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07-18 02:1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文论选读》复习资料

2009-11-3 一、名词解释

1.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志即意,诗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这一命题揭示诗歌作为语言艺术、抒情表现的本质特征,被朱自清先生称为 开山纲领 。 2.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方法;志:诗人表达的志;意:当指读者之意,解诗不能拘泥于表面的语言文字,而要通过读者的艺术活动,才能真正得意,这一理论揭示了文学接受中,接受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

3.得意忘言:是庄子提出的理论,庄子认为语言作为表意的工具,是不能完全尽意的,因为意与道相随,而道不可言全,即所谓的言不尽意,因此,解读文本需要超越语言文字,才能真正得意,这一理论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意境追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六义:《毛诗序》提出的概念,具体内容指:风、雅、颂、赋、比、兴,前三种为 诗 的三种体裁形式,后三者指 诗 的三种表现手法, 义 即 六义 之 义 ,实质是要求诗的形式和方法都要为封建礼仪服务。 5、发乎情,止乎礼仪:《毛诗序》提出的理论,意思是说,诗为情感的产物,但要受到封建礼仪的规范制约,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理性主义的典型表述。

6、雕虫论(说):扬雄提出的批评《汉大赋》形式主义的理论,扬雄说汉大赋是童子雕虫篆刻,批评了《汉大赋》重形式,重技巧的唯美倾向,这一理论显然与他的原道、征圣、宗经的思想有关,反映一种轻视文学的态度,卫可全盘肯定。 7.诗缘情而绮靡:陆机提出的理论,陆机认为诗是因情而生的,所以语言精妙华丽,这一理论进一步肯定了诗的抒情本质,但对汉儒的诗缘情说是一个纠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绮靡之说限制了诗歌内容形式的多样化。

8.神与物游:刘勰《神思》篇中提出的理论,神即神思,

也就是艺术构思,艺术想象,

地位更高。

神与物游就是说艺术想象始二、分析判断 终离不开感性的物象,这一1、《尚书.尧典》中所谓 诗命题揭示形象思维具象性的言志 之 志 即指一个人本质特征。

政治上的理想报复。(×) 9.滋味说:钟嵘提出的诗分析:a. 志者,意也;b.学理论, 滋味 指是的一种司马迁在引述这段文字时改艺术感染力和言有尽而意无为 诗言意 ;c. 闻一多根穷的美,它的核心内容是人据甲骨文考证, 志 即的情性,但这种情性要通过 ,停止在心上,意赋、比、兴的手法寄托在生为蕴藏在心里;在春秋以前动的形象之中,才能获得充 志 的意思非常宽泛,包分的表现,对后世意境理论括人的思想、意愿、感情等,有一定的影响。 春秋以后,只是在国家政治10.境生于象外:刘禹锡提语境中, 志 才指政治上的出的命题,此 境 的内涵报复理想。 大致等同于后世意境一词,2、《尚书.尧典》中舜帝说:即指作者在作品描写的表层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形象之外,还能获得更为丰虐,简而无傲。 是强调了诗富的审美感受和广阔的审美的道德教育适用功能。(×) 空间。

分析:a.这段话中所谓 直11.韵味说:司空图的诗歌而温,宽而栗 即不直接述理论,所谓 韵味 又叫韵道德,也不直接述诸知识,外之致,指诗歌能给读者回也就是说不是讲文学理论道味的余地和想象空间的意境德、教育作用、认识作用。美,司空图用 四外 说阐b.所谓 直而温,宽而栗 述了它的内涵和特征,它主讲的是一种富于综合之美的要表现于封建士大夫所创建性格特征,换言之,就是强的田园山水诗中。 调通过诗乐培养具有综合之12.妙悟说:严羽以禅喻诗美的理想人格。

