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然 地 理 学

更新时间:2023-10-14 05: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自 然 地 理 学

绪论及第一章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及其要素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动态,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科学。 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系统 日地距离:14960×10^4KM

八大行星:金木水火土、地球、天王、海王 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几个特征

1、 近圆性 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 2、 共面性 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的位于一个平面上 3、 同向性 大部分行星自转与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4、 遵距性 所有行星到太阳的距离都遵循着一定的距离规定 地球的形状:两极比较扁平、赤道部分相对突出的椭球体 平均半径:6371110M

地球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从而有了海洋、生物、河湖的产生。 海洋面积:71% 陆地面积:29%

大地水准面:假象的,用平均海平面来表示地球形状的平滑封闭曲面

时区与区时: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统一使用一种时刻,这种时刻叫区时,每个时区中,以中央经线上的时间为准。

全球按经度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将东西经度各为7.5度的范围作为零时区,然后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 经线圈:所有通过地轴的平面,都和地球表面相交而成为圆。 纬线圈:所有与地轴垂直的面,都和地球相交而成为圆。 经线的起始线:本初子午线 简答题:

解释地球自转与公转带来的地理效应

1、 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产生了地转偏向力;产生了地方时;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

引发潮汐)

2、 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 3S含义及其在自然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GPS 全球定位系统 作用:定位、监测地壳

RS 遥感 作用:区域调查、气象监测

GIS 地理信息系统 作用:实现研究自然地理学研究的途径、空间分析、鉴定模型

第二章:地壳

克拉克值:16KM厚度内地壳中的63种化学元素的平均重量百分比所获得的数值。 主要造岩矿物:石英、长石{斜长石、钾长石}、云母、闪角石、辉石、橄榄石

三大类岩石: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石灰岩、白云岩)变质岩(大理岩、片麻岩)

1、矿物: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演示的基本单元。

2、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

3、褶皱、断裂、节理、断层:褶皱: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 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虽破裂而破裂面两侧岩块未发生明显滑动者叫做节理,破裂而又发生明显位移的则称断层。 4、整合、假整合、不整合:整合 指相邻新老地层产状一致且相互平行,时代连续,没有间断。 假整合:指两相邻地层产状平行但时代不连续。 不整合:指上下两层产状既不一致,时代也不连续,其间有地层缺失。

向斜:岩层由老到新(向斜成山) 背斜:岩层由新到老(背斜成谷) 上盘相对下降为正断层 上盘相对上升为逆断层

地质年代:第四纪、新第三纪、老第三纪、白垩纪、侏罗纪、三叠纪、二叠纪、白炭纪、泥盆纪、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震旦纪、前震旦纪。

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一:填空题

1、 地球上出现四级更替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和地球公转的存在。

2、 全球降水量的地理分布主要包括:赤道多雨带、南北纬15°-30°少雨带、中纬多雨带、

高纬少雨带。

3、 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日照时间。 4、 地球大气获得能量的最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最直接的能量来源是地面。 5、 世界气候大会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6、 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之为风,风的形成和运动过程中会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惯性离心力、摩擦力四种力的影响和作用。

7、 天气是短时间尺度的大气状态和过程,控制天气的主要大气运动系统包括:气团、锋、

气旋、反气旋。

8、 气团形成的条件有:比较均一的下垫面、有利于空气停顿或缓慢前进的气象条件。 9、 一般来说,完整的气候系统由大气圈、海洋、冰雪圈、岩石圈、生物圈组成。 二:名词解释

1、 气团:指在广大区域内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铅直稳定度等物理属性较均匀的大块空

气团。

2、 冰晶效应:在云中存在着过冷水滴、水汽和冰晶的条件下,对冰而言,空气已达饱和,

对水来说,尚未饱和,于是,水滴将会被蒸发,而冰晶将因水汽在它们上面凝华而不断增长。

3、 季风: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 4、 大气环流: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

