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复习检测 历史

更新时间:2023-04-15 07:3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山东省淄博一中

201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复习检测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将答案直接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为非选择题,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正确的)

1.古代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特别强调华夏民族与夷狄、胡蛮的分别。与这种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

A.西周的宗法制B.秦汉的郡县制C.隋唐的科举制D.明清的内阁制【答案】A

【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宗法制是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政治措施,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其影响深远。注重宗族关系、血缘关系、祭祖是宗法制影响的具体体现。

2.古代谥法即根据君主的生平特点用一字加以褒贬,如夸志多穷曰武、执事坚固曰恭等。秦始皇认为,“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这反映出秦始皇的理念是

()

A.天下一统B.中央集权C.移风易俗D.皇权至上

【答案】D

【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材料反映秦始皇废除谥法,即反对臣僚对皇帝的评议,维护皇帝的独尊与威严,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理念。

3.汉安帝永初三年,京师大饥,民相食。诏曰:“朕以幼冲,奉承洪业,不能宣流风化,而感逆阴阳,至令百姓饥荒,更相啖食。咎在朕助不逮。”据此看来,汉安帝信奉

()

A.“天人感应”学说B.“因信称义”主张

C.“大一统”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

【答案】A

【解析】考察古代中国——传统思想主流:儒家思想的发展。汉代董仲舒建立了新儒学,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等学说。材料反映汉安帝认为灾荒是上天对自己所犯错误“咎在朕助不逮”的惩罚,所以看出汉安帝信奉“天人感应”学说。

4.唐代曾出现多名宰相共同议政。而据《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这主要表明

()

A.政治决策出现民主化趋势 B.皇帝大权已经旁落

C.各部门分工明细组织严密 D.三省体制存在弊端

【答案】D

【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从秦朝到明清一直是专制统治故排除A项;皇权至上性不容动摇故应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中央的政治体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但材料体现“是非蜂起”,此题应该选择D。

5.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自言,自己的创作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创作中

()

A.正面描绘中国商人的形象B.以山东方言表故国之思

C.刻画青年男女的叛逆性格D.借鬼魅世界写人间好恶

【答案】D

【解析】《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多达500多篇,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仙、鬼妖、人兽,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的中国的社会面貌。

6.明代徐一夔《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

A.丝织业出现雇佣剥削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

C.手工业者生活的艰辛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

【答案】A

【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经济——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材料“日佣为钱二百缗”反映了雇佣劳动关系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雇工受到工场主的剥削。

7.有一位思想家说:“大而天地阴阳,细而昆虫草木,皆当理会。一物不理会,这时便缺此一物之理。……须是开阔,方始拓展”。这是

()

A.董仲舒在宣扬“天人感应” B.朱熹的在讲解“格物致知”

C.陆九渊在解释“心即理也” D.王守仁在阐发“致良知”

【答案】B

【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思想——程朱理学。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求理的方式是格物致知,材料“……皆当理会。一物不理会,这时便缺此一物之理……”,正是体现了格物致知的思想。

8.“在激进的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着狭隘的农民意识;在基督上帝的外衣下,其实质反映的却是小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大同理想。”这段话评论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答案】A

【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动员农民起义,带有基督外衣,主张建立理想的大同社会,具有空想性。所以选A。

9.读《1914-1921华商纱厂规模统计表》。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民族资本主义呈发展成长之势B.实业救国是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

C.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并驾齐驱D.民族资本摆脱外国资本的控制

【答案】A

【解析】考察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材料可以看出纱锭数量、布机数量、投入资本数从1914年——1921年都在迅速增加,所以选A。

10.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A.中体西用的倡导者B.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C.维新图强的呼吁者D.实业救国的践行者

【答案】B

【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辛亥革命。分析材料这里的有识之士要推翻帝王之家,建立现代化政府,所以应该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即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11.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中曾例举以下内容:(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数量的红军;(4)有便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这份报告意在论述()

A.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B.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C.持久抗战的必要条件D.解放战争的胜利经验

【答案】B

【解析】考察近代中国——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合材料“有相当数量的红军”可分析此时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正是这一时期提出的,故选B。

12.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最后促成了()

A.工作重心的转移B.一国两制的实施

C.改革开放的决策D.经济特区的建立

【答案】D

【解析】考察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结合材料“……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反映了早期建设经济特区的思想,促成了后来经济特区的建立。