的核心概念,他认为禅道和3、孔子所谓 诗可以兴 诗道的共同特征,所谓妙悟主要是从作品接受角度,讲在禅学指自觉心解,就诗而的诗的审美教育功能。(√) 论,是诗人对诗美本体,诗分析:a.孔子这句话是在景实象的一种直觉、灵感。 讲学时说的,朱熹解释为 感13.本色论:明代的戏曲理发意志 ,用今天的话说,也论, 本色 是与 相色 相就是审美感性。b.孔安国注对的范畴,本色是正身,是为 引譬连类 ,用今天的话其本身所有的样子,相色是说也就是审美想象。 替身,是外在所赋予的样子,4、《诗大序》说, 发乎情,戏曲本色是强调戏曲本身的止乎礼义 是经学家的理论,审美特征,诸如语言通俗化,完全违背了创作规律。(×) 能适应舞台演出,打动听众。 分析:a.这一理论肯定了14.格调说:沈德潜的论诗情为诗本的特征,同时说明主张,所谓 格调 包括题这种感觉又受到一定的理性材和音节两个方面的内容,规范,这是符合文学创作规同时又具有温柔敦厚的审美律实际的;b.任何文学创作风格,这和他保守的 诗教 都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而观有一定联系。 不是七情六欲的任意发泄,15.原道:刘勰《文心雕龙》没有理性的内容总有理性的中 原道 篇,刘勰所说的内容取而代之。 道具有儒、道、佛三教合一5、钟嵘诗品序继承了先秦的含义,刘勰所说的 道 的物感说,认为诗人创作只主要是儒家之 道 ,而非道有感于物的途径( × ) 家之 道 。 a、钟嵘论诗的发生继16.文笔论:从南朝流行的承了先秦的物感说,如 若思想出发,颜之推强调了文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学可以陶冶性灵,富有滋味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的特点 他实际上把广义的之感诸诗者也。 但钟嵘认为文章分两类,以笔为主的应还有种种社会遭遇、社会生用散文和以抒情性较强的韵活的问题。 b、钟嵘认为诗文,如诗赋之类。但前一位

歌创作既有物感召问题,也1

有社会生活的感召问题 6、白居易也提倡 六义 ,其理论同毛诗序完全一样。(X)

1)白居易用 六义 为标准评价他以前的词歌发展历史,强调诗歌必须为现实的政治服务,特别要揭示民生疾苦,其理论更赋予现实主义的精神。 2)《毛诗序》从封建礼教出发, 六义说 是至上而下的工具,白居易的 六义说 强调民生疾苦的同时,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只是特别看重讽喻诗而已,可以说是一种至上而下的功能论文学观。

7、袁宏道 独抒灵性 的学说完全是唯心主义的创作观,在文学史上无进步意义。(X)

1)袁宏道 独抒灵性 之说是反对前七子形式主义,复古主义的理论。 2)袁宏道的理论受到汤显祖 童心 说的影响,具有反礼俗,反封建的启蒙意义,影响到了袁枚的 性灵论 。

三、简答题。 1、简述孟子文艺思想的主要内容。

1)提出了 与民同乐 的文艺美学思想,或曰批评原则。

2)提出了 以意逆志 与 知人论世 的文学批评方法论,还有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比较大的 知言养气 说。 3)但是孟子的 知言养气 说,特别是 养气 说,都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庄子是怎样理解 言 与 意 的关系的? 1)庄子认为言是表意的工具, 意 是 言 的目的。 2)庄子认为 意 与 道 相随,所以言不可能完全尽意。

3)庄子认为必须通过 忘言 的方式,即不拘泥于语言的表面形式和常规以捕捉 言外之意 ,才能真正得意,这种理论对后世古代文学 不落言筌 的意境和不可言传的意境追求具有直接的影响。 3、庄子对后世文论和创作的影响表现在哪儿?

