L。IgM有二个亚类,即IgM1和IgM2。IgM以二巯基乙醇(2-ME)处理,失去凝集活性,在检测抗体时,可用此法与IgG及其它免疫球蛋白相区别。
24.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二巯基乙醇(2-ME)是目前一般实验室常用的血清还原剂。
B.二硫苏糖醇(DTT)在维持还原作用中效果比二巯基乙醇(2-ME)好。 C.DTT在空气中抗氧化作用比2-ME强。 D.DTT有臭味 答案 D
题解 在一般实验室中目前仍常用2-ME作血清还原剂。然而二硫苏糖醇具有下列优点:1它在维持还原作用中效果比2-ME强;2.在空气中抗氧化作用也比较2-ME强;3.无臭味。但是,已经用2-ME处理的血清,可直接做凝集试验而不需预先透析。经2-ME处理后的血清,做间接抗球蛋白试验会出现假阳性;倘若经倍比稀释后再做间接抗人球试验,则不会出现假阳性反应。
25.下列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A.如果抗体存在于一个人血清中,而这个人从未接受过输血或注射过含有关抗原的红细胞,或怀孕过带有有关抗原的胎儿者则称之为天然抗体。 B.天然抗体均属于冷凝集素,为IgM。 C.大多数抗-Lea属于IgM。 D.小部分抗-M属于IgG。 答案 B
题解 天然抗体是指一个人血清中存在的抗体不是由于输血或注射含有关抗原的红细胞、或怀孕过带有有关抗原的胎儿所致。大多数天然抗体是冷凝集素,属于IgM。抗A 和抗B部分属IgM,也可能全部属IgM;O型人的抗A或抗B部分属IgG,另一部分则属于IgA;A2和A2B人血清中的抗A1几乎全属于IgM,而O型血清分离到抗A1则属于IgG。另外,大多数抗Lea在一般血清学试验中仅是IgM。MNSs系统的天然抗体常属IgM,但是小部分天然抗-M属于IgG。
26.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 A.体内致敏的红细胞 B 体外致敏的红细胞
C.血清中是否含有相应ABO抗体 D.血清中是否含有相应的血型物质 答案:B
题解:抗人球蛋白试验分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前者是用于检测体内致敏的红细胞;而后者则是用于检测体外致敏的红细胞。
27.红细胞有几个血型系统 A.13
B.23 C.36 D.46 答案:B
题解:已知红细胞有23个血型系统。最常见的是ABO,Rh红细胞血型。
28.下列关于红细胞血型抗原说法哪项不正确
A.红细胞血型抗原分别属于高频率和低频率抗原
B.高频率抗原是指相应的抗体与999/1000以上的红细胞凝集 C.低频率抗原是指在一群体中频率不超过1/1000 D.红细胞ABO抗原属高频率抗原 答案:C
题解:许多红细胞血型抗原分别属于高频率和低频率抗原。前者是指相应的抗体与999/1000以上的红细胞凝集;后者是指在一群体中频率不超过1/400。红细胞ABO抗原属高频率抗原。
29.在新生儿红细胞上,下列哪一种抗原表达最弱 A.A抗原 B.B抗原 C.P1抗原 D.I抗原 答案:D
题解:在新生儿红细胞上,I,Lea,Leb及Sda抗原表达极其微弱,而A,B及P1抗原与成人相比abaa
较弱。在脐血红细胞上,Lu,Lu,Yt,Xg以及Vel抗原表达也较成人弱。但Rh,Fy,Jk, MNSs,Di,Do和Sc系统以及Coa和Aua抗原,则在出生时,似乎已发育完全。
30.绝大多数的A,B,H抗原位点是在 A.带3糖蛋白 B.血型糖蛋白 C.多糖基神经胺 D.糖脂 答案:A
题解:在ABO血型系统,ABH抗原存在于红细胞表面的四种结构上:带3糖蛋白,血型糖蛋白,多糖基神经胺以及简单的糖脂。绝大多数的A,B,H抗原位点是在带3糖蛋白上。
31.红细胞上Rh抗原的血清学活性决定于存在的 A. 磷脂
B. 糖基化蛋白 C. 重糖基化蛋白 D. 脂蛋白 答案:A
题解:在Rh血型系,Rh(D)抗原是在分子量约为30000的蛋白质上。红细胞上Rh抗原的血清学活性决定于存在的磷脂。此外,LW抗原是糖基化蛋白,分子量4400;kell抗原存在于分子量93000的糖蛋白上;Duffy抗原存在于分子量35000-43000的重糖基化蛋白。
32.ABO血型的抗原决定簇其肽链由同样的几种氨基酸组成 A.5种 B.10种 C.15种
D.25种 答案:C
题解: 抗原决定簇是与抗体结合的互补区域,如果为糖蛋白或糖脂,其互补区域为1-7糖类残基。ABO血型的抗原决定簇其肽链由同样的15种氨基酸组成。通常糖链含有4种糖:D--半乳糖,L--岩藻糖,N--乙酰--D--葡萄糖胺和 N-乙酰--D--半乳糖胺。
33.关于红细胞ABH血型物质下列说法哪项正确 A. H物质的生物合成先于A和B物质 B. A物质的生物合成先于H和B物质 C. B物质的生物合成先于A和H物质 D. A 和B物质的生物合成先于H物质 答案:A
题解:在红细胞ABH物质生物合成过程中, H物质的生物合成先于A和B物质。一般合成过程是:第一步是在H基因存在时,由H基因编码的岩藻糖基转移酶的作用,在前身物的半乳糖未端接上岩藻糖(α1,2链),产生H特异性,有I,II型两种结构。第二步是以H物质作为底物,在A酶作用下,把N--乙酰--半乳糖胺连接在H物质的半乳糖末端(α1,3链),产生A特异性。如果H物质在B酶作用下,把半乳糖连接在H物质的半乳糖末端(α1,3链),将产生B特异性。对于AB型的个体,将同时产生A和B两种物质。
34.在红细胞上的H,A.B抗原是有哪一型前身物合成的 A.I型 B.II型 C.III型 D.IV型 答案:B
题解: 红细胞HAB抗原的结构有I型和II型两种。在红细胞上是有II型前身物合成的;在血浆中则是由I型前身物合成的。
35.决定A抗原的是在H物质的半乳糖上加哪一种糖 A.N-乙酰氨基半乳糖胺 B.D-半乳糖 C.L-岩藻糖
D.N-乙酰氨基葡萄糖胺 答案:A
题解:以H物质作为底物,在A酶作用下,把N--乙酰--半乳糖胺连接在H物质的半乳糖末端(α1,3链),产生A特异性
36.红细胞ABO血型系统每个红细胞上HAB抗原位点数目是
3
A.(2.0-5.0)×10 B.3.0×104
C.(1.0-5.0)×105
6
D.(1.0-2.0)×10 答案:D
题解: 不同红细胞血型系统间每个红细胞上抗原位点的数目差距很大。HAB位点为(1.0-2.0)×106,I抗原为(1.0-5.0)×105;Rho(D)、Fya、JKa及Dia为3.0×104;而K和Lea则为(2.0-5.0)×103。
37.新生儿血清中主要免疫球蛋白是何种类型
A.IgA B.IgG C.IgM D.IgE 答案:B
题解:新生儿血清中大多数IgG是由母亲通过胎盘转移而来,而少量IgG是来自胎儿自身,这可能是婴儿具有来自父亲的Gm的缘故。IgM是不经胎盘转移的。在大多数婴儿能测到抗-I和
抗Gm,少数则测到抗A,抗B。另外,IgA在脐血清中难以测出。
38.血型血清学试验中应用下列何种试剂可区分IgM与IgG抗体 A.甲醇 B.乙醇
C.二巯基乙醇 D.丙酮 答案:C
题解:在实际应用中,血清用二巯基乙醇(2ME)、二硫苏糖醇(DTT)或异构体赤藓醇(DTE)还原处理,常用于血型血清学试验中IgM与IgG抗体的区别,如凝集活性消失,则这种抗体属IgM。
39.大多数红细胞天然抗体属于下列哪种免疫球蛋白 A.IgA B.IgG C.IgM D.IgE 答案:C
题解:倘若抗体存在于一个人的血清中,而这个人未接受过输血或注射过含有相关抗原的红细胞,或怀孕过带有关抗原的胎儿者,则这种抗体称为天然抗体。大多数天然抗体是冷凝集素,属于IgM。抗A和抗B部分属IgM,也可能全部属IgM;O型人的抗A和抗B部分属IgG,也可能全部属IgA;A2和A2B人血清中有抗A1似乎全部属于IgM。但从O型血清分离的抗A1则只能是IgG,抗-HI及抗H只属IgM。MNSs系统的天然抗体常属IgM。
40.关于红细胞天然抗体产生下列说法哪项正确
A.环境中存在与红细胞同种抗原相同的或相似的物质从而产生的异种凝集素 B.可能是针对存在于正常血清中的多种抗原(多数是自身的抗原)所产生的抗体 C.正常血清中的多种抗原大多数是自身的原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 红细胞天然抗体产生可能与下列情况有关:环境中存在与红细胞同种抗原相同的或相似的物质,而这种天然抗体可能是对这种物质产生的异种凝集素;可能是针对存在于正常血清中的多种抗原(多数是自身的抗原)所产生的抗体。
