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试题库整理

更新时间:2024-04-23 00: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经题库整理

一、 名词解释

1、一价定律:一价定律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2分),指的是任何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以同种货币表示时价格都相等。(2分)。(指在商品可以自由流动,并可以在各国自由贸易,即不存在贸易壁垒的条件下,如果不考虑运输成本及其时间耗费,则同一种商品在世界各地折合成同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应该是一样的。)

2、购买力平价: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2分)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2分)。

3、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1分),一国居民与非本国居民(1分)间全部经济交易的(1分)的系统记录(1分)。

4、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1分)、应用(1分)、推广(1分)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1分),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弗农在1966年推出。这是对技术差距模型的总结与扩展。根据这一模型,当一种新产品刚刚诞生时,其生产往往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当这种产品成熟并广为大众接受时,它就变得标准化了,就可以用大规模生产技术和素质较低的劳动力进行生产了。因此,对于该产品的比较优势会从最早引入它的发达国家转移到劳动力相对便宜的不发达国家。这一过程通常都伴随着发明国家向劳动力便宜的国家的直接投资。

5、绝对优势原理: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经济。(2分)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2分)

绝对优势说:当一国与另一国相比较,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而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则该国应当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换取自己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从而从贸易中获利。

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学说-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obsolute Advantage):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

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

6、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用其所提出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检验美国进出口是否符合H—O理论所提出的(1分),按照H—O理论,美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1分),但是,里昂惕夫经过检验计算得出,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刚好与H—O相反(1分)。因此,人们把这个理论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围绕里昂惕夫之谜,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1分)

里昂惕夫反论(The Leontief Paradox):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用统计数据分析美国的对外贸易,但验证结论正好与赫-俄原理相反,即美国出口商品与进口替代商品相比,前者更为劳动密集型,后者更具有资本密集型特征。也就是说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也称为里昂惕夫之迷

7、比较优势原理: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较另一国没有效率,仍然可以进行双赢的贸易(1分)。第一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绝对劣势较小的产品,而进口其绝对劣势较大的产品(2分)。另一个国家则进行相反的贸易(1分)。

比较优势论: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的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这是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8、有效关税率:也叫有效关税保护率,是指对某个工业每单位产品“增值”部分的从价税率,其税率代表着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有效的保护程度。 有效保护率: 所谓有效保护率是指征收关税后使受保护行业每单位最终产品附加价值增加的百分比。

所谓附加价值是最终产品价格减去用来生产该产品的进口投入品成本。 EG:最终产品的A在不征收关税时的单位产品的附加价值为V,征收关税后的附加价值增加到V’,那么附加价值的增加率,也就是有效保护率G G=(V’-V)/V

9、贸易乘数:指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2分)通过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而带动国内要素的优化配置,可以对国民经济带来乘数倍的效应。(2分)。 10、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勒纳在马歇尔的国际收支调节乘数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的结果(2分),指的是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下,如果进出口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货币贬值就能使一国国际收支得到改善,由逆差变为顺差(2分)。

11、重商主义理论:金银是国家财富的象征,因此一个国家应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尤其是奢侈品的进口,以鼓励金银的流入,限制金银的流出。

重商主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15-18世纪):为了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西欧各国广泛实行重商主义下的强制性的贸易保护政策,通过限制货币(贵重金属)出口和扩大贸易顺差的办法扩大货币的积累,以英国实行得最为彻底。 12、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了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较高的曲线反映较高的满足程度,较低的曲线反映较低的满足程度。社会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斜率为负,而且互不相交。

13、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使各贸易参加国之间的要素报酬(利息、地租、工资)差异缩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即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这样一来,国际贸易就成为了国际要素流动的替代品。

14、需求偏好相似论:林德于1961年提出,认为各国应当出口那些拥有巨大国内市场的制成品,即大多数人需要的商品。该国将会进口国内高收入和低收入的少数人所需要的那些商品。根据这种“相似偏好”或“重叠需求”的假设,具有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是最大的。

15、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赋 。关税作为国家税收的一种,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16、关税配额:是指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在一定时期内,规定一定数额的进口配额,对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这实际上限制或禁止了超过配额以外的商品进口。

17、罗伯津斯基定理: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18、环保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一些国家借口环境保护,通过制订高标准的国内环境法规实施贸易保护和贸易歧视 主要特征:

1、名义上的合理性 2、形式上的合法性 3、保护内容的广泛性 4、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5、实施结果的歧视性

19、机会成本:一种商品的成本是再生产一单位此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量。

20、边际转换率:就是多生产一单位X而少生长Y的数量。故边际转换率可用来表示X(横轴上的商品)的边际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X对Y的边际转换率可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该点的斜率来表示。

21、边际替代率:指的是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多消费一单位X而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社会无差异曲线上某点X对Y的边际替代率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并且随着该国的消费组合沿该曲线下移而下降。

22、技术差距模型:认为贸易国之间技术差异的存在是解释某类贸易发生的原因。工业化国家之间贸易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基于新产品和新工序的引进。这使得发明厂商和国家在世界市场上暂时处于垄断地位。这种暂时垄断地位通常是建立在为鼓励发明创造而授予的专利或版权基础之上的。新产品总是在发达国家首先诞生,其他国家由于技术差距,要等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模仿性生产,在这一段时间内便存在着贸易的机会和可能了。

23、普通优惠制:发达国家承诺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优惠关税待遇。

24、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国使用期所有资源和最佳技术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25、孤立均衡:在不发生对外贸易的条件下,当一国达到其生产可能性曲线所允许的最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时,该国就达到了均衡状态,这发生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的位置上。两条曲线在切点的公切线的斜率给出了国内的均衡相对价格,反映了该国的比较优势。

26、要素禀赋论: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商品。该定理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或称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H-O定理又常被称为要素比例或要素禀赋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每个国家应根据本国的要素禀赋进行国际分工。即每个国家应生产并出口运用本国丰裕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而进口运用本国短缺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

27、产业内贸易:指一个国家既出口同时又进口同种产品以及同一产品的中间产品的贸易现象称为产业内贸易。<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同类产品)在两国间相互进口和出口的贸易活动。即产业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活动。>

