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经复习整理
更新时间:2023-08-14 08:36: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马克思经典著作阅读考点整理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整理
1、 如何理解《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个人所固有的抽象
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答: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人的本质是单个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是不依附于个体、社会甚至世界而存在的特殊形态,现实中的人只是其变化、完善或物化的产物。但是,人是具体的、生活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一切行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所有人和事物发生各种关系(同事、亲属、生产),因而必然是生活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这一“完全抽象孤立化”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然而所谓人的本质,是指其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人的自然属性(吃、喝、性等行为)只能够将人与非生物区别开,不能体现人相比于动物所显示出的特殊性。如果把人的自然属性看成是人的本质,那么人和动物就会混同起来,“人的本质”便失去了其特定的含义。】
能够进行生产,能够通过能动地改造自然界取得物质生活资料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才是人的根本。而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人就必然会产生其独有的社会性。因为,如果不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就不能进行生产。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只有反映人们在社会中所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社会性,才真正标志着人的根本属性。即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第一,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产生。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类人猿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创造自然界不能提
马克思经典著作阅读考点整理
供的物质生活资料。必须结成一定的关系去创造物质生活资料,也就是劳动。正是由于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劳动,类人猿才变成人,人才和猿区别开来而产生。人一产生就是社会关系中的人,人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二,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和发展。人类要存在和发
展,就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就必须进行劳动,也就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人们结成怎样的社会关系,人们就怎样劳动创造,人们也就怎样存在和发展。另外,人的目的意识性(人和动物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那么,人的目的意识性也就是由人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由此可知,人类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形成而存在和发展的,每个人都是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和发展的。
第三,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是在物质生产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多层次的
复杂结构的总和,它决定着人的本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极其复杂的,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关系。人们之间其它政治的、思想的社会关系,都建立在这种客观物质关系的基础上,并直接或间接地被这种物质关系所制约。这种政治的、思想的关系,反过来对生产关系产生巨大的反作用。这样一来,在人们的周围就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关系的复杂结构,其总和确定着现实社会中任何一个人的本质。
第四,人的本质的具体性、历史性。“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规定,不
仅表示它的客观性,而且表示着它的变动性、历史性,就是说它不是凝固
马克思经典著作阅读考点整理
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因此必须对人的社会关系做具体的历史的考察。阶级社会中人的关系与阶级产生以前是不同的,各个阶级社会中人的关系也是相互区别,如果把人的本质设想为某种固定不变的气质或某种抽象的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不科学的。既然社会关系是变动的,那么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的本质也就不是抽象的固定不变的。
综上所述,所谓“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基本含义就是:
人的本质并不是先天自然形成的,也不是后天主观自生的,而是由建立在客观物质生产基础上的,复杂的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所决定的;只有从分析社会关系出发,才能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才能真正弄清人的本质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网上的另一种答案版本:
马克思把人的本质视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 首先, 人的本质是个体性和个体超越性的辩证统一。 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 人既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在这一问题上要反对以下两种倾向:一是完全脱离个人的倾向。二是完全脱离社会的倾向。
其次,人的本质是现实性和潜在超越性的辩证统一。 任何一个个人都处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因而,在他的身上必然体现着当时社会关系的特征。这就是人的本质的现实性的一面。现实的社会关系本身是处在一个不断的发展更新过程之中的,并且,发展的根源还直接来自于它本身。这就预示着人的本质中必然 还同时拥有超越现实性的一面。
再次,人的本质是恒定性和变动性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认为, 人
马克思经典著作阅读考点整理
的本质既不是捉摸不定的, 也不是固定、僵死的。社会关系一方面具有恒定性,这是一个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变动性,这是社会得以发展,历史得以延续的基础。历史的价值与意义也正是从人的本质的这种恒定性和变 动性的辩证统一中体现出来的。
2、 为什么说现实的个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与自然人和经济人的区别是
什么?
