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小衔接“小学化”的危害及对策改后》

更新时间:2023-07-22 01:2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精品文章

《浅谈幼小衔接“小学化”的危害及对策改

后》

靖宇县花园学校杜金钰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以及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靖宇县花园学校的杜金钰,非常荣幸能和各位一起探讨幼小衔接这个话题。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浅谈幼小衔接“小学化”的危害及对策》。我们知道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影响。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作为幼儿园应该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通过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奠定一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出于各方面的原因,应试教育的洪流已经波及到学前教育领域,家长把提前进入小学状态作为一种风气,形成了一股潮流,致使幼儿园教育出现了“小学化”的倾向。我们家长们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下面我就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和危害做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一)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错误地把开发幼儿智力与学习知识等同起来。他们普遍对幼儿教育知识知之甚少,不懂得幼儿教育规律。很多家长把自己孩子能认识多少汉字,会背诵多少唐诗,会计

精品文章

算多少算术题作为孩子聪明的

1表现。当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时,多数家长最关心的就是:今天认识了什么字。背了几首诗。算了几道题。所以当我们家长把这些内容作为考察幼儿的主要能力时,它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推动幼儿教育趋向小学化。一些私立幼儿园在家长们的压力下,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开设一些不适合幼儿的课程,对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大家都知道“拔苗助长”的故事,深为故事中的拔苗人感到可笑可悲,请再仔细想一想,如果您让幼儿园的孩子学习小学内容,又何尝不是在“拔苗助长”。这种超负荷超年龄的学习内容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更会导致孩子反感和厌倦。

(二)教育资源短缺

在农村幼儿园教师以及一些“转岗教师”中非幼儿专业毕业的老师占有相当的比例,他们一方面低学历再加上有的年龄过大,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使他们难以按照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指导孩子进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将小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带到幼儿园,致使幼儿园教学出现小学化倾向。许多幼儿园不仅在人力资源上先天不足,在硬件配套设施上也后天失调。幼儿园空间小,活动室面积狭窄,玩教具配备不齐全,户外场地有限,种种条件的限制使得幼儿园无法实施科学的教育。

(三)小学教师角色转换不到位。

一年级的教师,一般都是从高年级循环回来的,面对刚

精品文章

2入学的新生,不能很快地进行角色转换,在讲课时不能力求生动、活泼,也不能将游戏贯穿始终,由于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时间久了以后孩子会产生厌学情绪,渐渐地有些学生不能顺利地从以游戏为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生活,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就会以为是孩子在学前知识储备不足而告诫其他学前幼儿家长学前知识量大的重要性,从而恶性循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一)小学化倾向影响了幼儿的身体发育

上课时小手背后,像小学生一样,把幼儿封闭在教室,限制了幼儿活动自由,使幼儿缺乏肌肉和骨骼运动,心肺功能缺少应有的锻炼,身体发育受到伤害。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将会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

(二)小学化倾向影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他们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乐趣,在游戏玩耍中得到知识,如果此时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功课,会剥夺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扼杀幼儿的天性,使孩子失去本应该有的童真、童趣、不利于开朗、积极、乐观等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幼儿的心理健康。

(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视频,请看大屏幕)

精品文章

3(相信我们有的家长朋友们已经看过,但是看过以后我们有没有得到一点启示呢。我们这样逼着孩子学习,孩子的心理会留下什么。我想如后这位小女孩对上小学不是怀着一份美丽的憧憬,而是一份恐惧。)