28、最惠国待遇:它规定缔约国双方相互间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待遇,同样适用于对方。

29、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30、特定要素: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31、特定要素模型: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而对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影响则不确定。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是否提高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消费结构。 32、反补贴税:又称抵消关税或补偿关税。它是对直接或间接接受任何补贴或奖金的外国进口货物所附加征收的一种关税

33、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34、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在一次购买中他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

的价格之间的差距。

35、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36、多头/买空:当投机者在即期、远期或期货市场上买入一种货币,或买入一种货币的看涨期权,期待着将来以较高的价格卖出时,称作他持有这种货币的多头(long position)或买空(Buy Long / Bull)

37、汇兑心理说:该学说认为,人们需要外汇是因为要购买商品与服务满足人们的欲望(具有效用),效用是外汇的价值基础,而外汇真正的价值在于其边际效用,而边际效用又是人们主观心理决定的。人们主观上对外汇的价值评价不同,形成外汇的购入与售出,这又会引起外汇供求的变化,导致汇率变化。 38、空头/卖空:当投机者借入或者卖出一种货币的远期、期待着将来以较低的价格偿还债务,或是用于执行远期卖出或看跌期权和约,这称作他持有这种货币的空头(short position)或卖空(Sell Short/Bear)。

39、汇率\\外汇汇率: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即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有时候也被称为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即作为外汇买卖的价格。

40、自主性交易:指那些基于商业动机,为追求利润或其他利益而独立发生的交易,这些交易所产生的货币收支并不一定能够完全相抵,由此产生的对外汇的超额供应或超额需求会引起外汇价格的变动。。

41、贸易创造效果: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生产转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供应者所产生的净利益。

42、看涨期权:期权购买方在合约期满时或在此之前按规定的汇率购进一定数额外汇的权利。

43、造市者:大规模地从事某种货币或外汇业务,并能操纵市场行情的交易者(外汇银行和投资基金)。

44、经常帐户差额:一个国家流出与流入的资源价值,不仅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服务的流转,还包括收益与转移的对外收支状况。

45、共同市场:它除了对内取消关税和对外统一关税外,还取消对服务、资本、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流动的所有限制。

46、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或者说是指国际商品交换比例。 计算方法: T = ( PX / PM ) ×100

其中T表示该国某一时期的贸易条件;PX为该时期的出口价格指数;PM为该时期的进口价格指数。

47、贸易顺差(出超,Favourable balance of trade ):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以正数表示。

48、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Comparative Cost Doctrine):每个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其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以获得比较利益。即“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49、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等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和服务贸易等的各种特权和优惠,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50、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的对外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51、固定汇率(Fixed Exchange Rate)是指一国货币当局选择本国货币钉住某基准国际货币或者某一货币指数,在一定的时期内通过直接的外汇管理措施或间接的调控措施维持本币对该基准货币汇率不变。

52、复式记帐法:出口属贷方项目、进口属借方项目,本国居民为他国提供劳务属贷方、反之属借方,本国居民收到国外转移属贷方,本国居民购买外国资产属借方,外国人归还贷款属贷方,官方储备减少属贷方项目。

53、“自动”出口限制(“自动”出口配额,“Voluntary”Export Quotas)

: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在某一时期内对该进口国出口某种商品的最高限额,在限额内出口国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54、套汇: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差异,通过买进和卖出外汇而赚取利润的行为。直接套汇和间接套汇:直接套汇,又称双边或两角套汇,指利用两个外汇市场上某种货币的汇率差异,同时在两个外汇市场上一边买进一边卖出这种货币。间接套汇,也称三角套汇,是利用三个不同地点的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差异,同时在三地市场上贵卖贱买从中赚取汇率差价的行为。套汇机会的判断:将三个或更多个市场上的汇率转换用同一种标价法表示,并将被表示货币的单位

都统一为1,然后将得到的各个汇率值相乘。如果乘积为1,说明没有套汇机会,如果乘积不为1,则存在套汇机会。

55、国际收支平衡表:根据会计学中的复式记帐法来编制的,因而借方与贷方总是可以达到平衡。这种平衡是会计学上的平衡而非国际收支的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关注的是一国经济长期、中期、短期的健康发展与外部经济之间稳健的联系。 56、进口许可证制(Import Licence System):进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进口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才可进口,否则一律不准进口。实行进口许可证的国家一般在每年年底公布须取取进口许可证的商品目录。进口许可证一般都规定有效期,过期不能进口。

57、进口配额制:又称进口限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商品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较高关税后才能进口。它是进口数量限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58、外汇(Foreign Exchange):广义的外汇泛指一切以外国货币名义表示的金融资产。按照1997年1月14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外汇包括: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特别提款权、

他外汇资产。狭义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进行国际间

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以外币表示的银行汇票、支票、银行存款等。

59、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进口国对各类进口商品颁布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商品标签规定,造成进口障碍,限制商品进口。进口国为维护国内消费者安全和健康,对进口商品规定技术、卫生和包装标准应该说是必要的,但这些规定十分复杂,标准过于严格,而且经常变化,使外国产品难以适应,达到限制进口的作用。它的实施具有极端的隐蔽性,效果非常明显。

60、自由贸易区: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所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成员国之间进行的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取消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限制,但对非成员国仍维持各自的贸易政策。

61、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Disscriminatory Government Procurement Policy):国家

通过法令或虽无明文规定,但实际上存在的政府机构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做法。这种歧视性采购可以压缩外国商品在本国的销售规模,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目的。GATT第七轮多边谈判(东京回合),达成了《政府采购协议》,在督促各国保证政府采购按无歧视公平竞争原则进行,扩大政府采购的国际竞争上起到一定作用。

62、幼稚产业(infant industry):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农业不需要保护,成熟工业也不需要保护,只有那些尚未成熟的,但是却具有潜在优势的幼稚产业才需要保护,保护是有时限的,其目的是发展本国的工业,使得这些幼稚产业在保护期成长起来,再取消保护后能够和国际上其它同类产业相竞争。 二、判断 1. 2. 3. 4.

