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4-01-27 06: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 单项选择题

1·需求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 A右下方 )

2·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是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则( C需求量增加 ) 3·下列因素中,不会是需求曲线移动的是( B商品价格下降 ) 4·供给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 B右上方 )

5·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价格上升,导致( C供给量增加 )

6·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则这种商品的( B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 7·当供求原理发生作用时,粮食减产在市场上的作用是( B粮食价格上升 )

8·关于均衡价格的正确说法是( C均衡价格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 ) 9·均衡价格随着( D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

10·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Qd=14-3P,Qs=2+6P,则该商品的均衡价格是( A4/3 ) 11·政府为了扶植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为此,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

12·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一下,可能导致( A黑市交易 )

13·在下列关于价格弹性的表达中,正确的是( A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 14·如果某商品富有需求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 C销售收益下降 ) 15·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物支出在支出中的比重将会( C下降 )

16·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5元降到4元,需求量从9个上升到11个,则该商品的总收益将( C减少 ) 17·蛛网理论主要是针对( B周期性商品 )

18·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均等于1.5,则蛛网的形状为( C封闭型 ) 19·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0.5,供给弹性等于1.8,则蛛网形状为( B发散型 ) 20·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1.5,供给弹性等于0.8,则蛛网形状为( A收敛型 )

21·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至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 22·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B边际效用为0 )

23·如果消费者消费15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0个效用单位,消费16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6个效用单位。则第16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 D6个 )效用单位。

24·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从消费中得到的( B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 25·消费者均衡的公式是( CMUa/Pa

26·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是( 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 27·在同一个平面图上,有( B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

28·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C边际效用之比 )

29·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则预算线(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 30·商品的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则预算线( 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 31·收入不变,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则预算线( C绕着某一点移动 ) 32·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均衡点的连线,称为( D收入—消费曲线 )

33·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是正值,收入效应也是正值,则该商品是( A正常商品 ) 34·已知,某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X1X*=2,则收入效应X*X2=( B-4 )

35·生产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是指( C机会成本 )

36·反映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关系的是( B生产函数 ) 37·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是( B不变成本 ) 38·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不变成本( B一直趋于减少 )

39·在短期内,全部总成本等于( C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 ) 40·平均成本等于( C平均不变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

22

41·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Q为产出数量,那么TVC为( B5Q-Q ) 42·收益是指( A成本加利润 )

43·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

44·一直产量为500件时,平均成本为2元,当产量增加到550件时,平均成本等于2.5元。在这一产量变化范围内,实际成本( D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大于平均成本 ) 45·当总量下降时,( D边际产量为负 )

46·如果连续的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 C与横轴相交 ) 47·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 D在保持原有产出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 48·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B成本增加了 )

4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 ) 50·如下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范围应在( B5<L<8 )

51·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被称为( D生产扩展线 ) 52·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 B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 5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B产品无差别 )

54·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 A与横轴平行的线 ) 55·当价格大于平均成本时,厂商存在( B超额利润 )

56·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C MR=SMC ) 57·下列行业中,最接近于完全竞争模式的是( C水稻 )

2

58·已知某一垄断企业成本函数为:TC=5Q+20Q+10,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140-P,则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为( A10 )

59·已知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0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 C继续生产但亏损 )

60·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C SMC≥AVC中的那部分SMC曲线 )

61·一个市场只有一个厂商,生产一种没有替代品的产品,这样的市场结构称为( D完全垄断 ) 62·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

63·大于平均可变成本以上部分的边际成本曲线是( A企业的供给曲线 ) 64·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竞争市场的根本区别在于( C产品是否有差别 ) 65·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主要区别是( A企业数目不同 ) 66·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数量是( A一家 )

67·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对于任何产量,厂商的平均收益总等于( D市场价格 ) 68·最需要进行广告宣传的市场是( C垄断竞争市场 )

69·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是( D边际生产力 )

70·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曲线同时也是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是( A单个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 71·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市场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 C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 72·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A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递减 ) 73·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 B向后弯曲的曲线 ) 74·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C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

75·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 D与横轴垂直的线 )

76·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称为( B经济租金 ) 77·市场失灵是指( C以市场为基础的对资源的低效率配置 )

78·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出现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是因为产品价格( B大于 )边际成本。

79·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对竞争性行业厂商的垄断行为的态度为( A限制 )

80·某个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厂商产生有利影响,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作( C生产的外部经济 ) 81·某人的吸烟行为属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

82·公共产品的产权是属于社会,而不属于任何个人的,这是指它的( B非排他性 ) 83·卖主比买主知道更多关于商品的信息,这种情况被称为( A信息不对称问题 ) 84·西方国家使用最为广泛的公共选择理论的原则是( A多数票原则 ) 85·如果国民收入为0,短期消费将( B为基本消费支出 ) 86·一般情况下,居民消费倾向总是( B小于1 ) 87·边际储蓄倾向等于( C1-边际消费倾向 ) 88·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是( A绝对收入假说 )

89·人们在工作期间储蓄是为了在退休时消费,同时消费受财产影响的观点被称为( B生命周期理论 ) 90·提出消费者的消费是由持久收入决定的是( C弗里德曼 ) 9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B等于1) 92·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 等于1 ) 93·引致消费取决于( D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

94·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支出是指( B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 95·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 B I+G=S+T ) 96·消费和投资增加,( C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增加 )

97·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 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

98·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A消费减少 ) 99·投资乘数( B是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 100·总需求曲线是一条(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

10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即: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需求和进出口会减少) )

102·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 B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

103·总需求曲线表明( 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 104·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 105·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因素是( B政府支出的减少 ) 106·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 D税收 )

107·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B+净出口 )

108·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D与横轴垂直的线 ) 109·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 110·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 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

111·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因素是( A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 ) 112·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C I+G+X=S+T+M )

113·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

114·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 A长期总供给曲线 )

115·失业率是指( 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 116·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 B失业 ) 117·周期性失业是指(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 118·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C周期性失业 ) 119·下列人员中,不属于失业人员的是( B半日工 )

120·奥肯定理说明了( A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

121·通货膨胀是( 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

122·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 C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的水平 ) 123·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此时( D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 )

124·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 125·需求拉动通话膨胀(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 126·抑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应该( A控制货币供应量 )

127·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是( B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

128·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 129·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 C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 )最可能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 130·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 D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 131·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 132·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 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 133·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C提高失业率 )

134·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是( B负相关 ) 135·政府把个人所得税率从20%降到15%,这是( B一项财政收入政策 )

136·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增加政府支出 )

137·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 138·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

139·如果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8,政府增加100万元支出将使国民收入增加( A500万元 ) 140·当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等时,收入水平会( A增加 ) 141·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增加可以( C增加消费 )

142·下列财政政策中,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增长最大的是( A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商品和劳务 ) 143·如果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8,政府减少100万元税收将使国民收入增加( C400万元 )

144·假定挤出效应为0,边际消费倾向为0.8,政府同时增加100万元的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 B增加100万元 )

145·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C税收 )

146·下列因素中,不是经济中内在稳定器的是( A政府投资 )

147·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有( C增加财政转移支付 )

148·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 A利率上升 )

149·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 150·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弹性大,则( A财政政策的效果差 ) 151·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弹性小,则( B财政政策效果好 ) 152·“挤出效应”会使总需求水平保持不变,是因为( A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刺激作用会被利率上升和投资下降抵消 )

153·赤字增加的时期是( A经济衰退时期 ) 154·( D间接税增加 )不会增加预算赤字。

155·现代货币主义数量论主张货币量的变动是决定国民收入和( B价格水平 )的一个重要因素。 156·弗里德曼考虑的货币需求是( A实际货币需求 ) 157·利率越低,( C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大,而货币流通速度越快 ) 158·在下列选项中,不是M1组成部分的是( C定期存款 ) 159·被称为狭义货币的是( A M1 )

160·如果商业银行没有保留超额存款准备金,在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时候,商业银行的储蓄( A变得不足 )

161·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是( B中央银行 )

162·如果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越多,存款准备金占存款比例越高,则存款的创造能力越弱,货币乘数越小,则需货币供给量( C减少 )

163·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B公开市场业务 ) 164·公开市场业务是指( C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卷 )

165·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政府债卷,则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C储蓄减少 ) 166·如果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政府债卷,它的意图是( D降低利息率水平 ) 167·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C较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

168·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的时候,商业银行增加贴现的目的一般是( C增加贷款 ) 169·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 B减少和利率提高 )

170·要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有( C降低再贴现率 )

171·当( B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 )时,中央银行应该停止实行收缩货币供给量的政策。 172·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 C减少,利率上升 )

173·如果一张股票1年股息为10元,而市场利率为5%,则这张股票的价格为( B200元 ) 174·债券投资的收益主要取决于( D债券价格 )

175·假定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同时增加,则可以预计( D无法预计利息率和债券价格会如何变化 ) 176·如果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高于家庭及企业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则利息率会( D下降,导致家庭和企业持有更多的货币 )

177·经济开放度是衡量一国开放程度的指标,即( A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 178·当国际收支为赤字或盈余时,一般来说国家要通过( A经常项目 )进行调整。 179·一个国家顺差过多,表明( B积累了外汇 )

180·如果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 A增加 ) 181·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 C I+G+X=S+T+M ) 182·美元贬值将会( A有利于美国出口,但不利于美国进口 ) 183·如果经常项目上出现赤字,( D出口小于进口 ) 184·与对外贸易乘数无关的因素是( D边际效率倾向 )

185·如果一国经济起先处于内外均衡状况,现在出口额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能出现的情况为( A出现过度需求,引起国内通货膨胀 )

186·在下列情况下,乘数最大的为( B封闭型国家的边际储蓄倾向是0.3 ) 187·一般来说,外贸乘数比投资乘数要( B小 )

188·进口边际倾向的上升( A将使开放经济的乘数减少 )

189·与封闭经济相比,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宏观财政政策作用将( B更小,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变小 )

190·决定国际间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各国的( B利率水平 )

191·在开放经济中,不是政府宏观政策最终目标的是( B不存在贸易逆差或顺差 )

二 多项选择题

1·满足需求的条件包括( B愿意购买,D有能力购买 )

2·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包括( A价格,C收入,D个人偏好,E时间 )

3·需求定理是指( A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C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E商品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

4·满足供给的条件包括( B有商品,D愿意出售 )

5·影响供给量的因素有( A价格,C成本,D自然条件,E时间 )

6·供给定理是指( B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D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将少,

E商品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

7·均衡价格就是( B供给价格等与需求价格,同时供给量也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C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 )

8·政府对商品的调节通过价格进行,其对价格实施( C支持价格,E限制价格 ) 9·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种类有( AEd>1,BEd=1,DEd<1 ) 10·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 A购买欲望,B商品的可替代程度,C用途的广泛性,E商品的使用时间 ) 11·需求收入弹性的种类有( AEm>1,BEm=1,DEm<1,EEm<0 ) 12·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种类有( AEs>1,BEs=1,DEs<1,EEs=0 )

13·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有( A生产的难易程度,B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C生产技术,E难易保管 ) 14·以下关于需求价格弹性的论述,正确的是( B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则直线上各点的需求弹性不相等,C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则直线上越往左上方的点需求弹性越大 )

15·以下关于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B如果商品富有弹性,则降价可以扩大销售收入,E如果商品为单位弹性,则价格对销售收入没有影响 )

16·以下关于收入弹性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收入弹性就是消费者收入变化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C如果收入弹性小于0,表示这种商品是低档商品,D从宏观上来说,如果某类商品收入弹性小于1,说明人们对这类商品需求的增长速度小于他们收入的增长速度,E从微观上说,企业提供的产品如果收入弹性较大,则经济繁荣时期企业可以获得较多的收益 )

17·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是( A当边际效用为0时,总下用最大,C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递减,E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递增 )

18·消费者剩余是指( C需求曲线之下,价格线以上部分,E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

19·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包括( B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D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E在无差异曲线的坐标图上,任一点都应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 )

20·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B是负的,C具有递减的趋势,D等于该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E是指消费者在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

21·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A消费者的收入,D商品的价格 )

22·下列属于低档商品的是( A收入效应X1X*=-2 ,替代效应X*X2=3,C收入效应X1X*=-5 ,替代效应X*X2=8 )

23·下面属于正常商品的是( A消费者的收入增加80%时,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40%,B消费者的收入增加80%时,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90%,D已知某商品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X1X*=3,收入效应X*X2=5 ) 24·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主要有( A劳动,B资本,C土地,D企业家才能 ) 25·短期总成本分为( C不变成本,D可变成本 )

26·短期成本分为( A短期平均成本,C短期总成本,D短期边际成本 )

27·边际技术替代率是( A在产出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最后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技术上的比率,C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 28·在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点上,( AMP1/P1=MP2/P2=---=MPn/Pn,BMRTSlk=MPl/MPk=Pl/Pk,D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 )

29·规模报酬的类型有( A规模报酬递增,C规模报酬递减,E规模报酬固定 )

30·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 A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上升,C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E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下降 ) 31·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降的区域,( A长期平均成本小于等于短期平均成本,E长期平均成本与各条短期平均成本相切于短期平均成本的左侧 )

3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 MC小于AC时,AC下降,D MC等于AC时,AC达到最低点)

33·不变成本是指厂商( B在短期内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支出,C厂房及设备折旧等不变生产要素引起的费用,E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动的那部分生产要素的支出 )

34·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叠的曲线是( A价格曲线,B需求曲线,C边际收益曲线 ) 35·在亏损状态下,厂商继续生产的条件是( B P>SAVC,D P=SAVC )

36·按竞争与垄断的程度,我们将市场分为( A完全垄断市场,B垄断竞争市场,C寡头垄断市场,D完全竞争市场 )

37·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分为三种情况,( A成本不变的长期供给曲线,B成本递减的长期供给曲线,D成本递增的长期供给曲线 )

