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化功能课件资料

更新时间:2023-03-08 05:04:54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

教化功能

李东颖

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化功能

摘要;教师的质量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教师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在构建着学生的思想与灵魂。在社会生活变化多端、多种文化、多种价值并立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应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尤其是位于上层的思想品德素质,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构成的价值体系。

关键词:教师 教学 教化功能 人格魅力 教化性是指教师的行为和思想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观念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的体现者,而是活生生的个性------我们对学生来说,应当成为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才有道德上的权利来教育学生。

简单地说,每个人的行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情感和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良性影响呢?

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想课堂是一个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利用专业知识和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汲取

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具体的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是学生最关注的人物,也是他们最喜欢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从道德品质到每一个生活的细节,对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和进一步的完善,我想具体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树立教师的角色规范,起到示范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过程中突出以德育人,以礼待人,以身示范。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良好的师德素质,不仅是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学习的最直观的内容和最现实的手段。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道德品质、学识才能、师生关系”等多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素质。为人师表,身体力行,以自己良好的品质、知识水平、教学态度和作风等在学生中树立优良的教师形象,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教育和影响学生,在讲台这三尺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激发学生潜能的发挥,对学生的情感和行为产生良性影响。

另外,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是发挥教师教化作用的基础。

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是对学生的情感和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良性影响的基础。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要向学生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这些只有通过刻苦钻研新的知识和教学科研成果,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和完善自己各方面能力,逐渐具备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才能进一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钦佩,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感和行为习惯。

第二、老师要从学习和生活上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乐于与他们交往,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师爱去包围他们,当老师的这种情感一旦触及到学生内心的情感需要时,学生会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并对此有强烈的表示,亲其师而信其道。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有这种倾向,喜欢某学科教师,不仅喜欢上该教师的课,还会喜欢模仿该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美国心理学家认为:

一个人事业能否成功,智商占百分之二十左右,其余百分之八十来自“情感教育”等因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的动力功能,才能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激情和明确的努力方向。以真挚的爱去影响学生情感,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将对教师的情感,进一步迁移到学习上和生活上,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

第三、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实践证明,课堂气氛宽松、和谐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内在的潜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有句话说:“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持续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这说明老师的肯定和鼓励能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如果老师用赏识的眼光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那么学生将会获得一种再接再厉的内趋力。因此,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当倡导自评、互评,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自我评价能力,这样学生就会树立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学习过程就会变得轻松愉快。

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利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优美形象的形体表现艺术以及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种种机会也会对学生情感和行为培养有很大帮助。诙谐的语言

和适当的形体表现,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这也是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内容的科学导向。

教师应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

那么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些能够触动他们的心灵的材料,话题和课堂活动,使他们自然而然的形成正确的是非价值观念和人生观。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有人文教育价值的文章,让学生体验感悟汉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思想,还要为他们提供开放性的话题,使他们产生心灵的共鸣。

三、教学环节和方法的辅助配合。

抓住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情境”,也能有效的发挥教师的教化作用。运用以下的方法,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

1、情境驱动法:在教学情境中运用移情作用,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且在加深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所创设的情境,首先注意渲染具有一定力度的氛围,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起了相应的情感。在此过程中,

学生从关注、产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态度倾向,到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教学获得;然后自己的情感不由自主地移入教学情境的相关对象上;随着情境的延续,学生的情感逐步加深,最终由于情感的弥散到学生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作为相对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逐步融入到学生的个性之中。

2、暗示倾向法:可以针对学生特点,运用图画、音乐、表演艺术的直观,或运用现实生活的典型场景,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学生进入这样的情境,很快激起强烈的情绪,形成无意识心理倾向,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这种不显露目的、用创设情境、优化情境的间接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的过程,就是暗示的作用。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对学生进行善良、正直、宽容等方面的熏陶,让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总之,只有爱使世界运转,让我们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真、善、美的情感空间,使他们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把握思想道德和情感品质的内化力量,让他们在语言的世界中感受世间的美好。

参考文献:

[1]魏书生.课堂教学的艺术[M].漓江出版社.

[2]刘国权 赵光辉.高等教育心理学[M].吉林人民出版社. [3]郝新生 靳国庆.高等教育学[M].吉林人民出版社. [4]刘显国.教法选择艺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68.html

Top