答:“现实的个人”是指处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一定社会关系中“生活着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从根本上说来,是因为“现实的个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首先,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都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家庭关系、阶级关系等社会关系,都是由“现实的个人”构成的,都是“现实的个人”交互作用的产物。
其次,人类历史并不是“现实的个人”之外的抽象物,而是“现实的个人”一代一代用自己的行动创造出来的。“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 。无论怎样,“现实的个人”和社会历史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现实的个人”的社会历史是一个空洞的抽象,离开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个人”也是不存在的。
“现实的人”是清算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必然结果。“现实的人”与抽象的人(自然人)是有本质区别的,其原则界限就在于是否具有客观的“现实性” 。“现实的人”是积极的、能动的;自然人是消极的、被动的。“现实的人”生活在广泛的社会关系之中,他们的生活、活动受到各种社会关系的制约;
马克思经典著作阅读考点整理
自然人只是孤零零的存在个体,是没有社会性的。“现实的人”所处的各种社会关系和具体条件是历史地形成和变化着的,并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自然人是超历史的、凝固不变的,是同历史进程毫无关系的。
另一种情况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的论断。他们的出发点是“经验的个人”。这种“人”是处在现实的关系中(如“分工”和“交换”),从事现实经济活动的“经济人”。当代实践表明,要证明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个人”同国民经济学中“经济人”的根本不同并不容易。随着时代的推移,“经济人”却仍在扮演着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角。发掘“现实的个人”对国民经济学“实证的个人”的批判意义,是当今时代的要求。
补充:
西方古典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其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是为了得到经济报酬,可以做出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即假定人思考和行为都是目标理性的,唯一地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的最大化。【基本观点包括: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指使;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的而工作;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现实人:首先,马克思所讲的个人不是以意识为基础,
马克思经典著作阅读考点整理
而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因此,不是意识产生了人,而是生产活动造就了人。同时,正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构成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这一步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其次,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是相互交往的。“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正是在交往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这便是最初的社会关系。因此,“现实的个人”是处于一定关系中的人。
再次,“现实的个人”既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同时还是意识的。作为历史前提的人是自然、社会和精神的三位一体。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因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也就是说,现实的人首先得是有生命的个人。另外,人还是精神的存在物,或意识的存在物。正如《形态》中的精辟论述,“在我们已经考察了原初的历史关系的四个因素之后,我们才发现:人还具有‘意识’。”
最后,现实的个人是具有“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们之间逐渐建立起普遍的交往联系,这样地域性的限制就被打破,个人成为历史性的“人”。
3、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及其依据是什么?
答:所得出的重要结论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的兴起是不可避免。 其依据即为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
马克思经典著作阅读考点整理
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其基本观点包括:
1.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无论在哪个社会中,人们必须首先解决了吃、和、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也就是说,必须先有物质的生产,才会有精神生活的生产。而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一方面要有生产力,也要有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派生出社会的上层建筑,产生出政治法律思想,以及道德、哲学、科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形式。
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革,要从经济基础方面去寻找原因,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从生产力方面寻找原因。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但是,这决不意味着马克思否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3.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终极原因。社会革命不论是政治革命、思想革命,还是经济革命(生产关系方面的革命),都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显然,判
马克思经典著作阅读考点整理
断一个革命时代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只能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去解释。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要求建立起来以后,在一定时期内,它同生产力的状况是基本适应的。这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成为生产力的形式。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有的生产关系已经容纳不下生产力的发展,变得陈旧,不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而变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时,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革命阶级,就要求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建立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不适合了,它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了生产力的“桎梏”,生产力要求打破这种“桎梏”,社会革命的时代才会到来。所以,人类始终只能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这个任务的提出科学与否,就看其有无客观条件。而这个客观条件,就是新的生产关系赖以建立的客观基础。】
