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最新电大考试必备-美术题目汇总精编

更新时间:2024-06-21 06: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填空与选择题汇总(按照题目拼音顺序排序)

1. 1923年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儿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2. 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陈鹤琴等人的帮助下创办了中国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采取了一些平民化、因地制宜的方进行艺术教育活动。

3、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试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教学核心。他们学会 用各种工具、过程和媒体进行工作;他们学会 在视觉天地的探究中协调他们的双手和头脑 ;他们学会选择,以强化观念的交流 。

3. 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模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 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即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

5. 4-5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中需要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面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

6. 陶行知曾提出幼稚园应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建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幼儿美术教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

7. 生理机能说认为儿童绘画的原因是来自于儿童内心的一种冲动。

8. 临摹画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9. 意愿画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 10. 遮挡式是幼儿期水平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25、福禄倍尔是德国的教育家,德国幼儿园的创始人。他把艺术教育纳入幼儿的教育活动之中,C.4、.版画需要进行制版、印制后才能最后完成作品,所以版画兼有绘画、设计和制作的特点。 31、康有为(1858—1927)也认为通过图画教育,可以“美备欢乐”。 59、 天赋说 认为儿童绘画的原因是来自于儿童内心的一种冲动。 A、 65、鲁迅 深刻揭示了美术与道德的关系,他说:“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72、4-5岁 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中需要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面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

76、 形式分析 是指分析上述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中各部分之间组合的情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 A38、阿恩海姆以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

1.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认为有其合理之处。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样式十分简化。

1.阿恩海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美术是如何与视知觉和视思维联系在一起的。

B14.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能力上相差很大,而不同类型的绘画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幼

1

儿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绘画种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硬笔,不宜用毛笔。 C6.从幼儿实际的涂鸦行为和过程上看,是孩子感知动作有了一定发展与协调之后对周围环境作出的新探索,是一 种新的动作练习。

11. 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没有表现意图的画线活动。

12. 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13. 传统智能可应用性的定义就是解答智力测验试题的能力。这种观点运用统计方法,与不同年龄接受测试者的解答加以比较,从测验分数推断出他们的能力,认为测量出来的能力就是智能。 D1.,对话法指在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互相交流。

14. 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对以往的美术教学工作作出反思,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16.对于儿童为什么喜欢绘画,陈鹤琴不赞成“天赋说”和“生理机能说”,他提出“ 刺激一反应”说。 T73、屠美如认为不同时期的儿童绘画有着不同的特征,儿童只能画出一个物体的空间,但是不能参照一条轴线表现一系列物体的相对高度,是 前轴阶段的表现。

74、台湾地区资深美术教育工作者潘元石 在其著作《幼儿画教学艺术》一书中从五个方面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这些正是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 价时值得注意的方面。 24、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 解释学循环 ”的方法。

E17.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弥漫性,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俨然自己就是这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15. 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类型有临摹画、写生画、命题画、意愿画。

16. 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临摹画、写生画、命题画、意愿画、装饰画。 17. 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对话。

18. 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之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和手的控制能力。

6、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 弥漫性 ,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F1.方向不定的弧线、曲线、波状线等自由曲线组成的形状称为非规则的自由形状。这类形状常见于大自然,如波浪、河流、海滩、花、草、枝、叶等。A.自由形状 B.想象形状 C.涂鸦形状

G1.根据学前儿童手工制作的特点和幼儿园教师指导的特点,幼园的手工活动可以分为立体手工活动和平面手工活动。

19. 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四种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

H1.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艾修列和哈特微克。

20. 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而进入作品的一定生活现象。

21. 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明暗、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 J1.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

22. 教师应该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

23. 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的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7.交往 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63、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我国20世纪初期幼稚园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

2

倍尔 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L1.里德生平著作等身,主要有《今日之艺术》《现代绘画简史》《重获机器人》等,而最重要的著作是《通过艺术的教育》。

