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审定品种

更新时间:2023-10-20 09: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0001 品种名称:华农18

选育单位:北京华农伟业种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M6×京68

特征特性:在京津唐地区出苗至成熟97天,与京玉7号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3厘米,穗位高107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36克。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小斑病,中抗茎腐病,感矮花叶病,高感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70克/升,粗蛋白含量8.78 %,粗脂肪含量4.00%,粗淀粉含量73.79%,赖氨酸含量0.27%。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京津唐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49.7千克,比对照京玉7号增产9.7%。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3.7千克,比对照京玉7号增产9.9%。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4000株左右,注意防治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和河北的保定北部、廊坊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0002 品种名称:浚研18

选育单位:浚县丰黎种业有限公司

1

品种来源:W4722×FL209

特征特性:在京津唐地区出苗至成熟98天,比京玉7号晚1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淡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43厘米,穗位高99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38克。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和茎腐病,感矮花叶病,高感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62克/升,粗蛋白含量8.89%,粗脂肪含量3.64%,粗淀粉含量74.80%,赖氨酸含量0.26%。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京津唐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34.5千克,比对照京玉7号增产7.1%。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1.8千克,比对照京玉7号增产9.6%。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4000~4500株,注意防治玉米螟,弯孢菌叶斑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和河北的保定北部、廊坊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0003 品种名称:京单68

选育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CH8×京2416

特征特性:在京津唐地区出苗至成熟98天,比京玉7号晚1天。幼苗叶鞘淡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淡紫色,花药淡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47厘米,穗位高99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淡紫色,果穗筒

2

型,穗长17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41.5克。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小斑病,中抗茎腐病,感大斑病和矮花叶病,高感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30克/升,粗蛋白含量8.78%,粗脂肪含量3.90%,粗淀粉含量73.65%,赖氨酸含量0.26%。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京津唐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43.8千克,比对照京玉7号增产8.7%。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4.7千克,比对照京玉7号增产15.2%。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4500株左右,注意防治玉米螟,弯孢菌叶斑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唐山、廊坊、保定北部、沧州北部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0004 品种名称:京单58

选育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CH3×京2416

特征特性:在京津唐地区出苗至成熟98天,比京玉7号晚1天。幼苗叶鞘淡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淡紫色,花药淡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40厘米,穗位高90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淡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42.3克。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和茎腐病,感矮花叶病,高感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47克/升,

3

粗蛋白含量8.98%,粗脂肪含量3.68%,粗淀粉含量74.21%,赖氨酸含量0.25%。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京津唐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34.4千克,比对照京玉7号增产7.1%。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5.9千克,比对照京玉7号增产10.3%。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4500株左右,注意防治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廊坊、沧州北部、保定北部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0005 品种名称:盛单219

选育单位:大连盛世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SD116×SD93

省级审定情况:2008年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东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29天,比郑单958晚1天,需有效积温28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淡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24厘米,穗位高146厘米,成株叶片数22片。花丝淡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2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3.8克。经丹东农业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灰斑病,中抗大斑病和玉米螟,感丝黑穗病。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58克/升,粗蛋白含量9.36%,粗脂肪含量3.89%,粗淀粉含量73.66%,赖氨酸含量0.25%。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

4

亩产783.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3%。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88.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7%。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500~3800株,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中晚熟区、吉林晚熟区、北京、天津、河北张家口坝下、山西中晚熟区、内蒙古通辽和赤峰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0006 品种名称:良玉188

选育单位:丹东登海良玉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M60×S121

特征特性:在东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28天,与郑单958相当,需有效积温27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浓绿色,叶缘浅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6厘米,穗位高122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花丝粉色,果穗粗筒型,穗长18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4.9克。经丹东农业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感茎腐病。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24克/升,粗蛋白含量9.90%,粗脂肪含量3.35%,粗淀粉含量73.28%,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60.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1%。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60.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8%。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4000~4500

5

株,注意防止倒伏(折)和防治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中晚熟区、吉林四平晚熟区、河北张家口坝下、山西中晚熟区、内蒙古赤峰地区春播种植,注意防止倒伏(折)。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0007 品种名称:伟科606

选育单位:郑州市伟科农作物育种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WK7×WK8

特征特性:在东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28天,与郑单958相当,需有效积温28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0厘米,穗位高105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长锥型,穗长19厘米,穗行数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6.0克。经丹东农业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茎腐病、灰斑病和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和丝黑穗病,感弯孢菌叶斑病。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50克/升,粗蛋白含量10.54%,粗脂肪含量3.22%,粗淀粉含量73.17%,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81.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4%。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80.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9%。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500~4000株,弯孢菌叶斑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山西中晚熟区、吉林晚熟区、辽宁中晚熟区、内蒙

