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

更新时间:2024-07-11 09: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杂合紫花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紫花和白花,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A.表现型 B.基因型 C.性状分离 D.伴性遗传

2.下列不能用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所证明的选项是( ) A.DNA是遗传物质 B.DNA有自我复制的功能 C.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D.RNA能起遗传物质的作用

3.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患色盲的儿子,理论上讲他们的孩子中与其母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 A.0 B.1/2 C.1/4 D.1/8

4.在不同的双链DNA分子中,正常情况下,不是稳定不变的是( ) A.脱氧核糖和磷酸的交替排列 B.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C.A+C/T+G的碱基数量比 D.碱基配对方式

5.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 ) A.元素组成 B.基本组成单位 C.化学组成 D.双螺旋结构模型

6.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 ) A.基因 B.染色体 C.脱氧核苷酸 D.核糖核苷酸

7.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 A.XO B.XX C.XY D.XXY

8.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F2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是( ) A.F1形成两种配子的数目大致相等,且它们的生活力是一样的 B.F1产生的两种配子结合机会是相等的 C.F2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成活率大致相同 D.以上都是

9.雄果蝇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在正常情况下,其精子中含有染色体( ) A.2条 B.4条 C.6条 D.8条

10.下图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细胞中相关基因组成示意图,其中图1和图3、图2和图4分别为雌、雄性个体中的细胞.后代中可出现两种表现型、六种基因型的亲本组合是( )

A.图1和图4 B.图3和图4 C.图2和图3 D.图1和图2

11.如果DNA分子上的某一片段是基因,则该片段通常( ) A.携带密码子 B.决定某一遗传性状 C.能转运氨基酸

D.具双螺旋结构,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12.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艾弗里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即可将32P标记至噬菌体的DNA 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一段时间后离心,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足以证明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13.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C.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4.人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四分体数是( ) A.0个 B.4个 C.23个 D.46个

15.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著名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现代遗传学的观点看,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有丝分裂 B.表现型分离 C.基因型分离 D.等位基因分离

16.染色体在卵原细胞、卵细胞、受精卵中的变化规律是( ) A.1N→1N→2N B.2N→2N→1N C.1N→2N→1N

D.2N→1N→2N

17.某DNA分子的两条条链均带有同位素15N标记,在含有14N核苷酸的试管中以该DNA为模板进行复制实验,复制2次后,试管中带有同位素15N标记的DNA分子占( ) A.1/2 B.1/3 C.1/6 D.1/8

18.在下列各项实验中,最终能证实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成立的是( ) A.F1个体的自交实验

B.不同类型纯种亲本之间的杂交实验 C.F1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测交实验 D.鉴定亲本是否为纯种的自交实验

19.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胞嘧啶(C)配对的碱基是( ) A.尿嘧啶(U) B.胸腺嘧啶(T) C.鸟嘌呤(G) D.腺嘌呤(A)

20.与DNA复制无关的一项是( ) A.ATP B.酶 C.模板

D.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21.某DNA片段含腺嘌呤25个、胞嘧啶35个,则该DNA片段共含有碱基的数是( ) A.50 B.60 C.70 D.120

22.果蝇的眼色遗传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 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纯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C.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23.用噬菌体侵染体内含32P的细菌,细菌解体后,含32P的应是( ) A.子代噬菌体的DNA B.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C.子代噬菌体的所有部分 D.以上都不正确

24.小麦根尖细胞的基因分布在( ) A.染色体、核糖体 B.染色体、线粒体 C.染色体、高尔基体 D.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

25.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某同学连续抓取三次,小球的组合都是Dd,则他第4次抓取Dd的概率是( ) A.1/4 B.1/2 C.0 D.1

26.下列字母代表精子中的染色体,A和a,B和b各代表一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不考虑染色单体间的互换)的是( ) A.Ab、Ab、ab、ab B.aB、Ab、AB、AB C.Ab、aB、Ab、aB D.AB、Ab、ab、aB

27.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C.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28.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有:( ) ①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②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 ③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④重视基因对蛋白质的控制作用 ⑤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程序.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9.以下4例遗传病系谱图中,能排除红绿色盲遗传方式(阴影表示患病)的是( )

A. B.

C. D.

30.一对夫妇、女方的父亲患血友病,本人患白化病;男方的母亲患白化病,本人正常,预计他们的子女中一人同时患两病的几率是( ) A.50% B.25% C.12.5% D.6.25%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如图所示是实验的部分过程: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_________.

第二步: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与没有标记的细菌混合. 第三步:一定时间后,在搅拌器中搅拌,再进行离心.