5、 雪线: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限。气温、降水量、地形是影响雪线的因素。 6、 反气旋:占有三度空间的,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大型空气涡旋。

7、 天气和气候:气候 指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其变化特征。 天气: 指某一地区一段时间内大气的一般状态 三.简答题

1影响气候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 ①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均匀分布,导致热力差异,低纬度和高纬度之间存在

着热力输送。 ② 地球自转,从低纬度到高纬度,产生三圈环流。 ③ 海陆分布,地球表面存在各种地貌单元,存在陆地和海洋地貌单元,是同纬度受下垫面

影响断裂成一个个小带,形成气压中心,同纬度出现差异。

④ 洋流的作用,洋流输送虽气候产生影响,对流经地区产生影响。

2、 为什么晴朗无风的夜晚比在阴雨的夜晚多出现霜雾?

晴朗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烈,近地面层温度迅速下降到露点,因而有利于形成霜露。阴雨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有效辐射大为减弱,近地面层温度难以下降到露点,故不利于水汽凝结。

论述题 西南地区干旱的原因

1、 西南每年此时都处于少雨季节,本身是少雨阶段 2、 今年冷空气势力很强,暖空气难以南下,导致干旱

3、 该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地表缺水,因为岩溶地貌难以存住水,地下水丰富,有大量暗

河,地表水缺乏。

4、 水利设施相对落后,处于偏穷地区,地表水利设施不完善,当地经济落后,政府工作不

到位,把大量财力投入城市自来水建设,不愿意把财力投入农村水利设施。

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名词解释

1、潮汐与潮流:潮汐 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 潮流 海水受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发生潮位升降的同时,还发生周期性的流动 2、波浪的折射 近岸较浅一端因受摩擦力而减速,离岸远而较深一端在深水处继续保持原速度前进,最后波峰线将发生转折而与海岸平行。

3、水系和流域 水系:河流沿途接纳众多支流,并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

流域 每一条河流和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这部分陆地面积便是河流和水系的流域

4、洪水和枯水 洪水:河流水位达到某一高度,致使沿岸城市、村庄、建筑物、农田受到威胁时 枯水:一年内没有洪水期的径流

5、分水岭 由两个相邻集水区之间的最高点连接成的不规则曲线

6、地下潜水和承压水 地下潜水:埋藏在地表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承压水: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

简答题

1、 简述循环的基本过程

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汽,一部分在海洋上空凝结致雨,直接降落到还面上,另一部分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降落到地面,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到海洋。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声”是何种月相,为什么?

满月,因为在农历十五的时候,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最大,为大潮,所以潮涨与明月的时间相同。

3、 简述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

① 停蓄阶段 江水落在流域内,一部分被植物截留,另一部分被土壤吸收,然后经过

下渗进入土壤和岩石孔隙中,形成地下水。 ② 漫流阶段 植物截留和填洼都已经饱和,降水量超过下下渗量时,地面便出现细小

水流,即坡面漫流,坡面漫流逐渐扩大范围,分别流向不同的河槽里。 ③ 河槽集流阶段 坡面漫流的水进入河道后,沿河网向下游游动,使河流量增加。 4、 洋流模式和主要洋流

洋流模式①北半球的风吹动洋面最终是输送一层方向偏右90°的厚约100米的上层洋流

②30°-60°N的西南风是上层水流向东南,60°-90°的东北风又使上层水流向西北,导致以60°N为中心形成一个低凹

④ 赤道无风带两侧,因北半球的东北风和南半球的东南风,上层水流必然从赤道向外

流动

主要洋流:赤道洋流、千岛寒流、北大西洋流、加那利洋流、北信风洋流、夏季季风洋流

5、 简述河流补给的类型及特点

类型:降水、冰川积雪融水、地下水、湖泊和沼泽

特点:降水补给、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湖泊与沼泽水补给、人工补给 6、 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① 河流是所在流域内自然地理背景下的产物 河流受地理分布受气候的严格控制

