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必备详细整理记录

更新时间:2024-05-10 07:11: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考点

说明 选择题30%,填空题20%、判断20%、应用题30% 每个概念都是老师课前重复强调涉及,考试几率极大

应为有AB卷,肯定只有一半是最终考查的,但全面了解并掌握,有备无患。

九章到第12章考试考查内容非常少,属于了解层次,并未高亮标示,只列出了一些定义、概念,只需要稍微看一两遍就可以了

第一章 信息系统和管理 第一节 信息及其度量 定义 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首先,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其次,信息是可以通信的。最后,信息形成知识。 信息具有以下性质:1、事实性;2、时效性;3、不完全性;4、等级性;5、变换性;6、价值性。 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大,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小,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小。 第二节 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 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2、目的性;3、相关性;4、环境适应性。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第四节 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 决策是指在一定的人力、设备、材料、技术、资金和时间因素制约下,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决策过程模型的四个阶段:1、情报活动阶段;2、设计活动阶段;3、选择活动阶段;4、实施活动阶段。 决策类型: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第一节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2、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能向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也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 3、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控制和外部交易过程的效率。 管理信息系统地特点: 1、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2、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 3、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 4、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5、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

1

安东尼金字塔模型

安东尼等人不仅考察了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地基本结构,而且把企业放在整个经营环境中考察,把企业内外部环境结合起来,系统地描述了企业内外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和接收过程,反映了包含整个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全景。

安东尼金字塔模型描述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双向流动及其基本规律。

在信息处理中,计算机的长处在于:

1、能保存大量的历史数据,并进行筛选、分析。 2、能够仿真应用环境和真实的管理系统。

3、能够产生各种方案的可行解,自动淘汰非优解。 人在信息处理上的特点是:

1、能够根据经验和大量知识进行模糊推理。 2、善于处理各种与人有关的问题。

第三节 制造资源计划(MRP 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

MRP II系统建立在两个假设的基础上,一是生产计划是可行的,即假定有足够的设备、人力和资金来保证生产计划的实现;二是假设物料采购计划是可行的,即有足够的供货能力和运输能力来保证完成物料供应。 MRP II系统是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组织生产及一系列管理活动的。 MPRⅡ的管理特点

从一定意义上讲,MRPII系统实现了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在企业管理方面的集成,并能够有效地对企业各种有限制造资源进行周密计划,合理利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 计划的一贯性与可行性 ? 管理的系统性 ? 数据共享性 ? 动态应变性 ? 模拟预见性

? 物流、资金流的统一

第五节 企业资源计划(ERP)

企业资源计划(ERP)在MRPⅡ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向内、外两个方向延伸,向内主张以精益生产方式改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向外则增加战略决策功能和供应链管理功能。ERP管理系统除了具有MRPⅡ的计划和控制功能,还包括以下子功能系统: ⑴支持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战略经营系统。 ⑵全面成本管理系统。 ⑶敏捷后勤管理系统。 ERP的经营理念: ⑴采用精益生产方式。

⑵实现全球大市场营销战略与集成化市场营销。 ⑶新的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管理模式。 ⑷ERP的内容在发展。

第三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第一节 数据处理

2

指针是存放有与节点有关的地址

数据文件是为某一目的而形成的同类记录的集合,记录是文件中数据组织的基本,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数据项又是数据处理的最小单位。

索引文件是指为了便于检索,除文件本身以外,另外建一张指示逻辑记录和物理记录之间对应关系的索引表,这类包括文件数据区和索引两大部分 记录中能唯一的标识该记录的数据项称为主键,还可能把其他能够鉴别记录的数据项定义为副键 数据处理的目的:

1、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送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

2、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部分数据,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以作为行动和决策的一句;

3、利用计算机科学地保存和管理经过处理(如校验、整理等)的大量数据,以便人们能方便而充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

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1、数据收集;2、数据转换;3、数据的筛选;4、数据的组织;5、数据的运算;6、数据存储;7、数据检索;8、数据输出

第三节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系统是由计算机系统、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有关人员组成的具有高度组织的总体。 模型分为两个层次: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和数据模型(如网状、层次及关系模型) E-R模型 关系模型 第四节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介质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的分类:局域网(LAN)、广域网(WAN)、Tnternet(因特网、互联网)、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共享信道非为总线信道、卫星信道和无线信道。其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树形、环形等几种。 多媒体技术是指能够提供多种媒体包括语音、文本、音乐、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的 输入、输出、传输以及综合处理的技术,是改善计算机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交互关系 的方法和手段,它使计算机系统由单纯文字和数字处理进化为处理多种媒体的综合信息体统。