24. 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从以下那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美术作品?职能的成长,感情的成长,社会性的成长,知觉的成长,身体动作的成长,创造性的成长,美感的成长。

M1.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颜色。

25. 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费兰兹*西泽克。 26. 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

27.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28. 命题画可分为物体画和情节画。命题画是指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儿童按照要完成绘画。 1、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 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 、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17、民主教育家 蔡元培 在对学校教育进行了一些重要改革的同时,也提出了幼儿教育体系,主张设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 R15.人们普遍认识到,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健全的、不完整的教育。 S1.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在7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黄色。 29. 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纯度、明度。

30. 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比、渐变、重复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S1.所谓解释是指探讨一件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

S14、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 原理 和 步骤 ,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9.身心正常发展的儿,从他能用笔进行随意涂鸦的瞬间,就自发地运用“美术语言”表现自我。 T16、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解释学循环 ”的方法。 X1.写生画有参照实物作画、默写作画两种形式。 X7.象征期是一个过渡时期,发生于学前初期。

16、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它们是将幼儿 当前 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将某一 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 幼儿进行比较、将幼儿的 学习 与理想中的评价 标准 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订今后发展的目标。

2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萌芽阶段,没有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但有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古代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相一致,古代幼儿教育也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强调以德养性、童蒙养正,具有典型的生活性与道德性。 X2.学前儿童的平面手工活动主要有粘贴、剪贴、撕贴、染指等。

31. 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反思、表达这样一个流程。 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 目的 和 要求 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3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美术教育的一般含义,但它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的一些特征,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也可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

X8.学前儿童美术立足于(真 . 善 美 )的和谐统一,使幼儿能按照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 X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 绘画 、 手工 和 欣赏 三大板块,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3

4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有审美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X12.写生画有参照实物作画 、默写作画 两种形式。 33.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价。也就是说,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

X12.形式分析是分析作品中各部分之间组合的情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_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

Y1.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涂鸦期”、“象征”期“概念画”期三个阶段。

34. 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

Y8.由于幼儿表现的方式呈现出符号化、图示化的特征,因此这一阶段被称为概念画期。

35. 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规范性、共通性、学习结果导向性、可分析性、可扩充性。 36. 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知觉具有主动性。

14.幼儿在表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统为一形、正侧面同在、单一面、多面变形。 50、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 实用性 和美观性,更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环境美化包括室内外环境的布置。 11.幼儿对色彩的美感主要取决于各种色彩的知觉的特征与个人性格特征之间的关联。 Z1.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因意选材”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Z14.在日本幼儿美术教育中,有“可以教的领域”和“不可以教的领域_”。 37.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以分为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

38. 在线条上,水平线意味着放松、平静与休止;垂直线意味着静态张力、准备就绪、抵抗力、支撑;斜线意味着动作、活力和不平衡;弧线、曲线、波浪线给人以流畅、舒缓、优雅之感。 6、展开性目标陈述的是儿童学习行为变化的过程,它所关注的不是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

39. 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分为以精神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和以实用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前者被称为重“艺”的美术教育,后者则被称为重“技”的美术教育。

71、主张设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的教育家是 蔡元培 。三、名词解释 A5.按物择色:是指学前儿童能运用认识的顔色,正确地表达出带有固定顔色的自然的物,选择与实物相似的顔色着色。如小草是绿色,海水是蓝色等等。 B12.“不可以教的领域”:儿童在接受艺术教育和进行艺术活动时,往往会伴随着丰富的情感、充分的想象、个人独特的体验和表现手法,这些属于儿童内在世界的东西,无论传授或评价都是困难的,这便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教的领域”。

C10.陈鹤琴的“刺激---反应”说 :他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的刺激,在他的脑子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助画图表现出来。这一观点说明了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外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心理活动的内容。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

G7.刮画:就是利用硬物刮出的痕迹来进行绘画造型的美术活动。可以用硬物在较厚的色纸上直接刻画,刻去色纸表面的颜色层,露出底色,形成画面。

J3.加德纳的智能种类: 加德纳认为:智能是一种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提出以下八种4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

