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更新时间:2024-06-10 11:41: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

东安①一士人喜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1.解释:

(1)漫 (2)物色 (3)逮 (4)踉跄 2.翻译:

(1)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2)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二) 题画二则 (1)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①,绿阴照人②,置一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③;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④,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⑤,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⑥,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注释:①新篁(hung)初放:新竹刚刚长高。②绿阴照人:绿色的竹荫照上人身。阴,同\荫\。③窗棂(lng):窗上雕花的窗格。④冻蝇:秋冬受凉的苍蝇。⑤于时:那时,当时。⑥师承:受过老师指教,有相承的师法。 (2)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胸中勃勃①,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②,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③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④哉!

导读:《题画二则》用两篇小短文将作画的真谛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注释:①勃勃:旺盛貌。这里解作情感冲动,画意突发。②倏(sh):忽然,迅速地。变相:样子改变。③意在笔先:作画、作文,在下笔之前先立意,先构思。④云乎:语末助词。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置一榻其中( ) 2.无所师承( ) 3.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 4.趣在法外者( ) 二、翻译

1.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第二则短文谈到了\眼中之竹\、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四、作者通过这两则短文告诉我们\师承\并不是最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更重要。

(三) 魏文候守信①

原文文侯与虞人②期猎③。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④?\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⑤哉?\乃往,身自罢之。(选自《魏文侯书》) 注释

①魏文侯:名斯,是魏国的建立者。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

③期猎:约会打猎。期,约会。④焉之:到什么地方去。之:往,去,到。焉:何,哪里。

⑤会期:会面赴约,去见一见。 阅读训练

1、选出与\公将焉之\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吾欲之南海 B、辍耕之垄上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料 D、至之市而忘操之

2、翻译句子。

①公将焉之? ———— 译文: ②岂可不一会期哉? ———— 译文: ③身自罢之———————— 译文: 3、归纳这个小故事的主题思想。

(四) 一知半解

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①。其母曰:\子学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其子曰:\吾所贤者,无过尧、舜,尧、舜名。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其母曰:\子之于学者,将尽行之乎?愿子之有以易名母也。子之于学也,将有所不行乎?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

【注释】①名其母:直呼他母亲的名字。 1.解释

(1)而名其母 (2)吾所贤者 (3)是以 (4)子之于学者 2.翻译

(1)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 (2)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

3.题目\一知半解\是对文中宋人的讽刺,它讽刺了宋人的什么? (五)

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②杀生之名,乃炽火③使釜水百沸,横筱④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⑤爬沙⑥,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渡一遭,我欲观之。\ (选自岳珂《桯史》) 【注释】

①更渡一遭,更:再,重复。一遭:一次。②当:担当,承担。③炽火:把炉火烧的很旺的意思。④筱:细竹子。⑤勉励爬沙:勉励:努力,尽力。⑥爬沙:螃蟹行走叫爬沙。 【文言知识】

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的使动用法就是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谓语是陈述宾语的,二是受陈述的宾语是受主语支配的。文中的\能渡此则活汝\一句的\活\便是典型的使动用法,意为\使…活下去\。

【阅读训练】 1.解释:

(1)得 (2)食 (3)名 2.翻译:

(1)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筱为桥。 (2)能渡此则活汝。 3.鳖明知主人以计取之,却还要勉力爬沙,是因为什么?

(六) 君子之言

,藏于心,君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身(耳)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

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

1.解释:

(1)寡 (2)弗及 (3)虑 (4)祸 2.翻译:

(1)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2)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 3.君子之言与小人之言的区别在于什么? 4.列出文中的两对反义词。

(七)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⑥。\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⑦,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注释】①令尹(yǐn):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⑤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⑥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⑦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和词。

1.一国吏民皆来贺2.有一老父衣粗衣

3.岂有说乎 4.敬受命 5.心益小

二、文中那位\老父\在服饰、行动上与\一国吏民\有什么不同? 三、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 四、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八) 言曲突者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mò,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①灼烂(烧伤)者在于上行(háng,行列),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②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傍有积薪 ②、远徙其薪 ③、不者,且有火患 ④、而不录言曲突者 ⑤、乡使听客之言 ⑥、终亡火患 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① ②