流域的海拔高度、坡度、地表组成物质、植被影响径流发生 ② 河流对地理环境也有显著影响

河流是水循环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河流可输送热量、河流可塑造各种河流地貌、

第五章:地貌 一:填空题

1、 块体运动包括滑坡、崩落、蠕动。

2、 海蚀地貌的主要类型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与海蚀柱、海蚀台 3、 风化作用的残留矿物、次生矿物及可溶性物质统称风化产物

4、 地表化学元素迁移根据迁移动力介质的不同,地表化学元素迁移可分为水迁移、空

气迁移、物质迁移。

5、 中国三大平原是松辽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松辽平

二:名词解释

1、 夷平面: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

高寒夷平作用的平原。 2、 侵蚀基准面:

3、 黄土:在干旱区形成的第四纪时期的土黄色土状堆积物

4、 沙漠化: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或认为因素引起的生态系统被破坏,这

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变成沙漠地区。 三、读图题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变化,并说明理由

A地比B地地势高,湖岸到湖心深度逐渐变深

2、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变化的主要过程

① 由于河流汇入湖泊,水面迅速变宽,水流速度快,泥沙沉积。 ② 三角洲随湖面面积缩小而逐渐变小 ③ 近现代塔里木河修建水库,水大量减少,搬运泥沙量小,带动泥沙能力变弱,在边

缘沉积。

3、 简述罗布泊河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由于气候变干、开发不合理等缘故,罗布泊河逐渐干涸,所以在干旱区必须考虑土地承载力,必须合理统筹、保护资源,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精打细算,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四、简答题

1、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①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 ②地貌对生物界的影响 ③ 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 ④ 地貌对自然界地域分异的影响 ⑤ 地貌对土地分化类型的影响

2、 什么是丹霞地貌?影响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丹霞地貌是发育在中生代到第三纪的水平或缓慢倾斜的厚层而坚硬的红色粗砂岩,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受到垂直解理、流水侵蚀及重力崩塌等外力作用形成的顶部平、坡非常陡、坡度平缓。

条件:①是红色砂岩发育的,红色砂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最重要的形态可能 ②构造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是其构造条件 ③气候具有重要的影响

3、 黄土的特性有哪些? ① 是一种灰黄色或棕黄色的土状堆积物,颗粒非常细小,质地非常均一。 ② 黄土结构非常疏松,透水性很好。 ③ 没有明显的层理,但垂直节理非常明显。 ④ 碳酸钙含量非常高

五:论述题

在地质历史时期背景下庐山地貌形成的主要阶段和基本过程

1、 在震旦纪到二叠纪之间,庐山是一种浅海环境,不断的搬运来大量物质堆积下来并一直

缓慢下沉,堆积物质有几千米厚度。

2、 在中生代时期,由于燕山运动使庐山地块被挤压产生褶皱抬升,出现断裂,庐山就形成

褶皱断块山。

3、 地壳稳定,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庐山开始缓慢上升,上升速度比较慢,侵蚀速度比较

快,开始形成夷平面,越侵蚀越低,庐山上部被侵蚀掉,形成一系列低山。 4、 第四纪,庐山受到强烈抬升,形成如今的庐山状态,目前,庐山仍在抬升中。

第六、八章 一:填空题

1、 土壤圈是地球表层与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相交的界面并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

量转换的循环。

2、 1967年国际封学会把封剖面划分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

层。

3、 土壤质量的内涵包括土壤肥力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健康质量。

4、 一般公认的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和非纬度地带性两大类,分别简称地带性规律

个非地带性规律,后者有分为干湿分异和垂直分异。

5、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产不断的提供和协调水、非、气、热的能力。

二:选择题

1、 土壤盐渍化过程发生的典型气候条件是 干旱 2、 土壤粘化过程发生的典型气候条件是 暖湿 3、 土壤铝铁富集化过程发生的气候条件是 湿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9m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