13.“这真是一条遥远漫长的道路。这不单单指从华盛顿到北京相隔的空间距离……现在西洋头号强国的总统终于万里迢迢来到了北京进行访问。”《朝日新闻》所描述的这一事件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冷战时代的结束D.日内瓦国际会议成功举办

【答案】A

【解析】考察现代中国的外交。题干中华盛顿指美国,北京指中国,材料反映1972年美国总统到中国访问,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美结束多年的对抗,重新走上了合作的起点,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4.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3月答记者问时提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中国人应从“文革”中吸取的历史教训有()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⑨防止个人崇拜④保障公民权利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考察现代中国——文化大革命。文革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文革的教训告诉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防止个人崇拜,保障公民权利。

15.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在于()

A.反对轮番而治B.提倡妇女参政

C.主张人民主权D.宣扬人文精神

【答案】A

【解析】考察古代世界——雅典的民主政治。强调管理的专业性,应该由专业人员管理国家政治事务,不应该用抽签等方式决定国家管理人员,所以选A。

16.某位学者写道:“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从此,西方人不仅开始反思以往落后的神学世界,同时勇敢地开始探索新世界。”该学者评价的是()

A.新航路开辟B.启蒙运动C.文艺复兴 D.宗教改革

【答案】C

【解析】考察近代世界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材料“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西方人不仅开始反思以往落后的神学世界,同时勇敢地开始探索新世界”,反映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复兴、发展,所以学者评价的是文艺复兴。

17.“这个……人是科学革命的集大成者,是个机敏的观察家,他恰如其分地把宇宙描述成是有秩序的、机械的、物质的和因为上帝推动而运动的”。这位杰出人物是()

A.伽利略B.牛顿C.达尔文D.爱因斯坦

【答案】B

【解析】考察近代世界的科技革命。牛顿的《自然则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牛顿力学定律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18.“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这个“入口处”是指()

A.开辟新航路B.确立君主立宪制

C.成为世界殖民霸主D.开始工业革命

【答案】B

【解析】考察近代世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从时间上17世纪,可排除ACD,17世纪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向现代民主政治转变。

19.某历史读物以大量篇幅详细介绍了圣西门、傅里叶、马克思等人的思想,这些内容应包含在该书的哪一章内()

A.第一章现代世界的基础B.第二章以武力走向现代社会

C.第三章科学理性的时代D.第四章寻求社会问题的答案

【答案】D

【解析】考察近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随着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圣西门、傅里叶等提出了改造社会的方案——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恩格斯最终建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以选D。

20.右图是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的铁路通车里程变化

图。这种情况说明()

A.工业时代到来

B.科学革命深化

C.世界市场形成

D.大英帝国建立

【答案】A

【解析】考察近代世界的工业革命。图片反映了

21.1921年列宁对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我们是个落后国家,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美国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美国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列宁这次谈话的背景是苏俄正在()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C.实行新经济政策D.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

【答案】C

【解析】考察现代世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挫折。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21年,苏联正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结合新经济政策内容,国家无力兴办企业或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12.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所谓美国“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指的是

()

A.炮制杜鲁门主义B.推行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的东扩D.阻挠东西德国统一

【答案】B

【解析】考察现代世界——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美国1948年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援助欧洲恢复经济,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发展,另外题干美国以经济的方式,可选出马歇尔计划。

23.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加斯·塞隆纳说,“公司……不再被一群易于识别的人拥有,而是被数量庞大,可能是数以百万的人拥有,每个人只持有很少的股份,因此对公众公司或者这种体制而言,面临的挑战是,谁来约束公司的老板。”加斯·塞隆纳所评论的是

()

A.工业革命时代小企业规模扩大B.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C.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体制调整D.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

【答案】C

【解析】考察现代世界经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题干材料体现的是股票成分散化趋势,“人民资本主义”,它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重要表现之一。24.“该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三国合作的初衷,给三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给南北国家在区域范围内利用自由贸易区进行合作开创了先河”。材料中的“该组织”应是下列图示中的()

【答案】B

【解析】考察现代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题干“三国合作”,即成员国只有三个国家,可以判断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25.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主权正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比如,向联合国、

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利,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利。此现象反映了

()

A.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B.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C.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D.国际组织多元化趋势

【答案】B

【解析】考察现代世界的全球化。结合题干“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主权正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强调加强世界合作,是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26题22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2分)26.(22分)认识历史要多角度观察、全方位思考,中国历史是不可多得的范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横断面

