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常用的概念、公式、定理

更新时间:2024-05-16 08: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数学常用的概念、公式、定理

0、0.231,1. 有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如:-3,,

0.737373?,

,0.1010010001??.

无理数:无限不环循小数。如:π,-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倒数、相反数 2.绝对值:a≥0

丨a丨=a; a≤0

丨a丨=-a.如:丨-

丨=

;丨3.14-π丨=π-3.14.

3.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

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n

4.n是整数),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310的形式(其中1≤a<10,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

5

10-5.(有效数学字往往和科学记数法结合进行考查) -40700=-4.07310,0.000043=4.3×

5.幂的运算性质:①am3an=am+n.②am÷an=am-n.③(am)n=amn.④(ab)n=anbn.⑥a-n=

1(a≠0)ann032562432633-n

特别:()=()(a≠0 b≠0)⑦a=1(a≠0).如:a3a=a,a÷a=a,(a)=a,(3a)

912

=27a,(-3)-=-,5-=

=,()-=()=,(-3.14)o=1,(

22

-)=1.

0

6.整式:单项式、多项式统称整式(单项式、多项式的次数、系数)

①整式的加减 去括号 同类项②单项式相乘除,系数与系数相乘除,同底数的幂结合起来相乘除.③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个项.④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⑤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将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 7.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①(a+b)(a-b)=a2-b2.②(a±b)2=a2±2ab+b2. 8.因式分解:方法是:先看能否提公因式.在没有公因式的情况下:二项式用平方差公式,三项式用十字相乘法(特殊的用完全平方公式),三项以上用分组分解法.

注意:①因式分解结果是乘积的形式,②结果要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9.分式:①分式有意义需分母≠0 ②分式的值为零需分子=0且分母≠0 ③运算:乘除法要先把分子、

分母都分解因式,并颠倒除式,约分后相乘;加减法应先把分母分解因式,再通分(不能去分母). 注意: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 10.二次根式:a( a≥0 )(①(

b≥0).如:①(32.

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同类二次根式: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

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1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①求根公式:x=

2

)=a(a≥0),②

2

=丨a丨,③

=-a

=.④

3,④=(a>0,

)=45.②=6.③a<0时,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

2

②△=b-4ac叫做根的判别式.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个相等

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③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则x1+x2=-,x1x2=。

12.分式方程:解法---去分母或换元,结果必须检验,分式方程应用题的检验首先是检验解是不是方程

的解,然后再检验是否符合实际。

13.不等式:特别注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要改变方向.(等式的性质:两边同乘以或

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成立)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四种情况请结合数轴记忆。

不等式往往会和一次函数、二次函的结合起来,一般来讲,题目中有“不超过”“不少于”等明显的提示用语用不等式;不等式与一次函相结合时,要注意先讨论K的正负,先根据K的正负来判断其增减性,然后再确定实际问题中的K的取值结论。

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结合时,往往要结合图像去解,这时一定要画出图像去根据图像观察。 14.平面直角坐标系:①各限象内点的坐标如图所示.②横轴(x轴)上的点,

纵坐标是0;纵轴(y轴)上的点,横坐标是0.③关于横轴对称的两个点: 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纵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同 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15.一次函数y=kx+b(k≠0):图象是一条直线.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 特别: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16.反比例函数y=(k≠0):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

右降);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一定要强调在同一象限内,常见的方法是画图象)

反比例函数往往会和面积相结合,这时候要注意K所在象限及正负情况.

17.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叫做抛物线(c是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①a>0时,开口

向上;a<0时,开口向下.②顶点坐标是(-

),对称轴是直线x=-

2

特别:抛物线y=a(x-h)+k的顶点坐标是(h,k),对称轴是:直线x=h.

注意:求解析式的设法①已知三个点的坐标,则设为一般形式y=ax+bx+c;②已知顶点坐标(h,k),

2

则设为顶点式y=a(x-h)+k;③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x1,0)和(x2,0),则设为交点式y

2

=a(x-x1)(x-x2)(交点式一般不能把其作为最后的结果,也就是说最后要化成一般式为好!) 18.抛物线与x轴的位置关系:对于抛物线y=ax2+bx+c①△<0时,它与x没有交点.②△=0时,它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与x轴相切).③△>0时,它与x轴有两个交点(x1,0)和(x2,0),其中x1和x2是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

19.统计初步:(1)概念:①调查方式:普查,抽查。②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

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份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③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④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公式:设有n个数x1,x2,?,xn,那么:①平均数=(x1+x2+?+xn).②极差是一组数据中最大

2222

值与最小值的差,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③方差S=[(x1-)+(x2-)+?+(xn-).