41.我国汉族红细胞D抗原阴性率为 A.0.04% B.0.4% C.4.0% D.40.0% 答案:B
题解:我国汉族红细胞D抗原阳性率99.6%,红细胞D抗原阴性率为0.4%;E抗原阳性率47.88%。
42.红细胞Rh(D)抗原是红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上,其分子量为 A.4400 B.30000 C.43000 D.93000 答案:B
题解: 红细胞Rh(D)抗原是红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上,其分子量为30000。红细胞上Rh抗原的血清学活性决定于存在的磷脂。
43.原始红细胞上D抗原的量是成熟红细胞的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答案:C
题解:原始红细胞上D抗原的量是成熟红细胞的四分之一。另外,下列红细胞抗原也可见于有核红细胞上:A、B、H、I、Rh、MNSs、P、Lu、K、Le等。
44.在日常输血中,最重要的红细胞同种抗体是 A.抗A和抗B B.抗D
C.抗M和抗N
ab
D.抗Le和抗Le 答案:A
题解:在日常输血中,抗A和抗B是最重要的红细胞同种抗体,因为它常引起致命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其次为Rh抗体,最常见抗D和抗E,它们比其它免疫性红细胞同种抗体更常见。
45.关于单克隆抗体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A. 单克隆抗体可以在体外大量制备 B. 单克隆抗体能识别多个抗原决定簇 C. 单克隆抗体对PH改变较为敏感
D. 单克隆抗体具有均一性和单一性的特点 答案:B
题解: 单克隆抗体是通过杂交瘤技术而产生的抗体(McAb)。其特点是可以在体外大量制备,具有均一性和单一性的特点。在血型鉴定方面,由于McAb特异性高,又只能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往往不引起细胞凝集,且对PH改变较为敏感,故McAb完全替代血清抗体还为时
过早。
46.关于外源凝集素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A. 外源凝集素不是抗体,但具有抗体的重要性质 B. 外凝集素为免疫性糖结合蛋白或糖蛋白 C. 江西蜗牛的蛋白腺中可提取抗A1凝集素 D. 国产荆豆中可提取抗H外源凝集素 答案:B
题解:外源凝集素不是抗体,但具有抗体的重要性质,外凝集素为非免疫性糖结合蛋白或糖蛋白,它凝集红细胞或沉淀糖结合物。外源凝集素存在于植物(如种子),无脊椎动物(如蜗牛)以及低等脊椎动物(鱼卵)的特异性受体蛋白。从江西蜗牛的蛋白腺中可提取抗A1凝集素;从菜豆中可提取抗A凝集素;从国产荆豆中可提取抗H外源凝集素,分别均应用于临床输血实践中。
47.ABO血型系统中白种人最少见血型是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答案:D
题解: ABO血型系统中白种人的频率为:O型45%,A型41%,B型10%及AB型4%。因此,白种人最少见血型是AB型。
48.ABO血型系统中东方人最常见血型是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答案:B
题解: ABO血型系统中东方人最常见血型是B型,其次为A型。
49.ABO血型系统中印第安人最常见血型是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答案:D
题解: ABO血型系统中印第安人最常见血型是AB型,占90%左右。
50.下列哪位是最早发现ABO血型 A.Daridsohn B.Landsteiner C.Dauset D.Weil 答案:B
题解:1901年维也纳大学病理解剖研究所助教Landsteiner首先发现人类红细胞ABO血型。以后他又发现了红细胞的MN、P、Rh 血型,赢得了“血型之父”的誉称。
51.人类首先发现的红细胞血型是 A.Rh 血型系统 B.Kell血型系统 C.ABO血型系统 D.Lewis血型系统 答案:C
题解: Landsteiner首先描述了人类红细胞ABO血型系统——A型、B型及O型。二年后Landsteiner的两位同事Sturle和von Descatello发现第四个ABO血型——AB血型。
52.下列哪位是首先叙述红细胞ABO血型遗传理论 A.Berntein B.Landsteiner C.Levine D.Payne 答案:A
题解: 红细胞ABO血型遗传理论于1924年由Berntein首先叙述。Berntein证明了各个体具有双亲遗传一个ABO基因,而红细胞膜上存在的ABO抗原系由这两个基因共同决定的。
53.关于红细胞ABO血型特性下列说法哪项正确
A.凡红细胞上具有A抗原者为A型;有B抗原者为B型;A和B抗原都没有者为O型; A和B抗原均有者为AB型
B.血清中常存在反应强的抗体,而红细胞上缺少相应的抗原 C.许多组织细胞上有规律地存在着A、B、H抗原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 红细胞ABO血型特性:(1)凡红细胞上具有A抗原者为A型;有B抗原者为B型;A和B抗原都没有者为O型; A和B抗原均有者为AB型。(2)血清中常存在反应强的抗体,而红细胞上缺少相应的抗原。(3)许多组织细胞上有规律地存在着A、B、H抗原,以及分泌型机
体的分泌液中存在着A、B、H物质。
54.红细胞ABO血型系至少需几组基因控制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答案:C
题解: 红细胞ABO血型系至少需3组基因所控制,即H和h,A1、A2B和O,以及Se和se。在没有H基因时(定名为hh)为H抗原物质前身物,结果形成Oh型(孟买型),在这种情况尽管ABO基因存在,A或B抗原将不会形成,是因为不存在A和B抗原的前身物H抗原物质。
55.红细胞ABO位点在第几对染色体上 A.第1对染色体 B.第9对染色体 C.第19对染色体 D.第21对染色体 答案:B
题解:已知红细胞ABO位点在第9对染色体上。
56.红细胞含H抗原最多的是 A.O型 B.A型 C.B型 D.AB型 答案 A
题解:在红细胞ABO血型中,红细胞含H抗原最多的是O型
57.下列哪项关于红细胞ABH抗原分泌型的说法是错误的 A.血型物质存在于红细胞上 B.以唾液中含量最为丰富
C.决定分泌型是有特殊基因Se所控制 D.中国人均为分泌型 答案:D
题解:红细胞ABH抗原有两种:一种是可溶性糖蛋白,存在于体液及血浆中;另一种是脂蛋白,存在于红细胞膜以及其他一些组织细胞上。两种抗原具有相同的型特异性。可溶性ABH抗原在大约80%人群的分泌液中显示出来,这些人称为分泌型。其受一对Se和se基因控制。如缺乏Se基因,分泌物中就不存在ABH抗原,则称为非分泌型。
58.需中和B型人血清中的天然抗体,最好加哪一种唾液 A.B型分泌型唾液 B.O型分泌型唾液 C.任何人的唾液均可 D.A型分泌型唾液 答案 D
题解:在许多组织细胞上有规律地存在着A、B、H抗原,以及分泌型机体的分泌液中存在着A、B、H物质。因此,需中和B型人血清中的天然抗体,最好加A型分泌型唾液。
59.下列哪项不符合孟买型(Bombay )型 A.其红细胞不与抗A抗B血清凝集 B.而血清中却有抗A、抗B C.红细胞不与抗H血清凝集 D.血清无抗H 答案 D
题解:红细胞ABO血型系至少由3组基因所控制,即H和h,A1、A2B和O,以及Se和se,在没有H基因时(定名为hh) 不存在A和B抗原的前身物-H抗原物质,形成Oh型(孟买型),在这种情况尽管ABO基因存在,A或B抗原将不会形成。其红细胞不与抗A抗B血清凝集及不与抗H血清凝集,而血清中却有抗A、抗B、抗H。
60.下列关于红细胞ABH抗原说法哪项不正确
A.红细胞ABH抗原有可溶性糖蛋白和脂蛋白两种形式 B.红细胞ABH抗原具有相同的型特异性
C.可溶性ABH抗原在大约20%人群的分泌液中可显示 D.分泌型受一对Se和se基因控制 答案:C
题解: 红细胞ABH抗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可溶性糖蛋白,存在于体液及血浆中;一种是脂蛋白,存在于红细胞膜以及其他一些组织细胞上。两种抗原具有相同的型特异性。可溶性ABH抗原在大约80%人群的分泌液中显示出来,这些人称为分泌型。其受一对Se和se基因控制。如缺乏Se基因,分泌物中就不存在ABH抗原,则称为非分泌型。