1)庄子以 自然 为最高的美,对后世追求冲淡自然的诗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追求词藻之美的风格具有批评意义。 2)庄子 虚静 、 物化 的理论对后世的文艺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苏轼的 欲令诗语妙,天厌空且静 其身与竹化 ,刘勰 陶均文思,贵在虚静 , 庄子化蝴蝶 ,本质 天人合一 3)庄子 得意忘言 对后世的影响。 4)后世具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特征的文学艺术与庄子具有密切关系。 4、简述司马迁文艺思想的主要内容。 1)认同刘安对屈原创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肯定屈原《离骚》盖自怨声的积极内容。 2)提出了著名的 发愤著书 说 3)他的创作体现了 实录 精神,不虚美,不隐默。 5、王充对 增 是如何认识的? 1)总的来说,王充对语言作品中 增 的现象持否定态度。

2)王充所批判的 增 主要是《语增》《儒增》,而对儒家经义之 增 却多加肯定,认为它们有真实的基础。 3)因此,他实际上给文学艺术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提供了理论依据。 6、简述《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1)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理论,阐述了作家的才能与文体风格的关系。 2)因此,他将文体分为四类,八种,特别指出诗赋欲丽,强调了诗歌文学语言形式的审美特征

3)提出了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 的著名论题,高度的肯定了文学的独立价值。

4)反对 遗远,贱近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7、简述韩愈诗文理论的主要内容。

1)强调了 文道合一 2)要熟读三代两汉书,但不提倡 惟陈言之务去 。 3)提出了著名的 气盛言宜 论。4)不平则鸣的创作思想。

8,李清照的论词主张

容和语言形式相统一而产生 肯定1)词的婉约性,的一种刚健爽朗的风格特娱乐性,音乐性。2)婉约典征,有一定的力度。 雅的审美特征。3)词别是一四、论述题 家。

1、谈谈你对孔子 兴观群 反对1)反对主情致而怨 说的认识

少故实。2)反对词语尘下。 1)孔子的 兴观群怨 3)反对苏轼的豪放词风,反说是孔子从 诗教 观发给对以诗为词,以文为词。 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高度9、元好问的论诗主张 肯定和概括。

1)写诗要有真情实感。 2)其内涵包括了四可,2)崇尚清新自然美。3)崇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尚雄浑,刚键的风骨之美。 可以怨,基本上包括了对文10、金圣叹小说的理论观学作品的论述作用,教育作点有哪些?

用和审美作用,孔子认为文 1) 金圣叹把小说列为学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尤才子之书,如《水浒传》,它其强调服务于政治的功能。 区别了 才子之书 与 圣 3)从孔子的论述可以看人之书 的不同特征,也就出,孔子对文艺与现实关系是把道德和文学做了区别 的理解,体现了孔子文艺思 2)他将《水浒传》和《史想中的现实主义特征,对后记》做了比较,指出《史记》世产生深厚的影响,比如说是以文运事,如实的记录,《毛诗序》,白居易的《元九《水浒传》是因为生事,可书》

以虚构,实际上对文学和历2、孔子的文学思想? 史做了区别 1)阐述了文艺与道德修 3)金圣叹非常注重人物养的关系,《论语.泰伯》孔性格的塑造,说《水浒传》子关于人的道德品质修养,里108个人,就108个样,提出了 兴于诗,立于礼,又说任凭提起一个就是熟成于乐 的主张,看到了诗识,前者讲个性,后者讲共与乐对于人的道德修养的巨性,这个理论已经接近了个大作用,也就是教化作用。 性与共性相统一的理论。 2)涉略了文艺与政治、11、桐城派有哪些主要观外交活动的关系。《论语.子点

路》记载 子曰:诵《诗》 1)方苞提出的桐城 义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法 ,所谓 义法 就是 言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有物,言有序 奚以为? 记录了《诗》在 2)刘大櫆提出了著名的当时政治、外交活动中的特 因声求气 说,认为 神殊地位,以及奇妙赋《诗》气 是文之最精处,音节、对于处理两国关系,维护本文字是文之最粗处,而神气国利益的重要性。

