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 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

更新时间:2023-11-17 07: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关键,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数量之下。因此,那些外来种在其原产地通常并不造成较大的危害。但是一旦它们侵入新的地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度则会迅速增长并蔓延成灾。而自然界里生态环境中存在着食物链,天敌之间相互制约,一但某种生物人为绝灭和人为引入,都会产生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后果。所以国外有学者将盲目引种与生境的缩小和碎裂,过度捕杀,物种绝灭的次生效应列为引起物种绝灭的四大原因,并形象化地称为“魔鬼四重奏”。

生物入侵分有意和无意两种。随着物种的引进,这些外来移民一方面可能造福人类,一方面也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乃至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如何解决“生物入侵”这个生物界的“非法移民”问题,使它们不在异国他乡形成危害?专家们的回答是:第一要谨慎引种,并加强对已引进物种的管理;第二要查清我国现有的外来有害物种的种类及危害状况;第三要加强对已知的主要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及综合治理工作。

世界自然保护同盟2000年2月在瑞士通过的《防止因生物入侵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中指出:“千万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隔离性天然屏障。在近几百年间,这些屏障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已变得无效,外来入侵物种远涉重洋到达新的生境和栖息地,并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水葫芦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雨久花科,俗称布袋莲、水荷花、假水仙。水生直立或漂浮草本。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光滑,叶柄长或短,中部以下膨大如球,基部有鞘状苞片,花茎单生,中部亦具鞘状苞片,穗状花序呈蓝紫色。

附:为水葫芦正名

水葫芦,近年来被视作是一种“毒草”,被视为一种污染环境的有害生物,困扰着我国绝大多数的南方城市。人们为如何消除它的危害而伤透了脑筋。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俗称水葫芦等。它是一种水生漂浮植物,高约0·3米,在深绿色的叶下,有一个直立的椭圆形中空的

葫芦状茎,因而得名。每年夏秋之间,江河里的水葫芦大肆泛滥,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重性,有弊必有其利,水葫芦也不例外。 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水葫芦是一种可供食用的植物。武汉专家提出“吃论”:水葫芦的味道像小白菜,是一味正宗的“绿色蔬菜”。爆炒水葫芦、汤煮水葫芦,味道都很不错,除了它的根部并无害处。用它制成的饮料,曾在武汉上市10万余瓶,一销而空。水葫芦还可以加工提炼一种食品添加剂,可以治感冒。水葫芦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包括人类生存所需又不能自身制造的8种氨基酸。水葫芦真是个好东西。因此,应为水葫芦正名。

这个消息是可信的。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处,我曾亲眼看见农民把水葫芦从河里捞起来,切碎了用来喂猪,猪很爱吃。后来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猪也不吃这种青饲料了。不料时过境迁,丰富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向江河排放,水富营养化了,导致水葫芦疯长,成了“绿魔”,也是始料所不及的。

现在,科学家的上述发现,为水葫芦的“解困”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水葫芦可以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再生资源。对它作综合利用,可以开发出许多新产品。有识见的厂家不妨一试。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美食家们也不妨试吃一下。上海市民日后的餐桌上如能出现这道家常菜,饭店里也推出这款新的佳肴。那么,上海江河里每年涌起的十万吨水葫芦,也许不是太多,而是不够呢!(作者:吴兴人)

东方网 2002年12月30日

水葫芦10年疯长10倍致珠江发臭

九三学社省委向本报提供了其最近完成的一份关于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的调研报告,并呼吁我省尽快建立外来物种入侵预警风险应急机制。

1/3外来入侵物种危害广东

近年来,我国及我省对外贸易旅游大幅度增长,为外来物种的进入提供了更多机会。这些外来物种“移民”在可能造福的同时,也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乃至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甚至灾难。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公布了首批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名单。在这个16种外来入侵物种中,有5种植物和至少2种动物在广东境内有着大面积的分布,其中的薇甘菊更是珠三角所独有。

省九三学社提出: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以原产南美洲水葫芦为例,100多年前被引入我国作饲料及观赏物种,结果疯长成令人头痛的恶性杂草,不仅在江河成片聚集堵塞河道,更成为了破坏江河生态平

