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13 18: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庐山地理学综合实习报告

专业 地理科学 班级 1002

姓名 ** 学号 2010119010207

成绩: 批阅时间: 批阅人: 湖北师范学院 陈雨

目 录

庐山总体概况 ??????????????????????????5 一、庐山实习目的 ????????????????????????5 二、庐山实习内容 ????????????????????????7 三、庐山实习路线 ????????????????????????8 四、实习日期、实习装备、实习生????????????????? 8 (一)实习日期????????????????????????? 8 (二)实习装备????????????????????????? 8 (三)实习生?????????????????????????? 9 五、庐山地质地貌综合实习 ????????????????????9 概述??????????????????????????????9 (一)、实习目的?????????????????????????10 (二)、具体要求?????????????????????????10 (三)、实习内容?????????????????????????10 1、地质构造????????????????????????10 2、庐山地貌????????????????????????13 3、实习点分析???????????????????????18 4实践操作—地质罗盘的使用?????????????????19 (四)、实习小结?????????????????????????21 六、庐山土壤地理实习报告 ????????????????????21 概述??????????????????????????????21 (一)、实习目的?????????????????????????21 (二)、具体要求?????????????????????????21 (三)、实习内容?????????????????????????21 1、实习点记录与分析????????????????????21 2、实习小结与归纳?????????????????????23 3、土壤改良与建议?????????????????????26 (四)、实习体会?????????????????????????26 七、庐山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27 概述??????????????????????????????27 (一)、实习目的?????????????????????????27 (二)、具体要求?????????????????????????27 (三)、实习内容?????????????????????????27 1、植被类型 ???????????????????????^27

2

2、地带性植被???????????????????????27 3、实习点记录???????????????????????28

4、植物园植物辨识?????????????????????31

(四)、实习小结?????????????????????????33 八、庐山水文水资源实习报告 ????????????????????34 概述???????????????????????????????34 (一)、实习目的?????????????????????????34 (二)、具体要求?????????????????????????34 (三)、实习内容?????????????????????????35 1、水系分布特征??????????????????????35 2、水文特征????????????????????????35 3、地表水体????????????????????????35 4、庐山水污染???????????????????????37 (四)、实习小结?????????????????????????38 九、庐山气候气象实习报告 ????????????????????38 概述??????????????????????????????38 (一)、实习目的?????????????????????????38 (二)、具体要求?????????????????????????38 (三)、实习内容?????????????????????????38 1、庐山气候的总体介绍???????????????????38 2、庐山山地气候??????????????????????39

3、庐山局部小气候的分析???????????????????40

4、庐山垂直气候带 ?????????????????????41 (四)、实习小结??????????????????????????41 十、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41 概述???????????????????????????????41 (一)、实习目的?????????????????????????41 (二)、具体要求?????????????????????????41 (三)、实习内容?????????????????????????41 1、文化风韵 ???????????????????????42 (1)建筑——别墅风光???????????????????42 (2)宗教——六教齐聚???????????????????43 (3)理学——源远流长???????????????????44 2、政治光辉——红色庐山???????????????????43 3、经济区位发展 ??????????????????????45

3

(1)庐山地区区位分析???????????????????45 (2)庐山旅游资源及开发??????????????????46 (3)庐山人地关系?????????????????????46 (四)、实习小结 ?????????????????????????46 十一、实习总结——心得体会 ????????????????????47

4

庐山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庐山总体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 °41′,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群峰间散布冈岭,壑谷,岩洞,怪石。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溪涧、湖潭。

庐山总体走向为北北东,长约25km,宽约10km,面积302平方公里。由断层作用形成,内部岭、谷的排布断裂构造、

褶皱构造、节理构造、地层岩性和产状的共同控制。庐山本身隆起,主峰为汉阳峰,海拔1473.8m;四周均陷落为丘陵、平原、湖泊,一高一低,悬崖峭壁大多为断层线所经过,表现出山高谷深的地貌景象。庐山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地貌特征,有世界地质公园之称。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且垂直气候—植被—土壤地理分带规律鲜明。山上年平均降水1800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温度11摄氏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8%,山下年平均气温是17摄氏度,年平均降水1100毫米。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从山麓至山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灌丛、草地等植被类型齐全,逆行和顺向演替均具有代表性。自然状况下,土壤发育与

植被类型相匹配,依次发育有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以及山地沼泽土、水稻土、草甸土等类型。

庐山植被类型齐全,土壤发育完整,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

5

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

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造就了庐山的奇山秀水,俊俏苍润的山体、飞流湍泻的瀑布、扑朔迷离的云雾、佛学理趣的光华、千年书院的风采??使庐山拥有了“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和得天独厚的旅游开发条件。佛寺、道观、园林、书院、别墅在自然风采的融合下,演化为理想的产物,促成了人、自然、历史三者的交融。

本次实习从9月6日到9月11日,历时6天,行程近百公里,海拔最高达1350米,对庐山地区的地质地貌、植物、土壤、气候和人文做了一次综合的考察,从而在总体上了解庐山的地理状况。

一、实习目的 1、总体实习目的

①在这次实习中,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庐山地理状况,增强对课本知识 的理解,提高地理野外调查的观察、分析、判断综合实践能力,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②弄清各种所见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科学成因、发育发展历史,并能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大致预测,为保护和改良自然资源及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提出适宜的措施和对策。

③培养崇尚科学、实事求是、领悟文化、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树立审美观。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考察,了解祖国的历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④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意识,锻炼身体、,锻炼和提高野外考察工作的能力。

⑤使用地质罗盘仪、手持GPS等仪器,并学会在野外开展实验的方法和步骤,锻炼提取实习素材,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

⑥在实习过程中,师生一同吃住,增进师生感情,同学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也加强了同学间团队交流与合作精神。 2、地质地貌综合实习目的

初步了解庐山三背两向构造,了解庐山地质概况,初步认识庐山基本的地貌类型。理解其基本类型和形成原因,学会野外观察山地、沟谷走向和识别地貌类型的方法,理解构造运动、外力作用的内在机制和结果,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3、土壤地理实习的目的

并根据;并根据成土因素学说,结合庐山特殊的植被、气候等要素分析其原因。

4、植物地理实习目的

实地观察庐山山地植被类型和群落成分、结构特征,调查分析植物群落,了解阳光、水分、温度、人类等因素对植物生长分布的影响,学习了解庐山植被的演替,能简单识别常见的植物物种,通过对植物群落地带性分布的分析,了解植

6

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5、水文水资源实习目的

认识了解庐山的水文基本状况,了解庐山的湖泊、水潭、瀑布的形成原因,调查分析各种水流作用、河流断头等对庐山植被、气候、土壤、地貌的影响。掌握基本的水质评价能力,学习水污染的类型、原因、及治理方法。学会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 6、气候气象实习目的

了解庐山的概况,分析庐山山地气候、局部小气候(如黄龙寺、含鄱口)的形成原因,庐山气候的特殊性并结合相关气候知识分析其原因,了解庐山云雾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7、人文地理实习目的

了解庐山地区区位特征及旅游开发条件、开发历史,参观佛寺、教堂、别墅了解庐山的宗教文化、历史发展,评价庐山旅游资源,对庐山人地关系发展提出建议。

二、实习内容

1、地质地貌实习内容:

①庐山地质概况,包括庐山的整体地质概况(三背两向),岩层、地质构造状况、地壳运动历史以及不同岩类的分布,岩石的节理、硬度等状况,地质与地貌相互作用关系。

②庐山地貌概况,包括庐山各种地貌形态、发展及成因等。 ③庐山的夷平面分布与成因。

④庐山构造地貌,包括断块山地、断层谷以及次成山和次成谷,节理地貌等。 ⑤庐山河流地貌,庐山V型谷和U型谷的分布与成因,河流水系的演变,河流的袭夺等。

⑥庐山冰川地貌的存在的理论辨析,及冰川遗迹的分析。 2、土壤地理实习内容

①进行土壤剖面的挖取及土壤特征进行观察描述,包括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红壤、黄壤、山地草甸土、人为土壤的野外剖面观察,对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干湿度、松紧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等的感知,土壤的分层、类型的鉴别。

②掌握庐山土壤种类及垂直分布规律,绘出土壤的垂直分布图。 ③对庐山土壤改良提出合理的建议。 3、植物地理实习内容

①观察庐山的植被类型及地带性植被,得出地带性植被分布规律。

7

②调查分析庐山植物演替变化。

③对所见植物的进行辨析(确定科属、种类),初步掌握对常见植物辨认。 ④观察和分析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水文水资源实习内容

①观察分析庐山河流、湖泊、瀑布研究其形成的自然或人为原因、补给来源、季节或年际变化、形态特征。

②庐山地区的水文状况,包括河流水量、蒸发量地表径流等水文要素的特征。 ③对庐山的河流水质做出评价,了解水污染的类型及成因。 5、气象气候实习内容

①掌握庐山所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其地带性特征。

②了解庐山气候特点,与局部小气候(如黄龙寺、含鄱口)的特征及成因。 ③庐山山地气候特点各气候要素的分布变化规律,包括山地太阳辐射状况、气温、湿度、降水、云雾、风等各方面定量特征及其与山麓地带性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6、人文地理实习内容

①分析庐山的区位,如交通条件、区位位置、市场距离等。 ②参观佛寺、教堂等,对其宗教的传入与发展进行了解。 ③参观别墅群,对其人文历史价值和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评估。 ④体会庐山的历史文化的内涵。

三、实习路线

①2012年9月6日:学校——匡城宾馆——庐山气象局——月照松林——匡城宾馆。

②2012年9月7日:匡城宾馆——飞来石——如琴湖——花径——锦绣谷——天桥——狮子口悬崖(好运石)——仙人洞——御碑亭——大天池——龙首崖——石门涧——悬索桥——匡城宾馆。

③2012年9月8日:匡城宾馆——五老峰(二峰——一峰——四峰——五峰)——青莲寺谷地——三叠泉——匡城宾馆。

④2012年9月9日:休整——庐山别墅群——毛泽东诗词苑——庐山博物馆(毛泽东同志旧居)——匡城宾馆。

⑤2012年9月10日:回龙路——黄龙寺(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芦林湖——含鄱口——匡城宾馆。

⑥2012年9月11日:望江亭——剪刀峡——小天池——诺娜塔寺——返校。 四、实习日期、实习装备、实习生

(一)实习日期:2012年9月6日——2012年9月11日

8

(二)实习装备:手持GPS、望远镜、地质罗盘、铁锹、铅笔、表格纸张、气压 计、水体PH计、皮尺、钢卷尺等

(三)实习生:湖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10级全体学生

五、庐山地质地貌综合实习

概述:

地质概况:庐山是一个北东——南西向伸展的地垒式的褶皱断块山,两侧分

别是九江凹陷、鄱阳凹陷。庐山整个山体呈肾状,东北至西南长约25km,西北至东南约10km,面积约25km2,周长约70km。山体四周以悬崖峭壁与断陷的丘陵、岗地、湖泊、冲积平原截然分开,成为一座相对高度达1200——1400m的中山地貌。

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一带为界,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山主要是火成岩,北山为石英砂岩。我们实习所在地主要是在北山。北山主要包括窖洼—剪刀峡、庐林、东谷、西谷、五老

峰等岭谷地区。

以伸展构造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组成了庐山地学景观的又一特征。受新构造运动作用,庐山孤山屹立,大构造巍峨壮观,小构造千姿百态。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十分出众,与世界标型变质核杂岩具有对比性,庐山南麓出露有25—18亿年前的早元古代“星子群”变质杂岩地层,尤为著名。

地貌概况:庐山成层地貌特征较为明显,但又比较特殊。陡崖与平台的位置与地层岩性密切相关。山上的沟谷相对较为开阔,山脊陡峭如刃。其地貌特征正是在冰川地貌的基础上,经后期流水强烈改造

的结果。山体四周多陡崖、瀑布。总的看来,庐山的地貌特征,属断块山构造地貌、冰川地貌、流水地貌三为一体的复合型地貌景观。

9

(一)实习目的

①通过实地考察,对庐山三背两向结构有理性的认识。

②认知庐山地区基本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地貌形态及其发育过程, 并结合专业知识分析各种地貌成因。

③通过搜集资料和实地观察,验证庐山冰川学说的正确性,增强野外地貌考察的能力并学会主要的地质地貌测量仪器使用方法,学会分析思考问题。 (二)具体要求

①大尺度地了解庐山地质地貌概况如山体走向、地质构造状况等。 ②逐个了解庐山的各种地质地貌:飞来石寻找冰川作用的证据、龙首崖分析地貌成因、仙人洞的形成原因、三叠泉“U”型谷“V”型谷的成因、剪刀峡的地貌分析

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种地层、地貌庐山V型谷和U型谷的分布与成因,河流水系的演变,河流的袭夺原因。

④据所学分析判断庐山冰川地貌的存在的理论,及冰川遗迹的形成。 ⑤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三)实习内容 1、地质构造

大约在10—23亿年前,即前震旦纪——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达5000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当然在总的沉降过程中,也有几次的上升,过程如下: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后下沉——晚奥陶世上升——后下沉——志留纪末至泥盆纪早期上升(加里东运动)——泥盆纪中期至二叠纪下沉。中生代燕山运动时,从上二叠纪至白垩纪庐山发生断裂上升而成为陆地——晚白垩纪庐山周围断裂下沉接受沉积,沉积物厚达数百米——

