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研究自考29782历年真题

更新时间:2024-03-30 08: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5.04

2005.04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用现代大教育的视野和全面发展的观点来研究语文学科的全部教育因素,语文学科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塑造健全的_______________.

2.在我国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课程的设置始于__________________年。

3.在语文能力要素中,听话能力一般可分解为:(1)辨音识义能力;(2)记忆整合能力;(3)_____________ 能力;(4)评判话语能力。

4.累计认识____________个现代常用汉字,被明确规定为7-9年级汉字教学的目标。 5.南朝梁太子萧统所编选的《_______________》,开我国古代文选型语文教材之先河。 6.语文教材的主要功能有:凭借功能、_______________功能、教育功能和 功能。 7.辩论是训练说话能力的有效方式,辩论要努力做到“四善”:进则善攻、退则善守、 __________________、终则善结。

8.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的“六字”基本要求是精要、好懂、_________________.

9.修改文章的要求是:(1)深化主题;(2)取舍材料;(3)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4)推敲文字。

10.在美的形态中,_________________美是社会美的最高表现形式。 11.语文教育研究课题主要有填补空白、纠正通说、补充______________、参与争鸣等几类。 12.语文学科德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的教育,坚强意志的教育,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的教育,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教育,友谊情怀的教育等五个方面。

13.中国科举文科笔试的主要五种题型是帖经、墨义、_________________、论和诗赋14.语文学习过程中,应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 观,提高文 化________________和审美情趣。

* 15.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_______________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 16.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 性。

* 17.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中捕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语文课程丰富的______________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9.在我国古代学校教育“六艺”中,与语文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礼、乐、射 B.射、御、书 C.书、乐、礼 D.书、乐、数 20.我国单独设置语文学科最早的名称是( ) A.语文 B.中国文学 C.国语 D.国文 21.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

A.基础性与教育性 B.广泛性和动态性 C.规范性和选择性 D.基础性和广泛性 22.提出“创设情境,引起动机,确定目的,制订计划,实行计划,评价成果”这一教学过 程模式的教育家是 ( )

A.赫尔巴特 B.凯洛夫 C.杜威 D.布鲁姆

23.按照成书时代先后,下列古代语文教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千字文》、《古文观止》、《三字经》 B.《诗经》、《三字经》、《文选》、《古文观止》 C.《诗经》、《千字文》、《百家姓》、《古文观止》 D.《礼记》、《文选》、《古文观止》、《三字经》 2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课程标准产生于( ) A.1903年 B.1923年 C.1929年 25.由“读”过渡到“说”,训练学生能在较长时间连贯的、有条理的完整说话能力的训练 方式是( )

2005.04

A.答问 B.讨论 C.口头作文 D.复述

26.在说话训练中,熔说话、朗诵和宣传鼓动为一炉的综合性较强的训练方式是( ) A.采访 B.复述 C.辩论 D.演讲

27.在中学生听话能力构成因素中,理解语义能力主要是指( ) A.准确把握含义 B.听得清楚 C.听得完全 D.判别评析

28.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思维速度快,概括程度高,这体现了思维品质中思维的( ) A.灵活性 B.敏捷性 C.深刻性 D.批判性

29.在语文课堂教学常规方法中,有利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尤其适合某些文学作 品教学的方法是( )

A.欣赏教学法 B.诵读法 C.问答法 D.谈话法 30.下列语文教育媒体全部属于传统媒体的一组是 ( )

A.教科书、板书、实物、幻灯 B.教科书、图表、录音、模型 C.板书、图表、标本、模型 D.板书、标本、电影、图表

31.在语文教育研究方法中,人们经过特别安排、适当控制研究对象,以便在最有利 的条件下,对之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 ) A.观察法 B.比较分析研究法 C.历史文献研究法 D.实验实证研究法

32.按照考试的目的、用途分类,属于学能考试性质的是 ( ) A.单元测验 B.期末考试 C.毕业考试 D.高考

33.语文学科美育与德育互相渗透,与智力发展和谐一致,这体现了语文学科美育的 ( ) A.功利性 B.效应性 C.诱导性 D.协调性 34.“表达要生动感人”,这一写作指导要点针对的文体是 ( ) A.记叙文 B.说明文 C.议论文 D.应用文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35.蒙学教材(举例不少于2个) 36.语文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37.语文教学过程 * 38.语文学科美育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 39.简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及相互关系。

* 40.从功能和价值来看,阅读和阅读教学的实质是什么? 41.简述文学作品教学的要求。 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2.结合教学实践,论述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于4个要点) 43.语文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接受继续教育?

