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

更新时间:2024-04-23 09: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部分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4.代表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的著作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大教学伦》 D.《论演说家的教育》

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 )。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52.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表现新式是( )。 A.教育的生产性B.教育的民族性 C.教育的历史性 D.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70.“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 )教育的一大特征。 A.印度 B.中国 C.巴比伦 D.埃及

71.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 )。 A.社会化过程 B.学习与发展过程 C.个体化过程 D.认知与发展过程

72.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和浓厚的宗教性。具有这

一教育特征的社会是(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

2.教育学的价值是在对教育习俗性认识与教育科学性认识的认识的比较中凸显出来的,主要体现在( )上。

A.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B.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C.提高教育者的教育学修养 D.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E.促进教育发展

3.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 A.社会性 B.生产性 C.实践性 D.意识性 E.科学性

5.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 )。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 E.社区教育

6.( )提出的教育理论被视为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赞科夫 D.瓦·根舍因 E.苏霍姆林斯基

-第1页-

8.广义的教育包括( )。 A.学校教育 B.社会教育 C.家庭教育 D.全民教育 E.素质教育

12.下列属于人文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维多利诺 B.凯洛夫 C.蒙田 D.伊拉斯谟 E.布尔迪尔

14.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主要是需要( )。 A.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协调发展 B.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 C.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 D.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促进 E.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携手并进

C.文化传统 D.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10.下列不属于教育传承文化的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 A.传递 B.保存 C.活化 D.改造

13.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 )。 A.最佳途径 B.根本途径 C.主要途径 D.基本途径

16.下列不属于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是( )。 A.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B.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C.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成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D.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人体价值的实现 19.个体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 )。

A.顺序性与可逆性 B.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实践性 C.连续性与阶段性 D.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8.从小学到大学,德国至今仍把宗教课列为选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 )制约的标志。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24.教育可以使原来为少数人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人所掌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的功能是( )。 A.再生产劳动力 B.再生产科学知识 C.科学研究 D.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29.“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这说明了( )对人的影响。

-第2页-

A.父母 B.环境

C.主观能动性 D.遗传素质

31.下列选项中,制约着学校专业设置的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技文化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教育目的

35.从影响形式看,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有( )。 A.间接性 B.直接性 C.公开性 D.开放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外教育史上,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流派有( )。A.教育独立论 B. 教育万能论 C.人力资本论 D.筛选假设理论 E.环境决定论

2.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4.学校教育(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 )。 A.个体个性化 B.社会教育化

C.个体终身化 D.个体社会化 E.教育社会化

7.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 )的作用。 A.普遍性 B.基础性 C.发展性 D.先导性 E.全局性

11.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 )才能实现。 A.个体的主观能力 B.教育 C.遗传 D.社会实践活动 E.个体发展

12.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教育的价值取向 B.教育的内容 C.学校课程的结构 D.教育的方法 E.教育目的

13.下列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表现的是( )。 A.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 B.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 C.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 D.群体间的差异

E.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1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

-第3页-

A.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B.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 C.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D.教育传递文化

E.教育对生产力有推动作用

15.学校教育的专门性主要表现在( )。 A.专门的职能 B.专门课程 C.专门教师 D.专门场所 E.专门时间

16.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有( )。 A.洛克 B.华生 C.格赛尔 D.康德 E.爱尔维修

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B.制度化教育阶段 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D.学校教育萌发阶段 33.下列属于生活本位论的代表人物的是( )。 A.赫尔巴特 B.巴格莱 C.斯宾塞 D.卢梭

36.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培养学习兴趣 B.形成良好习惯 C.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D.打好基础

40.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为23.3%。根据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 )。

A.精英阶段 B.大众化阶段 C.普及化阶段 D.全民化阶段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8.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教育方针颁布于( )。 A.1949年 B.1957年 C.1985年 D.1986年

26.“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

47.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的方针政策颁布于( )。 A.1957年 B.1986年 C.1985年 D.1993年

50.教育家( )曾说:“我十分明确地把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当作国家国民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且是国民教育的根本目标。”这是教育史上较为典型的社会本位目的论思想。

A.涂而干 B.柏拉图 C.凯尔斯泰勒 D.卡美纽斯

-第4页-

52.体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位用”思想的学制是( )。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1951年学制

53.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从教育目的的存在方式上来看,可以分为( )。 A.外在的教育目的 B.内在的教育目的 C.实然的教育目的 D.应然的教育目的 E.终极性的教育目的

2.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概括为哪几方面( )。 A.完整发展 B.和谐发展 C.多方面发展 D.自由发展 E.个性发展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学制改革的内容有( )。

A.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教育 B.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C.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第5页-

D.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E.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要结合起来 6.下列属于广义教育制度范畴的是( )。 A.学校 B.少年宫 C.教育考试制度 D.教材 E.学生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一、单项选择题

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的品格中起( )。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7.衡量教育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 )。 A.教师的年龄 B.教师的本质 C.教师的素质 D.教师的能力

11.教育教学过程四教师直接用自身的知识、智慧、品德影响学生的过程。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个体性 B.间接性 C.广延性 D.主体性

