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作业——维生素B6的性质、应用与合成

更新时间:2024-05-03 19:17: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维生素B6的性质、应用与合成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姓名:黄秋玲 学号:20102401149

摘要:维生素B6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本文对

维生素B6的性质、应用以及各种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其合成方法包括“吡啶酮法”、“噁唑法”、“炔基醚法”、“微生物法”,本文还对比了这几种合成方法的应用范围、方法优劣,并对维生素B6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维生素B6 噁唑法 Diels-Alder反应 环加成反应

正文:

1、维生素B6的性质

维生素B6是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的总称(如图1) , 因都属于吡啶衍生物, 也被称为吡多素。维生素B6在室温下为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 微溶于乙醇, 在氯仿中不溶或极微溶。在干燥环境或酸性水溶液中稳定, 但在碱性和中性水溶液中不稳定, 暴露于光和热时更不稳定, 其中吡哆醇要比吡哆醛和吡哆胺稳定得多。人体内的维生素B6在激酶作用下, 5位羟甲基可被磷酸化, 得到磷酸吡哆醇、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磷酸化作用是维生素B6在细胞内的重要储存方式, 3种磷酸化的产物在体内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2所示。

图1 维生素B6的化学结构式

图2 磷酸化的维生素B6在体内的相互转化

2、维生素B6的应用

在所有的B族维生素中,维生素B6是最神通广大的一种维生素:它是人体内140种左右酶的辅酶, 并且参与催化80多种生化反应。 另外,它在人体蛋白质的代谢、糖原的分解为葡萄糖以及脂类的代谢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人体内许多代谢反应不可或缺的指挥者, 被称为“人体建筑师”。

维生素B6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之一,它是人体内某些辅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多种人体的代谢反应,尤其是和氨基酸的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人体内维生素B6不足时,成人会表现为眼睛、鼻子和嘴周围的皮肤出现油脂,脂溢性皮炎,接着回向身体的其它部分蔓延;舌头红而光滑;体重下降;肌肉乏力;性情急躁,精神抑郁。婴儿则会表现为神经急躁,肌肉抽搐或是惊厥。当人体这些症状时,可在医嘱下服用维生素B6,能起到治疗的效果。

另外,维生素B6在妇产科上疾病中应用广泛——在妇产科中,维生素B6多用于高泌乳素血症、吃口服避孕药、妊娠剧吐、高血脂、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栓塞性疾病引起的反复流产等情况。

而维生素B6的超大剂量使用被用于人类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链状细胞性贫血、铁贮疫病、精神分裂症、吡哆醇反应性癫痫、哮喘等一系列疾病的治疗。随着人们对维生素B6作用机制研究的深入, 其生理功能越来越被重视, 已有多种含维生素B6的保健食品被开发出来。更为重要的是以PLP依赖酶作为靶点已成为新药设计的重要方向之一。例如: PLP依赖的鸟氨酸脱羧酶( ODC)是多胺生物合成中的第一个限速酶, 多胺与正常及异常增生细胞的快速增殖有关。ODC 基因的超表达可促使肿瘤细胞增殖, 抑制ODC 基因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的产生。同时ODC在肿瘤细胞中表达量很高, 因此成为治疗肿瘤药物的一个重要的靶标。基于此, 2007年, Gehring研究小组设计并合成了ODC 的抑制剂PLP-鸟氨酸先导化合物POB (图3), POB与目前ODC最好的抑制剂A-DL-二氟甲基鸟氨酸相比, 对

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更优异的抑制效果, 分子模拟表明POB 能有效结合人体ODC 的活性位点(图4) ; PLP依赖的L-丝氨酸脱水酶( SDH )催化L-丝氨酸产生氨和丙酮酸盐, 人体SDH 与非酮高氨酸血及肿瘤的产生密切相关, 目前人们已得到PLP-SDH 的晶体结构, 确定了PLP与SDH 活性位点相互作用的方式(图5), 这势必有助于研究SDH 催化机制, 并能指导新药的开发。

图3 POB的分子结构 图4 POB与人类ODC活性位点作用的模型

图5 PLP与人类SDH活性位点作用的模型

3、 维生素B6的合成方法

维生素B6包括了三种化合物: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这三种吡啶衍生物很容易进行相互转换,其结构如图6所示:

图6 维生素B6的结构

目前,市场上的维生素B6主要是以盐酸吡哆醇的形式出售,工业上通常以化学合成方法生产维生素B6。关于维生素B6合成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噁唑法”,其它合成方法则已被淘汰(如吡啶酮法)或是其它原因限制而无法进行工业化的生产(如炔基醚法、微生物法)。 3.1 吡啶酮法合成维生素

1939年,,Harris SA等合成维生素B6,该合成中应用的方法就是“吡啶酮法”,并且证明了合成的维生素B6和天然提取物具有相同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从此,世界各国均积极开展维生素B6的合成研究,促使维生素B6工业快速发展。

