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传芳 精彩的导入在教学中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3-05-11 23:5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举隅

南京市沿江小学 周传芳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导入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整堂课教学的起调和氛围。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转向兴奋,而且还可能使学生把学习知识当成一种自我需要,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导入常常有以下一些做法。

一、 开门见山,明确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一开始,就直接揭示课题,把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本课所要达到的要求直截了当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明确本课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这就能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引向对课题的探索上。这样的引入适宜运用在大家对课题预知,并有所准备的内容上。要求上课开宗明义,不绕弯子。如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学生课前已经搜集了一些诸如牙膏盒、香烟壳、玩具魔方等,我一上课,告诉学生我们今天来共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模型,并让大家交流所带来的学具模型看谁学得好,认识形体特征更快。这样,要言不烦,让学生产生一种需要的满足感和适度的紧迫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的积极性,尽快地进入课题学习。

二、以疑引趣,激活思维,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课上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感到困惑,心理上产生认识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教师在开课后引导课题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设疑,提问,让学生带着疑问,激活思维,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这时思维最为活跃。比如上“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我先显摆了一下,让学生任意报数,然后我很快就说出哪些能被3整除,哪些不能被3整除。学生被我一次次准确说中的本领所折服,然后我便提出了大家心中的疑问:“老师为什么能这么快地判别出来呢?你们想不想掌握这样的本领呀?”以疑激趣使他们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迫切地想知道这种判别方法。课堂教学立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三、故弄玄虚,以奇引趣,诱导学生解密的求知欲

小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数学课堂引导课题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设置神秘氛围,对他们的好奇心加以诱导,唤起心理效应,激发求知欲望。如教“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我先带着学生点数5个手指头依次循环地数1、2、3、4……然后让学生照这样的数法数一数11、17、9、23、25,看看落在哪个手指上。接着我故弄玄虚:“你们任意报一个数,我不用数就可以知道落在哪个手指上,你们信不信?”学生数后,屡试不爽。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会发现游戏中的数手指,跟原有用口诀计算表内除法知识不一致,用除法不能解释数手指现象

时,就产生了好奇感,就会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急切地希望解密。这样用游戏的方法故弄玄虚,导入新课,以奇引趣,创造一种生动活泼、多向交往的学习气氛,诱导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以求得解密数手指游戏,满足求知欲。

四、创设情境,安排活动,唤发学生认知的趣味性

教学中的情境是教师设置的一种有利于学习的心理氛围。教学的艺术,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和唤醒,而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焕发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要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宽松、融洽的环境条件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一课时,我就创设了生活情境,采用了“猜迷”的方法导入。“同学们,生活中大家都猜过不少谜语。今天,我要先请大家猜一个迷语。”一听说要猜迷,每个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到要猜的迷语上来了:“一家兄弟两,整天忙不停。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完一大圈,弟弟才能走一格。”于是,迷语一出,学生就炸开了锅,众说纷纭。这时我拿出一个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对学生说:“刚才迷语中的弟弟和哥哥各指的是谁?你们明白了吗?它们是怎么走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样的导入,为新课的数学认知学习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数学教学的课题引导,当然方法还有许多。本文只是举出了笔者常用的几种。我们要重视课题导入方法改进,在课改实践中不断研究积累,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进一步优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8a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