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怀古篇

更新时间:2023-11-16 21: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怀古篇

〔清〕沈相如①

净慧寺

在镇西十里黄鹤山北,后晋天福七年,吴越王钱弘佐建,名佛日院,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其东为龙树庵。

宝地开山古,群峰绕径齐。锡飞黄鹤近,花散白云迷。鲸吼惊秋阁,龙归过晚溪。重崖翳石鼓,欲问草萋萋。

①沈相如(生卒年不详),字叔度,海宁(今属浙江)人。

〔清〕唐宏基①

向上庵

在镇西十里佛日寺,宋苏轼读书处。

妙理原无上,追趋达者情。结庐尘绝点,趺坐观三生。云映虚潭静,花随樵路平。偶然来憩足,应悟世身轻。

①唐宏基(生卒年不详),字子翼,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清〕沈圣旭①

桐扣山

在镇西十里。晋武帝时,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搥之无声。帝以问张华,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为鱼形,扣之则鸣矣。”于是如其言,果声闻数里。天启中,僧大抡建石鼓亭,其下即石鼓湖。

石鼓知何处,苍茫万壑秋。风云迷虎穴,松竹抱僧楼。清咏增幽兴,凭高亦壮游。今来谁博物,欲问已悠悠。

①沈圣旭(生卒年不详),字辅升,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1

〔清〕沈圣昭①

丁姥冢

在镇西十里桐扣山,东汉丁兰母葬此,名姥山。

丁墓西山里,苍苍一望孤。夜台空落月,神路有啼乌。黄草愁心切,低云泪眼枯。九原不可作,刻木感吾徒。

①沈圣昭(生卒年不详),字弘宣,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著有《兰皋集》。

〔清〕吴焯①

南宋杂事诗录二

赤岸前头赤羽驱,平江供递五千夫。龙茶宣赐无笺表,蚤驾冰稗过鼎湖。

《云麓漫钞》:“金国每年贺正旦,便平江排办司供役凡五千三百十四人。”《武林旧事》:“北使到阙,先遣中使至班荆馆,宣赐龙茶香合。”《贵耳录》“道君北符,凡金人有赐赉,必索一谢表。”《云麓漫钞》:“贺正多值冰雪,有司作浮筏,前用巨碓捣冰,谓之冰(竹字头,左边提手旁,右边卑字),以迎北使。”

一生难报状元恩,日月精光吐复吞。不信渔阳挝散急,回头无路哭修门。

《文信公传》:“伯颜驻军皋亭山,公往议和,伯颜以危言折之,公谓宋状元宰相所欠一死报国耳。”《文山全集·鹿鸣宴》诗有云:“二宋高科犹易事,两苏清节乃加荣。囊书自负应如此,肯逊当年祢正平?自注:“提举李爱梅迪举送弟璧同荐,是年及第。”《指南录序》:“皋亭山距修门三十里。”

①吴焯(1676—1733)字尺凫,号绣谷,晚号绣谷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歙县(今属安徽)人。著有《药园诗稿》等。清代著名藏书家、学者。

〔清〕符曾①

南宋杂事诗录一

2

筵盏新从赤岸开,待他北使贺春来。传宣直到班荆馆,凤药花肠赐得回。

《武林旧事》:“北使到阙,先遣伴使赐御筵于赤岸之班荆馆,中使传宣抚问,赐龙茶一斤、银合三十两,并风药、花饧。”

①符曾(1688—1760),字幼鲁,号药林,晚号贯翁,钱塘监生。雍正六年(1728)举荐贤良方正,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官至户部郎中。著有《春凫小稿》等。清代浙派著名代表诗人。

〔清〕陈芝光①

南宋杂事诗录一

铁绽沉来箭镞埋,巾笼放鸟失安排。空饶红朽丰储积,泽国图安只自乖。

《寰宇分合志》:“兀术之陷临安,已隐然如伯颜之皋亭山。而宋得以不丧者,由其悬军深入,视元无分道之兵,席卷北归,视元有江中之衄。使舟再沉于铁绠,而策不献于闽人,则兀术为笼中之鸟矣。”《自怡集·钱唐》诗:“箭镞不随钱氏没,黍苗还向宋陵生。”《清真集》:“尝会计丰储之积,约五百万石,多为备荒之用。而大农每岁廪给止合用米一百万石,通计可支五年。”《李忠定奏议》:“备攻战之策,必择形胜,然后能制服中外,以图事业。临安、平江皆泽国,褊迫偏霸所据,非用武之地也。”