④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⑤若将n个数x1,x2,?,xn各减去一个适当的数a,得到一组新数x1,,

x2,,?,xn,,那么原来那组数的方差S2=这组新数的方差,平均数=a+.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就越大.通常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数据”的加减不

改变方差,数据的乘除N倍,则方差就扩大或缩小N的平方倍。方差常与当前的热点问题相结合。 (3)频率:①把一组数分成若干个小组,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求组数时,用收尾法取整数),这时,落在某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这组的频数,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个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因此,各组的频率的和等于1.

20.概率:①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②概率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可放回的概率,另一种是不可放回的概率,而放回与不放回的概率最简单的问题是直接告诉我们,而更多的是生活中不放回的概率,比如说吃粽子,或贴卡通画等,这里考得最多的是生活中的概率,所以请同学要先审题确定是属于哪一种概率,而概率的表示,可以是树状图,也可以是列表格, 21.锐角三角函数:①设∠A是Rt△的任一锐角,则∠A的正弦:sinA=

,∠A的正切:tanA=

,∠A的余弦:cosA=

22

, 关系: sinA+cosA=1 tanA=sinA/ cosA

0<sinA<1,0<cosA<1,tanA>0,∠A越大,∠A的正弦和正切值越大,余弦值反而越小. ②余角公式:sin(90o-A)=cosA,cos(90o-A)=sinA, 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0°

45 °

60°

sinA cosA tanA

④斜坡的坡度i=

12

2 22 23 23 21 23 31

3

=.设坡角为α,则i=tanα=.

(锥形零件中的有关量的关系)

22.三角形(1)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内角和为180度

(2)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笫三边,并且等于笫三边的一半.

(3)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顶角的平分线与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 (4)直角三角形:①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②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5)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有:①证明有一个角等于90o.②证明最长边的平方

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

(6)两个三再形全等:SAS,AAS,ASA,SSS,HL(RT△)

23.四边形:(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o,外角和等于360o.(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平行

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3)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 ①两组对边平行.②两组对边相等.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④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4)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其四个角都为直角;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四条边相等.(5)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有:①有三个角是直角.②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它有一个角是直角或对角线相等(6)证明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方法有:①四条边相等.②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它有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7)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8)梯形 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之和的一半.

24.图形的对称轴对称图形有: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正多边形,圆.-

中心对称图形有:线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边数是偶数的正多边形,圆.

25.比例的概念:比例外项、比例内项、比例中项、第四比例项。 26.黄金分割:黄金分割点 黄金分割数

5?1≈0.618 黄金三角形 227.三角形相似的判定:①两组对应角相等.②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③三边对应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周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8.射影定理(不能直接使用):如图,△ABC中,若∠ACB=90o,CD⊥AB,

则:①AC2=AD2AB.②BC2=BD2BA.③DC2=DA2DB.

29.圆的有关性质:(1)垂径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①经过圆心②垂直于弦;那么这条直线就具有另外三个性质.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劣弧;⑤平分弦所对的优弧

(2)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

量相等,那么它所对应的其余三组量都分别相等. (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

(4)圆周角:①等于它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②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③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④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⑤90o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30.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若⊙O的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d,则:①d<r

相交.②d=r

直线L和⊙O相切.③d>r

直线L和⊙O相离.

直线L和⊙O

(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的性质定理: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3)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点与圆心的连线平分两切

线的夹角

(4)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心是三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的

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5)Rt△的内切圆的半径R内=

1(6)任意多边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与面积和周长公式之间的关系:S=2CR. 31.圆和圆的位置关系:(1)设两圆半径为R和r,圆心距为d,则:①d>R+r

r

两圆外切.③R-r<d<R+r(R≥r)

两圆相交.④d=R-r

两圆外离.②d=R+

两圆内切.

⑤d<R-r两圆内含. 注意直线与圆是相离,而圆与圆是外离和内含

32.圆中常作的辅助线:(1)连半径构建等腰三角形(2)已知切线,常过切点作半径.

(3)已知直径,常作直径所对的圆周角.(4)求解有关弦的问题,作弦心距. (5)弧的中点常和圆心连结.

圆中常作的解题思路:利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以及圆周角

与圆心角之间的关系,还有等弧是完全重合的弧,它包括弧长和弧度两个方面都相等。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33.各顶点等分圆周度.

34.面积公式:①S正△=

3(边长).②S平行四边形=底3高.③S菱形=底3高=3(对角线的积)④S圆=

.⑦S扇形=

(如图)

=LR.⑧S圆柱侧=底面周长3高.⑨S圆锥侧=3

2

正n边形各边相等,各角相等,每个内角=度,中心角=外角=

πR2.⑤C圆周长=2πR.⑥弧长L=底面周长3母线=πrR,并且2πr=35.重要的结论:

垂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6.常用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 整体思想 转化思想 方程思想 函数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7k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