2007 年 4 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9782 语文教学研究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题分 21 10 9 30 30 合分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1 分)

这里的“道”是指(1. 在语文教育方面,古人主张“文以载道”“文以明道” ) A. 做人的道理 B. 道德品质 C. 道家思想 D. 儒家道统 ,这一思想的代表者是

2. 设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儿童中心主义,兴趣主义和“做中学”( )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莱因 D. 克伯屈

,这句名言出自著名语文教育家(3.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 A. 叶圣陶 B. 吕叔湘 C. 张志公 D. 陶行知

4. 当代语文教育第一次大讨论发生的时间和讨论的焦点是( ) A. 1957 年,文言白话之争 B. 1958 年,文道之争 C. 1959 年,工具性与人文性问题 D. 1960 年,“双基”训练问题 ,5. 读书要达到“使其言皆出自于我之口”“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 ,这句话出自( ) A. 朱熹 B. 韩愈 C. 王安石 D. 唐彪

2005.04

6.属于情感态度的“经历”水平的一组行为动词是( ) A. 感受、参与、体验 B. 尝试、喜欢、热衷 C. 尝试、知道、树立 D. 讨论、交流、养成

7.“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这一教学模式的创立者是( )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莱因 D. 凯洛夫

8.根据学习方法的分类,“韵语识学法”和“诵读法”属于( ) A. 学习原则和学习策略层次 B. 一般学习方法层次 C. 某学科特有的学习方法层次 D. 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层次

9.语文作为工具的一个显著标志是( ) A. 熏陶渐染 B. 科学训练 C. 整体感悟 D. 个性解读 1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上的一个特色是,特别关注() A. 知识与能力 B. 智力发展 C. 情感态度和习惯 D. 动作技能

11.最早实行选课制的国家是( ) A. 德国 B. 美国 C. 法国 D. 英国

12.编写教材应该给使用教材的教师和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这体现了编写教材的 A. 开放性原则 B. 弹性原则 C. 发展性原则 D. 层次性原则

13.要求根据一定的目标,对阅读材料的内容、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进行认真琢磨,要求逐字、逐句、逐段地仔细推敲,力求透彻地理解和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这是进行 A. 默读训练 B. 略读训练 C. 浏览阅读训练 D. 精读训练

14.鲁迅曾经说,“人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一个,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体现了写作过程中的 A. 再造想象 B. 创造想象 C. 相似联想 D. 相关联想

15.运用增、删、调、换等手段,使文章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好些,这就是作文批改中的 A. 旁批 B. 面批 C. 修改 D. 总批

16.和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是 A.“智仁双修”的人格理想 B.“有教无类”的全民观念 “义利统一”的价值取向 C. “天人合一”的博大情怀 D.

17.“要做到有理有据”这一写作目标,主要针对的文体是 A. 应用文 B. 议论文 C. 记叙文 D. 说明文 18.富有艺术性的教学板书设计不应该是

A. 认知的“梯子” B. 想象的“窗子” C. 创造的“起子 ” D. 知识的“筐子”

19.就阅读能力而言,“对读物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肯定准确、深刻、优秀的内容和形式,批判错误、浮泛、平庸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为 A. 阅读感知能力 B. 阅读理解能力 C. 阅读评价能力 D. 阅读创造能力

20.“通过广泛、粗略地涉猎,来获取各种信息,积累知识,也可以初步判断读物的价值, ,这种阅读方式是(以决定是否进一步阅读” ) A. 朗读 B. 略读 C. 默读 D. 浏览

21.与其他三种剧作不同的一部是( ) A. 《雷雨》 B. 《威尼斯商人》 C. 《窦娥冤》 D. 《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22. 据记载,我国古代最早的识字教材是周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中国文教界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课程名称由“国文”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_______________国教育家的这句名言成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25. 用“大语文”教育观来看,整个语文系统是由学校语文教育、_______________和社会语文教育三个系统组成的具有广泛性的结构。

26. “语感”的对象是言语,语感的主体是个人,语感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语感的表现

2005.04

是能力。

27. 20 世纪中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提出了刺激反应理论,并应用于教学设计,出现了程序教学设计。

28. 现代教育媒体的主要特征是:多媒体化、信息化、_______________和智能化。

29. 课程标准倡导写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0. 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耐心专注地倾听,二是自信负责地表达,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进行交流。

