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整理

更新时间:2023-10-03 10: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地理

问答题

1、中国自然地理时空变化显著表现 1、 气候季节变化明显。

中国疆域辽阔,随着热赤道南北移动,东北信风、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位置也随之南北移动,天气系统变化复杂。同时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2、 季风降水不稳定

中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季风气候的最大特点是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雨热同期。 3、 构造运动活跃

中国地处世界最大的环太平洋构造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相交接的位置,地质结构复杂,构造运动活跃。 4、 地表起伏明显

中国是拥有世界第三级的多山国家,地势西高东低,从西向东呈三级阶梯分布。 5、 易侵蚀的地表物质分布广泛

中国各类沉积岩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三,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南方地区广泛分布着以陆相沉积为主的红色岩系和海相石灰岩。

2、中国灾害的基本特征

1、 自然灾害种类多且灾次频发。

中国的特殊地理位置,多山的环境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处于季风环流控制下,使得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中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 2、 自然灾害灾情严重

中国人口多,又是农业大国,灾害总类多,减灾能力低,因此灾害危害严重。 3、 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大

中国地域关阔,区域自然条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所以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明显。黄淮海平原是、东北平原是旱灾多发区,洪涝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地震台湾、华北、西北、西南。滑坡泥石流分布在西南地区。

3、土地退化的类型和灾害性

土地退化是指在自然和人类因素推动下,土地质量变劣,土地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过程,通常表现为土壤侵蚀、水土流失、草地退化、荒漠化、盐渍化,土壤肥力下降和土壤污染等退化过程。 危害性:

1、 土地退化加剧土地资源短缺、影响食物安全 2、 土地退化加剧自然灾害,影响生态环安全 3、 土地退化加剧贫困程度,影响社会安全。 4、 土地退化降低固碳能力,加剧气候暖干化。

4、两条最重要的自然分界线 1、 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素称“中国南方与北方的自然分野”。在中国自然区划中,把此线作为亚热带的北界,它是全国最为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在气候上以此线以南,最冷月均温高于0°

1

c,土壤与河流基本不结冰,作物全年可生长,有常绿阔叶树。此线以北则相反,最冷月均温低于0°c,土壤与河流有结冰现象,作物不能全年生长,基本没有常绿阔叶树。 2、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现在用以划分全国东南湿润地区和西北干旱区的分界线,大致是沿东北大兴安岭西侧、东南经过燕山、太行山、吕梁山、黄土高原北部向西南到青藏高原东南部。此线是中国主要农区和牧区、森林与草原的分野。

5、列举我国自然灾害强烈的2个地区 中国自然灾害多发区主要有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西南地区。华北地区是我国气象灾害多发区,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冰雹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暴雨和洪涝灾害多发的地区。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域人口稠密,有中国最发达的农业区,工业基地和城市群,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势必影响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藏、滇地区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严重的省区。

6、中国自然资源特点

1、 类型齐全,分布广泛。

中国自然资源种类多,且分布广泛。 2、 总量大,人均量少。 中国自然资源总量大,多数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中国人口数量庞大,人均自然资源数量少,绝大多数自然资源人均量地于世界平均水平。 3、 数量减少,后备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数量发生动态变化,总体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而且,中国后备资源不足,开源余地小。

4、 质量差异较大,优质的自然资源比重小。 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自然资源质量相差悬殊。 5、 可更新自然资源质量降低,

影响生态环境。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资源质量降低同时,还破坏了生态环境。

7、自然区划方法 1、 地理相关法。

指从事物之间的关系着眼来进行自然区划的方法。 2、 主导标志法

指从众多自然要素中选取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标志来进行自然区划的方法。 3、 聚类分析法

是基于区域基本单元数据库,吧相互差异的自然地理区域或求要素进行分类和归纳的基本方法。

4、 遥感分析法。

是基于区域遥感图像,把相互差异的自然地理区域进行解译和分区、匪类的规划方法。 5、 自上而下划分与自下而上合并

即宏观到微观的区域划分与由围观到宏观的区域合并。

2

8、中国人口密度的时空分布格局 1、 距海越远人口密度越稀疏。

2、 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区和高原人口稀少。 与农业生产、交通及城镇布局限制性有密

切关系。

3、 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多,寒冷干燥的地区人口少 4、 人口密度增加与耕地分布、城镇发展直接相关。

论述题:

青藏高原分支作用:

青藏高原北部对冬季风分支的分点在95°E附近,冷空气堆积并花费为两支,一支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另一支沿着祁连山成西或西北风吹向河西走廊,顺势南下,形成冬季风通道,加剧冬季风向南的势力。 青藏高原南部:夏季,西南季风抵达孟加拉湾再向北推时,碰到青藏高原,即分为东西两支,即分为东西两支,一支沿喜马拉雅山转为东风向西吹去,另一支则沿着山脉走向流向我国西南地区,加剧藏东南税企通到作用,使高原边缘降水增多,并进而因雨影作用使高原内部干旱加剧。

青藏高原西部,冬半年西风气流收到高原阻挡,距地面3~4KM高度一下的气流被分为南北两支。由于冬季西风带的位置主要在青藏高原西段偏南,加上地形影响,所以南支比北支气流强大得多,男支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绕过南侧转为西南气流,加剧西南暖干气流势力。北支在高原西北面,为西南气流,绕过新疆北部转为西北气流,进一步加强冬季风的势力。高原北侧成脊,盛行下沉气流,进一步加强西北地区的干旱化。受青藏高原的阻挡,西风气流的分支与绕行、汇合与东流,形成了北半球最强的西风带。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6o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