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教学”的七大策略

更新时间:2023-10-04 09: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施“有效教学”的七大策略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教学设施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它包括“有效的教学准备策略”、“有效的上课策略”、“有效的评价策略”、“有效的教研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等方面。实践中总结的实施有效教学七大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课前抓预习,实施有效的教学准备策略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基本要求。备课的关键是制定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学设计,传统的备课方式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教学预设。我们认为,这样的备课方式不符合学生学的实际,是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鉴于此,我们提出了抓学生课前预习,“以学定教”“目标教学”的有效备课讲课策略。

抓课前预习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避免教师课堂教学的无效,增强教与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实施这一策略,要做到四抓:

一是抓预习设计,预习不能仅仅是让学生阅读教材,而是要设计好预习提纲或预习学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充分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得出自己初步的思考。

二是抓预习时间,要将预习提纲或预习学案提前下发给学生,帮助学生自学,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主预习,课下时间不充足的学科可以单独设立预习课

三是抓预习评价,教师要及时评价预习效果,激励学生积极预习,形成预习的习惯,同时学校要定期检查教师对预习的管理,并将此纳入对教师工作评价。四是抓预习成果的运用,教师要按照“以学定教”的原则,课前及时检查和诊断学生的预习效果,收集学生自学时所遇到的学习难点或学习疑惑,据此进行课前二次备课,确定课堂讲授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二、课堂抓改进和当堂达标,实施有效的上课策略

一是要加强教学目标的整体性设计,明确教学任务。课堂教学要出示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改变教学目标过于强化知识传授的现状,注重从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提高素养转化,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二是要整合教学内容,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改变课堂教学陈旧封闭的现状,落实新课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要求,把回归生活作为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以教材为范例,实施学科拓展性教学,注重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及学生学习体验的结合,注重不同学科间的整合联系,丰富拓展教学内容,实现知识与实践的融

合。同时,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整合教材,努力做到学生预习时已经掌握的知识不讲,学生自学能够理解的知识不讲,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是要优化教学过程,加强主题性教学。改变课堂教学杂乱无序的现状,按照“明确目标—预习展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的一般程序,从学科特点出发,遵循学科教学规律,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倡导主题性教学,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为系列学习主题,把学习主题转化为学习任务,把学习任务转化为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活动中生成知识,提高能力和素养。

四是要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主体探究。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灌输传授的现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生动实践中,体验知识产生与发展历程,感悟知识研究与应用方法,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是要改进教学手段,加强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改变课堂教学手段滞后的现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加强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教学辅助作用,增强课堂互动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是要强化教学诊断,加强课堂达标检查。改变课堂教学达标率偏低的现状,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功能,加强课堂训练与检测,确保课堂教学让80%的学生达标80%的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堂达标题的设计要兼顾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以及拓宽性的知

识,切实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保证每节课学生有10分钟以上的时间完成当堂达标题,减轻学生的课下作业负担。

(如果教材课文或章节内容相对独立,需1课时完成较为适宜的时,则采用“先预习自学再展示交流最后反馈”的教学模式;如果教材课文或章节内容前后联系紧密,适宜2课时完成时,则采用一节“预习检测”、一节“展示+反馈”的教学模式;如果教材课文章节内容前后联系既紧密又内容较多,需3课时完成较为适宜,则采用一节“预习检测”、一节“展示交流”、一节“反馈”的教学模式。一般采用课时 “预习+展示+反馈”的教学模式。)

三、日常评课抓反思,实施有效的教研策略

一是要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引导教师提升常态课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形成既是一个量的积累,更需要质的优化,需要教师平时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而不仅仅只是上好为了展示自己和应付检查而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优质课。如果每一位教师把自己的所有常态课都达到公开课、优质课的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就是要让教师进一步提高备课、观课、评课的成效,提高常态课的质量,养成对常态课经常检视的习惯,督促教师时常想一想:我的这节课有没有成效?能不能促进学生发展?课堂达标率是多少?低的原因是什么?从而不断积累有效的实作性经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二是要实施“连环跟进行动”,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所谓“连环跟进行动”,是指促进教师个体不断改进教学行为的教研方式。从过程上说,指对特定问题进行连续的实践审视,前一次实践积累的经验、反思,成为后一次实践的起点,这样环环相扣,前后连贯,直至“问题解决”;从实践主体方面说,这种“连环”可以是个体行为,也可以由群体合作实现;从实践内容方面看,既可应用于对特定问题的探究,也可应用于经验在不同层次上的辐射与传播。实施这一行动,要求学校定期开展课堂教学“说—讲—测—评—思”活动,大力推广“一课连上”、“同题多上”、“一课两议”、“三课两评一反思”的经验,促进教师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四、抓好学法指导,实施有效的学习策略

教师有效地教必须和学生有效地学有机结合,才能最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此,在强调教师有效教的同时,必须抓好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这样才能把有效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学法指导包含两个层面:

其一是通用学法方法的指导,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讨论、怎样提出问题、怎样高质量完成作业、怎样开展课外研究性学习、怎样提高记忆效率等。这类方法的指导可以通过开设学法指导课、进行专题讲座等方式让学生掌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9a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