“吡啶酮法”以氯乙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取代、环合等反应合成维生素B6( 如图7所示)。在早期,化工合成工业并不发达,“吡啶酮法”被广泛采用,但该反应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反应的步骤长、收率低、设备腐蚀严重等。于是,至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吡啶酮法”逐渐被“噁唑法”所取代。

图7 “吡啶酮”法合成维生素B6的路线图

3.2 噁唑法合成维生素B6

由于吡啶酮法有太多的缺陷,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Firestone RA等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应用“噁唑法”合成了维生素B6。“噁唑法”合成维生素B6以N-甲酰丙氨酸乙酯为原料,经过环合后得到关键的中间体:4-甲基-5-乙氧基噁唑,然后将中间体与亲双烯体进行Diels-Alder反应,最后经转化处理得到维生素B6。该合成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原料易得、收率高等。该方法大大降低了维生素B6的生产成本,维生素B6的市场售价因此大大降低。

在我国,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就开展了应用“噁唑法”合成维生素B6的研究,周后元等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了合成方法的改进,避免了原工艺中五氧化二磷的使用,总收率较“吡啶酮法”收率提高近一倍,推向生产后收率达47%,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维生素B6工业的发展。目前,改进的“噁唑法”已成为国内维生素B6工业合成的通用方法(如图8 所示)。

图8 “噁唑法”法合成维生素B6的路线图

关于“噁唑法”法合成维生素B6的反应机理,研究发现中间体与亲双烯体进行Diels-Alder加成反应生成两种非对映体,这两种化合物(内型/外型)在酸、水催化作用下进行芳构化重排,首先进行氧桥的质子化,然后在水的作用下氧桥断裂生成二羟基化合物,再在酸性条件下的脱水和乙醇,经芳构化为吡啶环。

加成物芳构化过程反应机理推断如图9所示:

图9 加成物芳构过程机理推断

显然,与“吡啶酮法”相比,“噁唑法”有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一定不足。例如噁唑中间体合成过程中用到有毒溶剂苯和强腐蚀性的三氯氧磷,维生素B6粗品精制工艺较为复杂等。针对这些缺陷,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

罗氏( 上海) 维生素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研究,采用溶剂替代技术,革除丙氨酸酯化阶段带水剂苯,开发了国内首条无苯维生素B6生产工艺。新的无苯生产工艺减轻了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改善了操作条件,但由于替代溶剂价格相对较高,工艺复杂性增加,生产成本有所上升。

除传统的间歇法,噁唑中间体的合成也可采用连续法。在公开的专利中,德国巴斯福制药公司报导了一种噁唑中间体的连续合成工艺。该工艺以α-异腈基羧酸酯为原料,在一定压力下,经连续反应得到5-烷氧基噁唑,产率达95%以上,为工业噁唑中间体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在噁唑中间体与亲双烯体的Diels-Alder加成反应中,由于反应物的低活性,不得不采用较高的反应温度和相对大的反应物比例( 通常是亲双烯体过量) ,反应结束后再通过蒸馏的方式除去过量的反应物。这种做法不但造成蒸馏

过程中产物的破坏,而且带来巨大的能量消耗。基于这一情况,Ritter H 等利 用固相有机合成方法简化了这一分离过程。首先将亲双烯体接枝到聚合物链上,再与取代噁唑进行Diels-Alder加成反应。反应后经过滤、洗涤方式分离过量反应物,产物经酸性处理后得到了高纯度维生素B6。

在“噁唑法”传统生产工艺中,Diels-Alder 反应加成物Ⅱ向芳构物Ⅲ的转化是在盐酸-水-乙醇体系中完成的,该过程易生成吡咯类副产物,从而导致收率的降低。为进一步提高芳构反应的选择性,有专利报导采用醋酸等弱有机酸,并在接近无水条件下进行芳构,可以减少吡咯类副产物的产生,使获得维生素B6粗产品易于精制,提高了收率。

但是经过范卫东等研究发现,在无水体系中进芳构化反应,在该反应条件 下,虽然可限制副产物的生成,但由于Diels-Alder加成物转化率不高,实际上反而导致收率降低。研究发现,在芳构化过程中,产物析出可促进Diels- Alder加成物的转化,采用改进工艺合成维生素B6:以2-正丙基-4,7-二氢-1,3-二氧七环、4-甲基-5-乙氧基噁唑为原料,经Diels-Alder、芳构化和水解三步反应制得维生素B6。工艺改进后,由于Diels-Alder 加成物溶于石油醚而不溶于水,因此芳构化反应发生在油-水界面,同时生成的产物不溶于油-水两相而析出。芳构化反应发生在油-水界面,减少了常规混溶体系中未反应物料在酸性条件下造成的破坏,同时产物从体系中析出,促进了加成物的转化。芳构化反应结束后,加入盐酸使芳构物成盐溶于水相,从而可利用分层的方式除去石油醚,避免传统溶剂回收过程中物料的热破坏,从而提高了收率(总收率达81.6%)并节约了能耗。该工艺操作简单、能耗低,缩短了生产周期,适于工业化应用。