31. 教学风格是教学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集中表现,是教学艺术的升华。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9 分)32. 言文教育33. 多媒体技术34. 教师德行 四、简答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35.简述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总体特点。

36.简述拟定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37.简述语文美育的基本任务。 38.简述写作教学新理念。39.简述阅读的分类和阅读能力的构成。 五、论述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40. 论述古代语文教育存在的几个倾向性问题。

41. 论述从“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概念内涵和学科性质上发生的变化。42.简述在实验新课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应发生的变化。

2009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1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1.主张写作要“看多、做多、商量多”的古代语文教育家是()A.韩愈B.欧阳 修C.朱熹D.柳宗元

2.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第一部正式的课程标准产生于() A.1903年B.1912年C.1923年D.1929年

3.建国后,我国中小学教材制度改革由“国定制”到“审定制”的变革始于()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

4.在语文教育界,80年代初系统提出“大语文教育”整体改革方案的是() A.洪宗礼B.钱梦龙C.魏书生D.张孝纯

5.对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B.汉字中的象形文字占大部分C.汉字有本意,引申文和假借文 D.汉字存在大量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现象

6.属于对知识的“了解”水平的一组行为动词是()

A.辨认、列举、描述B.回忆、举例、归纳C.识别、判断、区别D.复述、描述、评价 7.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形态和性质,属于语言性教学方法的一组是() A.实验法与讨论法B.讲授法与谈话法 C.练习法与回答法D.发现法与探究法

8.义务教育新课程语文教材(苏教版)单元组合的特点是()

A.按文体组元B.按知识点组元C.按能力点组元D.按主题或情境组元 9.20世纪初期,我国语文学科的性质观主要是() A.实用性B.工具性C.人文性D.思想性

10.总结美国“八年研究”经验,并撰写《课程与教学的原理》的学者是()

2005.04

A.泰勒B.布鲁纳C.多尔D.杜威

1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要完成本课程的基本学业,必须修满必修课的() A.10学分B.12学分C.18学分D.21学分

12.阅读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性和综合性,阅读的一般规律是()

A.感悟—理解—表达—获得精神自由B.获得精神自由—感悟—理解—表达 C.感悟—获得精神自由—理解—表达D.理解—感悟—表达—获得精神自由

13.“我把想清楚了的问题交给课堂,把能够想清楚的问题交给研究,把想不清楚的问题交给散文??想不清楚就动笔为文并不是不负责,而是肯定苦闷、彷徨、混沌、生涩、矛盾的精神地味和审美价值。”持这种散文观的是()A.郁达夫B.余秋雨C.汪曾祺D.朱自清 14.写作要注意各段落、各层次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谋篇布局时要特别注意() A.首尾呼应B.过渡自然C.剪裁合理D.跌宕起伏

15.善于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宏旨,视野开阔,高屋建瓴,教学中始终着眼于整体目标。这种艺术风格属于()A.细腻型B.朴实型C.严谨型D.旷达型 16.树立“重视发展”的质量评价观,其内涵正确的是()

A.注重评价功能的转化,运用综合性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B.强调质性评价、强调关注结果、运用综合性评价方式C.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注重甄别和选拔功能D.强调关注结果,注重评价功能的转化,强调质性评价

17.符合高中新课程体系三个层次结构的是()A.模块、科目、领域B.领域、科目、模块C.科目、领域、模块D.模块、领域、科目

18.“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该教学建议主要指向()A.应用文教学 B.论述类文本教学C.文学类文本教学D.科幻类文本教学

19.在题材上大多反映有关宇宙的创造、人类的起源、自然界的变化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重要的哲学、史学问题的文学体裁是()A.寓言B.童话C.神话D.史诗 20.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大王来何操B.何以知之C.自古及今,未之尝闻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1.反映事物或现象的具体形态、状况,即回答“怎么样”的问题的一种语言表达技能是( )A.叙述 B.说明 C.描写 D.抒情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2.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以_______________经典为主要教材,多学科知识高度综合。

23.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发端于____________年,以语文教育独立设科为标志。24.“因文而异”的程序教学把国文教材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模范文”,第二类是_“______________”,第三类是“自修文”。

25.20世纪60年代初,在纠正“左”的错误的同时,明确提出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简称为语文“_______________”。

26.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结构单一的状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_______________和选择性。

27.根据瑞士语言学家_____________的观点,语文教学中要区别“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语言是工具,言语是特定场合下特定人对这一工具的运用。 28.“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_______________先生曾这样概括汉字的美。