(2)以上实验结果能否说明遗传物质是DNA?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 (3)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_________ 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 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D.细菌的DNA及噬菌体的氨基酸

(4)离心后,沉淀物中仍检测到有少量的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32.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下表是4种不同的杂交组合以及各种杂交组合所产生的子代数.请在表格内填写亲代的基因型. 亲代 基因型 (1) (2) (3) (4) (5)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表现型 黄皱×绿皱 黄圆×绿皱 黄圆×绿圆 绿圆×绿圆 黄皱×绿圆 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数量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0 16 21 0 17 34 17 7 0 16 0 14 20 43 18 36 15 6 14 17 33.图是同一种生物三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请据图回答:

(1)图A属_________分裂的前期.细胞中有_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_个四分体.

(2)图B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图C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它分裂后得到的细胞为卵细胞和_________.

(3)交叉互换发生在图_________.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_________.

(4)该生物一般体细胞中含染色体数为_________,A、C两图中核DNA数量之比为_________.

34.图是某家族性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该病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遗传病是_________性遗传病.

(2)Ⅱ5和Ⅲ9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Ⅲ10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

(4)如果Ⅱ5与Ⅱ6再生出一病孩的概率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0

1.杂合紫花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紫花和白花,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A.表现型 B.基因型 C.性状分离

D.伴性遗传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性状分离是指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代同时呈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解答】解:让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F2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性状分离的概念,比较简单,该考点考生识记即可,并能够区分相对性状、分离定律等概念.

2.下列不能用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所证明的选项是( ) A.DNA是遗传物质 B.DNA有自我复制的功能 C.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D.RNA能起遗传物质的作用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A、噬菌体属于DNA病毒,只含有DNA和蛋白质,而且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因此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有自我复制的功能,B错误;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 D、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证明RNA能起遗传物质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比较基础,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具体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

3.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患色盲的儿子,理论上讲他们的孩子中与其母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 A.0 B.1/2 C.1/4 D.1/8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根据父母正常,儿子有病可推测父母的基因型,再得出他们孩子的基因型.以此分析答题.

【解答】解:设色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且根据已学知识知道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由于这对夫妇生了一个患色盲的儿子XbY,所以这对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是XBXb和XBY,他们的女儿的基因型与母亲(XBXb)相同的可能是1/4.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首先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考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明确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掌握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根据亲代的基因型判断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4.在不同的双链DNA分子中,正常情况下,不是稳定不变的是( ) A.脱氧核糖和磷酸的交替排列 B.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C.A+C/T+G的碱基数量比 D.碱基配对方式

【考点】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分析】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2、DNA分子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DNA分子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的交替排列是稳定不变的,A错误;

B、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B正确;

C、根据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A+C/T+G=1,比值稳定不变,C错误;

D、碱基配对方式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这是稳定不变的,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DNA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5.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 ) A.元素组成 B.基本组成单位 C.化学组成 D.双螺旋结构模型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据此答题.

【解答】解: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通过物理模型构建法构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了解DNA分子结构的探索历程,明确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是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6.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 ) A.基因 B.染色体 C.脱氧核苷酸

D.核糖核苷酸

【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

【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解答】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识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明确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 A.XO B.XX C.XY D.XXY

【考点】伴性遗传. 【专题】正推法;伴性遗传.

【分析】人类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同型的XX为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异型的XY为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

【解答】解:A、XO为性腺发育不全的女性,其细胞中少了一条X染色体,不是正常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A错误;

B、XX是正常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B错误; C、XY是正常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C正确;

D、XYY个体的细胞中多了一条Y染色体,是异常的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8.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F2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是( ) A.F1形成两种配子的数目大致相等,且它们的生活力是一样的 B.F1产生的两种配子结合机会是相等的 C.F2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成活率大致相同 D.以上都是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的条件有: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解答】解:A、F1形成两种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且它们的生活力是一样的,这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之一;

B、F1的两种配子的结合机会是相等的,这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之一; C、F2的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成活率是相等的,这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之一; D、A、B和C均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能准确判断各选项是否是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考生还可以借助此题归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

9.雄果蝇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在正常情况下,其精子中含有染色体( ) A.2条 B.4条 C.6条 D.8条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所以产生的精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均为体细胞的一半,因此,果蝇的精子细胞中染色体数是4条.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下图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细胞中相关基因组成示意图,其中图1和图3、图2和图4分别为雌、雄性个体中的细胞.后代中可出现两种表现型、六种基因型的亲本组合是( )

A.图1和图4 B.图3和图4 C.图2和图3 D.图1和图2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解题.

