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中的信息茧房现象

更新时间:2023-11-05 06: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大学生中的信息茧房现象

摘要:信息茧房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由于技术的进步、用户地位的上升和社会媒体把关不严等要素,使信息茧房在信息时代的发展更加迅速,更引人深思。因此,本文先运用沉默的螺旋、群体极化、强关系弱关系理论分析茧房存在的影响,并结合现实中发生的案例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针对信息茧房现象对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并得出总结。

关键词:信息茧房;沉默的螺旋;网络群体极化;强关系弱关系理论 The talking On the Phenomenon of Information cocoons of college students Abstract:Information cocoons refers to the people's information field habitually guided by their own interests, and thus their own life shackles in the cocoon like the \room\in the phenomenon. As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the rise of the status of users and the lack of social media and other elements, so that the information cocoon room in the information age development more rapid and more thoughtful. Therefore, this paper first uses the silent spiral, group polarization, strong relationship weak relationship theory analysis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cocoon room,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the case occurred in the analysis.On the basis of this information for the cocoon room phenomenon to do a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draw a summary.

Key words:Information cocoon room; college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silent spiral; cyber group polarization; strong ties and weak ties

一、信息茧房现状 信息茧房定义

“信息茧房是指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这是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奥巴马总统的法律顾问凯斯·桑斯坦在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进步,带来了更多资讯和选择,却同时也在日益窄化信息的类目和深度。从信息窄化发展成信息茧房,而信息茧房正是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信息茧房成因

在《网络共和国》一书开篇,桑斯坦提到,“未来某时,在电视、计算机屏幕和网络的帮助下,你可以准确地看到想看的内容,不需要在标题和正文里大海捞针。”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量身打造一份“个人日报”(the daily me),公众可随意选择想关注的话题或跳过删除不感兴趣的部分,达到完全个性化的报纸杂志。这在当时初露苗头,如Zatso.com能让使用者订制“个人新闻广播”,并由你自己决定“什么是新闻”。你只需说出“对什么电视新闻感兴趣”,Zatso.com就会将这方面的新闻变成一份特制的新闻广播。在“这是我要的新闻”主选单中,你可以选择包含特殊字词的新闻或一些主题,例如运动、天气、犯罪等等。这与现在的新闻定制阅读软件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茧房现象更加显露,并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其中成因复杂,大致可以分为用户层面、技术层面和社会媒体层面三类:

1.用户层面

每个个体生活的环境、接触到的信息天生就是有限的,在脑海中形成的对于客观世界的感知并非是全方位的,是带有个人偏见的。不可否认,该现象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在此基础上,每个人由于各自的生活环境、长辈同伴的影响以及各种复杂因素,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兴趣爱好、价值观、世界观。并且更乐于接触那些具有相似观点和爱好的内容和人,而与意见相左或观点相反的疏离。这是个体选择性接触的心理基础。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虽然信息爆炸,但获取相关信息变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用户被植入到超负荷的、碎片化的信息网络空间内,基于天生的选择性接触机制,阅读必先筛选,而筛选的过程往往集中在偏好的主题和观点,与自身兴趣相类似的个体进行交流。即互联网时代个体选择性接触的心理并未发生改变,仍然根据个人兴趣与喜好选择社群,规避与自身价值观相冲突的网络居民,有知道的权利,更有不知道的权利。最终表现出来的结果只能是与群体内的人交流的多,对喜欢的东西进一步了解,反面则是疏离群体间的交流,讨厌的越来越陌生。

2.技术层面

信息技术一直在进步,产品的营销也越来越重视用户的体验,从当初的“魔弹论”——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发展到现在的用户生产信息(UGC)——用户本体论的地位。地位的上升带动体验的升级,从四大门户网站的新闻阅读,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6a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