(三)小学化倾向影响了幼儿的未来学习

如果幼儿阶段过多地学习了小学课程,在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又由于重复教育,这就容易让孩子养成不动脑、不思考、上课不注意听讲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使幼儿丧失探索的兴趣、创造的机会和学习的热情。一年级孩子正是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长此以往,幼儿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也是部分小学生一二年级成绩好,三四年级不适应的状况,易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急躁、甚至厌学的情形发生。我教过两个孩子,一个是刚入学时完全不会汉语拼音,没有学习基础,但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教师讲认真听,有困难不害怕,记得最开始学声母和韵母连拼的时候,她不会拼。但她很大胆,举手说:“老师,我不会。”我印象特别深刻,这是一种学习品质,不懂就问,经过课后辅导,很快就学会了。每次考试90分以上,现在无论知识、品德、交际、管理各方面能力都很出色。另一个孩子,以前学过拼音,有点基础,刚开学时还不错,觉得很有成就感,别人都不会嘛,颇有点自得。上课时高昂着头,手举得老高,如果不点他回答点了别的同学,他很不高兴,恨不得所有的光芒都聚集在他身上。过了一段

4时间,这点知识储备用完了,一下子无所适从了。以往的优越

精品文章

感没有了,心理上不能摆正位置,自信心没了,又没有养成认真听的习惯,反而形成了学习障碍。后来经过与他谈话、课后辅导,并与家长交流,差不多半学期后才慢慢跟上。但对于这么小、刚上学的孩子,就经过这段历程,恐怕对他一生都有心理的阴影。

三、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对策。

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要想解决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还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

幼儿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为入小学后的学习做准备,这种准备包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幼儿园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幼儿教师首先要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知识,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根据幼儿认识的特点和兴趣需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通过游戏的方式组织好每天的教育活动。我们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幼儿园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专业素养的提高,经常会组织一些培训,图上就是我们幼儿园园长对幼儿教师进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培训。为了帮助家长,幼儿园可以通过定期讲座和发放宣传材料的形式向家长介绍幼儿成长相关知识和教育方法。我们会定期开幼小衔接家长会,这样可以帮助家长理解科学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方

5法。通过幼儿园开放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二)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精品文章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加大面向农村的幼儿教师培养力度,扩大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重视对幼儿特教师资的培养。”增加在职幼儿教师进修和培训学习的机会,多种途径培养基层幼儿教师,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当下教育部对幼儿园骨干教师、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进行的国培就很见成效,深受广大幼儿园教师欢迎。相信我们幼儿园教师经过专业的培训之后,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我们幼儿的幸福指数也会升高。

(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花园学校每年在新生入学前都会定期组织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座谈,让小学教师对幼儿园教师培养的孩子作出分析、评价,及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使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然后组织幼儿师进行学习,提高老师的思想意识。同样教育是相通的。作为幼儿教师,她们身上有着永不枯竭的活力,更有着幼儿喜欢的教学游戏和教育的经验。她们身上值得我们小学教师学习的东西很多6很多。所以,小学教师也应该和幼儿园的老师多作交流,向他们学习一些幼儿喜闻乐做的游戏,向他们学习幼儿心理学,向他们请教一些教育教学经验……有了这些才能开始进行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幼小衔接工作的接力棒能够顺利交接。

精品文章

除此之外,幼儿园教师要了解小学新课程教学改革情况,熟悉小学教学的基本精神和各科课标及教材的基本内容,使幼儿园大班后期的幼儿在思维方法以及分析问题的方式上逐渐接近一年级要求,实现幼儿园与小学课改的对接。

在活动安排上,大班幼儿临近毕业时,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一年级小学生的一些活动,如上课,少先队活动等,让孩子们对红领巾产生向往;与幼儿园上届大班毕业生见面和谈话,以激发起幼儿对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向往,使他们从思想上、情感上做好入学准备。同时,调整幼儿的作息制度以适应小学作息制度的变化;召开幼儿升学庆祝会和幼儿毕业典礼;指导家长为幼儿购买书包、铅笔等幼儿入学时必需的文具用品等。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这样的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各位老师、各位家长们,孩子的成

7长不能重来,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虽然重任在肩,任重而道远,但我看了到学前教育的春天,看到了小学教育的未来。

第二篇: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过程,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小衔接名存实亡;学前班违规举办,阻碍幼小衔接;园校缺少联系,幼小衔接师资薄弱;小学幼小衔