不可见,只能通过文章阅读 3)确立文学批评的标朗诵在音节字句中求得。 准。《论语.为政》中 思无 3)姚鼐在刘大櫆 因声邪 的批评标准从艺术方面求气 说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看,就是提倡一种 中和 了 神、理、气、味、格律、关系,从音乐上说,中和是声、气 八大要素的理论,一种中正和平的乐曲,也就和阴阳、刚柔两大风格的区是儒家传统雅乐的主要美学分,对散文的审美特征和审特征。从文学作品来说,它美追求提出了系统的理论。 要求从思想内容到文学语12,刘勰 风骨 的概念言,都不能过于激烈,应当是什么? 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 1)风骨是一个内涵丰富直露。

的概念,所以历来说法不一。 4)论文学作品的标准。 2)正如黄侃所说 风即孔子对文学作品的美学作文意,骨即文辞 可以看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等是解释风骨的基本方向和基乃至知识方面学习,都作了本思路 充分的肯定。他的 兴观群 3)从整个魏晋南北朝文怨 说对后来的诗学理论产论的语境角度看,风骨可以生了深远的影响。 看作是文学的思想感情的内

5)论文学的内容和形式2

之关系。《论语.卫灵公》曰:

子曰:辞达而已矣。 《论语.雍也》云: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其关于文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6)论雅乐和郑声。孔子关于音乐的论述与对诗歌的论述是一致的,反对郑声,提倡雅乐,这种崇尚雅正的思想是儒家文论的基本观点。

3、试论《毛诗序》的基本立场及其主要内容。

立场:就是用经学来解释诗学,如《关雎》中 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 主要内容:1)要求诗歌创作要合手 发乎情,止乎礼 的原则。

2)讽谏说,充分肯定了文艺批评的意义与作用。3)提出了 六艺 之说,即 风雅颂赋 比兴。 来源于《周礼》 4、结合实际,持论苏轼诗文理论的主要内容。 1)强调创作上的自然天成,如《书黄子思诗集后》里,他推荐 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 讲诗创作要自然天成,冥于造化。 2)创作中关于主客体的关系,继承了老庄佛学的 空静 物化 理论,采用佛教的 空静 观来说诗, 如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幼,空故纳万境 ,讲到了创作主题与创作客体构成的一种最佳精神状态,同时继承了庄子 物化 的思想,如他的一些观点: 其神与物交,其身与竹化 ,这些与他的诗文创作也是相通的。 3) 传神 的美学思想在苏轼文论中得到发挥,探讨形似与神似的关系,强调艺术表现客观对象时,要 得其意思所在。 (《传神记》)即要以典型化学 形 来集中传达出客体之物的生命内涵 神

5、试论述王夫之诗学。 第一,诗歌抒情本质,王夫之特别强调诗歌的抒情

性,认为 关情是雅俗鸿沟,不关情者貌雅从俗 ,对七子派模拟格调掩没性情表示不满,他肯定性灵派的抒写性灵说,但又对诗歌的情感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认为 诗言志,非言意也;诗达情,非达欲也 要求诗歌的情感符合诗歌精神。他强调以抒情为本质特征的诗歌与其它意识形态部门的区别。他反对把哲学的对象移入诗歌的领域,在诗歌和历史之间划出严格的界线,其主要作用体现在对史事的剪裁与组织上,诗歌表现对象是情感,诗人处理事实的方式是 即事生情 , 即语绘状 ,注重的是由事实生发出来的情感和形象性。 第二,王夫之在诗歌的意境创作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 情境说 ,他从气为世界本原的哲学观出发,认为情、景之间必然有感应关系。诗歌中情景结合的方式有三种,1) 妙合无垠 ,结合得天衣无缝,无法分别,这是最高境界。2) 景中情 ,在景中蕴涵有情。3) 景情中景 ,在抒情过程中能让人见到形象,情境的结合,构成诗歌的境界美。