第三纪历史地区微弱上升——第四纪直到现在强烈上升,并使庐山成为断块山,

10

山体受到剥蚀,但是庐山周围相对下沉,而且产生鄱阳湖。庐山断裂上升量最大是在山体的中南部,向东北方是西南方递减,所以庐山的高度也同样中南部最高。

以庐山中部的九奇峰断裂为界,庐山山体可分为南北两侧。褶曲构造地貌主要发育于庐山北部。庐山北部的地貌形态主要受复背斜构造控制,以南华纪下统莲沱组地层为主,形成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即从西北往东南分别是虎背岭背斜、东谷向斜、大月山背斜、三叠泉向斜和五老峰背斜等褶曲构造地貌。南部以断裂构造地貌为主,山体中谷地狭窄深邃,谷底尖锐。山体以独立山峰为主,山顶尖锐,山坡陡峭险峻。

受这“三背两向”构造的控制,加之地层间岩性变化造成差异侵蚀发育了多条近于平行、顺北东-南西方向延伸的次成山岭和次成谷地,从而形成了庐山北部“岭空相间、平行展布”的地貌特征。 主要类型: ① 背斜山与向斜山 背斜山—大月山背斜:

大月山背斜山星城庐山北部地区的最高峰岭——大月山,背斜山发育典

型,形成完整。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山高1453m,大月山背斜为倾伏背斜,因中部上升量最大,向西南倾伏,走向北东—南西在芦林湖附近尖灭。

大月山的岩层属于南沱组下部,与五老峰和虎背岭出露的岩层是同属一层,主

要由砾石英砂岩组成,偶夹石英片岩,岩性较石英砂岩硬。 单斜山:

虎背岭背斜、五老峰背斜与大月山背斜的地质特征基本一行字。虎背岭—大马颈一带的山体,主要

11

是受虎背岭背斜控制形成,出露地层也是莲沱组下部石英砂岩和含砺石英砂岩,但是后来受莲花洞边界断裂的影响和剪刀峡谷地的切割背斜山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山体的东北端大华山一带,虎背岭、喇嘛塔一带则被切割、侵蚀发育呈单斜山地貌;与此相类似,五老峰背斜受温泉断裂带抬升山体侵蚀后退以及白鹤涧谷地切割的影响,其东南翼被错开断落,断层崖被侵蚀后退,从而在五老峰—梭子岗一带发育形成庐山最典型的单斜山地貌,山体呈北东—南西、近东西向展布,顺向坡和岩层倾角相近坡度较缓,一般在20-30°,逆向坡较陡一般在40-50°、局部可达80°。 ② 向斜谷

庐山北部共发育了两列典型的向斜谷,即东谷—王家坡谷地和青莲寺谷地。

东谷—王家坡向斜谷构造线控制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东谷位于女儿城与牯岭之间,受牯岭向斜控制,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王

家坡谷向东北倾斜,而东谷向西南倾斜,岩层岩性与青莲寺谷出露岩层岩性一样,属南南沱组的上部。青莲寺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是一个宽谷,表面出露

南沱组上部,主要是长石石英砂岩、凝灰岩夹砂砾岩,岩性比较软弱、属浅海相沉积、轻度变质,发育在庐山褶皱构造之上的向斜谷。 ③ 次成山与次成谷

12

在背斜构造的翼部,相间出露石英砂岩组和长石石英砂岩组,在这个基础上发育了次成山和次成谷。

在大月山背斜两翼岩性相随软弱的莲沱组中部之下段长石石英砂岩出露的地方,分别形成大校场和七里冲两个次成谷。而在有相对坚硬的莲沱组中部之上段石英砂岩和砂砾岩出露的女儿城和蚱蜢岭则形成次成山脊。在虎背岭背斜与东谷向斜之间,则发育了与大校场、女儿城位置相对称的西谷次成谷和牯牛岭次成山。次成山与次成谷有两破不相称的特点。 2、庐山地貌

1)构造地貌:分为四级——①褶皱构造地貌、②断层构造地貌、③断块山与④节理构造地貌。

①褶皱构造地貌(上已描述) ②断层构造地貌

庐山发育着许多条断层,主要有两组断层,一是呈东北---西南走向:以庐山北部的莲花洞正断层和南部温泉正断层为主,同时还有好汉坡正断层、大月山正断层、庐山垄正断层、红石崖逆断层等;二是西北--东南走向:九奇峰逆断层、仰天坪正断层。 在庐山沟谷主要由三种形成模式:一是向斜形成的向斜谷,二是岩性软弱易侵蚀形成的沟谷,三是沿断裂、节理密集带侵蚀新形成的沟谷。

庐山主要的断层谷有:庐山垄谷地:又名莦箕洼、桃花源等,谷地主要是沿北东向庐山垄断裂形成的,但谷地上游则偏离断裂受隆—滑断裂或岩性控制走向北偏东。

捉马岭—梭子岭—红石岩谷:受北东向捉马岭—梭子岭—红石岩断裂控制。该谷地发育不连续,分别被望瀑岭、梭子岭、白鹤涧、红石岩错断,TM影像图反应较为明显。谷地发育较好的分别是:思德谷(位于三叠泉东北部)、青莲寺(青莲寺至五老峰大门段)、红石谷(红石岩至白鹤涧段)。 ③断块山

断块山,又称断层山,因地壳断裂上升而形成,是受断层控制的岩块,呈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断块山地的山麓地带发育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块山按断层形式分为:地垒式断块山和掀斜式断块山。

从整体而言,庐山是一个地垒式的断块山。庐山的东南侧为温泉大断裂,西

13

北侧为莲花洞大断裂,此二者构成庐山的两条边界大断裂。第四纪以来,庐山主要沿着两条边界断裂大量上升。山体手两侧大断裂控制,总体呈东北—西南向延伸,与大断裂走向相一致。由于边界断裂分别向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收敛,因此,庐山山体在平面上呈中间宽两头尖的肾形。两条边界大断裂均表现为正断层,庐山主体以山体一侧为下盘相对上升,从而形成地垒式断块山,边界大断裂附近则

形成陡峭的山崖(断层崖)陡坡。庐山山体抬升量以中部为最,向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递减。尽管两侧的断层崖因不断崩塌后腿而已多不存在,但从山体顶部的老地面可以判断:东南侧秀峰寺——海会一带抬升高度超过1000米左右,向东北端逐渐降低,最后降至山麓夷平面;西北侧石门涧——莲花洞一带的抬升高度也在1000米左右,也向东北方向递减,直至完全绝迹。

由于两侧的边界断裂分裂分别是由一系列断层组成的,受其控制,断块山的边坡山体也具有阶梯状发育的特点,表

现为横向上从高到低呈现台阶状,纵向上为一层层近于等高的山岭此第有序排列。(如图) ④节理构造地貌

节理构造地貌的发育主要受不同节理组合和构造部位控制。在背斜核部发育纵向节理和X节理,节理切裂近水平的硬岩层,局部发生岩块崩落而在陡坡上凸出的岩块以及凹陷的“洞”或“穴”,如佛手岩、仙人洞。而在背斜部地某些部位,因纵张节理发育密集,尽管有坚硬岩层保护,也会被不断剥蚀侵蚀形成地形倒置现象,如芦林湖。如近水平岩层受多组节理切割,岩块周围被侵蚀崩塌中部剩余部分形成“塔状”地貌。在于褶皱构造线相垂直的横张节理密集带部位,因破碎易遭侵蚀常发育横截背斜山或次成山的小河谷(峡谷),如天桥嶂谷、汉口峡、老虎口等。著名的五老峰中的“五老”就是指垭口之间五个耸立的单斜山峰,垭口是由于横向节理密集带易侵蚀形成的嶂谷或峡谷。著名的锦绣谷主要是沿虎背岭背斜核部的斜交节理项城的。 2)河谷地貌

庐山的岩层岩性主要由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砂砾岩等组成,石英砂岩和砂砾岩的岩性比较坚硬,而长石石英砂岩比较软,庐山出露的岩层岩性差异比较大。同时庐山分布的断层密集,纵横交错分布整个庐山地区,所以导致庐山形成不同规模的宽谷和峡谷。 ① 宽谷、峡谷 宽谷:

庐山的河谷形态自山上到山下,在不同地段有不同的特点。就庐山本身的河

14

谷而言,可分为4段:上段表现为宽谷,中段为宽谷中套有V型谷,下段表现为峡谷,出山麓段大部分为深宽谷,个别为峡谷。上段与中段之间形成裂点。 谷多适应地质构造,与地层或构造线走向相一致,谷地形态一般谷底宽浅谷坡平缓,期间多发于一、二级谷阶或平台,形态保存较好,谷地里普遍覆盖第四纪堆积物,代表了河流谷地发育的老年阶段,术语庐山抬升前地老谷地。西谷即典型的宽谷。西谷位于牿牛岭与虎背岭之间,是一个U形谷。该谷底主要出露长石石英砂岩,谷肩上的牿牛岭上出露石英砂岩,在花径公园(定位图上11101202点)看到比较软的长石石英砂岩。

形成原因分析:还没有受到侵蚀和风化作用之前,西谷是背斜的一冀。由于长石石英砂岩岩性比较软,加上庐山的断层和节理发育非常好,所以长石石英砂岩这一层容易受到流水侵蚀和风化作用,然而被侵蚀成一个次成谷。

人观点:在1:5地图上,如琴湖的高度大概为h=1020米,西谷上游的日照峰山麓的高度大概为h1=1200米,在地图上量测如琴湖到日照峰山麓的水平距离为7.1厘米,所以计算得到两点的实际距离L=3510米。因此西谷的坡度a=arcsin[(h1-h)/L]=2.9°。所以泥石流要在这么小的坡度产生很大的U形谷是比较困难,加上泥石流作用时间非常短,因为冰川作用的时间比较缓慢的,坡度不需要很大都能产生。 峡谷:

宽谷之下,急转为峡谷。峡谷是第四纪地壳抬升,河流强烈下切,溯源侵蚀的产物。谷地深切,谷坡陡峭,有的成阶梯状,纵比降较大,沿途发育有多级裂点、瀑布,显示出幼年河谷的特征。典型的峡谷有:

a) 石门涧谷地:部分河段成为深切

河曲,刻入基岩达300——600米,在四、五公里距离里降落800多米,沿途有黄龙潭、乌龙潭、石门涧等瀑布。

b) 三叠泉峡谷:深切300——650

米,因受岩层水平层理和垂直节理的影响,分三级跌水,成为三叠瀑布,总高度约120多米。(如图)

c) 剪刀峡:峡谷至峡口下降约700米。 裂点:

裂点是河谷纵剖面上坡降突然增大的地点。常由地壳上升或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河流产生新的溯源侵蚀,或因构造、岩性原因造成的差别侵蚀所形成。裂点为阶段性侵蚀基准面,裂点形成的两个原因分别是地壳抬升和岩性较硬。大的裂点可以形成瀑布,小的裂点形成跌水,而黄龙潭和乌龙潭这两个地方均属于跌水。庐山地区的裂点根据成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为旋回裂点,二是构造裂点,三是岩性裂点。

a) 旋回裂点是由于庐山第四纪山体抬升,山麓河流的基准面相对下降,

山间河流复活溯源侵蚀河床下切形成的,如东谷裂点。

15

b) 构造裂点是河谷下切中遇到横截河谷的断裂或节理密集带造成的裂

点,由于此种裂点波折落差大常形成瀑布叠水,如乌龙潭、三叠泉瀑布等等。

c) 岩性裂点则是由于河谷上下段的岩性软硬不同形成的,也可以形成叠

水瀑布,如黄龙潭瀑布。

阶地:

阶地主要分布在庐山外围地区,分三级阶地,其中一、二级阶地为堆积阶地,三级阶地为基座阶地。

第一级阶地:分布在江湖之滨、谷地两侧和坳谷中,海拔高约10米。在长江南岸的九江,已几乎被侵蚀掉。在阶地底偶见本区最老的沉积物粘土---砂砾层,即“九江砾石层”。

第二级阶地:30---40m,异常发育,分布甚广,自山麓河谷谷口向外,多呈扇状、片状或指针延伸。为古河道,有的成为风口。由于流水的切割,使之破碎现九江老城区主要分布于二级阶地上,组成物质主要是网纹红土-----砂砾层。其中网纹红土层厚度增大,砂砾层变薄,甚至缺失。

第三级阶地:40----50m,分布零星,不明显。综上所述,庐山地区发育着多级谷阶和阶地。谷阶在山地河谷中,其成因除构造运动外,还与气候变化有关。阶地分布在山下,成因主要与气候变化有关,高阶地的形成明显受构造运动的影响。

② 水系及其演变

本区河流水系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受构造线和抬升中心控制,大致存在两个分水中岭:

山体北部较明显,以虎背岭——牯岭——日照峰——大月山——梭子岭一线为中心,主要河谷分别呈平行状向北东、南西展布。 山体南部则不明显,空间形态以仰天坪——小汉阳峰——汉阳峰一线呈之字形,庐山三大谷地(庐山垄、白鹤涧、王家坡)中庐山垄、白鹤涧谷地分别呈近羽状和树枝状展布于两侧。 在庐山北部,河谷的发育主要受褶皱构造和岩性的影响,主要的河流大致沿北东——南西向、南东——北西向构造线延伸。青莲寺谷地的河流主谷沿向斜构造向东北方向流去,青莲寺以上发育为树枝状,向下为主干状,但至三叠泉以后,河流突然折向东南,沿断裂线发育,兼有直角状水系的特征。东谷——石门涧以及西谷的河流,与上述青莲寺的河流大致相似。由于东谷、锦绣谷、剪刀峡、石门涧、三叠泉谷侵蚀基准面相对较低,发育在这些主谷的支流溯源侵蚀,在合适时期便产生河流袭夺现象,导致水系的演变,变平行状水系为网格状水系。 3)冰川地貌

庐山及其外围地区是否发生过冰川作用,目前还存在着分歧。六十多年前,冰川作用遗迹,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但是,目前,以施风雅、李吉均院士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则对李四光教授的冰川观点进行了挑战。 双方争议的关键地区是庐山,争议问题的焦点是地貌成因、沉积物成因以及冰川发生的古气候条件。

按照李四光教授的观点,庐山冰蚀地貌分布于山上,集中在北山,主要有:①冰斗,如大月山西北坡的大坳冰斗(底部海拔高度1200米),汉阳峰附近的鼓子寨冰斗(高度500米)、五乳冰斗(高度450米);②U形谷,如王家坡U

16

形谷、七里冲U形谷、大校场U形谷;③冰窖,冰川发源处储存冰雪的凹地,如窑洼、东谷、西谷、天花井、莦箕洼等;④冰川悬谷,如莲谷等;⑤羊背石,如白石嘴的羊背石等。 反冰川学派认为:

①中国东部只有太白山、长白山以及台湾中央山脉等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存在古冰川遗迹,其它都缺乏可靠的证据;东部地区第四纪冰期系列,除大理冰期外,其它冰期都缺乏根据;

②中国东部冰期气候以干冷为特点,不利于古雪线的大幅度下降和冰川的发育。

③东部山区被当成冰川作用主要证据的泥砾、漂砾、条痕石等,多数为泥石流或冻融泥流所产生;所谓的“冰斗”“冰川U型槽谷”及“冰川刻痕”等,缺乏具有鉴别意义的指标特征。

④ 中国东部山地的所谓“冰川遗迹”,可以用新构造运动、地质构造和岩性影响下的地貌发育和泥石流的模式进行合理的解释。 个人观点:黄山存在冰川的可能性不大

庐山海拔较低,在东部与其海拔较近的黄山冰川同样存在争议,黄山冰川存在缺乏定论。而定论的东部高山存在冰川均高于3500米。

① 东部山区被当成冰川作用主要证据的泥砾、漂砾、条痕石等,多数为泥石流 或冻融泥流所产生,特别是作为冰川标识之一的飞来石为石英砂岩,与牯牛岭岩性一致,可能为重力下泥石流作用至此。

② 许多岩石“冰川作用”的擦痕并不明显,较冰川作用擦痕更似所泥石流产生。 ③ 庐山冰川作用产生于建国初期,李四光本人提出,由于他本人在当时地学界 的权威地位,提出异议的很少,又缺乏国外专家的有力佐证,冰川学说的产生未经历交大考验。 4)灾害地貌

庐山是中山,地形起伏较大,且其地气候湿热,雨量充沛,极容易发生诸如滑坡、蠕动等地质灾害。 ①滑动

在虎背岭南东翼,飞来石宾馆到月照松林的小路上,见一小型逆向滑坡。其 处中间凹,且乔木较小,所以容易判断。发生于1987年的一次大暴雨后,主要成因有二:

1.自然因素:干旱了多天的山坡,其坡积物胶结,雨水沿裂缝渗入泥土,使 得坡积物与坡面之间摩擦阻力减小,成为滑坡的前提因素;

2.人为因素:滑坡发生前,山坡上部在修筑公路,滑坡部岩层被断开,破坏了岩层的整体性,使得支离破碎的土块更容易形成滑坡;其次,修筑公路时,人工堆积物堆在了滑坡体上,增加了滑坡的自重,更加大了滑坡下滑的可能。 滑坡一旦发生,对山下的建筑、植被破坏极大,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滑坡。现在的牯岭已经做出了各种保护措施,防治方法主要有:a)、保护岩层的整体性,不在坡体处乱挖;b)、在山体上修建排水沟,增大滑坡体与基岩的摩擦;c)、在原滑坡处种植树,以及打桩,可以固定局部地层。4)、建造倒土坝或倒土墙。 ②蠕动

在回龙路针叶林中,见一蠕动现象。其地有可见许多“马刀树”,即树的主干向坡下弯的现象,这说明坡体在缓慢向下蠕动,树要向上长,慢慢的调整形状,

17

弯成“马刀状”。最容易产生蠕动的坡度是25度—30度,因为这是土屑的休止角,移动的土层深度一般在20厘米左右。 产生蠕动主要有两种作用,冻融交错作用和干湿交替作用。在南方湿热的环境中,坡体湿胀干缩,变化虽小,但在重力作用下会导致坡体下滑。在北方干热环境中,坡体热胀冷缩,同样会导致蠕动。在施工时,为了确保安全,一般会将坡体表面的沉积物剥掉。但若在高寒区,岩石也会热胀冷缩,这个问题在工程上还无法解决。 3、实习点分析

①飞来石(如图)(2011-9-7 上午) 大小:约3米×5米

“冰桌”,是震旦纪长石石英砂岩构成的长条状桌形重叠独立巨石,上下巨石沉沉积及纹理极不协调,与西谷的基岩岩性也存在巨大差异,故此处于西谷中的巨石名为“飞来石”。李四光先生将其论证为冰川漂砾,它是冰川学派的有力证据。

“飞来石”一向是一块备受地理学家争论的巨石,它的来历目前有三种说法:

第一,重力作用,由牯牛岭上的岩石崩塌滚落堆积而成;第二,泥石流的重力与流水综合搬运堆积而成;第三,冰川搬运作用,因为冰川有搬运力强而沉积物巨大、分选不强、大小混杂、存在擦痕和磨光面等特征。

个人认为:第二种可能性较大,理由如下: a)东部山区被当成冰川

作用主要证据的泥砾、漂砾、条痕石等,多数为泥石 流或冻融泥流所产生,特别是作为冰川标识之一的飞来石为石英砂岩,与牯牛岭

岩性一致,可能为重力下泥石流作用至此。

b) 飞来石擦痕并不明显,较冰川作用擦痕更似所泥石流产生。

C)飞来石所处的坡度较小,冰川移动可能性不大。

②仙人洞(如图)(2012-9-7中午)

仙人洞的海拔高度在900到1000米之间,洞口开阔,向里逐渐缩小变窄。洞底平整,洞内有二个泉眼,仙人洞的岩层微微有点向上拱

起,岩层与洞底水平面大约成

45°向上倾斜。

18

形成原因:

在去仙人洞的路上,观察发现这一带存在着许多小断层,在一些岩层之间常夹着一层比较厚的类似页岩的岩层,所以仙人洞类似褶皱形态可能是由于周围断层的错动牵引形

在仙人洞里的岩层中发现夹着一些比较软的岩层,软的岩层由泉水的浸湿使其变得更软。仙人洞首先是沿着软的岩层侵蚀掉,然而形成仙人洞的雏形,又因为仙人洞的岩层的倾角比较大,接着受到上面岩层的重力作用而使岩层沿着里面洞底的一个支点崩塌形成。

③ 三叠泉(如图)(2012-9-8 下午)

三叠泉自古享有“庐山第一泉”庐山第一奇观”的美誉,且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的说法。三叠泉为中国第三大瀑布,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的“三叠”

奇观,对其成因,不同的地理学家有不同的解释:冰川学派认为,瀑布所流经的三个U形谷是冰川谷的表现,冰川刨蚀形成谷地后,前后遇间歇式的三期地壳抬升,因而形成有一定落差的“三叠”;反冰川学派认为,由于谷地岩层软硬相间,形成互层现象,流水侵蚀强度产生差别而使其出现。

个人认为原因:原来的七里冲向北东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三叠泉河袭夺,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七里冲上溯了2km之远,因为庐山不断的上升,河流不断溯源侵蚀,中间形成典型的三个裂点,从而形成典型的三叠泉瀑布,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米。

④龙首崖(如图)(2012-9-7)

龙首崖是一座陡峭的悬崖,崖顶有一棵苍松,苍树的树叶向两边,就像是巨龙的两只眼睛,悬崖以其巨大是岩石与形状奇特的庐山松巧妙配合形成的雄奇景象而蔚为壮观。

龙首崖是属于断层崖,山体岩石垂直节理发育,上层岩石软、受侵蚀,下层岩石坚硬保留下许多巨石,中间岩层软的部分受掏蚀使上层岩石向外伸出,形成三个明显的层次,呈现“龙首”的奇景。 ⑤含鄱口(如图)(2012-9-10)

鄱口位于庐山东南部,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垭口,其南北边岩性不同,北边是石英砂岩,岩性坚硬耐侵蚀力强,出露地表的是陡峭的岩石;南边是花岗岩,易球状风化。含鄱口附近可见许多球状风化石,是庐山北半部典型的地貌,经砂岩剪切节理裂隙发育风化

侵蚀而成,是第四纪冰川漂砾的堆积物。

在含鄱亭上向北可眺望九奇峰、犁头尖两座山峰,它们被冰川学派解释为冰

19

川角峰。角峰是因冰雪侵蚀作用形成的金字塔形山峰,是冰川地貌中最高的类型,其下常发育冰斗及冰川谷。 4实践操作——地质罗盘的使用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实习点:月照松林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如图)(2012-9-7)

实习重点为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

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1)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

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

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

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

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

20

游的重要港口和赣北和水陆交通中心。 (2)庐山旅游资源及开发 ①旅游资源:

庐山自然景观优美,具有巨大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庐山是座独特的地垒式断块山,从江边湖滨到庐山制高点,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有16大资源景观,经典474处(含人文景观),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具有山峰,沟谷,坡地,平原,冰川,瀑布,溶洞,湖泊,河流,云雾等多种类型旅游资源景观,构成以险峻与秀丽刚柔相齐,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的国家级风景区。

庐山人文景观历史深厚,具有浓厚的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及社会效益。自秦汉以来悠久的文化和不断经济开发的人工塑造,而又为该区留下了众多人文景观,以及较完备的旅游设施和精美旅游商品,地方土特产等地方旅游产品。

②开发条件

庐山的外部交通,主要通过其依托城市—九江市的对外交通网咯,如:京九铁路,长江航运和国道、省道等,为直抵庐山旅游景区的游客提供了四通八达十分方便的通道。庐山的内部交通,则以公路互相沟通。

庐山的宾馆、饭店、旅行社、招待所遍布牯岭街及东西两谷,可谓星罗棋布,高中低档住宿全部都有,游客可自行选取合适住宿。庐山旅游公司的旅行社,主要接待国外旅游者,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以及国内外旅游团体。大中型会议安排。海拔1100米得牯岭街,已经形成半边街的特色。在长约两公里的半边街区段里,衔接着大林路、电厂路、慧远路、大林沟路、雾凇酒楼至河西路北面的双面街,鳞次栉比的坐落着商店、门点、购物中心等600余家,商场酒楼林立,各类商品俱全,景点也有游客可以购买纪念品的场所。山上有舞厅、卡拉ok厅、游戏厅、健身房、娱乐如中信100余家,文化、体育生活丰富。 (3)庐山人地关系

随着庐山风景区知名度的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渐富足,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庐山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在给当地带来宝贵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其开发利用过程也暴露出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

游客黄金季节严重超载,导致生境的逆化。造成由于大量游客涌人,消耗大量粮食、食品、能源等资源,产生大量生活垃圾与废水,造成环境污染。庐山全年污水排放量为210万吨,其中70%的污水基本未经任何处理就排入山谷和溪湖,致使芦林湖、如琴湖等水体遭受污染。由于庐山景观规划以及市政建设规划的不合理及盲目性,人造景观和设施泛滥,自然景观破坏现象严重。庐山自然植被已被破坏,山体主要为人工针叶林和灌丛草甸所覆盖。人地矛盾比较尖锐。 (四)实习小结

庐山作为一个世界知名的旅游度假胜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文化风韵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据我所见,庐山旅游经济繁荣的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和隐患:

①物价很高,并伴有欺客、宰客现象。来庐山让我感受最深的不是庐山秀景,而是庐山物价,一瓶矿泉水在我们这卖一元,在庐山商店买三元,到了景区甚至五元,风景区由于交通费用,是应该比一般地区略高,可翻了数倍还是比较夸张,是成本太高吗?可宾馆平价商店卖2元仍有利润,说明成本非很高。而且在购物过程中看到遭遇欺客、宰客现象。 ②环境破坏日益严重,我们亲眼见到电站附近水质污浊,过量的游客带来

46

的污水排放,使庐山环境日益恶化,我们亲手测量如琴湖水体PH值高达8.5以上,根本无法使用。沿路的植被因被破坏而大量改种人工植被。

③土地利用缺乏合理规划,人地关系日益紧张。大量私人别墅及新的景点的建设,忽视了与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建筑文化相融合,正在对这一世界少有的融世界文化景观、地质公园为一体的人类遗产进行侵蚀与破坏。 ④旅游服务人员、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旅游产品店看到存在以钱看客,区别待客现象,从业人员服务态度不佳。