61.下列关于红细胞ABO抗体说法哪项不正确
A.红细胞ABO抗体可分为天然抗体和免疫同种抗体
B.O型的血清中多数为IgG抗A和抗B,而A型或B型的血清中多数分别为IgM的抗B或抗A C.人在出身前已产生红细胞ABO血型抗体
D.至5-6岁时,红细胞ABO抗体具有较高的效价 答案:C
题解: 红细胞ABO抗体可分为天然抗体和免疫同种抗体。通常O型的血清中多数为IgG抗A和抗B,而A型或B型的血清中大多数分别为IgM的抗B或抗A。人在出身前尚未产生抗体,一般在出身几个月后再开始形成自己的抗体;至5-6岁时,具有较高的效价。老年人的抗A或抗B水平一般低于年轻人。
62.关于血型天然抗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来自母体IgG抗体以IgG为主 B.可被相应抗原中和
C.为机体天然存在的抗体 D.不能通过胎盘 答案:A
题解:倘若抗体存在于一个人的血清中,而这个人未接受过输血或注射过含有相关抗原的红细胞,或怀孕过带有关抗原的胎儿者,则这种抗体称为天然抗体。机体天然存在的抗体
可能是针对存在于正常血清中的多种抗原(多数是自身的抗原)所产生的抗体。大多数天然抗体是冷凝集素,属于IgM,不能通过胎盘,被相应抗原中和。
63.下列关于红细胞ABO血型鉴定说法哪项不正确
A.用已知抗体型特异性试剂血清检测红细胞的抗原,称之正向定型或红细胞定型 B.用已知血型的试剂红细胞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则称为反向定型或血清定型 C.O型血清在红细胞ABO亚型鉴定中不起作用 D.O型红细胞用于检查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 答案:C
题解:红细胞ABO血型鉴定,包括用已知抗体型特异性试剂血清检测红细胞的抗原,称之正向定型或红细胞定型,以及用已知血型的试剂红细胞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则称为反向定型或血清定型。O型血清中的抗A、B,在测定A或B亚型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区分A1和A2时,可用抗A1血清。在反向定型中,一般用A1、B和O型红细胞。O型红细胞用于检查不规则抗体。当
怀疑有抗A1时,必须用A2细胞鉴定。另外,O型红细胞用于检查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
64.在鉴定ABO血型,倘若出现正反定型不符应考虑 A.减弱的或缺少的抗原反应。 B.减弱的或缺少的抗体反应。 C.未知的抗原或抗体反应。 D.以上均是 答案 D
题解 在ABO血型鉴定中排除技术上可能发生的误差后,倘若出现正反定型不符时,则需要考虑的四种情况:(1)减弱的或缺少的抗原反应;(2)未知的抗原反应;(3)减弱的或缺少的抗体反应;(4)未知的抗体反应。
65.用试管法测ABO血型时,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浓度规定为 A.1% B.2% C.5% D.10% 答案 B
题解:用试管法鉴定红细胞ABO血型时,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浓度规定为2%。
66.在红细胞ABO血型鉴定过程中,对ABO标准血清亲和力的要求为 A.5s内出现凝集、3min时凝集块大于1mm2 B.10s内出现凝集、5min时凝集块大于1mm2
2
C.15s内出现凝集、3min时凝集块大于1mm D.20s内出现凝集、5min时凝集块大于1mm2 答案 C
题解:在红细胞ABO血型鉴定过程中,对ABO标准血清亲和力的要求为15s内出现红细胞凝
2
集、3min时红细胞凝集块大于1mm。
67.红细胞血型鉴定时,如发生红细胞缗钱状形成,可用下列哪种方法来解决 A.在37°C下行血型鉴定
B.将被检者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后鉴定血型 C.用新鲜制备的标准血清鉴定血型 D.用2%红细胞悬液鉴定血型 答案 B
题解;红细胞血型鉴定时,如发生红细胞缗钱状形成,可将被检者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至少三次,然后再鉴定血型。
68.鉴定红细胞ABO血型时最佳离心速度为 A.500转/min,1min B.1000转/min,1min C.3000转/min,1min D.5000转/min,1min 答案:B
题解:红细胞ABO血型鉴定操作步骤中,最佳离心速度为1000转/min,离心1min或3000转/min,离心15秒。
69.试管法鉴定ABO血型中哪步操作是不正确的
A.取干净小试管三支,标明抗A、抗B、抗AB,各加相应标准血清2滴 B.每管加5%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3滴,混匀 C.置1000转/min,离心1min
D.用手轻轻扣动试管,仔细观察有无凝集,必要时显微镜下观察 答案:B
题解:红细胞ABO血型鉴定正定型操作步骤为:取干净小试管三支,标明抗A、抗B、抗AB,各加相应标准血清2滴;每管加2-5%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1滴,混匀;置1000转/min,离心1min或3000转/min,离心15秒;用手轻轻扣动试管,仔细观察有无凝集,必要时显微镜下观察。
70.下列关于红细胞血型哪项是错误的 A.A型红细胞含A抗原 B.B型血清中有抗A
C.AB型血清中没有抗A、抗B D.O型红细胞上无任何抗原 答案 D
题解:红细胞ABO血型特性:凡红细胞上具有A抗原者为A型;有B抗原者为B型;A和B抗原都没有者为O型; A和B抗原均有者为AB型;血清中常存在反应强的抗体,而红细胞上缺少相应的抗原。因此,O型红细胞上并不是没有任何抗原。
71.紧急情况下又无标准血清,现知自己为A型,将自己的红细胞+受检血清以及自己的血清+受检者的红细胞均有凝集,受检者血型应为 A.O型 B.A型 C.B型 D.AB型 答案:C
题解:在ABO血型鉴定中凡红细胞上具有A抗原者为A型;有B抗原者为B型;A和B抗原都没有者为O型; A和B抗原均有者为AB型。血清中常存在反应强的抗体,而红细胞上缺少相应的抗原。现知自己为A型(红细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抗B),将自己的红细胞+受检血清以及自己的血清+受检者的红细胞均有凝集,受检者血型应为B型。
72.反定型的主要在于 A.发现新的血型 B.正定型补充
C.对血型判断无意义
D.鉴别亚型或血型抗原凝集力 答案 D
题解:在红细胞ABO血型鉴定时,反定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鉴别亚型或血型抗原凝集力。
73.用标准红细胞A、B、O与受检者血清反应均为不凝集,应报告血型为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答案 C
题解:在ABO血型鉴定中凡红细胞上具有A抗原者为A型;有B抗原者为B型;A和B抗原都没有者为O型; A和B抗原均有者为AB型。血清中常存在反应强的抗体,而红细胞上缺少相应的抗原。反定型用标准红细胞A、B、O与受检者血清反应均为不凝集,应为AB型。
74.临床上造成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错误最常见的原因是 A.ABO标准血清质量不高 B.红细胞悬液浓度过浓过淡 C.冷凝集
D.责任心不强,工作粗枝大叶 答案:D
题解:临床上造成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错误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粗枝大叶。
75.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合时,红细胞缗钱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血清中冷凝集素效价<1:16 B.血浆球蛋白增高
