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时事专题专题十四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更新时间:2023-11-13 08: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十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热点扫描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特别是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促进农产品供给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和质量安全并重转变;促进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促进农业生产条件由主要“靠天吃饭”向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转变;促进农业劳动者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提高组织化程度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使农民获得平等的教育、就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权益,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考点对接

1.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

(1)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

(2)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有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改变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请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有哪些举措。

(1)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

(5)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我们要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从辩证法角度分析我国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的理论依据。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因此,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2)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要坚持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3)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于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4.中央反复强调要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各部门各行业要主动服务“三农”。请从哲学角度分析国家作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决策的依据。

(1)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强调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

(2)强调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有利于实现广大农民的利益,体现了“以人为本”、利为民所谋的价值追求。

(3)中央反复强调要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各部门各行业要主动服务“三农”,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5.从哲学常识角度,说明人们怎样才能正确把握农村经济运行规律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1)农村经济建设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农村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农村经济建设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具体分析农村经济以及我国经济运行态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发现隐藏在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

(3)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统筹城乡协调平稳发展。

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对加大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有什么重要意义?

(1)能有力推动城乡经济的发展,保持城乡社会稳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能为实现城乡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思想道德支撑和文化条件。 (3)可以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7.运用经济常识,简析我国应如何促进农村消费。

(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国家要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农村居民收入正常增长,改善农村居民未来收入预期。

(2)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稳定物价水平,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3)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农村百姓的后顾之忧。

(4)要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适度消费、理性消费,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

8.围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主题,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你的建议。

(1)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稳定粮食生产,扩大各种农产品种植面积,增加重要紧缺农产品供应。

(2)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增加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 (3)加强对产粮大县、养猪大县、养牛大县的财政扶持。

(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 (5)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创新试题

1.20XX年10月27日,吉林省最大的林业生物质能源项目在蛟河市投产。该项目以林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清林剩余物为主要原料,生产高密度木质颗粒燃料,把林业废弃物转化为一种环保达标的可再生能源。林业生物质能源项目的投产,有利于()

①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④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20XX年12月21~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重点研究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并全面部署了20XX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20XX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

①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②巩固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③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农村支持城市的方针 ④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漫画《争名人》反映了地方政府在发展问题上()

争名人

A.能够创造性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B.正确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C.没有坚持以中国文化的重建为中心 D.没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20XX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十二五”(2011~20XX年)规划建议。“建议”提出未来五年要使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这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③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是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④党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下图反映的经济现象()

A.会导致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 B.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影响不大 C.不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D.表明居民的收入不断下降

6.20XX年,国务院各部委的主要负责人深入省区市的基层单位,对“三农”、社保和医改体制等问题进行考察调研,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这表明政府()

①高度关注民生问题 ②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③致力于构建服务型政府 ④坚持民主执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2009~20XX年某市四项指标增幅情况统计

指标 20XX年增长 20XX年增长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GDP 13.2% 10.6% 14.5% 10% 9% 12%

22.6% 11% 财政收入 从上表的统计数据中,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A.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差距缩小 B.居民收入的增速高于GDP的增速 C.分配制度是影响财政收入的根本因素 D.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高于农村居民

8.20XX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投入8 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这说明() ①建设新农村要建立在增加投入的基础上 ②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③财政支出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④社会主义税收是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截至20XX年10月31日,中央财政155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全部实施到位,共补贴各类农机具约525万台(套),受益农户近400万户。据此完成9~10题。

9.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A.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B.国家财政对经济建设支出 C.中央财政保障基本生活

D.财政促进社会分配绝对公平

10.中央财政补贴农机具购置的经济意义主要表现为() ①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 ②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③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④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XX年国家加强了对产粮大县、养猪大县、养牛大县的财政扶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推动生产与市场对接。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据此完成11~12题。

