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秧歌

更新时间:2024-07-07 23: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清河城镇的历史

地理位置

古城墙遗址

美丽的清河城

简介

太平歌,又叫鞑子秧歌。是流传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北部的满族民间舞蹈。

太平歌的表演分祭祀、对礼、走阵、唱唱、浪场五个程式。祭祀,俗称拜庙,是祈祷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对礼则是体现满族民族是个崇尚礼仪的民族;走阵,则是满族先人狩猎征战场景的再现;唱唱和浪场则是认证了满足时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太平秧歌的历史

太平秧歌,是本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发掘的一种早期女真秧歌。十五世纪中叶,女真人进入本溪地区,明王朝为限制其活动范围,修筑了辽东边墙。本溪东南、东、北部为边墙之外,是女真人居住区,毗邻边墙内外的本县境内,成为女真人与汉人进行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区域。特别是清河堡马市的设立,不仅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也使这里逐渐成为孕育早期满族文化的摇蓝。

太平秧歌也称女真秧歌,始于辽代。相传辽国每年派“银牌天使”以催收贡品为名,乱抢乱杀女真人,强制年青美貌的女真妇女陪他们过夜。斡多里部勇敢的女真青年打死了胡作非为的“银牌使者”,辽国派兵杀害了斡多里部整个女真部落。后来,女真人将这个悲剧编成带有情节的歌舞沿街进行表演,逐渐形成了太平秧歌。进入本县的女真人将古老的太平秧歌进行了创新,揉进了莽式,吸收了本地其它民族舞蹈形式,以萨满

祭祀锣鼓为音乐伴奏,从而形成了表现形式到角色、装扮、舞蹈动作都独具特色的新的太平秧歌。太平秧歌分祭祀、对礼、走阵、唱唱、浪场五个表演程式。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女真人的信仰、礼节、能歌善舞和能征善战的特点。表演时,两臂大伸大展的主要特征:上身晃动,下身屈膝,双脚交错,大起大落的基本造型都显现了女真人早期渔猎生活和社会生活特点,是满族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研究的珍贵史料,对研究满族民间舞蹈的形成、演变、发展具有重要艺术价值。

由于太平秧歌历史久远,仅老靠老艺人的回忆和零星资料恢复传承,与太平秧歌的传统特色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保护太平秧歌老艺人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务之急,只有延续太平秧歌老艺人的生命,才能有效防止太平秧歌的失传。

表演内容与形式

太平秧歌的表演形式:

太平秧歌从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二为表演时间。因本溪县东、北部是县内高寒地区,过去民间曾有“耍正月,闹二月,离离拉拉到三月,跑屁头,到四月,正式农活在五月”之说。正月十五前后五天,是太平秧歌活动的高潮。从十四的试灯、十五的正灯、十六收灯的正灯日上灯时分,玉米面做的“金灯”、白面做的“银灯”、高梁面做的“铁灯”便展现出来。这几日也是太平秧歌表演的鼎盛时期。

太平秧歌的组织者,民间称“拉棍”,由各村上岁数的、技艺较高的老艺人担任。秧歌队竖起红底白字长方形,周边镶犬牙的大旗。

祭祀:也叫拜庙,是太平秧歌队组成后的第一件大事。山神庙、土地庙、火神庙、娘娘庙、关帝庙都是太平秧歌队祭祀的场所,这可能与女真人的多神信仰有关。祭祀时,秧歌队要由打头的老鞑统领。据说太平秧歌最早是由部落首领穆昆达带领,后来,女真部落有了专管主持祭祀的首领老察姆鞑,秧歌队就由老察姆鞑带领了,人们习惯将老察姆鞑简称老鞑。老鞑是女真人武官打扮,现在多为头带红缨帽,上穿黄马