衡的罪魁祸首,使鱼类种数急剧减少。从1975年至今,珠江水域水葫芦每10年就增长10倍,1975年平均每天只捞到0.5吨水葫芦,现在接近500吨。目前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每逢大雨过后,广州珠江桥下,一丛丛的水葫芦引起水体发臭。

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态,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入侵导致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对农林业造成严重损害。近年我省松材线虫的大面积危害就是一例。

外来物种大半是人为引进

外来物种入侵者有可能是货物(主要是粮食)进口时所带杂草种子和轮船压舱水中的外域水生物种,通过铁路、航运等渠道进来,也可能是被涉外的旅行者无意中带入,但是在我国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一半是人为引种的结果。我省的5种入侵植物,有4种都是人为引进的品种。而且有目的引入物种的过程中,可能发生逃逸现象,从而对生态环境形成威胁。

从区域上分析,外来物种入侵者往往在重要港口、口岸附近,铁路、公路两侧“登陆”,遇到适宜环境条件后扩散;人为干扰严重的森林、草场,也使外来入侵者“有机可乘”;而那些物种多样性较低、生态环境较为简单的岛屿、水域、牧场由于天敌数量少,外来种也容易得势。

非洲鲫、食人鲳都是最初被作为观赏鱼引入,然后成为生态杀手。如非洲鲫被弃入湖中繁殖形成种群,如今在珠江广州河段也已大量繁殖。

提高警惕建立预警风险机制

要做好我省外来物种入侵防治工作,九三学社省委建议:着眼于生态安全,加强研究,提高公众对外来物种入侵的警惕意识。以我省现有的学术力量(如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省农科院等)为依托,开展研究,尽快摸清我省现有外来物种情况、已入侵物种的危害,编制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出版有关入侵物种的中文指南和科普材料,提高对外来物种影响国民经济、生态环境和对盲目引种危害的认识。

外来入侵物种威胁到社会的多方面,仅有林业管理部门的介入是不够的。我省可考虑制定防止入侵物种危害当地生态系统的地方法规,例如规定在大规模使用非当地物种之前,必须要进行5个世代的小规模实验来证明对当地生态系统不会造成威胁,在保护区中禁止使用外来物种,鼓励使用当地物种进行森林恢复等。此外,鉴于外来入侵物种多由人为引进,而目前有关法规尚未健全,建议我省实行物种引进申报、使用许可证制度,加强管理。

目前深圳已是薇甘菊的天下,受危害的林地面积约3000公顷,其中约300公顷受害森林已奄奄一息。遇树攀援、遇草覆盖的薇甘菊已从郊野向市内发展,不少市区内公园、绿化带已发现薇甘菊的踪迹。而有关治理仍然停留在实验室和野外小规模实验阶段。

省九三学社建议对入侵物种的综合治理,要加强国际合作,原产国相应物种的防治方法、生态特点、天敌生物等信息对防治有着重要作用,入侵物种在一个国家出现的信息可为周边国家可提供早期预报。(林亚茗)

《南方日报》2004年2月4日

水葫芦围困水口电站 水口电站告急

水葫芦围困水口电站(肖春道摄)

船闸告急! 升船机告急! 水库告急! ??

几艘拖轮被困了个严实

14日,记者在水口电站看见,成片的水葫芦把大坝围堰区内的广阔水域严严实实地占领。在水葫芦疯长的水域,夹杂着许多白色泡沫塑料,几艘拖轮被“困”在水葫芦的包围之中。在水库的上游,可以看到有一朵朵的水葫芦不断地从上游方向漂下来,持续地扩大水葫芦的“控制”面积。

据水口发电有限公司航管处一位排污项目负责人介绍,电站附近的水葫芦,只是整个库区水葫芦的一小部分。在大坝上游30公里的黄田镇水域,水葫芦的面积更是大得惊人。这些上游的水葫芦,天天随着水流漂下来,不断地扩大水口水葫芦的阵容。他说:“由于水葫芦生长迅速,加上上游水葫芦的加盟,在汛期的时候,这里的水葫芦厚得惊人。人站在上面也不会陷下去。” 关键水位被削了半米高

据水口发电有限公司运行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水葫芦有非常发达的水下根系,这些根系夹带着水上漂浮的垃圾,已经“吃水”半米深,这等于说,水葫芦的存在,影响了水库发电的水位高度。这关键的水位被水葫芦削了半米高度,长年累月,对水库发电的影响可想而知。