首先要树整顿旅游产业,提高从业者素质,搞好景点建设及游览路线、旅客集散等问题。庐山风景区范围内应严格禁止任何形式的破坏性开发。严格控制景区居民数量,应适当将现有牯岭镇居民向山下疏散。第三就是要加强现有近代别墅的保护性开发,既要发挥相应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好这一人类共同的得景观财富。

十一实习总结——心得体会 这次庐山实习历时六天,在实习的尾声,获知这将是我们大学四年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实习,心中仅有的一点的对跋涉之苦的抱怨也顿然全消。六天的实习让我们印象深刻,也收获颇丰,庐山——这座神秘而秀美的世界名山让我们大学两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水资源、气候气象、人文等得到了初步而全面的实践和应用。

六天的实习生活,是比较辛苦,在来之前,听前一届学长学姐述说每天要徒步跋涉20多公里,我认为我会难以承受,可是真的来了才发现,有负责人的老师引领、可爱的同学们做伴,每天的徒步实习并没有那么累。在每天回来时,我们一些走得快的男生因为有点累了,怕走不动就采取赶超方式,在竞争下一下有了斗志和力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路程是三叠泉的阶梯,前一天晚

上因为蚊子睡得不是太好,下路本就有点累,当站在最上面阶梯往下望时,腿都差点抖起来。天哪!这一眼望不到头的接近六七十度的阶梯下去都难,回来时刻怎么走啊!小心翼翼的下阶梯,一番辛苦之后,当看到那宛如天际飘然而下,又经过三重叠而下的银白瀑布,听到那似银瓶乍破、万流汇涌的雄壮水流声时,苦涩尽褪——这一切辛苦都太值了!不经历徒步而行,又怎会有这种苦尽甘来,令人终生难忘的感受呢?还有许多让人留恋的秀美景色,诸如五老峰、锦绣谷、龙首崖、含鄱口等,让我们不仅实践了所学知识,跟见证了祖国河山的秀美与壮阔。 与同学们六天同甘共苦,我们也有了学校中难以得到的收获。在牵植物样方时,大家团结协作、分工有序,特别是在回龙路陡坡组员们你我相互搀扶相互关心的手足情谊;在三叠泉接近两千阶梯返程时大家互相加油鼓劲,以谈笑化解疲惫的同窗之谊;在御碑亭附近一番合作挖土之后,虽已过饭点就着简单食物一起

47

分享的别样温馨。这短短六天时间将会成为同学们铭记一生的精神财富。 学习收获上:在飞来石,和尹老师学会了独立分析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用证据和自己观点看待科学争议方法;在御碑亭附近挖土点,和吴乐知老师学得

了以事实为依据、对实验结果实施求是的求知品质;在回龙路,和葛老师学会了活学活用、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客观现象精神;在月照松林,和吴敏老师学会了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掌握仪器操作的本领。这些正是实践高于书本地方,也是我们本次实习的意义之所在。当然我们也是到了自己学习上的一些不足:动手能力较差,理论联系实际不足,课本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等一些问题,这也是我们以后要改进的地方。

庐山实习,我们更忘不了这样一群人:他们,年年重复一样的艰苦的实习却毫无怨言;他们,有的六天一直保持速度走在最前引领我们向前,有的体力不太好也默默的坚持陪伴在我们身后;他们,

和我们吃着一样简单的食物却承担更沉重的责任也默默无悔。他们是我们敬爱的实习老师们,是他们的辛苦付出,才有了我们的丰富收获和难忘回忆。我们特在实习的总结中,献上我们的感意,你们辛苦了,老师,我们感谢你们!

艰苦的六天,快乐的六天,精彩的六天,难忘的六天??庐山赋予了我们太多的意义。Add,庐山,add,期待与你的再次相遇。

48

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倾角。

岩层产状的记录方式通常采用下面的方式:

既方位角记录方式,如果测量出某一岩层走向为310°,倾向为220° ,倾角35°,则记录为NW310°/SW∠35°或310°/SW∠35°或220°∠35°。

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需要在岩层露头测量,不能在转石(滚石)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区别露头和滚石,主要是多观察和追索并要善于判断。 (四)实习小结

在地质地貌综合实习中,我们用脚丈量庐山的土地,虽然比较辛苦一点,但收获也有很多。在听老师讲解时的争先恐后体现我们地学人的专业热情。在实习中我们学会了用书本上的专业知识去解释所看收到的地理现象。特别是,独立地思考问题地精神和实事求是不畏权威的求知做学的态度。在听尹老师讲解飞来石的岩性等飞来石地质现象时,我从看到的擦痕、岩性分析、海拔、坡度等角度分析,觉得飞来石为冰川作用结果的可能性不大,更倾向于泥石流作用结果。 同时,感受最大的是实践出真知,以前我爸爸给我讲解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时,因为只用罗盘仪而讲,比较抽象,不是很明白,在这实习的时间操作中体会老师讲解的使用方法,较为清楚的学会了地质罗盘仪的使用,这是在课堂或抽象讲解很难学会的,这也是我们本次实习的意义之所在,在实践中消化、掌握课本所学的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五、庐山土壤地理实习报告

概述:

庐山地区在气候上,基带属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山地土壤垂直地带谱的特征。本区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特色,同时,山地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水热状况存在着垂直差异,并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的特征。因此,就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类型而言,庐山属于湿润型。

庐山基带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黄壤,另外由于人为的作用,形成了适合耕作的水稻土;海拔400m-900(800)m,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发育着一种具有明显富铝化特征的山地黄壤;在海拔900(800)m-1100(1200)m的区域,气候温暖湿润,发育着既有山地黄壤性质、又具有山地棕壤性质的山地黄棕壤;海拔1200以上的地区分布着山地棕壤;山地顶部由于气温低、风速大,草类易生长,形成了山地草甸土;局部洼地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山地沼泽土。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一)实习目的

认识和掌握庐山山地土壤的类型组成、结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尤其是山地垂直分布规律),掌握土壤剖面观测技术,熟练掌握对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干湿度、松紧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等的感知、辨认、校对方法和土壤分层方法,学会根据实际土壤剖面特征判断土壤类型,理解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能为合理开发利用和改良庐山土壤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具体要求

①认识和掌握庐山山地土壤的类型、组成、结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 ②在御碑亭附近定点进行土壤剖面的挖取及土壤特征进行描述分析。 ③针对庐山的土壤状况,对庐山的土壤改良,提出将设性意见。

21

(三)实习内容

1、实习点记录及分析:

①庐山土壤实习点:御碑亭附近

②实习要求:按以前挖土壤剖面要求,分步骤挖出剖面,分层做号土壤性状记录。

③实习装备:铁锹、表格、取土杆、铅笔、剖面铲等 ④表层植被:黄山松、樟科植物、芒草、荩草、紫萁等 数据(表1) 日期:2011年9月7日 土坑编号:1 地点:御碑亭附近 土壤名称:山地棕壤 母质:砂岩 排灌情况:良好 土层深土层代土层名湿度 度 号 称 -6㎝ O 枯枝落干 叶层 腐殖质润 层 淀积层 润 调查小组:第一大组 土坑类型:土壤剖面 地形部位:山麓 海 拔:1273m 指示植物:黄山松、草本 样方规格:长1.5m×宽1m×深0.8m 质地 土壤结根系 构 大量 约30根 壤土 小粒状 大量 约40根 砂壤土 团块状 粗根 2~3根 -20㎝ R 基岩 干 砂壤土 碎屑状 无 无 动物 1条蚯蚓 6条蚯蚓 无 -8㎝ A -47㎝ B 土壤剖面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庐山所处的气候、地质地貌等成土因素对实验点土壤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从这里土壤淋溶层的缺失现象可以看出。 ①母质因素:

由于御碑亭附近的成土母质是砂岩,它的质地较为坚硬致密,抗风化能力较强,所以这里的土层较薄,我们只挖了80厘米就挖到了基岩。 ②气候因素:

庐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以亚热带长路阔叶林为主要植被,给实验点土壤具有以下特点:

22

a)较厚的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庐山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

同期,特别适合植物的生长,导致这里植被覆盖率较高,较多的植被产生的枯枝落叶也比较多,拥有厚达6厘米的枯枝落叶层。加之较高的年积温,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使腐殖质也较一般地区厚,达到8厘米。 b)丰沛的雨量也导致了,透水性较差的壤土及其下的沙壤土都为润性。 ③地形因素:

御碑亭附近的试验点位于山麓部分,这里坡度较大,加之这里的表层为壤土,透水

性较差,即使降水量较大,地表水也顺着地形流走,没有向下淋溶,从而导致出现了剖面挖出后让我们惊异的奇怪现象——土壤淋溶层的缺失。 ④其他因素:

时间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因素都是通过一定的时间过程作用于 土壤形成过程的.土壤的演化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进行。时间越长,土壤发生层的发育程度越好,发生层的分化越显著,土壤的性质和形态越显多样化。在本次实习中,试验点的土层较薄的另外重要原因是,这里母质裸露出地表的时间较短,成土因素的时间因素作用较短,从而导致了这里的土层较薄的现象。 2、实习小结与归纳

(1)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1)垂直地带性土壤 ①红壤

广泛分布于山麓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红壤的有机质含量很低,土壤呈强酸性反应。红土粘粒中铁、铝三氧化物的含量很高。成土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另见有网纹红土,它是间冰期地下水季节性上升,发生铁质的氧化——还原交替作用,使高价铁(呈红色)和铝的氧化物(白色)析出,呈网状交集。 以白鹿洞北海拔200处发育红壤为例(表2-1):

表2-1红壤的剖面特征

0-8cm(A11) 浅棕灰色 砂质壤粘土 粒状至屑状 结持力松散 向A12过渡 8-35cm(A12) 35-80cm(B)

浅棕红色 壤粘土 粒状 结持力松散 过渡明显 棕红色 砂质壤粘土 块状 结持力较松 过渡较明显

80-100cm(C1) 棕红色 砂质壤粘土 块状 夹有岩石碎屑,接近基岩

②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以观音桥东、海拔为250米为

23

例,其剖面特征如表2-1:

0-12cm(A11) 12-45cm(A12) 45-75cm(B) 75-100cm(BC1)

表2-1黄土剖面特征

浅灰黄色,粉砂粘壤,屑状至粒状,结持力较松,根系很多,过渡明显

浅黄色,粉砂粘壤,粒状到小块状,结持力较紧实,有少量铁锰结核,根系很少,过渡不明显

浅黄色,少量灰色斑点,粉砂粘壤,块状,结持力较紧实,含少量铁锰结核

黄色带棕红色斑点,壤粘土,块状,结持力紧实,少量锰结核

③山地黄棕壤

黄壤分布在400—900(800)m的气候湿润暖热地区,黄龙寺一带海拔约900m,按土壤的垂直变化本应该是黄棕壤,但由于小地形的影响,使此处发育的是黄壤,其母质为砂岩和花岗岩等硅质和硅铝质富铝矿物,网纹红土,土壤整体偏酸性,由于在淋溶作用过程中土壤中的离子和其他粘性物质向下淋溶而留在淀积层中,所以随地层往下PH值逐渐减小。以芦林桥附近1000处山地黄棕壤为例表(2-3):

表7-5 山地黄壤剖面特征:

0-8cm(A11) 浅灰黄色,壤土,粒状,结吃力较松,根系较多,逐渐过渡 8-25cm(A12) 浅灰黄色,少量棕红色斑点,粘壤土,小块状,结持力稍松,

少量碎屑和少而小的铁子,过渡明显

25-48cm(B) 浅黄色带少量棕色斑点,粘壤土,块状,结持力紧实,有少

量铁子

48-100cm(BC) 浅棕红色,粘土,块状,结持力紧实

黄壤和山地黄壤的基本性状是:黄壤的有机质含量低,表层有机质含量仅1.5%左右,山地黄壤有机质可达3%左右,这是由于海拔较高,温度降低,湿度增大,从而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植被保存较好,盖度较大的山地黄壤,有机质含量可高达6-8%;山地黄壤表层全氮量(0.08%)为高。黄壤和山地黄壤的代换量均较低,代换性岩基也很少,所以,盐基饱和度非常低,这是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和受土壤吸收性复合体得数量及性质影响的结果;黄壤和山地黄壤均呈酸性反应,pH值差异不大。 ④山地黄棕壤

海拔900(800)m—1200(1100)m的山坡上,分布有山地黄棕壤。在庐山湖北路一侧的山坡上就有山地黄棕壤发育,其上建群种为针阔混交林,基岩为南沱组中部上层长石石英砂岩,母质是网纹泥砾层,由于长石石英砂岩较易风化,所以土壤层较厚。现以海拔1100米左右的土坝岭北第四纪风积物上发育的山地黄壤为例,阐述庐山山地黄棕壤的剖面特征(表2-4)

表2-1山地黄棕壤的剖面特征

0-14cm (A11) 深灰色,壤质粘土,碎屑状到细粒状,结持力十分松散,根系

14-22cm(A12) 深灰棕色,粉砂质粘土,粒状到小块状,结持力松散,根系较

24

22-38cm(B1)

38-68cm(BC)

