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大学003现代外国哲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更新时间:2023-04-10 20:2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1 页,共 52 页

目录

2018年黑龙江大学003现代外国哲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 (2)

2018年黑龙江大学003现代外国哲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二) (13)

2018年黑龙江大学003现代外国哲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三) (24)

2018年黑龙江大学003现代外国哲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四) (34)

2018年黑龙江大学003现代外国哲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五) (43)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2 页,共 52 页 2018年黑龙江大学003现代外国哲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

特别说明:

1-本资料为2018复试学员内部使用,终极模拟预测押题,实战检测复试复习效果。

2-资料仅供复试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

一、名词解释

1. 康德的图式

【答案】康德的图式是连接范畴和经验的中介,他的图式论是为了克服范畴论的困难。在运用范畴概念于经验的判断时,图式是重要的一步。虽然范畴没有经验来源,但每个范畴有其经验的对等物即图式,使其运用成为可能。概念的图式不是意象,而是产生意象的规则。每个图式都是时间的先验规定,所以图式只是加了时间条件的范畴本身。因而它一方面与范畴同质,具有普遍和先天性;另一方面与现象同质,因为它包括想象力、时间和表象杂多。图式由于这种特性成为概念和直观的中介,才产生判断。只有借助于图式,概念才能够被应用于现象,没有图式,概念就没有意义。

2. 惟其不可能,我才相信

【答案】“惟其不可能,我才相信”是拉丁教父德尔图良在《论基督肉身》中提出的观点。他强调基督教信仰和希腊理性的对立,国为理性所产生的荒谬感恰好证明了理性的局限,理性无法把握上帝存在的真理,极力贬低理性,反对通过理性的方式来理解《圣经》。这体现了他本人极端的信仰主义的立场。基督教“信仰至上”的原则顺应了当时基督教发展的需要,但从长远来看,用理性来论证信仰更有利于基督教世界的形成,所以后来德尔图良的学说逐渐成为异端。

3. 物质异质性

【答案】物质异质性是由狄德罗提出的,他肯定物质是“异质”的,即物质自身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客观性质。机械论者认为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广延,而狄德罗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绝不是由一种完全相同的物质产生的,所以他提出了物质异质性。他认为现象的杂多就是物质的某种异质性造成的结果。他把产生一切自然现象所必需的那些不同的异质性物质称为元素,并认为各种元素有一些本质上的区别,一种元素的分子具有一种绝对的不可分割性。

4. 第一实体

【答案】第一实体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哲学概念,它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含义。在《范畴篇》中,他认为实体是既不表述也不依赖于一个主体的东西。在《范畴篇》中,他认为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第一实体是一切所是的东西的最基本的载体。在《形而上学》中,他认为“这一个”是第一实体,“这一个”表示“是者”指称的个别事物的存在。在《形而上学》中的Z , H 两卷,他又认为个别事物由形式和质料构成,形式先于质料。因此他提出形式是第一实体,认为第一实体是“其所是”,又称“本质”。他在第一实体问题上的不一致对后世的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3 页,共 52 页 5. 康德的他律

【答案】康德的他律是指由其他人而不是自己去立法,即理性在一种不由自己自由地制定的法则下活动的行为方式。自律是与他律相对应的,是指我们的意志决定我们如何行动,我们的意志由自身内在的理性法则决定。在伦理学中,他律的意志受外部原因决定;而自律的意志由自己决定其行动,是自由的。他批判传统的道德理论从自身外部去寻求根据的观点,认为他律依赖利益,不是由理性决定的,因而是假言命令,而自律是绝对命令。

6. 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戈拉提出的著名哲学命题,是指对每个感知者而言,事物就是他所感知的那个样子。命题中的“人”主要时指单个的人,也可指某类的人。普罗泰戈拉认为衡量事物的尺度是单个人的个体感觉,带有明显的主观主义、感觉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但他反对“神是万物尺度”的神话传统和“人是自然产物”的自然哲学传统,把神、物、人的关系颠倒过来,使人成为衡量存在的标准、主宰万物的力量。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典型命题,对于破除外在的限制与束缚,启发人们重视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7. 笛卡尔的松果腺