38·厂商要获得的经济利润,一定是( A TR>TC,B P>AC )

39·在短期,完全垄断厂商( A有可能获得正常利润,B有可能发生亏损,E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 40·价格歧视分为( A一级价格歧视,B二级价格歧视,C三级价格歧视 )

41·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C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别的,D厂商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E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信息完全了解 )

42·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B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别的,D进入市场的障碍较少 )

43·寡头垄断市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B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可以有差别的,也可以是无差别的,D进入市场存在比较大的障碍,E市场中厂商数量较少 )

44·在寡头垄断市场,折弯的需求曲线表明( A寡头垄断企业一般不轻易进行价格竞争,B寡头垄断企业之间竞争的重点是改进技术,降低成本,D成本略有下降,价格保持不变,利润增加 )

45·生产要素价格形成与商品价格形成的不同点表现为( A供求主体不同,B需求性质不同,E需求特点不同 )

46·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分别是( A工资,B利润,C利息,E地租 ) 47·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 A派生需求,E引致需求 )

48·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 A工资率,B闲暇,C劳动者拥有的财富状况,D社会习俗,E人口总量及其构成 )

49·生产者剩余是( B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得到的额外收入,C生产者实际收入的增加,E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超过其愿意接受的收入部分 )

50·利息是( A资本的报酬,B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价格,C由资本市场的供求双方决定的 ) 51·形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 A垄断,B不完全信息,D外部性,E公共物品 )

52·一般来说,垄断存在的缺点是( A缺乏效率,B缺乏公平,C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高、产量低 ) 53·外部性可以分为( A生产的外部经济,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C消费的外部经济,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 54·解决外部性的对策有( A征税,B补贴,C企业合并,E明确产权 ) 55·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是( A竞争性,C排他性 ) 56·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 B非竞争性,D非排他性 )

57·居民消费函数的构成包括( A初始消费支出 B边际消费倾向决定的引致消费 )

58·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说明( B消费增加的数量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C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下降,E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差额将随着收入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

59·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是( A它们是由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决定的,B收入为消费和储蓄之和,C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增加储蓄减少,E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增加 )

60·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为( A MPC+MPS=1,B MPS=1-MPC,D MPC=1-MPS )

61·西方经济学宏观消费理论包括( A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C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D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E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

62·乘数的效应可以理解为( A总需求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B总需求的减少引起国民收入的

成倍减少,C乘数是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发挥作用,E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 63·投资乘数形成取决于( A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B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

64·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一般规律是( A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国民收入增加,B边际税率倾向降低,国民收入增加,C初始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增加,E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

65·国民收入变动的一般规律是( A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B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C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D政府支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

66·乘数的公式表明( B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C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 )

6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总需求曲线是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D在以价格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

6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 A政府支出增加,B自发投资增加,C政府税收减少,D储蓄减少 )

69·总需求的构成包括( A居民的消费,B企业的投资,C政府的支出,D净出口 )

70·影响总需求的因素有( A价格水平,B收入水平,C预期,D财政政策,E货币政策 )

71·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有( A政府采取措施允许分期付款购买住房,C政府决定增加开支,增加政府购买 )

72·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 C垂直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E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

73·总供给的构成包括( B居民的消费,C居民的储蓄,D政府的税收,E进口物品 ) 74·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明,( B价格水平越高,国民收入水平越高,D价格与国民收入呈同方向变动 )

75·下列关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有( A短期总供给曲线就是正常的总供给曲线,C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是成同方向变化的,E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小 )

76·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直接决定( A国民收入,C价格水平 )

77·按失业产生的原因,我们可将失业分为(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自愿性失业,E季节性失业 )

78·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以下属于自然失业的是(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 )

79·失业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反映为( A浪费劳动力资源,B减少国内生产总值,C影响社会安定团结 ) 80·下列因素中,可能造成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有( A过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B过度扩张性的货币政策,C消费习惯突然的改变 )

81·按照价格上涨幅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包括( A温和的通货膨胀,B奔腾的通货膨胀,E恶性的通货膨胀 )

82·从市场机制作用角度,通货膨胀可分为( C放开的通货膨胀,D抑制的通货膨胀 )

83·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A描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B描述货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D反映新古典综合学派观点的曲线 )

84·菲利普斯曲线表明( C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率越高,D失业率越高,通货膨胀率越低,E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负相关关系 )

85·菲利普斯曲线的特征有( A菲利普斯曲线斜率为负,C菲利普斯曲线与横轴相交的失业率为正值,D福利普斯曲线不是一条直线 ) 86·在以下理论的分析中,( B长期菲利普斯曲线,C货币主义学派通胀理论,D新古典综合学派通胀理论 ) 87·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是(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具有非营利性,C收支行为规范化 ) 88·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有( B分配职能,C配置职能,D稳定职能 ) 89·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包括( C政府购买,D转移支付,E政府投资 ) 90·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 A增加政府支出,D减少税收 )

9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作用是( B双重的,C使国民收入数倍增加,D使国民收入数倍减少 ) 92·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B税收,C政府转移支付 )

93·经济萧条时,政府应该( A增加政府购买支出,D减少税收,E增加转移支付 )

94·会引起收入水平上升的情况是( A增加自主性支出,B减少自主性税收,C增加自主性转移支付 ) 95·在经济衰退时期,依靠发行公债扩大政府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有( A缓和经济萧条,B增加政府债务 )

96·实行赤字财政的影响有( A在短期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C在经济萧条时使经济走出衰退 ) 97·凯恩斯主义和现代货币主义都认为( A收入,B利息率,C价格 )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98·居民和企业持有货币的动机有( B交易动机,C预防动机,D投机动机 ) 99·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流通速度由( A收入,C利率 )决定。 100·根据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给量增加,( A利率降低,C投资和总需求增加 ) 101·货币需求大小与( A收入成正方向变动,C利率成反方向变动 )

102·中央银行具有的职能是( A制定货币政策,B发行货币,D调控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E代理政府发行或购买政府债券 )

103·银行具有创造存款的能力,这种存款的创造方式有( A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B银行向个人发放贷款,C银行向企业购买债券,D银行向个人购买债券 )

104·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的手段是( A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以变动货币乘数,B降低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C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入国债 )

105·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变动成了货币当局给银行界和公众的重要信号,( A再贴现率下降表示货币当局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D再贴现率上升表示货币当局减少货币和信贷供给 )

106·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实施货币政策时,应( C降低存款准备金率,D降低再贴现率 ) 107·资本证券是指( B股票,C债券 )

108·债券的交易方式有三种,即( A现货交易,B期货交易,C回购交易 )

109·财政政策的局限性在税收方面的表现有( B政府为防止通货膨胀而增加税收,以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物价上涨,C企业为保持原有利润会抬高商品价格,D会降低个人支配收入,E会影响个人消费水平 ) 110·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政策时滞”的主要表现是( A认识时滞,D行动时滞,E反应时滞 )

11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不同的政策手段如何进行搭配,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是一个政策运用技巧问题。为了较少调控中可能产生的矛盾,政府必须采用不同的政策配合方式,主要有( B双扩张政策,D双紧缩政策,E松紧搭配政策 )

11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主要有( A商品贸易收支,B劳务收支,C国际间单方面转移支付 ) 113·组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有( 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D错误与遗漏项目,E官方储备项目 ) 114·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正确的说法是( A亚当·斯密研究了绝对优势原理,C李嘉图研究了相对优势原理 )

115·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又可分为( A政府不采取任何干预汇率的措施,B政府采取一定程度干预汇率的措施 ) 116·资源禀赋理论与相对优势理论的差别是强调( B一般均衡理论,D比较优势 )

117·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史密斯认为,产品是有生命的。他以美国为例,把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创新阶段,C成熟阶段,D标准产品时期 )

118·开放经济包含以下几个经济部门( A厂商,B家庭,C政府部门,D国外部门 )

119·如果投资和出口之和大于储蓄和进口之和,则( A价格水平增加,C国民收入增加 ) 120·影响进口的直接因素是( A初始进口,B边际进口倾向,C国民收入 )

121·一国要提高国民收入增长率,就要( A提高边际消费倾向,D降低边际进口倾向 )

122·在对外贸易方面,出口和本国汇率成同方向变化时,表现为( A汇率提高,E出口增加 ) 123·如果本国货币对外升值,其对进出口的影响是( C进口将增加,D出口将减少 )

124·保护贸易政策的目标是( A减少进口,C增加出口,E减少贸易逆差 )

125·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有( A征收进口关税,B实行进口配额,C非关税壁垒,D实行出口补贴,E降低商品出口税率 )

126·一般来说,外汇贬值对改变国际收支状况的作用表现为( B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增强竞争力,D不利于进口,E能减少国际收支逆差 )

三 判断分析题

1·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的含义是相同的。 × 2·分析个别需求比分析市场需求更重要。 ×

3·在相同情况下,消费者需求曲线较市场需求曲线陡峭。 √ 4·在相同情况下,厂商供给曲线较市场供给曲线平坦。 × 5·均衡价格就是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

6·均衡价格一定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 √ 7·限制价格应高于市场价格,支持价格应低于市场价格。 ×

8·如果一般性商品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该价格一定会下跌并向均衡价格靠拢。 √9·陡峭的需求曲线弹性一定小,平坦的需求曲线弹性一定大。 ×

10·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则曲线上各点的需求弹性系数相等。 ×

11·如果需求曲线不是一条直线,则曲线上不可能存在需求弹性相等的两点。 × 12·富有弹性的商品涨价,总收益增加。 ×

13·某商品缺乏弹性,如果要扩大销售收入,则要提高价格。 √

14·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大于0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低档商品。 × 15·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奢侈品。 × 16·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0,,则这种商品是一般的正常商品。 × 17·因为边际效用递减,所以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 18·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

19·需求量和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是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的。 √ 20·消费者均衡就是消费者获得了最大边际效用。 × 21·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最大。 ×

22·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该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 23·价格下降时,任何商品的替代效应都是正数。 √ 24·价格下降时,吉芬商品的需求量反而下降。 × 25·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

26·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

27·生产扩展线是在不同生产规模下,生产者均衡点的集合。 √

28·当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递减阶段时,长期平均成本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右端。29·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一定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连线。 × 30·在长期中无所谓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 √

31·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变动成本就是平均成本。 ×

32·短期总成本曲线与长期总成本曲线都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一条曲线。 × 33·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一定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 34·经济学中的长期和短期是依据时间的长短划分的。 × 35·随着成本的增加,等成本曲线向左下方倾斜。 ×

36·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切点的连线形成生产扩展路线。 × 37·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

×

38·平均可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越来越少。 × 39·如果企业没有利润,其就不应该生产。 ×

40·在任何时候,只要商品价格高于平均变动成本,企业就应该生产。 √ 41·短期中的供给曲线就是整条边际成本曲线。 ×

42·完全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所以它能随心所欲地决定价格。 × 43·三级价格歧视比一级价格歧视所获得的生产者剩余要大。 × 44·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一家厂商就是一个行业。 √ 45·在市场经济中,完全垄断是普遍存在的。 ×

46·由于寡头之间可以进行勾结,所以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竞争。 ×

47·折弯的需求曲线是当一个寡头垄断企业要提价时,其竞争对手也提价所形成的一条曲线。 × 48·只要总收益大于总的变动成本,企业就可以生产。 √ 49·垄断竞争市场就是指产品没有差别的市场。 × 50·折弯的需求曲线使边际收益曲线一分为二。 √ 51·尽管寡头垄断企业不轻易进行价格竞争,但是这并不表明这类企业之间不会发生尖锐的价格冲突。 √ 52·根据不同需求量所定制的价格,是一级价格歧视。 × 53·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个人,供给来自厂商。 × 54·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是一种直接需求。 ×

5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无论是产品商场还是要素市场,其价格都是一个常数。 √ 56·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生产要素的价格。 √

57·劳动的供给和其他商品的供给一样,价格越高,供给越多,因此,提高工资可以无限增加劳动的供给。 ×

58·利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重,利息率与资本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

59·公共物品的生产决策与私人物品的生产决策一样由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决定。 × 60·市场经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充分有效的发挥资源的配置作用。 × 61·外部经济说明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

62·由于垄断会使效率下降,因此任何垄断都是要不得的。 ×

63·在垄断存在的情况下,政府必须对其进行控制,其目标是实现帕累托最优,同时兼顾公平。 √ 64·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降价商品和要素价格一定会刺激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

65·产生逆向选择时,政府不一定都需要进行行政干预,其可以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有力措施加以排除。 √

66·外部经济有利于资源配置。 ×

67·公共物品必须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

68·科斯主张用产权明确化的办法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

69·在一般的情况下,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消费倾向变得越来越小。 √ 70·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储蓄越多,国民收入越多。 ×

71·西方经济学家在消费理论中,是从不同角度研究收入和消费关系的。 √ 72·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

73·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等于1. √

74·根据简单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率的上升。 75·凯恩斯认为,短期中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 × 76·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

77·在两部门的国民收入中,只有投资和储蓄相等时,才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

78·只要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就一定成倍地增加,这就是乘数理论所揭示的一般原理。 × 79·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

80·乘数是一把“双刃剑”,增加需求导致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减少需求导致国民收入的成倍减少。 √ 81·在三部门经济中,增加政府支出可以缓解紧缩性缺口。 √

82·在一般情况下,有税收的乘数和没有税收的成数相等,税收的增加不会减少国民收入。 × 83·国民收入调节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总需求等于社会总供给。 √ 84·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 85·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

86·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越小。 √ 87·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投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 88·由物价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与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在总需求曲线上是不同的。 √ 89·总需求曲线的两个决定因素是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 90·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 91·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与横轴。 √

92·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 93·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94·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

95·周期性失业就是有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

96·摩擦性失业与劳动力供求状态相关,与市场机制本身无关。 ×

97·结构性失业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 √ 98·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和总是及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 99·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

