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教案(精选多篇)
更新时间:2023-09-26 05:05:01 阅读量: 教学工作计划 文档下载
- 新闻两则课文教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一篇:1新闻两则教案
新 闻 两 则
毛泽东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二、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语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四、教材分析: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
志。五、教具准备:mp3
六、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课型:新授。
方法:讲述、讨论。
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关于生字新词:
要塞()阻塞()堵塞() 塞子 ()
荻港()获得()溃退()
歼灭()阡陌()纤维()
锐不可当():
当真()
不含:
业已:
绥靖阌聿星宿鄂豫
古宛县潢川 濂 隅
三、新闻的有关知识:
? {一}、新闻的特点: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
? {二}、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
因、经过、结果。
? {三}、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分为:主标、引标、副标)、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四}、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四、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
五、布置课堂练习:{基训2}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从20日夜
地点( 1000余华里的战线)
事情的起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
事情的经过(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
事情的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
第二教时
课型:新授.
方法: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 、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2、整理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
二、研读课文:
研讨: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教师点拨: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一气呵成。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讨论: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说明。
准确,首先是用词准确。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准确。又如,东面防线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而是说“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词在程度上的差别,表达才算准确。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加上“较为”二字就十分准确。而汤恩伯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加上一个“很”,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
必须明确交代的地方,一点也不含糊。例如,“西起九江”后面还注明
语言的精练、铿锵,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能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电文要求极端精练,军事用语更要求斩截有力。二是适当采用文言词。例如,“至发电时止”斩截有力,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就拖沓了。又如,“现已占领”不说“现在已经占领”。这类例子还很多。
这篇新闻许多语句很文气。或雅或俗,各得其妙。
三、学习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一)整体感知:
1、速读新闻,理清新闻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84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得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各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个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二)思考品味:
1、完成研讨与练习四
2、全文共分为五个层次:
1)导语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2)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3)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原因
4)有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5)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三、拓展延伸:
1、思考题:俗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从文中选择论据来证明蒋军的大势已去? 阅读全文寻找证据,证明我军进行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三第三组,感受新闻语言的生动与形象
例:比较下面两段话:
a、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30万人。
b、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分析:上面两段话主要意思一样,但第1段表达较笼统。第2段中将“越过”改为“突破”,
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是经过激烈的战斗才取得胜利的。“渡至”比“到达”的意思具体确切,说明人民解放军是从水路进军的。而第2段中的“24小时内”和“即已”则比“共”字更具体、更准确了,突出人民解放军渡江时间短、进军神速。第2段是毛泽东的原文,和第1段作比较,充分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和简明。
四、教师总结:
1、《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2、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 、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五、提高巩固
从近期报纸上找一则你最喜欢的新闻进行分析,分别找出该则新闻的六要素、结构要素以及进行适当的点评,具体的阐述你喜欢它的原因。
六、作业 练习
1、检查字词
2、课后练习讨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
(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 锐不可当
西(较详) 中(略) 东(详)
长_______________横 ↓ ↓ ↓ ↓ 渡 ______________ 江
(国民党反动派)不堪一击 溃不成军
第二篇:新闻两则教案
新闻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8月13日至30日,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刚刚结束,大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了解到许多有关的新闻,二十多块闪亮的金牌,让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扬眉吐气,意气风发。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报纸,挑一篇你最喜欢的奥运新闻读给大家听听。(学生朗读新闻)
读后,大家能知道新闻的特点、要素、结构安排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同志亲手撰写的《新闻两则》,想必你既能学到相关知识,更能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溃退(kui) 锐不可当(dang) 业已
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三、研读反思
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 看标题。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 看导语。
① 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渡江区域。”
② 作用: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 看主体。
① 划分层次
a、分述中路军渡江情况;
b、分述西路军渡江情况,并阐述取胜的原因;
c、分述东路军渡江情况;
② 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以上小组讨论,可以参考练习二;教师参与)
四、品味语言
1、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①“百万大军”“横渡”这两字词,显现出战役的壮阔。
②“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③“渡至”:有横渡与到达的两层意思。
④“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
⑤“不料”:有嘲讽意味。
2、课堂训练
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
此处敌军抵抗______(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广大地区,并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______(控制、占领、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______(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同时,我们也大致了解新闻的特点,是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的。新闻有它记叙的六要素,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希望大家利用所学,再读一读报纸,进一步掌握新闻这种文体。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磅礴大气;
2、观看录像片段《百万雄师过大江》;
3、预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扫清字词,初步感知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篇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我们要充分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二、检查作业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二十八宿(xiu) 绥靖(suijing) 阻遏(e) 杜聿(yu)明
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四、自主研讨
1、细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困守南阳的敌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
结果:河南基本解放。
2、理清新闻的结构
① 标题
② 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敌军南逃的背景、时间。
③ 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④ 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⑤ 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⑥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3、一年多来,我军取得哪些伟大胜利?