当用直接标价法表示外汇汇价时,数值越大,意味着本币价值越高。(F ) 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T )

重商主义者认为每个国家应该努力实现出口等于进口的平衡贸易。( F )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在贸易中两个国家均能通过出口其比另一国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产品获益。( T )

5. 无差异曲线表示能够给单个消费者或者国家提供相同价值或满意感的商品

的不同组合(如小麦和汽车)。(T )

6.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

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F )

7. 关税的保护效应是指国内生产商获得的利润增加额。( F )

8. 政府出口补贴提高了出口数量,但同时也降低了出口价格,增加了国内税收

负担。( T )

9. 最惠国条款给予某些国家同盟国才能享受到的最优关税待遇。(F )美国

向别国进口小麦应该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的资本账户。( F ) 10. 关税同盟的建立可能促成新的垄断的形成。(T )

11. 在进出口需求无弹性的情况下,货币贬值能改善贸易收支,即增加出口,减

少进口。( F )

12. 战略性贸易政策强调政府的“积极干预”。(T )

13. 当用间接标价法表示外汇汇价时,数值越大,意味着本币价值越高。(T ) 14. 最惠国待遇就是给予贸易对方最优惠的贸易条件。( F ) 15. 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存在一种自动调节机制。(T )

16. 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

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T )

17. 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T )

18. 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T )

19. 资源禀赋论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 F )

20. 亚当·斯密认为国家财富的初始建立是通过换取黄金和白银的出口而不是进

口。( F )

21. 需求重叠理论解释了贸易通常发生在人均收入水平相近的工业化国家之间

的原因。( T )

22. 政府出口补贴提高了出口数量,但同时也降低了出口价格,增加了国内税收

负担。( T )

23. 关税的保护效应是指国内生产商获得的利润增加额。(F ) 24. 最惠国条款给予某些国家同盟国才能享受到的最优关税待遇。( F ) 25.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给加拿大和美国带来的规模经济收益属于经济一体化的

动态效应。( T )

26. 政府一般利用官方结算交易弥补国际收支赤字。( T ) 27. 持有看跌期权的人有权在未来以特定价格卖出外汇。( T ) 28. 一价定律认为关税不能影响进口产品价格。( F ) 29. 汇率升值指一国货币相对于别国货币价值降低。( F )

30.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在贸易中两个国家均能通过出口其比另一国劳动

生产率更高的产品获益。( T )

3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

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F ) 32. 对进口鞋征收10%关税是一个从价关税的例子。( T )

33. 名义关税率掩盖了有效关税率和许多国家普遍存在的逐步升级的关税结构。

( T )

34. 当自由贸易区的某个成员国开始从非联盟成员国进口产品时,贸易转移随之

发生。( T )

35. 美国对索马里的援助属于单方面转移,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帐户的借

方。( T )

36. 若美国通货膨胀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镑贬值。( T ) 37. 在实施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是关键货币。( T ) 38. 外汇市场是国际贸易商品交易的场所。( F ) 39. 抛补套利使预期外汇利率上升的另一种说法。( F ) 40. 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成员国采取浮动汇率制度。( F ) 41. 美国向别国出口小麦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的资本帐户。( F )

42. 幼稚产业理论认为应该设置暂时性关税以使新兴产业在磨练中提高效率。

( T )

43. 一般来说,国际贸易可以使一国达到比自给自足条件(无贸易)下更高的社

会无差异曲线。( T )

44.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成

本优势,各国也可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获利。( T )

45. 以离岸价格为基础计算的10%关税大于以到岸价格计算的10%关税。

( F )

46. 美国开展“购买美国货”的活动出自于爱国主义动机,并不应被视为非关税

贸易壁垒。( F )

47. 战略性贸易政策包括政府促经关键产业出口等目标,比如日本的国际贸易和

产业部。( T )

48. 货币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T ) 49. 如果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日本,则美元将在远期市场上贴水卖出。( T ) 50. 当自由贸易区的某个成员国开始进口联盟前原本由国内生产的产品时,贸易

创造随之发生。( T )

51. 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模型中,贸易导致专业化。( T )

52. 仅用于一国出口产业的特殊设备拥有者,将因该国从自给自足转向积极参与

国际贸易而遭受损失。( F )

53. 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小于国内生产商收

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F )

54. 美国的国际收支表示在一个给定年份内美国与其他国家之内的美元流动。

( T )

55. 如果一家美国汽车销售商同意用日元支付3个月后进口的汽车款,它应该在

远期市场通过卖出日元进行套期保值。( F )

56. 货币贬值是一国政府做出的降低本国货币交易价格的决定。( T ) 57. 在金本位制下,一国的高利率和资本流入将有助于该国自动调整国际收支赤

字。( T )

58. 一国往往需要利用官方储备资金支付商品贸易赤字。( F ) 59. 从短期来看,随着国内需求增加,关税带来的价格上涨要快于配额。( F ) 60. 随着成本递增或者边际生产率递减,各国将更加专业化于生产出口产品,因

此机会成本随之下降。( F )

61. 大小不相等的两个国家进行贸易时,大部分贸易收益将流向较小的国家。

( T )

62. 美国法律对汽车尾气排放的严格限制给予了日本汽车相对于美国本土汽车

的生产优势。( F )

63. 由于关税的收入效应由政府获得,而配额的收入效应被出口企业获得,因而

对进口国来说,配额造成的福利损失往往大于关税。(T ) 64. 普惠制的目的是促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 F )

65. 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都属于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而非静态效应。(F ) 66. 如果美元价格从110日元下降到100日元,美元将对于日元贬值。( T ) 67. 破坏稳定的投机将引起外汇汇率更加激烈的波动。( T )

68. 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赤字国通过减少货币供给降低国内价格水平。

(T )

69. 国际收支是国际债务余额的另一种叫法。( F ) 70.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和国家来说,沿无差异曲线移动,其边际替代率是不变的。

( F )