褂、腰系紫战裙,足蹬黑战靴,斜挎腰刀。进啥庙唱啥词,主要是祈求神灵保佑的吉利话。

对礼:祭祀以后,太平秧歌队中的老鞑对礼,是表演的主要内容之一。互对礼节,有验明正身之意。据老艺人陈祖贵讲:“过去,两个老鞑相遇,要是对不上礼,两支秧歌队就要打起来。”鞑子礼多达几十种,象“搂三搂”、“抱三抱、顶三顶、卡三卡”等。老艺人称之为老三套的“请安”、“对蝇甩”、“对刀把”以及“对帽缨”、“扛肩膀”、“顶膝盖”、“对脚跟”、“鞠躬礼”、“抖毛、下蛋”等。 对礼时,动作的突然性很大,几乎是在对方猝不及防的时候,做出各种“礼”。动作稍慢,就会失礼。有些礼,如“请安”、“对蝇甩”显得彬彬有礼;有些礼如“扛肩膀”、“顶膝盖”却是快中有猛,略不介意,就会被对方扛翻顶倒。对礼没有固定的顺序,全凭见机行事。对礼之后,两支队伍才能相互致意,和睦融洽地进行表演。

走阵:是太平秧歌的重要内容,当一个秧歌队在踩街,拜年时,秧歌队要在老鞑带领下走阵,阵式较复杂的有“龙门阵”、“一门城”、“鸳鸯阵”、“九莲环”、“方城”、“南北门”、“葫芦阵”;阵式简单的有“龙吐须”、“五谷穿心斗”、“四面斗”、“别杖子”等。当两支秧歌队会到一起后,走阵却处处暗藏杀机。秧歌

队在老鞑率领下,从对方阵中穿过,如果有一人掉队,就会破坏全队的阵式,使得阵式支离破碎,丢人现眼,影响本队声誉。太平秧歌的走阵,来源各部落间征战杀伐时的排兵布阵。

唱唱:是太平秧歌表演程序中必不可少的主要环节。老鞑都是民歌手,多在拜年时和两队秧歌一起表演时唱。拜年时,每到一处,老鞑便见景生情,即兴而歌。唱的内容多是吉利嗑、拜年话。有时也对一些不良现象的善意讥讽。两队秧歌扭到了一起,主客双方老鞑还要一问一答地对唱,有问必答,答不上来就给本村秧歌掉价。除了老鞑唱之外,其它角色如沙公子、拉花、跳丑都可以唱,唱的内容多以二人转小帽,东北民歌、小调等。两支秧歌在一起时,唱唱也要比,哪个能把对方唱得曲尽词穷,哪队的唱手在人们的心目中就会地位显赫。

浪场:浪场是太平秧歌整个表演的高潮。唱唱时,其余扭秧歌的人在表演场地围成大圆圈,随着锣鼓节奏缓步而行,似乎是在休息。一旦唱唱结束,鼓点骤起,秧歌队则重新扭起。这时就要由一些扭得好的人,到圈中扭浪场。有时那些围观的人也可以下场去和场中的人扭。秧歌的表演技巧在浪场时得到尽情的发挥,舞者几乎进入忘我的境地。

服饰道具

服饰 :

1、鞑子官 头带红缨帽,身穿黄色对襟便服上衣,黑色便裤,腰系紫色战裙,足登战靴。

2、沙公子 也称傻公子,头戴小生巾,身穿藕荷色褶子,蓝色便服彩裤。

3、老 头 头顶白色毡帽,身穿黑色便服,上衣,黑色便服彩裤,系腰带,戴黑髯。

4、老太太 身穿深蓝色便服上衣,黑色便服彩裤(扎紧裤腿)两耳坠红辣椒。

5、跑 报 头扎小辫,身穿深蓝色便服上衣,外套羊皮坎肩(毛朝外)阴阳便服裤子,斜挎串铃。 6、拉 花 头戴“花山”,身穿绿色彩服上衣,粉红色绣花罗裙,腰系红色绸带。

7、下 装 也称“丑”,头戴毡帽,身穿深蓝色便服,蓝色便服彩裤,腰系蓝色围裙,肩搭白色毛巾。 8、货 郎 黑布包头,穿黑色衣,黑色彩裤,斜系红色绸带,足登黑色快靴。