6

古赤峰地区春播种植,弯孢菌叶斑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0008 品种名称:农华101

选育单位: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NH60×S121

特征特性:在东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28天,与郑单958相当,需有效积温2750℃左右;在黄淮海地区出苗至成熟100天,与郑单958相当。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浅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96厘米,穗位高101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8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6.7克。经丹东农业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抗灰斑病,中抗丝黑穗病、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感大斑病;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抗矮花叶病,感大斑病、小斑病、瘤黑粉病、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高感褐斑病和南方锈病。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38克/升,粗蛋白含量10.90 %,粗脂肪含量3.48%,粗淀粉含量71.35%,赖氨酸含量0.32%。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68克/升,粗蛋白含量 10.36%,粗脂肪含量3.10%,粗淀粉含量72.49%,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75.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5%;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80.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1%。2008~2009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52.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4%;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1.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2%。

7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东华北地区每亩适宜密度4000株左右,注意防治大斑病;黄淮海地区每亩适宜密度4500株左右,注意防止倒伏(折),褐斑病、南方锈病、大斑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中晚熟区、辽宁中晚熟区、吉林晚熟区、内蒙古赤峰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山东、河南(不含驻马店)、河北中南部、陕西关中灌区、安徽北部、山西运城地区夏播种植,注意防止倒伏(折)。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0009 品种名称:登海605

选育单位: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H351×DH382

特征特性:在黄淮海地区出苗至成熟101天,比郑单958晚1天,需有效积温255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带紫色,花药黄绿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59厘米,穗位高99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8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4.4克。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中抗玉米螟,感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和弯孢菌叶斑病,高感瘤黑粉病、褐斑病和南方锈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66克/升,粗蛋白含量9.35 %,粗脂肪含量3.76 %,粗淀粉含量73.40%,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59.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3%。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8

614.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5%。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4000~4500株,注意防治瘤黑粉病,褐斑病、南方锈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中南部、安徽北部、山西运城地区夏播种植,注意防治瘤黑粉病,褐斑病、南方锈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0010 品种名称:蠡玉37

选育单位: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5895×L292

省级审定情况:2009年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黄淮海地区出苗至成熟101天,与郑单958相当,需有效积温2550℃左右。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68厘米,穗位高112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8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3.2克。区试平均倒伏(折)率8.1%。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高抗矮花叶病,中抗大斑病和茎腐病,感小斑病、瘤黑粉病和弯孢菌叶斑病,高感褐斑病、南方锈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50克/升,粗蛋白含量8.37%,粗脂肪含量3.25%,粗淀粉含量74.82%,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67.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5%。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4%。

9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4000~4500株,注意防止倒伏(折),防治玉米螟,褐斑病、南方锈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陕西关中灌区、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西运城地区夏播种植,注意防止倒伏(折),防治玉米螟,褐斑病、南方锈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0011 品种名称:金湘369

选育单位:怀化金亿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012×T398

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18天,比渝单8号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平展,株高264厘米,穗位高105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9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1.9克。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和玉米螟,感丝黑穗病和纹枯病,高感茎腐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06克/升,粗蛋白含量9.82%,粗脂肪含量3.56%,粗淀粉含量71.16%,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西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26.8千克,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7.4%。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1.8千克,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7.7%。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2800~3500株,茎腐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

10

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0015 品种名称:郑4066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郑504/驻豆4号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14天,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7.7厘米,主茎节数15.3个,分枝数2.3个,单株荚数49.9个,百粒重21.3克。圆叶,紫花,灰毛。籽粒圆形、有光泽,种皮黄色,种脐深褐色。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和7号株系。粗蛋白含量47.93%,粗脂肪含量18.85%。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流域夏大豆早中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0.8千克,比对照中豆8号增产7.1 %(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186.7千克,比对照增产10.6%(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8.8千克,比对照增产8.6%。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3.8千克,比对照增产7.8%。

栽培技术要点: 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播种,每亩种植密度1.3万株。播种时每亩施用20~25千克大豆专用复合肥,也可亩施磷酸二铵15千克,氯化钾10千克;开花前每亩追施磷酸二铵15~20千克,也可叶面喷肥,每亩用磷酸二氢钾0.15千克、钼酸铵0.025千克、硼砂0.1千克加水50千克混合后喷洒。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重庆、安徽黄山、湖北襄樊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0016 品种名称:南农99-6

46

选育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南农18-6/徐豆4号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17天,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96.0厘米,底荚高度22.6厘米,主茎节数21.6个,分枝数1.6个,单株荚数43.8个,单株粒重18.6克,百粒重19.9克。卵圆叶,白花,棕毛。种子圆形,种皮黄色,种脐深褐色。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感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粗蛋白含量41.48%,粗脂肪含量20.41%。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流域夏大豆晚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7.9千克,比对照南农88-31增产8.4%(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187.4千克,比对照增产22.0%(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2.7千克,比对照增产14.6%。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9.9千克,比对照增产14.7%。