2005.04

29.一般说来,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要包含行为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境或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四个要素。29.教学环节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的关系,是“链”与“__________”的关系。

30.语文教师要具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如遴选和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组合和变通能力。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33.三百千34.语文教学过程 35.教学情境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5.“导”和“喻”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所倡导的教法之一,请作简要阐释。 36.简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包含的几方面任务。37.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38.简述诗歌教学的意义。

39.简述作文批改的基本原则。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0.概述“五四”前后,对语文教学影响较大的三次教学改革与实验,并就其中的一次作综合评价。

41.运用揣摩语言法重点应放在哪些地方?请举例阐述6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0.概述“五四”前后,对语文教学影响较大的三次教学改革与实验,并就其中的一次作综合评价。

41.运用揣摩语言法重点应放在哪些地方?请举例阐述。 42.阐述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所应具有的能力结构。

2011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9782语文教学研究总分题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1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 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要完成本课程的基本专业,必须修满必修课的( ) A. 10学分 B.12学分 C.18学分 D.24学分

2.阅读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性和综合性,阅读的一般规律是( ) A.感受——理解——表达——获得精神自由 B.获得精神自由——感受——理解——表达 C.感受——获得精神自由——理解——表达 D.理解——感受——表达——获得精神自由

3.“我把想清楚了的问题交给课堂,把能够想清楚的问题交给研究,把想不清楚的问题交给散文……想不清楚就动笔为文并不是不负责,而是肯定苦闷、彷徨、混沌、生涩、矛盾的精神地位和审美价值。”持这种散文观的是( )

A.郁达夫 B.余秋雨 C.汪曾祺 D.朱自清

4.写作要注意各段落、各层次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谋篇布局时要特别注意( ) A.首尾呼应 B.过渡自然 C.剪裁合理 D.跌宕起伏

5.善于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宏旨,视野开阔,高屋建瓴,教学中始终着眼于整体目标。这种艺术风格属于( )

A.细腻型 B.朴实型 C.严谨型 D.旷达型 6.树立“重视发展”的质量评价观,其内涵正确的是( )

A.注重评价功能的转化、运用综合性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B.强调质性评价、强调关注结果、运用综合性评价方式

2005.04

C.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注重甄别和选拔功能 D.强调关注结果、注重评价功能的转化、强调质性评价 7.不属于语文课程总目标的一项是( ) A.积累·整合 B.表达·交流 C.感受·鉴赏 D.思考·领悟

8.“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该教学建议主要指向( )

A.应用文文本教学 B.论述类文本教学 C.文学类文本教学 D.科幻类文本教学 9.在题材上大多反映有关宇宙的创造、人类的起源、自然界的变化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重要的哲学、史学问题的文学体裁是( ) A.寓言 B.童话 C.神话 D.史诗 10.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大王来何操 B.何以知之 C.自古及今,未知尝闻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1.反映事物或现象的具体形态、状况,即回答“怎么样”的问题的一种语言表达技能是 ( )

A.叙述 B.说明 C.描写 D.抒情

12.主张写作要“看多,做多,商量多”的古代语文教育家是( ) A.韩愈 B.欧阳修 C.朱熹 D.柳宗元

13.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正式的课程标准产生于( ) A. 1903年 B.1912年 C.1923年 D.1929年

14.建国后我国中小学教材制度改革由“国定制”到“审定制”的变革始于(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15.在语文教育界,20世纪80年代初系统提出“大语文教育”整体改革方案的是( ) A.洪宗礼 B.钱梦龙 C.魏书生 D.张孝纯 16.对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B.汉字中的象形文字占大部分 C.汉字有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D.汉字存在大量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现象

17.行为动词属于对知识的“了解”水平的一组是( )

A.辨认、列举、描述 B.回忆、举例、归纳 C.识别、判断、区别 D.复述、描述、评价

18.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形态和性质,属于语言性教学方法的一组是( )

A.讲授法与讨论法 B.讲授法与谈话法 C.讨论法与问答法 D.问答法与探究法

19.义务教育新课程语文教材(苏教版)单元组合的特点是( )

A.按文体组元 B.按知识点组元 C.按能力点组元 D.按主题或情境组元 20. 20世纪初期,我国语文学科的性质观主要是( )

A.实用性 B.工具性 C.人文性 D.思想性

21.总结美国“八年研究”经验,撰写《课程与教学的原理》的人是( ) A.泰勒 B.布鲁纳 C.多尔 D.杜威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2.根据语言学习和综合发展的一般规律,儿童掌握新语言的过程大致由三个环节构成,即“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