4

识智能、博物学家智能。

K2.“可以教的领域”:在日本幼儿美术教育中,有“可以教的领域”,是指能够外在传授的部分,如一些美术知识、技能和一定的习惯等,成人在这些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可以传递给儿童。

M1. 命题画:是指由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儿童按照这一要求完成的绘画。命题画教育以帮助儿童学习造型、调色、构图等形式语言为主权目的。

S6.色彩:是绘画基本要素之一,具有表现性、象征性和装饰性的特点。也是造型艺术的主要语言,学习辨认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纯度和明度。

X11.线描:线描就是用线条勾画出物体的轮廓,以表现出对象的形态的绘画技法。线描画画法简单、造型明确、概括性强,而且对材料的要求不高,可以用铅笔、蜡笔、水笔等,是幼儿常用也是最喜欢的绘画方法之一。

Y9.意愿画教学:意愿画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由于意愿画是由儿童自己独立创作的,因而,意愿画教育对教师指导的要求也更高一些。 Z8.自由形:自由形是形状中的一种,以方向不定的弧线、曲线、波状线等自由曲线组成的形状称为非规则的自由形状。这类形状常见于大自然,如波浪、河流、海滩、花草枝叶等。 三、简答题汇总(按照题目拼音顺序排序) 14、3岁~4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124

①引导儿童进一步学习多种绘画方法(如蜡笔水粉画、水墨画等),体验绘画的快乐。②引导儿童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

③引导儿童学习认识12种颜色并学会辨别同种色的深浅,学习用较丰富的颜色作画,学习区分并尝试画出主体色和背景色,培养他们对使用颜色的兴趣。 ④引入写生画,使儿童将图画形象与实物形象沟通起来。 ⑤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 22、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151

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能较熟练地使用合适的工具,具有一定的立体造型的想象力和制作能力。

●引导儿童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意愿。 ●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点状材料拼贴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

●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技法将纸折出物体的各个部分,组合成整体物象。 ●引导儿童学习用目测的方法将纸等面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拼贴平面的物象或制作立体的物象。 ●引导儿童学习用拉伸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象,表现其主要特征和简单

细节。

A1\\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来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他认为,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样式十分简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在早期阶段,儿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人体。随着儿童的成长,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人体的一些部位和器官,但是,儿童绘画的样式仍服从于其知觉分化的水平,用圆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体的各个部位。

C45、成就感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对自己美术成果的看法如何的标准,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为哪几种类型?

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自己认为很成功,主动请别人看自己的作品,并讲解作品的含义;能慷慨地将作品赠人。 第二,对自己的作品感觉满意,但不主动展示,听到别人的称赞感到愉快,希望保留作品。第三,认为不太成功,接受别人的看法,希望将作品交给老师。

第四,感到沮丧,对别人的反应无动于衷或抵触,对作品去向不关心或毁掉作品

D12、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中有哪些因素是值得关注的?

5

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特别要关注的是:幼儿美术作品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美术作品要能表达出内心心像、情感、情绪。幼儿美术作品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有自我的表现;幼儿美术作品要能表现出活用绘画材料的特性;幼儿的绘画作品,要和画纸的大小相称,令人感觉舒适。

1. 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动的评价应根据哪几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动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1) 学前儿童与自我即将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这种比较 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各方面成长的程度。同时对于幼儿来说,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树立其自信心,激发其更强的学习美术的动机。为此,作为评价者的教师要注意评价的个别差异性。(2) 学前儿童与团体。即将某 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有利于教师对某一团体中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的把握,但如果是在幼儿面前进行评价,就容易给幼儿带来自卑感或自负感。因此,教师对这种评价应持谨慎态度。教师应注意把这种评价与其他评价结合起来全面地看待幼儿的美术行为。(3)学前儿童与标准即将幼儿的学习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订今后发展的目标。

17、对于技能技巧在整体练习的时间和次数上,教师应该如何把握:

答:按照动作形成的规律,练习时间应遵循先密后疏的原则;整体练习时间的长短应以不使儿童感到疲乏为度练习间隔的时间的长短应以儿童不忘记动作要领为准。 22、当前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主要问题?