【解答】解:A、图1和图4后代有4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A错误; B、图3和图4后代有2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B错误;

C、图2和图3后代有4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C错误; D、图1和图4后代有4种基因型,26种表现型,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减数分裂,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11.如果DNA分子上的某一片段是基因,则该片段通常( ) A.携带密码子 B.决定某一遗传性状 C.能转运氨基酸

D.具双螺旋结构,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

【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它的碱基排列顺序中储存着遗传信息,基因可作为模板能转录产生RNA,并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着一定的性状. 【解答】解:A、携带密码子的为mRNA,A错误;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般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决定某一遗传性状,B正确;

C、能转运氨基酸的为tRNA,C错误;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具有双螺旋结构,但结构会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概念及特点.

12.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艾弗里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即可将32P标记至噬菌体的DNA 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一段时间后离心,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足以证明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解:A、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错误;

C、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后离心,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C错误;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由于有的病毒只含RNA,所以不足以证明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3.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C.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

【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解答】解: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A正确;

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B正确;

C、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错误;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识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明确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4.人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四分体数是( ) A.0个 B.4个 C.23个 D.46个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和四分体数目变化规律: 染色体 DNA数目 染色单体 四分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 2n 4n 4n n 中期 2n 4n 4n n 后期 2n 4n 4n 0 末期 n 2n 2n 0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n 2n 2n 0 中期 n 2n 2n 0 后期 2n 2n 0 0 末期 n n 0 0 【解答】解: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即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人的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则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可以形成23个四分体.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和四分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5.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著名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现代遗传学的观点看,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有丝分裂 B.表现型分离 C.基因型分离 D.等位基因分离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主要考查分离定律的概念、实质、属于记忆、理解层次的考查,难度不大.

16.染色体在卵原细胞、卵细胞、受精卵中的变化规律是( ) A.1N→1N→2N B.2N→2N→1N C.1N→2N→1N D.2N→1N→2N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 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数目 2n 4n 4n 2n 4n 4n 2n 4n 4n n 2n 2n n 2n 2n n 2n 2n 2n 0 2n n 0 n 【解答】解:染色体在卵原细胞为2N,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中数目减半为N,再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变为2N,所以变化规律是2N→1N→2N.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7.某DNA分子的两条条链均带有同位素15N标记,在含有14N核苷酸的试管中以该DNA为模板进行复制实验,复制2次后,试管中带有同位素15N标记的DNA分子占( ) A.1/2 B.1/3 C.1/6 D.1/8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解答】解:DNA复制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根据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结果,复制2次后,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是22=4个,由于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故不管复制多少次,子代中始终有2个DNA分子含有亲代链,故经2次复制后,试管中带有同位素15N标记的DNA分子占2÷4=1/2.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DNA分子的复制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8.在下列各项实验中,最终能证实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成立的是( ) A.F1个体的自交实验

B.不同类型纯种亲本之间的杂交实验 C.F1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测交实验 D.鉴定亲本是否为纯种的自交实验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假说能解释自交实验,但是否成立需要通过实验去验证,孟德尔通过测交法进行验证并最终得出结论.

【解答】解: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是测交实验,即选用亲本F1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假说演绎过程的理解.

19.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胞嘧啶(C)配对的碱基是( ) A.尿嘧啶(U) B.胸腺嘧啶(T) C.鸟嘌呤(G) D.腺嘌呤(A)

【考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胞嘧啶与鸟嘌呤配对、腺嘌呤与胸腺嘧啶(尿嘧啶)互补配对的一一对应的碱基关系.

【解答】解: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胞嘧啶(C)配对的碱基是鸟嘌呤(G). 故选:C.

【点评】对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内容的熟练识记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0.与DNA复制无关的一项是( ) A.ATP B.酶 C.模板

D.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解答】解:在DNA复制过程中,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需要以DNA的两条模板链分 别为模板进行半保留复制,需要解旋酶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打开,并以游离的脱氧核 苷酸为原料.而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所以与DNA复制无关. 故选:D.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场所、条件、过程、产物等基础知识,明确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查识记层次的考查.

21.某DNA片段含腺嘌呤25个、胞嘧啶35个,则该DNA片段共含有碱基的数是( ) A.50 B.60 C.70 D.120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双链DNA分子中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双链DNA中A=T、G=C.

【解答】解:由题意知,该双链DNA分子中A=25个,C=35个,因此T=A=25个,G=C=35个,所以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总数是25+25+35+35=120个.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22.果蝇的眼色遗传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纯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C.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考点】伴性遗传. 【专题】正推法;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伴性遗传,设用A和a这对等位基因表示,雌果蝇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有:XAY(红)、XaY(白).