100·若1992年为基期,物价指数为100;2002年为现期,物价指数为120,则从1992年到2002年期间的通货膨胀率为20%。 √

101·通货膨胀率低,就不一定是爬行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高,就一定是恶性的通货膨胀。 ×

10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

103·需求拉动通话膨胀形成的原因是“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 √ 104·结构性通货膨胀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 ×

105·经济学家认为,引起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根源都在于经济中的垄断。 √ 106·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 107·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的。 ×

108·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在不同的经济学派表明了它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 √ 109·公共财政具有非营利的特点,因此不必讲究效益问题。 × 110·财政最主要的职能是调控职能。 ×

111·从1998年开始,我国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特殊的扩张型财政政策,不同于发达国家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双重手段的扩张型财政政策。 √

112·按支付法计算国民收入时,转移支付也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 ×

113·作为财政政策手段的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对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体现为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 11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化,与边际税收倾向反方向变化。 √ 115·转移支付增加1元对总需求的影响与政府支出增加1元相同。 × 116·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平衡预算乘数为1. √

117·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可以被视为一种积极的财政政策。 × 118·自动稳定器不能完全抵消经济带不稳定。 √

119·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会遇到“挤出效应”问题。 √ 120·“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大。 ×

121·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增加政府购买支出。 √ 122·财政赤字成为西方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和普遍现象。 √

12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公债的负担在通货膨胀时期比萧条时期更重。 √ 124·凯恩斯的后继者们对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不断地进行了修正。 √ 125·利率越低,用于投机的货币越少。 ×

126·当收入增加时,人们购买增多,货币交易需求也将增加。 √

127·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愿望。 √ 128·存款乘数就是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金率之比。 × 129·货币乘数是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 ×

130·货币政策的选择就是通过改变货币政策工具的变量达到政策目标。 √ 131·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由政府制定的,目的在于调节经济。 √ 132·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的提高。 √

133·如果中央银行希望降低利息率,那么,它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 × 134·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增加银行的贷款量。 ×

135·提高再贴现率会使信贷规模下降、政府债券和股票价格上升,这必然使投资增加,从而使GDP减少和失业增加。 ×

136·在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较为平坦,货币政策效应小。 × 137·在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较为陡峭,货币政策效应大。 √ 138·减税一定能够带来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使GDP增加。 ×

139·从政策作用强度看,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支出政策和货币政策中的贴现率政策的作用较猛烈。 × 140·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包括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 √ 141·国际收支平衡表不设错误和遗漏项目也是平衡的。 ×

142·利用汇率,只能对各国金融资产的价值进行比较,从而使国际经济交易和国际支付得以实现。 × 143·外汇储备增加会减少一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 × 144·如果进口大于出口(逆差),说明漏出大于注入,会使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减少。 √ 145·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解决外汇不足的办法是减少出口,或者增加进口。 ×

146·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汇率与国内利率有直接的相关关系,提高国内利率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本国,从而有望缩小国际收支逆差。 √

147·资源禀赋理论亦称H-O模型,其认为两国资源比例的差异并非引起贸易的决定因素。 × 148·人力资本理论虽然没有解释列昂惕夫之谜,但发展了资源禀赋理论(H-O模型)。 × 149·当边际消费倾向等于边际进口倾向时,乘数为0. × 150·一般来说,外贸乘数要大于投资乘数。 × 151·一个国际进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高,则国外通货膨胀对本国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就越大。 √

152·进口是国民经济的注入因素,出口是国民经济的漏出因素。 ×

153·由于进口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所以净出口是国民收入的递减函数。 √ 154·本国货币贬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

155·乘数的大小与边际进口倾向的大小成同方向变动。 ×

156·在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因为边际进口倾向的存在而变小了,进口倾向越大,乘数越小。 √ 四 名词解释题

1.需求: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2.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3.供给:供给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4.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5.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6.支持价格: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下降,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7.限制价格: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产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上涨,控制通货膨胀。 8.弹性:是指两个变量变动比例的对比,即自变量变动率与因变量变动的对比。

9.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0.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1.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2.蛛网理论: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13.收敛型蛛网:是指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小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均衡时的蛛网。

14.发散型蛛网:是指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的蛛网。

15.封闭型蛛网:是指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的蛛网。

16·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17·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18·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19·家庭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20·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

21·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22·总效应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某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后消费者从一个均衡点移到另一个均衡点时,对该商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23·总产量(TP)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公式为:TP=f(L,K) 24·平均产量(AP)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公式为:AP=TP/Q

25·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公式为:MP=△TP/△Q

2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的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量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27·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28·边际成本(T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公式为:MC=△TC/△Q 29·总收益(TR)是指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公式为:TR=P×Q 30·平均收益(AR)是指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AR=TR/Q

31·边际收益(MR)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公式为:MR=△TR/△Q

32·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33·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34·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当不断地增加一种要素投入量时,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投入所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越来越少,即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35·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

26·短期总成本(ST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全部支出。包括短期总不变成本(STFC)和短期总可变成本(STVC)。即STC=STFC+STVC

27·短期边际成本(SM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公式为:SMC=△STC/△Q 。

28·短期平均成本(SA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成本。包括平均不变成本(SAFC)和平均可变成本(SAVC)。SAC= SAVC +SAFC。

29·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公式为:LTC=f(Q)。 30·长期平均成本(LAC)是指厂商长期中平均单位产品的成本。公式为:LAC=LTC/Q

31·长期边际成本(LMC)是指厂商长期中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LMC=△LTC/△Q 。 32·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33·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34·价格歧视,也叫差别定价,即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35·一级价格歧视,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

36·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越大,厂商索价越低。

37·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把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消费群,不同市场上分别收取不同的价格。

38·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39·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40·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41·边际产品价值(VMP):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格P的乘积。用公式表示:VMP=MP·P

42·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一般来说,它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43·地租是指土地的价格,具体说是土地供给时的土地价格。 44·准租金是指长期可变的短期固定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45·经济租金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46·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重。

47·信息不对称,也叫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48·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49·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

50·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51·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不乏补偿的损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52·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53·私人物品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

54·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不少场合下会导致资源不适当配置,即导致无效率的一种状况。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情况。 55·消费函数: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56·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57·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58·储蓄函数: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59·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60·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61·潜在国民收入: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

62·均衡国民收入: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64·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65·总需求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66·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67·总供给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68·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69·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是指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模型。

70·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没有找到有报酬的工作。

71·失业人数,是指一定劳动者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某一时间内没有职业或工作时间没有达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有报酬的工作,并已在就业机构进行了登记的人员。 72·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73·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失业。

74·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75·周期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中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76·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

77·通货膨胀率是指一般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上涨率。计算公式:

78·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而显著的上升。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的供给”。

79·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80·混合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交织在一起的通货膨胀。 81·菲得普斯曲线,又称价格调整曲线,是指表示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82·滞胀是指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也上升的现象。

83·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84·税收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85·公债是指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86·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比例。

87·转移支付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量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88· 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财政

89·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90·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91·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这种由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或消费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92·财政赤字: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 93·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94·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95·.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96· 派生存款: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97·存款乘数: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98·货币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99·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100·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101·股票:是投资者向股份公司投入股本的证书和取得收益的凭证。 102·债券:是发债人向投资者出具的具有一定约束条件的债务凭证。

103·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104·汇率: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105·固定汇率: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

106·浮动汇率: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 107·绝对优势原理:是指一国生产某种商品所花成本绝对地低于别国,就具有绝对优势。 108·相对优势原理:是指一国与他国在生产不同商品上的相对成本不同,仍可以生产其相 对成本较低的商品以换取其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商品,从而得到比较利益。

109·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 110·经济开放度:衡量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指标,是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111·对外均衡曲线:是指反映国际收支中既没有盈余、又没有赤字状态的曲线。

112·世界贸易组织:(WTO)是现行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框架和组织机构。

五 简答题

1·简述需求规律与供给规律的主要内容。

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2·简述供求定理的主要内容。

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

3·简述均衡价格及其影响因素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

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一定和条件下,市场的均衡价格是唯一的。但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原因会引起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变动,必然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变动,即均衡点的变动,这种变动称为需求或供给的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需求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在商品价格不变时,由于相关商品价格、收入、个人偏好和时间等因素的变化,都能引起需求量的变化,进而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化。

供给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在商品价格不变时,由于相关商品价格、成本、自然条件和时间等因素的变化,都能引起供给量的变化,进而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化。 4·简述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类型:

(1)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称为富有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小于1。这类商品西方称之为奢侈品,一般指高档消费品。

(2)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和价格以相同幅度变动,称为单一弹性,需求曲线的斜率为-1,这是一种特例,即属特殊情况。

(3)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称为缺乏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大于1。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4)Ed=0,表明需求量为一常量,表明需求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称为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这是一种特例,如火葬费、自来水费等近似于无弹性。

(5)Ed=∞,表明价格为一定的情况下,需求量无限大,称为无穷大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零。这也是一种特例,如战争时期的常规军用物资及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品可视为Ed无限大。 影响因素: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

(1)购买欲望。如果购买欲望强,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高,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大;反之,购买欲望弱,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低,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小。

(2)可替代程度。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替代品之间越相近,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反之,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少,替代品差别大,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小。

(3)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用途较广,则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一种商品用途较少时,则需求弹性小,因为该商品降价后也不可能有其他用途,需求量不会增长很多。

(4)使用时间。使用时间长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使用寿命短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就小。

上述是影响价格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同时,还应综合分析上述因素的作用。

5·简述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与影响因素

(1)EM>1。这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收入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大。收入需求曲线斜率为正,其值小于1。称为收入富有弹性。

(2)EM=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收入的变动率相等,即需求和收入以相同幅度变动,收入需求曲线斜率为正,其值为1。称为收入单一弹性。

(3)EM<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慢于收入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小。收入需求曲线的斜率为正,其值大于1,称为收入缺乏弹性。

(4)EM=0。表明需求量为常量,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收入需求曲线平行于纵轴,其斜率为无限大。 (5)EM<0。表明需求量变动和收入变动成反方向变化,即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减少。收和需求曲线斜率为负,称为收入负弹性。

影响需求收入弹性的主要因素有

(1)该商品被“需要”的程度。就是说必需品和奢侈品。在发达国家,人们收入增加,对昂贵商品的需求增加迅速,对基本商品如面包的需求仅有微小增长,这样汽车和到国外度假的收入弹性很高,而马铃薯和公共汽车旅行等商品或劳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很低,有时甚至会出现负数值。对于低档商品而言,随着收入的增加,商品的需求量降低,因而这些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是负数值。

(2)商品对人们欲望的满足程度。消费一种商品,人们的欲望越快得到满足,当收入增加时需求增加的数量就越少。

(3)收入水平。穷人和富人在收入增加时做出的反应是不同的,同样的收入增加,穷人会买更多的生活必须品,富人仅会多买一点儿。

6·简述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类型:

(1)ES>1。表明供给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称为供给富有弹性。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其值小于1。管商品。

(2)ES=1。表明供给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和价格以相同的幅度变动,称为供给单一弹性。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其值为1。

(3)ES<1。表明供给的变动率慢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和。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其值大于1,称为缺乏弹性。

(4)ES=0。表明供给量是一个常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供给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称为完全无弹性。

(5)ES=∞。表明同一价格条件下,供给量无穷大,供给曲线和横轴平行,其斜率为零,称为无穷大弹性。 影响因素:

(1)生产的难易程度。容易生产且生产周期短的商品供给弹性大,反之,不易生产且生产周期长的商品供给弹性小。

(2)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大的商品,商品的供给弹性也大。反之,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小,商品的供给弹性也小。

(3)生产采用的技术类型。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商品,增加供给较难,商品的供给商品较小,劳动密集型的商品,增加供给相对容易,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

(4)商品保管难易程度。容易保管的商品,增加供给容易,其供给弹性较大,不易保管的商品增加供给困难,其供给弹性较小。 7·蛛网理论及应用

蛛网理论是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企业可以运用蛛网理论,对市场供给和需求均衡作动态分析,以便作出正确的产量决策。如应该按上述蛛网类型做出相应对策:当商品的供求变化趋于收敛型蛛网时,企业应把产量确定在均衡点上,以防价

格和产量波动;当商品的供求变化趋于发散型蛛网时,企业应准确地把握价格、产量变动趋势的转折时机,采取灵活对策,产量应随价格上升或下降,而扩大或减少,以便增加收入、减少损失;当商品的供求变化趋于封闭型蛛网时,企业应根据产量价格相同幅度变动的规律,确定与之相应的产量政策。

蛛网理论确实对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产量和价格波动的情况,有一定作用。但这个理论也有缺陷。主要是上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这个理论不很准确,因为实际价格和预期价格不相吻合。 8·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如何?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是: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 9·什么是消费者剩余,如何衡量?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如图所示:

图3-2 消费者剩余

图3-2中,横坐标为商品数量Q,纵坐标为商品价格P,AB为需求曲线,如消费者购买Q1商品,则商品价格为P1,实际支付总价格为OP1CQ1。如果消费者购买商品数量为Q2,则商品支付价格为P2,实际支付总价格为OP2DQ2。同样购买Q2商品,按第二种购买比第一种多支付价格P1P2DE。同理可证,如果对OQ1商品从少到多,一个一个购买,则会比一次购买多支付价格为三角形面积AP1C。这就是消费者剩余。 10·基数效用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

研究消费者均衡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消费者均衡的限制条件:包括①消费者的嗜好是既定的;②消费者的收入是固定的;③市场上购买各种商品价格是已知的;P1X1+P2X2+···+PnXn = M 限制条件

第二,消费者均衡的均衡条件: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即等于一个常数。MU1/P1=MU2/P2=···=MUn/Pn=λ 均衡条件

如果消费者只购买两种商品A和B,则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限制条件可以简化为:MUA/PA = MUB/PB =λ 均衡条件PAXA + PBXB = M 限制条件

消费者在收入既定、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如果购买的两种商品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这时,消费者就不再调整购买A物品与B物品的数量,从而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11·序数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

按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即消费者最佳购买行为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之点。

从上图看出,在U1 效用水平下,尽管效用水平高,但由于收入有限,达不到;在U3 效用水平下,尽管收入能够实现购买力。但效用水平低;只有在U2 效用水平下,既可以实现购买力,又可以实现较高的效用水平,所以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之点是消费者均衡点,在这一点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12·简述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在坐标图上,任一点都应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第二,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第三,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可以有许多条,离原点近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低,离原点远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高。

13·作一个无差异曲线图来描述一种低档物品价格下降时的情形

*

1)商品X的价格下降后,消费可能性线由M1移动至M,此时做一条与原来的无差异曲线U1相切,而与新的

*

消费可能性线M平行的虚线M2(这条无差异曲线事实上并不存在,故以虚线表示),表明在这条消费可能性线上,满足程度与原来相同。

2)X商品的下降致使X商品消费增加(从原来的X1增加到X2)。X1X2就是商品X价格下降所产生的总效应。在这个总效应里,有一部分是替代效应带来的(某一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会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就是X商品数量从X1增加到X3部分(X1X3),有一部分是收入效应带来的(某一商品价格下降,意味着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会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其数量从X3减少到X2(-X3X2)。因为是一般低档商品,所以替代效应是正的,收入效应是负的,但总效应X1X2是a正的。

14·什么是边际替代率?为什么它是递减的?

