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

更新时间:2023-12-22 20: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长沙》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写于1925年的豪放词,在内容上属于现代诗,在形式上属于旧体诗。其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标题。全词上片(阙)写景,情景交融,下片(阙)议论抒情,抒写了中国早期共产主义战士以天下为己任、激流勇进的战斗风貌、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成语积累

百舸争流:上百条船争着在水上疾驰。意指很多人都在奋勇前进。

峥(zhēng)嵘岁月: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凡,不平常。现在多用来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风华正茂: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挥斥方遒(qiú):意指热情奔放,劲头正足。遒,强劲有力。 指点江山:指点,评说;江山,国家。指评说国家大事。

天伦之乐:伦,人与人的关系。指父子、兄弟等的关系。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

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素材拓展 1.《沁园春·长沙》素材点拨: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些诗句体现的是青年人远大的理想和朝气蓬勃的斗志,故而从此角度入文,可使行文风生水起。 写作示例:

走在青春的路上,我们领略的不仅仅有阳光、欢笑,亦有风雨和心伤。但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满怀激情,执著梦想。也许,我们会一次次跌倒,也许我们会负伤而归,但我们会伴随高亢激昂的歌声,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细细品味,慢慢咀嚼,青春的旋律,汇集为一首歌,在我们心中嘹亮地唱响。 2.立志

毛泽东在离家求学前夕改写了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素材积累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毛泽东 不到长城非好汉 ——毛泽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毛泽东

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 ——毛泽东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毛泽东 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毛泽东

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管他什么国,管他什么弹,原子弹、氢弹,我们都要超过。 ——毛泽东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愚公移山,人定胜天 ——毛泽东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毛泽东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毛泽东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 。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融情入景,化静为动。 《吻火》

追求自由——我多想,能像徐志摩一般,撑一支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徐志摩 雨巷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因而作者被称为“雨巷诗人”。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一种美好理想的象征,她是美好的却又是迷蒙而不可及的,表现了诗人孤独、消沉的情绪。

丁香——愁绪 伤春 孤高 美丽

丁香姑娘——追求美好的理想,不得后的迷茫

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形成音乐美,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

现代诗人戴望舒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借这个美好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诗人写这首诗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他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在迷惘和失望中仍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爱因斯坦说:“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适用话题】可用于“精神家园”“人生境界”“爱国”“气节”“责任”等相关写作话题。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烛之武退秦师

一.人物形象: 烛之武

怀才不遇,仍心怀天下;面对不公,危急时仍能挺身而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临危授命;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口才与成功。抓住机会。 佚之狐

发现人才,举荐人才 郑伯

礼贤下士,勇于认错

秦晋——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二.素材: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烛之武,

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在国家危难面前,他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他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让我们敬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9g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