71. 如果关税提高到足以阻止所有进口商品,那么其收入效应将很显著。( F ) 72. 采取国际差别定价的出口企业进行的是掠夺性倾销。( F ) 73. 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约定对非成员国进口产品征收等额关税。( F ) 74. 从日本进口汽车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帐户的借方。( T ) 75. 如果市场预期美元标价的资产回报率较高,美元将升值。( T )

76. 日本居民为赚取高额利息将钱存入美国银行应该记入国际收支短期资本帐

户的贷方。( T )

77. 进口配额对进口产品实施数量上的限制。(T )

78. 在要素禀赋论中,如果一国工人平均占有的资本量多于其他国家,那么该国

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T )

79. 共同市场允许自由贸易以及资本和劳动在成员国间的自由流动。( T ) 80. 两国进行贸易时,贸易条件均衡等于较小国家贸易前的现行国内价格比。

( F )

81. 要素禀赋理论推测贸易将引起劳动力充裕国家的相对工资水平下降。( F ) 82. 持续性倾销通过减少国外竞争者增强本企业支配市场的能力。(T ) 83. 如果德国的利率高于美国,则马克将在远期市场上贴水卖出。( T ) 84. 若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镑升值。( F ) 85. 与关税不同,配额并没有导致进口产品的国内价格上涨。(F ) 86. 一国往往需要用经常账户盈余来改善本国的净债务状况。( T ) 87. 反补贴税通过抵消国外出口补贴优势促进了公平贸易。( T )

88. 里昂惕夫悖论是指工业化国间比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更容易发生贸

易。( F )

89. 如果关税使国外生产商大幅降低出口价格,那么大国可能会因此收益。

(T ) 判断说明题

1. 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活动,我得即你失。

“×”国际贸易会使贸易参与国都获益。

2. 世界贸易组织的五个基本原则包括非岐视原则、贸易自由化原则、自我保护

原则、公平原则和发展与改革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的五个基本原则即非歧视原则、通过谈判逐渐推行贸易自由化原则、可预见原则、促进公平竞争原则和鼓励发展与改革的原则。 3. 国际贸易有损于进口国生产者福利水平,因此对进口国的净福利影响是负

的。

“×” 国际贸易有损于进口国生产者福利水平,但有利于消费者的福利,从总量上来看,对进口国的净福利影响是正的。

4. 固定汇率制是一种将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上,并保持不变的汇率制度。 “×”

5. 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 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会影响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

6. 国际贸易有损于进口国生产者福利水平,因此对进口国的净福利影响是负

的。

“×” 国际贸易有损于进口国生产者福利水平,但有利于消费者的福利,从总量上来看,对进口国的净福利影响是正的。

7. 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 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会影响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 8. 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活动,我得即你失。 “×”国际贸易会使贸易参与国都获益。

9. 世界贸易组织的五个基本原则包括非岐视原则、贸易自由化原则、自我保护

原则、公平原则和发展与改革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的五个基本原则即非歧视原则、通过谈判逐渐推行贸易自由化原则、可预见原则、促进公平竞争原则和鼓励发展与改革的原则。 10. 固定汇率制是一种将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上,并保持不变的汇率制度。

“×” 固定汇率(Fixed Exchange Rate)是指一国货币当局选择本国货币钉住某基准国际货币或者某一货币指数,在一定的时期内通过直接的外汇管理措施或间接的调控措施维持本币对该基准货币汇率不变。

11. 一般来说,对于生产中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当一种要素投入量不变,而

另一种要素投入量持续增加时,密集使用投入量不变的那种要素的物质产品产量将增加。

“×” 一般来说,对于生产中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当一种要素投入量不变,而另一种要素投入量持续增加时,密集使用投入量不变的那种要素的物质产品产量将减少。

12. 征收进口关税对生产者来说不利

“×” 征收进口关税对生产者来说有利

13. 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 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 14. 马歇尔——勒纳条件可用来判断货币贬值程度。

“×” 马歇尔——勒纳条件可用来判断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影响程度 15. 假定对成品车征收40%的从价税,无关税时进口零部件成本为成品车价格的

30%,对进口零部件征收40%的从价税时的有效关税保护率为40%。 “∨”

16. 马歇尔——勒纳条件可用来判断货币贬值程度。

“×” 马歇尔——勒纳条件可用来判断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影响程度 17. 假定对成品车征收40%的从价税,无关税时进口零部件成本为成品车价格的

30%,对进口零部件征收40%的从价税时的有效关税保护率为40%。 “∨”

18. 一般来说,对于生产中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当一种要素投入量不变,而另

一种要素投入量持续增加时,密集使用投入量不变的那种要素的物质产品产量将增加。

“×” 一般来说,对于生产中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当一种要素投入量不变,而另一种要素投入量持续增加时,密集使用投入量不变的那种要素的物质产品产量将减少。

19. 征收进口关税对生产者来说不利

“×” 征收进口关税对生产者来说有利”

20. 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 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 辨析题

1. 初级产品价格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初级产品生产的不稳定。

\╳\。初级产品价格不稳定产生于两方面原因:一是供给变动,另一个是需求变动。

2. 根据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实证研究结果,在受教育程度相同的情况下,移民

的工资水平要高于原住居民的工资水平。 \╳\。根据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实证研究结果,在受教育程度相同的情况下,移民的工资水平要低于原住居民的工资水平。

3. 如果将国际投资看作一种国际交换,则它就是指用将来的商品去交换现在的

商品。

\╳\。如果将国际投资看作一种国际交换,则它就是指用现在的商品去交换未来的商品。

4. 关税同盟的建立可能促成新的垄断的形成。

\。当关税同盟对外排他性很大时,那么这种保护会形成新垄断。 5. 最惠国待遇就是给予贸易对方最优惠的贸易条件。

\╳\。最惠国待遇是指任何给予第三方的贸易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应同样无条件地给予贸易对方。