第四章 Web开发的基础技术

文件传输服务执行TCP/IP中的FIP传输协议,允许在计算机之间传送文件。提供FIP服务的计算机称为 FIP服务器。 www服务又叫万维网服务,是world(世界) wide(范围) web(网)的简称。 搜索引擎是Internet上的一种www服务器,它能在Internet中主动搜索其他www服务器中的信息并对其索引,将索引内容存储在大型数据库中,供用户查询。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第一节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制定MIS战略规划的作用: 1、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生产者),以节省信息系统的投资。 2、通过制订规划,找出存在的问题,正确地识别出为是实现企业目标MIS必须完成的任务,促进信息系统应用,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指导MIS开发,用规划作为将来考核系统开发工作的标准。

第三节 制订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

3

业务过程指的是企业管理中必要且逻辑上相关的、为了完成某种管理功能的一种活动,例如产品预测、材料库存控制等业务处理活动或决策活动。 矩阵中的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过程,并以字母U(USE)和C(CREATE)来表示过程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

诺兰阶段模型阶段:①初装②蔓延③控制④集成⑤数据管理⑥成熟⑦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否认增长因素。 意义:1、诺兰模型反映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并使信息系统的各种特征与系统生长的不同阶段对应起来从而成为信息系统规划工作的框架。

2、一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在能够转入下一阶段之前,必须首先经过系统生长的前几个阶段,因此,如果能够诊断出一个企业目前所处成长阶段,就能对它的战略规划提出一系列的限制条件和作出针对性的规划方案。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 ①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 ②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

⑴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以节省信息系统的投资。

⑵通过制定规划,找出存在的问题,正确地识别为实现企业目标MIS系统必须完成的任务,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⑶指导MIS系统开发,用规划作为将来考核系统开发工作的标准。

BSP法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也就是能够使信息系统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 CSF(关键成功因素法)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第四节 企业流程重组 企业流程(过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在逻辑上相关的业务活动。 企业流程重组是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企业当代关键的性能指标获得巨大的提高,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 企业流程重组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评价、系统运行与维护。 第五节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地策略和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⑴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⑵原型法 ⑶面向对象开发方法⑷CASE方法

原型法(Prototyping Method)是在系统开发初期,凭借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和系统主要功能的要求,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迅速构造出系统的初始原型,然后与用户一起不断对原型进行修改、完善,直到满足用户需求。

第六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的任务是: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地基础上,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最后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或称逻辑模型设计。 第一节 可行性分析和详细调查概述

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明确开发应用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包括:1、管理上的可行性;2、技术上的可行性;3、经济上的可行性;4、社会上的可行性。

4

可行性分析报告内容包括:1、系统简述;2、项目的目标;3、所需资源、预算和期望效益;4、对项目可行性的结论 详细调查的对象是现行系统(包括手工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目的在于完整地掌握现行系统地状况,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手机资料,为下一步的系统化分析和提出新系统地逻辑设计做好准备。 第二节 管理业务调查 设计一个新的信息系统,应首先进行组织的重新设计,应当把建立新系统看成是对组织的一种有目的的改变过程。 管理业务流程图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 第四节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的内容主要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 一个数据结构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也可以由若干个数据结构组成;还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组成。 第六节 系统化分析 业务流程的分析过程包括:1、对原有流程进行分析;2、优化业务流程;3、确定新的业务流程;4、确定新系统的人机界面。

成批处理的特点是费用较低而又可有效地使用计算机。

联机实时处理方式的特点是面向处理。 判断树: 逻辑方案的内容:⑴新系统的业务流程。 ⑵新系统的数据流程。 ⑶新系统的逻辑结构。

⑷新系统中数据资源的分布。 ⑸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 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的任务: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怎样做”的问题。

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有:⑴总体设计。

⑵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 ⑶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⑷数据存储设计。

⑸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

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为了方便计算机处理,一般用数字、字母或 它们的组合来表示。

代码种类:⑴顺序码 ⑵区间码 ⑶记忆码 第三节 功能结构图设计 所谓功能结构图就是按功能从属关系画成的图表,图中每一个框称为一个功能模块。

模块化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思想,这种思想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一些规模较小、功能较简单的、更易于建立和修改的部分。

第五节 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器、扫描仪、麦克风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

5

概念结构设计应在系统分析阶段进行。 数据流程图和信息流程图关系、差异 非常重要 信息系统流程图是以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为基础绘制的。 数据流程图:全部处理过程 信息系统流程图:不包含人工处理部分,从数据流程图转换而来,每一个数据模块整合。 数据流程图和信息系统流程图之间的差异并非仅在于符号的改换,信息系统流程图表示的是计算机的处理流程,而并不像数据流程图那样还放映了人工操作那一部分。 系统设计报告包括:⑴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⑵代码设计方案