11.X市根据市场需求和区位、土壤、气候等种植酿酒葡萄的优势,把大力发展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短短五年时间就跻身世界葡萄及葡萄酒产业的先进行业,25万农民被吸纳到葡萄种植、加工、运输、观光服务这一产业链条上,占全市劳动力的45%。这表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①是将我国农业改造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保证 ②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营方式 ③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④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2.X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县域经济要研究比较优势,在产业发展战略选择上,坚持特色型原则,做到“扬长避短”。“扬长避短”包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矛盾具有普遍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13.近年来,各地推动发展循环农业,本着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积极探索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洁净化、产业链条生态化的农业发展之路,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部通过推广各类循环节约型农业技术,创新和探索了适合不同环境条件、各具特色的典型经验和模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1)发展循环农业对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有什么重要意义? (2)简析农业部做法的哲学依据。 14.“三农”问题事关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某中学高三(15)班学生开展了“关心农业农村,关注农民民生”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也加入其中。

情境一:同学们从网上下载了一些资料,编制了以下两幅图表。————————————————————————————————————————————————

表1W市2004~20XX年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单位:元)

注:从20XX年起,国家取消了对农业的税收,并逐步实施了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和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

表2W市部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农业生产经营状况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农业科技 贡献率 农产品劳动力平均 懂技术的农民 占农民比重 农村社会事业 参加各类社 会保险比重 患病就医率 村民对村委 会的满意率 加工率 受教育年限 30% 20% 10% 5% 60% 51% 6年 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回答: (1)表1、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 (2)请你为W市农村改革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情境二:同学们在调查中发现,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21世纪以来,中央发布了七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特别强调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

(3)请你谈谈促进城镇化建设的经济意义。

情境三:同学们大多都是农民子女,近年来,他们也深深感受到党和政府采取各种措施统筹城乡发展、视“三农”为重中之重的拳拳之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4)假如你是该探究小组的组长,请你阐明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哲学依据。

1.D生物质能源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故①②正确。再生能源的发展,保证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不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故④正确。此题没有凸显一、二、三产业的结构问题,故排除③。

2.D③错误,应该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3.D漫画讽刺的是地方政府借助文化糟粕发展地方经济的错误做法,没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选D项。A、B两项说法与题干的意思相反,C项说法本身错误。 4.A通过党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可见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故①正确。未来五年使人民收入增长,可见坚持为人民服务,故②正确。依法执政是基本执政方式,排除③。政府是经济建设的管理者,排除④。

5.C工资的增长赶不上CPI指数的涨幅,这不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故选C项。A、D两项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6.A7.A8.C9.B10.D11.D12.C

13.(1)有利于缓解资源与环境矛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转变农业的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从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发展循环农业,需要创新和探索适合不同环境条件的经验和模式。②科学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因此,推动发展循环农业,需要我们掌握各类循环节约型农业技术,创新和探索适合不同环境条件、各具特色的典型经验和模式,加以推广应用,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14.(1)表1说明从20XX年以来,W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但城乡差距较大;由于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有较大提高。

从表2可以看出,W市农业基础薄弱、农民生活水平低、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相对落后。具体表现为: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农业产业化不足;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村社会保障基础差;村委会建设有待提高。

(2)①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②国家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帮扶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和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③坚持科教兴农,普及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④从根本上优化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环境。加强民主管理,加强村民自治建设,推动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

(3)①有利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②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③有利于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4)①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或联系的观点)。农村不富,中国不富。②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统筹城乡发展。“三农”是重中之重。③坚持发展的观点。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④物质决定意识。立足实际,出台政策,解决“三农”问题。

高考预测

考点聚焦

本专题的高考命题突出的考点集中在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的基础地位、税收和财政的作用、党的领导地位、党的性质宗旨及执政方式、国家职能及国家机关的组织活动原则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预测点拨 “三农”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它事关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全局。所以考生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和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某一层面和某一领域,而是要全面、综合地联系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来论述。国家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考生要紧跟党和政府最近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方针、决议;要联系社会实际,注意当前社会上有关“三农”问题的热点话题;要善于在理论上统筹全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和论述。特别注意的是,要结合近年来我国“三农”取得的巨大成就、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农村改革、城乡协调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关内容作为命题的重要背景材料来把握如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ce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