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概论复习纲要1-4章

更新时间:2023-12-01 11: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1 - 《教育学概论》复习纲要1—4章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 在中国古代,?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尚未涉及教育的具

体内涵。

? 东汉许慎对于?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明确认为教育是

培养人的一种活动,目的在于使人为善。

? 18世纪中叶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就是让儿童的天性率性发展,主张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

使其身心按自然进程得到发展和完善。

? 19世纪中叶英国实证主义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的?未来生活之准备?。 ?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本身,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

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

? 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

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 狭义教育的基本内涵:(1)教育受社会制约;(2)?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

响?(学校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广义教育的最重要标志);(3)教育是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 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从形式上看,大体经历了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一、中国教育的发展演变

?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指的是自然状态的非形式化教育。

?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的原始社会末出现了学校的萌芽,萌芽时期的学校称?成均?和?庠?。 ?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按其性质分为官学、私学和书院三种。 ? 官学指由官府举办并管辖的学校

中央官学 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学校 西周国学,汉代太学,唐代国子学,元、明、清的国子监等 西周乡学,汉代郡国学,唐代府州县学,元代路学及社学,明清府地方官学 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 州县学及卫学等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建元五年在长安立太学,设五经博士,又于元朔五年,为博士置弟子,标志着中国古代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以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为主要职能的大学正式建立。

? 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大力兴学,促进当地的文明与发展,史称?文翁兴学?。

? 中国的私学始于春秋时期。孔子所办的私学在当时规模最大,成绩最突出,对后世影响最大。

? 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教授的内容,分为私塾和经馆两类:(1)私塾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主要是识字教育;

(2)经馆是对成年人的教育,主要学习儒家的经学著作。

? 汉代经馆常用的教学方法?转相传授?,类似于西方的?导生制?,时间上早了1600多年。 ? 书院是封建社会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机构。书院之名始出现于唐朝,宋朝书院已出现官学化倾向。 ? 明朝的东林书院,提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清末实行?新政?,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下令全国各地书院分别改为大中小学堂,书院开始向近代新式

学堂转变。

? 书院作为古代官学、私学并行的一种教育机构,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学术文化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曾起到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书院的特点有:(1)既从事授徒讲学又开展学术研究,教育与科研密切结合;(2)重视学术争辩和切磋,

开展不同学派间的交流,体现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的精神;(3)重视学生自学,提倡独立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治学的能力;(4);课程设置较为简约,学生可根据各自兴趣和爱好,选学有关内容;(5)师生关系融洽。

- 2 - 《教育学概论》复习纲要1—4章

? 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内容可概括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科目,其中?礼?

与?乐?为政治伦理和艺术教育;?射?与?御?为军事体育教育;?书?与?数?为基础文化知识教育。六艺教育是一种德智体美诸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 中国封建时代,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五经?、?四书?。 ? ?五经?指儒家的五种经典:《诗》、《书》、《礼》、《易》和《春秋》(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汉武帝

建立太学后,五经便被确认味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内容。

? ?四书?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由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编撰。元朝

皇庆二年,规定科举考试以?四书?取士,从此?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和各级学校必读的教科书。

? 东汉灵帝光和元年设立于洛阳鸿都门的鸿都门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它的教育

内容是诗、赋、书画。

? 中国古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统治阶级所需的治学人才,学校培养的人,必须经过选士制度的考核、

选拔才能实现教育目的。中国选士制度,先后经历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三种形式。

? 察举制又称乡举里选制,确立于西汉,它是由地方根据一定的科目和标准在自己所管辖的范围内考察和选

拔人才,向朝廷推荐,经皇帝亲自考试策问,根据其成绩授以不同的官职。

?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曹魏政权。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的主要区别,在于

将人才选拔权从地方官转移到由中央政府任命的中正官手中,有利于中央政府的巩固。

?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选士制度。从隋炀帝大业二年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

正式创立,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宣布废止科举制,历时1300年之久。科举制的优点:(1)重视士人的学识和才干,平民及其子弟也能参加,使选拔人才较为客观公正;(2)将选士和育才紧密结合,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发展;(3)经过层层考试选拔,使许多优秀人才进入统治阶层,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相对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养,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4)在世界范围内,采用考试方法来选拔官吏,中国的科举制是首创。

? 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 19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期间所设立的新式学堂,大致分为三类:(1)外国语学堂;(2)军事学堂;(3)

技术实业学堂。

? 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下令全国各地书院都改为学堂。1905年又下令废科举、兴学堂,新式学堂在

全国各地大量涌现,成为中国教育的主体。

? 中国近代学制始于清末,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有三部:(1)癸卯学制;(2)壬子?癸丑学制;(3)壬

戌学制。

? 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部新学制。该学制实行?五四五?制,

即小学堂五四分段,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4年;中学堂5年一贯制。癸卯学制以日本明治时期学制为蓝本,以日本教育为媒介,全面引进西方教育制度,促进了我国新教育的发展,加速了科举制度的废除和封建教育制度的最终解体。癸卯学制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正式建立。

