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四章二元关系和函数知识点总结
更新时间:2023-05-03 06:21: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集合论部分
第四章、二元关系和函数
集合的笛卡儿积与二元关系有序对
定义由两个客体x 和y,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的
二元组称为有序对,记作
实例:点的直角坐标(3,4)
有序对性质
有序性
例1 <2, x+5> = <3y4, y>,求x, y.
解 3y 4 = 2, x+5 = y y = 2, x = 3
定义一个有序n (n3) 元组
有序对,其中第一个元素是一个有序n-1元组,即
当n=1时,
实例 n 维向量是有序 n元组.
笛卡儿积及其性质
定义设A,B为集合,A与B 的笛卡儿积记作A B,即A B ={
例2 A={1,2,3}, B={a,b,c}
A B ={<1,a>,<1,b>,<1,c>,<2,a>,<2,b>,<2,c>,
<3,a>,<3,b>,<3,c>}
B A ={,,
, ,
A={}, P(A)A={<,>, <{},>}
性质:
不适合交换律A B B A (A B, A, B)
不适合结合律 (A B)C A(B C) (A, B)对于并或交运算满足分配律
A(B C)=(A B)(A C)
(B C)A=(B A)(C A)
A(B C)=(A B)(A C)
(B C)A=(B A)(C A)
若A或B中有一个为空集,则A B就是空集.
A=B=
若|A|=m, |B|=n, 则 |A B|=mn
证明A(B C)=(A B)(A C)
证任取
x∈A∧y∈B∪C
x∈A∧(y∈B∨y∈C)
(x∈A∧y∈B)∨(x∈A∧y∈C)
所以有A×(B∪C) = (A×B)∪(A×C).
例3 (1) 证明A=B C=D A C=B D
(2) A C=B D是否推出A=B C=D 为什么
解 (1) 任取
x B y D
(2) 不一定. 反例如下:
A={1},B={2}, C=D=, 则A C=B D 但是A B.
二元关系的定义
定义设A,B为集合, A×B的任何子集所定义的二元
关系叫做从A到B的二元关系, 当A=B时则叫做A上
的二元关系.
例4 A={0,1}, B={1,2,3}, R1={<0,2>}, R2=A×B, R3=, R4={<0,1>}. 那么R1, R2, R3, R4是从A 到B
的二元关系, R3和R4同时也是A上的二元关系.
计数
|A|=n, |A×A|=n2, A×A的子集有个. 所以A上有
个不同的二元关系.
例如 |A|=3, 则A上有=512个不同的二元关系.
设A 为任意集合,
是A 上的关系,称为空关系
E
, I A 分别称为全域关系与恒等关系,定义如下:
A
E
={
A
I
={
A
例如, A={1,2}, 则
E
={<1,1>,<1,2>,<2,1>,<2,2>}
A
I
={<1,1>,<2,2>}
A
小于等于关系L A, 整除关系D A, 包含关系R定义:
L
={
A
D
={
B
B Z*, Z*为非0整数集
R={
类似的还可以定义大于等于关系, 小于关系, 大于关系, 真包含关系等等.
例如A = {1, 2, 3}, B ={a, b}, 则
L
={<1,1>,<1,2>,<1,3>,<2,2>,<2,3>,<3,3>}
A
D
={<1,1>,<1,2>,<1,3>,<2,2>,<3,3>}
A
A=P(B)={,{a},{b},{a,b}}, 则A上的包含关系是
R={<,>,<,{a}>,<,{b}>,<,{a,b}>,<{a},{a}>, <{a},{a,b}>,<{b},{b}>,<{b},{a,b}>,<{a,b},{a,b}>}
二元关系的表示
表示方式:关系的集合表达式、关系矩阵、关系图
关系矩阵:若A={a1, a2, …, a m},B={b1, b2, …, b n},R是从A到B的关系,R 的关系矩阵是布尔矩阵M R = [ r ij ] m n, 其中r ij= 1 < a i, b j> R.