2005.04

23.在语文美育中,审美感知力是最重要的审美基本能力,而审美______________力则是美 育的“制高点”和“落脚点”,苏霍姆林斯基称之为“美育中的精灵”。

24.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主要因信息加工方式_______________、社会性需求、环境和情绪的需求等方面的差异而呈现多种类型。

25.语文教学过程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这一过程具有一定的整体性、________________、有规律的动态性等方面。26.教师的德行由教师善、教师公正、__________________ 三方面构成。27.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本的学习方法。28.1978年,《人民日报》发表了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______________先生的文章《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由此引发建国后语文教学的第二次大讨论。

29. 20世纪80年代中期,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和“掌握学习”策略在我国语文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0.语文新课程要实现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是语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31.语文学科审美性特点表现在审美内容的丰富性,审美实践的_______________和对人格影 响的持久性和深刻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32.语文课程标准 33.涵泳法

34.教师专业发展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5.简述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总体特点。 36.简述拟定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 37.简述语文学科美育的任务。 38.作文批改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9.阅读的分类和阅读能力由哪几方面构成?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面对学生的“多元解读”,教师该如何正确处理呢?阅读以下两个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一]

一位教师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问学生:唐僧、孙悟空、白骨精,你最欣赏谁?有个小朋友站起来说:“我最欣赏白骨精,她聪明多变,挺有本事,不怕失败。”老师称赞这位学生见解与众不同,有创新精神。 [案例二]

《啄木鸟和大树》这篇课文赞扬了啄木鸟的治病救人,批评了大树的讳痰忌医。可是教学中一位小朋友却提出:“我觉得啄木鸟不太好,没有爱心,为大树治病只去了一次就不去了,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大树死去吗?如果啄木鸟多去几次,大树病重了会接受治疗的。”老师觉得言之有理,于是因势利导:“这故事本来是有啄木鸟第二次、第三次去为大树啄虫的情节,因为太长了,课文没有编进去,现在让我们自己来当?小作家,,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好吗?”

40.案例一中,教师对学生“欣赏白骨精”的看法给予了肯定,认为“有创新精神”。你是否赞随这位教师的做法,为什么?

答题要点:

(1)这位老师处理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的方法有失偏颇。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

2005.04

生学会创造,提倡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这些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永恒的追求。但是不能忽略文本的教育意义。白骨精“屡败屡战”是为了杀人吃人,让母亲一起来干丧尽天良的事决不是孝道。人文学科应当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文化背景个性化的理解与认同,但是要引导学生真正读懂文章的要意和“向善”的教育价值取向,多元理解而不离文本,个性飞扬而不随心所欲,思维驰骋而不胡思乱想。不能为尊重而尊重,为鼓励而鼓励。

(2)如果在课堂上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应该肯定这位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的做法;接着可以组织全班学生就这个新生成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已有的价值判断能力进行互相观点的交流与辨析;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采取层层深入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悟出其中的善恶与是非,从而达成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一致和提升。

有创新思维对于孩子是可贵的,但这种创新应该建立在最基本的是非道德观基础上。现代孩子身上某些畸形的“标新立异”大多是社会污染的产物,对此,文化工作者应该予以反省。对于文化产品,经济效益、轰动效应都应该排在社会效益之后。为了孩子,他们应该尽快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41.案例二中,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临场作了“因势利导”的处理。这样处理效果好吗?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效果好。显然这样处理会更符合儿童生活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中的思维方式。虽然这是老师的美丽编造,但不仅无伤大雅,而且融合了拓展课文、强化主旨和读写一体的多种功能,当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案例中的教师,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有异于文本解析的看法,并抓住其中具有生成意义的情感与思想火花,引导他们由此出发进行拓展性的延续思考,让他们在淋漓尽致地展现内心世界过程中得到新的领悟与发展,让学生舒展灵性,畅所欲言。

学习过程中往往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人们都想避开而又常常难以避免的。其实,“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是通向成功的阶梯,从错误中获得启示,往往可以变失败为成功。

42.结合上述案例,按照新课程的理念,阐述你对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的理解。

2013年7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9782 语文教学研究 一、选择题

1. 所谓“古文教育”(前语文教育)是指() A古代的语文教育 B奴隶社会的语文教育 C封建社会的语文教育 D奴隶社会后期,封建社会前期的语文教育 2. 侧重于教学的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评价是()