? 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辛亥革命后在蔡元培

主持下制订。该学制实行?四三四?制,即小学四三分段,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中学4年一贯制。

? 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1922年学制?,由北洋政府颁布。该学制小学采取?四二?制,

即初等小学4年,高等教学2年;初中采取?三三?制,即初中高中各3年。壬戌学制是近代中国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最成熟的学制,它是以美国学制为主要蓝本,结合本国国情创造的。其特点有:(1)富有灵活性和弹性;(2)根据儿童年龄分期划分教育阶段;(3)兼顾学生的升学与就业;(4)加强职业教育。

? 清政府于1905年12月设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学部最高长官为尚书,首任为

荣庆,内设五司:总务司、专门司、普通司、实业司和会计司。

? 省级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立始于1904年,名为学务处或学校司。1906年4月,清政府规定各省设提学使司

作为各省专管教育的行政机关。

? 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该学制小学实行5年一贯制,1953年改为?四二?制;中学实行?三三?制。该学制体现了:(1)?学校向工农?的方针;(2)?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方针;(3)重视成人教育的特点。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就:(1)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

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取得历史性进展;(2)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迅速发展;(3)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

- 3 - 《教育学概论》复习纲要1—4章

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有了提高;(4)教育法规体系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

? 1999年初,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普通教育方面,该行动计划的主要

目标是:到2010年,在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国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

?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

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西方教育的发展过程

? 古希腊教育以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为代表

? 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把奴隶主贵族子弟培养、训练成为体格强壮,受过严酷军事体育锻炼的武士。斯

巴达重视女子教育,女孩同样要受体操和军事训练。

? 雅典的教育目的不仅是要把奴隶贵族子弟训练成为身强力壮的武士,还要成为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商人和能

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雅典教育教育除了重视体育、军事训练和道德教育之外,还注意智育和美育。在西方社会,雅典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雅典的教育制度,既有公共教育,也有私人教育。

? 共和早期的古罗马教育以农民—军人教育为主要特征,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共和后期的古罗马教

育存在两种学校系统:希腊语学校和拉丁语学校。

? 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会学校几乎是唯一的教育机构,僧侣是主要的教育者。这个时

期的教会学校大体分为:修道院学校、座堂学校、堂区学校。

? ?三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四艺?: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伦理,两者总称?七艺?。 ? 西欧中世纪早期世俗教育的形式:骑士教育(主要)和宫廷学校(不普遍)。

? 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主要教育内容为?骑士七艺?,即骑马、游泳、投矛、击剑、打猎、奕棋和吟诗。以军事教育、宗教教育和封建道德教育为主,轻视文化知识学习。 ? 宫廷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七艺?,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会学校盛行的问答法。

? 西欧中世纪晚期出现了中世纪大学、城市学校和行会学校。

? 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11世纪中期建立的意大利萨莱诺大学。中世纪大学已形成自治的特点,并已初步形成了学位制度。

? 城市学校是一种世俗性学校,是为适应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而设立的。主要类型有:拉丁文法学校、读写学校和私立学校等。

? 行会学校又称基尔特学校,是由新兴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行会举办的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学校,由行会艺徒制发展而成。

? 19世纪后西方近代教育的主要特点表现为:(1)国家对教育的干预和重视,公共教育的建立;(2)初等

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实科教育迅速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联系日益增强;(4)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 国家干预教育,最初发生在工业革命的策源地英国,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教育补助金?法,拨款资助发展初等教育,开了政府通过拨款干预教育的先河。

? 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既提出了普及教育的要求,也为普及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

? 大机器生产要求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这就决定了自然科学技术知识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推动了实科教育的发展。

? 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规定了义务教育一系列重大问题,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 三、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为:(1)教育全民化;(2)教育终身化;(3)教育民主化;

(4)教育现代化。

? 全民教育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即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

- 4 - 《教育学概论》复习纲要1—4章

程度的教育,它的任务侧重于普及教育。

? 为应对全民教育的挑战,国家采取的措施有:(1)普及入学机会并促进平等;(2)扩大基础教育的范围;

(3)普及初等教育;(4)开通青年和成人学习必需的多种传授体系;(5)有效利用信息、通讯等手段和渠道传播知识等。

? 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始于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发展为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终身教育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且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一生,在空间上,打通了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分隔;它不仅是教育内部一切因素的整合,也是教育与外部其他因素的整合,是多元的、立体的整合;主张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应是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培养个体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它的任务侧重于继续教育。

? 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之一是实现教育平等,教育平等的基础是教育机会平等。

? 教育机会平等要求:(1)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最基本的教育;(2)每个人都有相等机会接受符合其能力

发展的教育。

? 为了实现教育民主化:(1)做到教育的普及化(教育民主化的基本保证);(2)达到教育质量和效果的

平等。

? 教育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的要求,也是社会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和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教育的整体性变革。

? 当代教育现代化的成果突出表现为:(1)教育发展水平的显著提高;(2)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不断普及和深化;(3)教育内容的科学化程度越来越高;(4)教育方法、手段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5)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学历不断提高;(6)教育制度越来越灵活;(7)教育结构结构越来越丰富。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一、西方教育学的发展