答:1、把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把对儿童美术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幼儿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2、把美术教育作为实施德育|智育的手段而忽略了美术教育本身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它在提高儿童审美|艺术修养上的独特作用。3、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而忽视儿童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培养。4、儿童作品中成人化、模式化的倾向突出,缺乏个性和天真之美。5、在教学方法上灌输法仍然被大量使用教师往往提供范例让儿童临摹。6、简笔画在全国范围内盛行它代替了孩子的感觉|思考和想象扼杀了儿童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G8.根据所学内容收集一幅幼儿作品,并对其进行评价。 2. 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选之后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归结为儿童的智力或绘画能力的水平较低,而是归之于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选为完美简洁的(或好的)图形的倾向。正是在这种倾向的支配下,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大都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这种倾向似乎毫不顾及原形,只以简洁为准。

E3\\儿童是怎样逐步建立水平一垂直关系的参照系统来进行绘画的?年幼的儿童思维受知觉的限制,只能知觉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而不能知觉到事物的所有方面,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不能从全局考虑。这一特征常会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表现出来,即年幼的儿童在绘画时不能将水平一垂直关系作为稳定的参照构架,而是以局部的垂直关系替代整个画面的水平一垂直关系。 9、儿童画的透视及空间表现是如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举例说明。

答:幼儿在变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统为一形。最初,幼儿画出的形象不但方向感差,而且没有深度感。幼儿观察事物后,再用与视觉感念等同的形状或线条将其再现。例如,用一个圆形代表人的头部,缺乏各个面的深度。 第二, 正侧面同在。渐渐的,幼儿意识到了物体的各

个面,希望画得更完整。于是,他们把物体的正面,侧面,甚至是背面都并列在画面上。这种方式虽然表现出物体的各个面,但形象的立体感含混不清。

第三, 单一面。为了避免正侧面同在造成表现上的模糊性,最求明确性,幼儿开始放弃力求完整表现的企图,舍弃其他的面,只表现一个角度看物体时所见的单一面。例如,他们画的人物有各个形状的面,但是缺乏立体感。

第四,多面变形。这是幼儿尝试将前几个阶段的表现方式结合起来产生的。

3. 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些方面?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对工具

6

和材料的理解与运用;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J1、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应注意哪些?

.第一,教师自己要了解泥塑活动中所使用的粘泥、橡皮泥和面团的特性。

第二,彩塑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因而,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导儿童对自己制作的泥塑作品进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品。

第三,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重儿童泥塑操作的过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第四,妥善处理儿童的泥塑作品。 10、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准备。P177

4. 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刺激一反应”说。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先生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外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心理活动的内容。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 M26、美术与其他各种艺术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美术运用的物质材料与其他艺术不同,声乐用发声器官,舞蹈用形体,器乐用乐器,美术用的是笔、墨、纸、刀、颜料、泥等工具。当然,影像也是视觉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体之一。第二、表现形式与其他艺术不同。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是通过声音、音符组成的由听觉弥漫开来的感受,舞蹈的基本表现手段是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造型,而美术的基本表现手段是通过造型、构图、色彩来创造的可视的已是形象。 12、美术与其他各种艺术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造型性与视觉性。美术是空间中构成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也可以说是利用事物的空间特征来表达意义。正是这一点上,我们称美术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

2)瞬间性和永固性。美术作品是静止的,即使描绘一个运动过程也只能截取其中的一个瞬间。这个瞬间一旦被美术作品创造为形象,就永久固定下来。

5. 美术教育的含义体现为哪两方面?体现为美术和教育两个方面。

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P3\\平面手工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黏贴、剪贴、撕贴、染纸等。 R6、如何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