解: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一般用MRS表示。如下式:

图3-5 商品边际替代品

它表示为得到一单位X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因为随着商品X的增加,其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同时,随着商品Y逐渐减少,Y的边际效用是递增的。所以,随着X的增加,每单位X可以替代的商品Y的数量越来越少。所以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15·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第一,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向右上方倾斜,而后向右下方倾斜,即先上升而后分别下降。

第二,总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大于零时,总产量是递增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开始递减。

第三,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相交前,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上升的;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下降的;相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 AP)。 16·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

17·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区域?

生产的三个阶段是根据产量的变化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平均产量递增、平均产量递减和边际产量为负三个阶段的。

第一阶段,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至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在此阶段部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增的,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减少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会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至边际产量为零。在此阶段,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处于递减阶段,但总产量是增加的,且达到最大。

第三阶段,总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负。在此阶段,总产量开始下降,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增加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是会减少劳动投入量。

综上所述,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进行生产,必然选择在第二阶段组织生产,即只有第二阶段才是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但在这一区域中,生产者究竟投入多少可变要素可生产多少,必须结合成本函数才能确定。

18·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什么关系?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N,

在交点N上,SMC=SA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在相交之前,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减;在相交之后,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增。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交的N点称为收支相抵点。如图所示:

19·短期总成本曲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什么关系?

短期总成本曲线不从原点出发,而是从变动成本出发,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一条从变动成本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表明产量为零时,总成本也不为零,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为零,总成本也为零。

长期总成本是生产扩张线上各点所表示的总成本。长期总成本曲线表示长期中与每一特定产量对应的最低成本点的轨迹。它由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与之相切,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20·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什么关系?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之相切的切点的轨迹,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生产相应产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所不同的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陡峭,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平坦;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规模经济决定的。

21·厂商利润公式是什么?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

(1)利润是收益与成本的差额。利润分为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经济利润)。 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是成本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在成本中。

超额利润,又称经济利润,简称利润,是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利润是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用公式表示:利润 = TR-TC

(2)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 = MC)

因为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即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收益大于增加的成本,说明此时增加产量会使利润增加,所以厂商不会停止生产;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即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收益小于增加的成本,说明此时增加产量会使利润减少,所以厂商会缩减规模,减少产量。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即不增加产量也不缩减产量,此时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22·简述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边际收益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的区别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可以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它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商品,即市场对该厂商的需求弹性是无穷大的,也就是说单个厂商的产品的需求曲线是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由于不管产销量如何增加,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始终等于固定不变的销售价格,故边际收益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重合。

在完全垄断条件下,垄断者代表一个行业,垄断者供应产品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而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由于垄断者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当价格下降后,不仅新增加的产销量要按照下降后的价格出售,连原来的产销量也得按下降后的价格出售,因此,从新增一单位产销量按新价格出售而取得的收益中,减去原有产销量按新价格出售而得到的收益,才是新增一单位产销量而增加的总收益,所以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则边际收益小于价格,即边际收益曲线位于需求曲线的左下方。

23·试述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和条件

根据厂商理论,单个厂商对于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厂商会依照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提供商品的数量。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就单个厂商而言,市场价格是既定的,从而厂商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也是既定的,它们都等于市场价格P。 厂商的成本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水平,厂商的行为从而所使用的不同生产要素的数量以及这些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在这些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厂商的成本是其所提供的产量的函数,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和边际成本呈现U型。

依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在既定的价格下,厂商在价格与边际成本的交点处选择提供商品数量。因此,短期均衡可分几种情况:(1)供给小于需求,即价格水平高(P>AC),此时存在超额利润;(2)供给等于需求,即价格等于平均成本(P=AC),此时存在正常利润,超额利润为零,此点叫收支相抵点;(3)供给大于需求,即价格水平低(P<AC=,此时存在亏损,超额利润为负;在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企业是否生产?此时要看平均变动成本的情况,如果价格大于或等于平均变动成本,即价格线与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相切,此点E叫停止营业点,此时厂商生产与否对他来说亏损额都是一样的,即生产所得只够弥补全部可变成本。但对厂商来说,还是生产比不生产要好,因为,一旦形势好转,厂商可以立即投入生产。(5)在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小于平均变动成本(P<AVC),即价格线在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下方,此时厂商只能收回部分可变成本,生产比不生产亏损要大,所以必须停止生产。 24·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在长期内为何不能获得超额利润?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在长期条件下,各厂商可以根据市场的均衡价格调整自己的厂房设备规模,所以供给小于需求和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都会自动消失,供给小于需求,有超额利润时会有新的厂商进入;供给大于需求,有亏损时会有厂商退出该市场,当该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在某一价格水平上达到均衡时,即这一价格水平等于厂商的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产量和留存下来的厂商数量不再发生变化,此时每个厂商既没有超额利润,也没有亏损。于是厂商不再改变产量,新厂商也不再加入该市场,原有厂商也不再退出该市场,从而该市场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25·为什么完全竞争中的厂商不愿为产品做广告?

第一,因为完全竞争本身假定生产有利消费者具有完全的信息或知识,市场上的产品是无差异的,所以厂商无需做广告,做广告只会增大产品的成本,使所获得利润减少甚至亏损。 第二,完全竞争厂商仅是价格的接受者,他能根据市场决定的价格卖出他愿意生产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厂商不愿做广告。 26·为什么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表述为MC=P?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能卖出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即不管产销量如何变动,单位产品的价格始终不变,因此,MR(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销售量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恒等于固定不变的出售价格(P),由于利润极大化原则是MC=MR,而在此时MR=P,所以利润极大化原则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以表达为:MC=P 27·试述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

在长期中,完全垄断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改变生产规模,从技术、管理等方面取得规模经济,所以厂商总会使自己获得超额利润,厂商的超额利润是可以而且应该长期保持的,如果一个完全垄断厂商在长期经营中总收益不能弥补其经济成本,那么,除非政府给予长期补贴,否则它势必会退出此行业。完全垄断行业的长期均衡是以拥有超额利润为特征的。 在长期中,完全垄断企业处于均衡的条件是:MR=LMC=SMC

28·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与一般商品的价格决定有什么不同?

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都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两种市场结构,其价格都是由供给和需求双方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并以此协调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但要素市场与产品也有差别,主要表现在:(1)供求主体不同;(2)需求性质不同;(3)需求特点不同 29·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市场是如何达到均衡的?其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生产要素的价格就是整个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均衡的结果,即由要素市场上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要素的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MCL(或AML),所以,厂商的要素均衡条件是: VMP=MCL=W 30·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

所谓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就单个劳动者而言,一般情况下,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上升,既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阶段以后,工作较少的时间就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下降,既劳动的供给曲线开始向左上方倾斜,所以,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将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 31·如何区分准地租和经济租金?

(1)地租:是指某些素质较高的生产要素,在短期内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超额收入。

经济地租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是指素质较低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2)区分准地租和经济租金的关键:如果一种租金与需求有关、与供给无关,且仅在短期内存在,是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较好带来的,那么它就是一般准租金;如果一种租金虽然也由需求决定、与供给无关,但它是需求增加的结果,并非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高所致,而且长期存在,那么它就是经济租金。 32·什么叫市场失灵?哪些情况会导致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不少场合下会导致资源不适当配置,即导致无效率的一种状况。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情况。微观经济学说明,在一系列理想的假定条件下,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可导致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理想化的假定条件并不符合现实情况。在以下这些情况下,市场会失灵:不完全竞争,公共物品,外部影响,信息不完全等。 33· 垄断为什么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垄断尽管往往会带来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成本,促进科学研究和采用新技术从而有助于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垄断必然存在低效率,不能实现帕累托,因为垄断的存在必然造成价格高、效率低下、社会缺乏公平、厂商的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其市场价格又高于成本等。同时,垄断行业中的技术停滞、寻租等现象,又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社会福利要受损失。 34·外部性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

微观经济学讲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会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其实是假定经济经济活动不存在“外部性”,即单个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产生的私人利益和私人成本就是社会利益和社会成本。但是现实生活中,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往往是不一致的。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为什么呢?令VP、VS和CP、CS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再假定存在外部经济,即有VP<VS,但又有VP<CP<VS,则此人显然不会进行该活动。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从上述两上不等式中可以得到:(VS- VP)>(CP-VP),这一新不等式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VS- VP)大于私人从事这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CP-VP)。可见,这个人如果从事这项活动的话,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进行这项活动的私人所受到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即可使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说明,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

会所要求的水平。相反,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有CP<CS,再假定CS>VP> CP,则此人一定会进行此项活动。从上述二不等式中又可得到(CS- CP)>(VP- CP),此不等式说明,进行了这项活动,社会上其他人受到的损失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从整个社会来看,是得不偿失,因此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了。

35·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比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怎样说明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的? 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如国防、警务之类。这些公

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以某种形式来提供,这是由其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的。非排他性指一产品为某人消费的同时,无法排斥别人也来消费这一物品。这和一件衣服,一磅面包之类私人物品不同。对于私人物品来说,购买者支付了价格就取得了该物品的所有权,就可轻易排斥别人来消费这一物品,而像国防之类的公共物品则不同,该国每一居民不管是否纳税,都享受到了国防保护。非竞争性指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所消费,增加一名消费者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即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可供别人消费的量,如多一位消费者打开电视机不会给电视台带来任何增加的成本,这也和私人物品不同。一件衣服具有给你穿了就不能同时给他穿的特性。

公共物品使用之所以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因为公共物品生产上具有不可分性,如国防、警务等提供的服务,不可能像面包、衣服那样可分割为许多细小单位,而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供全体社会成员使用。当物品可像私人物品那样细分时,消费者就可按一定价格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独自享用,排斥他人分享。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物品的偏好程度可通过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表现,使自己的消费达到最大满足,从而市场价格可对资源配置起到支配作用。公共物品由于不能细分,因而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价格机制无法将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供需情况如实反映出来。这样,公共物品就只能由政府根据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来提供。如果要人们根据用价格所表现的偏好来生产这些物品,则谁都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偏好,只希望别人来生产这些物品,自己则坐享其成,这样,公共物品就无法生产出来的了,因此,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了。 36·凯恩斯为什么关注短期?

(1)价格机制短期配置资源存在失灵。1929—1932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得资本主义国家70%的工厂倒闭、破产,当时的美国GDP缩水了2/3。工厂开工不足,出现大量的失业和其他要素(资源)闲置和浪费,导致国民收入水平急剧下降,市场物价低迷和萧条。大量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痛定思痛,都认为整个经济由价格来配置资源,存在不可避免的微观失灵和宏观失灵现象,其中宏观失灵表现为经济周期性的波动。经济周期性的繁荣和萧条交替进行,给老百姓带来了无穷尽的心理压力和生活水平的大起大落。

(2)凯恩斯迎合了政府短期行为的需求。由于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选举制度的导向,使得政府存在短期行为的现象。因为,政府要想连任,必须在选举年前使经济处于繁荣状况,这样才能多的赢得选民的选票。所以通过政府加以干预,可以在短期内使经济走萧条走向繁荣,而由价格自发地进行调节则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就象我们在生活中得了感冒病一样,不用药物治疗,依靠自身的自我调节也可以康复。其优点是激发了肌体的能力从而增强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缺点是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吃两片西药,身体很快就能痊愈。其优点是来得快,取得也快;缺点是人的肌体产生对药物的依赖,长期以往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37·均衡国民收入和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有何区别与联系?