关系图:若A= {x1, x2, …, x m},R是从A上的关系,R的关系图是G R=, 其中A为结点集,R为边集.如果
注意:A, B为有穷集,关系矩阵适于表示从A到B的关系或者A上的关系,关系图适于表示A上的关系
A={1,2,3,4},
R={<1,1>,<1,2>,<2,3>,<2,4>,<4,2>},
R的关系矩阵M
和关系图G R如下:
R
关系的运算
基本运算定义:定义域、值域和域
dom R = { x | y (
ran R = { y | x (
fld R = dom R ran R
例1 R={<1,2>,<1,3>,<2,4>,<4,3>}, 则
dom R={1, 2, 4}
ran R={2, 3, 4}
fld R={1, 2, 3, 4}
逆与合成
R1 = {
R°S = |
S={<1,1>, <1,3>, <2,3>, <3,2>, <3,3>}
R1={<2,1>, <3,2>, <4,1>, <2,2>}
R°S ={<1,3>, <2,2>, <2,3>}
S°R ={<1,2>, <1,4>, <3,2>, <3,3>}
定义 F 在A上的限制
F?A = {
A 在F下的像
F[A] = ran(F?A)
实例R={<1,2>, <2,3>, <1,4>, <2,2>}
R?{1}={<1,2>,<1,4>}
R[{1}]={2,4}
R?=
R[{1,2}]={2,3,4}
注意:F?A F, F[A] ran F
基本运算的性质
定理1 设F是任意的关系, 则
(1) (F1)1=F
(2) dom F1=ran F, ran F1=dom F
证 (1) 任取
所以有 (F1)1=F
(2) 任取x,
x∈dom F 1 y(
y(
所以有dom F1= ran F. 同理可证 ran F1 = dom F.
定理2 设F, G, H是任意的关系, 则
(1) (F°G)°H=F°(G°H)
(2) (F°G)1= G1°F 1
证 (1) 任取
∈G)∧
t s (∈G∧
s (∈G∧
s (∈G°H)
所以 (F°G)°H = F°(G°H)
(2) 任取
t (
t (
所以 (F°G)1 = G1°F1
幂运算
设R为A上的关系, n为自然数, 则R 的n次幂定义为:
(1) R0={
(2) R n+1 = R n°R
注意:
对于A上的任何关系R1和R2都有
R 10 = R
2
0 = I
A
对于A上的任何关系R 都有
R1 = R
性质:定理3 设A为n元集, R是A上的关系, 则存在自然数s 和t, 使得R s = R t.
证R为A上的关系, 由于|A|=n, A上的不同关系只有个.
当列出R 的各次幂
R0, R1, R2, …, , …,
必存在自然数s 和t 使得R s=R t.
定理4 设R 是A 上的关系, m, n∈N, 则
(1) R m°R n=R m+n
(2) (R m)n=R mn
证用归纳法
(1) 对于任意给定的m∈N, 施归纳于n.
若n=0, 则有
R m°R0=R m°I
=R m=R m+0
A
假设R m°R n=R m+n, 则有
R m°R n+1=R m°(R n°R)=(R m°R n)°R=R m+n+1 ,
所以对一切m, n∈N有R m°R n=R m+n.
(2) 对于任意给定的m∈N, 施归纳于n.
若n=0, 则有
(R m)0=I A=R0=R m×0
假设 (R m)n=R mn, 则有
(R m)n+1=(R m)n°R m=(R mn)°R m=R mn+m=R m(n+1)
所以对一切m,n∈N有 (R m)n=R mn.
关系的性质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定义设R为A上的关系,
(1) 若x(x∈A→
(2) 若x(x∈A→
反关系:A上的全域关系E A, 恒等关系I A
小于等于关系L A, 整除关系D A
反自反关系:实数集上的小于关系
幂集上的真包含关系
例1 A={1,2,3}, R1, R2, R3是A上的关系, 其中R
={<1,1>,<2,2>}
1
R
={<1,1>,<2,2>,<3,3>,<1,2>}
2
R
={<1,3>}
3
R
自反,
2
R
反自反,
3
R
既不是自反也不是反自反的
1
对称性
反对称性
定义设R为A上的关系,
(1) 若x y(x,y∈A∧
(2) 若x y(x,y∈A∧
实例:
对称关系:A上的全域关系E A, 恒等关系I A和空关系
反对称关系:恒等关系I A,空关系是A上的反对称关系.
例2 设A={1,2,3}, R1, R2, R3和R4都是A上的关系,
其中
R
={<1,1>,<2,2>},R2={<1,1>,<1,2>,<2,1>}
1
R
={<1,2>,<1,3>},R4={<1,2>,<2,1>,<1,3>}
3
R
对称、反对称.
1
R
对称,不反对称.
2
R
反对称,不对称.
3
R
不对称、也不反对称.
