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叮咚

更新时间:2024-01-21 05: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周旺镇中心学校课时计划专用稿纸

教学年级 教学课题 四 班级 115 授课教师 彭伯华 科目 语文 电子版

总第 3 课时 琴声叮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有思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对弹琴人的\钦佩\羡慕\感谢\之情。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导 学 预 案 学情记载 1、(学生自由交流) 2、.提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琴声叮咚》吧! (板书课题:琴声叮咚) 3、.学生齐读课题。 4、.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自学提示: (1)将课文读通、读)1顶。 (2)圈画出生字,抓字音、偏旁、笔画、字形。 (3)圈画出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义。 (4)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3.学生按自学要求自学。 4.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正音。 (2)指导书写。 \羡\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慕\字的下面是\山\不是\小\。 \暴\字的下面是\战\不要写成\水\。 (3)学生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钦佩:敬重佩服。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凝神:聚精会神。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思考: (1)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2)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1) \我\家对面高楼的小姑娘,无论春夏秋冬都坚持练琴,从她的琴声中\我\感悟到了\勤奋\温暖\我\对她充满感谢之情。 (2)第1自然段:写\我\家对面的高楼里常传出动听的琴声。 第2 ~9自然段:写\我\对弹琴人充满\钦佩\羡慕\感谢\之情。 第10 ~ 14自然段:写弹琴的是一位小姑娘。 第15自然段:写琴声再次响起。 3.学生再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一、把自己在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小结→下吧! 五、作业:写小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周旺镇中心学校课时计划专用稿纸

教学年级 教学课题 四 班级 115 授课教师 彭伯华 科目 语文 电子版

总第 4 课时 琴声叮咚 第 二 课时 教学目标 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重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对弹琴人的\钦佩\羡慕\感谢\之情。 课件 导 学 预 案 学情记载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上节课我们己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这节课,让我们来继续赏析课文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 (1)学生自由读这两部分。 讨论:①两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学生讨论、交流。 课文以叮咚的琴声开头,又以叮咚的琴声结尾,这样首尾照应,旨在告诉我们小女孩练琴十分勤奋。 2.学习课文第2 -9自然段。 教学过程 (1)学生自由读这一部分。 (2)(课件出示)讨论:\我钦佩这个弹琴的人。\我羡慕这个弹琴的人。\我感谢这个弹琴的人。\说说作者为什么对弹琴的人充满\钦佩\羡慕\感谢\之情? (3)学生先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交流后,师生共同探究。 因为夏天的黄昏十分炎热,人们都到街上、湖滨、广场、公园去乘凉了,而她却坚持在练琴,所以\我\十分\钦佩这个有毅力的弹琴人。 到了秋天的夜晚,到处一派静谧,而小姑娘独坐窗前,悠然地弹着琴,这情景多美啊,所以\我\十分\羡慕\这个 三号生活,创造美的弹琴人。 而到了冬天,夜深人静之时,到处一片漆黑,她那熟悉的琴声又给了\我\这个风雪夜归人阵阵的暖意,所以 气\对她充满感谢之情。 (4)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 -9自然段。 3.那么,这个勤奋练琴的小姑娘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10 -14自然段吧!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讨论: ①画出文中描写小姑娘外貌、动作、神情的语句。 ②在这一部分内容里,作者的感情又有怎样的变化?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①穿着白纱裙,她像只粉蝶儿,飘到钢琴前,凝神片刻,串串音符就从翩翩的小手间飞扬开来。 ②从这些语句可以感知作者感情的变化'\ a.这琴声那样优美动听,有甜味儿,又是那样亲切熟悉,如逢故友。(欣喜) b.难道那弹琴的就是她? (惊喜) c.我愣住了,真的就是她! (惊叹) (4)当一切真相大白,面对如此动昕的琴声,面对如此娇小的弹琴人,作者此时会怎样想呢? (5)学生自由畅言。 4.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读中感悟。 2.用几句话来赞一赞这个弹琴人吧! 四、课堂小结 学生互相质疑、释疑,然后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收获。 五、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和基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e8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