⑶输入和输出设计方案 ⑷文件设计方案 ⑸程序模块说明书

第六节 制订设计规范

为了将来在系统的使用、操作和管理上不致造成极大的混乱,应尽早从系统地角度,全面考虑,切实制订好设计规范,即对系统内程序、文件和处理方法等予以统筹命名,统一标准。

第七章 数据存储设计

实体即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对象或事物。实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或抽象的概念,可以指事物本身,也可以指事物之间的联系,如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部门等都可以是实体。 联系方式包括: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关系模型应用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等数学理论来处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关系。 主码是指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的值唯一地标志了一个元组。 域是指属性的取值范围。

关系模式是指对关系的描述,用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n)来表示。 对于关系之间的联系则通过相容(来自同一域)的属性表示。

第一范式:属于第一范式的关系应满足的基本条件是元组中的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割的数据项。 第二范式:指的是这种关系不仅满足第一范式,而且所有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其主码。

第三范式:指的是这种关系不仅满足第二范式,而且它的任何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任何关键字。 数据库设计步骤:用户要求分析(系统分析(详细调查))、概念结构设计(系统分析(逻辑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系统设计)、物理结构设计(系统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应在系统分析阶段进行。任务是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简称概念模型)。

第八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

第二节 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的目标:1、可维护性;2、可靠性;3、可理解性;4、效率 程序和系统调试阶段:

一、程序调试

㈠代码测试 ㈡程序功能测试

二、分调(功能调试) 三、总调(能行性联调)

6

㈠主控程序和调度程序调试 ㈡程序的总调 四、特殊测试 第五节 系统切换、运行及维护

系统切换:1、直接切换法;2、并行切换法;3、试点过渡法

*考试一般以上述内容为主要内容,以下浏览式观看有些许涉及,详细于下星期二分析*

九章 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 第十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

业务外包是将组织的一些非主业业务或工作承包给外部的专业公司,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网络计划法是用网状图标安排与控制各项活动的方法,一般适应于工作步骤密切相关、错 综复杂的工程项目的计划管理。

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工作计划分为:

第一层次按开发阶段安排,用作总体进度的控制。该层次宜采用甘特图。

第二层次按各开发阶段或子项目的工作步骤安排,以便能在细节上安排人力,对项目进度进行控制。该层次宜采用网络计划方法。

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⑴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⑵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 ⑶系统的适应性维护

文档是记录人们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书面形式的文字资料,信息系统的文档即是描述系统 从无到有整个发展与演变过程及各个状态的文字材料。

信息系统的安全是为防止有意或无意的破坏系统软硬件及信息资源行为的发生,避免企业 遭受损失所采取的措施。

信息系统的保密是为防止有意窃取信息资源行为的发生,使企业免受损失而采取的措施。 系统性能品评价指标: (一)系统性能指标

⑴人机交互的灵活性与方便性。

⑵系统响应时间与信息处理速度满足管理业务需求的程度。 ⑶输出信息的正确性与精确度。

⑷单位时间内的故障次数与故障时间在工作时间中的比例。

⑸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调整、改进及扩展、与其他系统交互或集成的难易程度。 ⑹系统故障诊断、排除、恢复的难易程度。 (二) 直接经济效益指标 (三) 定性效益指标 第十一章 决策支持系统

DSS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 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两库结构由数据库子系统、模型库子系统和对话子系统形成三角形分布的结构。 DSS具有专用DSS、DSS生成器与DSS工具等三个层次。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类型:⑴决策室 ⑵局域决策网 ⑶虚拟会议 ⑷远程决策网 第十二章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指实现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 电子商务的分类:⑴企业对企业

7

⑵企业界对消费者 ⑶企业对政府

电子数据交换是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商务交易文件用标准的格式以电子方式在计算机之间 自动进行传送,它是电子商务的基础,也是电子商务系统的雏形,当时被称为EDI的 电子商务,其软件是计算机,软件则包括EDI标准。

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 间有效流动和有效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管理过程。

第三方物流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新型物流组织形式,其特点是物流服务由商品 供方和需方之间的第三方提供。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于互联网的特性来实现一定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手段。它以现代营销理论为基础,以开拓市场、增加盈利为目标,利用因特网的技术和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的经营过程。

网络营销的特点:⑴全球化 ⑵互动性 ⑶个性化 ⑷高效性 ⑸经济性 网络营销的策略:⑴产品策略 ⑵定价策略 ⑶渠道策略 ⑷促销策略

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⑴在指导思想上要明确:电子商务系统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 ⑵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

