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让绿色发展动力竞相迸发word版

更新时间:2023-04-30 20: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巩固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势头,进一步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需要严把产业准入绿色关口,强化过程引导和管控,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让绿色发展动力竞相迸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严把产业准入绿色关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能够有效降低生态环境风险,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和绿色技术进步,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践证明,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必须牢牢抓住源头预防,把住产业准入绿色关口,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将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关在门外、淘汰出局。要通过建立健全产业准入机制,不断推进绿色技术产业化,鼓励自主创新,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以技术进步驱动绿色、节能、低碳等产业发展。

强化过程引导和管控。让绿色发展动力竞相迸发,需要找准有效发展路径,强化过程引导和管控。一方面,不断完善决策评价和技术评价机制,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强化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控、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

标管理,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制定更完善的配套保障制度和标准,加强自然净化能力建设,通过“人防+技防”的环境监测,达到总体和局部、总量和单元生态环境质量双促进。另一方面,发挥政策和技术的促进作用,实施目录+动态+全过程管理,为国际技术交流、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推广、专家咨询指导等提供保障,鼓励发展绿色技术、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文化、绿色农业等。重视以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将其作为优先扶持的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大对技术、能源、金融、交通等领域监管力度,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合力。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扎牢制度的笼子,建立严格的制度执行和监控机制,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有效方法。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许多都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坚决有关。要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绿色发展制度体系,推动制度执行,以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保障绿色发展。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破坏生态环境者及其纵容包庇者依法予以严惩。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细化各类与生态环境相关的行业标准,更加重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中的公众满意度,鼓励社会公众和企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作者林智钦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中国能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有效应对各种重大突发事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必修课。

准备能力:提前谋划部署。准备能力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和需要承担的急难险重任务,提前做好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准备的能力。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经常面临各种风险,各种突发事件多发并发,给社会正常运行带来冲击。“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准备能力体现的是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和主动预防思维。毛泽东同志多次说过,不论任何工作,我们都要放在最坏的基础上来设想,从最坏的可能性来想,来部署。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

权。”做好应急准备,必须坚持底线思维,保持高线追求。我们要主动适应现代复杂条件下有效应对各种重大突发事件、圆满处理各项急难险重任务的需要,构建实物储备、合同储备、能力储备等各种方式为一体的立体化应急储备体系,完善应急资源紧急征用和跨区域调度程序,做好应对极端情况下峰值需求的资源准备,做到备得足、找得到、调得快、用得好。

洞察能力:及时发现问题。洞察能力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抓住主要矛盾,从变化中把握发展趋势的认知能力。洞察能力是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重要能力,它要求领导干部对内外部环境和实际情况有非常敏锐的感觉和非常准确的把握,能够看到别人忽略的细节,能够推测出很多关联的原因和因素,及时发现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隐患。古人云:“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洞察力实际上就是对事物深邃的预见力。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城乡安全风险辨识,全面开展城市风险点、危险源的普查,防止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等问题的发生。”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首先得知道所在地区和部门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需要处理的急难险重任务是什么,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决断能力:快速形成方案。决断能力是指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及时作出准确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决断的过程,就是明确任务的过程;只有任务明确了,才能知道努力的方向。《吴子·治兵》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

疑。”面对急难险重情况,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资源有限,领导干部是在与时间赛跑,只有敢做决断、做对决断、做好决断,才能尽快形成正确方案。毛泽东同志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邓小平同志指出:“我的抓法就是抓头头,抓方针。重要的政策、措施,也是方针性的东西,这些我是要管的。”如果决策的方向错了,解决问题的思路错了,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竹篮打水一场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突发事件要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敢于负责,关键时刻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果断处置。”提高决断力,领导干部既要有勇,又要有谋。一方面,要敢于担当,勇挑重担,“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面对复杂局面和棘手难题不是犹犹豫豫、优柔寡断、摇摆不定,而是快刀斩乱麻、雷厉风行、速战速决。另一方面,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进而确定最优的方案。

组织能力:有序指挥调度。组织能力是指动员和带领相关人员执行决策方案、实现决策目标、完成工作任务,把战略决策和预期目标变为现实结果的能力。“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决策决定了的事、布置了的工作,只有执行到位了,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多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多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动力的工作,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作为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组织指挥者,领导干部只有做好人员的科学分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搭建结构良好、分工合理的团队,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才能提高执行效率,确保有力有序有效地处理急难险重任务。处理急难险重任务,通常是一个大兵团作战的行动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6c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