①陈芝光(生卒年不详),字蔚九,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著有《南宋杂事诗》(合著)。

〔清〕厉鹗

南宋杂事诗录二

倾国名花一首诗,御前草圣墨淋漓。芙蓉玉貌描添线,休遣君王怒净师。

《游名山记》:“皋亭山广严院僧净师,绍兴初被召作草。首书‘名花倾国两相欢’。宋主不悦,赐罢。”《子素集·高宗二刘妃图诗》:“秋风落尽故宫槐,江上芙蓉并蒂开。留得君王不归去,凤凰山下起楼台。”《绘事备考》:“尚衣夫人刘氏画用‘奉华堂’印,有《宫衣添线图》、(枚卜图》、《补衮图》、《宫绣图》。”

问安兵已入官时,救日空教羽檄移。丽景只今传乐府,松风吹冷浴龙池。

《啽呓集·咏吕文焕》诗:“只将六载无消息,太后宫中一问安。”注云:“大兵至临安,屯皋亭山。文焕与范文虎九骑入城,至大内谒宋太皇太后。”《三朝野史》:“大兵渡江,贾似道即出檄书,布告中外有云:‘救日之弓,救月之失,便直指于旌旗。如砺之山,如带之河,尚永坚于盟誓。’”《思古堂集》:“皋亭

3

山祟先寺浴龙池,宋高宗尝洗手,因名。”

〔清〕姚世钰①

庚申秋日入黄鹤山怀厉樊榭

游记曾披画不如,笋舆香篆路纡徐。与君同有幽栖志,黄鹤山中好著书。

①姚世钰(1695-1749),字玉裁,号慧田,归安(今浙江湖州)人。诸生。著有《孱守斋遗稿》。

〔清〕王锡①

桐鱼石鼓歌

临平岸崩出石鼓,天然琢成疑鬼斧。世人不解能大鸣,持向茂先奇始吐。刻鱼惟有蜀山桐,临风一扣声如钟。物理相待固若此,但恨识者无时逢。至今山号桐扣好,满山离离生碧草。石鼓未审归何方,尚有能言之故老。呜呼!天地英灵正不穷,异物多在尘埃中。庸流纵莫见拂拭,当世岂乏张司空。

①王锡(生卒年不详),字百朋,仁和(今浙江杭州)诸生。清代学者、文学家毛奇龄弟子,清代戏曲作家、诗人洪昇门生。康熙南巡,献诗称颂,深蒙嘉赏。“西泠十子”之一。著有《啸竹堂集》。

〔清〕潘云赤

丁姥冢

古墓含斜月,玄猿号夜台。孝思永以则,溪壑至今哀。

净慧寺

群山开化域,钟静水淙淙。不愁黄鹤雨,久已毒龙降。

4

向上庵

兰若深逾静,登游愧昔贤。空山一钟发,竹里住流泉。

〔清〕金志章

皋亭怀古

石鼓亭边碧草齐,柳阴系棹问招提。桐鱼事往名犹在,黄鹤峰高路欲迷。何处山樵寻旧宅,凭谁坡老觅留题?清吟怀古斜阳里,缓步春风入杖藜。

〔清〕赵信①

南宋杂事诗录三

内使龙茶宣赐回,班荆馆为使臣开。湖山景物家乡地,几度迎风唤笔来。

《武林旧事》:“北使到阙,赐御筵于班荆馆,传宣抚问,赐龙茶一斤,银合三十两。”《入蜀记》:“班荆馆者,北使宿顿及赐燕之地,距临安三十六里。”《桯史》:“施宜生,闽人也。有僧相之曰:‘面有颧骨,可公可卿。子身之毛皆逆上,且覆腕,然则必有合乎此而后可贵也。’龟山僧介之北,不数年,仕至礼部尚书。时盟好方坚,而谍者传逆亮调兵之事无虚日。金来贺正旦,宜生为使,至天竺,语馆使张焘曰:‘今日北风甚劲。’又取几间笔扣之,曰:‘笔来!笔来!’于是始大警。”

天章灿烂半山霞,白石请泉有道家。谁到永和寻石鼓,多从水瓮看桃花。

《咸淳临安志》:“皋亭山,宁宗御书三宇为匾。有崇善灵惠王祠,名半山庙。旁有水瓮及桃花坞。”又:“敖陶孙诗:‘樵路萦连入翠微,清泉白石可忘机。云中犬吠刘安过,树抄春深望帝归。’”又:“桐扣山在临平山之西。晋武帝时,岸坏,出石鼓,击之无声。张华取蜀桐木刻作鱼形而扣之,声闻数里。”《抱拙小稿》:“市井萧条景物非,居人犹号永和堤。”永和堤即临平驿路。