3、《汉书》,东汉人班固所著。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与、《后汉书》、合称\四史\。 4、\主人\家发生火灾后,论功请客为什么没有想到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客\。 5、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九) 非所言勿言

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①;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②。明者视于冥冥;智者谋于未形;聪者听于无声;虑者戒于未成。世之溷浊③而我独淸,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选自《说苑·说丛》)

【注释】①诡:欺诈,奸猾。②声:声望,名声。③溷浊:浑浊。 【阅读训练】 1.解释:

(1)患 (2)冥冥 (3)谋 (4)戒 2.翻译

聪者听于无声;虑者戒于未成。

3.\世之溷浊而我独淸,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的\独清\、\独醒\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十)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①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②,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又禁僮③勿击鼠。仓廪庖厨④,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衣⑤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⑥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日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导读:永某氏之鼠以为\其饱食无祸为可恒\,\窃时以肆暴\,虽能得意于一时,终究要被扫除干净。

注释:①拘忌:拘束和禁忌。②值子:值,碰到。子,农历的子年。③僮:未成年的仆人。④仓廪庖厨:仓廪,粮仓。庖厨,厨房。⑤衣:衣架。⑥累累:一个接一个。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不畜猫犬( ) 2.悉以恣鼠不问( ) 3.某氏室无完器( ) 4.假五、六猫( ) 二、翻译

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则寓言故事中的永某氏之鼠比喻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④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⑤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

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涂:同\途\。④奚:何,什么。⑤害马:本指损伤马的自然本性。这里指危害马群的劣马,也即害群之马。后凡足以损害同类或团体的人都称为害马或害群之马。 【阅读训练】 1.解释:

(1)将 (2)然 (3)徒 (4)去 2.翻译:

(1)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2)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3.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

(十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④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不(fu),同\否\。⑥寻亦收至: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寻,不久。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 )

2.冀罪止于身( )( ) 3.二儿可得全不( )

4.寻亦收至( )( ) 二、翻译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何梅谷之妻

何梅谷,鄱阳人也。其妻垂老,好事佛,自旦至夕,必口念\观音菩萨\千遍。何梅谷以儒学闻于时,止之则弗从,弗止又恐贻笑士人。进退狼狈。一日,呼妻至再三,随夜随呼勿辍。妻怒曰:\何聒噪若是耶?\梅谷徐答曰:\仅呼半日,汝即我怒,观音一日被尔呼百遍,安得不汝怒耶?\妻子顿悟,遂止。 (选自明·程文宪《中州野录》) 【阅读训练】 1.解释:

(1)垂 (2)夕 (3)止之则弗从 (4)贻 2.翻译:

观音一日被尔呼百遍,安得不汝怒耶? 3.何梅谷为何\进退狼狈\?

(十四)武王问治国之道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选自《说苑·政理13》)

【阅读训练】 1.解释:

(1)道 (2)而已 (3)若何 (4)利 2.翻译: (1)爱民若何?

(2)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3.文中具体体现\治国之道\的内容是什么?

(十五)王冕读书

王冕①,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②之,已而③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④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注释:①王冕:人名。②挞:打。③已而:不久。④会稽:地名。⑤韩性:人名。⑥通儒:博通经典的儒士。⑦卒:死。 精练:

1.解释文中加点字。

(1)亡:______(2)遂:_______ 2.解释\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 (1)暮乃反:___________

(2)乃不知有汉:_____________ (3)乃入见: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说说喜欢的理由。

(十六)王充博览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

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乡里称孝(2)师事扶风班彪(3)一见辄能诵忆(4)遂博 2.翻译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