12.热爱生活,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助人,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对每一个学生都

A.要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重要的目标 B.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 C.要规定一血重要的合作原则 D.要指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合作技巧

48.“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是德育过程的哪一条规律的体现( )。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49.德育工作中,要把德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这一做法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2.德育内容应包括的三个主要层次是( )。

A.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 B.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C.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D.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E.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4.德育有其独特和重要的功能,可概括为德育的( )。

-第11页-

A.社会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导向性功能 D.教育性功能 E.文化性功能

7.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有( )。 A.德育方法 B.德育环境 C.教育者 D.受教育者

8.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的特征有( )。 A.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 B.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C.注重个体认识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D.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E.把培养健全的人格作为德育目标 11.在运用奖励时,应坚持的原则有( )。 A.将物质性奖励与精神性奖励因素统一起来 B.将即时奖励与延时奖励统一起来 C.将目的性奖励与过程性奖励统一起来 D.将一次性奖励与多次性奖励统一起来 E.将奖励当事人与激励其他人相统一 12.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 A.生活辅导 B.择业辅导 C.学习辅导 D.健身辅导

E.健康指导

28.学习集体是否形成了( ),这是班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 A.健康的舆论 B.共同的目标

第八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 3.班级管理的实质是( )。 A.培养学生 B.管理学生 C.开发潜能 D.激励学生

13.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除了“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外,运用得较多的是( )的领导方式。

A.“集体中心” B.“学生中心” C.“德育中心” D.“教师中心” 16.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

A.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B.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搞好班级教育工作 19.班级管理的内容不包括( )。 A.班级组织建设 B.班级秩序管理 C.班级教学管理 D.班级活动管理

-第12页-

C.干部退伍D.良好的秩序

35.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以及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是班集体的( )。

A.教育活动 B.目标和规范 C.正常秩序 D.班风 二、多项选择题

1.培养学生干部是班主任建设班集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应做到( )。 A.严格要求 B.培养舆论

C.耐心引导 D.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 E.保持教师的绝对权威 4.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包括( )。 A.专题总结 B.全面总结 C.课内总结 D.教学工作总结 E.学期总结

5.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包括( )。 A.学生自评 B.小组评议 C.班主任评价 D.信息反馈 E.收集信息

10.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 )。

A.行政管理方法 B.法律办法 C.思想教育方法 D.经济方法 E.学术方法

12.下列属于班级管理原则的是( )。 A.平行管理原则 B.教管结合原则 C.自主参与原则 D.全面管理原则 E.方向性原则

13.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式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B.方向一致,但课外、校外教育不是一种正规教育活动 C.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但方向不一致 D.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

10.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内容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可以根据参加活动者的愿望和要求以及学校、校外教育机关的具体条件而确定。这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的( )特点。 A.自愿性 B.自主性 C.广泛性 D.实践性

12.( )是学习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A.家庭教育 B.社区教育 C.社会教育 D.课外教育

第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6.课外、校外教育从确定活动的内容、要求到选择活动方式,从安排活动的具体步骤到组织实施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这反映了课外、校外教育具有( )。 A.独立性 B.灵活性 C.自愿性 D.实践性

8.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 )。 A.是同一种活动

15.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显著特点是( )。 A.针对性 B.终身性 C.先导性D.个别性

20.( )学校课外活动是主体部分,学校应高度重视,分科组织落实。 A.体育活动 B.学科活动 C.科技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2.下列属于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 A.教学 B.课外活动 C.团队 D.咨询与指导

-第13页-

E.综合实践活动

6.课外活动小组的类型主要包括( )。 A.学科小组 B.劳动技术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E.课外阅读小组

10.下列属于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的是( )。 A.社会实践活动 B.社会公益活动 C.文化艺术活动 D.课外阅读活动 E.学科活动

A.调查的目的 B.调查的对象 C.调查的范围 D.调查的性质

11.对研究领域具有直接增加知识价值的研究是( )。 A.定量研究 B.开发研究 C.基础研究 D.应用研究

13.将教育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的依据是( )。 A.是否控制观察环境 B.是否借助仪器设备

C.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第十章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4.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育问题 D.教育理论

7.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不包括( )。 A.相关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10.依据( )来划分,调查研究法可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D.是否有一定结构的内容 18.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是( )。 A.阅读资料—理解资料—筛选资料 B.阅读资料—筛选资料—解释资料 C.筛选资料—阅读资料—解释资料 D.解释资料—阅读资料—筛选资料 23.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 )。 A.自我反思 B.专业引领 C.同事团结 D.独立探索

28.题录、书目、索引、题要和文摘等属于( )。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四次文献

-第14页-

29.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是( )。 A.自我反思、自我对话、自我诘难 B.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同伴协助 C.自我反思、同伴协作、专业引领 D.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科学研究成果表述形式的有( )。 A.调查报告 B.案例 C.学术论文 D.实验报告 E.述评

2.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包括( )。 A.分析和准备阶段 B.搜索阶段 C.加工阶段 D.整理阶段 E.理解阶段

3.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组成是( )。 A.客观事实 B.科学理论 C.科学假设 D.方法技术 E.研究成果