【答案】笛卡尔的松果腺是指假设的身体和灵魂的交接点。笛卡尔认为心灵和物质是独立存在的两个实体,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的相互作用,那么“灵魂怎么能同整个身体有一种统一的关系呢?它们是怎样互相影响的呢?”为了解释人的身体的有意识的活动,笛卡尔假设身体和心灵有一个位于脑部的松果腺作为交接点,灵魂通过松果腺作用于身体,并且认为松果腺是灵魂的所在地。心灵在松果腺中产生各种运动,这些运动转而又在神经中,而后在身体上产生运动。这样松果腺的概念就给予心灵以位置,但这与笛卡尔的心灵没有广延的论断相矛盾。

8. 黑格尔的自在自为

【答案】黑格尔的自在自为是指绝对精神自身既对立又统一的东西,是存在和本质、直接和间接、潜在和现实的具体统一和大全。这个全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构成概念的一个整体。自在是内在的潜在,是自我统一的和未反思的;自为是现实和反思的,是展现自身和外化自身的。自在自为是自在和自为的统一,是完全的发展状态,事物在其中达到完满的状态。事物从自在发展为自为,并最终发展为自在自为的存在。这符合黑格尔的“正题一反题一合题”的发展模式。

二、简答题

9. 如何理解安瑟尔谟的“信仰,然后理解”。

【答案】安瑟尔模的“信仰,然后理解”是对“辩证法能否运用于神学”这一问题的回答。

(1)神学家们的观点

在安瑟尔谟之前,神学家们就针对“辩证法能否运用于神学”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中贝伦伽尔认为辩证法适用于一切事物,而达米安反对将辩证法运用于神学。

(2)安瑟尔谟的观点

安瑟尔谟首先批评了上述两种观点,说:“不把信仰放在第一位是傲慢,有了信仰之后不再诉诸理性是疏忽。两种错误都要加以避免。”然后他又对这两种观点作了调和,提出“信仰,然后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4 页,共 52 页 理解”,认为应当把辩证法应用到当时的神学家认为理性小能理解的神秘领域,虽然辩证法可能得出与信仰小一致的结论,但这个时候就要“信仰,然后理解”。

总之,安瑟尔谟的主张既承认了“辩证法可以运用于神学”的主张,又维护了“哲学是神学的裨女”的观点。

10.简要介绍芝诺悖论的内容。

【答案】芝诺为了维护巴门尼德的存在是不变的一,他试图指出如果我们承认运动和变化,则会陷于自相矛盾。芝诺悖论有四个:

(1)二分法

“二分法”是运动着的东西在到达目的地之前须先完成行程的一半,而在完成行程的一半后,还须完成行程一半的一半……如此分割,以致无穷,因此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终点。

(2)“阿基里追不上乌龟”

如果阿基里和乌龟赛跑,乌龟先跑一段距离,当阿基里跑完这段路程,乌龟又向前跑了一段距离,当阿基里又跑完这段路程,乌龟则又向前跑了一段距离,如此下去,以致无穷,阿基里只可能无限的接近乌龟,但永远也追不上乌龟。

(3)“飞箭不动”

飞箭在每一时刻都必须占据一个位置,这一位置恰好等于其自身的长度。如果飞箭在某一时刻占据的位置等于其自身的长度,也就是说,匕箭是静止不动的。

(4)“一倍的时间等于一半的时间”

有两排物体,大小相同,数目相等,一排从终点排到中间点,另一排从中间点排到起点,当它们以相同的速度作方向相反的运动时,就会在时间上出现矛盾。

(5)意义

芝诺指出既然承认存在运动会得出上述四个明显与事实和感觉相矛盾的荒谬结论,那么存在不能是运动的,只能是静止不动的。他首次运用悖论的方法进行反驳,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亚里士多德称其为辩证法的创始者。这些论证的实质是用逻辑推理来否定经验观察,用理性证明来否定感官知觉,奠定了西方哲学把思想的对象看得比感觉的对象更加真实可靠的传统。