第三,在诗歌创作上,王夫之强调主体创作过程的当下性与自发性,他借用佛学的范畴提出了现量说,现量说的现在义是 当时现量情景 ,主体臵身于当下的情景中,景是眼前当下的景,情是当下之景触发的情。这也就是传统诗论所说的 即兴 , 现量说 的现成义指的是创作过程的自发性。现量说强调情景的当下独特性,强调创作过程的自发性,这就从审美对象和审美表现过程两方面保证了诗歌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第四,欣赏论,王夫之对诗歌欣赏论发表了重要的见解,特别强调接受者在欣赏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和再创造性。 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 ,从作者角度言,诗歌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欣赏过程中,作者还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体验和理解,这种理论是对孟子 以意逆志 说的一个重大发展。 6、结合实例,谈谈叶夑诗

歌创作的基本理论。

以及创作中的不良倾向和批 第一,叶夑把诗歌创作判标准等问题作了全面阐的客体看作是理、事、情三述,而贯穿全文的基础则是者的有机统一。理是物的本主张诗歌要要 吟咏情性。 质,事是物的存在,情是物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1、的情态。而对于社会事物来关于诗歌产生的本源,钟嵘说,理是指道理,事是指所继承了先秦的 物感 说。发生的事件,情是指人的情文章一开头就指出: 气之动感。叶夑对于以上二者没有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作出区别,但实际上理、事、形诸舞咏,因此后文在谈到情兼有以上两方面的含义。诗歌的创作动因和本质内容诗歌虽是抒情,但并不排斥时就具体论述了春、夏、秋、理和事,只不过诗歌所写的冬’四候 和种种社会生活是 不可言之理,不可施见的感召、激发。指出诸多人之事 ,要 幽渺以为理,想生 感荡心灵 的悲欢离合象以为事 ,这样诗就与文区就是诗歌的基本内容。钟嵘别开来。

认为,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第二,把创作主体的主观式,其中审美本质就是抒情,要件分为四大要素:才、胆、就是情感发泄和情感需要的识、力。在四要素中,识作产物,所以他说 凡斯种种,为判断力包括两个方面:其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一是知性的判断力,它对客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观的理、事、情作出判断。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中藏无识,则理、事、情使穷贱易安,幽居痱闷,莫错陈于前,而浑然茫然,是尚于诗矣。 2、钟嵘在《诗非否,妍媸黑白,悉眩惑而品序》中提出著名的 滋味不能辨, 有了见识可以作出说 ,而 滋味 的核心的审判断和选择。其二是审美判美内涵就是 情 。他说: 五断力,它对体裁、格力、声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调、兴会,等审美问题做出滋味者也......岂不以指事判断和选择。只有具备了以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上两方面的判断力,主体才者耶! 只是这种 情 常常具有独立性。 有识则是非不是直接的抒发,而是借助明,是非明则取舍定,不但 比兴 的手法来寄托,读不随世人脚跟,并亦不随古者只有通过对形象的感受和人脚跟。 才是审美表现力,体验,才能 味之者无极,将理、事、情 敷而不出之 ,闻之者动心。 3、因为钟嵘识与才是体用关系, 识为体认为 吟咏情性 是诗歌的而才为用, 内得之于识而本质特征,所以在他纵横考出之而为才。 胆是主体的自查了五言诗发展历史和创作信力。它建立在主体的识的现状时,就十分推崇那些 自基础上, 识明而胆张, 因然 直寻 的抒情佳作,而无识,故无胆,使笔墨不能反对在诗中说理,用典和过自由。 笔墨自由指才的审美分追求声律,如指责:玄言表现的自由。只有具备建立诗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在主体识的基础之上的自信 大明、秦始中,文章殆同力,才能使创作达到自由的书抄 ;批评 永明体 文多境界。力是才所依赖的生理拘忌,伤其真美。 。

心理能量,体现在作品中是8.刘勰的《文心雕龙》及作品的生命力,力的大小影其文艺思想

响到才的大小与力度, 惟力答:刘勰是齐梁时期著名大者才能坚,故至坚而不可的文学理论家,也是中国文摧也。历千百代而不朽者以论史上空前绝后的人物,他此。 在主体四要素中,识处的《文心雕龙》是中国文论于核心地位。 史上第一部自成体系的理论第三,叶燮还是提出了 胸专著。

襟 的概念,认为是诗之基 《原道》:《原道》篇属础。 于文学本质论。刘勰认为,7、为什么说: 吟咏情性 文学的本质是:道是其内容,是钟嵘诗论的基础?