⑤山地棕壤

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其植被根系发达,耐贫瘠。现以大汉阳峰顶下约60米,母质为风积黄土物质、植被为灌丛草类、坡度较平缓部分的坡面为例(表2-5):

表7-1 山地棕壤剖面特征

0-2cm(A0) 半腐烂夹有枯枝落叶层,土壤成分很少,黑灰色 2-16cm(A11) 16-32cm(AB) 16-32cm(B) 38-68cm(BC) ⑥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 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

山地草甸上的粉砂粒和

粘粒含量均较高,特别是土层,随深度增加,粘粒下降,这可能由于表土中矿物粘化过程相当快,但是除表层外,<1um的粘粒含量均较其它土壤偏低。

地草甸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可与草原地带的黑钙土相比。随深度增加,有机质明显减少,但到50cm处,其含量为6%,至100cm以下约为3.5%。有机质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海拔高,气温较低,湿度较大,生物有机质积累过程大于分解过程所致。渗漏水的渗滤及腐殖质的酸性都能促使腐殖质渗入土层深处。因有机质和腐殖质的作用,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粒状结构;土壤呈酸性反应。 ⑦水稻土

水稻土是各类土壤人为影响下形成。成土过程主要为熟化过程。首先,不断的施肥,使生土变为熟土(肥土)。再形成具有很高肥力的油土。然后在人为影响下由还原作用转为氧化作用。在水稻生长前-中期,是水根熟化过程。水稻抽穗后,人为将水放干,水稻旱根。如此反复,形成水稻土。

25

黄棕色,粉砂质粘土,小块状,叫紧实,有少量坡积石块,根系少

黄棕色,粉砂质壤土,块状,多碎石块

深棕灰色,壤质粘土,屑状至细粒状,疏松,根系很多

浅灰棕色,粉砂质粘土,粒状至团块状,较紧实,根系较上层少,但粗很多

棕色,粉砂质粘土,小块状或小核状,少许主根 黄棕色,粉砂质粘土,块状或核块状,近于母质层

本区山麓、岗丘和江、湖冲积平原均分布有水稻土。水稻土为自然土壤经人工耕种而成。本区水稻土主要为岗丘上的网纹红土发育而成,由于所处位置不同而命名不一,可归纳为三种:处于岗丘底部的叫潜育水稻土,中部的成潴育水稻土,上部的叫淹育水稻土。 ⑧初育土

坚硬固结岩石风化而成的土状物质,土体内未经明显的物质移动与积累;或成土母质经水力、风力搬运与沉积,尚无明显剖面发育的土壤,均属初育土范筹。初育土一般具有明显的母质特征。本区各种类型的红粘土即属于初育土。 3、土壤改良与建议

庐山基带发育有红壤、黄壤,往上则依次发育有各种山地土壤。总的来说,对于庐山土壤改良的考虑因着重在其基带,因为出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考虑,如果没有特别的必要,比如防灾等,尽量不要对庐山山地土壤进行人工改造。即,我们要着眼于对庐山山麓地区的红壤进行改良。

在庐山的山麓地区分布着大片的红壤,但是红壤是一种不适宜耕种的土壤。例如:红壤不耐干旱,一遇干旱,农作物就会枯萎,甚至死亡。酸性强,会抑制农作物生长;缺乏养分,不能充分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红壤特别缺少有效磷素。以上这些都是不利于庐山山麓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因素。对于红壤的改良,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增施有机肥,不仅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满足农作物的需要, 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

②种植绿肥,对于加速红壤的改良熟化有显著的效果。

③施用磷肥,氮磷配合。红壤低产的原因之一是植物有效养分含量较低。这一方面是分解淋溶强烈,大量养分元素被淋失;另一方面是铁铝含量较高,部分养分元素被氧化铁固定,加上交换性铁铝的大量存在,降低了土壤系吸持铵、钾、钙、镁等离子的能力。

④施用石灰,能中和土壤酸度,消除活性铝的危害。酸性是红壤的一个重要特点,土壤熟化程度越低,酸性越强,含铝离子越多,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⑤改革耕作制度。合理轮作也是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如在红壤丘陵地区实行水旱轮作,并在轮作制中加大绿肥和豆科作物的比重,可以不断提高土壤肥力。而且种植旱作时使土壤通气良好,有利于养分活化和有机质更新;土壤干湿交替,有利于改善耕作。 (四)实习总结

土壤实习对于我们来说,不论是体力还是土壤的辨析、知识的熟悉运用,都是一个比较严峻的挑战。土壤的辨析,对于实践经验较少的我们还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土壤分类和性状的描述。而且我们组男生很少,挖土挖得有较深,来庐山之前,我最担心的就是挖土。

不过分配挖土任务的任务时,把以前三组并为一组,男生劳动力的问题就很好地解决了。在挖土时,我们男生都比较热情,团结协作加之土质松软,挖起来比较顺利。更出乎意料的是,试验点的土层很薄,挖了80厘米就见到了基岩。 在这次土壤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体会最深的是实事求是的治学品质,正像吴老师说所得,实验过程中有什么记录什么,决不能捏造实验数据。在遇到求贵的现象——淋溶层消失的现象时,我们并未按一般挖土数据“捏造”,在陈老师的指导下,仔细分析,得出了,受地形较陡、土壤透水性较差的条件影响,而缺失淋溶层的结果。我相信这一品质对我们未来发展会有很大好处的。

26

七、庐山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概述:

庐山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主要分布有樟科、山茶科、壳斗科、豆科、木兰科、蔷薇科、胡桃科等植物。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由于庐山开发历史悠久,原始森林基本不存在了,现存的一般为人工或天然次生林。 (一)实习目的

认识了解庐山的水文基本状况,了解庐山的湖泊、水潭、瀑布的形成原因,调查分析各种水流作用、河流断头等对庐山植被、气候、土壤、地貌的的影响。掌握基本的水质评价能力,学习水污染的类型、原因、及治理方法。学会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 (二)具体要求

①观察并记录庐山的主要植被类型和特征。 ②弄清庐山植物群落组成、优势种等群落特征,用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合理科学地解释庐山植被将来的演进。

③根据观察,学会绘制庐山的植被带和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布图。 ④学会采集标本以及辨识常见的一些植物。 (三)实习内容 1、植被类型

庐山植被类型多样,有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如马尾松林、黄山松林、杉木林、日本柳杉林、日本扁柏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竹阔混交林、灌丛、草丛及草甸植被等,各个植被组中又含有许多群系以及更多的群丛,它们覆盖着庐山地区大约45%的面积以及庐山80%左右的山体。使得庐山的自然环境更加优美,成为著名的观光、疗养胜地。 2、地带型植被

庐山地处亚热带,基带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缘。又由于水热状况随山体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导致了庐山的垂直地带性植被分布。分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暖温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山地温带常绿与落叶阔叶交林和山地

温带落叶阔叶林。垂直地带性常含其基带植被种的烙印以区别于水平地带性,组成庐山垂直地带性质的三个科为: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他们常是该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三个主要植被类型的主要种类组成如下:

①基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乔木层代表树种为大叶栲,苦槠,石栎,青冈栎、

小叶青冈栎、樟及甜槠、青栲、云青冈等常绿乔木树种;灌木层代表种有检木、

27

杨桐、厚皮香、油茶、马银花、继木、天台乌药、赤楠等种类。草本层最为典型的是蕨类植物铁芒。

②山地暖温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乔木有青冈栎、青栲、小叶青冈栎、云青冈、甜槠、秦氏樟、天竺桂、豺皮樟等常绿乔木及茅栗、短柄桴、化香、四照花、灯台树、枫香、、白辛树等落叶种类。灌木层代表树种有柃木、马银花、继木、天台乌药、杨桐、厚皮香、油茶等常绿种类以及映山红、山胡椒、钓樟、蜡瓣花和胡枝子等落叶种类。草本层除了禾本科植物外,蕨类植物也十分丰富。 ③山地温带落叶阔叶林

乔木层代表种有短柄桴、茅栗、四照花、灯台树、化香、野鸭椿、石灰树、紫树、三角枫、朴树、椴树、白辛树、垂珠花等落叶种类,几乎见不到自然分布的常绿阔叶树,灌木层代表种有满山红、映山红、胡枝子、钓樟、荚迷、蜡瓣花等落叶种类,草本层也主要为禾本科植物和蕨类植物。

壳斗科、樟科和山茶科是组成庐山地区垂直地带性植被的最重要的三个科,这三个科的种类常是组成该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如壳斗科的青冈栎、小叶青冈栎、青栲、大叶栲、石栎、苦槠、甜槠、茅栗、锥栗、短柄桴、樟科的香樟、秦氏樟、天竺桂、山胡椒、山鸡椒、钓樟、长叶木姜子、豺皮樟、天台乌药、庐山乌药等,山茶科的柃木、油茶、野山茶、杨桐、厚皮香等。

目前庐山地区以次生植被为主,在基带有次生的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油茶园、茶园、果园、农田等,在山地暖温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分布有次生的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杉木林、杉竹混交林、柳杉林、黄山松林、日本扁柏林、茶园等,在山地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分布有次生的黄山松林、日本扁柏林、刘山林、短柄桴林、针阔混交林、茶园、灌丛等。 3、实习点记录

实习点一:9月10日我们在月照松林拉植物样方,观察了植物类型,并做了实验记录。 ①群落类型——黄山松群落:(如图)(2012-9-6) ②优势种——a)樟科(Lauraceae)是双子叶植物

纲、木兰亚纲的一科。大多

乔木或灌木,仅有无根藤属为缠绕寄生草本;常有含油或粘液的细胞。樟科的起源较早,该科约45属,2000~2500种,分布于热带,但有些种类分布到亚热带甚至暖温带。中国约有20属(其中

鳄梨属和月桂属为引种栽培),420余种。 b)杜鹃科,可划分为杜鹃亚科,鸡鹃亚科,地鹃亚

科,犀鹃亚科,鸦鹃亚科和岛鹃亚科6个亚科,只有杜鹃亚科和部分鸡鹃亚科的种类有巢寄生的习性。

C) 茶科,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

③植物种类:该处能识别的植物种类大致有如下几种:山茶、杜鹃。

我组主要承担乔木的测量与统计工作,现将调查结果以如下(表格3-1):

28

表3-1牯牛岭月照松林植物实习样方表格 日期:2011年9月6日 样方编号:1 地点:月照松林附近 土壤类型:山地黄壤 气压:890.3 hpa 坡度:27° 植物编号 ① ② ③ 调查小组:2班乔木组 样方地貌:山地地貌 (29°34′041″N,115°58′420″E) 海 拔:1137±16m 坡向:NE 样方规格:长20m×宽5m ④ ⑤ ⑥ ⑦ 植物名称 黄山松 黄山松 黄山松 黄山松 黄山松 黄山松 黄山松 高度 枝下高 胸径 12m 7.5m 76cm 10m 6m 132cm 152cm 56% 11m 10m 121cm 145cm 18% 6m 5m 62cm 67cm 12% 9m 7m 80cm 88cm 16% 13m 8m 127cm 140cm 50% 6m 5m 60cm 75cm 5% 基部盖度 87cm 投影盖度 24% 冠幅 物候期 生活力 生活型 备注 6×4m2 7×8m2 6×3m2 3×4m2 4×4m2 7×7m2 3×2m2 结实期 结实期 结实期 结实期 结实期 结实期 结实期 中 强 中 弱 中 强 强 高位芽 高位芽 高位芽 高位芽 高位芽 高位芽 高位芽 寄生藤寄生藤寄生藤寄生藤本植物 本植物 本植物 本植物 分析结果:此处经度115°58′42″E,纬度为29°34′042″N海拔1137米,气压890.3mb,温度23.5℃,湿度65.4%,倾角27°。为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混交林。乔木种类单一,东西两面山坡上的乔木全是黄山松。由于这里的气候、光照非常适合黄山松的生长,所以黄山松是这里显著地优势树种,其他类乔木竞争力弱,数量很少。由于黄山松的高度较高,冠幅较大,生长得又比较集中,基部光照较少,不利于灌木生长,灌木数量较少,这与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再一次体现了外界因素——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习点二:9月10日我们去黄龙寺路过回龙路,观察附近植物并作出了记录。结果如下(表3-2):

表3-2回龙路植物实习样方表格 日期:2011年9月10日 样方编号:2 地点:回龙路附近 土壤类型:山地黄壤 调查小组:2班乔木组 样方地貌:山地地貌 经纬度:未知 海 拔:955±8m 29