4
传递性
定义设R为A上的关系, 若x y z(x,y,z∈A∧
则称R是A上的传递关系.
实例:
A上的全域关系E
,恒等关系I A和空关系
A
小于等于关系, 小于关系,整除关系,包含关系,
真包含关系
例3 设A={1,2,3}, R1, R2, R3是A上的关系, 其中
R
={<1,1>,<2,2>}
1
R
={<1,2>,<2,3>}
2
R
={<1,3>}
3
R
和R3 是A上的传递关系
1
R
不是A上的传递关系
2
关系性质的充要条件
设R为A上的关系, 则
(1) R在A上自反当且仅当I A R
(2) R在A上反自反当且仅当R∩I A=
(3) R在A上对称当且仅当R=R 1
(4) R在A上反对称当且仅当R∩R1I A
(5) R在A上传递当且仅当R R R
证明模式证明R在A上自反
任取x,
x A……………..….…….
前提推理过程结论
例4 证明若I A R ,则 R在A上自反.
证任取x,
x A
A
因此R 在A 上是自反的.
证明模式证明R在A上对称
任取
前提推理过程结论例5 证明若R=R1 , 则R在A上对称.
证任取
因此R 在A 上是对称的.
证明模式证明R在A上反对称
任取
前提推理过程结论例6 证明若R∩R1I A , 则R在A上反对称.
证任取
因此R 在A 上是反对称的.
证明模式证明R在A上传递
任取
前提推理过程结论
例7 证明若R R R , 则R在A上传递.
证任取
因此R 在A 上是传递的.
关系的闭包
闭包定义
定义设R是非空集合A上的关系, R的自反(对称或传递)闭包是A上的关系R, 使得R满足以下条件:
(1)R是自反的(对称的或传递的)
(2)R R
(3)对A上任何包含R的自反(对称或传递)关系R有R R. 一般将R 的自反闭包记作r(R), 对称闭包记作s(R), 传递闭包记作t(R).
闭包的构造方法
定理1 设R为A上的关系, 则有
(1) r(R) = R∪R0
(2) s(R) = R∪R1
(3) t(R) = R∪R2∪R3∪…
说明:
对于有穷集合A (|A|=n) 上的关系, (3)中的并最多不超过R n. 若R是自反的,则r(R)=R; 若R是对称的,则s(R)=R; 若R是传递的,则t(R)=R. 设关系R, r(R), s(R), t(R)的关系矩阵分别为M, M r, M s 和M t , 则
M
= M + E
r
M
= M + M’
s
M
= M + M2 + M3 + …
t
E 是和M 同阶的单位矩阵, M’是M 的转置矩阵.
注意在上述等式中矩阵的元素相加时使用逻辑加.
设关系R, r(R), s(R), t(R)的关系图分别记为G, G r, G s, G t , 则G r, G s, G t 的顶点集与G 的顶点集相等. 除了G 的边以外, 以下述方法添加新边:考察G的每个顶点, 如果没有环就加上一个环,最终得到G r . 考察G的每条边, 如果有一条x i 到x j 的单向边, i≠j, 则在G中加一条x j 到x i 的反方向边,最终得到G s. 考察G的每个顶点x i, 找从x i 出发的每一条路径,如果从x i 到路径中任何结点x j 没有边,就加上这条边. 当检查完所有的顶点后就得到图G
.
t
等价关系和偏序关系
定义设R 为非空集合上的关系. 如果R 是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 则称R 为 A 上的等价关系. 设R 是一个等价关系, 若
实例设A={1,2,…,8}, 如下定义A上的关系R:R = {
验证模 3 相等关系R 为A上的等价关系, 因为
x∈A, 有x ≡ x(mod 3)
x, y∈A, 若x ≡ y(mod 3), 则有y ≡ x(mod 3) x, y, z∈A, 若x ≡ y(mod 3), y ≡ z(mod 3), 则有x≡z(mod 3)
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得到验证
定义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 x∈A,令[x]R = { y | y∈A∧xRy }
称 [x]R 为x 关于R 的等价类, 简称为x 的等价类, 简记为[x].
实例A={ 1, 2, … , 8 }上模 3 等价关系的等价类:
[1]=[4]=[7]={1,4,7}
[2]=[5]=[8]={2,5,8}
[3]=[6]={3,6}
等价类的性质:
定理1 设R是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 则
(1) x∈A, [x] 是A的非空子集.
(2) x, y∈A, 如果x R y, 则 [x]=[y].