6. 在进出口需求无弹性的情况下,货币贬值能改善贸易收支,即增加出口,减

少进口。

\╳\。在进出口需求无弹性的情况下,货币贬值不但不会改善贸易收支,反而会恶化贸易收支。

7. 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由于要素价格的均等化,迫使厂商重新考虑生产要素的密集度,以考虑最低成本,结果是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8. 当用直接标价法表示外汇汇价时,数值越大,意味着本币价值越高。

\╳\。所谓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单位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数值越大,表示单位外币折合本币的数量越多,因此,本币相对价值越低。

9. 套汇就是利用不同时刻不同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差异,通过买进和卖出外汇而

赚取利润的行为。

“╳” 套汇是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差异,通过买进和卖出外汇而赚取利润的行为。

10. 直接标价法是用外币表示的单位本币价格。

“╳” 直接标价法是用本币表示的单位外币价格。 11. 经常帐户 (current account):货物、服务、收益、资本转移。

“╳”经常帐户 (current account):货物、服务、收益、经常转移。 12.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认了浮动汇率合法化。

\╳\。牙买加体系确认了浮动汇率合法化。

13. 国际储备包括黄金储备、 在IMF的储备头寸 、特别提款权。

“╳”国际储备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 在IMF的储备头寸 、特别提款权。

14. 外汇市场的交易层次包括银行与顾客之间、 银行同业之间、银行与中央银

行之间

“√” 外汇市场的交易层次包括批发的和零售的市场。

15. 套汇就是利用不同时刻不同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差异,通过买进和卖出外汇而

赚取利润的行为。

“╳” 套汇是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差异,通过买进和卖出外汇而赚取利润的行为。

16. 最惠国待遇就是给予贸易对方最优惠的贸易条件。

\╳\。最惠国待遇是指任何给予第三方的贸易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应同样无条件地给予贸易对方。

17. 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存在一种自动调节机制。

“√” 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通过黄金的输出入,存在一种自动调节机制。

18. 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国际收支状况实际上是指自发项目收支的平衡与失衡。

“√”国际收支项目包括自发项目和调节项目,其中我们通常所说的贸易逆差或顺差,指的是自发项目的平衡状况。

19. 最惠国待遇就是给予贸易对方最优惠的贸易条件。

\╳\。最惠国待遇是指任何给予第三方的贸易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应同样无条件地给予贸易对方。

20. 在美国美元对英镑的汇率采取的是间接标价法。

“×”在美国,采取的是间接标价法,但美元对英镑,欧元,采取的是直接标价法。

简答题

金融

1、试比较国际金币本位制和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区别?

金币本位制: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决定;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并随时可以兑换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必须在黄金准备的基础上发行货币。(4分)

金汇兑本位制:国内不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成黄金或金币。 将本国货币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储备金。通过自由买卖外汇维护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实际上是一种“钉住汇率制度” 。(4分)

2、试比较国际金币本位制和国际金块本位制的区别?

金币本位制: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决定;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并随时可以兑换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必须在黄金准备的基础上发行货币。(4分)

金块本位制:规定金币作为本位币,但在国内不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具有无限的法偿力。不能自由铸造金币,但仍然规定单位货币的含金量及黄金的官方价格。银行券不能自由兑换成黄金,但在需要进行国际支付时可以到央行根据规定数量兑换黄金。(4分)

3、简述纸币本位制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利率效应、收入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3点,每点2分)

4、什么是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请简述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10分)

所谓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指,1944年7月1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由44个国家参加会议,并商定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2分) 主要内容:

本位制度: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承担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按官价用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干预市场的金价。(2分)

汇率制度: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不能随意改变其货币平价。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允许的汇率波动度为正负1% 。(2分)

储备制度:美元取得了与黄金具有同等地位的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2分) 国际收支调整制度:会员国对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得加以限制。不得施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制度。(2分)

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

1、 对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学说-绝对优势理论的评述

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 积极意义:

1、 指出了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意义

2、阐述了各国之间根据各自绝对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可以获得利益局限性:按照绝对成本理论,在商品同样成本低或成本高的国家之间无法进行国际贸易

2、简述绝对优势说和比较优势说的主要内容。

绝对优势说:当一国与另一国相比较,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而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则该国应当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换取自己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从而从贸易中获利。(4分) 比较优势说: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的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这是有比较劣势的商品。)(4分) 3、简述比较优势说的假设条件。(6点,每点1分)

(1)学说使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即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每个国家都生产两种产品,即由A、B两个国家,X、Y两种产品; (2)两国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无任何贸易限制;

(3)要素(劳动)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 (4)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即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隐含着用一种要素进行生产); (5)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效益,不考虑运输、保险等价值; (6)没有技术革新。

4、假设在美国和在英国的生产可能性组合如下表所示,请指出每个国家具有绝对/比较优势和绝对/比较劣势的产品。(8分) A情况 B情况 C情况 D情况 产出/人 小麦 布 美国 4 1 英国 1 2 美国 4 3 英国 1 2 美国 4 2 英国 1 2 美国 4 2 英国 2 1 A情况:小麦生产绝对优势:美国;布生产绝对优势:英国 (2分) B情况: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2分)

小麦生产比较优势:美国;布生产比较优势:英国

C情况:美国在小麦具有绝对优势。(2分)

小麦生产比较优势:美国;布生产比较优势:英国

D情况: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两国之间不存在比较优劣势。(2分)

要素禀赋论与特定要素

1、 简述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说的主要内容,并说明二者的主要区别。(9分)

要素禀赋论: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商品。该定理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或称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H-O定理又常被称为要素比例或要素禀赋理论。(3分)

比较优势说: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的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这是有比较劣势的商品。)(3分) 二者区别:要素禀赋论从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出发来解释国际贸易,而比较优势论则从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3分) 2、什么是特定要素模型,试将其与要素禀赋论进行比较。(8分) 特定要素的定义。(2分)

比较:特定要素模型与要素禀赋理论相比,前者属于一种短期分析,后者则属于长期分析。这一模型,从特定要素的角度,揭示了国际贸易在短期内对一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即国际贸易会提高出口部门的资本(特定要素)实际收入,降低进口替代部门的资本实际收入,而对劳动实际收入的影响则不确定。这一模型对人们认识贸易政策的制定有非常有益的启示。而要素禀赋论则认为,长期来看,国际贸易将降低一国稀缺要素所有的收入,提高一国丰裕要素所有的收入。(6分)