均衡国民收入是短期中,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时的国民收入,主要是由总需求决定。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是长期中所有市场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它是由技术进步、制度和资源数量和质量所确定的。当短期中能够实现所有的市场实现均衡,此时的短期就变成了长期,与之相对应均衡国民收入也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38·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般把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储蓄函数,即:S=f(Y)也可写成S=sY

和消费函数一样,储蓄函数也可分为长期储蓄函数和短期储蓄函数。短期储蓄函数式为:S=S0+SY 式中,S0为初始储蓄,亦称为自主储蓄,sY 为引致储蓄,即由Y变化引起的储蓄。可用坐标图表示,如图10-3所示。

图10-3 储蓄曲线

(1)简单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认为:消费和储蓄都决定于收入,而且是收入的增函数。 (2)不考虑税收时 消费函数:C=C0+bY,储蓄函数:S=S0+sY,Y=C+S

考虑税收时(税率为t) 消费函数:C=C0+b(1-t)Y,储蓄函数:S=S0+s(1-t)Y, (1-t)Y=C+S (3)凯恩斯经济学关注短期,因此我们在宏观经济学中一般分析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都是指短期。 39·绝对收入理论、相对收入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的主要内容 绝对收入理论

是由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来的。他强调绝对收入决定当前消费。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即消费倾向。 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这里所说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指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

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这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其核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 相对收入理论

是由杜森贝提出的,他认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1)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储蓄率和平均消费倾向不取决于收入水平。 (2)从长期考虑,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

(3)短期考察,储蓄率和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例,由此使短期消费会有波动,但由于习惯效应的作用,收入减少对消费减少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作用较大。 (4)把长期和短期影响结合在一起,引起储蓄率或平均消费倾向变化的自变量为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之比。 生命周期理论

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F·莫迪利安尼等人提出的。

他认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如下:C=a·WR+b·YL 式中,WR为财产收入或称非劳动收入,a为财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劳动收入,b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持久收入理论

持久收入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来的。他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持久收入理论将 居民收入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持久收入是指在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是一种长期平均的预期内得到的收入,一般用过去几年的平均收入来表示。暂时收入是指在短期内得到的收入,是一种暂时性偶然的收入,可能是正值(如意外获得的奖金),也可能是负值(如被盗等)。弗里德曼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费。

40·绝对收入理论与其他消费理论本质区别 本质区别在于政府要不要干预经济生活。因为:

(1)凯恩斯关注的是短期,短期中消费是不稳定的,会引起国民收入波动,所以政府要对经济进行干预。 (2)其他消费理论关注的长期,长期中的消费是稳定,不会引起经济波动,所以反对政府敢于经济。

41·什么是乘数?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投资增加1个单位,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根据封闭经济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投资乘数

如果不靠考虑税收,则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

投资乘数是从两个方面发生作用的。一方面,当投资增加时,它所引起收入增加要大于所增加的投资;另一方面,当投资减少时,它所引起的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所减少的投资。因此,经济学家常常将乘数称作一把“双刃的剑”。乘数的作用,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投资可以使国民经济迅速走向繁荣和高涨,在经济繁荣时减少投资也可以使国民经济避免发展过热。

乘数作用的发挥要受到一些基本条件和现实条件的限制。一是: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二是:经济中不存在“瓶颈部门”,或瓶颈约束程度较小。

42·三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有哪些影响因素?用图线表明个影响因素的影响过程和结果?

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方面在总需求,因此凡是使总需求增加的因素都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即投资增加(储蓄减少)、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增加消费都可以增加国民收入,反之亦然。短期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为:S+T=I+G。我们又通常把等式右边使国民收入增加的因素称为注入因素,把左边使国民收入减少的因素称为漏出因素。如下图所示:当注入因素政府支出G增加时,使总需求曲线向上平移,结果使国民收入增加,由Y0增加到Y1。

43·总需求曲线(AD)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什么?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随着价格总水平上升而减少。 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持有财富的实际价值升高,人们会变得较为富有,从而增加消费。价格总水平与经济中的消费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此外,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即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投资支出减少。相反,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利息率下降,引起厂商的投资增加,即价格总水平下降使得经济中的投资支出增加。因此,价格总水平与投资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以上两个方面的影响,当价格总水平提高时,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同时减少,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下降;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消费和投资支出同时增加,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提高。也就是说,总支出水平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下降,即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44·SAS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是什么?从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表示总供给和价格水平成同向变化。 这是在充分就业前或资源接近充分利用情况下,产量增加使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成本增加,最终使价格水平上升。这种情况是短期的,同时又是经常出现的。所以,这条总供给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或“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45·AD线平行移动影响因素是什么?用图线解释影响过程和结果?

在一个特定的价格总水平下,任何引起总支出变动的因素都将导致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总支出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总支出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具体地说,在三部门经济中引起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支出。

首先,消费者的需求增加,每一价格总水平对应的总支出增加,从而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由于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因而储蓄增加使得总需求下降,从而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而储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其次,投资增加导致总支出增加,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投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正文 移动。

另一方面,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利息率下降,从而投资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货币供给量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最后,政府购买增加,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政府购买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下图所示为政府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购买增加,税收减少,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A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结果是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

46·SAS线平行移动的因素是什么?用图线解释影响过程和结果?

第一,自然的和人为的灾祸。例如,地震或战争会极大地减少经济的总供给,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第二,技术变动。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的变化。技术变动通常是正向,即技术水平倾向于提高,所以技术变动的影响一般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第三,工资率等要素价格的变动。当工资下降时,对于任一给定的价格总水平,厂商愿意供给更多的产品,因而降低工资将使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工资上升,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此外,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也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如果厂商以进口商品作为原料,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变化时,厂商的成本就会发生变动,从而愿意生产的数量也会变动。

总之,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或生产成本下降,经济的总供给增加,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生产技术水平下降或生产成本提高,经济的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下图所示为:技术进步,引起企业成本下降,因此,厂商供给增加,使得AS曲线向右下放平行移动,结果是价格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46·Y0 与Yf之间的对比有哪三种结果?这三种结果表明何种含义?

Y0 为短期均衡国民收入;Yf为长期中实现了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两者数值的对比有三种情况: (1)Y0 <Yf;表示短期的均衡是未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资源存在闲置和浪费。经济情况不景气,物价较低。

(2)Y0 =Yf;表示短期的均衡就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不存在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是一种理想状况。 (3)Y0 >Yf;表示短期的均衡大于长期中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长期中的供给(技术进步、制度和资源所决定)难以承受市场上对物品的需求。经济情况处于高度的繁荣阶段,也就是出现了“泡沫经济”,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大。

47·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与AD=AS模型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1)三者之间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GDP是如何被决定的,又是如何随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三者都遵循凯恩斯的思想,关注短期均衡国民收入的是如何决定和变化的。

(2)三者之间的区别: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主要是说明总需求是如何决定国民收入的,没有考虑价格和利率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IS=LM模型主要说明在产品市场和产品等价物市场处于均衡时,短期的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化的,与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相比,考虑了利率的变化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AD=AS模型综合了总需求、利率和价格变化的影响,来说明总的价格水平和短期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变动关系。 48·简述失业的含义及其类型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没有找到有报酬的工作。 种类:

(1)摩擦性失业是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是市场制度本身决定的,与劳动力供求状态无关,即使实现充分就业也要有摩擦性失业。

劳动者流动过程包括劳动者的新老交替、人们出于资源配置优化和判断的原因而转移就业职位等。它是市场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不可缺少的条件和代价。

磨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劳动力流动性是由制度性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决定的;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则主要取决于获取工作的信息难易程度和速度,以及失业的代价和失业者承受这种代价的能力。

(2)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其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即在存在失业的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给不足。

结构性失业也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和代价,结构性失业多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调整,而这又恰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标志。

(3)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整个经济周期波动造成劳动力总需求不足产生的失业。

由于结构型失业和摩擦性失业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所以我们把二者形成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其受劳动力结构、政府政策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

49·试用图形分析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形成过程

从图中可看出,在未分就业时,总需求增加,不会引起价格上涨,不会产生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在正常供给曲线条件下,总需求曲线AD1提高AD2,则价格由P1提高到P2,国民收入也从Y1提高到Y2。这就表明社会总需求增加,即总需求曲线AD上移,使价格水平提高。但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条件下,总需求曲线AD3提高为AD4时,则价格水平从P3提高到Pf,而国民收入不再增加,这是由于Yf为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所致。这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对价格水平提高的影响更大。在上述正常的和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条件下,由于社会总需求增加引起价格总水平普遍持续的提高,形成了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50·简述造成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原因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的供给”。既然总需求增加可以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那么使得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私人部门的消费增加或储蓄减少、投资增加、政府购买增加和减少税收都可以导致总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在总供给曲线不变的情况下,会使得价格总水平提高,从而形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此外,国家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也会间接地引起投资的增加,从而导致总需求增加,诱发需求抖动的通货膨胀。

主要由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支出、投资及转移支付增加过快,货币政策中的货币投放过多以及宏观消费政策中刺激消费力度过大等原因引起的。

51·试用图形分析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形成过程

从图中可看出,当由于成本提高,供给曲线AS1上升为AS2时,则国民收入减少Y2,而价格提高到P2;如果成本进一步提高,总供给曲线AS1上升为AS3时,则国民收减少到Y3而价格提高为P3,同理所引起价格普遍持续上涨,才构成通货膨胀。 52·简述造成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

第一,工资推动通货膨胀,由于工人和工会的力量使工资增长率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致使成本提高和物价水平上涨。

第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由于厂商追逐更多的利润,以成本提高为借口,使产品价格提高幅度快于成本提高幅度而产生的通货膨胀。

第三,进口和出口推动通货膨胀,由于进口品价格上涨,特别是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引起的通货膨胀。由于出口猛增加,使国内市场产品不足,也能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 53·简要说明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及通货膨胀的分类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一般是用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般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上涨率。

从物价上涨率角度,通货膨胀可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通胀率在10%以下)、奔腾的通货膨胀(通胀率在10%以上,100%以下)和恶性的通货膨胀(通胀率在100%以上)等。 从市场机制作用,通货膨胀可分为放开的通货膨胀和抑制的通货膨胀。

从人们预料程度,通货膨胀可分为预期的通货膨胀和非预期的通货膨胀,后者是指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人们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从通货膨胀形成原因,通货膨胀可分为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混合型通货膨胀等。

54·试分析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首先会对工资薪金阶层产生影响。在劳动市场上,工人的工资往往以工资合同的方式预先加以确定,也就是说货币工资率的上涨往往慢于物价上涨。因此,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工人的货币工资没有变动,但实际购买力却下降了。可见,工人在通货膨胀中受到损害,而这种损害取决于工资调整的滞后期。如果工资合同调整较快,那么领取工资者受到通货膨胀的损害就少;反之,受到损害就大。

其次,通货膨胀使得以利润为收入者受益。由于生产成本特别是工资落后于产品价格的上升,因而利润呈上升的趋势。只要成本滞后于产品价格上升,那么取得利润者就会获得好处。再次,通货膨胀使得以利息和租金为收入的人受到损害。由于利息和租金这两种收入形式往往在较长期的合同中被确定下来,因而如果在合同有效期内出现通货膨胀,就会使得资本或土地的实际表现出来的利息或地租高于合同规定的数额,结果按合同规定的数额取得利息或租金的人受到的损害。同时,借贷或租用者就会因此得到好处。 最后,通货膨胀使得退休人员遭受的损失最大。退休人员往往在社会保险机构领取定额的保险金和补贴,保险金和补贴的数额很少能赶得上通货膨胀,因此,长年阶层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大。 55·试分析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会对就业和产量产生正效应,即通货膨胀使就业增加,产量增加。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产生的效应大,而预料到的通货膨胀产生的效应小,甚至没有。如果经济中出现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由于货币工资以合同的形式被固定下来,其变动就滞后于通货膨胀,结果会使得实际工资下降,从而导致厂商增加工人的投入量,从而提高产出量。这样,通货膨胀对就业和产出产生正效应。相反,或经济中出现预料的通货膨胀,则工人会要求按通货膨胀上升的幅度提高工资,结果实际工资下降很少或保持不米,从而对产量和就业的影响就很小,甚至没有。

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对资本积累,从而对经济增长也产生影响。当出现通货膨胀时,由于存在货币工资调整的滞后,因而使得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朝着有利于利润为收入者的方向发展,而以利润为收入者一般具有高于以工资为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因此,有利于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

尽管通货膨胀对产量、就业和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正向效应,但这也是有代价的。代价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相对价格的变动对资源配置带来扭曲;二是增加了人们经济行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经济学家不主张利用通货膨胀来促进产量、就业增加和经济增长。 56·简要说明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和特征

如图所示,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价格调整曲线或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在失业率较低的年份,价格总水平上涨较慢,即通货膨胀率较高;在失业率较高的年份,通货膨胀率较低。也就是说,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替的关系。经济学家们认为,在失业率较低时,就业较为充分,经济活动比较频繁,从而工资上涨速度加快,因而引起通货膨胀加剧,通货膨胀率增加;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就业不够充分,失业的压力增加,工人增加的工资的压力受到限制,从而货币工资增长放慢,甚至下降,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增长下降,通货膨胀率降低。

价格调整曲线或菲利普斯曲线会与横轴相交,即在通货膨胀率等于0时,经济中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失业率。这部分失业率被认为是由于制度因素所决定,因而被称为经济中“自然”的失业率。

价格调整曲线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当政府希望失业率降低到自然率水平之下,可以运用扩展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实现这一政策目标,但需要一定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反之,如果政府试图降低通货膨胀率,则可以通过增加失业率实现这一目标。 57·西方财政制度的内容

西方财政制度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的规定。

税收是西方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在西方国家中,税收制度较为复杂,税种繁多。依照税收对象的不同,税收可分为所得税、财产税和货物税。所得税在税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依照纳税方式区分,税收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根据税率的变动来划分,税收又分分为累进税和比例税。所得税往往采取累进的税率征收。

公债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公债按照偿还斯的长短不同,可以区分为短期债券、中期债券。

财政支出主要是各级政府的支出,包括政府用于国防及安全方面的支出、社会福利支出、公共卫生、教育、环保、运输、农业及公债利息等方面的支出。按照支出的补偿性区分,财政支出可以区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的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政府的转移支付主要是社会保险、救济及其各种补贴。由于政府购买对产品直接构成需求,并且必须以产品作为交换,而转移支付不需要以产品作为交付,只是一种货币性支付,因此,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来看,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大。

58·简述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在财政收入方面,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来源。而税收制度的规定就具有自发稳定性。西方税收往往按累进的方式征收。当经济处于繁荣状态时,收入增加,在累进税制下,这意味着税收增加,税收增加使得国民收入减少;反之,当经济中收入增加。这说明,无论是经济处于繁荣或是萧条,税收制度都使得经济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动,从而使得经济自发趋向于稳定。