11.休谟对实体存在的怀疑。

【答案】休谟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以知觉的经验为基础、标准界限,而无从得知关于知觉之外是否有实体存在。休谟否认了实体作为知识对象的可能性,但他对“实体”观念的批判态度是怀疑论而非独断论。他没有否认实体,而是说,我们没有关于实体的知觉,从而也不可能有关于实体的任何知识,无论肯定实体还是否定实体的断言都不属于知识。至于知觉之外有无实体存在并不可知。本着这种怀疑论的精神,休谟依次否认了物质实体、心灵实体和上帝的可知性。

(1)对物质实体的否认

休谟说:“感官传来的这些感觉,究竟是否由相似的外物产生?这是一个事实问题。”依照体漠的观点,事实问题需要借助于经验才能解决,但休谟说:“经验在这里,事实上,理论上都是完全默不作声的。”因此休谟认为我们只有关于性质的观念,对性质的寓所或支撑点没有任何知觉。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5 页,共 52 页 纵使我们把注意力移至身外,伸展到宇宙尽头,也超不出知觉范围之外,想象出一种知觉小到的存在。休谟认为感觉与物质的联系是没有任何经验根据的。

(2)对心灵实体的否认

对于心灵实体,我们没有任何知觉。如果认为“自我”是一个心灵实体,我们是不可知的。休谟指出,每一个实在观念的产生必然归于某一个印象,“自我”并不像贝克莱所说的那样,是知觉的寓所或知觉活动的主体、承担者,因为我们并没有关于自我的一个固定不变的知觉。休谟说,我们对于自我的知觉只能是“那些以不能想象的速度互相接续着、并处于永远流动和运动之中的知觉的集合体,或一束知觉”。换言之,精神实体的存在是不可知的,可知的只是正在进行中的知觉的连续。

(3)对上帝的可知性的否认

对于上帝的存在和属性,我们没有任何知觉。休谟说,想要求助上帝的真实无妄,来证明我们感官的真实无妄,只是很无来由的一个拐弯。休谟不承认对于处于经验以外的上帝,他进而否定了历史上所有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其理由是:

①因为“上帝”的观念不是经验的对象,不能通过经验证明。“宇宙设计者”的论证和“终极原因”证明都试图用后天的经验的方法来证明上帝的存在,这违反了他的我们的观念不能超出我们的经验、我们的知识不能超出我们的观念的观点。

②上帝存在是一个事实问题,所以不能用必然推理证明,因为事实的反面总是可能的,不能先天地证明一个事实问题。

③上帝存在的道德证明也不可靠,人类的不幸和痛苦提供了反证。既然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既不属于经验知识,也不属于抽象知识,那么其中就不可能有任何真理。

12.简述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学说。

【答案】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是实践智慧选择德性的一个标准。

(1)德性及其原则

亚里士多德说:“德性是牵涉到选择时的一种性格状况,一种适中,一种相对于我们而言的适中,它为一种合理原则所规定,这就是那些具有实践智慧的人用来规定德性的原则。”这里的适中,是指既不太多也不太少的东西。它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是相同的,而是对不同的人是不同的标准。这种适中不是按算数比例上的适中,相对于我们而言的适中是相对于人的情感和行为而言的适中,由实践智慧规定。

(2)德性的标准和对立面

①德性的标准

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一种技艺都要避免过多或不足而去寻求适中,而美德比任何技艺都要更精确、更好,所以美德一定存在以适中为目的的性质。因此,他把“中道”作为德性的标准。

②德行的对立面

a.德性的对立面是两个极端:“过分”和“不足”。过分是“主动的恶”,不足是“被动的恶”。

b.虽然,德性是相对于两个邪恶的极端而言的“中道”,但相对于各种不同程度的恶而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9r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