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之人与自然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4-06-30 14: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科学发展观之和谐发展

——浅谈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 姓名:范莉莉 学号:12011130486 日期:2012年5月4日

科学发展观之和谐发展

——浅谈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

摘要:无论是人类中心论还是自然中心论,都无法达到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解,相反,却可能导致人和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断裂。因此唯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类才能在大自然中生活下去,大自然才能为我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同时坚持和谐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各种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如果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调节好。

关键词:科学发展现; 人与自然;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全面发展;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有些人主张以人为中心,这些人认为人才是自然的主人,为了人的需要可以无休止地索取自然资源。人类中心论者强调人的中心地位,强调人对自然的支配,从正功能的角度讲,强调以人为中心可以加速人化自然的速度,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促使人类不断开发新能源、发现新的物质空间以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需求,“还有什么比试图在地球上的实验室里照搬太阳中的反应过程,从而在地球上造起一个供给能源的小太阳那样更令人注目呢?”但是,以人为中心也造成了大规模的滥砍滥伐,许多不可再生资源急剧减少,生态危机恶化,自然似乎变成了人的奴隶;从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来说,作为对象的自在之物并非同时进入人类的认识和实践领域,在未知领域很容易产生道德和法律的理论空场;“人类关于自然的观念十分顽固,我们的能力使我们能够在我们心中关闭那些被破坏的区域,而只是看到人类堕落行为周围的美丽,这是可以理解的。”聪明的人类在自然面前也表现出了阿Q精神,却不知道自然通过生态灾害一次又一次的向人类出了警告。正如后现代主义作家所批判的,现代社会在追求人的自由解放的过程中,不惜造成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对立,而这种做法最终将导致主体的终结。

也有一些人强调以自然为中心,他们呼吁人类放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当今生态危机的根源,提倡人们更加注重保护自然。他们强调动物也有喜怒哀乐、应当享有与人共同的生存权利和自由。我们当然要肯定他们的合理性主张,恩格斯“肯定地说,人们在研究比较生理学的时候,对人类高于其它动物的唯心主义的矜夸是会极端轻视的。人们到处都会看到,人体的结构同其它哺乳动物完全一致。”自然中心论者的呼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与自然的敌对关系,很多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开始注重引进低污染、低耗能的企业,人类的节能环保意识也在逐步增强。我们可以近似地把自然中心论与生态危机看作一种正相关关系,随着地震、海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频发,自然中心论将越来越呈现出占主导地位的趋势。但是,人才是人与自然关系中价值评判的主体,又有什么方式可以保证“自然中心论”客观上还是导致“人类中心论”呢?另一方面,自然中心论者又消解了人的主体性,这便是人类自然观的一种倒退。

综合以上两种观点,我们发现,无论是人类中心论还是自然中心论,都无法达到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解,相反,却可能导致人和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断裂。因此唯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类才能在大自然中生活下去,大自然才能为我们一共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深入研究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充分认识统筹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好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什么是和谐,《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对于和谐,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作为描述客观规律性的概念,和谐就是规律;作为表达主体主观感受的概念,和谐就是美;作为表达主客体相互关系的概念,和谐就是主客体之间关系的融洽;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和谐就是一

种人类社会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充满了协调与统筹的和谐思想,充满着辩证法。哲学史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之前的几千年哲学史中各流派对此问题都有自己的解答。随着当代人与自然矛盾的激化,这个问题再次成为哲学关注的焦点。人与自然关系的实际状况是一个变数,它的理论形态也是如此。从远古到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大体上经历了从奴隶到主人,再到朋友的发展过程。科学发展观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平等、人与自然是朋友、人与自然应和谐。从一个号令自然的主人,到一个善待自然的朋友,这是人类意识的深刻觉醒,也是人类角色的深刻转换。以和谐发展来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为人们回答“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古老而现实的哲学命题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坚持和谐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就是要坚持尊重自然规律和尊重社会规律的协调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结构、功能和演化过程,主要表现在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和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另一方面,自然环境的变迁和优劣,也会对人类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更会直接危及到生命安全。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和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盲目强化人的行为,势必造成自然生态环境自我净化的衰退、供求关系的失衡、良性循环的低下。从根本上看,当前我国自然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开发性破坏日趋严重,基本原因就在这里。面对资源、环境问题提出的挑战,人类必须开始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我们的生产目的、社会目的,必须以遵守、顺应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为前提和依据,不能再执迷于对自然的“征服”、“统治”,而应转向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进关系的追求,以期让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回到辩证统一的和谐关系中来。因此,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正确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切战略措施都建立在合乎规律性之上,既遵从社会规律,又遵从自然规律,从根本上推动人与自然的协调、联动、整合和统一。

坚持和谐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就是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标准具体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状态。其中。生态良好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前提和保证,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消费者,又是社会这个子系统中的生产者,集生产者与消费者于一身。作为消费者,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作为生产者,自然界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这种有限与无限,使人类常常处于矛盾之中,人类怎样消费和生产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人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有什么样的道德,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从发展规律看,发展既是生产力的发展,也是生产关系的发展,二者的落脚点都是人自身的发展;而要实现人自身的良性发展,最根本的基础条件是和谐。什么是生产力,传统的定义是:“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笔者认为这种以

基于人类征服自然的价值理念为基础的生产力定义已经过时,必须赋予其新的涵义。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新的生产力定义应是: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协调自然、持续发展的能力,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新的生产力定义中,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包括其中,而且要摆到—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坚持和谐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各种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如果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调节好。比如,环境污染,是人对自然的一种行为,而再深入看,就是一部分人产生的污染,由整个社会承受,这就是追求利益的阶层与承受代价的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再如,因为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缺口非常大,导致人类对环境资源的竞争性使用,而人类之间的不和谐则导致了对有限资源的种种“争夺”,这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与人关系上的反映。因此,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也是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社会公平、人际和谐的一个重要途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个论断深刻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温家宝总理提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具体描述。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这既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定位,也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一种新认识。 科学发展观为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它坚持“以人为本”,为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它强调“和谐发展”,为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它要求“全面发展”,为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维度。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既主张把人类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平等的一员,只有其中的所有成员同生共存才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同时它又强调人在其中的根本性地位,是出发点和归宿。

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个论断深刻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温家宝总理提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具体描述。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这既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定位,也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一种新认识。

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终极价值目标。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将发展理解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共同发展,并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德]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97 [2][美]比尔.麦克基本.自然的终结[M]孙晓春 马树林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53 [3][德]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于光远等译,人民出版社,1987:328

[4][德]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M]欧力同等译,商务印书馆,1988:67 [5] 沈健等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6] 杨佑兴等编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保护热门话题丛书 [7] 赵学敏主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德]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97 [2][美]比尔.麦克基本.自然的终结[M]孙晓春 马树林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53 [3][德]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于光远等译,人民出版社,1987:328

[4][德]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M]欧力同等译,商务印书馆,1988:67 [5] 沈健等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6] 杨佑兴等编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保护热门话题丛书 [7] 赵学敏主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du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