精品文章

接工作不得力;家长观念陈旧影响幼小衔接等问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幼小衔接教育目标;明确衔接教育内容,把握主流价值取向;幼儿园、小学家长要加强合作交流,围绕共同的教育目标,采取有效策略,发挥协同作用,形成正向教育合力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幼小衔接存在问题对策

一、幼小衔接的涵义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过程,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若处理的不好,会影响儿童以后的身心发展。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儿童不但会出现身体疲劳、食欲不振、睡眠不足、体重下降等现象;在心理方面,儿童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过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社交不良、厌学、学习困难。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该密切重视幼小衔接。

在这个重要重要的转折期内,其生活、环境、活动等发生着巨大的不同,这些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环境的不同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在幼儿园活动室中,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而富有童趣儿童画,桌椅可移动,有自然角、图书柜、玩具,供儿童观察、游戏、劳动、娱乐之用,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和谐的心理环境,为儿童活动创设了积极宽松的氛围。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座位固定,没有玩具、图书和其他设备,对幼儿缺乏强烈的吸

精品文章

引力。然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和幼儿园是不能相媲美的,对我们刚好步人小学的低年级孩子来说享用的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2、师生关系的不同

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而小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如:小学的上课时间已增加到40分钟,课间活动10分钟,因此,与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和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

3、教学方法的不同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然后没有特别的时间限制,幼儿在较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学习6的组成,幼儿园应首先运用直观形象的猴子演示6只小猴子分两组爬树的几种方法。第二步又运用数字卡让幼儿进行6的组成操作,待幼儿掌握后第三步运用红花数字头饰让幼儿做找朋友的游戏,复习6的组成。然而老师却采取口头上说出问题来,让幼儿自己在脑海中去想6可以由什么组成,缺乏幼儿园应有的教具演示。讲完后还要求幼儿做作业,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

4、社会要求的不同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游戏灵活,自由,趣味性大,没有严格约束力、规范性,是启蒙教育,着重全面和谐发展,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发展,培养学习兴趣,传授周围环境中的粗浅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常渗透在各种幼儿感兴趣的生动、形象的活动之中,学习的收获没有严格的评分标准,不许考核,没有

精品文章

压力,幼儿的学习责任感较淡,幼儿园教育是一种非义务教育。而小学以上课为主要活动形式,须依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要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小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必须系统地掌握关于自然或社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接受基本的学习能力训练,这是社会赋予的责任。幼儿必须努力学习,认真听讲,刻苦练习,积极思考,完成作业,参加考试。

5、作息制度的不同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它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孩子,午睡时间较少,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如:学期过了一半,有些孩子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等等问题。

二、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小衔接名存实亡

目前,在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相当一部分公立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往幼儿头上套。比如对老师要绝对

精品文章

服从,要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玩小动作、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且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荒唐。要求幼儿尤其是即将升入小学的读大班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不少幼儿园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10遍甚至一页,还有计算、英语、常识等等,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幼儿园以学知识为主,本已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则更是危害不浅。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扼杀幼儿天性,与社会要求背道而弛,不符合新世纪用人的需要,与小学教育相脱节,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2.学前班违规举办,阻碍幼小衔接

笔者看到的是以各种社会名义租小学校舍办学前班、小学校内改名换姓办学前班、以及幼儿园为了生源为了盈利办学前班,美其名曰“大大班”。这些都不是个别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不经意间阻碍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顺利开展和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些学前班还上英语课,某种意义上是实行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不见得会取得多少效果,一旦实施不当,将会给幼儿心灵造成伤害,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对处于天真活泼时期的幼儿心理与生理都是一种摧残。