C.自身免疫性温性抗体 D.被检红细胞悬液过浓 答案 B
题解: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合时,红细胞缗钱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血浆球蛋白增高,包括:异常球蛋白增高,常见的疾病有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疾病。
76.在ABO血型鉴定中O型血清与下列红细胞反应哪项是错误的 A.与标准“A”型红细胞发生凝集 B.与标准“O”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 C.与标准“B”型红细胞发生凝集 D.与标准“AB”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 答案:D
题解:在ABO血型鉴定中凡红细胞上具有A抗原者为A型;有B抗原者为B型;A和B抗原都没有者为O型; A和B抗原均有者为AB型。血清中常存在反应强的抗体,而红细胞上缺少相应的抗原。因此,O型血清与标准“AB”型红细胞发生凝集。
77.用标准红细胞鉴定血型为“B”型时应符合下列哪一条 A. A管不凝集,B管凝集,O管不凝集 B. A管凝集,B管不凝集,O管不凝集 C. A管凝集,B管凝集,O管不凝集 D. A管不凝集,B管不凝集,O管凝集 答案:B
题解:在ABO血型鉴定中凡红细胞上具有A抗原者为A型;有B抗原者为B型;A和B抗原都没有者为O型; A和B抗原均有者为AB型。血清中常存在反应强的抗体,而红细胞上缺少相应的抗原。反定型用标准红细胞鉴定血型时,A管凝集、B管不凝集、O管不凝集为“B”型:
78.能够导致红细胞表面抗原减弱或缺少的原因有 A.红细胞A或B抗原的亚型 B.疾病状态(如白血病)
C.过量的血型特异性可溶性物质 D.以上均是 答案 D
题解 能够导致红细胞表面抗原减弱或缺少的原因有:(1) 红细胞A或B抗原的亚型,倘若当A、B及AB型红细胞与试剂抗血清作试验时,预期发生的反应皆为4+的强阳性反应。ABO血型的正定型凝集反应减弱,可指示A或B亚型人体的血液。(2)某些疾病状态导致红细胞表面A或B抗原的减弱,可由遗传所致,也可后天获得。例如A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疾病活动期可转变为A2或A3亚型,在疾病缓解期又恢复至原来A型的反应状态。另外,抗原性的减弱,也可发生于B抗原、H抗原以及其他血型系统抗原。(3)过量血型特异性可溶性物质:在少数患有卵巢囊肿、胃癌或胰腺癌、或肠道阻塞的病人中,血清中的ABH物质浓度极高,以致抑制抗A或抗B试剂的作用,造成假性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减弱。这种情况不是由于病人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减弱,而是其血清中含有过量血型特异性可溶性物质中和试剂抗血清所致。
79.倘若是由于过量血型特异性可溶性物质导致ABO血型鉴定困难应用何种方法能作出正确定型
A.红细胞置入4℃环境中 B 红细胞置入37℃环境中 C.红细胞置入56℃环境中 D.盐水洗涤红细胞三次以上 答案:D
题解: 由于过量血型特异性可溶性物质导致ABO血型鉴定困难时,若用盐水洗涤红细胞三次以上,去除任何残存的血清则能作出正确ABO定型。
80.根据下列哪项可区分红细胞ABO亚型
A.红细胞与抗A,抗A1,抗B及抗A,B的凝集程度 B.红细胞上H物质活性的强弱 C.分泌型人的唾液中A,B和H物质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 红细胞ABO亚型可根据以下原则区分:(1)红细胞与抗A,抗A1,抗B及抗A,B的凝集程度;(2)红细胞上H物质活性的强弱;(3)血清中士否存在抗A1;(4)分泌型人的唾液中A,B和H物质。另外,ABO抗原的血型或变异性很多,在A抗原中主要为A1和A2,其他A亚型不多见。而B亚型一般比A亚型更少。
81.构成红细胞A型主要两种亚型是 A.A1和A3 B.A1和A2 C.Ax和A m D.Aint和A2 答案 B
题解 红细胞A型有两种主要的亚型A1和A2。在直接凝集反应中,两种红细胞均于抗A试剂发生强凝集反应。A1和A2间血清学区别,是根据与抗A1试剂反应结果确定。在通常情况下,抗A1试剂可与A1型红细胞发生凝集,而不与A2型红细胞凝集。大约80%A型或AB型红细胞与抗A1发生凝集,因此可判定为A1或A1B型,其余20%红细胞与抗A发生凝集,而不与抗A1凝集,则可判定为A2或A2B型。目前认为倘若A1基因与A2基因共同遗传时,人体的表现型为A1,A2基因则被A1基因所掩盖。当A2基因与B或O基因配对时,则人体的表现型则为A2B或A2型。
在常规输血前试验中,除非A2或A2B型人的血清含有抗A1抗体,病人与供血者间的A1或A2型不需加以区别。在37°C有反应的抗A1应该考虑其具有临床意义,因其能导致红细胞与血清试验间的ABO血型鉴定困难,以及导致交叉配合试验的不合。
82.B型血清用A2红细胞去吸附,留下哪种抗体 A.抗A B.抗A1 C.抗A2 D.抗A3 答案:B
题解:在临床输血工作中,B型血清用A2红细胞去吸附,留下抗A1抗体。
83.抗A1血清与待检A型细胞发现凝集者,则最有可能的是 A. A1 B. A2 C. A3 D. Am
答案 B
题解:红细胞ABO抗原的血型或变异性很多,在A抗原中主要为A1和A2,其他A亚型不多见。而B亚型一般比A亚型更少。抗A1血清与待检A型细胞发现凝集者,则最有可能的是A2型。
84.A2B红细胞抗原性较弱,容易误定为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答案:B
题解:红细胞ABO抗原的血型或变异性很多,在A抗原中主要为A1和A2,其他A亚型不多见。而B亚型一般比A亚型更少。A2红细胞抗原性较弱,A2B型容易误定为B型。
85.A2红细胞抗原性较弱,容易误定为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答案:D
题解:ABO抗原的血型或变异性很多,在A抗原中主要为A1和A2,其他A亚型不多见。而B亚型一般比A亚型更少。由于A2红细胞抗原性较弱,容易误定为O型。
86.红细胞A2型的鉴定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A2红细胞与抗A凝集明显 B. A2红细胞与抗A1发生凝集
C. A2红细胞与抗A、抗B凝集明显 D. A2红细胞与抗H发生凝集 答案:B
题解:红细胞ABO血型中,A2型红细胞与抗A凝集明显,与抗A、抗B凝集明显,与抗H发生凝集,而与抗A1发生不发生凝集。
87.红细胞A1型鉴定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A1红细胞与抗A凝集明显 B. A1红细胞与抗A1发生凝集 C. A1红细胞与抗A、B凝集明显 D. A1红细胞与抗H发生凝集 答案:D
题解:红细胞ABO血型中,A1型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明显,与抗A1发生凝集,与抗A、B凝集明
显,而与抗H不发生凝集。
88.避免造成定错A型亚型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是 A.具备抗A1血清 B.具备抗A2血清
C.鉴定血型时坚持使用O型标准血清
D.除用O型标准血清外,还把反定型法用于常规操作 答案 D
题解:可根据以下原则区分红细胞ABO亚型:(1)红细胞与抗A,抗A1,抗B及抗A,B的凝集程度;(2)红细胞上H物质活性的强弱;(3)血清中士否存在抗A1;(4)分泌型人的唾液中A,B和H物质。为了避免造成定错A型亚型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除用O型标准血清外,还把反定型法用于常规操作。
89.可溶性ABH抗原在人体分泌液中显示出来称之为分泌型,其受控于下列哪一对基因 A. Se和se B.Le和le C.M和N D.A、B和H 答案 A