栽培技术要点:6月中下旬夏播,每亩种植密度1.2~1.3万株,播前每亩可施用氮磷钾复合肥30~50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浙江、江西吉安、四川南充、江苏淮河以南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0017 品种名称:滇豆7号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滇82-3/威廉姆斯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32天,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3.1厘米,底荚高度9.7厘米,主茎节数13.4个,分枝数3.4个,单株荚数47.3个,单株粒重19.1克,百粒重22.1克。卵圆叶,白花,棕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黑色。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粗蛋

47

白含量44.50%,粗脂肪含量20.31%。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西南山区春大豆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2.3千克,比对照滇86-5增产7.1%(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198.1千克,比对照增产16.2% (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0.2千克,比对照增产11.7%。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0.7千克,比对照增产6.5%。

栽培技术要点:5月播种,亩种植密度1.4万株。播前施有机肥,每亩施用过磷酸钙20~30千克,硫酸钾8-10千克作底肥,在苗期、始花期根据苗情每亩适量追施尿素5~8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昆明、昭通和红河,湖北恩施,四川凉山,贵州贵阳和安顺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0018 品种名称:中黄39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品661/中黄14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07天,株型半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1.6厘米,底荚高度16.6厘米,主茎节数14.6个,分枝数1.8个,单株荚数37.4个,单株粒数78.1粒,单株粒重18.1克,百粒重22.5克。卵圆叶,白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种脐浅褐色。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中感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粗蛋白含量42.62%,粗脂肪含量19.68%。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黄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8.7千克,比对照齐黄28增产9.4%(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

48

182.1千克,比对照增产7.0%(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5.4千克,比对照增产8.2%。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1.2千克,比对照增产4.6%。

栽培技术要点:6月上中旬播种,行距40~50厘米,每亩种植密度1.2~1.6万株。每亩施底肥磷酸二铵10~15千克,或在开花期追施尿素10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中北部、山西南部、山东中部和陕西关中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0019 品种名称:石豆1号

选育单位: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用甲基磺酸乙酯和平阳霉素复合处理“分枝2号”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04天,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5.7厘米,主茎16.3节,有效分枝2.4个。单株有效荚数35.5个,单株粒数80.0粒,单株粒重16.6克,百粒重20.8克。椭圆叶,紫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浅褐色。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 高感大豆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粗蛋白含量39.59%,粗脂肪含量21.94%。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黄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1.7千克,比对照齐黄28增产3.3%(不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197.6千克,比对照增产8.4%(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4.7千克,比对照增产5.8%。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2.1千克,比对照增

49

产13.5%。

栽培技术要点:6月中旬播种,条播行距40~45厘米,每亩种植密度1.6万株。亩施底肥磷酸二铵15千克和硫酸钾5千克,并在初花期追施尿素10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山东中部和陕西关中地区夏播种植,胞囊线虫病易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薯2010001 品种名称:中薯17号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881-19/中薯6号

特征特性:中晚熟鲜食品种,生育期100天左右。植株直立,株高60厘米左右,生长势强,分枝少,枝叶繁茂,茎红褐色,叶绿色,花冠白色,天然结实性差;块茎椭圆形,粉红皮淡黄肉,芽眼较浅;区试平均单株主茎数2.3个、结薯数4个,平均单薯重208克,商品薯率85%。经人工接种鉴定:植株高抗马铃薯X病毒病和Y病毒病,轻度感晚疫病。块茎品质:淀粉含量11.5%,干物质含量20.9%,还原糖含量0.45%,粗蛋白含量2.3%,维生素C含量15毫克/100克鲜薯。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中晚熟华北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块茎亩产2231.0千克,比对照克新1号增产22.8%。2009年生产试验,块茎亩产2090.0千克,比对照克新1号增产5.7%。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10厘米土层稳定通过8℃)播种,播前一个月出窖,催芽、切块、晒种。2.每亩种植密度3500~4000株,一般旱地采用平播平作、灌溉地块采用垄作方式种植。3.按当地

50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0003 品种名称:中黄55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T200/早熟18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10天,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2.6厘米,主茎16.6节,有效分枝2.7个,单株有效荚数33.1个,单株粒数80.1粒,单株粒重19.7克,百粒重26.0克。披针叶,白花,灰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褐色。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抗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高感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粗蛋白含量43.40%,粗脂肪含量20.32%。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黄淮海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14.2千克,比对照冀豆12增产6.4%(极显著); 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197.9千克,比对照增产8.0%(极显著)。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6.0千克,比对照增产7.2%。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9.2千克,比对照增产4.3%。