精品文章

3.园校缺少联系,幼小衔接师资薄弱

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任务,也是小学教育的任务,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努力。但大多数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幼儿园教育特点又了解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师,而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知之甚少。师资薄弱局面的存在割裂了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这种联系包括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及幼儿与小学生之间联系。幼儿园与小学没有一起研究衔接工作。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彼此的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工作方法等不了解。幼儿也没有去观察小学的环境,不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小学的学校环境和小学生角色都感到陌生,对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生活,对幼儿园教师有较深的感情,都有不愿意离开幼儿园的意念,这对幼儿园这个教育阶段向小学教育阶段过渡很不利的,同时也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4.小学幼小衔接工作不得力

现阶段入学儿童个性强、自理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而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教师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另外,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变为以文字或符号写成的教科书。刚由大班升上小学的幼儿心理情绪必定会经历兴奋、紧张、焦虑三个时期,由于小学对于协调工作的忽视,新入学的儿童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进而出现抗拒

精品文章

心理。

5.家长观念陈旧影响幼小衔接

许多家长重视儿童知识积累,而不注意儿童兴趣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无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需要,拔苗助长,压抑儿童个性,影响健康成长。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出于过急而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他们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和写,学会做数学题。他们关注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写字、拼音、还是算术,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否集中、能不能大胆回答问题,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觉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故而,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压力,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

三、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幼小衔接教育目标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先导,要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明确幼小衔接的教育目标。幼小衔接不应被狭义地看成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而是应当看到,让孩子顺利实现过渡只是短期目标,儿童的长远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才是长远规划。幼小双方都应回到

精品文章

教育的原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进行适应儿童发展的衔接教育,以促进其健康成长,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幼小衔接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幼小衔接本身不应是教育的目的,而是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二)明确衔接教育内容,把握主流价值取向

幼小衔接要坚持放眼孩子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明确幼小衔接的教育内容,把握幼小衔接的主流价值取向。在幼小衔接过渡期,要围绕学习适应能力(如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对言语指示的理解能力和读写算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等)和社会适应能力(如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等)做好全面衔接准备,以降低由于衔接不利带来的学习、社会适应不良,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过渡。幼小衔接要准确把握促进儿童个体身心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不仅重视知识上的衔接,更要注重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衔接”最终应聚焦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上。

(三)幼儿园、小学、家长应采取的策略

幼小衔接的主体是儿童,幼小衔接并不是幼小教育机构或家长谁向谁单方面靠拢的问题,而应是双向相互衔接、共同衔接。三方都应向儿童靠拢,幼儿园要为儿童入学做准备,学校要为接收儿童做准备,家长要为幼儿入学做好准备。幼儿园、小学、家长应从促进儿童身心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求同存异,围绕共同的教育目标,充分发挥各

精品文章

自的主动性,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入学前社会适应性教育[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xx年版[2]陈帼眉.关于幼小衔接的思考[j].早期教育.xx.(1)[3]梁嘉.浅议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j].幼儿教育.xx.(9)[4]张宏霞.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论略[j].安徽教育.xx.13[5]方建移、张英萍.学校教育儿童社会性发展[m].浙江教育出版社.xx年版[6]何幼华.幼儿园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年版[7]康晓霞.幼儿同伴关系及交往能力[j].甘肃教育.xx.7(b)[8]林筱泓.浅谈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j].教育评论.xx.1[9]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版

[10](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版[11]杨晓萍.伍叶琴教育的张力—给予有效课程衔接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xx.(7)[12]马以念谢秀莲王冬兰.农村有效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xx.(1)

第三篇: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成因及对策幼儿教育小学化

的危害、成因及对策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

一、什么是“幼儿园”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是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创建的,原先他把自己办的育儿机构取名为“婴儿职业所”,但总觉得不妥。后来有一天,他和助手们在树林中散步,看见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而顿生灵感,决定取名为“幼儿园”。他觉得幼儿的活动场所应该像花园一样自然、清新、美丽,幼儿就像茁壮成长的花草树木,幼儿教师就像富有爱心而辛勤的园丁。因为“幼儿园”的称谓贴切、