此外,还影响着船闸的生产效率。由于水葫芦生长速度极快,又随着水流到处扩散,一些漂进船闸的水葫芦,使闸内船舶与船舶

之间挤满了水葫芦,本来可以按照设计尺寸安排两艘船舶并排过闸的,变得只能停泊一艘船舶。这样大大影响船闸的生产效率。 经常碰了闸门感应器

实际上,水葫芦对生产的影响还算是小事,更要命的是,水葫芦的疯狂生长,已经威胁到船闸和升船机的生产安全。水口电站航管处工程师张树君介绍,一些随着水流漂进升船机内的水葫芦,会使升船机的卧倒门的水封不严密,一旦江水顺着卧倒门的水封泄漏,会使升船机升降失去平衡,发生“冲顶”事故,那后果则不堪设想。 另一位在船闸工作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小小的生物,除了在水上生长,还会爬到船闸闸门的顶上生长。这些生长在闸门顶上的水葫芦往往与闸门上方的制动感应触头争“高个”,时不时提前把感应器给先碰撞了。感应器接触到水葫芦后,闸门的纠偏开关突然停止运作。

刚刚清理完又长了一大片

为“清剿”水葫芦,水口电站组织了专门排污队,对付大兵压境的水葫芦,发誓要消灭这些讨厌的生物。排污队每周对水葫芦实行一次大扫荡。办法是将水葫芦捞起来,晒干后,集体焚烧,此外,日常也有专门的人员监视这些小生物的动向。为此,公司去年一年花去了180万元的巨资。

但遗憾的是,这些小生物,不仅灭不绝,反而有恃无恐,面积越扩越大。据电厂政工部的龚祖金介绍,这些水葫芦生长速度实在太快了,加上上游也会有许多水葫芦不断漂下来,因此,排污队的清理速度简直跟不上水葫芦的生长速度。他说:“感觉我们刚刚清理完没几天,这些水葫芦又长成一大片了。” >>>背景 不仅仅是水葫芦

据了解,水葫芦1901年作为一种花卉引入我国,50~6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最终出现今天几乎不可收拾的局面。如今,除了水口电站,水葫芦在珠江水系、太湖水系等全国多个水域都已经泛滥成灾。不久前上海市政府还发出了剿杀水葫芦的军令状,发誓要消灭水葫芦,但花了近2亿元资金,结果同样是以失败告终。

实际上,水葫芦仅仅是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灾难的一个例子。 在我省,除水葫芦外,疯狂肆虐霸占了我省2/3黄金海岸线的大米草,对我省的水产养殖和沿海滩涂生态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据省农科院刘建介绍,滩涂地区原本存在的生物物种少则三四十种,多则上百种。但大米草入侵后,滩涂的平均物种都在10种以下。据省海洋渔业局的资料,大米草单单在宁德市就造成近3亿元的水产养殖损失。同时大米草不断挤压红树林的生存空间,许多地方红

树林濒临灭绝。如今,我省及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正在苦苦寻觅控制大米草的良方。

此外,据福州市农业局统计,小小的美洲斑潜蝇每年对福州蔬菜、花卉种植造成的损失高达6000万。

据中科院统计,我国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达574亿元人民币。其中,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美国白蛾、松干蚧等森林入侵害虫每年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约为1.5万平方公里。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非洲大蜗牛等入侵的害虫,近年来每年严重发生的面积达到1.4万~1.6万平方公里。豚草、紫茎泽兰、飞机草、薇甘菊、空心莲子草、水葫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外来生物一旦入侵成功,要彻底根除极为困难,而且用于控制其危害、扩散蔓延的代价极大,费用极为昂贵。1994年入侵我国的美洲斑潜蝇,目前发生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每年的防治费用就需4.5亿元。 >>>分析

向肆虐的外来物种宣战, 引进要多根“生态弦”。

面对一而再、再而三的生物入侵灾难,我们也在同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导致了灾难的发生?