3.上文中\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

(十七) 江淮之蜂蟹

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螫堪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①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③。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导读:人们利用能杀人的淮北之蜂与能敌虎的江南之蟹\趋炎\的弱点,捕杀它们毫不费力。本文以此来比喻那些趋炎附势的人是得不到好下场的。 注释:①踪迹:跟踪寻找,动词。②连房刳取:把蜂巢整个割下来。刳(k),剖开刮取。③悉可俯拾:全可以捡起来。悉,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蜂窟于土或木石()2.则夜持烈炬临之()

3.蜂空群赴焰,尽殪()()4.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 二、翻译

1.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和答案】(一)

1.(1)随便(2)察看(3)及、等到(4)跌跌撞撞 (二) .题画二则 (1)

我家有两间草屋,屋子南面种竹子。夏天,新竹丛生,绿色的竹荫照在人身上,在竹园中间放个竹榻,十分阴凉舒适。秋冬之际,取来围屏的骨子,截去两头,横放窗上作为窗格,用均匀洁白的薄纸糊上。风和日暖的日子,受冻的苍蝇碰在窗纸上,咚咚地像敲小鼓。这时,窗纸上映出二片零乱的竹影,岂不是一幅天然的图画吗!凡是我画竹子,并没有老师传授,大多得之于纸窗与白壁上、日光与月影中罢了。 (2)

清秋住旅舍中,早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都浮动在竹子的疏枝密叶之间。看了这样的诗境,胸中突突地就生出了画竹的兴致。其实胸中设想的竹,并不是眼里看到的竹。因此我磨好墨、伸开纸,落笔忽然又作出另一番图像,手里画出的竹又不是胸中设想的竹子了。总的说来,作品的立意在落笔之前产生,这是确定的法则;可作品出现的情趣却超出了法则之外,这是精妙的灵感啊。岂止作画是这样呢!

一、1.放2.没有什么3.都4.情趣

二、1.这时窗纸上映出一片零乱的竹影,岂不是一幅天然的图画吗? 2.作品的立意在落笔之前产生,这是确定的法则。 三、\胸中之竹\笔中之竹\

四、有实际观察能力,在丰富的生活基础上加以艺术的酝酿与提炼

【参考答案】(三)

1、C 2、①您准备到哪里去呢?②难道能够不如约去一趟,见见他吗?

③亲自取消了这次打猎的计划。

3、言而有信,或\言必信\,或\信为贵\,或\用实际行动取信于人。\ (四 )【译文】 宋国有个求学的人,(求学)三年后回到家居然直呼他母亲的名字。他母亲说:\你学习了三年,(现在)回到家却直呼我的名字,(这是)什么原因?\她的儿子说:\我所认为是圣贤的人,没有超过尧、舜的,可对尧、舜是直呼他们

的名字;我所认为大的东西,没有大过天地的,可对天地也是直呼它们的名字。现在母亲你贤明不会超过尧、舜,母亲你大不可能超过天地,因此我就直呼母亲的名字。\他的母亲说:\对于你所学的,你将要全部按照它实行吗?希望你有可能改掉的就是直呼母亲的名字;对于你所学的,你会有不实行的吗?希望你姑且把直呼母亲名字这件事放在后面(暂缓实行)。\【参考答案】

1.(1)却(2)圣贤(3)因此(4)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无义 3.读死书而不善于运用,变得非常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和人情伦理都忘却了。

(五)【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得到一只甲鱼,想要煮了吃掉它,但不能容忍担当杀生的名声,于是把炉火烧得很旺,让锅里的水鼎沸,(在锅上)横架一根细竹子作为桥,与甲鱼约定说:\你能够渡过这桥,我就让你活下去。\甲鱼知道主人用计谋来夺取它,它就努力爬行,只能爬过一次。主人说:\你能渡过桥,太好了!再为(我)渡过一次,我想要观赏它。\【参考答案】

1.(1)抓到(2)吃(3)名声

3.它尚未识破主人言而无信、又装腔作势的真面目。 (六)【译文】

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君子考虑幸福往往不能周全,但思考祸患却百倍于思考幸福。君子在领取财物时要看对象,施与财物时却不选择人。君子的充实如同空虚一样,有如同没有一样。 【参考答案】