4、 《共产党宣言》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答:引文说明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
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主要内容是: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一般规律。在人类社会的阶级斗
争中,只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才能从根本上消灭一切剥削阶级,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埋葬资本主义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个革命中它失去的只是锁链,而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马克思经典著作阅读考点整理
资本建立世界市场并在全球扩张。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不可避免。《宣言》运用历史唯物主
义的基本原理,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补充内容:目前为止,一切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产阶级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阵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现代资产阶级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长期发展变革过程的产物;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消灭陈旧固守的工业及所有制,创立巨大城市,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推进国家民族的文明开化进程,使得人口、生产资料、政治日益密集集中,创造了前所未有强大的生产力;
封建社会为资产阶级奠定生产资料与交换手段基础,同时其所有制关系由于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需要而必然会被资产阶级打破推翻,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交换关系随着发展也同样面临相同的问题(商业危机、生产资料生产力被毁),资产阶级为此不得不消灭生产力或夺取新市场、更加彻底利用旧市场,但也只是应一时之急,同时会导致更加猛烈的危机 ;资产阶级社会产生了现代工人---无产者
无产阶级的发展阶段:单个、分散的小规模工人与单个资产者的斗争(攻击生产关系、生产工具)------随着资产阶级联合,工人也大规模联合并与之一同对抗专制君主制、地主、非工业资产者、小资产者以及外来资产阶级斗争------工业发展、资产者彼此间的竞争以及商业危机,使得工人工资越发低下且不稳定,生活地位得不到保障,无产阶级人数剧增且结合成更大集体,与资产阶级的冲突越发激烈对立------无产者组织成阶级、成
马克思经典著作阅读考点整理
为政党------统治阶级、旧社会内部激烈瓦解,更多甚至资产阶级脱离并归附革命阶级(无产阶级);
只有无产阶级才是革命的阶级,中间阶级只是为了自保才与资产阶级斗争,其甚至企图倒转历史车轮而表现其反动性,若其加入无产阶级,离开原本立场,才能说是革命的;流氓无产阶级有时会被卷入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但其是旧社会最下层的消极腐化部分,其生活状况使得其更甘心被收买从事反动勾当;
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中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而这又以雇佣劳动为前提,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造成的工业进步,使得分散竞争的工人结社联合,使得资产阶级丧失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不可避免;
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
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
马克思经典著作阅读考点整理
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者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
1、反动的社会主义(封建的、小资产阶级的、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想要消除社会的弊病,以便保障资产阶级社会的生存。资产者之为资产者,是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力图使工人阶级厌弃一切革命运动,硬说能给工人阶级带来好处的并不是这样或那样的政治改革,而仅仅是物质生活条件即经济关系的改变。绝对不是政治改革以废除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而只是在原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进行行政改良;
3、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看到了阶级对立和统治社会本身所蕴含的破坏因素,抨击现存社会的全部基础。因此,它们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没看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及其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物质条件,因而倾向于空想,拒绝一切革命行动,企图和平解决。
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特别强调所有制问题,将之作为运动的基本问题,同时努力争取全
马克思经典著作阅读考点整理
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
正在阅读:
马经复习整理08-14
002号1.1(2)探索勾股定理01-28
春节坚守工作岗位文章03-22
书人2013三年级期中补充复习题(春季)06-02
A6L 2.0T BPJ发动机电路图07-27
110-35-10kv变电站设计11-05
2017 - 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2.3导数的四则运算法03-20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期末考试题01-21
全球主要经济指标08-14
妈妈您听我说作文400字07-04
- 2008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浙江省2009年7月自学考试认知心理试题及答案
- javascript replace使用详解
-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 给十年后自己的一封信
- 高考前班主任讲话
- 人工挖孔的注意事项通用范本
- 合同执行档案登记表(试行稿)
- 底妆大不同总有一款适合你
- 高一(必修1)物理教材
- 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卷(一)
- 十一旅游京郊哪里最好玩?适合老人孩子的
- 八下 思品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 教学设计
-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赵秀丽)
- 第五章 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
- 异育银鲫细菌性败血病病原体的微生物学诊断及毒力、药敏实验
- 高考文言虚词练习(包含答案)
- 初中语文标点符号题总复习题
- 依法举行的考试试题应受著作权保护
- 中央空调水处理 从单一措施到整体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