①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

②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感知不同于科学活动中的感知。科学活动中感知的目的

在于观察客观事实,形成科学概念,强调的是“真”。

③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艺术知觉主要是完形知觉和超完形知觉,对部分的感知是为艺术

整体服务的。④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

T1\\谈谈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媒体的多样化问题。随着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美术教学媒体也越来越多样化,视觉的参照物也更丰富多彩,如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影视图像等。社会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延伸和补充,除幼儿园、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和场所所提供的早期儿童美术教育形式,如由国家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美术训练班、儿童美术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画报等都能作为美术教育的特殊媒体起到积极的作用。与幼儿园相比,社会美术教育所开展的各种美术活动具有场地开阔、材料量大、活动时间充裕、指导人员专业水平高等特征,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个性,并且可以自然地与艺术环境融为一体,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艺术、了解艺术并爱上艺术。 X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描述阶段?104

所谓描述,是指陈述美术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而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认定。在描述阶段,教师应首先给儿童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的欣赏,让他们畅所欲言,发挥他们的观察力、

7

艺术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儿童需要帮助时,教师才可用启发的方式、提问题的形式给予他们线索启迪,引导他们观察、想象并进一步陈述清楚。

33、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什么?

答: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它们是将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 其他幼儿进行比较、将幼儿的学习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订今后发展的目标。

6.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目的、美术本身的特性以及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制定的,是整个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主要有:(1)审美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

7.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什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最概括的陈述,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中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21、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

答:⑴ 感觉的层次。教师以开放的态度,利用艺术作品本身的感染力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要求他们用自己直接的感觉、知觉与美感意识去接触作品。这时教师要避免用自己预定的期望去影响儿童。 ⑵ 智慧的层次。艺术活动有赖于智慧的运用,而艺术认知层面的活动是需要学习的。在儿童观看欣赏以后,引导儿童从主题、形式、象征、材料、构图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并作扼要的陈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了解画面的形式及其内涵。

⑶ 表现的层次。要求儿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对审美要素进行分析、描述和谈论。教师可以着重分析作品中视觉元素的特色,作者是如何安排或组织,以达到创作的预期效果的。教师和儿童在共同的交流中,用隐喻、暗示和解释等巧妙地呈现艺术品的内涵与意境。并将所知觉的作品结构加以必要的说明、解释和评价。

⑷ 创造性层次。教师和儿童共同发掘所欣赏的艺术品的潜在美感价值,扩展其新奇性、原创性,并鼓励幼儿在作品的潜移默化中创作自己的作品。

8.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实施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什么?

( 1 )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2 )教师应给儿童利用多通道充分体验的时间。(3 )教师不但要自己学会提问题,还要教会儿童提问题。(4 )教师不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的看法。(4)教师可引导儿童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21、学前儿童手工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提供必要手工活动的技能.收集手工材料与提供手工工具.选择合适的手工题材.提供与材料工具接触的机会.引导学前儿童积累丰富的表象积极地展开联想.在具体实施中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智力生理能力等发展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工具和技能组织教学;对教学内容手工材料的选择上要能举一反三因地制宜(如城市与农村的不同)因时制宜(如季节的不同)灵活掌握 。 7、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什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最概括的陈述,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18、形式分析阶段主要从那几方面入手?

答:形式分析主要是通过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以及构成原理的应用加深儿童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理解能力。要用启发诱导性的语言引导幼儿深入感知体验作品;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浅显而