遗像犹思坠紫云,皋亭空儿伯颜军。一从南北飘零后,还有梅边生祭文。

《水东日记》:“文山像上有太傅钱唐于公谦题云:‘乌乎文山,遭宋之季。徇国忘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陵谷变迁,世殊事异。坐卧小阁,困于羁系。正色直辞,久而愈厉。难欺者心,可畏者天。宁正而毙,弗苟而全。南向再拜,含笑九泉。孤忠大节,万古攸传。我瞻遗像,清风凛然。’于公每悬此像于座侧,数十年如—日也。”《梦占类考》:“文天祥大父梦一儿乘紫云而下,已而复上行。生天祥,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行,字履善。及廷试第一,理宗见其名曰:“天之祥,乃宋之瑞也。字之曰‘宋瑞’。”《啽呓集》:“文文山诗注:‘伯颜至皋亭山。除枢密使、右丞相,奉旨诣北军讲解,见伯颜,陈大谊,留营中不遣。’”《文山全集》:“空坑之败,夫人与佛生、柳小娘、环小娘、颜孺人、黄孺人皆为俘。至元帅所,已失佛生,必有爱其俊秀,养为己子矣。”《吴文正公集·跋文丞相与妹书》:“一代三百年有此臣,

5

结屋读书虚有约,款门看竹亦无缘。输君独擅幽居胜,水榭风帘坐渺然。

①李堂(生卒年不详),字允升,号西斋,仁和(今浙江杭州)布衣。著有《冬荣草堂集》。

〔清〕丁丙

三塘渔唱集录十九

永和堤剩草青青,数里声微石鼓亭。茶药花饧拜恩去,班荆馆址久飘零。

嘉靖《仁和志》:“永和塘,地接白龙潭。一遇卯风,数百顷瞬息灌没,乡民患之。绍定己丑,邑士范武倡捐修筑,许参政应龙有《永和堤记》。”沈谦《临平记》:“晋武帝时,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捶之无声。帝问张华。华曰:‘取蜀中桐材。刻为鱼形,扣之则鸣。’于是如其言,果声闻数里。天启中,僧大抡建石鼓亭其下。”《乾道临安志》:“班荆馆,在赤岸港。”《宋史·礼志》:“北使至阙,先遣伴使赐御筵于班荆馆,酒七行。翼日,登舟至北郭税亭,茶酒毕,上马入余杭门。”

太师坞里溯刘阡,端圣行宫此暂迁。犹有遗民谈避地,指经擎道访珠泉。

《西湖志纂》:“黄鹤山之北,宋太尉刘琦居坞,名大师坞。”嘉靖《仁和志》:“赤岸岭之西,有珍珠坞,宋少宰刘正夫墓在焉。”《大清一统志》:“留下,在钱塘县西北,地形爽垲。宋南渡将筑行宫于此,高宗览图曰:‘且留下。’后遂以为名。”康熙《钱塘志》:“历方井法华秦亭,几十有八里,为南宋车驾入禹航洞霄宫辇道。”王晫《霞举堂集》:“珍珠泉,在显宁寺方丈之前,以足踏地,则泛涌如珠,故名。”

韦谢宋时两太后,北归北去总皋亭。匆匆百五十年事,只剩撒沙娘子灵。

孙士毅《游皋亭山记》:“赵宋韦氏、谢氏两太后,《游览志》记之详矣。当其北归去,所经辇道,不外皋亭。瞬息百五十年,天祚遂移。遐思偏安佚豫之时,水色山光,不知若何景象矣。”胡世宁《撇沙护国夫人庙记》:“神世居仁和,裔出倪氏。时值金兵,神尚属闺女,避乱郊野,饥寒迫切,狼狈而殒。里人怜其捐躯守志,瘗于皋亭之半山。金兵长驱南逐,康王奔逸,夜梦神曰:‘王但前,吾当助阵。’明日接战,忽狂风大作,向北扬沙,金人目尽瞀。宋兵鼓勇前追,俘斩无算。高宗即位,首崇祀典,敕封‘撒沙护国显应半山娘娘’,立庙塑像。”