文是其形式。广义的 文 答:钟嵘的《诗品序》就万物的表现形式,如日月山五言诗的产生、发展、特征

川动物植物,则是万物之文,3

任何动物都有他一定的外在

表现形式,这便是广义的 文 。文有天文,地文,人文,人文包括语言文字表达的文章。这是第一 点。 第二,刘勰对人的其源与发展做了论述,进一 步说明人文的本质和特点。

第三,对刘勰的 道 的认识。刘勰之道,既不是单纯的自然之道,也不是儒家之道,道家之道,而是融合儒家,道家,佛家三家之 道 的含义,因此,他的 道 的含义是非常复杂和具有综合性特征的。 《神思》:这是刘勰创作的第一 篇,着重论述了艺术思维的想象问题,提出了 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的创作观。内容有: 第一 ,关于文学想象的特征。主要是对超越时空的描述,想象的情感性描述。 第二,构思之前的新理状态。刘勰认为,在进入构思,想象之前,达到一 种新理状态。

第三,构思,想象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构思当中,也是寻找合适语来进行想象的过程,还有一 个复杂的语言选择和表达的问题。 《体性》和《风骨》:属于文学风格论。 体 包含,一 是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形式,一 是文学的风格特点。 性 是作家的才能和个性。具体而言,《体性》篇主要论述了: 第一 , 体 与 性 的密切关系。表现了文学作品的风格与作家的才能,个性之间有紧密联系。

第二,文学风格形成的要素。主要由才,学,气,习四个要素构成。才,气是先天的因素,学,习则是后天因素,合构成了作家的风格。 第三,风格的基础类型。有典雅,远奥,壮丽,轻靡,新奇等八种风格,都是相对的。

第四,作家风格以及八种风格都是变化的。

第五,刘勰最推崇的风格是风骨。

11.白居易诗歌理论及其评价?

答:白居易的作品强调作品所表现的社会内容。首先,有为作为诗歌的功能论。其

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有为而作,不是为艺术而艺术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他也不强调为抒情而作但他强调的重点在于 义 也就是主张用诗歌达到一种功利目的,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揭示时政的弊端,对于传统儒家诗论中的美刺观,。其次,关于诗歌的本质和构造,在《与元九书》中提出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也存在很大弊端,首先,他过分强调了诗歌针砭时政的实用功能,其次,主张‘实录’他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忽视艺术要含蓄蕴籍的原则,主张要写的 其言直而切 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鼻烟会直白浅露。

12.司空图的诗歌理论 答:第一, 思与境偕 的创作论,诗人们都视为理想,而又不可能都企及的高境界,这正是说意境作品的基本性质。第二,韵味说,司空图比钟嵘更加自把味作为论诗的原则和评诗的标准。二,司空图并未停留在提出这一纯美的韵味理论,而是深入探讨了这种韵味的具体丰富的内容。他所谓的韵外之至,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四外说。三,司空图的诗歌风格论。他提出了极为丰富的诗歌风格化,既欣赏冲淡,欣赏纤浓,又欣赏自然,但是结合他自己隐居山林生活实际和作品,他似乎更欣赏以王维,韦应物为代表的清淡诗风。 13.王国维的境界说 答:首先,他总结了古代文艺思想中有关意境的美学特征论述,指出 境界 具有 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他还列举指出五代,北宋词从整体上突出体现了境界的这一特征,因而成为他所称许的词史上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同时他又从反面以南宋词人为例。其次,指出境界,意境具有真实自然之美,不仅要求作品内容方面的情景之真,而且要求艺术表现方面自然传神。只有如此,才能表现出不隔的自然之美。另外, 有我之境 和 无我之境 : 有我之境,以我