⑶完善适应电子商务的法律体系。

⑷探索和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征税方案。 ⑸加快人才培养。

8

管理信息系统(此部分不需要看,如果以后用上可参考,本次考试不适用)

一、填空题

1、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2、《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将管理信息系统定义为是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3、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要素是(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

4、从概念上看,管理信息系统由四大部件组成,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

5、根据处理的内容及决策的层次来看,我们可以把管理信息系统看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从纵向来看,这个结构可以按管理组织的层次分为(战略计划层)、(管理控制层)、(执行控制层)等三层;从横向来看,又可以按管理职能划分为销售市场子系统、生产子系统、后勤子系统、人事子系统等。

6、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知识库)、(推理机)、(咨询解释器)等。

7、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可以总结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两个最主要的内涵,一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数据系统);二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

8、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是把人包括在内的人机系统,因而它是一个管理系统,是个(社会)系统。 9、一个管理系统可以用(功能/层次)矩阵来表示。

10、管理的五大职能是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11、总体来看,管理活动就是(管理的主体)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与作用的过程。

12、构成一个管理系统的两个基本部分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而建立它们之间联系的纽带是(信息)。 13、通常把管理分成三个层次,即(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

14、决策是管理的基本任务,一般具有三种类型,即(结构化决策)、(半成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

15、现代化管理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和(管理人才现代化)。

16、管理组织按层次和幅度的关系,可分为(高型结构)和(扁型结构)。

17、管理系统中,信息的产生和流动是伴随着(管理活动)中有关人、财、物的变化而出现的。 18、决策者是通过(收集)和(控制)信息而达到控制管理系统的目的。 19、按来源可将信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20、按作用可将信息分为(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干扰信息)。 21、信息在时间上的转移称为(存储),在空间中的转移称为(通信)。

22、信息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收集)、(传输)、(加工)、(储存)、(维护)和(使用)等几个阶段。 23、原始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信息的有效利用。 24、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物质和能量。

25、信息存储也属信息的(积累),这在管理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 26、对于公用信息在有能力的条件下应(集中)存放。

27、信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使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转移。 28、信息在时间上的转移称为(存储)。 29、信息在空间中的转移称为(通信)。

30、信息是经过加工的,能对接受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 31、系统可以是(抽象的)或(物理的),可以是巨大的或渺小的。

32、系统是由若干互相联系的事物结合的具有(整体功能)和(行为目标)的统一体。 33、组成系统的各个事物或部件称作系统的(元素)。

34、系统内各元素的关系有些是(静态稳定的),有些是(动态变化的)。 35、系统从外界接受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称作(系统的输入)。

36、信息系统集成分为三个阶段(系统的培训)、(集成设计)、(系统应用)。 37、相对于系统内部而言的系统外部环境,简称(系统的环境)。 38、数据检测一般由(工人)和(计算机)共同完成。

9

39、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原型法)。

40、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就是从(问题提出)、(开发班子组成)、(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评价)的全部过程。

41、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的英文缩写是(CASE)。

42、系统从产生、发展到报废的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期),它通常划分为五个阶段(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

43、系统开发的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任务,并需产生(一定规格的文档资料)交付下一阶段。 44、系统的生命期模型通常被称作(瀑布模型)。

45、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用(原型)来形象地表示系统的一个早期可运行版本。 46、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的英文缩写是(OO),它起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47、系统设计阶段通常分成两步一是(总体设计),二是(详细设计)。

48、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系统),系统开发过程是一个涉及到(技术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49、与一般的工程项目相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有着特殊的(困难)。

50、信息系统规划是信息系统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也是现在管理系统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51、信息系统规划可划分为两部分:(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

52、开发方式的选择主要应该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条件)而定,并无绝对的(最优的开发方式)。 53、国外现代企业普遍设置CIO这个职位,即(企业信息主管)。

54、系统总体需求分析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和具体要求的阶段。 55、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不但哟安全有(备份)功能,还应有(恢复)功能。 56、可行性研究也称(可行性分析),包括(可能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 57、总体规划是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实施而编制(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58、系统分析也称为(新系统逻辑设计)阶段。

59、系统分析的目的是将(用户的需求)及其(解决方法)确定下来。

60、系统分析的三个主要步骤依次是(详细调查和分析用户需求)、(确定初步的逻辑模型)、(编制系统分析报告)。 61、建立管理信心系统必须知道当前系统的(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和(组织机构之间的隶属关系)。 62、通常用(组织结构图)来反映组织机构的调查和分析结果。