题解 A、B和H抗原在唾液或其他体液中的产生,系受控于分泌型基因,在遗传上与ABO及H基因无关。Se基因(基因型SeSe或 Sese)为ABH抗原分泌型所必须的。然而,具有同型se(sese )的个体,既使有H、A或B基因存在,亦不会分泌ABH抗原。
90.A1分泌型的唾液含哪种血型物质 A.仅含A物质 B.仅含A1物质 C.含A1及H物质 D.含A及H物质 答案 D
题解:许多组织细胞上有规律地存在着A、B、H抗原,以及分泌型机体的分泌液中存在着A、B、H物质。除AX外,其余A亚型分泌型的唾液均含A及H物质。当然, A1分泌型的唾液也含A及H物质。
91.新生儿进行ABO血型鉴定时,一般只进行 A.正向定型 B.反向定型
C.正向定型与反向定型 D.不需鉴定 答案 A
题解 人在出生前尚未产生抗体,一般在出生几个月后才开始形成自己的抗体,至5-6岁时,具有较高的效价。老年人抗A或和抗B效价一般低于年轻人。因此,新生儿ABO血型鉴定时只做正向定型。
92.红细胞ABO血型鉴定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用已知抗体型特异性试剂血清检测红细胞抗原称为正定型。 B.用已知血型的ABO试剂红细胞检测血清中的抗体称为反向定型。 C.红细胞ABO血型鉴定试验温度应控制在20-24°C。
D在行反向定型时,只须做A型红细胞和B型红细胞检测。 答案 D
题解 常规的红细胞ABO血型鉴定,必须包括正向定型(用已知抗体型特异性试剂血清检测红细胞抗原)和反向定型(用已知血型ABO试剂红细胞检测血清中的抗体)。O型红细胞则
用于检查红细胞不规则同种抗体。因此,在ABO血型反向定型必须同时检测A型、B型和O型红细胞,以免造成红细胞不规则同种抗体的漏捡。另外,ABO血型鉴定试验温度为20-24°C。
93.中国台湾人B亚型中下列哪一种发生频率最高 A B3 B.Bm C.Bx
D.Bel 答案 A
题解 B型血液变异的亚血型较A型的亚血型更为罕见,但B抗原亚血型的发生在某些人种群体中较为常见。例如中国台湾人25%为B型血液,其中B3与A1B3血型的频率,大约依次为1:900及1:1800,即每900个B型者中有1个B3亚血型及每1800个AB型者中有1个A1B3亚血型。这与北欧每1000个A型者中就有一个A3亚血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94.用下列哪一种试剂可正确区分红细胞上真正B抗原与获得性B样抗原 A.抗A1 B.抗A1B C.抗B
D.改良BS-1植凝素 答案 D
题解 应用改良BS-1植凝素能把红细胞上的真正B抗原与获得性B样抗原相区别。这种改良BS-1植凝素不能凝集获得性B样抗原,只能凝集真正的B抗原。
95.AB×O血型配对的夫妇所生的子女中最不可能血型是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答案 C
题解 通常最多的AB/OO基因型配对夫妇所生的子女,可为AO型(表现型为A)或为BO型(表现型为B)。倘若配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B/O×OO时,则能生出AB型子女(基因型为AB/O),除非AB型双亲均为AB/O基因型外,否则是不能生出O型子女。
96.父母红细胞ABO血型分别为A与B,子代可能出现的血型为 A.A B.AB
C.A、B、O
D.A、B、O、AB 答案 D
题解:父母红细胞ABO血型分别为A与B,子代可能出现的血型为A、B、O、AB型。
97.最易引起致命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同种抗体是 A.抗A或/和抗B B.抗D C.抗K D.抗E 答案 A
题解 抗A或/抗B在输血中是最重要的红细胞同种抗体,它常可引起致命性的溶血输血反应。其次为Rh抗体,它比其它免疫性红细胞同种抗体为常见。然而抗D仍是Rh抗体中最常见的红细胞免疫性同种抗体。
98.在红细胞ABO血型鉴定中,抗A(B)标准血清的效价要求在 A.1:32以上 B.1:64以上 C.1:128以上 D.1:256以上 答案:C
题解:在红细胞ABO血型鉴定中,抗A(B)标准血清的效价必须在1:128以上。
99.制备标准血清时,灭活补体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是 A.室内中1h B.37°C30min C.56°C10min D.56°C30min 答案 D
题解:补体的性质极不稳定,紫外线、机械振荡以化学药物均可破坏性。补体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被完全灭活。在室温保存 24小时丧失20%活性,48小时60%,72小时达100%。在37℃保存24小时活性丧失70%,而4℃保存24小时则10%,若保存2周,也可达40%。-55℃保存3个月活性不变。因此,制备标准血清时,灭活补体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是56°C30min。
100.测定标准血清亲和力所用红细胞悬液的最佳浓度是 A.2% B.3% C.10% D.5% 答案:C
题解:标准血清亲和力所用红细胞悬液的最佳浓度是10%
101.交叉配血的主要目的是 A.验证血型鉴定是否正确 B.可防止有无张冠李戴
C.防止输血后产生溶血反应 D.验证标准血清是否有误 答案 C
题解:交叉配血实际上是检查不配合性,使受、供者血液间没有可测得的相配合的抗原与抗体成分,其主要目的是防止输血后的溶血反应。
102.在交叉配血时,“主”侧习惯上代表 A.病人红细胞+献血员血清 B.病人血清+献血员红细胞 C.献血员血清+病人红细胞 D.献血员血清+病人红细胞 答案 B
题解:受血者(病人)血清对供血者(献血员)红细胞,称“主侧”配血;受血者(病人)红细胞对供血者(献血员)血清,称“次侧”配血。
103.如果献血员为O型,与A型病人进行交叉配血时,将会产生哪种结果 A.“主”管凝集,“次”管不凝 B.“主”管不凝,“次”管凝集 C.“主”管凝集,“次”管凝集
题解:由血清蛋白引起的不良输血反应可以是输注血浆的速发型超敏反应,为了防止不良输血反应,对有此反应患者尽量避免应用血浆。倘若需要时,可应用人工代血浆或应用经
洗涤红细胞。
152.红细胞自身抗体可分为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答案:A
题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体内产生自身抗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从而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自身抗体可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两种。
153.红细胞温抗体最活跃温度是 A. 22℃ B. 37℃ C. 42℃ D. 56℃ 答案:B
题解:红细胞温抗体一般在37℃时最活跃,主要是IgG,少数为IgM,为不完全抗体。
154.红细胞冷抗体最活跃温度是 A. 0℃ B. 4℃ C. 8℃ D. 12℃ 答案:B
题解:红细胞冷抗体在4℃左右最易与红细胞膜抗原结合,主要为IgM,因它们在低温时可以较强地凝集红细胞,故又被称为冷凝集素。
15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下列何种试验可阳性 A.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B.酸溶血试验
C.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D.糖水试验 答案:A
题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可阳性。
156.同种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易见于 A.新生儿 B.成年男性
C.有多次妊娠史妇女 D.老年人 答案:C
题解:同种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易见于有输血史的患者,特别是近4个月内输过血或有多次妊娠史者。