1.(1)少(2)不及,比不上(3)考虑(4)灾难,祸害 3.前者寡而实,后者多而虚。 4.寡--多、实--虚、有--无

(七)《孙叔敖纳言》 译文

孙叔敖做了楚国的宰相,全都城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宰相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自己富贵了却对人傲慢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孙叔敖回答说:\您说的很对,我一定会牢牢记住它们 答案

一、1.闷都2.穿3.是不是有……l教育,教诲5.看低、看小(自己)二、\老父\是\吊\,而众人是\贺\,行动不同,服饰也相异。三、\位已高……不敢取\,引导孙叔敖正确处理与民、与君、与财的关系。四、谦逊有礼,虚心纳谏。 (八)【参考答案】

1、①同\旁\,旁边②、xǐ,移③、否④、邀请⑤、假使⑥、无

2、①被烧伤的人都坐在上席,其余的人也按出力的大小依次入座,却没有请那个建议他改灶搬柴的客人。②、今天,你论功请客,(怎么可以忘记那位劝你改灶搬柴的朋友呢?)难道提出预防意见的人没有功劳,只有救火受伤的人才能当上宾吗?\

3、《史记》《三国志》

4、人们往往重视抢救,而忽视预防;重视筋骨之劳,而忽视筹划之功。 5、做什么事情,都应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这十分重要。如果文中的\主人\能听从\客\的劝告,防患于未然,家中就不会失火,也就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告诫人们重视抢救重要,更重要的是不要忽视预防;在重视筋骨之劳之时,更不要忽视筹划之功。

(九)【译文】

不需你说的你就不要说,从而来避免祸害;不需你做的你就不要做,从而来避免危险;不需你拿的东西你就不要拿,从而来避免欺诈;不需你争取你就不要争取,从而来避免损害名声。眼睛明亮的人能看到昏暗的地方,有智慧的人能在事情没有发生时进行谋划;听力灵敏的人能在无声中听到声音;善于思考的人能在祸患没发生时做好防备。这个世界很浑浊,只有我很清白,所有的人都醉了,只有我还清醒。

【参考答案】

1.(1)祸害,灾难(2)糊涂、愚昧的样子(昏暗的样子)(3)谋划(4)防备,戒备

2.聪明的人,还没有一点声响时就预计到了;会思考的人还没有成功时就做好防备。

(听力灵敏的人能在无声中听到声音;善于思考的人能在祸患没发生时做好防备。) 3.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

(十)【参考译文和答案】 永某氏之鼠

永州有个人,怕犯日忌,拘束禁忌特别过分。他认为自己出生的年份正值子年,而鼠是子神,所以爱护老鼠,不养猫狗,又禁止仆人击杀老鼠。粮仓厨房中,都放纵老鼠恣意妄为而不过问。

从此,老鼠互相传告,都来到某氏家,吃得饱饱的却没有危险。某氏家里没有完好的物品,衣架上没有完好的衣服,吃的大都是老鼠剩下的东西。白天老鼠们成群结队与人并行,晚上撕咬打架,发出各种声音,让人不能安寝,可是他总是不厌烦。

过了几年,某氏搬到了别的州郡,后面的人来居住,老鼠仍和过去一样猖獗。那人就说:\老鼠是在阴暗角落活动的可恶动物,这里的老鼠偷咬吵闹又特别厉害,为什么会达到这样严重的程度呢?\他借来了五六只猫,关上屋门,翻开瓦片,用水灌洞,奖励仆人围捕老鼠。捕杀到的老鼠堆得像座小山,把它们丢弃在隐僻的地方,臭气散发了数月才停止。

唉!那些老鼠还以为它们吃得饱饱的没有灾祸是可以长久的呢! 一、1.养2.全、都3.完整4.借

二、1.粮仓厨房中,都放纵老鼠恣意妄为而不过问。

2.从此,老鼠互相转告,都来到某氏家,吃得饱饱的却没有危险。 三、\窃时以肆暴\的得志小人 (十一)【译文】 黄帝要去具茨山拜见大隗,恰好遇到一个放马的孩子,黄帝就向他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小孩儿说:\是的。\黄帝又问:\你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吗?\小孩儿说:\是的。\黄帝说:\这孩子真与众不同啊!不只知道具茨山,还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请问如何治理天下呢?\小孩儿拒绝回答。黄帝又问,小孩儿才说道:\治理天下,和牧马有什么不同呢?也不过是除掉害群之马罢了。\黄帝(听了后)拜了两拜,又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退去。 参考答案】