芳构过程中产生的杂质与维生素B6理化性质相近,不易除去,工业上通用的做法是经过多次活性炭脱色和重结晶进行精制。这种做法既延长了生产周期,又增大了精制损失。为提高维生素B6精制效率,范云鸽等尝试利用高分子大孔吸附树脂进行脱色。通过优选,树脂可重复使用6次以上,但维生素B6中离子性色素无法通过树脂吸附除去。Alois K等尝试通过提纯中间产物来简化产物的精制。在芳构化反应结束后,通过加入沉淀剂,使芳构物Ⅲ或其酸加成盐从体系中析出,从而与副产物分离,提纯了中间产物,最终简化维生素B6的精制过程。

3.3 炔基醚法合成维生素B6

不论用哪种化学合成方法进行合成维生素B6,其过程中吡啶环的构建都是该合成方法的关键所在。在“噁唑法”中,采用Diels-Alder 反应构建吡啶环,“炔基醚法”则是通过[2+2+2]环加成反应构建吡啶环。“炔基醚法”中,以二(3-取代基-2-丙炔基) 醚和乙腈为合成原料,使原料在钴络合物催化下反应,得到了吡啶环衍生物,最后经过处理而得到维生素B6 。“炔基醚法”为维生素B6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合成路线如图10所示),但本法原料不易得,需断裂醚键,反应条件较为苛刻,使应用受到限制。

图10 “炔基醚法”合成维生素B6路线图

3.4 微生物法合成维生素B6

虽然,目前维生素B6通常用化学合成方法进行生产,尤其是“噁唑法”。但是,除了化学合成法,微生物也可用来制备维生素B6,即“微生物法”。最初是由Ichikawa等用根瘤菌(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得到了维生素B6,而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在工业上,它为维生素B6的工业生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后来,星野达雄等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改进,使维生素B6的收率得以提高。

利用微生物制备维生素B6的过程中不能使用有毒或者是有害的原料,使得该方法具有环境友好性,但目前利用这种方法生产维生素B6的产量低,所以若想进行工业化生产,还具有一定的难度。

4、结语和研究前景展望

维生素B6主要作用在人体的血液、肌肉、神经、皮肤等。功能有抗体的合成、消化系统中胃酸的制造、脂肪与蛋白质利用(尤其在减肥时应补充)、维持钠

/钾平衡(稳定神经系统)。缺乏维生素B6的通症,一般缺乏时会有食欲不振、食物利用率低、失重、呕吐、下痢等毛病。严重缺乏会有粉刺、贫血、关节炎、小孩痉挛、忧郁、头痛、掉发、易发炎、学习障碍、衰弱等,其具有许多不可替代的生理功能,寻找一种简便、快捷、绿色、适合工业生产的合成方法具有非常可观的前景。

就目前而言,“吡啶酮法”由于该方法自身的缺陷已被淘汰;“炔基醚法”由于反应条件较为苛刻而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与其它方法相比,“噁唑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其生产工艺相对成熟,是目前工业合成维生素B6的主要方法,但其本身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生产周期相对较长,生产中用到强腐蚀性的三氯氧磷等原料。开发无毒原料替代、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技术,实现生产工艺的绿色化是近期“噁唑法”工艺革新的主要任务。“微生物法”具有无毒、环境友好性强等优点,目前虽然受制于产量低下,短时期内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但从长远来看,却极有可能是维生素B6未来合成的方向。

参 考 文 献

[1] 范卫东,章根宝,徐勇智,党登峰,张晓增. 维生素B6的合成工艺改进. 广

州化工,2012,(17):40.

[2] 范卫东,章根宝,党登峰,张晓增. 维生素B6合成中的Diels-Alder 反应

及重排机理研究. 广州化工,2012,(12):39.

[3] 肖玉梅,李楠,傅滨. 维生素B6-人体的“建筑师”. 大学化学,2010-04. [4] 张有锁. 质子化维生素B(吡哆醇)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 内蒙古工业大学:6

2010-05.

[5] 维生素B6. 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2010-04. [6] 陈天豪,李仁宝,杨威. 维生素B6的合成工艺改进[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4(01).

[7] 罗氏(上海)维生素有限公司.罗氏建成国内首条不用苯作溶剂的维生B6生产线[J].食品工业科技.2003( 9):15.

[8] 范云鸽,史作清,路延龄,施荣富,何炳林. 维生素B6树脂法脱色初探[J]. 应

用化学. 2000(04).

[9] 胡文祥,石亿,刘明,李博,王浩宇. Diels-Alder反应活性的量子化学计算研究[J]. 化学通报. 2010(09).

[10] 英智威,段梅莉,冀亚飞. 盐酸吡哆醇的合成[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9(0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ci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