157.自身抗体IgG的何种亚型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最为严重 A. IgG1或IgG2 B. IgG1或IgG3 C. IgG2或IgG4
D. IgG3或IgG4 答案:B
题解:自身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倘若自身抗体属IgG1或IgG3时,溶血反应更严重。
158.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最不宜输注血液制品是 A.新鲜全血 B.库存红细胞 C.洗涤红细胞 D.辐射红细胞 答案:A
题解: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新鲜全血可增加血循环中补体量,从而使红细胞破坏增加,溶血加重。
159.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根据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结果可分为 A.2型 B.3型 C.4型 D.5型 答案:A
题解: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根据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结果可分为3型,67%为IgG+C3型,20%为单纯IgG型,13%为单纯C3型。
160.何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最严重 A.IgG型 B.C3型
C.IgG+C3型
D.三型间无区别 答案:C
题解:以IgG+C3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最严重,治疗较困难,IgG型其次,C3型危害最轻。随着治疗进展,自身抗体的类型可以从IgG+C3型转化为IgG型或C3型。
161.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可达 A. 60%以上 B. 70%以上 C. 80%以上 D. 90%以上 答案:D
题解: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可达90%以上。
162.正常献血员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为 A. 1/130~1/140 B. 1/1300~1/1400 C. 1/13000~1/14000 D. 1/130000~1/140000 答案:C
题解:正常献血员中偶尔也有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国外报道阳性率为1/13000~1/14000。
163.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原因可能有
A.红细胞被自身抗体或补体成分致敏 B.母亲抗体通过胎盘致敏胎儿红细胞 C.青霉素等药物的抗体与红细胞膜结合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原因可能有:红细胞被自身抗体或补体成分致敏;近期输血患者血清中同种抗体与输入的献血员红细胞抗原反应;献血者血浆及血浆制品或血液成分中的抗体与受血者红细胞抗原反应;母亲抗体通过胎盘致敏胎儿红细胞(这些抗体与新生儿ABO或Rh等溶血病有关);青霉素等药物的抗体与红细胞膜结合;孢菌素类药物引起红细胞变异,导致红细胞对蛋白质包括免疫球蛋白的非特异性吸收;使用某些药物(如奎尼丁、非那西丁)而形成药物/抗药物复合物,造成补体成分或IgG被结合到红细胞上;非特异性介导的免疫球蛋白与高丙种球蛋白贫血患者(如多发性骨髓瘤等)的红细胞结合;有时使用冷冻血,也会造成DAT阳性,这是由于红细胞在体外被补体成分致敏的缘故。
164.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最适宜输注血液制品的温度是 A. 8~10℃ B. 18~20℃ C. 28~30℃ D. 35~37℃ 答案:B
题解:对于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注的血液,必须达到适宜的温度(室温18~20℃),切忌用冷冻血,并且输血速度要慢,特别要注意患者肢体保暖。也可应用与输血装置配套的血液保暖器,但必须注意如果温度过高,红细胞受热太大,在体内加速破坏,可使贫血加重,危及患者的生命。
第三章 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
1.正常人体血容量占体重 A.8-9% B.18-19% C.28-29% D.38-39% 答案:A
题解:正常人体血容量与体重密切相关,一般为体重的8-9%,其中血浆占55-60%;血细胞占40-45%。血浆中绝大多数为水分,占91-92%,其中固体成分只占8-9%;固体成分中,主要是蛋白质,如白蛋白、球蛋白和各种凝血因子,其他为少量无机盐类和有机物质。血细胞则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贮存全血及红细胞悬液的血库冰箱应保持的最佳温度是 A.1-3°C B.4-6°C C.2-8°C D.<10°C 答案:B
题解:贮存全血及红细胞悬液的血库冰箱应保持的最佳温度是4-6°C。
3.下列哪项不是ACD保养液中枸橼酸纳的作用 A.抗凝
B.不透过细胞膜,阻止细胞溶解
C.防止葡萄糖焦化 D.供应营养成分 答案:D
题解:ACD (枸橼酸- 枸橼酸钠-葡萄糖)保存液中枸橼酸纳具有不易透过细胞膜,可阻止细胞溶解、防止葡萄糖焦化和抗凝等作用
4.采用ACD(枸橼酸- 枸橼酸钠-葡萄糖保存液) 保存液全血保存期为 A. 7天 B. 14天 C. 21天 D. 28天 答案:C
题解:采用ACD(枸橼酸- 枸橼酸钠-葡萄糖保存液) 保存液全血保存期为21天。
5.采用CPD(枸橼酸- 枸橼酸钠-磷酸二氢纳-葡萄糖保存液)保存液全血保存期为 A. 7天 B. 14天 C. 21天 D. 28天 答案:D
题解:采用CPD(枸橼酸- 枸橼酸钠-磷酸二氢纳-葡萄糖保存液)保存液全血保存期为28天。
6.采用ADCA(ACD-腺嘌呤)和CPDA(CPD- 腺嘌呤)保存液全血保存期为 A. 14天 B. 21天 C. 28天 D. 35天 答案:D
题解:采用ADCA(ACD-腺嘌呤)和CPDA(CPD- 腺嘌呤)保存液全血保存期为35天。
7.全血最适宜保存温度为 A. 4±2。C
。
B. 10±12C C. 16±18。C D. 22±24。C 答案:A
题解:全血最适宜保存温度一般为4±2。C。
8.采用ACD储存全血在4°C保存21天时,红细胞活性仍有 A. 50% B. 60% C. 70% D. 80% 答案:C
题解:根据保存液(抗凝剂)不同种类,其保存期也有所不同,倘若采用ACD储存全血在4°C保存21天时,红细胞活性仍有70% 。
9.下列关于全血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全血具有运输,调节,免疫,防御及凝血止血功能 B.全血是指血液的全部成分
C.全血维持细胞内外平衡和缓冲作用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全血是指血液的全部成分,包括血细胞及血浆中各种成分。它具有运输,调节,免疫,防御及凝血止血功能,并能维持细胞内外平衡和缓冲作用。
10.我国1个“单位”全血标准是 A.血量(200+/-20)ml B.红细胞量(89+/-21)ml C.血细胞容积0.44+/-0.06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将血液采入含有抗凝剂或保存液的容器中不作任何加工即为全血。我国现将200ml全血定为1个“单位”。 为1个“单位”全血含献血员血细胞容积0.44+/-0.06,采血量(200+/-20)ml;红细胞量(89+/-21)ml, 抗凝剂量(50+/-5)ml。
11.下列关于全血说法哪项不正确
A.全血在4。C保存一天后粒细胞和血小板功能不减低
B.第VIII因子在全血中保存24小时后,活性下降50% C.第V因子保存3-5天也损失50%