a、恢复的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b、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的武装力量;
c、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五、质疑反思
1、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2、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
同:主题——战争;
内容——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写法——叙议结合,语言精炼。
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大气磅礴;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纵横挥写,儒雅广博。
六、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七、布置作业
1、做一回小小节目播音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第三篇:新闻两则教案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
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如果我们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能多的人,可以采用怎样的办法呢?
(报纸上、电视上或者广播里发布消息。)是啊,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作用。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概括为四条。一是事实说话。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二是迅速及时。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听众、观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适合需要。三是高潮在前。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四是简明扼要。简明,就是既简洁又明白;扼要,就是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主要之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就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 1
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由毛泽东亲自撰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
二、走进新闻——新闻有哪些特点和要素?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的基本结构:
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
导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给读者以总体印象。主体:是主要部分,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步的阐释和拓展。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溃退(kui) 锐不可当(dang) 业已
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3、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的层次及新闻的要素。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主体:20日夜起,—————————课文最后。
4、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四、研读反思
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 看标题。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 看导语。
① 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渡江区域。”
② 作用: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 看主体。
① 划分层次
第一层:(20日夜起——已度过三十万大军):分述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21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分述西路军渡江情况,并阐述取胜的原因;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分述东路军渡江情况。
② 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以上小组讨论,可以参考练习一;教师参与)
五、品味语言
1、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①“百万大军”“横渡”这两字词,显现出战役的壮阔。
②“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③“渡至”:有横渡与到达的两层意思。
④“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⑤“不料”:有嘲讽意味。
2、课堂训练
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
此处敌军抵抗______(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广大地区,并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______(控制、占领、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______(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
六、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同时,我们也大致了解新闻的特点,是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的。新闻有它记叙的六要素,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希望大家利用所学,再读一读报纸,进一步掌握新闻这种文体。
七、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磅礴大气;
2、观看录像片段《百万雄师过大江》;
3、预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扫清字词,初步感知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篇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我们要充分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二、检查作业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二十八宿(xiu) 绥靖(suijing) 阻遏(e) 杜聿(yu)明
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四、自主研讨
1、细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困守南阳的敌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
结果:河南基本解放。
2、理清新闻的结构
① 标题
② 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敌军南逃的背景、时间。
③ 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④ 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⑤ 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⑥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3、一年多来,我军取得哪些伟大胜利?