63、功能结构调查的任务是要了解和确定(功能结构)纸浆的关系,通常用(系统功能体系图)来表示。 64、现行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文档、单据等,它们是信息或数据的(载体)。 65、现行系统中的各个(薄弱环节)应该引起开发人员的充分注意。 66、(分解)和(抽象)是结构化分析方法中解决复杂问题的两个基本手段。 67、如果数据流的组成很复杂,可采用(自顶向下),(逐点分解)的方式来表示。 68、新系统逻辑模型是指新系统拟采用的(管理模型)和(信息处理方案)。

69、新系统逻辑模型不同于(计算机配置方案)和(软件结构方案)等实体方案。70、(新系统逻辑方案)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最终成果,是(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的依据。

71、系统设计首先是(总体结构)的设计,然后是(详细设计)。] 72、系统的可变性是指允许系统被(修改)和(维护)的难易程度。

73、为了提高系统的可变性,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过程中始终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的方法。 74、衡量系统可靠性的指标是(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平均维护时间)。 75、系统的安全性是指系统的(保密功能)和(防病毒)功能。

76、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单系统的划分)、(模块结构设计)、(网络设计)、(网络和设备的配置)等。 77、(模块)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它的特点是可以组合、分解和更换。

78、(代码)是用来表示事物名称、属性和状态等的符号,是人和机器的共同语言。 79、系统设计就是根据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 80、所谓实施是指将(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实现。 81、程序设计的任务是为新系统(编写程序)。

82、对系统进行测试是不可缺少的,这是(系统质量)的关键步骤。

10

83、测试阶段要考虑的基本问题是(经济性)。

84、测试包括三个方面,即(设计测试用例)、(执行被测试程序)、(分析执行结果并发现错误)。 85、经验表明,在测试阶段单凭审查并不能发现全部(差错)。

86、所谓测试用例是以发现错误为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组(测试数据),包括预定要测试的功能,应该(输入的测试数据)和(预期的结果)。

87、对用户进行必要的(培训)是在系统转换之前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88、需要进行培训的人员有三类:(事务管理员)、(系统操作员)、(系统维护人员)等。 89、系统运行阶段的工作包括(系统维护)、(系统评价)和(系统日常运行管理)。

90、系统维护是指在管理信息系统交付使用后,为了改正系统中存在的错误以及(满足用户新的需求)而修改系统的过程。 91、系统是否能被很好的维护,可用(系统的可维护性)指标来衡量。 92、可维护性是所有软件都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93、维护应该针对(软件配置),针对不应该只修改源程序代码。

94、为了避免片面性,系统评价通常由(开发人员)和(用户)共同进行。 95、有搞好系统的运行工作,首先要建立完备的(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96、软件系统的文档可以分为(用户文档)和(系统文档)两类。

二、单项选择题

1、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辅助)管理决策。

2、程序实际语言的发展通常可分为四个阶段,按顺序分别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4GL语言)。3、一般来说,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类型取决于(业务信息系统)。 4、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对象是(半结构化)的决策。 5、地理信息的英文缩写是(“GIS”)。 6、决策支持系统的英文缩写是(“DSS”)。 7、专家系统的英文缩写是(“ES”)。

8、(组织)是保证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是管理的重要问题。 9、一般说来,战略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非结构化)。

10、在进行管理部门划分时最广泛采用和常见的方法是(按职能划分部门)。 11、信息是经过加工的、对接收者有用的(数据)。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信息就是物质本身)。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信息可以被众多用户所共享)。

14、按照信息的用途可将企业信息分为以下三大类(经营决策信息、管理决策信息、业务信息)。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信息可以增加系统的不稳定性)。 16、系统的技术科学主要是(运筹学)。 17、系统内部的元素一般是(随机的)。

18、数据检测主要在哪个阶段进行(数据输入时)。 19、下列系统中最抽象的是(概念系统)。

20、在系统生命期中各阶段的工作量总量中,维护工作量占(67%)。 21、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文档资料是(可行性报告)。 22、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回答系统(干什么)的问题。 23、程序设计应该属于(系统实施)。 24、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中(首要任务)。

25、一般而言,新系统对当前管理方式影响(较大)。 26、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及实施的最高机构是(领导小组)。 27、管理信息系统的事务管理功能的最终目标是(无纸化作业)。 28、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第一个正式文档是(可行性报告)。 29、在可行性报告批准以后,接下来的工作是进行(系统分析)。 30、数据流是通过(物流)而产生的。

11

31、反映数据流在系统中流动情况的图是(数据流图)。 32、数据流图中表示数据外部来源的符号是(数据源)。 33、系统设计主要解决(系统怎样去干)。

34、处理能力是指(单位时间内处理的事务个数)。 35、目前最常见的系统划分方法是(按职能划分)。 36、网络设计的目的是(如何配置和选用网络)。

37、在系统逻辑模型中定义的处理功能可视为(逻辑模块)。 38、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强)。