3、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请列举至少四种理论对此观点进行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的检验结果显示,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比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高出大约30%。这意味着,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反而是劳动密集型商品。检验结果与H-O理论的预测完全相反。(4分)

理论解释:资本密集型产品需求偏好论、自然资源说:里昂惕夫使用的是两要素模型,忽视了其他要素如土地、矿藏、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影响。人力资本说:工人拥有的能够提高其劳动生产率的教育、工作培训、健康状况等一系列形状。R & D学说。要素密集度逆转观点的解释。(4种理论,每种1分,共4分。理论正确即给分)

4、简述H-O理论的前提假设。(共11点,每点1分,共11分)

1、贸易中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两种商品(X与Y),两种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2、两国在生产中都使用相同的技术。3、在两个国家中,商品X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商品Y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4、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5、两国在生产中均为不完全分工。6、两国需求偏好相同。7、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与两种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8、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要素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9、没有运输成本,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10、两国资源均得到充分利用。

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

5、简述特定要素模型的前提假设。(共6点,每点1分)

1、X、Y均使用劳动(共同要素),且都是用两种生产要素。 2、劳动是同质的,可以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 3、劳动总量是固定的,并且充分就业。

4、资本是特定生产要素,即两个部门的资本不能互相使用。每个部门的资

本投入都是固定不变的; 5、规模收益不变。 6、完全竞争。

6、什么是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国际贸易是如何使得两国要素价格出现均等?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使各贸易参加国之间的要素报酬(利息、地租、工资)差异缩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即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这样一来,国际贸易就成为了国际要素流动的替代品。(3分)

均等化过程:假设有A、B两国, A国劳动力资源丰裕,但缺少资本,故工资较低,而利息率较高;B国资本丰裕,但缺乏劳动,故利息率相对较低,而工资较高。根据要素禀赋理论。A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B国应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经过分工和贸易后,各国经常大量使用本国丰裕要素进行生产和出口,从而使这类要素价格日趋上涨;同时,由于各自不断进口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外国商品,将使本国这类要素的价格不断下降。这样,就会使A国的劳动工资不断上升,资本利率不断下降, B国的资本利率不断上升,工资不断下降,以致于逐渐拉平两国在国际贸易前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使之均等化。(5分) 7、生产要素价格和产品成本表

国别 单位价格(美元) 单位成本(美元)

土地 劳动 小麦 纺织品

美国 1.00 2.00 7.00 21.00 英国 4.00 1.00 21.00 14.00

根据相关理论,阐述两国的生产和出口情况,及要素价格的变动情况。 美国出口小麦,进口纺织品: 使土地价格上涨,使劳动价格下跌; 英国出口纺织品,进口小麦: 使土地价格下跌,使劳动价格上涨。 8、推导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贸易的结果将缓和各地要素配置的不均衡,使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9、 简述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造成的影响。 长期内: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4分) 短期内:特定要素模型(4分)

贸易壁垒与贸易发展趋势

1、关税的特点

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税收一样具有强制性,预定性和无偿性。

1、 关税征收的对象是进出关境的货物

2、关税是一种间接税。先由进出口商垫付,最后由买方或消费者承担 3、关税可以影响进出口数量,从而调节本国的进出口贸易

4、关税具有涉外性。一直与各国发展经贸关系和外交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 2、简述进口配额和等效的进口关税存在的差别。

1、配额的租;2、对于给定的进口配额,当需求增加时,会比等效的进口关税导致更高的国内价格和更多的国内生产量;而对于给定的进口关税,当需求增加时,会比等效的进口配额导致更高的消费量和进口量,而对国内价格和国内生产量的影响较小。3、进口配额对实施配额管制的国家的国内市场结构有重要的影响。进口配额能将潜在的垄断转化成现实的垄断,使得国内工业能完全消除国外产业的竞争。4、在关税的情况下,要想将进口量限制在一个愿望的水平上,就必须清楚地知道国内进口替代商品的供求弹性,而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在进口配额的情况下,则一定能将某种商品的进口限制在愿望的水平上(即配额的水平上)。(共4点,每点2分) 3、作图说明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

Price, S = consumer loss (a + b + c + = producer gain PT PW P*T = government revenue gain (c +

a b c d e D SSQDDQuantity,

4、作图说明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

Price, P S PS PW P*S a b e c f d g D Quantity, Q

Exports

5、关税的影响分析

关税的受益者:一是进口国政府,因为关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二是进口国国内生产商,因为关税增加了进口产品的成本,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免受外国竞

争者的冲击?关税的受害者:进口国的消费者,因为他们不得不为这些进口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进口国总收益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关税的数额、进口产品对国内消费者的重要性、在受保护行业中得到保护的就业人数等 6、什么是有效保护率:

所谓有效保护率是指征收关税后使受保护行业每单位最终产品附加价值增加的百分比。

所谓附加价值是最终产品价格减去用来生产该产品的进口投入品成本。 EG:最终产品的A在不征收关税时的单位产品的附加价值为V,征收关税后的附加价值增加到V’,那么附加价值的增加率,也就是有效保护率G G=(V’-V)/V 征税方法(标准)

1、从量税(Specific Duties):以商品的计量单位为标准课征的关税

2、从价税(Ad Valorem Duties): 以进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而征收的关税 3、混合税(Mixedor Compound Duties) 4、选择税(Alternative Duties) 7、出口补贴的影响

出口补贴的主要获益者是出口国的生产商,因为补贴可以降低成本,增强他们的国际竞争力;可以增加收益,增强他们出口的积极性。尤其对于特别行业(如航空、半导体等),补贴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在新兴行业里获得先发优势 补贴总要有资金来源。政府通常通过向个人征税来支付补贴,使国内生产者的成本增加