栽培技术要点:6月上中旬播种,条播行距40~50厘米。肥力中上等地块,每亩种植密度1.3~1.5万株;肥力偏低地块,每亩种植密度1.6~1.8万株。肥力较差的地块结合浇开花水每亩追施尿素5~7 千克 。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地区夏播种植,胞囊线虫病易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0004 品种名称:冀豆21

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ms1雄性不育轮回群体选择

36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05天,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4.2厘米,主茎15.9节,有效分枝2.4个,单株有效荚数35.0个,单株粒数79.0粒,单株粒重19.1克,百粒重24.5克。卵圆叶,紫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黄色。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高感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粗蛋白含量44.42%,粗脂肪含量17.97%。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黄淮海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9.3千克,比对照冀豆12增产4.0%(极显著); 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200.6千克,比对照增产9.5%(极显著)。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5.0千克,比对照增产6.7%。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0.5千克,比对照增产5.0%。

栽培技术要点:麦收后及时早播,每亩种植密度1.5万株,整地时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5~20千克,或磷酸二铵15~20千克作底肥,初花期至开花后10天根据长势每亩追施尿素5~10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地区夏播种植,胞囊线虫病易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0005 品种名称:中黄57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Hartwig/晋1265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06天,株型半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54.1厘米,主茎12.7节,有效分枝3.3个。单株有效荚数43.3个,单株粒数97.3粒,单株粒重17.6克,百粒重18.3克。椭圆叶,紫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深褐色。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3

37

号株系和7号株系,高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粗蛋白含量39.67%,粗脂肪含量21.18%。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黄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6.3千克,比对照齐黄28增产2.2%(不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197.2千克,比对照增产4.1%(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1.7千克,比对照增产3.1%。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5.25千克,比对照增产1.3%。

栽培技术要点:6月上中旬播种,高肥力地块每亩种植密度1.25万株,中等肥力地块每亩种植密度1.5~1.8万株。播前精细整地,重施底肥,一般亩施农家肥1000~2000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花荚初期每亩追施尿素5千克,结荚后出现脱肥现象可每亩叶面喷施尿素1.0~1.5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中部、河南中北部和陕西关中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0006 品种名称:邯豆八号

选育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沧豆四号/邯豆三号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05天,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2.1厘米,主茎15.7节,有效分枝1.6个,底荚高度12.4厘米,单株有效荚数38.5个,单株粒数90.0粒,单株粒重18.8克,百粒重20.5克。椭圆叶,紫花,棕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浅褐色。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高感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粗蛋白含量39.56%,粗脂肪含量22.00%。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黄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38

206.7千克,比对照齐黄28增产8.3%(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183.0千克,比对照增产7.6%(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4.9千克,比对照增产8.0%。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3.1千克,比对照增产5.7%。

栽培技术要点:6月上中旬播种,行距40~50厘米,每亩种植密度1.2~1.6万株。每亩施底肥磷酸二铵10~15千克、尿素5千克,或在开花期追施尿素10千克左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山东中部地区夏播种植,胞囊线虫病易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0007 品种名称:郑9805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豫豆19号/ZP965102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07天,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8.2厘米,主茎16.9个节,分枝2.6个,单株荚数45.1个,单株粒数90.0粒,单株粒重16.0克,百粒重18.63克。卵圆叶,紫花,灰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褐色。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和7号株系,高感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粗蛋白含量43.12%,粗脂肪含量19.64%。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2.0千克,比对照徐豆9号增产3.7 % (极显著); 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189.6千克,比对照增产8.2%(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5.8千克,比对照增产6.0%。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1.3 千克,比对照增产10.1%。

39

栽培技术要点:6月上中旬播种,行距40厘米,株距10厘米,每亩种植密度1.2万株。肥力低的地块,在7月中旬分枝期亩追施二铵10千克、氯化钾3千克和尿素2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南部、山东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胞囊线虫病易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0008 品种名称:临豆10号

选育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中作975/菏95-1//菏95-1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05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8.3厘米,主茎15.0节,有效分枝1.4个,底荚高度14.7厘米,单株有效荚数31.9个,单株粒数69.4粒,单株粒重16.1 克,百粒重23.6克。卵圆叶,紫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无光,种脐深褐色。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感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中抗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粗蛋白含量40.98%,粗脂肪含量20.41%。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7.8千克,比对照中黄13增产4.2%;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185.2千克,比对照增产8.4%(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1.6千克,比对照增产6.3%。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1.3千克,比对照增产10.1%。

栽培技术要点:6月上旬至下旬播种,采用等距点播或穴播,每亩种植密度1.2~1.7万株。每亩施500~1000千克腐熟有机肥或10~15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作基肥,初花期追施10~15 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7b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