4.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多种,与实验法相比,调查法的优势在于它具有更大的( )。 A.计划性 B.实用性 C.客观性 D.广泛性

E.科学性

5.教育研究的基本性质有( )。 A.文化性 B.假设性 C.价值性 D.主体性 E.科学性

9.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包括( )。 A.对话 B.协作 C.反思 D.帮助 E.沟通

10.教育实验共同具备的基本特征是( )。 A.有变革 B.可重复操作 C.有理论假说 D.有控制 E.广泛性强

11.教育随笔的特点包括( )。 A简单明了 B.取材广泛 C.迅速及时 D.短小精悍 E.方便易写

-第15页-

第二部分 新课程改革

第一章 新课程改革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2.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是( )。 A.教学改革和实验 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C.实施素质教育 D.个性发展

5.我国教育的改革与现代化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关键问题取决于()。

A.学校负责人教育思想的转变 B.整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C.教师生动、活泼、主动地创造 D.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8.新课程改革删除了原有课程内容中艰深、晦涩、陈旧的部分,使课程内容呈现出简洁、明了、有条理和新颖的特征,并且增加了与学生和现实生活相关的成分的。这体现出新课程结构的(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差异性 二、多项选择题

1.课程现代化的代表人物( )。 A.布鲁纳 B.怀特海

C.瓦·根舍因 D.赞科夫 E.杜威

2.提出着眼于素质发展的课程观,是针对当前课程观念在( )之间的某些失衡现

象而言的。

A.学生发展 B.学科体系 C.社会需求 D.教育发展 E.教师发展

4.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说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第二章 新课程理念

一、单项选择题

6.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 )。 A.独立性 B.主动性 C.独特性 D.体验性

8.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转型,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

A.改变传统应试教育,促进学生素质提高 B.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C.面向学生生活领域,发展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第16页-

D.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16.( )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 A.问题性 B.独特性 C.主动性 D.独立性

17.下列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学从“教师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B.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C.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D.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多项选择题

1.新课改提出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 )。 A.自主学习 B.探究学习 C.讨论学习 D.研究学习 E.合作学习

2.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

A.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B.终身教育的理论 C.多元智能理论 D.泛智教育思想 E.儿童中心说

第三章 综合实践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

2.(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A.研究性学习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6.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活动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 A.开放性 B.生成性 C.自主性 D.探究性

8.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第三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2.“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 A.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 B.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C.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D.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7.与其他的职业道德相比,师德具有的特殊价值的是( )。 A.经济价值 B.伦理道德价值

-第17页-

C.规范性价值 D.激励性价值

11.教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 )和主干地位。 A.重要 B.首要 C.核心 D.主导 二、多项选择题

3.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有( )。 A.教育价值 B.经济价值 C.文化价值 D.伦理价值 E.个人价值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 )。 A.榜样学习 B.职业实践 C.社会实践 D.理论学习

4.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是( )。 A.教师职业正义感 B.教师职业责任感 C.教师职业荣誉感 D.教师职业幸福感

5.是否具备( )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 A.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B.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

C.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D.坚强的职业道德意识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

2.教书育人是教师在处理其与( )的关系时所遵循的原则要求。A.学生 B.教师自己

C.职业劳动 D.教育事业

4.衡量教师个人教学行为和品德的最高道德标准是( )。 A.职业道德原则 B.职业道德范畴 C.职业道德规范D.职业道德修养 18.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是( )。 A.勇于实践 B.严谨治学 C.勇于创新 D.更新观念 二、多项选择题

2.教师良心与其他职业良心相比,主要特点有( )。 A.内隐性 B.层次性高 C.教育性强 D.协作性强

-第18页-

E.范围广

4.师表美主要包括( )。 A.“表美”B.“道美” C.心灵美 D.风格美 E.形体美

5.教师公正的内容包括( )。 A.坚持真理 B.不偏不倚 C.秉公办理 D.奖罚分明 E.尊重学生的人格

8.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包括( )。

A.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B.要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 C.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 D.要有锐意创新的品质 E.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9.《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提出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 )。 A.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B.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C.关爱学生,终身学习 D.爱国守法,爱岗敬业 E. 依法执教,严谨治学 11.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是( )。 A.我国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

B.教师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 C.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

D.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E.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12.教育荣誉的内容有( )。

A.光荣的角色称号B.无私的职业特征 C.高尚的人格魅力 D.崇高的人格形象 E.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四部分 教育教学技能

第一章 教学设计技能

第二章 课堂教学技能

一、单项选择题 无

二、多项选择题

2.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动机,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常用的课堂提问技巧主要有( )。 A.转向 B.讨论 C.追问 D.等待 E.启发

4.教育反馈在堂课教学中的作用表现为( )。

-第19页-

A.激励作用 B.调控作用 C.媒介作用 D.预测作用 E.强制作用

5.课堂对话的特点主要有( )。 A.民主性 B.生成性 C.多边性 D.倾听性 E.开放性

第三章 教学语言表达

一、单项选择题 无

二、多项选择题

3.教态语言具有的特征是( )。 A.辅助性 B.表情性 C.连续性D.动作性 E.情境性

-第20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aa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