D.库存全血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其次是白蛋白和球蛋白, 答案:A
题解:通常血液成分变化随着保存期延长而增加。全血在4。C保存一天后丧失了粒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第VIII因子在全血中保存24小时后,活性下降50%,第V因子保存3-5天也损失50%,比较稳定的是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故库存全血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其次是白蛋白和球蛋白,后者含量也不多。
12.全血输注适用于 A.大出血 B.严重创伤 C.换血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全血含有近一半的红细胞和一半多的血浆和保存液,且输注流畅。全血的主要适应证是同时需要补充红细胞和血容量(血浆)的情况,例如大出血、严重创伤、换血等。
13.下列关于全血说法哪项正确
A.由于血浆存在,易引起输血过敏反应及血容量较大对某些患者可引起循环负荷过重 B.全血内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可以致敏患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C.全血内的血浆含有高浓度的抗凝剂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全血的缺点:由于血浆存在,易引起输血过敏反应;全血内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可以致敏患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引起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由于血浆存在,全血的容量较大,对某些患者可引起循环超负荷而发生心力衰竭;全血内的血浆含有高浓度的抗凝剂、酸、钾、增塑剂、氨等,过量输注可引起中毒反应;全血内的各成分不浓、不纯、含量少,达不到预期的疗效。
14.全血的输注剂量是以何种指标增加予以衡量 A.血压
B.血红蛋白 C.心率 D.脉搏 答案:B
题解:全血的输注剂量是以血红蛋白的增加量来衡量的。较合理的方法是,在输血及输血后24小时,做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容积,然后据此进行剂量调整。输血总量及间隔时间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15.输血前检查应有
A.受血者的ABO血型的正反向定型及Rh(D)血型鉴定 B.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
C.受血者与献血员间交叉配合试验(盐水,酶和抗人球蛋白三种介质)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输全血时,必须ABO血型相同。输血前,常规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受血者的ABO血型的正反向定型,Rh(D)血型鉴定,受血者与献血员间交叉配合试验(盐水,酶和抗人球蛋白三种介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进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HLA交叉配合试验等。
16.在生理情况下,每天约有红细胞总数的几分之几衰老死亡 A.1/20 B.1/120 C.1/240 D.1/360 答案:B
题解:在生理情况下,每天约有红细胞总数1/120衰老死亡,同时又有相等的红细胞生成。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包括肝,脾是清除衰老和受损破坏红细胞的场所。
17.洗涤红细胞制备后尽可能在几小时内输注完毕 A.6小时 B.12小时 C.18小时 D.24小时 答案:A
题解:洗涤红细胞在采血后经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3~6遍。为避免污染,应该尽可能在6小时内输注完毕。
18.低温保存红细胞最常用的是添加何种防冻剂 A.盐水 B.糖液 C.甘油 D.乙醇 答案:C
题解:低温保存红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添加甘油防冻剂,包括高浓度甘油慢冻法和低浓度甘油超速冷冻法两种。
19.高浓度甘油慢冻法保存红细胞最常保存期为 A. 三年 B. 五年 C. 十年 D. 二十年
答案:C
题解:低温保存红细胞的最大优点保存期长,如高浓度甘油慢冻法可保存三年,低浓度甘油超速冷冻法可保存10年以上。
20.低温保存红细胞在输注前脱甘油方式有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答案:A
题解:低温保存红细胞在输注前,应使用盐水洗涤法和糖液洗涤法两种方法进行脱甘油。洗涤后,在4℃下保存不得超过6小时。
21.下列关于红细胞悬液说法哪项不正确
A.红细胞悬液与容量为全血的一半减少了输血后循环负荷过重的危险
B.已移去了大部分的血浆,避免或减少了抗体或血浆蛋白成分引起输血不良反应 C.红细胞悬液钾、钠、氨和拘橼酸盐的含量高
D.红细胞悬液对提高血红蛋白水平的效果比全血要好 答案:C
题解:红细胞悬液的优点:与全血具有同样运氧能力的红细胞,其容量为全血的一半至三分之二,因而减少了输血后循环负荷过重的危险;已移去了大部分的血浆,避免或减少了抗体或血浆蛋白成分引起的发热和过敏等输血不良反应;红细胞较浓、较纯,容量较小,因此疗效好而快,对提高血红蛋白水平的效果比全血要好;减少了血浆中钾、钠、氨和拘橼酸盐的含量,因而减少了对心、肝、肾等的毒性作用;分离出的大部分血浆可供临床输用或进一步制备血浆蛋白制品。
22.低温保存红细胞适于 A.稀有血型患者
B.血浆蛋白成分引起过敏反应患者 C.免疫缺陷患者
D.循环负荷过重患者 答案:A
题解:低温保存红细胞适用于稀有血型患者;自身血储存避免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相关性疾病的传播,有利于危重抢救时使用。
23.洗涤红细胞更适用于下列哪个疾病输注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白血病
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答案:B
题解:洗涤红细胞特别适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缺IgA抗原而已产生相应抗体的患者。
24.对心血管病患者及儿童患者红细胞输注滴速不宜超过 A. 1ml/kg.h B. 2ml/kg.h C. 3ml/kg.h D. 4ml/kg.h 答案:A
题解:一般贫血患者可在每2周输注红细胞400ml,在3小时内输完,速度不宜太快,一般成人为200ml/h或1-3ml/kg.h;对心血管病患者及儿童患者不宜超过1ml/kg.h,以避免循环系统 负荷过重。
25.一般输注400ml红细胞悬液大约可使血红蛋白升高 A.10g/l B.20g/l C.30g/l D.40g/l 答案:A
题解:一般输注400ml红细胞悬液大约可使血红蛋白升高10g/l,血细胞容积升高3%,具体量根据当时患者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容积而定。
26.输注全血或红细胞悬液时需注意 A.彻底摇均压紧的红细胞
B.使用双头输血器,一头连接红细胞袋,另一头连接生理盐水瓶 C.滤网竖直安装及静脉注射针选用较粗的针头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输注浓缩红细胞时,应注意:(1) 彻底摇均压紧的红细胞;(2) 使用双头输血器,一头连接红细胞袋,另一头连接生理盐水瓶;(3) 滤网竖直安装; (4) 静脉注射针选用相对较粗的针头。