8

简明的描述让儿童能初步理解这些艺术语言与形式美原理的内涵。启发幼儿对作品形式美的感觉;可以经由美术创作活动使儿童获得对欣赏的基本艺术语言和形式美的原理的认识。 Y18、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估。在评价方法上,我们应关注一种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估观念,承认和关注幼儿的噶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幼儿,在幼儿面漆那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其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幼儿教育评价应以参与评价与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得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 9. 幼儿绘画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哪些方面?第一,幼儿的成长、发展是有其规律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符合幼儿的这个规律,切不可“拔苗助长”。第二,不同的学习类型有着不同的作用、目的与要求,应根据不同的阶段和需要,合理采用相应的学习类型,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第三,不可过分强调幼儿的创造性。虽然幼儿的创造性是难能可贵的,但幼儿尚处在人生的启蒙阶段,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技能、方法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第四,教案是教学实施的具体准备工作,制定时一定要目的明确,方法得当,考虑周全,准备充分,对教案的可行性有足够的把握,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2、 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美术教学媒体也越来越多样化,视觉的参照物也更丰富多彩。如: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影视图像等。还有社会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延伸和补充,除幼儿园、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和场所所提供的早期儿童美术教育形式如,由国家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美术训练班、儿童美术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画报等都能作为美术教育的特殊媒体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个性。并且可以自然的与艺术环境融为一体,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艺术、了解艺术并爱上艺术。

10. 在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中有哪些因素是值得关注的?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特别要关注的是:幼儿美术作品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幼儿美术作品要能表达出内心心象、情感、情绪;幼儿美术作品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有自我的表现;幼儿美术作品要能表现出活用绘画材料的特性;幼儿的绘画作品,要和画纸的大小相称,令人感觉舒适。 11. 在前述的版画制作中,哪种拓印方法较适宜幼儿制作?为什么? 吹塑纸版画。因为材料和制作简单,易于掌握。 12. 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利用色彩的基本特点?

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比、渐变、重复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前儿童在色彩运用方面的学习主要经历按物择色、通过颜色变化来处理画面上的色彩、色彩的情感表达三个过程。

13. 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里实施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什么?

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应给儿童利用多通道充分体验的时间;教师不但要自己学会提问,还要教会儿童提问;教师不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的看法;教师可引导儿童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19、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里实施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什么?

答:对话法是指在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欣赏者与艺术作品之间的相互交流。在对话法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下列几点:1、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而应让儿童有自己的探索。2、教师自己要首先学会与文本进行对话并做好儿童与文本之间的“审美期待”的中介。3、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大量的欣赏机会扩大他们的视界。4、教师要为儿童创设利用多通道感受|体验的条件和充分的时间。5、教师要引导儿童学会提问并能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20、在前述的版画制作中,那种拓印方法较适宜幼儿制作,为什么?

9

答:吹塑纸版画。因为吹塑纸版画的材料简单,制作简单,易于幼儿掌握。

14. 指导儿童欣赏时,形式分析阶段主要从那几方面入手?形式分析主要是通过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以及构成原理的应用,加深儿童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理解能力。要用启发诱导性的语言,引导儿童深入感知、体验作品;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浅显而简明的描述,让儿童理解这些艺术语言与形式美原理的内涵;启发儿童对作品形式美的感觉;可以经由美术创作活动使儿童获得对欣赏的基本艺术语言和形式美的原理的认识。

15. 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础。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16. 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存在重“艺”、重“技”的两个极端,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式的。重 “艺 ”的 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铸、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24、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应注意哪些?P158 四、论述题汇总(按照题目拼音顺序排序)

1. 儿童画的透视及空间表现是如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举例说明。如何利用二维的媒介表现出物体的三维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有一些方法,才能使平面的图形看起来有立体感。幼儿在表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统为一形。最初,幼儿画的形象不但方向感差,而且没有深度感。例如在很多时候,幼儿用一个圆形或椭圆形代表人的头,这样的形象,缺乏各个面与深度关系,仅可见物体的重要视觉特征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功能与连接。2.正侧面同在。渐渐地,幼儿觉察到物体各个面,希望画得更完善一些,于是他们把物体的正面、侧面,甚至背面的东西都并列在画面上。3.单一面。为了避免正侧面同在在表现上模糊性,追求明确性,幼儿开始放弃力求完整表现的企图,舍弃其他的面,只表现从一个角度看物体时所见的单一面。4.多面变形。多面变形是幼儿尝试将前几个阶段的表现方式结合产生的。幼儿将一个形象的某些面变形,显示出物体的立体型。这种方式既包括了物体的多个面,又考虑到面与面得方向区别,形象的深度关系由此清晰起来。