同样,财政支出也具有自发稳定作用。在财政支出中,政府用于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占有重要的地位。当经济处于繁荣状态时,就比较充分,人们的收入增加,这时,政府用于各种社会福利的开支相应地减少。政府支出减少,将使得国民收入水平趋于减少;反之,当经济萧条时,政府的用于各种社会福利的支出相应地增加。增加总支出使得收入增加,从而经济趋向于扩大。由此可见,政府的财政支出也具有使得经济自发趋向于稳定的作用。

财政制度的自发稳定作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被动的财政政策,即依靠财政制度的自发调节使得经济趋于稳定。财政制度构成了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财政制度中稳定因素越多,稳定制度规定越健全,自发稳定作用就越大。

59·简述财政政策效应的因素

制约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有政策滞后问题。所谓政策滞后是对经济运行采取的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对这一运行状态的滞后。产生政策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需要时间;研究和制定对策需要时间;政策实施需要时间;政策发挥作用又需要时间。由于这种时滞的存在,针对某一经济形势制定的经济政策措施到发挥作用时经济形势已经改变,甚至相反,因而限制了财政政策的效果。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会遇到“挤出效应”问题。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由于增加政府投资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如果用发行公债的方式弥补赤字,结果可能因公众投资转向公债而减少私人投资,所以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此外,政府购买或者税收乘数是在利息率不变的条件下得到的,如果利息率随着这些因素变动而变动,则乘数不可能达到理论分析的程度。

(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会遇到政治上的阻力。例如,政府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会遭到选民的反对,而增税更会引起社会的不满。这些阻力可能使得政府不得不顾及政治目标。 60·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转移支付乘数的区别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转移支付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转移支付虽然与政府购买支出一样是政府支出的一项内容,但它对经济的影响却与政府购买支出有很大不同,在这两种支出增加额相等的情况下,转移支付乘数效应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效应。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两种支出在初始阶段对经济运行产生的作用不同。 61·政府增加公债发行对经济的影响

公债就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所以也是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

发行公债对经济的积极作用:是西方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发行公债可以扩大政府支出,增加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发行公债对经济的消极作用:

第一,挤出效应,当发行公债过多时,政府占用资金越大,会有越来越多的私人因借不到资金而被挤出货币市场。同时,财政赤字增加促使利率上升,必然会挤出一部分私人企业的投资,这就是挤出效应。第二,公债利息支出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公债是要按期付息的。随着公债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债利息支出日益增加,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 第三,给子孙后代造成负担。 62·政府主要运用那些手段实施财政政策?

政府调整财政收支的手段主要有三个:一是改变政府购买水平;二是改变政府的转移支付;三是调整税率。

改变政府购买是政府招待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经常使用的手段。在经济萧条、总支出不足时,政府要扩大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增中军费开支,修筑高等级公路,建立新的福利设施等,以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相反,在经济繁荣、总支出过大时,政府则减少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数量,比如推迟某些军事科研,压缩或缓建一批公共工程,以便压缩总需求,缓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政府运用的第二个财政政策手段是变动政府转移支付的数量。变动政府的转移支付也是逆经济风向的。当经济萧条时,政府可以提高对退伍军人、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的各类补助,或者增加对农产品的补贴,以便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私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扩大总需求。相反,在经济繁荣时,政府则压缩用于福利、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或者延长补贴支付的时间,以便减少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

调整税率是政府执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第三大手段。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应减少税种或降低税率,增加人们可支配收入,以便刺激需求。反之,在经济过热时,则可以暂时提高税率,或增加一些临时特别税种,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抑制需求。

上述三种手段不仅可以单独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而且也可以共同发生作用,实践中三种手段往往搭配使用。

63·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才能做到这一点?

尽管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政府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政策工具,但是它们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效果并不一样,这取决于实施政策时经济所处的LM曲线的位置。一般说来,依据斜率的大小可以把LM曲线划分为三个区域:水平区域、垂直区域和中间区域。根据货币市场的分析,LM曲线水平区域对应着货币需求处于流动偏好陷阱的状态,因此LM曲线水平区域被称为凯恩斯区域,垂直区域又称为古典区域,处于两者之间的就是中间区域。

凯恩斯区域是LM曲线上的一个极端情况,此时由于人们的流动偏好趋于无穷,因而通过变动货币供给量而改变LM曲线位置对均衡国民收入没有影响,而移动IS曲线则可以使得国民收入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变。因此,在凯恩斯区域内,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古典区域是LM曲线上的另一个极端情况,此

时由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接近于零,因而改变LM曲线可以降低利息率,同时又会提高收入水平,而IS曲线的变动只会影响利率。所以,在古典区域内,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

在中间区域,IS曲线和LM曲线的变动对国民收入都产生影响,因此,在中间区域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在接近于凯恩斯区域的地方,财政政策更为重要;在接近于古典区域的地方,货币政策更为重要。在一般情况下,政府往往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使用。 64·请结合实际分析我国2003年以来实施的财政政策的特点和成效 答题要点:主要有三种协调配合模式,即双扩张政策,松紧搭配政策和双紧缩政策。(具体见教材385-388页)

背景材料:

我国从1998年开始,改变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本质上考察,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属于扩张型财政政策,但不是一般的扩张,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特殊的扩张型财政政策。所说特定环境是指我国1996年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之后,1998年,社会供求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并且,在1996年到1998年7月,六次降低利率效果不明显的条件下,采取的以财政政策为主的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

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具有下列特点:一是中央政府为调节经济总量和结构,而采取的特定范围的扩张型财政政策,其范围是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体的经济拉动,地方财政应确保收支平衡,不得层层扩张。二是主要扩张手段为发行国债、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以刺激经济增长,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的双重手段的扩张型财政政策。三是具有明显生产性特征的扩张型财政政策,以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直接促进经济增长,不同于发达国家增加公共物品支出,间接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有条件的,综合考察有四条:

(1)社会总供求失衡,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较慢。这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在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又难于启动经济时,才需要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

(2)财政收入基础好和财政赤字不过大。这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客观基础和前提条件。因为国家财政收入没有一定基础,财政赤字已很大时,没有资金可投,无法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3)国债规模合理。这也是制约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因素。因为增发国债是有客观限制的,如国债规模已过大,就无法靠发行国债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4)增加投资的物质资源约束。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必须耗费一定的物力、人力资源,如果没有这些条件,积极财政政策不会发挥作用。

总之,具备上述条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上述条件变化了,就要改变或淡出积极财政政策。因此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应该是一项中期政策,从1998年开始,到“十五”计划的中后期逐步淡出,而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65·简述现代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四类:

(1)收入和财富的变化。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财产收入),货币需求量与非人力财富关系较大。

(2)货币与其它资产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3)预期的商品价格变动率。

(4)其它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如社会支付习惯等。 其特点为:

现代货币主义认为货币量的变动是决定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政策主张上是以主张国家干预为特点的凯恩斯主义的反对者。 特点:

一是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推崇市场经济,提倡自由竞争; 二是强调“货币最重要”,主张一切经济政策的调节手段都要借助于货币;

三是为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应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增长。 66·什么是存款创造乘数?

一般地,如果法定准备率为rd,而银行系统中最初存款数量的改变量为△D,那么银行系统中存款改变量最多可以达到△D / rd,即银行系统中存款的改变量为原有存款量的1 / rd倍。1 / rd就是存款创造乘数。由于法定准备率rd小于1,因而银行系统存款创造乘数大于1。 67·简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存款准备率和其他政策工具等,来调节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利率和贷款规模,从而调节全社会的货币供给量,最终影响国民收入、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注意教材343页的传导过程图) 68·货币政策的工具

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并最终影响国民收入。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目的主要通过调整法定准备率、变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手段来实现。

(1)调整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来控制货币供给。当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调低法定准备率。反之,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在法律规定的上限以下提高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减少。

(2)变更再贴现率。当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以吸引商业银行将手中持有的债券向中央银行贴现,从而增加商业准备金,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消费和投资;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为了控制货币数量和商业银行的放款规模,提高再贴现率,从而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

(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手段。当经济不景气时,为了刺激总需求,中央银行便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商业持有的政府债券。当经济过热,中央银行便在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商业银行购买债券后,可以贷出的货币减少,从而中央银行达到了控制货币、控制投资,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的目的。

上述三大手段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的手段,它们不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一般说来,由于调整法定准备率对整个经济的影响程度很大,因而在实践中较少使用。变更贴现率可以间接地控制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因而在实践中较为常用。公开市场业务不仅便于操作,而且很容易进行数量控制,而且很容易进行数量控制,因而在实践中最为常用。 69·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的特点 第一,强调货币政策的主导地位

货币主义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但赞成运用货币政策,并主张货币政策应该居于主导地位。其理由:第一,国民收入的变动主要是由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引起的,所以,货币政策对熨平宏观经济波动最为有效。第二,利率对货币需求影响较小。

货币主义者虽然强调运用货币政策,但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相拟抉择的”货币政策,其理由是经济政策效应存在滞后性。这正是弗里德曼获得诺贝尔奖金的贡献之一。 第二,强调价格稳定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货币主义者认为,在长期,货币供给量主要影响价格,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在短期,货币供给量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因此,重点应该分析货币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同时,物价稳定又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比减少失业更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实行有规则的货币政策

货币主义者反对“相拟抉择的”货币政策,因为: (1)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应该是货币供给量。 (2)取消再贴现率政策工具。

(3)规定货币供给量年固定增长率为货币政策工具。提出货币供给量的年增长率应等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率。 70·简述货币政策效应

货币政策效应就是指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影响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变化程度。

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弹性大(平缓),货币政策效果差;LM曲线弹性小(陡峭),货币政策效果好。 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弹性大(平缓),货币政策效果好;IS曲线弹性小(陡峭),货币政策效果差。 71·股票和债券的主要异同 1)共同点:都是有价证券 2)不同点: A.概念不同

股票是投资者(称为股东)向股份公司投入股本的证书和取得收益的凭证。 债券是发债人向投资者出具的具有一定约束条件的债务凭证。 B.特点不同

股票的特征:权利性、流动性、面值与价格的差异性、风险性、非返还性。 债券的特征: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 72·试述财政支出政策的局限性

税收政策的局限性:为防止通货膨胀而增加税收,目的是以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物价上涨。但对企业增加课税,企业为了保持原有利润,会抬高商品价格;如果对商品增加课税,税收就要加在商品价格上。因此,增税必然会引起物价上涨,从而限制了税收政策用以抑制物价上涨的作用。如果对个人所得增加税收,将直接降低个人可支配收入以及个人消费水平。这会与因对企业征税而引起的物价上涨结合起来,引起国民的不满,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

为防止经济衰退而减少税收,以扩大社会总需求,减缓经济滑坡,这只是良好愿望而已。其实,在萧条时期减税,人们并不一定将因少纳税而多留下来的钱用于购买商品。因此,减税并不见得能够带来消费或投资的增加。

财政支出政策的局限性。在经济膨胀时期,政府要减少购买,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因此会遇到很大阻力;政府要削减转移支付,将直接减少人们的收入,甚至影响居民基本生活,因此会遭到公众的反对。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转移支付的增加,虽然提供了增加消费与投资、扩大总需求的可能性,但如果人们将这笔收入用于储蓄而非商品购买时,这种可能性就不能成为现实。 73·试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特点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税法定

政府公开

收存款贴现

支出市场

政准备率

政策 业务

策 率

较缓缓

慢 慢

用较猛强烈 度

较猛较缓烈 慢

决较

较慢 较快 较慢 较快 策 慢 阻较

较大 较小 较小 小 力 大 作用

总需求

总需

货币货币货币供给 供给 供给 对象 求 从政策作用强度看,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支出政策和货币政策中的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作用较猛烈,而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中的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政策的作用较缓慢。

从决策速度看,财政政策中的政府支出政策、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中的法定存款准备率决定较慢,而货币政策中的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率决策较快。

从政策执行时的阻力看,财政政策直接作用对象是总需求,货币政策作用对象为货币供给。 74·试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是政府宏观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影响货币供给量影响LM曲线而对利息率产生影响,并影响投资,最终影响收入。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货币政策对收入的影响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制约。

(1)流动偏好陷阱。依照凯恩斯理论,当利息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流动偏好引起的货币需求趋向于无穷,即人们处于流动偏好陷阱。此时,无论货币供给量增加多少,其降低利息率的作用都非常小。这表明,当经济处于流动偏好陷阱状态时,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的作用是有限的。

(2)政策时滞的影响。与财政政策一样,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受到政策时滞的影响。从中央银行对经济形势作出判断、分析、制定政策到实施,都会产生滞后。这些滞后制约着货币政策准确有效地发挥作用。 (3)货币政策手段本身的局限性。变更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间接控制商业银行准备金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手段的效果受到商业银行行为的制约。例如,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未必增加贴现,至少不一定按照中央银行的意图增加再贴现数量。

以上原因使得货币政策的实践中的作用受到某些限制。普遍认为,货币政策是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间接手段,它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收入的影响。 75·试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采取双扩张政策的条件

条件: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劳动力就业不足;大量资源有待于开发;市场疲软。

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税收,能够扩大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但会引起利率提高,抑制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减少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扩张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抑制利率上升,扩大信贷,扩大企业投资,减少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挤出效应,扩大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作用:同时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比单纯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或扩张性财政政策有着更大的缓和和衰退、刺激经济的作用。

76·试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采取紧松搭配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配合使用。

条件:财政收支良好,财政支出有充足的财源;私人储蓄率下降;物价呈上涨趋势。

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助于通过减税和增加支出,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增长,从而减轻夸张性财政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即综合运用可以在刺激总需求的同时,又抑制通货膨胀。

但注意:扩大政府支出和减税,并不一定足够刺激总需求的增加,反而会使利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导致赤字居高不下。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配合使用。

条件:财力不足,赤字严重;储蓄率高;市场疲软。

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减少赤字,而张性货币政策则使利率下降,在紧缩预算的同时,松弛银根,刺激投资带动经济发展。

但注意:这种政策如果使用不当,会使经济陷入滞胀。 77·经济开放度及其影响因素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加强了商品、资本与劳务的往来,即为开放度。公式:经济开放度=进口/GDP×100%

影响因素:经济开放程度; 资源赋予程度;经济结构特征;历史文化传统;政治与经济政策。

78·如何理解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均衡对一国的经济意义是什么?保持国际收支顺差对一国的经济发展会不会更有意义?