【解答】解:A、XAXa(红雌)×XAY(红雄)→XAXA(红雌)、XAXa(红雌)、XAY(红雄)、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错误;

B、XAXA(红雌)×XaY(白雄)→XAXa(红雌)、XAY(红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错误;

C、XaXa(白雌)×XAY(红雄)→XAXa(红雌)、XaY(白雄),因此可以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正确;

D、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雌)、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熟练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及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进行解题,难度适中.由于伴性遗传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要求雌雄果蝇的表现型不同,则雌果蝇必须是纯合子,由此进行判断即可.

23.用噬菌体侵染体内含32P的细菌,细菌解体后,含32P的应是( ) A.子代噬菌体的DNA B.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C.子代噬菌体的所有部分 D.以上都不正确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解:A、由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所以用含32P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子代噬菌体的DNA含有32P,A正确;

B、P是DNA分子的特征元素,S是蛋白质分子的特征元素,蛋白质分子中不含P元素,B错误;

C、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不含32P,C错误; D、子代噬菌体的DNA含有32P,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P是DNA的特征元素,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24.小麦根尖细胞的基因分布在( ) A.染色体、核糖体 B.染色体、线粒体

C.染色体、高尔基体 D.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

【考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1)基因在DNA上;(2)含有DNA的结构;(3)根尖细胞具有的细胞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少量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小麦根尖细胞无叶绿体,据此答题.

【解答】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核糖体上含有RNA,不含有DNA,A错误;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少量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小麦根尖细胞无叶绿体,B正确; C、高尔基体中不含DNA,没有基因,C错误; D、小麦根尖细胞无叶绿体,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布,基础题目,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不大.

25.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某同学连续抓取三次,小球的组合都是Dd,则他第4次抓取Dd的概率是 ( ) A.1/4 B.1/2 C.0 D.1

【考点】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两个

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解答】解:由于每次抓取前都要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匀,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所以每次抓取Dd的概率都是1/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掌握该实验的操作过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明确甲、乙小桶中摸出的D、d数量基本相等所表示的含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26.下列字母代表精子中的染色体,A和a,B和b各代表一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四个精子 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不考虑染色单体间的互换)的是( ) A.Ab、Ab、ab、ab B.aB、Ab、AB、AB C.Ab、aB、Ab、aB D.AB、Ab、ab、aB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

【解答】解:A、一个染色体组成为AaBb的精原细胞能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两两相同,A选项中虽然只有两种基因型,但缺失染色体B,A错误;

B、B选项中的精子有三种基因型,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B错误;

C、一个染色体组成为AaBb的精原细胞能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两两相同,如Ab、aB、Ab、aB,C正确;

D、D选项中的精子有四种基因型,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精子的形成过程和结果,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特别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明确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再结合题干中精子和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作出准确的判断.

27.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C.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1个DNA经过4次复制,共产生24=16个DNA分子;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故16个DNA分子都含14N,比例为100%;只含15N的DNA有2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中含40个A,复制4次需A的数量=(24-1)×40=600个.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不管复制几次,最终子代DNA都保留亲代DNA的2条母链,故最终有2个子代DNA含15N,所以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A正确; B、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最终只有2个子代DNA各含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DNA都含14N,故全部子代DNA都含14N,B错误;

C、含有100个碱基对2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解得A=40个,故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4-1)×40=600,C正确; D、复制4次后产生24=16个DNA分子,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和半保留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及简单计算能力.

28.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有:( ) ①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②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 ③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④重视基因对蛋白质的控制作用 ⑤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程序.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 (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3)利用统计学方法. (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解答】解:①选择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①正确; ②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②正确;

③利用统计学方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③正确; ④当时还未发现基因对蛋白质的控制作用机理,④错误;

⑤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程序,应用了假说演绎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⑤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解释、方法,能总结孟德尔遗传实验能获得成功的原因,再准确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

29.以下4例遗传病系谱图中,能排除红绿色盲遗传方式(阴影表示患病)的是( )

A. B.

C. D.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解答本题最关键的是根据系谱图判断其遗传方式,考生可采用口诀进行判断:“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据此答题.

【解答】解: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根据A系谱图不能确定其遗传方式,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 B、根据B系谱图可确定其是隐性遗传,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错误;

C、根据C系谱图可确定其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不可能是红绿色盲遗传,C正确; D、根据D系谱图不能确定其遗传方式,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运用口诀结合遗传病的特点判断各图的遗传方式,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30.一对夫妇、女方的父亲患血友病,本人患白化病;男方的母亲患白化病,本人正常,预计他们的子女中一人同时患两病的几率是( ) A.50% B.25% C.12.5% D.6.25%

【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夫妇,女方的父亲患血友病,本人患白化病,所以女方的基因型为aaXHXh;男方的母亲是白化病患者,本人正常,所以男方的基因型为AaXHY.据此答题.