气压:904.7 hpa 坡度:30° 植物编号 植物名称 高度 枝下高 胸径 基部盖度 投影盖度 冠幅 物候期 生活力 生活型 植物编号 植物名称 高度 枝下高 胸径 基部盖度 投影盖度 冠幅 物候期 生活力 生活型 ⑦ ⑧ ⑨ ① ② ③ 坡向:SW 样方规格:长10m×宽10m ④ ⑤ ⑥ 日本柳杉 日本柳杉 日本柳杉 日本柳杉 日本柳杉 日本柳杉 20m 17m 76cm 130cm 8% 1×2m2 结实期 中 高位芽 19m 17m 132cm 90cm 9% 2×2m2 结实期 强 高位芽 21m 17m 121cm 130cm 8% 2×3m2 结实期 中 高位芽 22m 16m 62cm 86cm 9% 3×2m2 结实期 弱 高位芽 17m 14m 80cm 130cm 9% 1×4m2 结实期 中 高位芽 19m 18m 127cm 110cm 7% 3×1m2 结实期 强 高位芽 ⑩ 日本柳杉 日本柳杉 日本柳杉 日本柳杉 24m 21m 76cm 141cm 4% 2×4m2 结实期 中 高位芽 25m 23m 132cm 148cm 6% 1×8m2 结实期 强 高位芽 26m 23m 121cm 122cm 8% 1×3m2 结实期 中 高位芽 24m 22m 62cm 109cm 9% 3×2m2 结实期 弱 高位芽 分析结果如下: 很明显,这里的日本柳杉林是阔叶林被人为破坏后,经人工栽种的现状植被。扁柏林内,没有发现的幼苗,说明林正开始向衰退群落方向发展。但即使如此,阔叶树种的幼苗受环境条件限制,生长缓慢,短时间迅速成林的可能不大,只有等现有日本柳杉林老化、缓慢枯死,将林中的环境、水热条件改善后,状况才会有所改变。显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由于植物群落总是向着适应当地气候的中生群落演替,在自然条件下,扁柏林内将先出现明显的灌木、草本

30

层,随着阔叶灌木的成长,形成扁柏、阔叶混交林。

此处经度115°58.068′E,纬度为29°33.461′N海拔1003米,气压900.0mb,温度22.5℃,湿度74.5%,走向西偏北299°倾向南偏西208°,倾角31°。为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

叶林的混交林。乔木种类单一,东西两面山坡上的乔木全是日本扁柏,据老师讲都是人共采用机播的方式种植的。对比两面的山坡可以发现两破植物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我们班主要在西坡做群落调查。西坡日本扁柏大面积分布,但乔木层下几乎无灌木和草本,庞大的根系裸露地表,有较厚的枯枝落叶层。而且就乔木而言,有些较小的树,都已经枯死,这是因为它们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竞争力较弱所致。东面的坡上虽然也有大面积的日本扁柏分布,但是其分布密度显然要小于西坡,总体上具有鲜明的层次性,灌木及草本相间分布且比较繁茂。据我们分析这与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再一次体现了外界因素——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西坡扁柏由于密度过大,使得到达地面的光线较少,影响了地面植物的生长,而东坡由于乔木相对稀疏,层下植物能够获得光照并通过光合作用可以获得较充分的营养物质,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据老师讲东坡乔木系数是经过人工砍伐的,砍伐后成为了次生林,如无人工干预竞争到最后将成为落叶阔叶林。 4植物园植物辨识(2012-9-10) ①庐山植物园简介:

庐山植物园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园,位于庐山东谷大月山和含鄱岭之间,海拔900—1050m,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亚高山植物园,建于1934年,原称庐山森林植物园,是中国植物学家创建的第一个用于科学研究目的的大型正规化植物园。该园由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所创建。60多年来,经过几代植物学工作者的努力,在庐山植物园300公顷土地上有3400余种植物,杜鹃科、松柏科植物占优势。

庐山植物园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园,位于庐山东谷大月山和含鄱岭之间。园内设有杉柏区、树木区、岩石园、翠花园、温室区、沼泽植物区、苗圃、云南雾茶园。猕猴桃引种区、药圃等。著名的庐山特产云雾茶及众多的观赏植物,均产于此,庐山植物园现已汇集园内外植物3400多种,以松柏和杜鹃为主要特色,储藏名植物标本10万多号。庐山上的这座植物园以研究灌木为主,兼茶果、园林、药用植物。已收集国内外植物标本10万余种,引种驯化3400多种。庐山植物园和68个国家的270个单位建立了种子交换和业务联系,是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的成员之一。 ②园中常见植物:

日本冷杉、水杉、银杏、金钱松、蓝果树、金星桧、圆球柳杉、桂花、垂丝海棠、密花梭罗树、粉柏、线柏、匍地柏、南方红豆杉、三叶海棠、鸡爪槭、山樱树、红花木莲、雪松、阔叶、十大功劳、虎皮楠、黄叶扁柏、楤木、山茶、砖红杜鹃、华木槿、青榨槭、羊踯躅、金松、山樱花、伯乐树、紫薇、猴头杜鹃、

31

云锦杜鹃、线柏、龙柏、燕子掌、量天尺、鹿角蕨、竹柏、福建连座蕨、黄皮、红花曼陀罗、绣球松、金毛狗、手树、红狮花、锁链掌、多花紫薇、鹿角桧、湖北算盘子等

③我所见植物 日本香柏

柏科

产地:日本、江苏、江西、浙江 用途:材用及观赏

青灰叶下竹

大戟科

产地:浙江、江苏 用途:药用

细叶花柏

柏科 栽培变种

用途:观赏、材用 金星桧

柏科 栽培变种 用途:观赏 粉柏

柏科

产地:北京、上海、南京 用途:盆景 匍地龙柏

柏科 栽培变种 用途:观赏 圆头柳杉

杉科

产地:江西庐山 用途:观赏 龙柏

柏科 栽培变种 用途:观赏 黄叶扁柏

柏科 栽培变种 用途:观赏

32

(四)实习小结 (1)植被演替

植被演替是指某一地段上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庐山植被演替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长期人类经济活动影响下,森林植被遭到破坏,致使原生植被不同程度的消退,沦为各类次生林、次生灌木、草丛等的逆行演替。另一类是经过封山育林、人工栽植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等措施,使植物群落朝着复生的方向,即地带性植被顶级群落方向的顺向演替。 ①常绿阔叶林植被演替系列

该类型是在中亚热带生物气候下形成和发育起来的地带性植被类型。目前仅有小面积残存,如秀峰地区。在庐山不同生境条件下其主要建群种、优势种各不相同,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常绿阔叶林。目前实习区范围内主要为正在恢复中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林下目前幼苗主要为常绿树中的幼苗,极少有正常的马尾松幼苗,继续按目前的方式持续封山育林,则这些常绿阔叶树的幼苗将得到正常生长并成为大树,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处于森林上层的少数马尾松和枫香等阳性树种逐渐衰老死亡,由于缺乏幼苗更新最终将重新演替为常绿阔叶林。但如果再遭受破坏,则可能会向落叶阔林、马尾松林乃至灌丛等方向逆向演替。 ②落叶阔叶林带植被演替系列

目前庐山海拔大约900米(南坡1100米)以上分布的落叶阔叶林是经封山育林之后保存下来的地带性植被,主要成分有短柄枹、茅栗等以及四照花、灯台树、化香、野鸦椿等优势种和代表种,这些乔木种类的苗木可以自然更新,表明该类植被在该地带是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顶级群落。但目前庐山上部主要分布的是人工种植的针叶林,如黄山松林、日本柳杉林、日本扁柏林等。通常它们缺乏自然更新的幼苗、幼树,尤其是后两种类型,因此往往把它们作为人工植被的一个类型,而非演替中的一个阶段,因此不属于该区域的顶级群落。如调查月照松林附近的黄山松林,可以清楚地发现其林下黄山松幼苗很少,而且发育不良,难以自然更新,这是由于黄山松虽能适应温凉的山地气候,耐寒、耐瘠薄土壤、抗风、适应性强,但作为强阳性树种,随着黄山松林郁闭度的增大,林内光照减弱,必然导致黄山松幼树生长不良,无法维持自然更新。而适宜该林下环境的中生落叶阔叶树幼苗却得以正常生长,几十年后这些阔叶树一旦长成大树就将与黄山松组成针阔混交林,并导致林下郁闭度的加大,加速黄山松的衰老,从而使得植被类型朝着落叶阔叶林的方向演替,形成更加稳定的顶级群落——落叶阔叶林。

③针叶阔叶混交林演替系列

松阔混交林——白鹿洞附近有分布。乔木层是马尾松及香樟、大叶栲等长绿阔叶种,灌木层为山茶、杨桐等。在立木更新中有大叶栲、青冈栎等。垂直结构丰富,稳定,从幼苗看,向常绿阔叶林演替,即为顺向演替。

杉阔混交林——黄龙寺附近有分布。乔木层为小叶青冈栎、甜楮、杉木,灌木层有马银花、老鼠失、油茶、冬青、细叶铃木、天台乌药,立木更新层有甜楮、杉木、小叶青冈栎,说明此群落为稳定群落。 (2)植物与环境关系

庐山地区的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与相互改造的辩证的生态关系。一方面是植物个体或群体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或形成过程以及环境对植物的塑造作用,庐山地区目前生长的这些植物绝大部分都是长期适应其生存环境的结

33

果。另一方面则是植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这主要是对植物群体而言。 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庐山地区目前生长的这些植物却大部分都是长期适应其生存环境的结果。有些植物的生态幅较窄,更有利于说明植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像映山红、满山红以及蕨类植物薇、狗脊、铁芒萁等它们通常只分布在微酸性土区域,因此常被作为酸性土的指示植物;而朱砂根则只见于隐湿环境中;最明显不过的是鄱阳湖沙生沙丘上生长的单叶蔓荆,它在流动沙丘地段去油匍匐茎,并有许多不定根固定于沙丘,但从流动沙丘过渡到固定沙丘后匍匐茎逐渐为直立茎取取代,不定根也逐渐消失,说明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抵御不良环境的不定根、匍匐茎失去其价值而退化。 ②植物对环境的改造 另一方面,植物对环境也有一定的改造作用。这主要是针对植物群体而言。如鄱阳湖沙山的沙丘、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就是单叶蔓荆为主的植物群落不同程度固定沙丘的结果。通常认为群落覆盖度<15%的为流动沙丘,覆盖度>30%的为固定沙丘。覆盖度介于二者之间的为半流动沙丘。因此植物可以很好的保护环境、改造环境。 (3)小结体会

在这次庐山实习的过程中,我们见到了许多以前少见的植物,也认识了许多以前不了解的植物。这次实习中的最大收获是——在葛老师的指导下,辨识出许多庐山常见的植物,学会了收集标本,运用以前所学的植物地理学知识,分辨植物类型、植被的类型、以及植物的性状特征等,将书本知识稍加活用,更实践化了。特别是在回龙路的植物实习样方。我们亲眼见证了相邻两破植被的不同,一坡植被单一几乎全为日本冷杉,一坡却植物种类丰富层次明显,在和老师交流和探讨后,学习到植被演替在现实中的表现,更了解了环境(实验点中为阳光)对植物生长、演替产生的巨大影响,可谓不虚此行。

八、庐山水文水资源实习报告

概述: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因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具有鲜明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色。庐山是一座中山,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水热状况存在着垂直分异,与周围平原地区相比较,又具有山地气候特色:a) 庐山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b) 庐山降水比同纬度的山下平原多。

由于庐山是一个断裂上升形成的断块山,新构造运动强烈,断裂显著、切割破碎、垂直节理发育、河溪发达,呈辐射状流入长江、鄱阳湖中。在深涧岩坎裂点上造成很多瀑布和深潭。山顶山行行宽谷通过河流袭夺作用而沟通,下切V型谷多瀑布跌水转入山侧深邃的峡谷。河溪瀑潭与涌出地面的泉水、天然池塘、人工湖库构成了纵横交错的庐山水网。在庐山景区多借袭夺弯筑坝蓄水成湖,并建给排水系统调节用水,或借以发电补充供电,同时增加了水体风光旅游。 庐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由于庐山地势比较高,受特殊地形控制,与邻近平原相比,雨量更充沛,多云雾、多阴雨。但鄱阳湖周围则经常发生水旱灾害,暴雨还会引发山地灾害。另外,由于近年来庐山旅游业的发展,需水量增大而且水污染加剧,庐山水环境质量已不容乐观。 (一)实习目的

认识了解庐山的水文基本状况,了解庐山的湖泊、水潭、瀑布的形成原因,调查分析各种水流作用、河流断头等对庐山植被、气候、土壤、地貌的影响。掌握

34

基本的水质评价能力,学习水污染的类型、原因、及治理方法。学会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

(二)具体要求

①观察了解庐山的水文概况,包括水系分布特征和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径流量等水文特征。

②分析花径及芦林湖大坝处的河流袭夺现象、原因。

③了解所见水体的水质状况,对庐山水体污染状况进行评估给予适当的建议。 (三)实习内容 1、水系分布特征

庐山水系的发育,受岩性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大致沿北东——南西向、南东——北西向构造线延伸。如大寨山和大月山之间的河流,形成树枝状水系。青莲寺谷地的河流沿着斜构造向东北方向流去,形成格子状水系。但至三叠泉以后,河流突然折向东南,兼有直角状水系的特征。庐山垅的河流沿断裂发育,支流与其直交,形成羽毛状水系。

庐山山下的水系与山上的截然不同。扇形地上河流呈放射状。再砾石滩上河流改道频繁,发育了辨状水系。 2、水文特征 ①降水量

庐山地区降水量总的趋势:山区大于丘陵,丘陵地区北部大于南部。多年最大年降水量、多年平均一日、三日最大降水量则北部小于南部。在庐山地区气候特征分,春季4~6月属雨季,三个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44﹪,夏季7~8月多雷雨天气,二个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21﹪,秋季9~10月秋高气爽,云雨较少,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10﹪,冬季是11月~年3月,长达5个月的降水量只占年总量的25%。 ②蒸发量