2. 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和描绘有何特点?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二个阶段,这就是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幼儿用画笔描绘事物的初期,不大考虑画笔的色彩,用什么都行,这时的画一般都是单色的,经常能得到什么颜色的画笔,画中就更多地出现什么颜色。渐渐地,幼儿对一两种色彩产生喜爱或讨厌的情感,于是开始更多地选用自己有好感的色彩,而拒绝用他们不喜欢的颜色。经过一个阶段的玩色和较单调地运用色彩之后,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于是,进人色彩运用的第二个阶段。这时,他们对色彩产生极大热情,喜欢的色彩多起来。此时,幼儿对色彩的运用,没有再现或表现的意图,主要是满足个人美感的需要,有明显的装饰性。幼儿对色彩的美感主要取决于各种色彩的知觉特征与个人性格气质特征之间的关联。约幼儿期末,第三个阶段开始了。有些幼儿会前发出表现事物的客观颜色的愿望,也就是说,一些幼儿有了再现物体固有色的想法。但在那些大量的不用固有色,并不影响表现的真实性的情况下,幼儿还是尽其所愿地给形象施色。有大量的事物可供幼儿装饰和美化,满足他们的美感需要。幼儿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式虽然简单和原始,但并不错误,相反,它产生的独特的美感是值得欣赏的。艺术旨在表现人的情感,按物体固有色赋色并不是美术的目标。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和热忱,启发他们体验色彩的美感,鼓励他们大胆地运用色彩去“说话\。

10

3、收集来的向日葵的照片或者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讨论和比较。

教师:今天让我们将自己拍的向日葵照片或者图片和凡高的作品“向日葵”比一比,你喜欢那一幅?为什么? 2、放映幻灯“十四朵向日葵”,完整欣赏“十四朵向日葵”。 1)色彩感受。

教师:画面中什么颜色最多?你最喜欢画面中的那种颜色?如果都用黄色好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受到画面中黄色为主、其他色为辅,同时关注到色彩的巧妙搭配及对比色的使用比列。这样画面才能饱满、好看。) 2)线条的感受。

教师:为什么向日葵的花瓣弯弯曲曲?好象感觉到了什么?……(引导幼儿感觉和体验作品中线条的夸张大胆和扭曲,感受到画面中的向日葵充满着生命的力量。) 3)构图的感受。

教师:数一数由几朵向日葵?它们一样吗?(辨别成熟的和还未成熟的或还未开放的)为什么有的低下了头?(教师引导幼儿从画面的背景,花瓶,花朵的整体来分析作品的构图。通过对话帮助幼儿理解构图有张驰有疏密才会漂亮。) 3、进行二次对比欣赏。

在分步感受理解和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再次比较照片图片和绘画作品给予人的不同感受。

4、教师出示更多的凡高的绘画作品“向日葵”(两朵、五朵、十二朵向日葵等等),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欣赏作品向日葵带给人们的那种美丽和热情。激起幼儿的创作欲望。 5、教师小结,自由结束活动。 (四)活动提示

1、凡高简介:文森特&;#8226;凡高,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的格鲁宗戴尔的一个新教牧师之家。1890年逝于巴黎。凡高是最令人怀念和感动的一位画家,不只是他的悲剧性的生涯,更因为它纯粹而真诚的艺术态度,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世人。凡高的艺术生涯虽然只有短短八年多,却留下了大约850件油画作品和数目更多的素描。 2、创作《我的向日葵》,激发幼儿学习模仿或创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3、有关向日葵的照片、图片,《向日葵》作品图片每二位幼儿各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灯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灯片。

美术欣赏活动:《幼儿园的画》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大班幼儿作品的欣赏,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绘画用具、颜色搭配和绘画方法。 2.在指导幼儿观看绘画录像与照片过程中,学习绘画姿势。