材料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一一《陈寅恪先生文集》第2卷(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指出宋朝“造极”的表现。(8分)

历史纵剖面

材料二4000多年来中国人在欧亚大陆的最东段发展起了一个独特而自成体系的社会……

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打破了中国人的闭关自守和骄傲自满: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了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傲慢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三次灾难性的战争”的影响。你认为整个近代时期(1840——1949)最严重的侵华战争是哪一次?概括说明判断的理由。(8分)

历史面面观

材料三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已经形成了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道路,中国经验已上升为中国模式,其中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模式。

一一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访谈录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内容。

(6分)

【答案】

(1)政治:解决地方势力的威胁;中央机构的有效运转;科举制的大力推行。(任答两点即可)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夜市、晓市、草市;都市商业繁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文化:文章诗词俱发达;科技成就众多;儒学发展成为理学;戏剧表演进步。

(2)影响:打开中国的大门,宣告西方文化的优势,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判断: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原因:旨在全面灭亡中国,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占据大半个中国,进行长达十多年的殖民统治;与国际法西斯势力相呼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进行南京大屠杀等事件,在中华民族心里留下阴影;有关战犯未得到有效惩罚,造成一系列国际问题。(任答两点,判断其它战争者,言之有理即可同样得分)

(3)政治模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选举。经济模式: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坚持市场调节为基础等。

【解析】

第(1)问考察宋代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取得的成就,结合史实各举两例即可;第(2)问考察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发动的一些列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国带来灾难,造成中国的贫困落后。1840年——1949年危害最严重的侵华战争,回答时可选择,但注意理由明确,史论结合;第(3)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领域取得的成就,结合史实回答即可。

27.(16分)历史发展是个不间断的过程,历史现象的嬗变更替贯穿始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小农经济的两面性。为变革小农经济,新中国有哪些成功的实践?(6分)

材料二随着西力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2)根据材料,说明近代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

(6分)

材料三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1991年,苏联领导人却公开呼吁美国等西方对苏联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甚至连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也邀请美国等国家帮助制定.

——《冷战风云》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对美态度的变化,说明其中的原因。(4)

【答案】

(1)两面性:能精耕细作,合理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但分散经营,规模狭小,劳动效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成功实践:进行农业合作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

(2)变化:按照国家力量划分国家类型;对西方由鄙夷到崇拜。看待:改变了僵化的天朝上国观念,接受近代化外交观念,是历史的进步;但对西方的崇拜容易形成崇洋媚外的风气。

(3)态度:由反对美国的经济援助转变为急切盼望美国的援助。原因: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引起苏联的关注;苏联模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恶化急需改进;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而苏联领导人倡导无原则的改革。

【解析】第(1)问对于小农经济的两面性要回答出进步性和局限性,小农经济从春秋产生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直至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农业、改革小农经济进行了农业合作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等一些列成功探索。

第(2)问变化可结合材料“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概括得出,对此应辩证看待,既要看到进步之处还要指出容

易出现的问题;第(3)问从材料“1947年,苏联……因而拒绝接受。1991年,苏联领导人却公开呼吁……也邀请美国等国家帮助制定.”容易得出,原因结合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和苏联面临的问题回答即可。

28.(12分)读史使人明智。作为五四运动的旗手,陈独秀正是从西方历史中寻求改造中国的良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要拥护那德先生(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

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一一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1月)

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论文,谈谈你对材料主张的认识。

要求:①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楚,合乎逻辑。

提示:内容至少应包括:德先生、赛先生的含义;西洋人为此闹事流血而达到光明世界是否属实(以某一国家为例);陈独秀如此言明的用意。

【答案】

德先生是民主,赛先生是科学。科学和民主是近代社会的两大旗帜。陈独秀对西方历史的分析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例如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经过1640年——1688年得资产阶级革命,使国王接受《权利法案》,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科学文化和工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例如法国大革命经过大革命、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战争等环节,最终在1875年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总统共和制。又如美国经过独立战争,在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联邦制总统共和制。其他符合题意者酌情得分)

陈独秀以西方历史发展为例,倡导民主和科学,意在号召人们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礼教,促进人们思想解放,这对促动新文化运动、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型具有极大意义。【解析】

首先要注意问题提示答出德先生、赛先生的含义,同时明确自己的观点,注意主题明确,观点合理,阐明观点要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条理清楚,表达合乎逻辑,最后指出陈独秀宣扬民主科学的用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9z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