(3) x, y∈A, 如果x y, 则 [x]与[y]不交.
(4) ∪{ [x] | x∈A}=A,即所有等价类的并集就是A. A={ 1, 2, … , 8 }上模 3 等价关系的等价类:
[1]=[4]=[7]={1,4,7},
[2]=[5]=[8]={2,5,8},
[3]=[6]={3,6}
以上3 类两两不交,
{1,4,7}{2,5,8}{3,6} = {1,2, (8)
定义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 以R的所有等价类作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关于R的商集, 记做A/R, A/R = { [x]R| x∈A }
实例A={1,2,…,8},A关于模3等价关系R的商集为
A/R = { {1,4,7}, {2,5,8}, {3,6} }
A关于恒等关系和全域关系的商集为:
A/I
= { {1},{2}, … ,{8}}
A
A/E
= { {1, 2, … ,8} }
A
集合的划分:
定义设A为非空集合, 若A的子集族π(πP(A)) 满足下面条件:
(1) π
(2) x y (x,y∈π∧x≠y→x∩y=)
(3) ∪π=A
则称π是A的一个划分, 称π中的元素为A的划分块.
例1 设A={a, b, c, d},
给定π1,π2,π3,π4,π5,π6如下:
π
= { {a, b, c}, {d} },π2= { {a, b}, {c}, {d} }
1
π
= { {a}, {a, b, c, d} }, π4= { {a, b}, {c} }
3
π
= { ,{a, b}, {c, d} }, π6= { {a, {a}}, {b, c, d} }
5
则π1和π2是A的划分, 其他都不是A 的划分.
为什么
等价关系与划分的一一对应
商集A/R 就是A 的一个划分
不同的商集对应于不同的划分
任给A 的一个划分π, 如下定义A 上的关系R:
R = {
则R 为A上的等价关系, 且该等价关系确定的商集就是π. 例2 给出A={1,2,3}上所有的等价关系
求解思路:先做出A的所有划分, 然后根据划分写
出对应的等价关系.
例3 设A={1, 2, 3, 4},在A A上定义二元关系R:
<
求R 导出的划分.
解A A={<1,1>, <1,2>, <1,3>, <1,4>, <2,1>, <2,2>, <2,3>,<2,4>,<3,1>, <3,2>, <3,3>, <3,4>, <4,1>, <4,2>, <4,3>, <4 ,4>}
根据
(A A)/R={ {<1,1>}, {<1,2>,<2,1>},
{<1,3>, <2,2>, <3,1>},
{<1,4>, <2,3>, <3,2>, <4,1>}, {<2,4>, <3,3>, <4,2>},
{<3,4>, <4,3>}, {<4,4>} }
定义非空集合A上的自反、反对称和传递的关系,称为A上的偏序关系,记作?. 设?为偏序关系, 如果
实例
集合A上的恒等关系I A 是A上的偏序关系.
小于或等于关系, 整除关系和包含关系也是相应集合上的偏序关系.
x与y 可比: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偏序关系,
x,y A, x与y可比x?y ∨y?x.
结论:任取两个元素x和y, 可能有下述情况:
x?y (或y?x), x=y, x与y不是可比的.
全序关系:
R为非空集合A上的偏序, x,y A, x与y 都是可比的,则称R 为全序(或线序)
实例:数集上的小于或等于关系是全序关系
整除关系不是正整数集合上的全序关系
覆盖:设R为非空集合A上的偏序关系, x, y∈A, 如果x ?y且不存在z A 使得x ?z ?y, 则称y 覆盖x.
实例:{ 1, 2, 4, 6 }集合上的整除关系,
2 覆盖 1,
4 和 6 覆盖 2.
4 不覆盖 1.
定义集合A和A上的偏序关系?一起叫做偏序集, 记作 .