9、阔大爷 头戴黑色毡帽头,身穿灰色大褂,外套黑色马夹,足登黑色便鞋。

10、背 鼓 头戴白色毡帽,挂黑色髯口,身穿深蓝色

衣裤,系白色腰包,足登黑色便鞋。

11、渔 姑 (白蛇),头戴七星额子,上身穿白色战袄,下身穿白色战裙。

12、渔 姑 (青蛇),头戴七星额子,上身穿青色战袄,下身穿青色战裙。

13、傻柱子 头戴综色毡帽头,扎小辫,上身穿长而黄色上衣,下身穿一条裤褪是灰色,另一条裤腿是红色的裤子。

14、卖药人 黑布包头,身穿黑色箭衣,腰系红绸巾,足登快靴。

15、老 蒯 身穿红色彩服衣裤,外套粉色女帔。 16、上 装 也称“拉花”或“包头”,带旗头戴,身穿粉红色旗袍,彩色便服裤。也可身穿绿色彩服上衣,粉红色绣花罗裙,披红云肩,腰系红色绸带。 道具:

1、寸跷:跷身高25公分,“小脚”长10公分,从跷下套进,跷头露出10公分,踏板长20公分,宽10公分,跷柄长40公分,跷的总长65公分。 2、腰刀。 3、剑。

4、货郎杆,长2米,上绑各色彩条。 5、花扇。

6、鞭子。 7、手帕。 8、腰鼓。 9、棒槌。

10、货郎鼓,直径10公分,鼓柄长15公分。 11、膏药幌。 12、拂尘。 13、钓竿。 14、算盘。

15、方巾,红色,见方。

16、爆花鞭,长40厘米,直径1.5厘米,用纸花缠绕。 17、烟袋。 18、柳条筐。 19、马鞭。

20、响铃串,宽皮带,皮带宽4厘米,将铜质响铃(直径2厘米)顺序系在带子上。 21、拐杖。

伴奏音乐

太平秧歌伴奏音乐。 太平秧歌的音乐伴奏为锣、鼓、钹和唢呐。唢呐曲分别为“柳青娘套对五》、《秧歌柳子》。调式分别为:

1=D? ?=100;1=bE ( 曲谱略 )。

秧歌的展示与传承

清河城镇太平秧歌队春节走街

传承:

清河城的太平秧歌是辽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作为精神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太平秧歌凝聚着清河人对生命的历史认知及现实感受,太平秧歌主要在城镇进行演出,农村则是坐着大车到附近的村屯演出,有登门拜年之意。但是传统技艺的市场日渐缩小,人们对其价值的认识的偏移,太平秧歌的创作观念难以与时代同步,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关注度的逐渐淡薄,出现秧歌难以为继的困局,现在也只是有仅有的老年人还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热情,继续维持着这种民间技艺。只靠着老艺人口耳相传的继承下去,以至于很多太平秧歌的剧目也濒临失传。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的秧歌也必须跟上时代的车轮,所以我意识到我们的秧歌也要更上时代的风格,具有时代的气息,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才能使我们东北秧歌,重新焕发生命力。为了继承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课业之余,学习我们的太平秧歌,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身心,丰

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继承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通过了解和研究,我们把太平秧歌简化,美化加工后教授给学生。

服装:鞑子官服装,拉花服装。 头饰:花架

道具:扇子,红绸子。

音乐:太平秧歌曲 作曲制作:文化局 动作:

1、 鞑子官 :在秧歌中出现较多,动作也比较繁琐

鞑子官(老鞑)相遇:

太平秧歌队中的老鞑对礼,是表演的主要内容之一。 背贴背,摆扇。

对礼,双脚交替后踢跳起。

相对后仰,眼神交流。

弓步从左腿至右腿,平移扇子。

拉花:女生为主分为两组,一组绿扇,一组粉扇,动作为:

对拉花

跑跳步,踢脚跟,屈膝上扇子打开,顶跨 下摆扇 扇子遮脸打开,害羞偷看平扇,抖扇,摆跨。 状

上下摆扇相对 平扇,抖扇 垫步向前,摆跨,左对花扇 右移扇

根据乐曲共分四段

第一段女生粉扇 第二段男生绿扇 第三段女生绿扇 第四段全体 队形设计: 两面出场 两排出场 三角形 两组 两组相对 绿扇,粉扇

两队穿插 结束造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6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