精品文章

顺口,富有诗情画意,蕴涵了幼儿园的精神实质,这三个字便超越国界,在世界上广为沿用。按照“幼儿园”的来历来理解,幼儿园就应该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快乐花园

二、幼儿园的重要性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获奖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幼儿时期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话说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句话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

精品文章

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三、幼儿学什么

1、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学会怎样交朋友

3、学会请求帮助

4、学会剪剪、贴贴

5、学会遵守规则

6、学会对自己负责

7、学会辨识标记、概念、节奏

8、其它能力的培养

1、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独立性的锻炼恐怕是小宝贝们在幼儿园要学习的最首要的一课。在家里,父母们会没有什么意识地倾向于帮孩子做一些细小的生活琐事,比如扣扣子、系鞋带、穿衣服等,甚至爸爸妈妈们在送宝贝去幼儿园的时候,会帮他们把小书包一直背到教室。父母的关怀无可非议也自然而然,但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就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了。他们要学会渴了自己用杯子接水喝,午睡前自己脱衣脱鞋,睡醒自己穿戴好,他们要学会自己上厕所,并逐渐熟练饭前便后自己洗手,他们还会学着在每次玩玩具后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位……这些简单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不仅能增强孩子的独立性,也能够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孩子在能力和心理上都更加坚强。

精品文章

2、学会怎样交朋友

怎样和小朋友们相处是现在独生子女社会宝贝们面临的艰巨现实。或许在上幼儿园之前,孩子们也会通过一些机会或途径有过类似的和其他小伙伴儿接触的经历,比如和亲戚的小弟弟小妹妹,或者在小区里一起跑过跳过的小朋友,等等。而幼儿园能够提供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和时间、空间去学会怎样和别人相处,怎样和不同的小朋友建立友谊,怎样处理各种人生之初的简单人际关系。孩子们会在集体中学着如何接近其他的小朋友,并找到可以开始谈话的话题。“我也有这样一个米老鼠的水杯。”“嗯,我的杯子是我妈妈给我买的。”……未来的亲密挚友也许就是这样相识的。孩子们也会从中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领悟一些社会交往的技巧,比如他会把关注点不只放在自己的身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别人,比如他会用“你如何如何……”来代替说“我如何如何……”来开始和别人的交谈。而在群体中,他们也会慢慢学着如何能够让自己和让别人都感到快乐,以至于大家都感觉舒服。这些与人相处的经历已经锻炼对于他将来上学乃至在集体中工作都会有着很大的帮助。而幼儿园里也必然会遇到不愉快,和小朋友争吵或打架了,他们也可以学着怎样自己解决问题,怎样和好,怎样继续一同玩耍和相处。人与人的相处是人生中无可避免也充满艰难和困惑的一个境遇。孩子们能从小实习和适应这些人生难题,总是对他们有一些好处的。

3、学会请求帮助

学会寻求帮助,或者说出自己的困难;学会和老师相处,其实也

精品文章

是孩子们可以在幼儿园里获得的一大收获。会有这样一部分孩子,他们在集体中会过于羞涩和胆怯;在操场上玩的时候摔疼了、跌破了也不知道向老师求助;不会做的事情也不问;小便解出了也不和老师说等等。这是许多小朋友都发生过的情形。在幼儿园里,老师会鼓励孩子大声说话,有事告诉老师。有没有发现:原来羞羞答答的孩子更懂得怎样保护自己了。有研究表明,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他的幼儿园老师在孩子的未来的求学生涯中至关紧要,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同其他老师和成人的相处方式。如果孩子能够从家庭之外的长辈那里得到肯定、温暖和威信,那么,这种积极的经验会促使他们充满信心地去面对和处理其他各种各样的关系。可能有很

多家长会说,这和孩子的性格有关系的。是的,这与孩子的性格是有一定的关系,但他们通过培养、锻炼是可以增强这方面的能力。尽管在那些比较外向又会要求关爱或关注的孩子中间,想得到更多的注意会比较不容易,但这些孩子在锻炼着寻求帮助、讲出自己的困难的同时,其实是在挖掘和发展着自己内心的强力和自信,这是有助于孩子的情商的发育的。