皋亭城溯晋唐时,井作冯家神祀祠。漫访咸和八年篆,牛僧孺碣亦无遗。

乐史《太平寰宇记》:“皋亭山上有石城,周回十里。”陆次云《湖堧杂记》:“冯氏井在崇先寺旁。古砖篆刻,字砖凡八十四。其刻云:‘咸和八年十月丁丑朔,冯氏作。’”王象之《舆地纪胜》:“皋亭神祠碑,牛僧孺撰。”

七娘子庙愿香烧,蚕事将忙昼复宵。不聘乌圆怕伤鼠,半山呼伴买泥猫。

11

《咸淳临安志》:“七娘子庙,在皋亭山。旧传崇善王妹也。”孙士毅《游皋亭山记》:“半山泥猫,亦湖上土宜类也。村妇养蚕,多买之。”

伯几游宿醉流霞,书画僧藏向客夸。遍出净师苏赵笔,胜看倾国与名花。

鲜于枢《游记》:“元贞元年四月,送客临平。自皋亭山以北,多野酴醿,香气酷烈,薰人欲醉。晚宿广严院,僧普闻好奇喜客,置酒西楼下。明日,遍历殿庑,普闻煮笋荐酒,大出书画夸客。中有净师草圣四大幅,问之乃寺僧也。绍兴初,被召作草,首书‘名花倾国两相欢’。宋主不悦赐罢。今钱塘人家所收,称王逸老合作者,皆其书也。又东坡、赵令烁唱和真迹一卷。”

杨和王墓易碑材,玉碗金鱼出土来。寺忽改坟坟改寺,苗刘传误更堪哀。

陶宗仪《辍耕录》:“至元庚寅冬,江浙行省官立相哥、沙不丁辈,德碑穹窿莫比,特缺坐石。时赵若晦者,素善谄媚,以杨和王坟域所有为言,役人夫数千拖拽而至。”田艺蘅《留青日札》:“宋杨和王沂中之墓,在德清、钱塘接界处。规制甚大,径路犹存。碑表尽灭,惟一庵观,乃香火院。地有扬姓者,云是后裔。其象尚在杨悦家,并高孝御札三十九道。坟已被掘。正德间,一沈姓者,得玉碗二,玉杯十,玉象棋一副,并诸玩器,为镇守没入。近年小民土中得一铜爵,腹有‘子孙永保’四篆字。”《湖堧杂记》:“皋亭山下有刘坟,宋鄜王刘锜葬处。先是,地为显宁寺。王移寺坞外,而筑坟于中。越五百年,有僧具德者,履王坟以为佳,弃坟于坞外,而复建寺。”且托言非韩、刘之刘,乃苗、刘之刘,又何冤也。

学积行修意气雄,玲珑词笔琢春风。多情赤岸停孤棹,老泪青山泣滨宫。

《樊榭山房图》:”吴尺鳧学积行修,意气高爽,连蹇不遇死。以晚年颇耽琢小词,以仆为能赏音,今无春风之笔矣。”又《亡友吴绣谷墓下》云:“赤岸停孤艇,青山对殡宫。平生腹痛语,今日泪痕中。子守书无失,人嗟命不融。凌云埋可得,地下傲三公。”

春风桃李奉芳型,节钺还扶仗履停。花落寿杯花亦笑,兰亭今亦让皋亭。

阮亨《皋亭唱和诗》:”庚申上巳,家兄侍叔父偕诸同人于皋亭山修禊作图记事。先是,戊午春,兄为学使,曾偕蒋蒋山、陆祁生绍闻同游,各有吟咏。”陈文述诗:“迎眸山色一痕青,修禊人来画舫停。一种桃花与修竹,皋亭原不让兰亭。 花下亲扶杖履来,花簪华发笑颜开。羽觞浮向桃花水,都与先生作寿杯。 红云白雪问如何,万点浓香涨绿波。三载春风旧桃李,可知还比此间多。”

放翁入蜀出杭州,登载槽司所假舟。一悼红亭过赤岸,晓来鱼蟹富汀洲。

陆游《入蜀记》:”乾道六年闰五月二十日,买小舟出北关,登漕司所,假舟于红亭税务之曲。六月二日,过赤岸班荆馆小休,三十六里宿临平。三日黎明,至长河堰,亦小市也,鱼蟹甚富。”

梨花杨柳任飘零,沽酒帘撑一角青。五月披裘负薪子,谓留积雪赏皋亭。

魏标《湖墅志略》:“夹城八景,六曰‘皋亭积雪’”。陆以湉《冷庐杂识》:“杭人相传,道光二十一年十月三十日大雪,至十一月初十止,平地丈余。街衢中开一道,雪堆左右,闾肆之门为阻,压圮民居无算。”