A定位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表观性评价 3.“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上述目标分别指向()

A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B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和能力,过程和价值观 D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 4. .鲁迅曾经说:“人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一个,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

2005.04

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体现了写作过程中的() A再造想象 B 创造想象 C相似联想 D相关联想 5.以下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在评价主体上,提倡弱化()

A学生单一评价 B学生相互评价 C教师相互评价 D教师单一评价6.以下不属于论证方法的是() A驳论 B演绎 C类比 D归纳 7.以下阅读方式中,“有利,有感情”的阅读方式是() A泛读 B默读 C略读 D朗读 8.富有艺术性的教学板书设计不应该是()

A认知的梯子 B想象的窗子 C创造的起子 D知识的筐子

9.应倡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该教学建议主要指向()

A新闻类文本教学 B论述类文本教学 C文学类文本教学 D科幻类文本教学

10.要求不动唇、不指读、并且要控制“舌动”以达到快速搜寻有关信息的目的,这一训练要求主要指向()

A精读 B略读 C默读 D朗读

11.作品的文体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奇妙的克隆》 B《中国的石拱桥》 C《苏州园林》 D《济南的冬天》

12.古人主张“文以载道,文以明道”这里的道是指()A,做人的道理 B道德品质 C道家思想 D儒家道统

13.现代语文教育史上最早的新式教科书《最新初小国文教科书》(商务印书馆)出版于() A1897年 B1903年 C1906年 D1908年 14.对1963年的语文教学大纲表述不正确的是() A纠正了左的错误倾向 B注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C突出基础工具性 D十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15.在语文教育领域,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观点的著名特级教师是()

A于漪 B钱梦龙 C魏书生 D宁鸿彬 16.读书要达到“使其言皆出于我口”,“使其意若出于我之心”,这句话出自() A朱熹 B韩愈 C王安石 D唐彪

17.属于对知识的“理解水平“的一组行为动词是() A使用、比较、概述 B阐明、解释、概括 C设计、说明、辨认 D识别、欣赏、分类

18.预备—提示—联系---比较和总结—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的创立者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莱茵 D凯洛夫19.根据学习的分类,“观察法”和”研究法”属于() A学习原则和学习策略层次 B一般学习方法层次

C某学科特有的学习方法层次 D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层次 20.语文作为工具,其中一个显著标志是()

A熏陶渐染 B科学训练 C整体感情 D个性解读 二、填空题

21.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_________ 教学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设计 22.现代教育媒体的主要特征是:多媒体化、信息化、______和智能化 23.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评价内容上,要有注重结论转变为注重______ 2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时______、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25.语文教师的教育智慧包括智力智慧、道德智慧和______智慧 26.据记载,我国古代最早的识字教材是周代的________

27.产生于清朝,由萧统编选的古代诗文总集《________》被认为是我国存在最早的古代文选课本

2005.04

28.构建学习理论把情境、____、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的四大属性 29. 用“大语文”教育观来看,整个语文系统是由学校语文教育、______和社会语文教育三个系统组成的具有广泛性的结构

30.根据瑞士语言学家_______的观点,语文教学中要区别“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语言是工具,言语是特定场合下特定人对这一工具的应用 三、名词解释 31.言文教育 32.语感 四、简答题

33.简述当代语文教育三次全国性大讨论发生的时间和主题 34.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标准35.简述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主体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设计的评价 36.简述作文批改的基本原则

1. 兼顾内容和形式,体现全面性原则 2. 尊重学生劳动,体现鼓励性原则 3. 因材施教,体现针对性原则 4. 认真负责,起师范作用 五、论述题

37.结合教学实践,论述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2005.04

28.构建学习理论把情境、____、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的四大属性 29. 用“大语文”教育观来看,整个语文系统是由学校语文教育、______和社会语文教育三个系统组成的具有广泛性的结构

30.根据瑞士语言学家_______的观点,语文教学中要区别“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语言是工具,言语是特定场合下特定人对这一工具的应用 三、名词解释 31.言文教育 32.语感 四、简答题

33.简述当代语文教育三次全国性大讨论发生的时间和主题 34.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标准35.简述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主体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设计的评价 36.简述作文批改的基本原则

1. 兼顾内容和形式,体现全面性原则 2. 尊重学生劳动,体现鼓励性原则 3. 因材施教,体现针对性原则 4. 认真负责,起师范作用 五、论述题

37.结合教学实践,论述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aq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