【解答】解:已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A、a表示),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H、h表示).所以患白化病的妻子(其父亲是血友病XhY)的基因型为aaXHXh,丈夫正常(其母亲是白化病)的基因型为AaXHY,他们的后代中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2,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4,因此他们的子女中一人两病兼发的概率是1/2×1/4=1/8.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再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相关概率即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如图所示是实验的部分过程: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先将细菌培养在含35S的培养基上,再用噬菌体侵染该细菌. 第二步: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与没有标记的细菌混合. 第三步:一定时间后,在搅拌器中搅拌,再进行离心.

(2)以上实验结果能否说明遗传物质是DNA?不能为什么?因为它只能证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3)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C 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 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D.细菌的DNA及噬菌体的氨基酸

(4)离心后,沉淀物中仍检测到有少量的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离心不充分,仍有少量噬菌体(或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解:(1)由于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所以应先将细菌培养在含35S的培养基上,再用噬菌体侵染该细菌,就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被

35

S标记.

(2)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所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遗传物质是DNA.要证明遗传物质是DNA,还要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只有DNA进入细菌,所以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由细菌提供,故选: C.

(4)如果离心不充分,仍有少量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则沉淀物中仍检测到有少量的放射性. 故答案为:

(1)先将细菌培养在含35S的培养基上,再用噬菌体侵染该细菌

(2)不能.因为它只能证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3)C

(4)离心不充分,仍有少量噬菌体(或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2.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下表是4种不同的杂交组合以及各种杂交组合所产生的子代数.请在表格内填写亲代的基因型.

亲代 基因型 (1) (2) (3) (4) (5) Yyrr×yyrr YyRr×yyrr YyRr×yyRr yyRr×yyRr Yyrr×yyRr 表现型 黄皱×绿皱 黄圆×绿皱 黄圆×绿圆 绿圆×绿圆 黄皱×绿圆 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数量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0 16 21 0 17 34 17 7 0 16 0 14 20 43 18 36 15 6 14 17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数据表格;信息转化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 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解答】解:①黄皱×绿皱,后代黄色:绿色≈1:1,全部皱粒,所以亲本基因型Yyrr×yyrr; ②黄圆×绿皱,后代黄色:绿色≈1:1,圆粒:皱粒≈1:1,所以亲本基因型YyRr×yyrr; ③黄圆×绿圆,后代黄色:绿色≈1:1,圆粒:皱粒≈3:1,所以亲本基因型YyRr×yyRr; ④绿圆×绿圆,后代全部绿色,圆粒:皱粒≈3:1,所以亲本基因型yyRr×yyRr; ⑤黄皱×绿圆,后代黄色:绿色≈1:1,圆粒:皱粒≈1:1,所以亲本基因型Yyrr×yyRr. 故答案为: (1)Yyrr×yyrr (2)YyRr×yyrr (3)YyRr×yyRr (4)yyRr×yyRr (5)Yyrr×yyRr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因此在解答本题时,首先利用分离定律对两对基因逐对考虑,然后再利用乘法法则进行组合.

33.图是同一种生物三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请据图回答:

(1)图A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2个四分体.

(2)图B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图C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它分裂后得到的细胞为卵细胞和极体.

(3)交叉互换发生在图A.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B.

(4)该生物一般体细胞中含染色体数为4,A、C两图中核DNA数量之比为2:1.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减数分裂;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1)图A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两两配对构成2个四分体,

(2)图B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图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它分裂后得到的细胞为卵细胞和极体.

(3)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即图A,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在图B.

(4)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由图A来看该生物一般体细胞中含染色体数为4,A细胞中含8个DNA分子,C细胞中含有4个DNA分子,两图中核DNA数量之比为2:1.

故答案为:

(1)减数第一次 4 2

(2)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极体 (3)A B (4)4 2:1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34.图是某家族性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该病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Ⅱ5和Ⅲ9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Aa和aa. (3)Ⅲ10杂合子的概率是2/3.

(4)如果Ⅱ5与Ⅱ6再生出一病孩的概率为1/4.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专题】遗传系谱图;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题图:Ⅱ5和Ⅱ6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该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Ⅲ9是患者,其基因型为aa,则Ⅱ5的基因型为Aa.

(3)Ⅲ10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可见其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

(4)Ⅱ5与Ⅱ6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再生出一病孩的概率为1/4.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隐 (2)Aa、aa (3)2/3 (4)1/4

【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d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