12

北郭三山一水隈,睛岚湿翠白云堆。烟云烘染天然画,好印平皋鹤叟来。

朱珪《名迹录·张绅书朱伯盛印谱后》:“予座主张先生仲举,在杭一印曰‘平皋鹤叟’,盖用杭州三山名,临平、皋亭、黄鹤也。”《元史》:“张翥为杭州钞库副使。”张大昌《临平记补遗》:“张翥心性之学,受之李存;声律之学,受之仇远。其后讲学无成,卒以诗著,所撰《蜕庵集》古体,颇类香山讽谕遗韵,三字之镌,其放情山窟中,雅怀若揭矣。”

叔明王氏图琴鹤,写似汤村钱以良。杨篆董题还沈记,清河书画载琳琅。

乾隆《杭州志》:“王蒙,字叔明。宅近黄鹤山,号黄鹤山樵。”张丑《清河书画舫》:“新都徐晋逸,购得王蒙《琴鹤轩图卷》,为汤村钱以良作,运笔古朴,设色纯厚,种种皆可宝藏。卷前有杨尹铭篆署,后有沈梦磷记,释法震、董存等十诗,皆真迹。”

弹驱赤岸乌鸦去,谣应皋亭白雁飞。纵惜岳将军不见,风雷空现四山旗。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绍兴初,高宗建行阙于凤山中,林木蓊如,鸦以千万,噪鸣聒天。高宗命内臣领修内司诸儿,聚弹射而驱之临平赤岸间。未几,复如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德祐二年正月,伯颜次皋亭山,少帝奉表以降。先是,临安有谣云:‘江南若破,白雁来过。’盖伯颜之谶也。”郎瑛《七修类稿》:“韦太后北归至临平,问:‘何不见大小眼将军耶?’人曰:‘岳飞死狱矣。’遂怒帝,欲出家,故终身在宫中著道衣。”《云薖淡墨》:“皋亭山,伯颜取宋屯兵处。方伯颜兵至,是夕大雷电。伯颜望见四山旌旗闪烁,皆作‘精忠岳家’字。伯颜宰牲祭告。祭讫,风雷乃止。”

道月终输佛日光,荣公于此结禅房。送迎只有苍薄叟,篙与坡公孰短长。

《东坡集·佛日山荣长老方大五绝》之一:“陶令思归久未成,远公不出但闻名。山中只有苍髯叟,数里萧萧管送迎。”《咸淳临安志》:“佛日山在母山之东北,中有佛日净慈寺。”

文节佳城黄鹤峰,神签乾亥示来龙。更祈安穸何时吉,骑鹤灵征恰在冬。

《浙江通志》:“王修玉,字倩修。祖母陈,老且疾。尝夜祈天,愿减龄益祖母寿。父以遭诬下狱,扶救倍至。与毛先舒、吴任臣,俱以著作称。”王际华《王氏家谱》:“公卜葬黄鹤山,命子元斌祈关庙签,有‘乾亥来龙子细看,坎居午向自当安’之语,意与鹤山地向相合。后葬期未定,又卜,有‘更遇秋成冬至后,恰如黄鹤与腰缠’语。厥后,择腊八日,值冬至后,且穴居黄鹤山麓。‘骑鹤’之言尤为奇验。”

僧言名笔有坡公,佛日行如香篆中。叟揖苍髯酌甘露,肃观经藏溯元丰。

鲜于枢《游记》:“造方丈,得东坡真迹于法堂东壁,云:‘祖老入山之十三日,述古赴南都,率景达原叔子中。子瞻曾别于此。’”沈谦《东江集钞·游佛日记》:“净慧寺为唐本空禅师道场,门有大松,苍翠奇崛,相传为空师手植。寺废时,土人代之,见幞头朱衣人,皆惶怖走避。亦称悟道松,松下有甘露泉。宋杨无为诗:‘佛日坞前水,行人甘露杯。’”鲜于枢《游记》:“入藏殿,观元丰间所书经藏,有巨蛇不敢近者久矣。”

春灯史埭上元期,箫鼓塘栖乐水嬉。重五半山喧竞渡,青龙头上飏红旗。

13

俞樾《春在堂文集·临平记补遗序》:“余年甫四龄,即从德清旧庐迁居临平之史家埭。所居有楼三楹,其下临街。每岁元夕张灯,辄于楼上观之。拟绘生平所游历为四十图,其第一图曰‘史垛春灯’。”周天度《十诵斋集》:“皋亭有灵佑庙,午日竞渡最盛,乡人蚕务毕,以报赛焉。”