4、学会剪剪、贴贴

不要小看了孩子从幼儿园拿回家的那些他自己制作的粘乎乎的手工或者画的有点儿“抽象”的画儿,那不仅是他们创造性的最棒表现,更是对他们小手功能的必要锻炼。在幼儿园的手工课上,孩子们会和大大小小的纸片、纽扣、绳线、剪子、小刀、胶水、画笔等等打成一片:剪子在他们的手中被磕磕绊绊地操作着;小刀裁出的纸片还

精品文章

带着毛边;那么小的扣子被他们十分精心仔细地粘在“小猫”眼睛的地方;给公主的彩虹裙子涂颜色,那么多颜色他们却涂得那么边际清晰而不混乱……也许有的孩子会在这时更喜欢折纸,有的孩子则更喜欢画画。这都没有关系,只要孩子每天都会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事就行了。这些剪剪贴贴、涂涂画画能够更好地锻炼孩子小手的肌肉和筋骨。这种训练在学龄前是十分关键的:它会给孩子在上学之后写字这项每天必有的“体力活儿”提供一定的基础。专家指出,所有的小朋友都应该重视这样的动手经历,这样孩子将来学习写字会容易得多。而制作手工,也能进一步深化孩子从婴儿时就开始发展的精细动作。而手部精细动作的强化还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这些精细的工作,同时培养了孩子的细心、观察力和分辨相类、相似事物的能力。幼儿园里的纪律性和规矩,还有集体生活带给孩子们自律的自觉意识,都为他将来的学校生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5、学会遵守规则在幼儿园快乐轻松的气氛中,其实贯穿着许多规则,日常的事物也都有自己的程序:上课的时候,孩子们会找到自己的座位等待;手工课结束了,会把画笔收到架子上,把废纸或垃圾扔到垃圾桶;做操时,他们自动就排好队;该午睡的时候就不能任性乱吵,因为那样会影响其他小朋友……同时,集体生活也会加强孩子的自制力,当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他不会随便插嘴,因为那样会影响其他小朋友;也不会像平时在家里听妈妈讲故事的时候一样,一会儿走神儿想吃东西,一会儿又不专心要玩儿汽车,孩子多少都会克制自己的那些任性的冲动,更多从一个大环境去考量自己的行为。

精品文章

6.学会对自己负责

幼儿园里的孩子几乎每天都有户外活动,跑步、滑滑梯、攀登和球类游戏,在这些活动中,孩子的身体机能和协调能力得到了最好的锻炼。操场上的活动也锻炼了孩子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社交能力。怎样蜷起腿钻过那个圈圈,怎样找小朋友同自己一起玩跷跷板,操场上的自由活动同跟爸爸妈妈去公园玩可不一样,在公园里,爸爸妈妈的眼睛老盯着孩子,会告

诉孩子每一个项目怎么玩,为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喝彩。而幼儿园操场上的活动是完完全全由孩子自主的,他们学会了真正对自己负责。

7.学会辨识标记、概念、节奏

幼儿园里没有认字阅读课,但孩子在这里认识了数字,辨别了物体的颜色、形状。知道把两种颜色调和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知道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长方形的、正方形的。研究表明,学习唱歌跳舞,懂得了节奏感令孩子朗读的水平提高了;搭积木对于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概念大有益处。然而,就像小男孩不太喜欢手工课一样,女孩子通常会忽略积木。专家指出,搭积木过程中孩子学会了排序和分类。如果孩子想搭一个高塔,手上又没有长积木,他们会发现两块小积木拼起来可以变成一条长的。这就在无形中为孩子将来学习除法、分数和几何打下了基础。

8、其它能力的培养

有一些东西,虽然在家里也可以做,但毕竟幼儿园能够提供给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ac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