1.(1)要,打算(2)是的(3)只,仅仅(4)除去,除掉

3.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参考译文和答案】

(十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1.逮捕惊恐2.希望自身3.同\否\.不久逮捕他们的人

二、1.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2.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三、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 (十三)【译文】

何梅谷,是鄱阳人。他的妻子将要老了,喜欢拜佛念经,从早晨到黄昏,一定要嘴里念\观音菩萨\上千遍。何梅谷凭着儒学好而在当时出了名,(他想)阻止他的妻子做佛事,可是妻子不听从,不阻止呢,他又怕给当时的读书人留下笑柄,(这样使得他)进退两难。一天,他三翻两次地喊他妻子的名字,一直到晚上也呼喊个不停。妻子生气地说:\为什么这么吵闹呢?\梅谷慢慢地回答说:\(我)才喊了你半天,你就对我生气,观音菩萨一天被你呼喊上百遍,怎么能对你不生气呢?\妻子顿时明白了,于是停止做佛事。 【参考答案】

1.(1)将(2)黄昏(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

(十四)【译文】

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爱护百姓罢了。\武王说:\爱护百姓是做什么事?\太公答:\给他们以利益而不要加害于他们,让他们成功不要使他们失败,使他们好好活着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了他们的东西就不要再抢回来,使他们快乐别让他们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这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使百姓有合宜的道德、行为,

怜爱他们罢了。\【参考答案】

1.(1)方法(2)罢了(3)怎么样(4)利益,好处

3.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 (十五)【参考译文和答案】王冕读书

王冕,字元章,年少时,家里很穷,父亲让他就放牛。他(常常)偷偷地到学堂听各个学生读书,到了傍晚才回家。丢失了牛,父亲发怒打他,不久还是这样。母亲说:\儿了(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就让他读书呢?\王冕因此去了依僧寺,夜晚坐在佛的腿上映着长明灯读书。会稽韩性听说了并对他很惊异,收他为弟子,就称他博通经典的儒士,韩性死了,门人对待王冕象对待韩性一样。

1.丢、于是,就2.才、竟、于是,就3.儿子(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就让他读书呢?4.答喜欢谁都可,育之成理即可。 (十六)【译文】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 参考答案】

1.(1)赞扬(2)以……为师(3)就(4)就2.略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十七)【参考译文和答案】 江淮之蜂蟹

淮河之北有一种毒性很大的蜂,它的尾部能将人蜇死;江南有一种很厉害的蟹,它的螯可以对付老虎。但是捉蜂的人不一会儿能捉很多,而捉蟹者从不受伤。蜂在泥土或木石上筑巢。人跟踪寻找到蜂巢,就可以在夜里拿着火把到蜂巢跟前,群蜂会倾巢而出飞向火焰,直到全部烧死。然后可以把蜂巢整个割下来。蟹生活在蒲苇之间,晚上只要在水边点上一盏灯,它们就会全部爬过来,这时你就可以俯身一一拾取。只知奔向火光而不能规规矩矩地呆在它所应呆的地方,落得个死亡的下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一、1.筑巢(动词)2.到蜂巢跟前3.倾巢出动死4.水边形容蟹爬行

二、1.然而捉蜂的人不一会儿就能捉很多(不以斗计),捕蟹的人从不弄伤手指。

2.只知奔向火光而不能规规矩矩地呆在它所应当呆的地方,落得个死亡的下场是理所当然的事。

三、淮北之蜂、江南之蟹都十分厉害,但因好\趋炎\而自取灭亡。本文以此喻指那些利欲熏心、趋炎附势的人没有好下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8b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