庐山地区蒸发量分布趋势是:由上向下逐渐增大,丘陵地区南部大于北部,正好与降水量相反。庐山站的多年平均蒸发量1017.8mm(以20cm口径计,下同),历年年最大蒸发量1207.9mm,历年年最小蒸发量是818.4mm,是江西全省蒸发量最小的地区之一。蒸发量在季节分配上按庐山气候分:春节4~6月占全年的25.6﹪,夏季7~8月占全年的28.8﹪,秋季9~10月占全年的20.5﹪,冬季5个月仅占全年的24.2%。 ③地表径流量

庐山地区径流在年内各月分配上,明显地分为二个阶段。4~8月各月都在10﹪以上,5个月合计占全年的82.8﹪,9月至次月3月共7个月占年总量的34.2﹪,各月都在5﹪以下。 3、地表水体 ①泉:

泉石地下水在地表的天然露头。当大气降水落至山坡地面、地表水或者沿松散的第四纪堆积渗入地下、或沿断层、裂隙、节理渗入、汇集,存储于深层含水层中。当沟谷切割含水层时,运动的地下水遇到断层,它们就会涌出地表,这些由地下含水层涌出地表的水称为泉水。

庐山是一个典型的断块山,断裂显著,岩层节理发育,给地下水的排泄创造了有利条件,因而庐山的泉水也是比较丰富的。在海拔900m~1000m的大天池、小天池以及由地下水汇集的水井,池水碧清透凉,甘甜香淳,池水不溢不涸,水

35

量十分稳定。更为旅游者感兴趣的是庐山西南黄龙山麓的温泉,由于处于庐山的西南大断层上,所以其出露口的温度高达72℃,据验,泉水中含有钾、钠、镁等30余种微量元素,是低矿化度温泉,对关节炎、皮肤病、神经衰弱等病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实习点分析——大天池(2012-9-7 下午)(如图) 原是天池寺的天井,中架石桥乍称天池,其长共约10米,宽约3米,终年不涸,大汗不竭,蔚为奇观。相传为文殊菩萨双指插石而成,有“开化帝释,插石成池,水涌石上”之说,因而得名。大天池水源为岩石裂隙水,水位、水质稳定。 ②溪流

庐山的气候、地势造就了庐山的溪流。 庐山的河谷上段为宽谷、下段为峡谷,这

是因为当时庐山地势比较低、岩性较软弱,又处于相对稳定的条件,因而发育了呈U形的宽谷。在宽谷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庐山山体再次强烈上升,引起河流复活下切溯源侵蚀而形成了峡谷。

这些峡谷溪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也有少量地下水补给,河流呈现山区河溪特点。暴雨来临,山洪暴发,水势凶猛,色黄并挟带砂砾。而大雨过境,水势迅即减弱,色清透彻,干旱季节则涓涓细流,甚至断流。 ③瀑布

瀑布、急流:庐山新构造运动强烈抬升之际,河流急剧下切,溯源侵蚀,而使原来宽展的河谷,产生了许多由缓变陡的裂点或者岩槛。山顶的溪涧泉流,沿着上游宽谷奔流而下,流至裂点而成。

庐山较大的溪涧裂点大多在900米左右的半山上,故庐山往往是瀑布高悬在上夹以绝壁,构成了飞瀑银河倒泻,直落霄汉的盛景奇观,素有“匡庐瀑布天下奇”之称。

实习点分析——黄龙潭(乌龙潭)(2012-9-10)(如图) 出露地表的水形成了瀑布,但是瀑布的水流下来的时候受石头的阻挡, 便形成了潭。

黄龙潭的水是从长冲河流下来的,和乌龙潭的水基本成90°直角。从外形比较而言,黄龙潭比较陡峭狭窄,而乌龙潭比较平坦,相对而言的,黄龙潭下面的石头较乌龙潭而言比较

大。

④湖泊、水库

庐山的水源主要是大气降水,也有以泉的形式出露的地下水,为了解庐山上居民和旅游者的生活用水,利用庐山天然地形条件相继建成数个人工湖泊、水库,例如芦林湖原是绿林盆地,在盆地出口处筑坝成湖。

36

实习点分析——电站大坝(2012-9-10)

庐山电站大坝位于东谷向斜谷地,分三级水头:电站大坝、石门涧悬索桥、石门涧。电站总发电量18000kw,目前主要供空中索道用电。 实习点分析——如琴湖(2012-9-7)(如图)

如琴湖水质:如琴湖是一个人工湖,因为有生活污水的排入,水质受影响而不佳,水透明度不高,偏绿,水体为碱性,湖边长有荇菜(水质不佳标志)。在葛老师指导下用水体PH计测量得到如下结果:(表4-1)

表4-1如琴湖水体PH、温度表 测量地点 水体PH值(正常为7) 水体温度 花径公园路边 8.50 23.46℃ 湖边浅滩 8.65 24.30℃ 河流袭夺(如图):如琴湖的整体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的,但是实际它不是的,在花径的地方发生了河流的袭夺,水流不是流向花径方向的石门涧,而是转向流向了锦绣谷。 袭夺证据: ①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

②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秀谷)。西谷的河流原来沿着软弱岩层向西南

方向流出,因后来被天桥一方河流袭夺,以致在天桥之南,河流突然向北拐弯,形成一个极不自然的呈直角的河湾,即袭夺湾。

实习点分析——芦林湖(2012-9-10)(如图)

芦林湖为庐山最大的湖泊,海拔1040米,系1954年筑坝蓄水建成的一座人工水库,芦林湖原是芦林盆地,在盆地出口处筑坝成湖。芦林湖的汇水面积为2.01㎞2,库容达112.6×104m3,是山上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现是庐山的重要水源之一。 4、庐山水体污染

①概况:庐山的污染源有三种: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医疗污染源,其中以生活污染源为主要污染源。庐山的两大主要饮用水源的芦林湖和大月山水库水质较其它好,黄龙潭水质情况居中,而与其相邻的乌龙潭水质情况则较差,长冲河水质情况更劣,后二者都是由于东谷生活污水流入所致。同样类似的是如琴湖,由于其位于西谷水系之下,受生活污水污染最严重 。

②原因:大月山水库及芦林湖提供饮用水源,没有排污管道出口,水质较清洁,含氧量均过饱和,氨氮含量少。庐山水体多为中性,大月山水库因周边均

37

为针叶林,土壤PH值低,使汇水呈弱酸性。大月山水库及芦林湖中氮的来源主要是因为有机物的分解和雨水把化肥中的氮带入。

如琴湖容纳西谷的雨水与生活污水,雨污混流,致使水体富营养化,岸边水浅处水仍发绿,表明水质较差。而其上方正建的污水处理厂只有二级处理能力,规模小,并不能完全解决如琴湖的污染问题。乌龙潭以及长冲河的水污染较为严重,这是由于它是从东谷的居住区流入的,部分生活污水都被排放在其内。 ③对策:

a)污染物主要是生活污水,这就要求在庐山上的生活中要严格控制对水有污染的用品的使用。

b) 要规划好庐山生活垃圾的排放及处理系统,建立垃圾及污水处理厂,适当限制游客数量,加强对居民及游客的环保教育。 (四)实习小结

根据这次实习后每一次的知识串起来以后,我试着分析庐山的整体水系的分布情况(如图)

在听葛老师介绍和看到芦林湖与电站大坝附近水质的强烈对比后感慨,庐山是个水资源很丰富的地方,环境优美。随着经济发展,人类向往庐山这样环境优美的地方生活的意愿越来越迫切,导致庐山承载着越来越多的人口,不可避免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从长远利益出发,限制游客的数量,不仅自己看到庐山美景,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秀美庐山。

九、庐山气候气象实习报告

概述: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湿润季风区域,其气候状况,受大范围气候制约,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庐山气候温适,夏天凉爽,冬天也不太冷,这是庐山又一优越条件。庐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庐山是一座中山,受海拔高度因素的影响,山上与山下与纬度平原地区相比较,它又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色,并在不同地形中受特殊地形等自然因素对气候的反馈作用,表现出不同微气候特点,它们各自所具有的气候现象和气候特征,使庐山成为气候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

庐山早霜一般出现在10月下旬,晚霜终止于4月初旬,霜期约135天,所以山地植物生长季节较短。平均年降水量在1900毫米以上,分配在4-8月间,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春夏季多雾雨,天气阴霾,秋季雨水较少,且天气晴朗;冬季由于山地气温较低,经常出现雾淞和雨雪的混合冻结现象,雾淞不仅引起植物的冻害,而且常是引起树木风倒、压枝现象的主要原因。大气相对湿度年平均在80%以上,所以形成常年云雾弥漫的特征。山地年日照约1932.7时,蒸发量1016.5毫米,年平均大风日约163天,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 (一)实习目的

了解庐山的概况,分析庐山山地气候、局部小气候(如黄龙寺、含鄱口)

38

的形成原因,庐山气候的特殊性并结合相关气候知识分析其原因,了解庐山气候的垂直分布状况。 (二)具体要求

①了解庐山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并更具所见总结庐山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征。

②在老师的讲解下,分析庐山局部小气候特点及产生的原因。 ③观察了解庐山气候的垂直分布与特点。 (三)实习内容

1、庐山气候总体介绍

庐山地区位于江西省北部,位于东经115°52'—116°10'与北纬29°24'—29°46'之间。按庐山所处地理纬度,并根据我国采用日平均温度≥10℃持续期间累计值(Σt)—活动积温划分的水平气候带,庐山山麓地区的九江、星子活动积温值分别为5399.8℃、5450.6℃,属于中亚热带(5000℃—6000℃)气候带。庐山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受大范围东亚大气环流、东部海域气流影响和控制,表现出典型的湿润型东亚季风气候特征。受该气候控制,冬季出现低温少雨的干冷天气,而夏季则出现高温多雨的湿润天气。多年平均降水量九江、星子两地在1400mm左右,为湿润的东亚季风气候控制区。 2庐山山地气候

庐山平均海拔1000m左右,从山麓到山顶,随山地海拔高度增大,各气候要素垂直变化明显,形成在东亚季风气候下控制,由600-800m以下中亚热带,,渐变成900-1100m以下山地暖温带气候,900-1100m以上山地温带气候,三个不同气候带组成的山地垂直气候带谱。山地气候,主要表现在辐射、气温、降水、云雾、湿度、风等气候要素,随山地海拔高度的变化。 ①辐射及气温

太阳辐射是地表热能的主要来源,是形成气候的主要原因。太阳辐射由于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当地天气状况等不同而有差异。总的来说,山下江西、湖南一带太阳辐射年总量为100——120千卡/(厘米*厘米*年),而庐山牯岭则为444—502千焦耳/平方厘米×年。但当地天气状况有所变化时,会破坏辐射总量变化的规律。

通常,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平均下降0.6℃。按此标准,庐山(牯牛岭29°35′N,海拔1165米)多年平均气温11.5℃,比山下平原(海拔30米以上)地区的九江、星子17.0℃、17.2℃低约6℃,基本符合随海拔升高气温呈有规律递减变化。牯牛岭的11.5℃数值与北京(39°48′N,海拔31.2米)年平均气温11.6℃基本一致,相当于将牯牛岭纬度向北推移10个纬度,而北京的气温属于暖温带气候带。这表明庐山在山麓基带——中亚热带气候带上,随海拔升高在北坡800-1100米范围内出现了山地暖温带气候带(牯牛岭ΣT≥10℃为3290℃)和1100米以上的山地温带。中亚热带面积最大,山地暖温带次之,山地温带最小。 可以看出在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到了亚洲高压冷空气的影响,气温较低,山体上部尤为如此,一月的气温比山下同纬度地区低约5°C。所以庐山在冬季通常封山,暂停旅游体系的正常运行。而同为山下的庐山西北部的九江却比东南部的星子仅仅低了0.3°C,反映了地形的屏障作用,同时也由于九江的城市热岛效应使本来应该比星子更低的气温得到了热量的补偿。夏季,长江流域出现了酷暑天气,但是牯岭由于海拔比较高,7月平均气温却比山下同纬度平原低

39

了7°C,并且山地上部空气密度小,空气与地面热交换过程快,早晚更显凉爽。山下九江、星子两地相比,7月平均气温九江比星子高0.3°C。这主要是因为盛夏时分,九江的城市热岛效应和焚风效应更加明显,又处于长江河谷散热缓慢,增加了背风坡的炎热程度。而星子则处于迎风坡又在鄱阳湖水域的边界,气温受到了水体的有效调节。

以上气温变化现象反映出:山地高处不胜寒、地形屏障下迎风坡降温、背风坡焚风效应、河谷地形效应、城市热岛效应、水域调节等共同作用下的地理气候特征。同时,山地地形对辐射、气温的较大影响,造成山地气温变化较山下平原复杂,其对庐山山地气候、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等都起着十分重要。 ②降水及云雾 庐山地处东亚季风区,使得该地区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季风气候特色(即夏季降水多于冬季),又由于庐山的山地地形陡峭险峻便于降水的形成,且其临近中国第一大湖鄱阳湖和中国第一大江长江,所以山上降水多于山下。再从蒸发量的角度看,庐山海拔高,气温相对山下低,因此蒸发量较小,相比于降水量也比较少,除了10月份收支平衡外,其它月份均有余,所以对这些水分的应用应充分考虑。而山下的九江、星子,温度较高,蒸发量较大,相比于降水量,全年中仅2~6月有余,其余各月的水分均不足(特别在7、8两月,由于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较高,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此出现了伏旱的季节)。同一海拔高度的星子蒸发量比九江大,原因是前者受鄱阳湖水域的影响,水汽供应比较充足。 庐山因大气降水导致气温偏低,更有利于水汽产生凝结,在有利地形的配合下,在山地上部可以形成壮观的云海和云雾。牯牛岭地区每年的有雾日达到了188天,而山下的九江和星子分别只有8天和4天。 ③风

