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现状分析

更新时间:2024-05-28 23: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现状分析

[摘要]:加强科研经费绩效管理,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是高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对高校科研经费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是未来高校审计的发展方向。本文着重从科研经费绩效审计的内容出发,分析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现状,初步探索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对当前科研经费绩效审计工作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科研经费;绩效审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一、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审计现状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经历了从小到大、从粗放到精细,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的管理模式。但目前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执行及支出管理不严格、绩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首先是预算控制比较薄弱,冒领劳务费、虚假发票报账等现象。 1.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不规范、费用支出控制乏力

首先是预算项目不明细,编制粗糙,预算不够,其次是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对于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会议费、办公费、交通费、培训费等,没有严格的控制标准,及时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难于实质性控制,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 2.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责任不明确

一般情况下,高校科研管理涉及科研处、财务处和审计处这三大部门,以下图来阐释三部门间的关系:

图1 三大部门关系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高校审计处、科研处、财务处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关系。科研处负责科研项目申报、登记、组织结题验收评比等;财务处负责对科研资金进行管理,包括预算和决算,科研费用的稽核和报销;审计处负责对科研资金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但是,高校的三大部门并没有对科研经费在科研项目的实际应用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责任划分,缺乏资金绩效管理制度。 3. 缺乏过程审计及内部监督

在科研项目进行的过程中,科研资金的每个使用之处都应该有审计部门的跟踪,过程审计在高校科研资金使用的全过程中都应该公开透明,不存在任何隐匿资金的行为,做到结题并结账。但目前对科研资金的管理和报销,财务部门只认报销清单,至于报销的内容是否真正用于科研项目就不可而知了。

一、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内涵

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理论,源自于政府绩效审计的“3E”理论。经济性,即科研经费的投入成本最小化,使用效果最大化。效率性,即最大化的使用科研经费,使得科研项目结题时间最短化。效果性,即科研资金最优化配置,使科研

项目发挥最大利用价值[1]。所以,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就是通过绩效审计的手段来衡量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达到经济、效率、效果,使科研经费达到效益最大化,真正实现其利用价值。

二、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研究现状

科研经费反映了国家或者地区对科研的重视程度。高校作为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发展科学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标杆。据财政部科技经费数据统计,就2008年-2013年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由390.2亿元增至856.7亿元,实现了翻倍以上的增长,高校科研人员投入也由2008年的28.4万人增至33.9万人[2]。

在实际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高,高校科研经费的产出绩效不容乐观,审计署的审计结果发现,科技部2010年度99个尚未结题的项目有很大一部分存在未按相关规定执行开支范围、未经批准随意扩大或缩小预算、以假发票套取科研经费以及年终突击花钱等现象。所以,加强科研经费绩效管理,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是高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近年来,我国不少学者对科研经费绩效审计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进行了积极探索。在理论研究方面,将运筹学、系统工程以及数学方法引入到机构评价领域,辅助体系设计中指标筛选与权重问题;在实践研究方面,王会金[3](2010)认为应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冯军宝、李延喜、李建明(2012)

提出了基于多属性分析的高校科研经费全成本计算模型。结合实际情况对科研项目和间接成本对象进行分析,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出科研经费管理成本分摊模型。通过实证数据分析,权值和多属性的协调,更准确、合理的核算科研经费成本。伍清[4](2014)从资源配置和产出效应角度提出运用科研成果评价法对科研经费进行绩效审计。孙敏[2](2014)基于2012年9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产出的情况,对内部审计质量与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绩效的关系入手,通过设计相关模型,以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作为被解释变量,以高校内部审计质量作为解释变量,以学校的规模、历史、类型、地理位置为控制变量构建研究模型,验证了内部审计质量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绩效的提高有显著的营销,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部门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绩效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科研经费绩效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为科研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然而,如何能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建立适合科研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绩效评价体系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初步探索

绩效评价是由绩效指标组成,具体到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绩效指标就是指高校的科研产出(论文数、专著数、获奖情况等、技术转让收入、科研成果应用率等),总体来说,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组织部门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所进行

的综合性评价。

我国对科研经费评价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90年代初,科研经费绩效是指单纯的定量分析,包括论文、专利、获奖等。到20年代初,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开始应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将论文质量、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次数等因素作为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指标。2005年至今,对科研经费绩效的研究逐渐增多,而对绩效的考核也融入了科技创新能力、研究工作的性质等前沿性指标。

通过对绩效评价理论的分析,本文将高校科研经费的产出效果(科研项目的完成情况、获奖情况、论文专著的数量以及技术转让的收入等指标)作为衡量科研工作成效的主要指标。

四、建议及措施

内部审计部门担任了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者,对科研经费使用的效益进行审计和监督。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有效的规范科研经费使用过程,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科研项目立项标准,监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费使用,督促科研管理部门以及课题负责人管好用好科研经费。

1. 应当提高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能力,对现有的审计人员进行更高层次的培训以及招收特殊相关专业的审计人才,保障高校内部审计成员的质量。

2. 注重对科研经费审计全过程的把控,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

制审计。对高校现有科研管理制度、办法和基本情况进行调研,确定关键控制点,明晰审计轨迹,进行初步评价。有针对性地选择科研项目管理单位、课题组等,从收入、支出、实物资产、效益等几个方面对科研项目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实质性审计。

3. 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标准。主要依据科研项目在任务合同书中明确了各项技术、经济及社会效益指标,如论文发表数量、专著发表数量、技术转让收入、获奖项目数、高级职称科研人员、申请专利数等。具体需要获取项目结题成果的相关指标数据与任何合同书中约定的目标或指标进行比较而做出判断。最后编制审计报告,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等相关问题发表审计意见。

参考文献:

[1]郑国芳,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贵州,贵州财经大学.2014;

[2]孙敏,内部审计对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3]王会金,国外政府绩效审计评析与我国绩效审计战略[J],会计研究,2010(5):75-82;

[4]伍清,绩效审计视角下高校教育经费审计内容研究[J],内控与审计,2014(1):53-54.

制审计。对高校现有科研管理制度、办法和基本情况进行调研,确定关键控制点,明晰审计轨迹,进行初步评价。有针对性地选择科研项目管理单位、课题组等,从收入、支出、实物资产、效益等几个方面对科研项目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实质性审计。

3. 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标准。主要依据科研项目在任务合同书中明确了各项技术、经济及社会效益指标,如论文发表数量、专著发表数量、技术转让收入、获奖项目数、高级职称科研人员、申请专利数等。具体需要获取项目结题成果的相关指标数据与任何合同书中约定的目标或指标进行比较而做出判断。最后编制审计报告,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等相关问题发表审计意见。

参考文献:

[1]郑国芳,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贵州,贵州财经大学.2014;

[2]孙敏,内部审计对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3]王会金,国外政府绩效审计评析与我国绩效审计战略[J],会计研究,2010(5):75-82;

[4]伍清,绩效审计视角下高校教育经费审计内容研究[J],内控与审计,2014(1):53-5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cu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