乞巧钱王事有无,天然井底蛰龙居。唾珠亶亶云雷会,雅合山人来读书。

《大清一统志》:“龙珠山,一名巧山。”《咸淳临安志》:“山在肇元乡五都,高约六七丈,形圆如珠,与皋亭、黄鹤相望。”《名胜志》:“俗传钱王七夕乞巧于此,故亦名巧山。”康熙《仁和志》:“山势奇秀,巅有井,出自天然,非人工所凿。”李奎龙《龙珠山房集·刘子伯序》:“李君名奎,字伯文,号龙珠山人。少读书于龙珠山中,虽乏云雷之会,而亶亶吐珠,谈可屈四座。”

续东河棹歌录一

撒沙神女闪灵旗,一脉流传烈妇倪。终古太平桥下影,白莲透水不沾泥。

曹德馨《倪烈妇传》:“烈妇王氏,仁和通甫女也。年十七,嫁倪德昌,三月而寡,八年不衰,舅姑欲嫁之,泣曰:‘夫死不即死者,以舅姑在也。愿昼夜贴锡以养。’既而舅姑阴纳聘。先一日,乃告之。烈妇佯诺。夜半,门启失妇。迟明,夫至,述梦女归,以死告,且谓上帝命为河神,无苦也。方其骇讶,传太平桥河有覆水尸,蔽发蒙面衔口中,上下衣密缝。视,乃妇也。道光八年四月十二日事,河清三日。墓在西泠桥北半山。撒沙夫人姓倪氏。”

北郭诗帐录一

皋亭神梦众安僧,舍屋捐腥乞戒乘。赫赫武功忠且孝,七娘子庙可同增。

《咸淳临安志》:“灵惠庙在城北江涨桥镇界。神姓陈,名顼,字行嵩,会稽人。葬于皋亭山,因庙焉。”鲍黌《记》云:“皇帝驻跸于临安之十有二年冬,临安府耆老陈德诚等状于有司,曰:‘化度寺有皋亭神祠,自隋以来事之,至今不绝。旱干水溢,有祷必应。郡民事无巨细,皆请于神,应若影响。朝廷岁时降香祈请,不异他祠。而封爵无加,庙额未立,盖阙典也。’有司以闻。明年秋,诏用奉常议以‘灵惠’名其庙,远近鼓舞。愿刻诸石,侈大神休,以昭天子之宠。命寺僧行蕴,以其《记》来请,某不得辞。谨按:神姓陈氏,讳某,字行嵩,会稽人也。事东晋,历青、扬、荆、广四川刺史。以武功,食钱塘、海盐、盐官三邑。见于李宗谔之《图经》者如此。梁大同二年,敕封兴善王,后改封崇善王,而失其时代岁月。见于桑衍之《图经》者如此。隋僧真观讲经众安寺。夜梦神求受净戒,仍舍庙屋五间为佛殿。见于《高僧传》者又如此。尔后遂寝血食,专供伊薄塞馔。见于白居易之《祝辞》者又如此。神尝使虏,留三年,乃断左臂求还,遂以胡服报命。居丧哀毁过制,既卒,人嘉其忠且孝,立庙于皋亭山之西南而祠之。闻于耆旧之传者如此。神既事僧真观,愿护伽蓝,始建庙寺中。惟化度寺在唐为‘重云’,更曰‘承云’。本朝皇祐中,始改今名。疑即隋之众安寺也。闻于旧耆之传者,又如此。考之《礼经》圣人之制,祭祀非有功烈于民者,不在祀典。而神生则勤于国,死则为国家民物御捍灾患,其功烈宜祭祀。故当中兴尽毁淫祠之际,独以众请,庙得赐额,载在祀典,与百神受职。呜呼!天子之所以爱民而礼神者,至矣!神之所以承天子之宠命,而福斯民者宜何如哉!抑尝闻汉朱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之。死葬桐乡西郭外,民共为立祠,岁时祀祭。

14

夫邑特县小吏,民且不忘,况神有武功忠孝昭著,宜其举邑祠之至四十余所。又闻蜀将关某,庙食玉泉山,尝受戒于僧智。后祭绝荤茹福,及荆南神之依响,释氏亦无以异也。虽然碑版载神之事为多,而怪诞不经,适足以诬神。今特摭其可书者,以信于天下后世云。”朱文藻《东皋小志》:“半山七娘子庙,在皋亭半山,旧传崇善王妹也。”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6d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