27.制备粒细胞的方法有
A.过滤法单采白细胞与离心挤白膜法 B.血细胞分离机单采白细胞 C.沉降法单采白细胞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 粒细胞的制备通常利用离心,过滤和沉降等原理进行。一般可分为:过滤法单采白细胞;沉降法单采白细胞;离心挤白膜法;血细胞分离机单采白细胞。
28.下列制备粒细胞较好的方法是 A.过滤法单采白细胞 B.离心挤白膜法
C.沉降法单采白细胞
D.血细胞分离机单采白细胞 答案:D
题解: 粒细胞的制备中血细胞分离机单采白细胞是目前一种较好的方法,一次可分离几升血液,可获得1.5-3.0x1010粒细胞,供患者一次输注,以满足治疗上的需要,同时可对单一献血员反复采集白细胞,大大减少了患者发生HLA致敏机会。
29.粒细胞的保存最佳温度 A.-30。C, B.4C, 。
C.22C, D.37。C, 答案:C
题解:粒细胞的保存一般采用室温22+/-2。C,不振荡的方法保存粒细胞浓缩物,最长时间
。
不超过8小时。
30.败血症或威及生命的严重感染患者粒细胞绝对值低于何值可输注粒细胞浓缩液 A.0.05x109/L B.0.5x109/L C.1.5x109/L
9
D.5.0x10/L 答案:B
题解:粒细胞输注 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治疗因粒细胞缺乏症而有败血症或威协生命的严重感染时。倘若粒细胞绝对值高于0.2~0.5x109/L,则不必输注,因为在此数值以上的感染采用抗生素的疗效一般较好。
31.粒细胞输注前应做检测有 A.ABO及Rh血型鉴定 B.红细胞交叉配合试验 C.HLA交叉配合试验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粒细胞输注前应给患者做ABO及Rh血型鉴定和红细胞交叉配合试验;有条件情况下,可行HLA交叉配合试验。
32.粒细胞输注不良反应有 A.畏寒、发热等过敏反应 B.巨细胞病毒感染 C.移植物抗宿主病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粒细胞输注不良反应有畏寒、发热等过敏反应;肺栓塞;巨细胞病毒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33.在血小板生成过程中受下列何种细胞因子调控 A.血小板生成素(TPO)
B.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C.白细胞介素-3(IL-3)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血小板是止血机制中一个重要因素,它来自于骨髓巨核细胞,后者是由多能造血干细胞经巨核系祖细胞分化而来。受血小板生成素(TPO),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3(IL-3)所调控。
34.每单位单采血小板至少含血小板数为 A.2.2~2.5x109 B.2.2~2.5x1010
11
C.2.2~2.5x10
D.2.2~2.5x1012 答案:C
题解:临床上使用的每单位(一般为250ml)单采血小板所含的血小板数为2.2~2.5 x1011,其特点纯度高、浓度高,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污染率很低,所以能有效地减少因输注血小板而产生的同种免疫反应。
35.每单位血小板浓缩液至少含血小板数为 A.2.0~5.0x109 B.2.0~5.0x1010 C.2.0~5.0x1011
12
D.2.0~5.0x10 答案:B
题解:临床上使用的每单位全血(一般为200ml)制备血小板浓缩液至少含血小板数为2.0
10
~5.0 x10
36.单采或浓缩血小板的保存最佳温度 A.-30。C, B.4。C,
。
C.22C, D.37。C,
答案:C
题解:单采或浓缩血小板保存最佳温度是22℃,并不断轻轻振荡为佳,保存期在3~5天。
37.血小板输注适应证
A.血小板数低于20X109/L伴临床上有明显出血征象
B.血小板数虽正常,但有功能障碍时,如伴有严重出血及进行手术或有创伤时
C.在大手术或严重创伤时,如血小板数低于50~70X109/L,输注血小板来预防出血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血小板输注的适应证: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一般以血小板数
20X109/L同时伴有龈血、尿血、便血等严重出血时;血小板数虽正常,但有功能障碍时,如伴有严重出血及进行手术或有创伤时;在大手术或严重创伤时,如血小板数低于50~70X109/L,输注血小板来预防出血。
38.血小板计算增高指数(CCI)大于何值表示有效 A.1 B.10 C.20 D.100 答案:B
题解: 为了观察血小板输注后的疗效,应对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包括:输前立即计数、输后1小时计数、输后18~24小时计数,同时要计数输入的血小板总量。一般以血小板计算增高指数(CCI)作为判断标准。CCI大于10表示有效。
39.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有
A.特异抗体的同种免疫可使患者对输入的血小板破坏加速 B.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C.感染
D.以上均是 答案:D
题解: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有特异抗体的同种免疫可使患者对输入的血小板破坏加
正在阅读:
临床输血学多选题集与题解03-21
人防施工质量的强制性条文11-12
过桥米线的关键是在于一碗汤 - 图文12-17
畜禽屠宰行业相关法规及标准一览10-02
2007年福建省三明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09-30
明溪口镇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10-31
《微积分I》第1章答案01-01
向诸葛亮借智慧赵玉平06-25
模具类日语中日英对照908-1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题解
- 输血
- 选题
- 临床
- 把握时代脉搏,做好新世纪德育工作
- 八年级下数学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练习(A)含答案
- 市政排水顶管工程施工技术及其控制研究
- 保险是什么?-请你认真看完
-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5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
- 吴光让与大吴泥塑
- 二外法语考研必备
- 河南省正阳县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周练(二
- 高管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2015完整版)
- 江苏省技工院校教案首页(11口语)
- 初一数学概念、公式总结(苏教版)
-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 DCX2496 说明修订稿 - 图文
- 如何做好我国青少年的信息素质教育-模板
- 重庆一中2009-2010年九年级语文上期末试题人教版
- 金钟工作报告(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学习状态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 中小学英语语法辅导大全
- 东财经济学考研真题
- 小学语文-微课程-钟学锋
- 高中化学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