a、恢复的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b、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的武装力量;
c、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五、质疑反思
1、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2、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
⑴同:
主题——战争;
内容——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写法——叙议结合,语言精炼。
⑵异:
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
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六、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七、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七、布置作业
1、做一回小小节目播音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第四篇:《新闻两则》教案设计一
《新闻两则》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二、整体感知
a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b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a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b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c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c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三、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四、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五、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了解新闻内容。再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新闻知识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提出思考题。
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具体分析第二则新闻,并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给予鼓励。
六、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
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七、作业
1.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2.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的知识,写一则校园新闻,注意新闻的结构和要素的完整性。
补充: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注释】
钟山风雨起苍黄:钟山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在南京市的东面。苍黄,同仓皇。本句是说南京突然遭到了革命暴风雨的袭击。苍黄兼有变色的意思。这是修辞上的所谓“双关”。
虎踞(jù巨)龙盘:形容地势优异。《三国志》诸葛亮与孙权论金陵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见《太平御览》引《吴录》)石头即石头山, 在今南京市西。
慨(kǎi凯)而慷:感慨而激昂。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宜将剩勇追穷寇:剩勇,余勇。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后汉书·皇甫嵩
传》:“兵法(指《司马兵法》),穷寇勿追。”这里改变了这种说法,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孙子兵法·军争篇》有“围师必阙(网开一面之意),穷寇勿迫”。
不可沽名学霸王: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秦朝末年,项羽(曾自封西楚霸王)和刘邦(后来的汉高祖)同时起兵反秦。刘邦先据秦都咸阳拒项羽。项羽歼灭了秦兵主力,拥四十万大军入咸阳。鸿门宴上,他听了项伯的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没有杀刘邦。后来刘邦项羽血战连年,终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双方士兵为和平连呼万岁。项羽守约退兵,刘邦却立即背信弃义地围攻项羽于垓下,他的部下更把楚霸王分尸为五。事迹见《史记·项羽本纪》。这里是说应从项羽的失败得到教训,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上句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这里是说,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压迫的人民,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古代神话:女仙麻姑对另一仙人王方平说,他们相见以来,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葛洪《神仙传·麻姑》)。
【题解】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即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
第五篇:新闻两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姓名:班级: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填合适的词语:(2分)
(选项:恐惧呼唤憧憬喜悦 )
孩子们对未来的,对生命的,对死亡的,对亲人的,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2、填写下列成语:(4分)
锐不可眼花乱然无存月明风
名其实丰伟绩转弯角永垂不
3、根据拼音在括号中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
阻 è管xiá寒jìnjū躬
4、常识填空:(3分)
a、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是、、
b、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有《》、《》。
c、《芦花荡》的作者是。
5、写出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3分)
a、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b、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c、他们临死前,在纸片上给亲人写下了最后几个字。 ()
6、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_______________。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伴随着战争,产生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你展示:
a、有关战争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有关战争的名言:c、有关战争的诗句:7、简要分析下列对话的言外之意。(4分)
50年代初,中国在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为了保卫朝鲜,冒着极大的风险,不惜与美国一战,并帮助朝鲜把美国侵略者赶到了38线以南。就在这个时候,周总理接受了美国记者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周总理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以下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你能读出他们的言外之意吗?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话可就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
①美国记者:1
②周总理:
8、“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
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
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
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2分)
这段话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它出自______________(书名),
作者是(国籍)的(作者),文中的主人公是
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
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
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
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
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
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我军前锋,业已()镇江无锡
段铁路线。(10分)
9、括号里应填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特点的角度考虑,它的作用是什么? ....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12、文中画线句中“不料”一词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文中加点词语“此处”指的是
(二)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
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
争夺战。③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
后汉王朝。④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
一带。(4分)
14、本段①句是这则新闻的部分。
15、本段②③④句主要介绍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
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
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
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
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
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
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
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
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
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
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12分)
16、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
17、“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更多请关注WWW.HaOwORD.cOM)头子张皇失措?