39、数据库设计的具体内容是指建立(关系数据库结构)。 40、设计测试用例最困难的问题是设计测试的(输入数据)。 41、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英文缩写是(SP)。 42、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英文缩写是(OOP)。

43、从程序的逻辑结构人手进行测试的方法是(白盒测试)。

44、经济效益评价中,提高管理效率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间接效益)。 45、以下哪种系统转换方式的风险较小(平行转换)。

46、统计资料表明,软件系统的故障大部分发生在(系统转换阶段)。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是一个人机系统)、(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是一个数据系统)。 2、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概念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硬件结构)。 3、下列哪些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新形式(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集成生产系统)。 4、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有(数据处理功能)、(预测功能)。

5、下列哪些属于职能子系统(销售市场子系统)、(生产子系统)、(人事子系统)。 6、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形式有(星形)、(环形)、(总线形)。 7、管理的基本要素有(管理主体)、(管理目标)。 8、管理的职能包括(协调)、(指挥)。

9、以下哪些内容属现代管理范畴(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现代化)、(管理人才现代化)。 10、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信息与能量息息相关)、(信息具有知识的本性)、(信息可以被共享)。 11、信息的性质有(相对性)、(普遍性)、(变换性)、(有序性)。 12、按信息的来源,可将信息分为(外部信息)、(内部信息)。

13、管理信息按层次划分为(战略决策信息)、(管理控制信息)、(作业操作信息)。

14、信息系统给组织带来的变化有(自动化)、(业务流程合理化)、(业务过程再设计)、(业务过程的异化)。 15、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将系统分为(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16、从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角度,可将系统分为(概念系统)、(逻辑系统)、(物理系统)。 17、按查询的条件可分为(简单条件查询)、(复合条件查询)、(模糊查询)。 18、最简单的系统模型应包括(输入)、(输出)、(处理)。 19、开放系统的输入是(随机的)、(不确定的)。

20、总体规划中的统一协调任务主要指(协调各分系统关系)、(协调与外部系统间关系)、(协调上下级间关系)。 21、总体规划组的主要职责是(提出总体方案)、(编制总体方案设计说明书)。 22、各分项组主要包括(数据库组)、(网络与通令组)、(标准和文档组)。 23、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输入功能包括(手工录入)、(新旧系统间数据转换)。 24、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交换功能包括(磁介质交换)、(网络交换)。

25、系统响应时间要求主要考虑(信息传送的实时性)、(信息处理的实时性)、(响应时间的长短)。 26、系统安全性要求体现在(软件安全性)、(数据库安全性)、(信息安全性)、(系统平台安全性)。 27、系统分析报告所确定的内容是(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的基础和依据。 28、一个企业所包含的流主要有(物资流)、(事务流)、(货币流)、(人员流)。 29、系统分析报告的三个主体是(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加工说明)。

12

30、新系统可能涉及的管理模型有(综合计划模型)、(库存管理模型)、(成本管理模型)、(生产计划管理模型)。 31、结构化分析方法的特点有(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分解与抽象结合)。 32、数据条目通常包括(数据流名)、(别名)、(组成)、(注释)。

33、结构化语言的基本逻辑结构包括(顺序结构)、(循环结构)、(选择结构)。 34、系统的总体设计是(宏观上的设计)、(总体上的设计)、(总体上的规划)。 35、总体设计的内容包括(系统划分)、(模块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 36、详细设计的内容包括(处理过程设计)、(输入输出设计)。

37、一个模块应具备的要素有(输入输出)、(处理功能)、(内部数据)、(程序代码)。 38、模块的特点有(组合性)、(分解性)、(更换性)。

39、模块结构图是结构化设计中描述系统结构的(图形工具)、(文档)。 40、一个系统的模块结构图一般有(变换型)、(事务型)等标准形式。 41、模块结构图的基本符号有(模块)、(调用)、(数据)、(控制信息)。 42、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模块间尽可能(独立)、(简单)。 43、用户界面设计属于(系统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

44、衡量编程工作质量的指标有(可靠性)、(可读性)、(可维护性)、(规范性)。 45、选择程序设计语言应该考虑的问题有(数据管理能力)、(交互功能)、(可移植性)。 46、测试的目的在于(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错误)、(提高程序质量)。 47、测试的方法有(白盒测试)、(黑盒测试)。

48、系统软件文档的管理一般包括(软件配置的管理)、(维护文档的管理)。

49、运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系统操作规程)、(系统安全保密制度)、(系统修改规程)。 50、新数据的录入或存储数据的更新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校验)、(数据录入)。