国际收支平衡指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总和平衡。这就是说,入果经常项目的顺差(或逆差)与资本项目的逆差(或顺差)相等,则国际收支就还是平衡的。

国际收支平衡顺差总是比国际收支逆差好,因为,顺差意味着收入高于支出,该国国外净投支为正,或者该国官方储蓄增加,这都表明国家的实力上升。但长期的巨额顺差会引起本币供应增加,引发通胀。如果顺差源于出口过多,则会影响本国经济发展。

79·简述资源禀赋理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也称H—O模型)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在他的论文《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中提出的,其学生俄林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他认为两国资源比例的差异是引起贸易的决定因素。相对优势是一个中间环节,决定性的因素是形成这些相对优势的原因。如果两国生产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相同,生产效率相同,即在所有产品生产上具有相同的比较成本,就不会进行贸易。要发生贸易,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两国间资源禀赋不同,即生产要素相对稀缺程度有差别;二是资源密集程度不同,即生产不同产品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

俄林以一般均衡理论为依据,认为同一产品在不同区域价格不同是建立贸易关系的必要条件,而产品价格是由所耗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要素价格则由要素的供求状况决定。假定生产同样产品的要素组合比例,在各区域是相同的,只要生产要素的供给差别不为需求差别所抵消,拥有丰富资源的区域便有较低的成本。成本优势带来的价格差别必然导致贸易关系的建立,区际贸易如此,国际贸易亦然。 80·比较优势理论是否仅适用于国际贸易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一书中,发展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了国际贸易中的“相对优势理论”(又称为比较利益理论)。李嘉图从理论上证明了,即使在生产上没有任何优势的国家,由于该国与他国在生产不同商品上的相对成本不同,仍可以生产其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以换取其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商品,从而得到比较利益。这一理论至今仍被作为国际贸易格局的基本规律,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不仅仅适用于国际贸易,实际上也适用于国内贸易。 81·简要开放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

Y?C?I?G?(X?M)C?C0?b(1?t)YM?M0?mYY?C0?I?G?X?M1?b(1?t)?m0

82·对外贸易乘数及其作用的局限性

对外贸易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出口量之间的比例。公式:

kX? m11?b?m为边际进口倾向。

对外贸易乘数的作用的局限性

第一,假定国内已经处在充分就业状态,这时继续增加出口意味着总需求的进一步增加,从而将出现过度需求,容易引起通货膨胀。

第二,如果在国内正处在充分就业状态的情况下继续增加出口,这将直接推动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最终将削弱本国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第三,对外贸易乘数的作用只有在世界总进口额增加的条件下才能发生作用。这就是说,只有世界总进口额增加了,一国才能继续扩大出口,并通过出口来增加本国的国民收入和就业。此外,对外贸易乘数效果,也受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大小的制约。 83·为什么会发生国际贸易:

需求差异:需求、偏好、收入差异(非主流)

贸易得益 价差: 生产技术差异论:绝对优势论和相对优势论

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论:H-O模型

市场规模论、生命周期论

84·简述国内外经济协调政策

(1)国际收支逆差时,即国际收支差额BP<0(F0(F>K),应采取的措施为:扩大国内总支出,增加进口,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实行本国货币升值的汇率政策,以减少出口,增加进口,实现国际收支顺差减少的目标;实行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加速短期资本的输出,以实现减少国际收支顺差的目标。 85·汇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汇率决定于一国货币的购买力,即购买力平价学说;汇率决定于利率。购买力平价只能说明决定的基础,它不能解释现实世界中的汇率短期波动,特别是无法解释当代浮动汇率下的汇率频繁的、有时是大幅度的波动。了解影响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是人们进行汇率预测的基础。影响汇率的因素主要有: 1)国际收支。一国的国际收支可反映该国对外汇的供求。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动的最重要的因素。它影响货币的传导机制。 3)利率。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它影响汇率的传导机制。

4)经济增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国内需求增加带动的经济增长会引起进口增加。如果其他国家经济增长较慢,则该国出口增加也较慢,这容易造成该国的贸易收支逆差并引起该国货币汇率下降。 5)政府的政策。政府的各项政策都会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汇率。 6)心理预期。人们对各种价格信号的心理预期都会影响汇率。 7)外汇投机。外汇投机者的恶性炒作的影响。

除了上述基本因素之外,许多其他因素也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汇率,如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经济结构、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经济周期、信息传递、政治局势和意识形态等等。

六 计算题

1·令需求曲线的方程式为P=30-4Q,供给曲线的方程式为P=20+2Q,试求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 解:已知:P=30-4Q,P=20+2Q价格相等得: 30-4Q =20+2Q 6Q=10

Q=1.7代入P=30-4Q,P=30-4×1.7=23

2·某公司对其产品与消费者收入的关系估计如下:Q=2000+0.2M,Q为需求数量,M为平均家庭收入,请分别求出M=5000元,15000元,30000元的收入弹性。

解:已知:Q=2000+0.2M,M分别为5000元,15000元,30000元 根据公式:分别代入:

3·某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3Q=10,求P=1时的需求弹性。若厂家要扩大 销售收入,应该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策略?

解:已知:P+3Q=10, P=1

将P=1代入P+3Q=10求得Q=3

当P=1时的需求弹性为1/3,属缺乏弹性,应提价。

2

4·已知某家庭的总效用方程为TU=14Q-Q,Q为消费商品数量,(1)试求该家庭消费多少商品效用最大,(2)效用最大额是多少。

2

解:总效用为TU=14Q-Q 所以边际效用MU=14-2Q

效用最大时,边际效用应该为零。即MU=14-2Q=0 Q=7,

2

总效用TU=14·7 - 7= 49

即消费7个商品时,效用最大。最大效用额为49

5·已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TU=4X+Y,如果消费者消费16单位X和14单位Y,试求:(1)消费者的总效用(2)如果因某种原因消费者只能消费4个单位X产品,在保持总效用不变的情况下,需要消费多少单位Y产品?

解:(1)因为X=16,Y=14,TU=4X+Y,所以TU=4*16+14=78 (2)总效用不变,即78不变 4*4+Y=78 Y=62

22

6·假设消费者张某对X和Y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为U=XY,张某收入为500元,X和Y的价格分别为PX=2元,PY=5元,求:张某对X和Y两种商品的最佳组合。

22

解:MUX=2X Y MUY = 2Y X

又因为MUX/PX = MUY/PY PX=2元,PY=5元

22

所以:2X Y/2=2Y X/5 得X=2.5Y

又因为:M=PXX+PYY M=500 所以:X=50 Y=125

7·某消费者收入为120元,用于购买X和Y两种商品,X商品的价格为20元,Y商品的价格为10元,求:(1)计算出该消费者所购买的X和Y有多少种数量组合,各种组合的X商品和Y商品各是多少?(2)作出一条预算线。(3)所购买的X商品为4,Y商品为6时,应该是哪一点?在不在预算线上?为什么?(4)所购买的X商品为3,Y商品为3时,应该是哪一点?在不在预算线上?为什么? 解:(1)因为:M=PXX+PYY M=120 PX=20,PY=10 所以:120=20X+10Y

X=0 Y=12;X=1 Y =10;X=2 Y=8;X=3 Y=6;X=4 Y=4;X=5 Y=2;X=6 Y=0 共有7种组合 (2)

(3)X=4, Y=6 , 图中的A点,不在预算线上,因为当X=4, Y=6时,需要的收入总额应该是20·4+10·6=140,而题中给的收入总额只有120,两种商品的组合虽然是最大的,但收入达不到。 (4) X =3,Y=3,图中的B点,不在预算线上,因为当X=3, Y=3时,需要的收入总额应该是20·3+10·3=90,而题中给的收入总额只有120,两种商品的组合收入虽然能够达到,但不是效率最大。

8·已知Q=6750 – 50P,总成本函数为TC=12000+0.025Q。求(1)利润最大的产量和价格?(2)最大利润是多少?

2

解:(1)因为:TC=12000+0.025Q ,所以MC = 0.05 Q

2

又因为:Q=6750 – 50P,所以TR=P·Q=135Q - (1/50)Q MR=135- (1/25)Q

因为利润最大化原则是MR=MC 所以0.05 Q=135- (1/25)Q Q=1500 P=105

(2)最大利润=TR-TC=89250

9·已知生产函数Q=LK,当Q=10时,PL= 4,PK = 1求:(1)厂商最佳生产要素组合时资本和劳动的数量是多少?(2)最小成本是多少?

解:(1)因为Q=LK, 所以MPK= LMPL=K

又因为;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是MPK/ MPL=PK/PL 将Q=10 ,PL= 4,PK = 1 代入MPK/ MPL=PK/PL 可得:K=4L和10=KL 所以:L = 1.6,K=6.4

(2)最小成本=4·1.6+1·6.4=12.8

10·已知可变要素劳动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如下:

劳动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L) (TQ) (AQ) 量(MQ)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 5 12 18 22 25 27 28 28 27 25

— 5 6 6 5.5 5 4.5 4 3.5 3 2.5

— 5 7 6 4 3 2 1 0 -1 -2

2

(1)计算并填表中空格(2)在坐标图上做出劳动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3)该生产函数

是否符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1)划分劳动投入的三个阶段

(3)符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2

11·已知某厂商总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试求: (1)写出TFC、TVC、AFC、AVC、AC和MC的方程式 TFC=30000

2

TVC=5Q+Q

AC=30000/Q+5+Q AVC=VC/Q=5+Q MC=5+2Q

(2)Q=3时,求TFC、TVC、AFC、AVC、AC和MC TFC=30000

2

TVC=5Q+Q+15+9=24

AC=30000/Q+5+Q=10000+8=10008 AVC=VC/Q=5+Q=8 MC=5+2Q=11

(3)Q=50时,P=20,求TR、TC和利润或亏损额 TR=P·Q=50·20=1000

2

TC= 30000+5Q+Q=32750

亏损=TR-TC=1000-32750= -31750

2

12·已知一垄断企业成本函数为:TC=5Q+20Q+1000,产品的需求函数为: Q=140-P,求:(1)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2)厂商是否从事生产? 解:(1)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MR=MC

2

因为TR=P·Q=[140-Q]·Q=140Q-Q 所以MR=140-2Q MC=10Q+20

所以 140-2Q = 10Q+20 Q=10 ;P=130

(2)最大利润=TR-TC= -400 (3)因为经济利润-400,出现了亏损,是否生产要看价格与平均变动成本的关系。平均变动成本AVC=VC/Q=

2

(5Q+20Q)/Q=5Q+20=70,而价格是130大于平均变动成本,所以尽管出现亏损,但厂商依然从事生产,此时生产比不生产亏损要少。

13·A公司和B公司是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两家各占市场份额的一半,故两家公司的需求曲线均为

2

P=2400-0.1Q,但A公司的成本函数为:TC=400000+600QA+0.1QA,B公司的成本函数为:

2

TC=600000+300QB+0.2QB,现在要求计算:(1)A和B公司的利润极大化的价格和产出量(2)两个企业之间是否存在价格冲突?

2

解:(1)A公司: TR=2400QA-0.1QA 对TR求Q的导数,得:MR=2400-0.2QA

对TC=400000十600QA十0.1QA 求Q的导数, 得:MC=600+0.2QA

令:MR=MC,得:2400-0.2QA =600+0.2QA

QA=4500,再将4500代入P=240O-0.1Q,得:PA=2400-0.1×4500=1950

2

B公司:对TR=2400QB-0.1QB 求Q得导数,得:MR=2400-0.2QB

2

对TC=600000+300QB+0.2QB 求Q得导数,得:MC=300+0.4QB 令MR=MC,得:300+0.4QB=2400-0.2QB

QB=3500,在将3500代入P=240O-0.1Q中,得:PB=2050 (2) 两个企业之间是否存在价格冲突? 解:两公司之间存在价格冲突。

23

14·设完全市场中的代表性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是STC=20+240Q-20Q+Q,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是315元,试问:(1)该厂商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和利润(2)该厂商的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曲线(3)该厂商停止营业点(4)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23

解;(1)因为STC=20+240Q-20Q+Q

2

所以MC=240-40Q+3Q MR=315

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 得Q=15

把P=315,Q=15代入利润=TR-TC公式中求得:利润=TR-TC= (2)不变成本FC=20

23

可变成本VC=240Q-20Q+Q

依据两个方程画出不变成本曲线和可变成本曲线

2

(3)停止营业点应该是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所以

232

AVC=VC/Q=(240Q-20Q+Q)/Q=240-20Q+Q 对AVC求导,得:Q=10 此时AVC=140

停止营业点时价格与平均变动成本相等,所以只要价格小于140,厂商就会停止营。 (4)该厂商的供给曲线应该是产量大于10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

15·假定对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为DL=-10W+150,劳动的供给曲线为SL=20W,其中SL、DL分别为劳动市场供给、需求的人数,W为每日工资,问:在这一市场中,劳动与工资的均衡水平是多少? 解:均衡时供给与需求相等:SL = DL 即:-10W+150 = 20W W = 5