庐山盛行风向随季节转化比较明显,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以偏南风为主,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超过120度。为典型的季风盛行区。由于山地的隆起,山上的地面摩擦力比较小,山上风速大于山下风速。山上、山下差别较大。 3、庐山小气候

在山地中,受当地总体地形格局影响,决定了山地小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的垂直缝补和自然生态环境,而局部地形变化又造成与垂直自然带不相符的小气候特征。同样在庐山地区气候基带中,由于自然与人工环境的局部特点也有局部小气候的出现。

试验点分析——黄龙寺(2012-9-10)(如图) 经纬度:115°57′787″N 29°33′E 海拔:898米 气压:913hp 湿度:71% 黄龙寺位于庐山东谷向斜谷底部,海拔900米左右,按垂直自然带划分属于山地暖温带气候。因其为坐东南朝西北的围椅状(即Ω状)谷地,开小口于西南方向,并受牯牛岭延伸山体(海拔950米左右),形成一个与河谷相通的山间盆地,水汽不易外泄反而汇聚,不能轻

40

易逾越周边的山岭高度与自由大气交换,使气温升高。

由于鄱阳湖的蒸发,降水丰富,但不是大气降水。冬季一般强度较弱的偏北干冷气流,也因外围山体阻挡而难以入侵盆地。所以其热量、水汽量较同高度丰厚,导致黄龙寺一带出现中亚热带气候特征的自然生态环境,而这在植被和土壤方面都有一定表现。 4、庐山垂直气候带

在高山地带随着高度增加,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组成中的二氧化碳、水汽、微尘和大气中的污染物质等逐渐减少,气压降低、风力增大、日照增强、气温降低,降水随海拔的增长而增多,气温与降水及其相互结合情况,表征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对山地来说,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变化必然导致气候上的差异,遂导致

高山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从而形成垂直气候带。 垂直气候有几个特征: ①山地垂直气候带的分异因所在地的纬度和山地本身的高差而异。

②山地垂直气候带具有所在地大气候类型的痕迹。

③润气候区山地垂直气候的分异,主要以热量条件的垂直

差异为决定因素,而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山地垂直气候的分异,与热量和湿润状况都有密切关系。

④同一山地还因坡度、坡向及地形起伏起伏、凹凸、显隐等局地条件,气候的垂直变化各不相同。

⑤山地的垂直气候带与随纬度而异的水平气候带在成因和特征上都有所不同。

因此,庐山至少存在两个热量带——亚热带,暖温带。根据牯岭与星子、九江的高度差,对照≥10℃活动积温值,大至海拔每升高100米,≥10℃活动积温值递减200℃,这样,庐山南坡的亚热带上限约在550-600米,北坡约在500米,牯岭海拔1165米(∑t=3295.5℃)海拔只要上升不到100米,其积温值符合温带标准,因此,庐山大约在1250米上即属于温带,以星子——大汉阳峰为例,其垂直气候带如图所示: (四)实习小结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庐山的气候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比较如此特别?就是因为庐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地形、地势)造就了庐山独特的气候与气象景观。这充分体现了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差异,在爬庐山的过程中,我们亲眼见证沿路植被经管的变化,再爬五老峰、时感受到庐山云雾变化的神奇,我们非常感谢系里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在实践中认知和学习。

十、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概述:

庐山,素以风景名山、文化名山、教育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美庐、庐山会议旧址)、科技名山著称于世。庐山不仅拥有美轮美奂的自然风景,还有令人流连的、独特的人文景观。

庐山有独特的文化风韵。建筑——别墅风光,具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

41

称的别墅群,展现了25个国家风格各异的1000余栋山地别墅;宗教——五教齐聚,是中国宗教文化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像著名的黄龙寺、基督教堂、诺那塔院都汇聚于此;理学——源远流长,国学自周敦颐开始,经二程、杨时、罗仲彦、李侗而至朱熹,不仅在理学本身,而且在书院建设的指导、经营模式方面得以成熟,著名白鹿书院兴建于此。

庐山也汇集了近现代政治光辉,庐山谈判促成国共二次合作,蒋介石庐山讲话宣布全面抗战,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九届二中全会也在这里召开,庐山在默默中见证了中国的政治崛起。 (一)实习目的

了解庐山地区区位特征及旅游开发条件、开发历史,参观佛寺、教堂、别墅了解庐山的宗教文化、历史发展,评价庐山旅游资源,对庐山人地关系发展提出建议。

(二)具体要求

①观察的区位条件与旅游发展。

②参观别墅群、寺庙、教堂,了解庐山人文风韵。

③参观博物馆、庐山大厦、会议旧址等了解庐山政治历史发展重大事件。 (三)实习内容 1、文化风韵

(1)建筑——别墅风光

庐山名人别墅有“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称,一直在旅界、建筑界享有盛誉。庐山展示了25个国家建筑风格各异的1000余栋山地别墅,在世界山岳风景群中极为罕见:东谷,俨然是个别墅展览会,至今仍保留着美、英、法、德、俄、芬兰、荷兰、奥地利、意大利等二十多个国家风格不同的别墅。民国时期,有相当多的文武官员在庐山也建有式样不同的别墅。其中当属蒋介石夫妇的“美庐”别墅最具特色:西谷以大林为路界,路东侧自1904年被划为英租界,与东谷英租界相连,路西侧是20世纪初兴起的别墅区,以中国人建造的别墅为主,故当时称为“华界”,20世纪30年代,锦绣峰东侧的山地也被开发。“华界”的别墅风格大多为欧式或以欧式为主,辅以中国传统建筑的某些意蕴。 实习点——美庐别墅(2012-9-9)(如图) 美庐别墅始建于1903年,前临长冲河,背依大月山,坐落的位置,形如安乐椅。绿阴笼罩下的美庐别墅,为石门结构,主楼为两层,附楼为一层,占地面积为45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96平方米。而整个美庐庭园占地面积为4926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仅占其中不足10﹪,因而显得庭园特别敞净,而建筑主体却又显得适宜,既

不感到笨拙,又不感到纤弱,产生出一种和谐美。始建于1903年,由英国兰诺兹勋爵建造。整个建筑体现了英国卷廊式的建筑风格,突出了建筑的抽象美法则,1922年转让给巴莉太太。1934年巴莉太太将这幢别墅赠给宋美龄。从此,这里便成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中共中央会议期间,毛泽东曾在这里居住。

42

其他别墅:林赛一号、林彪别墅、荷兰风车别墅、265号别墅等(如图)

(2)宗教——六教齐聚

①佛教:诺那塔,亦称喇嘛塔。藻瓶形白塔,塔高6.3丈,塔基宽3平方丈,呈方形座。上承托覆钵式塔身,全为钢筋水泥铸成。诺那塔系西藏喇嘛诺那呼图克图的墓塔,1936年病逝后,其徒弟遵照其生前愿望,将其遗骸移抵小天池山,建该塔以葬。呼图克图系蒙古语,意为“长寿的人”,是原政府授于蒙藏地区仅次于达赖、班禅的喇嘛教大活佛的尊称。

黄龙寺,踞庐山之中,前对天王峰,后枕玉屏蜂,御碑亭,下临大溪,万山环抱,松杉碧绕,修篁蔽景色奇幽,居然胜地。黄龙寺是由高僧彻空在明万历年间手辟的。彻空建黄龙寺之日,正值明神宗和其母慈圣皇太后崇信佛教之时。彻空结识明神宗之母慈圣皇太后的,并得到明神宗母子二人的器重和赏识,黄龙寺也因此显赫起来。在八清以后,黄龙寺渐趋萧条。

②道教: 说起庐山道教的福地洞天,当数庐山仙人洞,其实庐山仙人洞只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逐渐形成的天然洞窟,这里不仅是历来最为游人喜爱的胜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传唐代明道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祀吕洞宾,将此洞窟更名为仙人洞。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两旁有两副对联:“称师亦称祖,是道

43

仍是儒”,“古洞千年灵异,岳阳三醉神仙”,洞旁苍色的山岩下,依山临壑建有一栋斗拱彩绘,飞檐凌空的殿阁,名老君殿,殿为歇山式单层建筑,整个建筑显得庄重而又轻巧,内供太上老君李聃骑牛雕像。

③基督教:基督教小礼拜堂原为英国基督教会的医学会堂,石砌结构,平面像“丁”字形,前面横列厢房、过间、塔楼,礼堂倚中后延,前下左突出方亭门廊,礼堂木质穹顶无柱支撑,屋顶起伏跌宕组成三个波浪式剪影,四面条块石

墙凹凸相切,使用“罗马券”作窗额,这幢建筑充分体现欧洲文艺复兴建筑思潮的余波,整个风格追求起伏中的稳定,有罗马古典主义的烙印。

其他教派:1925年,少许穆斯林在庐山建起了唯一一座供他们进行宗教

活动的圣所——清真寺。1914年9月,时任统领江西北境六府五教的樊体爱签订租约,在庐山强租土

地,获得77亩新地,成为樊体爱为首的天主教在庐山扩张的巢穴,期间,天主教在山教会组织不少,有安息会、循道会、伦敦会、雅礼会等9个教派,他们以租借地为营地,以教堂为中心,与基督教、东正教势力互为呼应,广为活动。 (3)理学——源远流长

以南宋朱熹和陈颐为代表。朱熹是封建社会儒学集大成者,是综罗百代的理学大师。在朱熹任白鹿洞书院洞主时,把理学推向高峰。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院,与湖南岳麓书院、河南睢阳书院、云南石鼓书院,并称中国历史上四大书院,曾被推崇为“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鹿洞书院的鼎盛时期在南宋。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知南康郡,访白鹿洞,奏请重建。他凭知郡之力,为书院筹措田产,制订学规。朱熹自兼洞主,讲学于此。元朝将书院完全官学化。明代书院官学化程度逊于元,但四次毁天下书院,江西书院被毁不少。清初,江西书院得以恢复。随时代之前进,班级式授课的新式学堂兴起,书院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2、政治光辉——红色庐山

庐山被称为“政治名山”,归因于其深厚的政治文化。20世纪30年代,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成为南京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演绎和发生了许多影响中国政治和历史的重大事件,成为中国政治风云际会的舞台。1937年夏,周恩来亮两度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统一战线。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有关全面抗日的重要讲话,宣布全国进行全面抗战。1959年中共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在此召开,可见庐山也是中国风雨年代的见证者,因此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实习点——庐山博物馆(2012-9-9)(如图)

44

庐山博物馆位于芦林湖畔,原为芦林一号别墅。始建于1960年,是中共

中央1959年庐山会议结束后,为毛泽东同志再次来庐山所准备的住所。为单层花园式平房,平面呈“回”字形,是一具有民族风格,中西合璧的别墅,面积3000平方米。1961年庐山工作会议、1970年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均在此召开。1961年毛泽东第二次上山时,曾在此工作和休息过。毛泽东居住期间迎送客人、散步均从芦林一号西门出入。1985年庐山博物馆迁

到此,但仍保存着毛泽东的简朴卧室、浴室、会客室及中央政治局会议厅等室内陈设依旧,展示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庐山的图片,记录着庐山的政治光辉。 实习点——庐山会议旧址(2012-9-9)(如图)

原为庐山大礼堂,解放后改为人民剧院,中西合璧,透出强烈的民族分格。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均在此召开。毛泽东同志主持了

这三次重要会议。现在,这里以辟为庐山会议纪念馆。1996年,庐山会议会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经济区位发展

(1)庐山地区区位分析 ①区位概况

庐山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东部,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汇处,江西省北端,九江市南南侧,北濒长江,东临鄱阳湖,西靠幕府山区,南距南昌市115公里,有昌九高速公路相连;沿长江上溯至武汉245公里,顺江而下经安庆、芜湖至南京464公里,抵上海865公里,处于黄金水道中段的“楚尾吴头”的位置和南北通道要冲,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②经济区位

庐山地处“吴头楚尾”,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依托黄金水道长江,九江成为物资中转港埠,是长江经济带的一部分,处于我国东、中、西三大梯度推移地带的过渡地区,接受多方位的经济辐射。九江位居大京九中部,具有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历史上,九江就是沟通岭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中原地区的水陆要道,,通过大京九铁路,将环渤海经济区和深圳特区,甚至港澳地区联系起来,成为大京九开发带和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大区位优势更突出。 ③交通位置

庐山地区水、陆、空交通条件兼备,对外联系十分便捷。该地区濒临长江,坐拥得天独厚的黄金水道,还可以有紧密相临的鄱阳湖与赣江相连,可直达江西省内南部腹地。与全国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相连,有多条高速公路通达临近各大城市;130公里左右车程可抵达南昌机场。庐山所依托的城市更是长江中

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c1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