? 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就是知识?的命题,主张教育就是为了发展人的智慧,使人的道德完善。他对教育

的最大贡献是倡导问答法,后人称为?产婆术?。

? 柏拉图是希腊学园的创始者,《理想国》是他的主要代表作,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1)重视教育的作用。

认为教育既是改变人性的手段,又是建立和巩固?理想国?的工具,主张教育由国家管理,由国家规定统一学制;(2)强调早期教育。主张胎教,重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主张让儿童在做游戏、学唱歌、听故事中受教育;(3)主张德、智、体、美和谐的教育;(4)提倡发展学生?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

?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代表作为《政治学》,他重视教育的作用,主张教育应由国家负责,受国家控制,但反

对女子受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教育应适应人的自然发展的思想,是教育史上第一位划分教育年龄分期并提出相应教育主张的教育家,他把人从出生到21岁划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从出生到7岁,为家庭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的身体;(2)第二阶段:从7岁到14岁,进入国家办的学校,接受和谐的教育,以情感道德教育为主;(3)第三阶段:从14岁到21岁,以智力教育为主,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理智灵魂。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主要有:意大利的维多利诺、荷兰的伊拉斯谟、英国的莫尔、法国的

拉伯雷、蒙田等,他们的主要思想有:(1)提倡以人为中心:(2)要求重视人的世俗生活和世俗享受的意义;(3)强调人的价值,歌颂人的伟大,要求维护?人的尊严?;(4)提倡人的?自由意志?,重视发展人的个性。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教育思想有:(1)培养生气勃勃、身体强健、知识丰富、智力发达、勇敢进取和积极参加现实生活的人;(2)主张打破学校的等级限制,扩大教育对象,兴办多种学校;(3)在教学内容上,大力提倡体育,重视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4)主张扩大学习内容,增加自然、物理、地理、历史等;(5)在教学方法上,要求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征和个别差异,采用直观教具,发挥学习积极性。

?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被称为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

? 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认为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学理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道德教育理论,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 他根据?统觉?学说,提出形式教学阶段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后经他的学生莱因发展为五阶段: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和应用。凯洛夫又将其演变为?五步法?:复习、引

- 5 - 《教育学概论》复习纲要1—4章

入、讲解、总结和练习,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中小学曾广泛采用这一教学模式。

? 20世纪初,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经日本传入中国,对当时中国教育观念的变革和教育实践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 赫尔巴特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和教室中心?)教育理论要点:(1)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学生的学习围绕教师;(2)学生的知识主要来自于教科书和教师的讲授;(3)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方式。

?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教育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进步教育运

动最清楚明白、最全面的宣言?,是教育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杜威以反对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面目出现,他强调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实践活动和实际经验对获得知识的重要性,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主张在学校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二、中国教育学的发展

?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 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 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把?学而优?作为入仕的必备条件。

? 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道德规范)和?仁?(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 ? 孔子的教学主导思想是?学而知之?,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以致用?。孔子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

?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论著,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儒家思孟学

派的作品。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开始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的一个重要标志。 ? 《学记》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的思想。

? 《学记》提出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四大原则:(1)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2)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3)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4)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 ? 《学记》主张尊师,认为尊师才能重道,重道后人才会爱学好学(?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儒家学者有关大学教育的一篇专论,是一篇道德教育的专论,对道德教

育的目的、内容和步骤等重要问题作了论述,被称为?我国第一本较系统的德育原理教科书?,提出了道德教育较为完整的体系,包括所谓的三纲领和八条目。 ? 三纲领指?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

? 八条目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五条为修己,后三条为治人;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人,治人又必须以修己为前提;无论是修己还是治人,?皆以修身为本?。

? 《颜氏家训》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被称为我国?家训之祖?,其中最重要

的是关于儿童教育思想:(1)重视儿童早期教育,应抓住时机及早进行教育,越早越好,主张应实施胎教;(2)在家庭中对儿童进行教育,应当严与慈相结合,反对溺爱和放任;(3)对子女应一律平等,切忌偏宠;(4)儿童语言学习时应注意规范,不应强调方言;(5)重视道德教育,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应采用?风化?的方式。

? 《师说》是中国古代阐述教师问题的名篇,作者韩愈,《师说》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三方面:(1)简明扼要

地概括教师的三项职责,即传授道理、教授学生和解除疑难(?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2)提出以?道?为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3)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 清末,西方教育理论借道日本大规模地传入中国,形成近代西方教育理论输入的第一个高潮,其特点为:

(1)以日本教育理论书籍为主要载体,以译书为主要方式,以留学生和来华日本教习为主要力量;(2)以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为主体;(3)对中国教育产生了积极作用。

? 由日本文学士花铣三郎讲述、王国维翻译的《教育学》是第一部从日文翻译过来的教育学理论著作。 ? 辛亥革命之后,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教育以美国教育为学习蓝本,尤以20世纪20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92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