51、系统经济效益评价中的直接经济效益指标有(一次投资)、(运行费用)、(年生产费用节约额)、(机时成本)。 52、衡量管理信息系统质量的指标有(实用性)、(先进性)、(完整性)、(性能效益综合化)。 53、分段转换通常可采用的策略有(按功能分段)、(按部门分段)、(按机器设备分段)。

四、问答题

1、简述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

答: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2、请简要说明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答:管理信息系统首先是一个信息系统,因此它具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管理信息系统又具备它特有的预测、计划、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 3、请说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式的结构的含义。

答:根据处理的内容及决策的层次来看,我们可以把管理信息系统看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由于一般的组织管理均是分层次的,例如分为战略计划、管理控制、运行控制三层,为它们的信息处理与决策支持也相应分为三层,并且还有最基础业务处理(打字、算账、造表等工作)。由于一般管理均是按职能分条的,信息系统也就可以分为销售与市场、生产、财务与会计、人事及其他等。一般来说,下层的系统处理量大,上层的处理量小,所以就组成了纵横交织的金字塔结构。 4、简述人机系统的概念。

答:人机系统,机器包含计算机硬件、软件(软件包括业务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及各种办公机械及通信设备;人员包括高层决策人员、中层职能人员和基层业务人员。所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一个社会系统,其次是一个社会和技术综合的系统。系统设计者应当很好地分析,什么工作交给计算机做比较合适,什么工作交给人做比较合适,人和机器如何联系,从而充分发挥人和机器各自的特长。 5、简述一体化集成系统的概念

答:MRP-II是一套适合于制造行业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其中生产计划MPS和物料需求规划MRP是其核心的功能。借助产品和部件的构成数据、工艺数据和设备状况数据,将市场对产品的需求转变为对加工过程和外购原材料、零部件的需求,用计算机完成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规划、能力平衡规划、采购和库存控制、生产成本核算等,从而实现了对企业复杂的生产过

13

程的一定意义上的优化科学管理,从管理角度确保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因此MRP-II的特点是(1)MRP-II系统是一个一体化集成系统,它把企业中的各个子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财务与生产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尤其密切。(2)MRP-II系统的所有数据来源于企业的中央数据库,各个子系统在统一的数据环境下工作。(3)MRP-II系统具有模拟仿真功能,能根据不同的决策方针模拟出各种未来将会发生的结果。因此它是企业上层管理机构的决策工具。 6、请简述管理的四个基本要素。

答:从管理的定义可以看出,管理是一项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人们一般认为它具有四个基本要素:(1)管理主体,即管理者。(2)管理客体,即管理对象。(3)管理目标,即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4)管理职能和手段。 7、什么是组织?

答:组织就是围绕一个共同目标,人们进行分工协作的过程以及由此建立的一种职权结构形式。作为过程,组织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向各个成员分配工作,统一各种行为的动态活动;作为结构,组织是把动态活动中有效合作的相互关系相对静止而形成的静态模式。 8、组织有哪些特征。

答:(1)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正如有的管理学家所强调的,组织是靠共同目标联系起来,是为了达到共同目标的人所组合起来的形式。(2)组织起源于共同劳动,作为人类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群体活动的产物,它的基本特征是信息交流和协作配合。(3)组织作为有目的的合作系统,都是一种有序的权责角色结构形成,每个人在其中都有明确的职权、职责和组织关系,即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 9、简要说明组织的构成要素?

答:(1)人员。人既是组织中的管理者,又是组织中的被管理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组织系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2)岗位职务。明确每个人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相应的职务,便可形成一定的职务结构。(3)职责与权力。不同职务的人须承担不同的责任和行使不同的权力,以达到指挥、控制、和协调的目的。(4)信息。管理组织内部与外部的联系,主要是指信息联系。只有信息沟通,才能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转。(5)目标。目标是构成组织不可缺少的要素,任何组织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否则就不成其为组织。 10、请说明管理层次与幅度的含义。

答:管理层次通俗一点讲,就是指管理组织划分为多少个等级。管理幅度指一名上级管理人员直接管理下级人数的多少,也称“管理宽度”。 11、信息具有哪些属性?

答:(1)普遍性。(2)相对性。(3)转移性。(4)变换性。(5)有序性。(6)动态性。(7)可转化性。 12、简述管理信息的特点?

答:(1)信息来源的分散性。(2)信息量大且多样性。(3)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4)信息的发生、加工和使用时间、空间上的不一致性。(5)信息的非消耗性。 13、请简要说明信息处理过程?

答:为了满足管理者的需求,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大量的信息处理工作。虽然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在具体内容和侧重点上很很大差别,但是基本都包括信息的收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信息储存、信息的维护、信息使用等处理过程。 14、简述信息处理的特点?