现实中,很多补贴并没有成功地增强国内生产商的国际竞争力,没有促进效率的提高,而是保护了低效企业

8、 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它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7分)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区域比较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所实行的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在一般情况下,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建立超国家的决策和管理机构,制定共同的政策措施,实施共同的行为准则,规定较为具体的共同目标。它要求参加一体化的国家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由一体化组织共同行使这部分主权,实行经济的国际干预和调节。(2分) 它包括五种形式,分别是:(5点,每点1分,共5分)

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经济一体化,这五种一体化形式是处在不同层次上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一体化从低级向高级升级的过程,也是成员国不断让渡国家主权的过程。 9、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

关税同盟使成员国之间的竞争加强,专业化程度加深,资源使用效率提高; 获取规模经济; 刺激投资;

提高要素的流动性; 加速经济增长。

10、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

贸易创造效果和贸易转移效果(2点,各3分)

贸易创造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生产转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供应者所产生的净利益。

贸易转移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对外设立统一的关税壁垒,使一些成员国的消费者和生产者无法购买非同盟国生产的价格更低廉的商品,只能转向同盟内的高价产品,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损失。

11、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 静态效应包括,贸易创造效果和贸易转移效果

贸易创造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生产转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供应者所产生的净利益。

贸易转移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对外设立统一的关税壁垒,使一些成员国的消费者和生产者无法购买非同盟国生产的价格更低廉的商品,只能转向同盟内的高价产品,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损失。

动态效应包括,关税同盟使成员国之间的竞争加强,专业化程度加深,资源使用效率提高;获取规模经济;刺激投资;提高要素的流动性;加速经济增长。

产品生命周期与产业贸易

1、简述技术差距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10分) 技术差距模型:认为贸易国之间技术差异的存在是解释某类贸易发生的原因。工业化国家之间贸易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基于新产品和新工序的引进。这使得发明厂商和国家在世界市场上暂时处于垄断地位。这种暂时垄断地位通常是建立在为鼓励发明创造而授予的专利或版权基础之上的。新产品总是在发达国家首先诞生,其他国家由于技术差距,要等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模仿性生产,在这一段时间内便存在着贸易的机会和可能了。(5分)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弗农在1966年推出。这是对技术差距模型的总结与扩展。根据这一模型,当一种新产品刚刚诞生时,其生产往往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当这种产品成熟并广为大众接受时,它就变得标准化了,就可以用大规模生产技术和素质较低的劳动力进行生产了。因此,对于该产品的比较优势会从最早引入它的发达国家转移到劳动力相对便宜的不发达国家。这一过程通常都伴随着发明国家向劳动力便宜的国家的直接投资。(5分) 2、评述产品周期理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提出并由威尔士等人加以发展。在技术差距说基础上,将市场营销学的产品生命周期引入国际贸易理论。认为许多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经历产品创新、产品成熟和产品标准化三个时期,从产品的要素密集性上看,产品在创新时期表现为技术密集型;在成熟时期表现为资本密集型;在标准化时期产品要素密集型将随之改变。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时期,产品的特征、技术先进程度、价格都有所不同,因而各种不同类型国家在产品处于不同时期时所具有的比较利益不同,产品的出口国也随之转移。

这种理论使得H-O静态要素比例学说变成一种动态要素比例学说。 3、简述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允许差异产品存在,原来的完全竞争市场就转变为垄断竞争市场; 假设消费者偏爱消费多样化,即消费者希望供选择的消费商品种类越多越好; 产品差异性使同类厂商的产品之间不具有完全替代性,每个厂商都面对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规模经济存在的条件下,厂商在扩大规模和产品多样化之间做出平衡;假设市场可自由进入,市场平均利润为零时,厂商数目达到均衡,差异产品的种类随之确定。(共5点,每点1.6分)

4、简述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代表任务和主要内容

核心思想:如果贸易保护的长期利益可以弥补短期的损失,则进行保护是有利可图的。

该观点的最早持有者:汉密尔顿、李斯特。(2分) 幼稚产业的含义:所谓幼稚产业(infant industry)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农业不需要保护,成熟工业也不需要保护,只有那些尚未成熟的,但是却具有潜在优势的幼稚产业才需要保护,保护是有时限的,其目的是发展本国的工业,使得这些幼稚产业在保护期成长起来,再取消保护后能够和国际上其它同类产业相竞争。(4分) 5、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积极意义

它的保护对象以将来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为限,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利益也予以承认。或者说,李斯特主张以保护贸易为过渡时期,而以自由贸易为最后目的,其保护程度也是有限度的,不是无限的。

李斯特的理论对经济不发达国家是有重大参考价值的

6、 什么是相同产品的产业内贸易?通常什么情况下产生这样的产业内贸易? 相同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是指完全可以替代的商品之间的贸易。这类商品具有很高的需求交叉弹性,消费者对这些商品的偏好完全相同。(2分)通常这类商品是以产业间贸易的形式出现的,但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会发生产业内贸易:(共6点,每点1分,共6分)

(1)国家大宗产品,如水泥、木材、玻璃和石油的贸易,如中国南方进口水泥,而北方出口水泥以减轻运费负担;

(2)合作或技术因素的贸易,如银行业、保险业走出去引进来等;

(3)转口贸易,同类商品同时反映在转口国的进口项目和出口项目中,当然就称为产业内贸易;

(4)相互倾销。不同国家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为了占领更多的市场,往往会采取倾销的手段在对方国家市场上出售这类产品,这也是一种产业内贸易。 (5)季节性产品贸易,如季节性瓜果的进出口。 (6)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7、产业内贸易及其特点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同类产品)在两国间相互进口和出口的贸易活动。即产业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活动。 它与产业间贸易在贸易内容上是不同的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化特点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在消费上能相互替代和在生产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即同类产品是指具备上述两个条件的产品 8、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和主要制约因素

同类产品的异质性(产品差异)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异质可以表现为产品的商标、牌号、款式、包装、规格等方面的差异,也可以是信贷条件、交货时间、售后服务和广告宣传等方面的差异

规模经济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原因。生产要素比例相近或相似国家之间能进行有效的国际分工和获得贸易利益,其主要原因是企业规模经济的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制约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产业内异质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内部分工发达与否,同时决定了消费者对异质产品的需求状况