3.引导幼儿对不同内容作品的欣赏,了解图画的作用,激发对绘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班绘画作品一幅 活动过程:

一、欣赏大班绘画作品,引导幼儿对绘画工具及图画的兴趣 1.通过绘画作品展示,引导幼儿了解与图画有关的问题。

(1)教师展示大班绘画作品,请幼儿说一说这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是图画) (2)图画中都有什么?各是什么颜色?(引导幼儿说出图画中的内容) (3)画画时我们都需要哪些工具?(引导幼儿想到图画本、水彩笔、油画棒等)

(4)你喜欢画画吗?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用处?(帮助幼儿了解画画可以装饰环境,可以把心里想的用画来代替等)

(5)你能画出这么好看的画吗?大班的哥哥姐姐画的可好了,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好不好?(激发幼儿去参观大班绘画的热情) 2.引导幼儿遵守参观秩序。

教师请幼儿说一说参观时要注意的问题。(引导幼儿说出保持安静,要有秩序,听好指挥等) 二.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大班绘画,并做出参观指导 教师边带领幼儿参观,边请幼儿观察:

1.大班在绘画过程中有没有声音?(引导幼儿发现绘画时是安静的)

16

2.他们用什么工具画画?(引导幼儿说出看到的绘画工具,教师给予名称提示) 3.他们是怎样拿笔的?(引导幼儿说出大拇指和食指握笔或用动作表示) 4.不拿笔的那只手放在哪里?(提示幼儿另一只手按住画纸)

5.你看到哥哥姐姐画的什么?(引导幼儿能够用较完整的语言说出绘画的内容及色彩) 6.你喜欢她们画的画吗?自己想画吗?(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喜欢画画) (参观过程中,不断提醒幼儿保持安静,有秩序,不打扰哥哥姐姐画画。) 三、教师总结

教师带幼儿回班,总结参观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观察到的内容,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对画画的看法) 四、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休息的时候看一看我们教室里的图画,选出你最喜欢的好吗? 美术手工活动:《妈妈的项链》 活动目标:

1、学习将长条形蜡光纸粘贴在绳子上的技能。 2、在粘贴时,能将各种颜色间隔开来。正确使用浆糊。 3、将做好的项链送给妈妈,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各色蜡光纸彩条、绳子、浆糊、抹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是3月8日,你们知道是谁的节日吗?

妈妈平时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宝宝,真辛苦,那我们送什么礼物给妈妈呢? 二、出示范样,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我给妈妈准备的礼物,你们看看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三、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先拿一张彩条,抹上浆糊,将彩条折起来粘在绳子上。再换一种不同颜色的彩条粘在绳子上,一个挨一个地粘,一直将绳子粘满。 四、提出制作要求:

轻轻地蘸浆糊,不要抹得太多,全部粘好后,将手在抹布上擦干净。 五、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六、相互欣赏自己制作好的项链。 美术手工活动:《纸偶蝴蝶》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对称粘贴技能,继续巩固基本粘贴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粘贴习惯。 2、通过“粘贴蝴蝶”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椭圆、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彩纸若干,固体胶

2、范例、立体纸偶蝴蝶等 活动流程:欣赏观察——探索创作——展现交流——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欣赏观察 春天来了,美丽的花儿都开了。看!谁在花园里飞来飞去?(出示纸偶蝴蝶)蝴蝶有几个大翅膀?有几个小翅膀?(各两个)头上还有什么?(触须) (二)探索创作

1、提供幼儿剪好的椭圆、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彩纸等材料,让幼儿练习对称粘贴技能。

2、幼儿挑选两大两小的翅膀,先在作身体的纸上自由摆弄、探索,怎样粘贴的对称,整齐。幼儿互相讨论,并把翅膀放在自己认

为最合适的位置。教师巡视,了解幼儿对对称粘贴的探索情况。

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bj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