答:信息处理的特点有(1)及时性。信息处理的及时性是指在所要求的饿时间内记录、加工并提供管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2)准确性。信息处理不仅要及时,而且要求准确、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运动状况。(3)适用性。为管理决策提供的信息,不但要及时、准确,而且还要适用。(4)安全性。是指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信息不讳被破坏、丢失或被无关人员窃取。(4)经济性。由于信息处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处理复杂并且投资较大的工作,因此,对系统处理的方法和手段等问题都必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要考虑系统的投资效益,作到投资少、收益大。 15、请简述系统科学的三个层次。

答:系统科学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科学,即系统学,它主要研究系统的普遍属、运动规律,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等;第二层是技术科学,主要研究系统共性问题的技术理论,如最优化理论,目前系统的技术科学主要是运筹学;第三层是工程技术,系统的工程技术叫系统工程,它研究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技术。 16、简述系统的特性。

答:(1)系统的整体性;(2)系统的目的性;(3)系统的相关性;(4)系统的适应性。 17、简述系统的分类。

14

答:(1)按系统的复杂程度分为五大类①物理结构系统。②生物系统。③人类系统④社会系统。⑤宇宙系统;(2)按系统与环境关系分①封闭系统。②开放系统;(3)按系统的抽象程度分①概念系统。②逻辑系统。③物理系统。 18、用图形的方式说明系统的抽象模型。

答:图a表示最简单的系统模型,由输入、输出和处理三部分组成,处理是系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所必备的元素、结构和功能的综合描述。图b是带有反馈过程的系统,所谓反馈是指将系统的输出信息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返回到系统的输入端。 19、简述系统分解的目的。

答:系统分解的目的就是在表述和研究系统的过程中,通常要涉及到对系统的分解和处理。这是因为面队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我们无法通过一张图表把系统所有元素之间的关系表达清楚,这时要将系统按一定的原则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分解后的每个系统,相对于总系统而言,其功能和结构的复杂程度都大大降低。对于较复杂的子系统,我们还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解,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20、简述系统分解的原则。

答:(1)可控制性原则;(2)功能聚合性原则;(3)接口标准化原则。 21、简要说明什么是信息系统,其典型的数据处理有哪些?

答:信息系统是通过输入数据、加工处理、输出信息的过程,实现其目标的系统。

其典型的数据加工处理方式有(1)检测,即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检验,主要在数据的输入过程中完成。(2)转换,是指将数据和信息的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格式。(3)更新,有插入、删除和修改三种基本操作。(4)计算,即根据给定的数据和算法生成新的数据。(5)分组,即在一个数据文件中按指定的数据项将所有数据进行分类。(6)排序,即在一个数据文件中按某个数据项或组合数据项的值递增或递减排列。(7)查询,即从一个或数个相关联的数据文件中查找所需要的数据。(8)投影,即只输出数据文件中部分数据项的内容。

22、简述信息系统集成的概念和集成的三个层次。

答:系统集成就是为了达到系统目标将各类可利用资源进行有效地组织的过程。在信息系统领域,系统集成就是根据应用的需要,将硬件平台、网络设备、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及应用软件等组织成能够满足一定功能、具有优良性能的信息系统的过程。

系统集成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1)硬件集成,就是解决系统之间硬件的连通,如网络的互联问题,这是系统集成的最低层次。(2)软件集成,就是实现不同软件系统之间的数据和信息的交换,设计统一的接口规范,解决系统的兼容性,是系统集成的第二层。(3)信息集成也称数据集成,实现不同系统之间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减少数据的冗余度,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23、请简述系统开发方法的必要性,常用的开发方法有哪些?

答:系统开发方法的必要性是: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规模大、复杂程度高的人机系统,因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种硬、软件环境的支持,需要开发队伍中每个成员以及用户的通力合作。同时,为了取得开发的成功,必须要利用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必须对开发过程作严格的组织和管理。 常用的开发方法有结构化法、原型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 24、简述系统开发方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答:20世纪60年代,由于人们开发系统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可依,每个程序员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写代码,而且也没有什么说明性的文档,这就使得系统的程序很难被其他人读懂,后期的维护也很困难,于是人们开始注意研究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和工具。

20世纪70年代,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出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友好的语言和自动化编程工具的出现,使得开发方法又取得了进步,一种新的系统开发方法,即原型法产生了。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和面向对象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被提出和使用并获得了很大发展。20实际90年代至今,上述介绍的方法都在不同的系统中被应用,但由于这个时代特有的鲜明特征——网络的大规模使用,使得开发方法趋向于各种开发方法的综合应用。 25、请画出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模型,并说明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文档。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dr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