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先生的江村情节——纪念费孝通逝世一周年

更新时间:2023-07-29 23:2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936—2003年,中国的社会学家、学者费孝通先生对江村(即开弦弓村)进行了多达26次的深入访问,从《江村经济》到《乡土中国》,通过他的笔让世界知道了江村这个地处中国江苏省东南一隅的普通江南小村,在他逝世一周年之际,笔者做此文以怀念先生。

维普资讯

( ! f固@田囝

费孝通先生的江村情节一

纪念费孝通逝世一周年周德华(吴江新华化纤厂,江苏吴江 2 2 8 1 ) 52

摘要:1 6— 2 3年,中国的社会学家、学者费孝通先生对江村 ( 3 9 0 0即开弦弓村 )进行了多达 2 6次的深入访问,从《江村经济》到《土中国》乡,通过他的笔让世界知道了江村这个地处中国江苏省东南一隅的普通江南小村,在他逝世一周年之际,笔者做此文以怀念先生。

关键词:费孝通:江村;蚕桑中图分类号:F 2 . 46 8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 0— 0 ( 0 6 9 0 5— O 1 7 0 2 0 )0 - 0 1 0 3 2

费孝通先生,1 1年 1月出生于江苏吴江,1 90 1 5 9 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 1 6年公派进入英国伦敦 3 9经济政治学院学习,师从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

弓’。开弦弓是江苏省吴江震泽区的一个村。离京沪线上的苏州有 6k。我姐姐曾在这里开始她的“ 0m复兴蚕丝业”工作,她和这地方的关系已有 1,没有一家农民 0年不信任她。由她介绍,我可以得到很多方便……”(是时其姐费达生受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派遣,驻点推广科

1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其毕业论文 ( 98 3《江村经济(又译 (《中国农民的生活 ),被认为是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的一个里程碑。2 纪8 0世 代初他又率先提出 0年

学养蚕并发动乡民创办蚕丝改进社和农村合作丝厂)也就是从那时起,费孝通开始对蚕桑丝绸事业产生兴趣。他在《江村经济》一书中,单列一章 (第十二章 )阐述蚕丝业,占全书篇幅的十分之一强。在这一章的开头,费先生指出“蚕丝业是村里居民的第二主要收入来源”而“民从事家庭蚕丝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农 (江村经济》1 1,江苏人民出版社,18年 )《 4页 9 0。作者

“苏南模式”“州模式”“江模式”和针对不同形态温珠的经济区域进行类型研究的方法。“学而优则仕”,先生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的领导,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

会名誉主席,2 5年 4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 9 0 0 5岁。一一

编者注

细致观察村里的养蚕和手工及机械缫丝过程,面对有时“蚕丝价格的急剧下跌迫使人民接受对传统丝业的某些改革。”费先生响亮地提出“通过引进科学的生产技术和组织以合作为原则的新工业来复兴经济。他热情支持江苏”女子蚕业学校和区、当局在村里实行变革,村使开弦弓村成为当年蚕丝改革、农村工厂和合作事业的三重楷模, 引得了国内外社会学、经济学、作学界的注目。合

13年末,青年社会学者费孝通在广西大瑶山作民 95族调查时,不慎出了意外,自己受重伤,新婚 1 8 0

天的妻子王同惠为救他而罹难。翌年夏费孝通伤痛之余应姐姐费达生之邀,来到了江苏省吴江市七都镇庙港开弦弓村,是费孝通先生第一次跟开弦弓村的接这触。他耗时一个多月,一边治疗心灵和肉体上的创伤,一

边对开弦弓村及周边地区进行调查研究。 1 3年,他 98

2年后即 15年,费孝通先生重访江村,对比前后 0 962年,费先生觉察到蚕茧减产,蚕农收入减少的现状并 0

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其毕业论文就是对开弦弓村的调查——《江村经济》,这篇论文被认为是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的一个里程碑。从此,“江村”(孝通先生给费开弦弓村取的学名)为全世界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成一

找到原因,最为可惜原来的“丝厂在沦陷期间给敌人拆成了平地”,以致村里出产的蚕茧不能就地消化利用。行文至此,先生提出“在农村里,也就是在原料出产地建立的小型轻工业工厂,在今后是不是还有出现的可能和必要?”他列举了种种好处,如“投入产出的角度从看,把加工业放在原料产地,有很多便宜,明显会降低成本”“,小型工厂还是促进农村改进技术的动力,废弃物有不少又是农业的好肥料,工农业就成了互相辅助、互相推动的伙伴。乎费先生当年的这些想法, 如具体建议开弦弓村恢复合作丝厂等,火候尚未到,反而招来一顿无情批斗。重访江村表述的务实观点所引起的风暴,使他陷入灭

个窗口,也让费先生与江村结下了一生之缘。从 13 96

年他的第一次访问到 2 0年春天他坐着轮椅的最后一次 03访问,费孝通先生先后 2 6次访问了江村

。 他事后在《江村通讯》中回忆当时之所以选择江村的情景时说:“……选择对象时,还要考虑到入手工作

的方便问题。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必须选择一个我一去立刻可以开始工作的区域。因之,我决定来‘弦开-收稿日期:2 0—0— 6 0 6 4 2作者简介:周德华 ( 1934一史的研究工作。 )男,主要从事丝绸经济,

顶之灾,丧失了 2 年的学术生命。 0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d2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