厦门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刘厚鸣博士说,引进大米草是为了保护海堤,引进水葫芦是为了养猪。这些物种的引进,都在一段时间内给我们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上的快感,但很快,伴随快感产生了生态灾难。造成这个后果的关键,是我们在物种引进的当初,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些物种会给我们的生态带来这样的影响。引进物种,只考虑经济效益,缺乏对生态环境的论证,目光短浅,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所在。

福建检验检疫局一位姓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引进物种,一般也只有对物种的病理检疫,而没有相关的生态论证,这些工作上的“大意”,直接导致了我们后来的灾难。 福建师大陈必东教授则说,水葫芦其实只是一个引子。水葫芦肆虐的事实启示我们,不论是发展经济还是生态建设,都要尊重科学,尊重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生物一旦入侵,造成的后果往往难以补救。如果我们的头脑中多一根“生态弦”,也许一切的结果就不是这样。 立法构筑“生态国防”

究竟如何处理水葫芦?是采用物理的打捞办法,还是生物防治或者化学防治,或者兼而有之?据厦门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刘华民博士说,在绝大部分人对生物入侵、生态安全缺乏基本概念时,这些防治办法的讨论与研究都已经变得并不重要。目前最让人担心的,

不是如何防治现有入侵生物,而是意识缺乏导致预防和防治无从谈起,“引狼入室”的故事仍在一天天发生。近期关于“食人鱼”的事件正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叶万辉博士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几十年来,美国有很多控制外来生物入侵的法案,如植物检疫法、动物损害控制法、联邦植物害虫法、国家环境政策法、濒危物种保护法和联邦杂草防治法等等。1999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总统令,要求联邦政府对外来入侵性生物进行控制。命令产生了一个由内务部部长、农业部部长、贸易部部长为主的入侵生物委员会,其中还包括了州政府、财政部、国防部以及运输和环境保护机构。美国的做法,可以给我们构筑“生态国防”提供借鉴。

叶万辉博士建议说,首先,高度重视入侵种问题,召集农业害虫、人类健康、渔业、林业、旅游业、交通、贸易和其他行业的专家来共同研究该问题。其次,修订国内立法,确保与所有相关的国际公约和项目保持一致。例如立法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和邻近地区种植外来种;禁止有意引入,除非证明引入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是安全的,并仅进入到经证明与当地物种没有相同作用的地方。第三,在水土流失控制过程中强调使用当地种,所有植树造林项目都必须使用当地种,而非引进的外来种。

据报道,国家渔政部门已经提出,我国要建外来物种预警机制,对外来物种进行具体分析,将其不利环境、不利其他物种生存的一面公布出来,以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兰灿阳)

生物入侵遂宁\母亲河\水葫芦敲响生态警钟

近段时间,居住在遂宁市的市民惊奇的发现,往日清澈的“母亲河”———渠河,一夜之间侵入了许许多多的水葫芦!不仅沿岸生长,而且顺流向下蔓延??

水葫芦还在遂宁市辖区内的涪江、琼江、梓江等江河疯长,就连远离遂宁市城区几十公里的麻子滩跑马滩水库也发现大量的水葫芦??

在江河湖泊里大量繁殖、疯长的水葫芦,有的覆盖水面,有的堵塞河道,有的已经严重影响航运、防洪和水质。

据专家介绍,水葫芦属于外来生物,已被列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

专家呼吁,对于水葫芦要及早采取人工打捞、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综合治理等进行防治,以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02年12月24日

水葫芦“入侵”长江

一条长长的水葫芦带,在武汉长江江面上漂游,人们担心,这个“绿色灾难”会不会侵害母亲河?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当日下午,记者在武昌临江大道汉阳门附近看到,连绵不断的水葫芦,正向下游漂去,有一些还被江涛打到堤边。

武汉市水务局副局长颜二茧说,这些水葫芦是从上游的湖泊、池塘内漂出来的。湖北省水葫芦的生长期一般在5月至11月,冬季持续0℃以下的气温会使它死亡。但因近年来的暖冬天气“助纣为虐”,水葫芦已成为公害。

武汉水生所中科院院士曹文宣指出,水葫芦不适宜在长江生长,江面上出现大量水葫芦是人为扩散该公害的后果。目前春节临近,许多地方开闸排水捕鱼,致使大量水葫芦流入长江。他呼吁请水务部门加强管理,尽量不让其扩散到下游水域,水葫芦的扩散面越大,将来的治理难度也越大。(李辉、余皓) 《北京青年报》2002年12月16日

无锡新区水葫芦疯长进逼城区河道

新区旺庄镇一条伯渎港支流的河面上,几乎被水葫芦全覆盖了!读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7f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