实例:整数集和小于等于关系构成偏序集 . 哈斯图:利用偏序自反、反对称、传递性简化的关系图 特点:每个结点没有环,两个连通的结点之间的序关系通过结点位置的高低表示,位置低的元素的顺序在前,具有覆盖关系的两个结点之间连边 偏序集的特定元素 定义设为偏序集, B A, y∈B. (1) 若x(x∈B→y?x) 成立, 则称y 为B 的最小元. (2) 若x(x∈B→x?y) 成立, 则称y 为B 的最大元. (3) 若x (x∈B∧x ?y) 成立, 则称y 为B的极小元. (4) 若x (x∈B∧y ?x) 成立, 则称y 为B的极大元. 特殊元素的性质 对于有穷集,极小元和极大元必存在,可能存在多个. 最小元和最大元不一定存在,如果存在一定惟一. 最小元一定是极小元;最大元一定是极大元. 孤立结点既是极小元,也是极大元. 定义设为偏序集, B A, y A. (1) 若x(x∈B→x?y) 成立, 则称y 为B的上界. (2) 若x(x∈B→y?x) 成立, 则称y 为B的下界. (3) 令C={y | y为B的上界}, 则称C的最小元为B的最小上界或上确界. (4) 令D={y | y为B的下界}, 则称D的最大元为B的最大下界或下确界.特殊元素的性质 下界、上界、下确界、上确界不一定存在 下界、上界存在不一定惟一 下确界、上确界如果存在,则惟一 集合的最小元就是它的下确界,最大元就是它的上确界;反之不对. 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函数定义:定义设F 为二元关系, 若x∈dom F 都存在唯一的y∈ran F 使xFy 成立, 则称F 为函数. 对于函数F, 如果有xFy, 则记作y=F(x), 并称y 为F 在x 的值. 例1 F1={ F ={ 2 F 是函数, F2不是函数 1 函数相等:定义设F, G为函数, 则 F = G F G∧G F 如果两个函数F 和G 相等, 一定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1) dom F = dom G (2) x∈dom F = dom G 都有F(x) = G(x) 实例函数 F(x)=(x21)/(x+1), G(x)=x1 不相等, 因为 dom F dom G. 定义设A, B为集合, 如果 f 为函数 dom f = A ran f B, 则称f 为从A到B的函数, 记作f:A→B. 实例 f:N→N, f(x)=2x 是从N 到N 的函数 g:N→N, g(x)=2也是从N 到N 的函数 定义所有从A 到B 的函数的集合记作B A, 读作“B上A”,符号化表示为 B A ={ f | f:A→B } 计数: |A|=m, |B|=n, 且m, n>0, |BA|=n m. A=, 则B A=B={}. A≠且B=, 则B A=A= . 例2 设A = {1, 2, 3}, B = {a, b}, 求B A. 解B A = {f0, f1, … , f7}, 其中 f ={<1,a>,<2,a>,<3,a>}, f1={<1,a>,<2,a>,<3,b>} 0 f ={<1,a>,<2,b>,<3,a>},f3={<1,a>,<2,b>,<3,b>} 2 f ={<1,b>,<2,a>,<3,a>},f5={<1,b>,<2,a>,<3,b>} 4 f ={<1,b>,<2,b>,<3,a>}, f7={<1,b>,<2,b>,<3,b>} 6 定义设函数f:A→B, A1A. A 在f 下的像:f(A1) = { f(x) | x∈A1 } 1 函数的像f(A)
正在阅读:
离散数学第四章二元关系和函数知识点总结05-03
AO2008答案03-09
国能安全161号 二十五项反措题库12-25
张康货物架08-09
文献综述(二辩用) 08金融二班 黄越东 D0859022706-13
C题目09-18
2015年度湖州恒益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销售收入与资产数据报告 -05-21
Changeling+《换子疑云》电影中英对照剧本09-17
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治安联防大队八月总结05-23
智能台灯系统的设计单片机期末课程设计06-20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第四章
- 二元
- 知识点
- 离散
- 函数
- 数学
- 关系
- 总结
- 正面管教阅读习题第四章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 有创治疗知情同意书
- ChinaNet和CMCC分别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的无线局域网
- 消防控制室值班、管理制度及应急程序之令狐文艳创作
- 中国电信渠道经理技能认证四级实操考试题目及评分
- 2015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立体几何(理科)及答案
- 21世纪的管理模式之海豚式管理
- 年上半年软件设计师下午卷试题及答案解析资料
- 贴片三极管上的印字与真实名称的对照表
- 通信工程生产实习日记
- 五年规划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 大森活动方案+主题(用于DM宣传单设计)1
- 计量经济学题库(超完整版)及答案
- NAS与SAN存储解决方案优劣比较
- 大学无机化学经典题型
- 怀远县褚集中学 7A UNIT 2 测试卷
- 保险学知识点总结(重点)
- 最新 喷嘴大全说明书印刷版双面 20100808
- 维保服务质量交付考评办法--2017年修订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3课时教案中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