劳动的均衡数量QL= SL = DL= 20·5=100

2

16·假定A企业只使用一种可变投入L,其边际产品价值函数为MRP=30+2L一L,假定企业的投入L的供给价格固定不变为15元,那么,利润极大化的L的投入数量为多少? 解:根据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VMP=MCL=W

2

又因为:VMP =30+2L一L, MCL=W=15

2

两者使之相等,30+2L一L= 15 2

L-2L-15 = 0

L = 5

17·社会原收入水平为1000亿元时,消费为800亿元;当收入增加到1200亿元时,消费增至900亿元,请计算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解:(1)边际消费倾向MPC=ΔC/ΔY=(900-800)/(1200-1000)=0.5 (2)边际储蓄倾向MPS=ΔS/ΔY=1-MPC=1-0.5=0.5

18·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8(按两部门计算KG和KT),政府同时增加20万元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试求:(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2)税收乘数KT;(3)ΔG为20万元时的国民收入增长额;(4)ΔT为-20万元时的国民收入增长额。

解:(1)当b=08,KG=ΔY/ΔG=1/1-b=5 (2)当b=08,KT=ΔY/ΔT=- b/1-b=-4 (3)ΔY =KGΔG=100(万元) (4)ΔY= KTΔT=80(万元)

19·设有下列经济模型:Y=C+I+G,I=20+0.15Y,C=40+0.65Y,G=60。试求:均衡Y0、税收T、居民可支配收入Yd和消费C?(1)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各为多少?(2)Y,C,I的均衡值;(3)投资乘数为多少。

解:(1)MPC=0.65,MPS=1-MPC=0.35

(2)由AD=AS=Y,有Y=C+I+G=20+0.15Y+40+0.65Y+60,Y=600;C=430,I=110

(3)K=1/(1-0.65-0.15)=5(注意:此时,C和I均与Y成正比,所以乘数不等于1/1/(1-0.65)) 20·假定总供给曲线为AS=700,总需求曲线为AD=800-40P。试求: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价格。 解:已知:AS=700 AD=800-40P

求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价格的公式为:AD=AS 700=800-40P P=2.5

Y=800-40×2.5=700 答:略

21·总供给函数为AS=2 300+400P,总需求函数为AD=2 000+4 500/P。试求:(1)均衡收入与均衡价格;(2)总需求上升10%的均衡收入与均衡价格。 解:已知:AS=2 300+400P,AD=2 000+4 500/P 求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价格的公式为:AD=AS 2 300+400P=2 000+4 500/P 4P+3P-45=0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计算公式

P=3

Y=2300+400×3=3500 Y=2000+4500/3=3500

又已知:总需求上升10% 则:AD=2200+4950/P 2300+400P=2200+4950/P 2300P+400P2=2200P+4950 400P2+100P–4950=0

8P2+2P–99=0

Y=2300+400×3.4=3660 Y=2000+4500/3.4=3324

(由于不能被整数除,所以结果有误差)

21·如果政府通过征收1000亿元的税收和支出1000亿元的购买以求得预算的平衡,当边际消费倾向为80%时,求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解:已知:T=1000;G=1000;b=80%=0.8 运用乘数公式: 政府购买乘数:

由于政府购买增加,国民收入Y=1000 ×5=5000 税收乘数:

由于政府税收增加,国民减少Y=1000 ×4=4000 为此:5000-4000=1000

答:在上述政策调整下,国民收入增加1000亿元。

22·假定:某国目前的均衡国民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国民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9,边际税收倾向为0.2的情况下。试求:应增加多少政府支出? 解:已知:Y1=5500;Y2=6000;b=0.9; t=0.2 运用乘数公式:

答:(略)

23·已知:边际消费倾向为0.8,边际税收倾向为0.15,政府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各增加500亿元。试求:(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2)转移支付乘数;(3)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额;(4)转移支付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额。

解:已知:b=0.8;t=0.15;G=500;TR=500 运用乘数公式计算:

答:(略)

24·已知某国流通中的现金为5000亿美元,货币乘数为6,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为700亿美元,求该国的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M1)。 解:

答:(略)

25·已知某国家中央银行规定法定存款准备率为8%,原始存款为5000亿美元,假定银行没有超额准备金。求:(1)存款乘数和派生存款;(2)如果中央银行把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为12%,假定专业银行的存款总额不变,计算存款乘数和派生存款;(3)假定存款准备率仍为8%,原始存款减少为4000亿美元,计算存款乘数和派生存款。 解:(1)

(2) (3)

答:(略) 26·假设某国流通中的货币为4000亿美元,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为500亿美元,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为23000亿美元,计算:(1)该国的基础货币、货币供给(M1)和货币乘数;(2)其它条件不变,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为18500亿美元,计算该国的货币供给(M1)和货币乘数;(3)其它条件不变,存款准备金为1000亿美元,计算该国的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解:(1)根据公式:

(2)根据公式:

(3)根据公式:

答:(略)

27·如一张股票一年的股息为25元,而市场利率为2.5%,则这张股票价格为多少元? 解:股票理论价格=股息/市场利率=25/0.025=1000元 答:张股票价格为1000元

28·在法定准备金率为20%,公众持有通货数量不变,银行增加5000万美元超额准备金的情况下,如果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购买12500万美元的国债,求货币总供给的变化。 解:

1)存款额为:5000*0.2=25000

2)货币总供给将增加25000+12500=37500 答:(略)

29·现考虑不存在政府部门,不存在资本移动和价格变动的简单的“固定汇率制经济模型”这一模型的各种函数值和变量值有常数如下:C=2+0.8Y, M=10+0.2Y, X=80。试求:1)对外贸易乘数为多少?能使商品市场达到均衡的国民收入为多少?2)进口为多少?能使贸易收支达到均衡的国民收入应为多少?3)进口减少多少?可使国民收入均衡?

解:已知:C=2+0.8Y I=30 M=10+0.2Y X=80 (1) KX=

11 ??2.51?b?m1?0.8?0.2

Y=Kx(C0+I+X–M)

Y=2.5×(2+30+80–10–0.2Y) Y=255–0.5Y Y=510

(2) M=10+0.2×510=112 (X=80) (3) NX=X–M=–32 答:(略)

30·其他条件同上,若一国的边际进口倾向m变为0.25,边际储蓄倾向s仍为0.2,t=0.2试求:政府支出增加10亿元时,对该国进口M的影响。

解:已知:C=2+0.8Y M=10+0.2Y m=0.25 s=0.2 t=0.2 根据公式: KX=

111???1.791?b(1?t)?m1?0.8(1?0.2)?m0.56ΔY=Kx×ΔG=1.79×10=17.9亿

ΔM=10+0.2Y=10+0.2×17.9=10+3.58=13.58亿 ΔM=13.58亿 答:(略)

31·在充分就业情况下,A国人均每工作日能生产10台电视机或者20台照相机,B国能生产6台电视机或者30台照相机。求:(1)A国和B国生产什么产品具有比较优势?(2)假定假定两国专门生产各自比较优势的产品,而且进出口交换比率为:1:3.5,A国向B国出口4台电视机后,两国各自可消费电视机和照相机多少? 解:(1)A国和B国生产什么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A国生产电视机,B国生产照相机。

(2)假定两国专门生产各自比较优势的产品,而且进出口交换比率为:1:3.5,A国向B国出口4台电视机后,两国各自可消费多少电视机和照相机?

A国可消费量为:10-4=6台电视机,4×3.5=14台照相机 B国可消费量为:4台电视机,16台照相机(30-14=16)

32·某人打算以不超过7500美元的价格买辆小汽车,现在商店的开价为3500英镑。求:(1)若汇率是1英镑=2.2美元,双方是否能成交?(2)汇率为多少时他才能买到小汽车? 解:(1)已知:若汇率是1英镑=2.2美元,按美元折算小汽车价格为7700美元。(3500×2.2=7700)超过7500美元因此不能成交;

(2)汇率=7500/3500=2.14,汇率必须是1:2.14美元时他才能够买到小汽车。 答:(略)

33·假定1英镑的价格为2美元,1马克的价格为0.4美元。求:(1)英镑对马克的价格是多少?(2)若1英镑的市场价格为6马克,英镑持有者如何在套汇中获利? 解:(1)已知:1英镑=2美元;1马克=0.4美元 1英镑=2美元/0.4=5马克 (2) 已知:1英镑=6马克

将1英镑兑换为6马克,将6马克兑换为2.4美元,在交易中获利0.4美元,(2.4美元减2美元等于0.4美元)或在交易中获利0.2英镑。

七 论述题

作业1题目:举例说明如何借鉴价格弹性理论进行价格决策?

答:价格弹性主要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此外还有需求收入弹性。

(1)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需求量和价格的关系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关系称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是进行价格决策时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衡量商品需求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需求价格弹性Ed ,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d=-(△Qd/△P)×(P/Qd)

一般情况下, 商品的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或称为奢侈品);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参见教材P29、P37

(2)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的关系: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也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供给量减少。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为供给规律或供给定律,也是进行价格决策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衡量商品供给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供给价格弹性E s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 s=(△Q s/△P)×(P/Q s )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 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易保管商品;E 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慢,这类商多为资金或技术密集型和不易保管商品。

因此,当我们以商品的价值,即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制定商品价格,或者说按生产商品的成本来制定商品价格时,还应考察商品价格对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影响问题,分析出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 及供给的价格弹性E s ,确定其属于何类型商品,有针对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价格,作出较正确的价格决策。否则,虽然是以生产商品的成本定出的价格,但由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弹性不同,都会对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产生不同影响,造成不同状况和程度的损失。

(3)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的关系:另外,商品的需求量还受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 衡量商品需求量受消费者收入影响程度用需求收入弹性EM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M=(△Qd/△M)×(M/Qd ),一般来讲,商品的EM>1表明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大,这类商品称为奢侈品;EM<1表明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小,这类商品称为生活必需品;EM<0表明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类商品称为劣等品。

(4)确定商品价格应考虑的其他因素:衡量商品需求量受相关商品价格影响状况,用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AB ,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AB=(△QB/△PA)×(PA/QB)

商品的EAB>0表明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称为互相代替品;EAB<0表明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称为互为补充品;EAB=0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变化无关。

所以,在进行价格决策时,还应考察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要分析消费者现实收入和预期收入、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制定出较合理价格,或及时进行价格调整,从而取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和获得尽可能大的利润。

注:回答本题时,举例说明应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将一至二个商品举出,分析其几种弹性的状况,明确属何类型商品,应如何制定或调整价格,此部分较灵活无统一标准,只要结合基本理论阐述清楚即可。 作业2题目: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的比较。 答:(1)含义和形成条件

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的条件1、无数的买者和卖者2、同质产品3、资源完全自由流动4、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拥有充分信息

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条件:厂商即行业,即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它提供了整个行业所需要的全部产量;

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没有任何替代品,即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零,这样,厂商就不受任何竞争者的威胁; 其他厂商几乎不可能进入该行业。

在这些条件下,一个完全垄断者就没有了竞争对手,市场中完全没有竞争的因素存在,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2)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他不能改变价格,需求曲线即价格线是水平线,同时需求曲线又是平均收益线和边际收益线。P=AR=MR=d但这里所说的需求曲线是指单个企业的需求曲线,而不是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由于市场中只有一家厂商,对垄断者产品的需求,就是对整个市场产品的需求,所以,垄断者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完全垄断的厂商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它可以通过改变销量来决定价格,因此,完全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它表明完全垄断厂商要想增加销量,就必须降低售价,厂商只能在高价少销或低价多销间进行选择。 完全垄断厂商确定了产品价格后,买者所支付的价格,也就是厂商出售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益,因此,厂商的平均收益也是随产品销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的,平均收益曲线AR与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D重叠。与此同时,厂商从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中所得到的边际收益MR也是递减的,且在每一个销量下,都小于AR,所以边际收益曲线在平均收益曲线的左下方。 (3)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短期均衡

在短期,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和生产规模都是确定的,厂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从整个行业来看,就有可能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盈利)或供给大于需求(亏损)的情况。边际收益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相交于平均收益曲线的最低点E,此点的产量为最大利润产量或最小亏损产量最大。 第一种情况:供给小于需求,即价格水平高(P>SAC),此时存在超额利润 由于供不应求,所以价格线一定在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的上方。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此时总收益TR=PO?QO=POOQOE,总成本TC = P1?QO = P1OQOF

超额利润=TR-TC = P0P1FE>0 或P>SAC

第二种情况:供给等于需求,即价格等于平均成本(P=SAC),此时存在正常利润,超额利润为零,此点叫收支相抵点

由于供求平衡,所以价格线一定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总收益TR=PO?QO=POOQOE,总成本TC = PO?QO = POOQOE 超额利润=TR-TC = O或P=SAC

第三种情况:供给大于需求,即价格水平低(P<SAC),此时存在亏损,超额利润为负

由于供过于求,所以价格线一定在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的下方。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总收益TR=PO?QO=P0OQOE,总成本TC = P1?QO = P1OQOF 超额利润=TR-TC=-P0P1FE<0或P<SAC 在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企业是否生产?此时要看平均变动成本的情况,只要平均变动成本在价格线的下方,尽管亏损,但依然生产,因为此时厂商能收回全部可变成本和部分固定成本,生产比不生产要少亏损。 第四种情况: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大于平均变成成本(P>SAVC),此时存在亏损,但依然生产 第五种情况: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等于平均变动成本(P=SAVC),即价格线与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相切,此点E叫停止营业点,此时厂商生产与否对他来说亏损额都是一样的,即生产所得只够弥补全部可变成本。但对厂商来说,还是生产比不生产要好,因为,一旦形势好转,厂商可以立即投入生产。 所以在短期,厂商继续生产的条件是P≥SAVC。

第六种情况:在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小于平均变动成本(P<SAVC)即价格线在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下方,此时厂商只能收回部分可变成本,生产比不生产亏损要大,所以必须停止生产。 综上所述,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as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