国际收支

1、国际收支平衡表基本内容

1、经常帐户 (current account) 货物、服务、收益、经常转移、

2、资本与金融帐户 (capital or financial account)

资本帐户、金融帐户(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 3、错误和遗漏帐户

2、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共5点,每点1分,共5分)

1、偶然性因素;2、周期性因素:国际间各国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不同造成的失衡3、结构性因素:一国经济结构失衡造成的失衡,分为产品供求失衡和要素价格失衡。4、货币性因素: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变动造成的失衡。5、外汇投机和不稳定的国际资本流动 3、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

外国投资者与本国投资者持有本币的信心将会极大地削弱,随着外国投资者与本国投资者大量抛出本币或本币表示的资产,本币汇率会面临着较大的下跌压力。

如果该国货币当局不愿接受本币贬值的后果,就需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动用外汇储备抛出外币收回本币。 后果:耗竭储备,引发危机

4、简述国际收支状况的含义与经济分析。 国际收支状况的含义:(3分)

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了一国经济实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1分)

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着一国货币与汇率的变化方向;(1分) 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着一国的融资能力和资信能力;(1分) 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着一国经济结构的情况和变化;(1分) 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影响着一国国内的经济增长和发展。(1分) 5、国际储备的构成

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 ;特别提款权 6、简述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

国际清偿力的含义比国际储备要广泛一些,可定义为一个国家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通资金的能力。

国际储备只限于无条件的国际清偿能力,而不包括有条件的国际清偿能力

国际金融市场

1、简述造成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1、 国际收支差额:顺差国的货币需求↑;2、相对通货膨胀率:贬值;3、相对经济增长率:视力量对比而定;4、相对利率:国际游资流向利润高的地方;5、外汇市场干预:中央银行买卖外汇;6、市场预期心理:Sixth Sense;7、国际储备:储备多,汇率↑。(共7点,每点1分,简单说明1分) 2、简述套利和套汇。

套汇: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差异,通过买进和卖出外汇而赚取利润的行为。直接套汇和间接套汇:直接套汇,又称双边或两角套汇,指利用两个外汇市场上某种货币的汇率差异,同时在两个外汇市场上一边买进一边卖出这种货币。间接套汇,也称三角套汇,是利用三个不同地点的外汇市场上的汇率

差异,同时在三地市场上贵卖贱买从中赚取汇率差价的行为。套汇机会的判断:将三个或更多个市场上的汇率转换用同一种标价法表示,并将被表示货币的单位都统一为1,然后将得到的各个汇率值相乘。如果乘积为1,说明没有套汇机会,如果乘积不为1,则存在套汇机会。

套利:套利是指在两国短期利率出现差异的情况下,将资金从低利率的国家调到高利率的国家,赚取利息差额的行为。抛补套利和非抛补套利:抛补套利。也叫抵补套利,指套利者在将资金从低利率地区调往高利率地区的同时,在外汇市场上卖出远期高利率货币,以避免汇率风险。非抛补套利。也叫未抵补套利,指的是将资金从利率低的货币转向利率高的货币,从而赚取利率差额的收入,但不同时进行反方向交易轧平头寸。这种套利要承受高利率货币贬值的风险 3、简述购买力平价说的主要内容。

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该国国内具有的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而外国人需要本国货币也是同样道理。因此,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决定主要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比较,或商品价格(货币购买力的倒数即是商品价格)的比较。一价定律是指在商品可以自由流动,并可以在各国自由贸易,即不存在贸易壁垒的条件下,如果不考虑运输成本及其时间耗费,则同一种商品在世界各地折合成同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应该是一样的。 4、期权合同和期货合同的区别:

最明显的或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期货合同赋予合同买方的是一种义务,无论合同到期时市场形势对他有利还是不利,都必须如约履行合同买卖金融工具。而期权交易恰恰避免了这一点 1、J曲线的原因

在贬值之前签订协议的执行

资源、决策、生产周期、认识等因素

对贬值的进一步预期可能导致进口商加速订货

计算:

1.假定对成品车征收40%的从价税,无关税时进口零部件成本为成品车价格的30%,请计算对进口零部件分别征收40%、20%、60%的从价税时的有效关税保护率,并对结果进行说明。

t = 40%, ai = 0.3, ti = 0.4、0.2、0.6 g= (t -aiti)/ (1-ai)

答案分别为:40%、48.6%、31.4%

说明:当对进口要素的名义关税率等于、小于或大于对最终商品的名义关税率时,有效保护率值等于、大于或小于名义关税率。

2.假定国内每单位服装生产需要80美元的进口羊毛作为原料,并假定成品服装的自由贸易价格为100美元,同时对进口成品服装征收10%的名义关税,对进口羊毛不征收关税,请计算对成品服装的有效保护率。若分别对进口要素征收5%,10%以及20%的名义关税率,有效关税保护率又分别为多少?请计算并对结果加以说明。

1、t = 10%, ai = 80/100 = 0.8, ti = 0 g = (0.1-0)/(1-0.8) = 0.1 / 0.2

= 0.5或50%

2、t = 10%, ai = 80/100 = 0.8, ti = 5%,10%以及20% 答案分别为:30%、10%、-30%

说明:当对进口要素的名义关税率等于、小于或大于对最终商品的名义关税率时,有效保护率值等于、大于或小于名义关税率。

3.假设最终商品的名义关税率为40%,无关税时进口要素成本和最终商品价格比率为0.5,进口要素的名义税率为40%,请计算此时对最终商品的有效关税保护率。若进口要素的名义税率分别为20%、0、80%、100%时有效保护率各为多少?请对结果加以说明。

1、t = 40%, ai = 80/100 = 0.8, ti = 40% g = (0.4-0.4×0.5)/(1-0.5) = 0.2 / 0.5 = 0.4或40%

2、t = 40%, ai = 80/100 = 0.8, ti = 20%,0,80%以及100%时

答案分别为:60%,80%,0,-20%

4.假设在纽约市场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7b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