18、文段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19、文段加粗句子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20、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21、划“﹏﹏”句子是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四)王牌老师
(1)那日,我记得很清楚,教室外大雨滂沱,而我的心也阴霾如窗外的天
空。他们一个个瑟缩在椅子上,眉眼低垂,而我则立在讲桌前,望着摊满一桌的
考卷,气的脸色发青。
(2)那年九月,正是我出褪去学子的青涩,意气风发的执起教鞭、踏上讲
台,正式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
(3)我努力成为一名好教师——以宽容对待他们无心的过失;以耐心聆听
他们或许曾被疏忽的心情。但是,我却忽略了“成绩”才是别人评定你是否为“好
老师”的唯一标准。在第一次考试后,我所任课班级的导师,急冲到我办公室桌
前,抛给我一张班级成绩排名表,并且当着四周的同事,用那高八度的声音对我
说:“我们班怎么最后一名?你到底会不会教呀?”当时,受伤的自尊心让我有
了一个念头:等着瞧,要比成绩还不容易!
(4)从此,课堂上我板起了脸,凡不会考的我不教。什么作者生平轶事,
算了吧!倒不如叫他们默熟单字解释更为重要。小考标准90分,月考标准85
分,当然,那个少一分就克那个一下。果然第二次考试,他们士别三日,令人刮
目相看。其他老师纷纷涌向我打听“秘方”。我尝到了为人师表的虚荣,原来这
虚荣是可以如此轻易建筑在学生的分数上的。
(5)所以,我开始“乐此不疲”,只为维持那虚幻的成就感。直到那一天,
我准备发考卷,并把那几个老是考不好的“害群之马”叫出来,好好整顿一番
时……
(6)考30分的那个有轻微智障的学生,慢吞吞地走到我面前,平举双手,
同时慢慢抬起头。我的棍子正要落下,她突然极其迟缓、口齿不清地注视我的眼
睛说:“老——师——对——不——起!”刹那间,我如遭电击,手足无措。
(7)叫她回到座位后,我慢慢环视那紧张的坐在椅子上的孩子。第一次我
开始明白,我是如何残忍地牺牲他们的求知欲及上课兴趣,来换取名次上的高位,
该说对不起的是我呀,孩子们!
(8)现在,我不在乎是否成为一名所谓的王牌老师,因为,我知道,要当
一名能自我肯定的好老师更难!(14分)
22、浏览全文,请说说文章是以什么为顺序来结构全文?
23、细读全文,说说开头一段中“我气得脸色发青”的原因是什么?
24、摘录文中“我”的神情变化的短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25、第(6)段中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6、请先摘录文中的议论句,然后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好老师”
的标准。
27、将第(6)段中“刹那间,我如遭电击,手足无措”进行心理描写。
(60字内)
三.写作 (30分)
步入初中一年有余,同学们体验到了很多好奇、兴奋和满足,或许还感受到
了困惑和忧虑。对生活与学习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觉得自己好像突然长大了许
多,成熟了许多。成长的收获来自老师、亲友、同学的关爱和鼓励,来自书籍的
启迪,来自环境的熏陶……
28、请记下让你最感动的生活片断,以《让我说声“谢谢你”》为题,写一
篇作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字数600字左右。
正在阅读:
新闻两则教案(精选多篇)09-26
小学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02-06
中级 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二) - -知识点(新)01-27
我是小诗迷作文600字06-22
幼儿园简单有趣灯谜大全07-30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06-07
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防喷器组与控制系统创新与实践 - 图文10-05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卷题库全集12-23
- 信息技术《多变的刷子工具》教学设计
- 三年级下册Unit2 This is my pencil lesson 11说课稿
- 二年级音乐课《动物说话》教学设计
- 新起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Unit 1
- 《生活中的规则》教学设计
- 美术《茂密的花》优秀课例
-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
- 我不自卑——《人与自我》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 Unit 4 Then and now B Let’s learn
- (团体辅导方案)​遇见更好的自己
- 冀教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童心放歌《种太阳》教案
- 《夏洛的网》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 三年级下册《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 《三岔口》领读活动设计
- 中班语言活动—绘本阅读《咔嚓》
-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 在 “自主互助”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教学案例
-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 冀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7.3平行线》》教学设计(精品)
- 教案
- 精选
-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