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表达 欧西文思 。两者的最

此,在理解中国古代文论之无我之境,以我观物,故不终落足点都在于通过文学改时,往往要反复理解才能体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良来改良民族精神,改良国会。 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民和社会。

染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 梁启超的小说理论主

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 要体现在《译印政治小说2009.11

14.李贽的童心说

序》、《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答:他是明代后期重要的系》、《告小说家》等文章中。思想家,也是以为重要的文其中发表于《新小说》杂志学批评家,他的思想对文学创刊号上的《论小说与群治的批评领域产生呢感了深远之关系》被视为近代改良主影响。第一,童心不仅是创义小说理论的纲领、 小说界作的源泉,而且是评价一切革命 的宣言。

作品的首要的价值标准。所16.李渔的戏曲理论。 谓童心说既是真心。是不受答:《闲情偶寄》是李渔的道理闻见即儒家正统教条熏一部杂著,其中有关戏曲的染之心。第二,高度肯定通部分有词曲部|,演习部。词俗文学,从童心说出发,李曲部论述又分六个部分:结贽对正统文人所不屑的通俗构第一 词采第二

文学给予崇高的评价,认为音律第三 宾白第四 科挥《西厢记》、《水浒传》等都第五

是 天下之至文 。《水浒传》格局第六 论及戏曲的结作为一部通俗小说虽在民间构 语言 对话 音乐等问题。流行,但一直受到正统文人我们所选的几段出自〈结构〉的排斥。在《忠义水浒传序》部分。

中,李贽首先从创作动机的第一李渔认为戏曲创作要角度把《水浒传》放到正统 立主脑 。所谓主脑,是指诗文的创作传统中来,认为一部戏曲的主要人物和中心 《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情节。 此一人一事,既作传也 ,将之与司马迁 发愤著奇的主脑也。

书 的传统联系起来。这种第二戏曲的真实性和典型联系旨在强调,《水浒传》虽化问题。〈审虚实〉部分,李然是一部通俗小说,但其创渔着重论述古今题材的处理作意旨与正统诗文一样异极问题,涉及到戏曲的真实性其严肃的。正是因为其意旨和典型化的问题。 传奇务与正统诗文一样严肃,所以实,大半皆寓言耳。 指出了其也应具有与正统诗文一样戏曲作品的虚构特征,但对的地位。三。李贽的文学进古今题材的处理应有不同。化论。李贽认为,文学不能 若纪目前之事 ,处理当代以时代先后而论,不是时间题材,不仅情节可以虚构。在前的文章就好,而时间在而且人物也可虚构。 后的文章就不好。他认为,二 中国古代文论特点 从《诗经》、《楚辞》到唐宋,第一中国古代文论一儒家 乃至八股文都是好文章,语道家 佛教为基础,尤其是儒言虽然偏激,但是他所说的家和道家。固然无论中外,文章随时代而发展。越往后,早期的文艺思想都被包裹在文学就更发展却是正确的观各种混杂的思想中,但是中点。

国不仅在早期如此,而且即15.梁启超的文学革命 使发展到近代仍然如此。总答:在文学方面,梁启超之,中国古代文论融合文史积极倡导 诗界革命 、 文哲的特色极为明显。

界革命 、 小说界革命 ,以第二 中国文论多为作家与其社会政治改良思想相呼创作经验之谈。

应。 诗界革命 思想集中体第三 中国古代文论在表现在其前期的诗论代表作品述上,多为笔记,短札,少《夏威夷游记》(1891)、《饮有长篇大论,至于自成体列冰室诗话》(1902—1907)中,的专著更是稀少。

主张将 新思想 、 新境界 、第四中国文论的思维方式 新语句 与传统诗歌的 旧特征。中国重直觉思维,重风格 相结合; 文界革命 整体思维,因此,在理论表的核心在于提倡大量引进述方面,多玄虚之语,往往 新名词 ,以 俗语文体

依靠理解者自身的体悟,因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78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